当初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说,过年咱们去电影院看这片子,后来由于下雨没去成,今天自个儿在家,也是下雨,闲着无聊看看。
幸亏当初没去,要不然真给亏死,蹦着几个耳熟能详的明星才被吸引过去,刚对中国电影有点信心,这不,一下打趴下了。
需要解释的是,前几天看完了无间道一三,所以觉得中国电影还是有卧虎藏龙,但这部电影,村晚,完全是一部烂片子。
我不讲究也不在乎里面蕴含着一些乡情和民风,ok,是可以有这种成分,所以很理所当然的解释了为什么会有梁家辉这类大腕明星阵容,确实是被这种乡俗气息所打动。
要不然,谁愿意参与到这部戏中。
我下午看完,现在回忆,确实想不出这部片子有什么逻辑,能搬上银幕吗?
能搬上贺岁档银幕吗?
很纳闷,现在贺岁档的国产电影质量水成什么模样了,电影院开着无非是:1为了小孩子,像喜洋洋灰太狼什么的 2美国好莱坞大片 像春节之前的云图,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我至今都充满期待,我也知道不会让我失望。
而国产电影的份量呢?
我不禁哑然。
越来越好之村晚,几个表面上有逻辑性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看过即忘,笑点都没有,导演你是在幻想吗?
那么我觉得我也可以幻想了
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能代表什么,勿喷 我是一个农村人,这里面写的是农村的故事,整部电影的画面和背景音乐都是十分温馨和朴实,我觉得很好。
里面的各个人物的经历都是我们农村出身的孩子经常经历的,在外面努力拼搏,受苦受累,但是乡亲们都认为我们在城市里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有时候甚至会碰到像二蛋一样令人十分尴尬的经历,而且现实中一般很难像电影中让乡亲们谅解。
但是每一个农村孩子也都像电影中一样,希望能为家乡父老做些什么,以报答乡亲们的照顾。
这是一部乡村喜剧电影,并不是科幻大片,也不是什么有思想内涵的文艺片,它没有顶级的特效,没有所谓的思想深度。
它的制作也许并不完美,但是它能让我还有其他的人感同身受,让我们笑和感动。
另外——电影中的场景是理想化的,也是我们向往的,如果我的家乡有一天能像电影里这样多好哇,我觉得这样是大部分人的感受吧!
但是缺点也不得不说,牵强附会一些网络流行语,让人哭笑不得。
我觉得这部电影定位应该是中年人,这个流行语实在没有必要,只会成为大家批评的理由。
如果这部电影你看了,笑了,感动了,就不要一味的否定它。
第一次写影评,谢谢,水平有限,不要批评。
如果你是一个从来都觉得春晚很无聊,鞭炮只是吵闹,年夜饭很恶心,过年就是遭罪的人,劝你别来看,因为等待你的是低劣的笑点,恶俗的桥段和无聊的故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喜剧之前大家都会把自己伪装成“笑点高模式”,赵本山一出场,又是演农民,你能演点别的不?
小沈阳一出来,跟个娘们似的有什么可看?
王宝强一出来,除了卖傻一无是处。
某些人平常聊个天,语个音能把鼻涕泡乐出来,看小品时对我说:“真没意思”,瞬间就比旁边正哈哈大笑的我高出好几个境界···看个小品,不好好看,就等着笑点出来的时候吐糟加鄙视,人家说个元芳你觉得无聊就把它当个对话带过去得了,至于你心里加嘴上鄙视个几百遍吗?
从这开始我就要开始夸村晚了,不同意我的赶快走。
相较于喜剧的标签,其实它更符合贺岁的概念。
中国人过年图的就是热闹,年夜饭就是大鱼大肉,绝没有精致细致一说,那些喜欢挑刺的同学一定高兴坏了,因为这里有条不完的刺,可我想说你们摆错重点了。
过年需要的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电影,春晚是中国最高水平的晚会却越来越吃力不讨好····影片将2012年各种热门元素进行乱炖,元芳、幸福、甄鬟、莫言、钢的琴、华少、好声音,非诚勿扰、心形石……以上这些元素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导演并没有滥用,拿华少来说,华少只出来不到五秒,说了两句话而已,观众看到他出来,会心一笑,镜头转下一幕,这就够了。
这让我想起黄健翔那年,很多电影都请来黄健翔把他那段话照搬到电影里···过年的时候,看到这些标志着2012的人出来博大家一笑而已,只看个热闹。
王宝强依然在卖傻,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没有违和感。
江南和最炫混音在网络上早就听过,但配上广场舞和骑马舞的斗舞依然让我感到好笑,骑马舞一开始没什么意思,可当看到后面一大帮人和郭富城在马路口跳着不太标准但又很带感的骑马舞加上前面徐静蕾的表情时,我笑喷了·····影片里有很多群戏,其实很多“群众演员”都是专业的演员,他们虽然没什么台词,可他们的表情依然充满喜感···我写的很杂很乱,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你只需放空大脑,跟着电影里的乡亲们一起过年就好了!!!
在《越来越好》里,郭富城换上缤纷油漆裤,不时在拍摄间隙摇摆着身体,小露超凡舞技。
从现代到民族,从踢踏到爵士,被称为“四大天王之舞王”的郭富城几乎没有一种舞是跳不来的。
而在此前,郭富城鲜少在电影中展露过舞姿。
据悉,这次在《越来越好》里郭富城很有可能会带来惊艳表现,其角色身份不仅是史上最酷的包工头,也是最会跳舞的包工头。
想必导演也是一个在农村生活过很久的人吧!
出于对故乡的思念有所触动。
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把不愿带回家当它很珍爱的物品藏起来的洞穴?
是否还记得和小伙伴们出去放牛经常玩纸板、打弹子、揪纤的地方?
松林里打柴可以酣睡的松针地毯?
夏天泡在那里的河塘和河塘边上经常打滚的秧苗田?
常去躲猫藏得最隐蔽的地方?
那块经常和父母去种植庄稼最远的土地?
是否还记得伞把菇生长的地方?
而今不知道哪块地还符合当初的原藐。
当然我们现在也不可能故意去找。
现在的农村大变了,那个洞穴再也找不到了,打弹的地方也石漠化了,松树林里长满了灌木,河塘也干涸,躲猫猫的石岩穿洞住进了好多小虫子也张满了蜘蛛网,没有旅游开发的资源的农村可以说是落破凄凉,生活垃圾被乱倒在河塘边上,村里都只剩下一些老人小孩和生存能力低的人了。
土地荒废不再种植庄稼了,回乡的路上总能看到“种庄稼是穷思维”的教条横幅。
人们都说着等到不工作了返乡养老,而这样的生活怕是会受罪的,我们再回不去了,只是等到归天之后这里最终才是我们灵魂安息的最佳选址。
首先感谢张一白导演拍出来的《越来越好之村晚》,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不完美,现在的观众口味越来越重,需求也越来越大,要么大俗,要么大雅,不俗不雅的就要足够有创意,这样评论电影尤其是评论中国电影,太不厚道了,这样的屌丝行为我们应该直接鄙视。
电影本身就定位在娱乐方面,观众和豆瓣的朋友非要认为这是一部高雅的教学片,非要拿电影和别的东西比较,想想比出来的是悲伤还是比出了自己高雅。
何苦非要为难中国的电影人呢?
2012年的所有流行元素,包括: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航母起飞style、非诚勿扰、世界末日、甄嬛传、舌尖上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等等主题流行元素,如何能在一部电影里面用非纪传体并且欢乐的口吻把故事演完,张一白先生做到了。
我们应该感谢张一白先生在如此抢占票房的贺岁档如此低调的为观众们奉献了如此精彩的电影。
四个故事线用一个村子的联欢晚会契合在一起,电影娱乐化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且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本片不是冠冕堂皇的春晚,而是信马由缰的村晚,庄户人的恶搞味、小清新,一如中国的各种乱腾腾。
我们的生活就是各种乱入,我们理应尊敬耿直,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本身就是理想的典范。
最后我要说一下,这电影真挺不错的,用现实的写实手法给观众回忆了一下中国的2012,感觉像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又像是别人身边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些给恶评的人是如何看待电影的,一部众星云集,导演千辛万苦在100分钟里都告诉你是贺岁喜剧的前提下,所有演员都卯足了力气逗您开心,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就喜欢看样的电影。
P。
S。
不求那些213能看懂我的文字,有的时候没用外挂却被误认为使用外挂,我想这也是一种荣幸。
对于网络上那些评论我影评的自认清高的人士,谢谢啊!
想看这本电影的起因是因为过年上班的时候同事一脸开怀幸福的表情对我说:昨天去看电影的,村晚,笑死了。
而我也期待过年能看一部贺岁气息的电影,联想到小时候有一部电影叫《豪门夜宴》,那是个崇拜港星的年代,里面香港明星真是不少,成为同学间争相观看的电影,电影内容忘记了,估计也很烂,但是那种期待的感觉一直没忘,所以虽然一早知道了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还是看了,毕竟有不少我喜欢的演员。
不同的是我是从网上下载的高清看的,避免了成本损失,因为我知道明星多不一定就代表片子好。
看完之后发现我的选择完全正确,损失的只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的那种感觉原来只属于我的年幼无知,类似《村晚》这种明星露个脸的贺岁电影已经糊弄不了我了。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的构成主次依次是剧本导演演员,而此类影片的主次关系确是演员导演剧本,所以还是比较让人失望的。
青春里的佟大为小太爷张译奋斗里的王珞丹将爱的徐静蕾还有人在囧途王宝强还有不少演员我都很喜欢,舍不得骂,只好骂骂导演张一白,就算是当年的《将爱》也就是钻了国内缺少这种类型剧的空子,加上李亚鹏徐静蕾等人的青春无敌,还有好听的歌曲,而且我的观看时间正值高三暑假迈向大学这段空档,如果换个导演也许会拍得更好,这一点是当年看《将爱》的时候就感觉到的,所以说留个络腮胡和吸吸毒并不能和能成为一个好导演画上等号,还是继续多拍点MTV吧。
张一白的名字从未如今天这般让我厌烦。
如果以往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个三流导演的话,现在他的形象在我这里则完全变成了臭水沟中那浮起的灰色泡沫。
这样一部假大空的乡村吹牛逼喜剧,让我观看中途频频唉声叹气,对中国当今的电影创作水平心如死灰。
太多像张一白这样拿观众当傻子的导演了,他们拿着钱和演员资源,大肆浪费,以为自己才华爆棚,随便搞一出戏都能调动别人胃口。
“村晚”这个恶心人的玩意儿,在张一白抱着和谐社会大腿的蠕动中,越发恶臭扑鼻。
如果一个中国的山村,能够真的存在于电影假想的世界里,那么现实也算可喜。
可惜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参演这部电影的人,都脸上洋溢着假兮兮的喜庆。
假笑、作揖和皆大欢喜根本没一点儿趣,张一白如此水平,能在中国电影市场翻转腾挪,真是应了同事那句话:谁在纵容《小时代》,谁便在摧毁大时代。
看过之后第一个反应是这不是抄袭TVB或者港版的贺岁片吗?
N+1的明星阵容讲述一个不能仔细推敲的故事。
但是接着想到的是,不能抄袭吗?
这只是部电影而已啊。
电影在我这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电影,看过了,该哭哭该笑笑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还有一种是哭笑过后还能品出点儿出电影之外的某些东西的来。
当然我完全没有觉得二者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她们首先都是电影,至于能看到什么,这完全是见仁见智的事儿,和电影本身无关,是观影者自己想多了,或者多想了的结果。
如此说来,《越来越好之村晚》应该算是一部合格的贺岁电影。
一个稍微有些经济基础的山村想要通过举办一场村里的春节晚会——简称村晚来实现对上层精神建筑的追求,于是首先慕名而来的是村里首富张译,而首席粉丝头子黄觉也被母上大人给召集了回来,于是一场关于谁办村晚的竞争自此来开大幕,各路人物分别登场。
村里面热火朝天,各显神通,村外边的城里面各色人物也被这台村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
这样的两条线互相的回应,又有交错。
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线索。
其实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新意可讲,所有的笑梗都很多次的出现在不同的电影里面,很多的场景我甚至都猜出下一个镜头的结果,譬如说黄觉带领的粉丝团去给扔花盆的杂技演员喝彩,再比如吴君如要吴刚站好了方便自己作画结果后者掉下了山坡,再比如张译给佟大为送村晚创作费用的桥段,真的是看到就猜到。
可是即使这样我仍旧会在这些笑点笑出声来。
因为它虽然古老,但是确实在那个瞬间触到了我的笑神经。
这倒是真应了那句话,办法不怕旧管用就行。
如果过分认真,就没有必要了。
当然这部《越来越好之村晚》另外的亮点就在于她无下限的恶搞——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算什么亮点,N多的电影已经用烂了。
确实是,这部电影的恶搞在于不分领域,你熟悉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都可以看到被导演用自己的方式或直白或含蓄或者故意曲解的表达了出来。
甄嬛元芳哈士奇还有什么是你没想到的?!
甚至我都怀疑王宝强和王珞丹是影射了《后厨》而郭富城和徐静蕾说的是《将爱》,当然要是不多想,这些就仅仅只是为了凑数而已。
但是当你所熟悉的网络语言恶搞桥段真实的被演绎在了大屏幕上的时候,那种无法言说的幽默感还是会触及你的笑点,给你愉悦的。
更何况从电影本身来讲,这一次这样的笑点分布的确实很密集,都快赶上相声了。
真正的贺岁片本身其实有很多不能绕过的弊端,这些必然会使她的情节看上去薄弱,但是贺岁片本来也不是靠情节来出彩的,所以如果看贺岁片是为了看一个靠谱的故事,我觉得不如看记录片更合适些。
贺岁片,尤其是从港产贺岁片一脉相承下来的这类贺岁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用密集的笑点信息轰炸观众,然后让你在应接不暇中完成一次身心的愉悦。
按照这个标准《越来越好之村晚》合格了。
更何况她还贡献了另外的福利,就是堪比《建国伟业》的明星阵容。
内地港台老中青各色人物一个不少。
看着这些人或者扮屌丝或者演大款或者耍时尚,或者卖萌或者装傻或者充愣。
也是一种花钱难买几次的享受。
对于国产电影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期许,这个很自然,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持续和坚持的过程。
中国的电影人在努力就好,如果这样的努力因为故事因为剪辑因为什么什么而没有很好的表现,也不用非得把被愚弄的心情表现的那样强烈,在该笑的地方笑该哭得地方哭也累不死不是?
贺岁片,不用那样的沉重,说到底,也不过是电影而已啊。
不管怎样,故事来到了农村,来到了工地,在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当然,是临时演员也好,他们聚在一起的笑容是发自肺腑的。
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去看,那些梗儿早就过时了,骑马舞之类,但是在广大的农村这依然是件新鲜的事情,不信你去听他们的手机铃声,荷塘月色都没有过时,不用到广大的农村,请你到60后,70后人的身边,听一下他们的铃声,荷塘月色简直是泛滥,到广场上看一下,大妈们都在学骑马舞。
我们看滥的,直喊俗,腻了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其实是很新鲜很稀罕很火的东西。
从故事的完整性来说,每个开始讲的故事,最后都有了结尾,每个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从演员的表演来说,王珞丹这个扮相真的比其他好多作品里好看清新而且真诚,王宝强本色的拿手表演,郭富城继最爱之后誓将农村文艺青年干到底,还有张译撒狗血的暴发户,执着文学梦的佟大为,华少朱军和周涛的客串。
更重要,它没有给农民带上标签,给了他们文艺青年,给了他们回报村民的暴发户,给了他们追求真爱的中年人,更没有给农民工苦逼的身影,这也是乡村本就爱可以给与的东西,电影拍出来了。
农村不只有众多的问题,就像城市不只是灯红酒绿的繁华。
城市也有高楼下的棚户区,农村也有无尽的欢乐,尤其是当我回想童年时。
我不觉得这里的一切美好是粉饰太平,因为它就是一部贺岁片,探讨人生不是它的责任,就像泰囧一样。
它也没有把人当傻子耍,或许是你把自己放得太高了。
比起许多商业大片,这部片子值得欣赏,因为它拥有7亿农民。
他们中的大多数喜欢这样的热闹。
何况,看片头,这好像是电影网投拍的,也许是数字电影进农村?
他们会喜欢的。
ps: 1、有幸被人当成水军,非常感谢你的抬举,水军都沦落我这水平了,那真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2、这部村晚怎么说也是想往农村挨,希望广大农民朋友有共鸣的。
不过,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有些情感或许是感受不到的。
3、个人观感,无组织无纪律。
一部没有底线的奇葩片
不是电影是小品,就是来看卡司的。实话实说,那叫一个乐。推荐。以上。
当着烂片下,当着烂片看,全片没快进,真心不错,大过年的喜庆,片尾太感人了
我要稳稳的幸福
有点搞。
其实还可以的…
傻逼拍的 拍这种东西要干嘛????????????
不错
热闹喜庆,有一个真的有感动到的点。
神马玩意儿????????
提前锁定2013年度烂片前三的位置
好吧,我还真笑了
又臭又长。隔着我坐的那个妹纸啊,你是感冒了对吧,不该是哭了。
老家电影院看的,竟然满座,明星大杂烩,将2012的主要元素都融了进去,成成的骑马舞和最炫民族风的混搭印象很深,绝对的贺岁搞笑片。
简直是在秀下限= =
大过年的看看就好
作为一部贺岁电影,这片子其实并不烂,最喜欢大伙儿张罗着给耿直庆祝得奖那段,乡里间浓郁的人情味儿啊。
我居然被开场前半小时的关于家乡的那一大段打动了。里面都是一些万年老梗,片子还被剪得很碎,但是一些小镜头和小台词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不至于那么差吧。水舞间的露出真是黑粗大!还有国际张的这个露脸完败给了范爷。真的是完败了。大概是台词太多,出来的太早!小马奔腾啊,你还是多跟光线学学啦。
明星不少,但生搬硬套地把今年的各种流行元素都套进来而没有真实生活基础,怎么都不会好看的,拜托,观众没有那么好糊弄哦
发福绝对是灵气型美女的恶梦!于是这里面最好看的姑娘竟然是景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