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字至上》是唯美的LES题材的剧集。
不做作,没有什么掩饰,她给了我们纯粹的爱的世界,你说在这个世界上真的非要男人和女人一起生活才算和谐,才算幸福么?
非也能找到懂自己,珍惜自己的那个人就对了!
何必在意性别,何必拘泥于世俗的眼光?
我很喜欢TiBette的组合,绝对的优秀家庭典范。
Tina因为画廊那SOUL MEET而堕入Bette的情网,她给了Bette此生最真的爱,我相信Bette也是。
尽管,她出轨了,和那个carpenter乱搞,但那只是一时的迷失,她的一夜情,她的种种种种,我相信都不能影响她爱Tina的心,只是她太要强了,她不愿意把自己懦弱的地方展示给自己爱的人,哦,我在为Bette辩解么?
呵呵,也许是。
因为自己身上或多或少也有和她一样的特质。
那讨厌的控制欲,强烈的事业心,渴望拥有一个有爱的家……很像,但却完全不一样。
Bette生活在文化多元化的美国LA,homosexual同样受到歧视,那些举着牌子对Bette谩骂侮辱的人就是抵抗非主流文化的群体,他们不允许和他们生活理念不一致的东西存在,他们不了解,他们抗拒,他们咒骂,他们也害怕,害怕那样的非主流强大到把所谓的主流压垮的地步。
但,这是社会,是生活,是无奈,没有办法。
我们要在这里面呼吸,主流的东西没有办法忽略。
我不排斥LES,于我而言,那只是对自己内心感觉最伟大的真实,她们活的自我,活的真实,而你,如果是你,你能做到么?
我在想:如果我是Bette,我会好好爱Tina……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睡了人家的姑娘,到頭來也還是要還的。
一直是shane的粉絲,當然了,這位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小帥T,不知令多少女性瘋狂。
中間斷斷續續,當我好容易看到第六季,以前shane做過的荒唐事突然自動在腦海裡列了個表,不知道爲什麽,我突然覺得這個角色很噁心。
也許是那俊秀的面孔、性感的聲線和憂鬱的氣質,還有對朋友不分是非的包容,我想大家對shane的comment也不會很harsh。
可能連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其實做過了什麼樣的事情。
先不說那些她名字都記不住的女孩子,1.自己求婚先,但是當卡門好不容易應承之後,竟然以“怕害怕傷害”之類的理由逃婚,順帶搞砸婚禮,害慘了資助人海大媽2.怎樣都戒不了腥,不停和shebar的其中一個肉女搞,給denbo口實,導致denbo惡意收購planet3. …… 連看個房子都能和agent搞一餐!
= =b4. 從了Jenny,又不停地去招惹那個小明星,甚至饑不擇食到在好朋友Jenny的慶功會上,和Jenny的情人野戰起來了5.(無論以什麽理由)最終忍受不了Jenny,還是算拋棄了她,尤其知道Jenny已經對自己傾注了所有的愛(雖然有些extreme)從某種程度上,已經是給了Jenny致命一擊6.去做個婚禮,還能搞完伴娘搞新娘,搞完新娘搞新娘的老娘……7.如果說掰彎了小茉莉呢?
算不算一種傷害呢?
這只是其中一些我可以響起的“經典”片段。
一直都喜歡sharmen,because they are just too beautiful. 但是這些的背後呢?
Shane因為搞nikky而被Jenny趕出家門而跑到Tibette家求救時,Tina對沙發上的shane說:保持忠誠難道就那麼難嗎?
這句話也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我對shane的無恥崇拜。
可以說,那老少鹹宜、是非不分,饑不擇食,美醜不分的種馬式交配手段,看到最後,已經令我對這個角色厭煩。
最早,從拋棄卡門開始,這個角色就註定不可原諒。
一個膽小怯弱、極端自私,從來不肯負責的浪子,而這一切,皆以自由的名義。
用時髦的話說,損人利己,更多的時候,損人且並不利己。
如果說一個虛幻的shane就是女孩夢中的dream gal,那麼其實投射到現實中的,無非也只是一個對性上癮,人盡可伐的可憐蟲。
得不到的才最珍貴,唾手可得的,只會廉價而且垃圾。
也許會被shane的粉絲暴打,但對這個角色確實很失望,從第三季到第六季,想不出來有什麽豐滿的體現,除了不停地fast fuck, slow fuck, hot sex之外,看到最後都想吐了。
除了Molly那裡迴光返照良心發現一下,到頭來,還是任由幸福錯過。
所以說,這個角色還真的是極品中的極品。
順道評論一下第六季的結局,我覺得是自殺的。
之前的一切, 都很平靜,沒有驚悚,沒有噪音,一切還都是party night的溫暖香豔的曖昧。
只有Jenny的小松鼠狗焦急地在水池邊扒來爬去。
給了這麼一角投射,水池裡,波光依舊。
但是當去找Jenny的alice哭著出現在門外時,大家一起出去找jenny(此時應該已經溺水),電視里響起Jenny鬼魅般的聲音:tina,bette,goodbye。
然後video完結了。
我覺得是傳達一種訊息,就是Jenny選擇這種告別。
我的卡門姐姐也沒回歸啊除了妝容粗糙地在video里murmur一下!!
媽的被騙了!
還有,Jenny性格即使再怎麼複雜怎麼多彩,也阻擋不了我討厭她干涉別人私生活的超強變態控制欲、情緒變化無常和無恥的性格。
這個極品中的極品的best friend,也是極品。
一B几乎是她父亲的翻版:责任心极强,冷静,固执,一旦认定内心的想法就不会轻易改变,把握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像成功男人那样靠理性掌控自己,同时,靠强势和能力掌控世界。
可她其实是女人,不仅有一般女人梦寐以求的外貌和形体,还有足以通杀男女的才华与学识,更有成功男人所具有的强势与理性。
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应该没有浪费生命这一说,因为理性的头脑总是逼迫自己做正确选择,不值得的选择从来都拴不住她的脚步。
因此,我们从一开始看到的B就是这么一个事业有成,生活中独当一面,把琐事理得井井有条,树立明确目标,并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的成功女人。
在美国,有这么一种生活理念,那就是努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从中赚到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持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
我想,按照这种主流价值观念,B的确做得很完美。
可是什么事情不对劲,导致BT的性生活渐渐变得无趣又无聊。
针对这个问题,心理学家Don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情侣之间过重的责任承诺尤其是天长地久或义务照顾的承诺会大大削弱双方的激情,甚至会使减少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魅力和吸引力,导致实践承诺的那方内心承担过重压力而不自知,表现出来就是生活失去情趣,无聊又单调。
这是不是“七年之痒”的心理学解释我不知道,可这是我个人最认同的解释。
所以我们在第一季里经常看到B端着一杯T爱喝的某种饮料小心翼翼又充满爱意地走向T,这其实是她怀抱着满腔责任感在完成照顾T的过程。
编剧设计的这个动作很具代表性,而B完成这个动作很有说服力。
因为在有些大男子主义的B眼里,T就是个依赖人,需要被人宠爱,需要人帮她做选择,理应接受她照顾的“小妻子”。
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
通过后来的剧情我们知道,T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她在工作上的独到眼光和见解绝不亚于B,她的圆滑和和世故比B更甚。
你看,责任心真是个奇怪的东西,你付出的少,对方会说你不负责任,会不信任你,会没有安全感;你责任心太强烈,它会变成牢笼,会无意中抹杀对方的主动权,使自己承担过重压力,削弱对方在你心目中的魅力。
所以,怎样好好爱她又不让两人因为过重责任而遭受“七年之痒”是众多情侣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B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直到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有激情并且同样冷静的木匠轻而易举地就俘获了她的心。
在这里,我个人对B表示充分理解。
我并不是鼓吹背叛有理或者反对承担责任,只是,我一直觉得人的情感应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露,掺不得任何杂质,即使那杂质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责任。
马瑞娜的丈夫,那个伯爵说,“the heart is stronger than the head”,翻译过来就是情感强于理智,我深表赞同。
当然,这与我们国家里发生的婚外恋是有区别的,我们主要是一下子有了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2015.3补充——————在《THE L WORD》剧集结束后的某个访谈里,导演(这部剧的主创人员几乎全部都是女性)说起这部剧的创作动机。
她说当时(2002年)美国已经有了关于男同方面的剧集《同志亦凡人》,但是还没有相应的讲述女同生活的剧集,于是她们就决定要开创这个先河。
事实上她们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我去年才看完第一季,它大概是2003年左右的作品了,如今十多年过去,你再回头审视这些已经躺在历史河流中的作品时,好的、不好的,很容易就分辨出。
而我认为《THE L WORD》的第一季,不论是从它作为数以万计的美剧之一、以质量而言,还是从它在女同发展史上所做的贡献、以意义而言,都是会在历史上留名的那种剧集。
而同性恋的历史,到如今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已经不可能从人类历史上剔除出去了。
换言之就是,人类的历史必然会包含同性恋的历史,而讲到同性恋的历史,就一定会讲到到这部剧。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导演在访谈中,还提到她们在第三季时加入的这个变性人的角色,因为有观众反应说,难道变性人就不值得被关注吗,况且变性人的处境更糟糕。
于是她们就加入了一个变性人的角色。
而到第四季的时候她们又加入了一个女兵和一个聋哑人这两个角色。
反过来再想想今天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我们固然也有几部好剧集,但是很多仍然停留在手撕鬼子的超能力英雄创作上,而在美国,在十年多以前,同性恋本身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它可能并没有关注其他弱势群体的责任,但这个群体就已经开始关注有同性取向的残疾人的爱情需求、被歧视的同性取向的士兵(因为美国当时有一个默认开除同性恋士兵的政策)的爱情需求。
导演那种”社会缺啥咱就加啥“的情怀,虽然会有些影响到剧情的流畅性,但我真的很钦佩。
我觉得这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者该有的样子。
———————完毕——————————正文—————因为以前只看过第一集里的几个片段,便断章取义的以为这是一部以卖肉来吸引观众的烂剧。
庆幸我最终没错过它,哪怕现在已经是这部剧问世后的第十年了。
有好几场戏我印象尤深。
一是Ivan给Kit跳舞示爱的那场戏。
因为我很不喜欢爷T类型的,Ivan的出场形象是着装、身材都十分男性化,脸上还有胡子,我甚至判断他肯定是打睾丸激素的那种T。
这种边缘人群里的边缘人,在社会里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挤。
而Ivan对Kit的感情我也理解不了。
Kit长得不好看,很胖,是黑人,人也笨,性格也脆弱,跟自己的父亲、妹妹、儿子都无法好好相处。
所以Ivan对Kit突如其来的爱,我只能理解为loser爱loser了。
但是在最后那场Ivan跳舞示爱的戏里,当Leonard Cohen的音乐突然响起时,Ivan边唱着I'm Your Man边缓缓的在Kit旁边跳舞,我突然也被Ivan迷住了。
我突然不反感她的假胡子了,突然觉得她长得真好看,突然觉得她是真的爱上Kit了。
不得不跳出戏来,佩服这个演员演的真好。
还有关于Tina流产的两场戏,我也觉得处理的特别好。
一是Bette因为支持新潮艺术的展出而受到传统宗教人士的恶毒诅咒,上司也和她对着干,回到家后又得知Tina流产。
她还没抱住正在哭泣的Tina两分钟,又听到门外的骚乱,她出去一看,看到那些反对这场展览的人们在自己家门口钉侮辱性的招牌。
她赶走他们后回到屋内,缓缓的拉下门帘。
天色正暗,她背对着镜头,我们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明显看到了她微微躬下身,肩膀在抖动。
然而只过了不到三秒,她转过身来,看上去像是没什么表情,毫不迟疑的朝正在卧室里哭泣的Tina走去。
二是紧接而来的一个情节,Bette当面和反对这场艺术展览的领头人物辩论。
在辩论之前这个人物曾私底下便攻击过Bette,大意是你的Baby夭折了,说真的,像你这样没有羞耻心、道德败坏的人,你会为这个孩子流泪吗。
Bette表现的很坚强,近乎有点冷血,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都看到了她当时是多么难过,但是她什么都没说,甚至在场的Tina突然也有些被懵住的看着她的时候,她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谁也料不到这是一处伏笔。
等到Bette和这个人物在电视节目里正面对峙的时候,Bette本来言之凿凿,很有胜算,对方又攻击Bette的这个痛处,Bette突然间崩溃,再也无法冷静,在爱人面前都无法流露脆弱的她却在一个直播节目上哭了。
真的是很棒的戏剧冲突。
还有一场是最后一集里被称为Angry Sex的那场戏。
但在这之前得理解Bette的出轨。
我觉得把Bette的出轨写得顺理成章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一,Bette深爱Tina,没有任何情感上的理由去出轨;二,Bette是个三观超级正、大概是所有人物里最正的一个人了,所以也不能以品行上的缘由出轨。
而如果找不到出轨的理由又让人物出轨的话,便让观众觉得编剧无能、剧情牵强附会。
而我竟很理解Bette的出轨。
就像之前说过的那两场戏,她遭受到的压力太大了,来自那些保守的宗教人士、来自上司、来自夭折的Baby、来自脆弱而需要自己照顾的伴侣,她的性格又是那样——她要在Tina脆弱的时刻扮演一个可依靠的强者。
所以和木匠出轨,不是因为性,也不是因为爱,只是因为可以短暂的从真实世界里逃离一会儿。
所以在最后的Angry Sex里,她一边压着Tina一边哭着说,你必须得相信,我是爱你的,我是这样爱你。
甚至言语根本无法表达情感,她近乎绝望的做完这一场爱。
而TIna本来是被强迫的那个,突然变成了主动的一方。
我后来看Tina的扮演者对于这场戏的访谈,她说,Tina“邀请”Bette进入自己的这个举动,更像是一场“最后的授权”,因为Tina知道两个要分手了,而她又是如此的爱Bette,她还能怎么做……当两个人绝望的相拥的躺在床上时,镜头看似不经意的落在两个人的手上,是戒指。
最后,Damien Rice的音乐缓缓响起,一切都像Ivan表白的那场戏一样完美。
导演说拍完这场戏的那天,她低落了整天。
Bette的扮演者说这场戏是她最喜欢的戏之一。
还有好几段搞笑的情节。
Alice和Dana承包了全剧的笑点。
也有一些瑕疵。
但总而言之,这部剧编剧、导演、演员都做的很用心,良心作,经典作。
零四年的剧了,一点都不比现今的剧集差。
————————————我太喜欢小lu了。
后来看完全部的六季,注意到Tina每次抱傲娇Bette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摸摸B的头,像是哄小狗一样。
她收Bette的保护,也对Bette充满了怜爱。
小lu太温柔了太温柔了太温柔了……眼神温柔,声音温柔,长相也温柔。
我要醉了。
The L word 是有线电视台Showtime于2004年推出的一部剧集,至今已播出到第3季。
该剧是继“Will & Grace”和“Queer as Folks”之后又一部反映同志生活的电视剧,播出后大受欢迎,于是引发了其他相似类型的剧集的拍摄和播出。
故事发生在洛杉矶,一对男女情侣大学毕业后搬入一个社区,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社区里面生活着不少女同志。
Bette和Tina是交往7年的情侣,感情稳定,一直想要一个孩子。
Bette是常春藤名校毕业,在一家博物馆任职,她有一个顽固不化的老爸。
第一季开始后,Bette和Tina为寻找合适的精子捐献者大伤脑筋,最后他们特意找了一个黑人捐献者(Bette是黑人)。
发型师Shane是标准的花花公子(花花娘子?
),几乎和每个女孩都有过交往,表面酷酷的她其实很重友情。
职业网球手Dana正处于事业高峰,因此下不了决心出柜(即表明同志身份)。
有一张娃娃脸的记者Alice冷眼观察着这个社区里面的分分合合,她的信条是“男女都无所谓”。
她有一个人老珠黄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演员母亲。
小说家Jenny和未婚夫Tim则是新搬入这个社区,Jenny对社区咖啡馆的女招待产生了感情(或欲望?
),结果两人被Tim捉到,Tim愤然离去。
Bette的异母姐妹Kit是音乐家,有酗酒的恶习,目前正在戒断疗养。
(以上为第一季情节)这些人物之间不停的发生冲突和联系,有欢笑也有眼泪,当然还少不了欺骗和背叛。
在第二和第三季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的转折,他们好像是被卷入了命运的大海里,任凭波浪把他们推向未知的地方。
整个剧集的气氛时而轻松,时而沉重,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女同志群体的生活。
里面虽然也有不少暴露和激情镜头,不过基本上都是为了剧情需要,因此并没有太多色情表演的意味。
只是我看的时候有一种“把这一对当中比较男性化的那个换成男人也能拍下去”的感觉。
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没有这种想法。
剧中比较出彩的演员当属扮演Shane的Katherine Moennig,她的表演十分自然,真实度也比较高,也难怪乎她的取向成为观众们讨论的话题。
长久之来,美国的电视剧行业对同志题材十分忌讳,不过,自从Will & Grace成功之后,向来以商业利益挂帅的电视台们便蠢蠢欲动,大打“同志牌”。
现在则是连真人秀节目里面也加入了这种成份。
当然,这种由利益驱动的商业行为事实上是把少数族群当作马戏团表演来耍,并不是为了“开放”和“平等”。
女同志的情况则更差,以男性为主的电视剧巨头们把她们当作花瓶来看待,而男性观众更普遍认为“Girl on Girl” (女人上女人)更加刺激,于是本来应该属于艺术范畴的故事情节,变成了满足男性观众猎奇心理的色情表演。
The L Word 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故事的编剧和制作都是女性,其中也有不少女同志。
演员阵容中有几个是出柜的同志(比如扮演Alice的Leisha Hailey,她曾和女歌星k.d.lang有交往),或者曾经扮演过类似角色(比如扮演Tina的Laurel Holloman,她曾在影片“The Incredible Adventure of Two Girls in Love” 中主演)。
因此整个剧集更像是从女同志的视角出发,更有真实度和可行度。
这就比由非同志演员出演的Will & Grace更进了一步,但也恰如其分。
片中也没有宣扬男女之间的对立或者是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对立,虽然剧中也有描写非同志人群的不理解和排斥(比如Bette 的父亲对女儿的不理解),但是总体上处理的比较好。
The L word成功之后,跟风的剧集也不少,比如今年新播出的South of Nowhere,即将播出的加拿大新剧Degrassi: The Next Generation。
更多的是在故事情节中插入同志的故事线索,如The O.C.和Rome。
就连保守的日间剧Passion也加入了类似情节。
不过这些跟风之作总给人一种拾人牙慧的感觉,究竟这股风能够流行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首先我了解认同这种感情,是老天在冥冥中赐予的.也许他想让这群人活得更精彩,也许是想考验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这部目前来说堪称经典的电视给我们大开了一扇门,让门外的人驻足看到眼前宽一米远十米的情景.当然门是打开了想看到全部就看个人的兴趣了. 而门里的人呢终于可以试着出来透透气了,因为这个时候外面有很多人能够好奇,善意的接纳你了.在美国如此开放讲民主的国家都对这样的感情如此的避违可想而知电视里的这些人物是多么的勇敢坚强.bette是这部剧中最能体现les性格的一个人物,我觉得编剧ic真的是太了解les的精神世界,剧中的max更是真实展现了一些易性者的全面的内心.很多人看后对max及其厌烦,但如果你是les从这角度或是更高的人性角度看,就会非常理解他.而如果你是异性恋那么就要宽容的对待他.因为他也不想自己是这样,十岁就想过自杀.所以说ic真是对lse生活情感有很深切的体会.今天好累,先写到这吧
从刚刚看是的逆来顺受、小鸟依人到后来独当一面、独立自主的演变,Tee终于用我最喜欢的状态回到了我身边。
刚刚开始的小心和温柔让每一个人都会得到温暖,也许你会很乐意去驾驭这样一个小女人的全部,因为你会认为她就是你的一部分,比如说是财产之类的东西,而且又是错觉会告诉你说,她就是一份不动产,所以你无须对这份本来就属于你的东西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我很能原谅可怜的Bette,无论谁,遇到那样子的Tee,都会有间歇性强迫症的,只是Bette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潜力。
至于说到,Bette的不忠,我们又要另当别论了。
受伤后的Tee,虽然还是爱着Bette,但是她向现实和生活妥协了。
那个该死的律师,我当时真的好想拿板砖怕她。
就是她,让原本有机会复合的两个人走到了陌路上。
但是现在,我不得不谢谢她,因为是她让Tee认识到。
之前的自己虽然很幸福但是并不快乐,因为她缺少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独立,独立,独立。
之前的她一直依赖者Bette,任何事情她都会在Bette的意愿范围内进行。
但是当我看到,Tee离开Bette初始的一切,让我很气愤。
之前美好、和睦、幸福被肮脏、争吵、悔恨取代,我甚至企图放弃继续下去。
因为,我本人很讨厌黑暗和灰色的一面,诚然,我就是一个不怎么敢面对现实的家伙。
最要命的是,Tee居然回到了异性恋的大本营,Bette遇到自己觉得可以的上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
所以,我不得不很诚恳的告诉各位,我很少看第三季和第四季,特别是第三季。
I hate it very much。
经过了困惑、尴尬、不安、沮丧,Tee终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面,至少她觉得自己应该回来过“正常的生活”。
当她跟那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在诅咒这该死的“恶作剧”,一遍又一遍的呼唤Tee回来,即使知道那是无用的。
因为,那个好像只是关编剧和导员的事情。
当看到Tee终于爆发了后,我知道属于那个荒唐的阶段终于要和她说拜拜了。
好心的导演但并没有让Tee和那个该死的男配角有太多的亲热戏,要不然我一定会诅咒编剧和导演上厕所永远在没有厕纸的那一格。
当Tee对Bette直白的表白的时候,我都想要为她哭泣,因为我知道了,Tee终于独立了。
她开始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事自己想要的,并且想要自己去面对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
只是,她之前的爱人已经有自己现在要爱的人,这句话虽然说起来很绕口,但是绝对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成熟的Tee并没有将自己的感情无所顾忌的释放出来。
她当时要做的,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也许她需要一段时间来让自己冷静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或者说让自己等待一阵子,虽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等待着什么。
看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让我们看到的这个Tee,与之前那个Tee简直相差的太远了。
也就是这样的Tee让人觉得,更有想要与之相守相伴的欲望。
才华、品味、美貌、单身,这简直就是一份再诱人不过的大餐呀!
口水流得都快要用盆来装了。
谢天谢地,Bette也看到了这道大餐,别人的话,你或许还可以挣扎一下。
但是如果是Bette的话,你最好连旁观者也别做,直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对于,“小三”角色的处理,Tee有着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个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丝毫不觉得Tee是小三,她本来就应该被扶正的。
虽然这种不要脸的想法会被喷很多口水,但是窝不得不说,我真的不喜欢Jodi,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她。
你必须承认,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是一样的,是不需要理由的。
看着这两个家伙玩暧昧和偷情,简直就是太美妙的事情,这种刺激是正常关系所不能带给我的。
也许,这样说有点变态,但是窝还是要说,这种微妙的关系比之前两人纯恩爱时的关系要来的刺激。
要不,什么时候我们也试试和自己的前任(当然要有感觉的)偷情,相信一定会比之前的感觉来的微妙。
扯远了,正传。
东窗事发以后,除了必要的道歉,当然这种道歉一般当事人是不可能接受的,我们的Tee还做了什么呢?
放手,让Bette自己去处理,给对方足够的时间。
我太爱Tee了,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冷静的对待这种事情。
这比起,之前发现Bette出轨时的态度,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能排除的又一因素可定的包括,这位仁兄是过来人,所以对事态的发展可能会预先料到。
但是这样的态度,还是为她赢得了像我这样瓜兮兮的家伙的欢呼和雀跃。
可爱的编剧,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团圆结局。
所以,如果你要偏爱的话,请偏爱第五季吧!
生活继续,问题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经过了那么许多之后(编剧一定是一个很喜欢观察生活的家伙,至少是一个心思很细腻的家伙),信任关系的重建成了两个人之间很重要的一个工程。
可怜的Tee老是让自己处在很不安的状况之下,你不得不怀疑编剧是不是想把她写成是更年期到了的女人,因为疑神疑鬼老是控制着这个可怜的家伙。
尽管Bette想法设法的向她证明自己不会再欺骗和背叛她,但是不安和嫉妒依然折磨这个小女人。
我一遍又一遍的鄙视着Tee,甚至想劝她消停一会儿呗!
鬼知道,只有Bette的话她才会听得进去。
这个时候,我有不得不佩服导演和编剧的狡猾和心机了。
因为,只有这个样子的Tee才会像是现实生活中会存在的人,只有这个样子的Tee才会让我们有可能接近的欲望,也只有这样子的Tee才会让我们更喜欢,更着迷。
Dan Gagnon - The L Word ThemeKinnie Starr - AlrightSweatshop Union - Better DaysWild Strawberries - BluntBroken Social Scene - Looks Just Like The SunLuz Casal - Un Ano De AmorFlunk - See Thru YouLucinda Williams - Right In TimeCopyright - Rock MachinePortishead - RoadsElla Fitzgerald - Lets Do It (Lets Fall In Love)Fundamental - Serve ItJason Collett - Blue SkyJoseph Arthur - In The SunSnow - LegalThe Murmurs - GeniusDamien Rice - CannonballBonobo - FlutterThe Be Good Tanyas - In Spite Of All The DamageMarianne Faithfull - The Pleasure SongJoan Armatrading - The Weakness In MeFantcha - Sol Ja CambaLeonard Cohen - In My Secret LifeConnie Francis - Everybodys Somebodys FoolKinnie Starr - Sun AgainPhilosopher Kings - I Am The ManNick Cave - People Aint No GoodLiz Phair - FlowerDamien Rice - The Blowers DaughterMr. Airplane Man - Up In The RoomPavlo - AdieoRufus Wainwright - HallelujahRalph Myerz & The Jack Herren - NikitaDan Gagnon vs KMN - The L Word Theme (KM-N-Trance-Remix)
第一季第一遍——喜欢Shane需要哄一个疯女人的无奈。
7ED很好听。
真TM搞笑!
别TM让我笑着笑着就流泪!
10ED很好听。
FUCK!
看得碎了的心又碎!
如强烈余震。
挫骨扬灰后的魂飞魄散。
万劫不复后的一万零一劫。
凌晨两点一刻关掉QVOD播放器,无法睡眠。
牵着你的手并肩而行的人也许正转过头与另一双眼眸深情对视。
当我责怪Bette时,想难道可以一笑置之像Shane那样一夜一个却因Bette与Tina七年便将她深深责备?在对Shane的风流习以为常后看到Shane动了真情换一场心碎,我心亦碎。
在Tina流着泪颤抖的在白板上写着又一个与Bette连线的女人名字时,已经看不下去。
不幸,我仅是一名观众。
所幸,我只是一名观众。
那些动容——Bette过了非常糟糕的一天回到家中得到Tina怀孕的惊喜,想起歌曲《Thank you》——"It's not so bad,It's not so bad。
"Jenny第一次从The planet窗外走过,Dana怪调"Hello",其他人都向窗外看去,当然包括Marina。
谁会知最初只是隔窗随意看一眼的人,后来竟为她割腕自杀。
那些可爱——Bette讲要为Dana判别小厨师性向时像一个资深魔法师、Bette对要求口令的Los Alamendros工作人员说儿童咒语、Bette伏在Tina的肚子上说"你被妈咪烦到了吗?"、与Tim聊天时Bette不自觉的喝掉了她去给Tina买的Slurpee、Alice在警车上调戏斜对面的女孩、Shane在某日早晨回家路上路过BetteとTina的家,当Bette问她从哪里回家时,她笑着眨了一下右眼、阴道Party上Shane一直在将荧光圈往Dana头发上套,连酒瓶上都套了个、Dana在The planet对着窗外路过的Jenny说调子奇怪的"Hello"、Dana出柜失败后对着猫说了好多话、Dana对着电话说"那你最好把它抓住",然后得知是妈妈、Marinna与Jenny在卫生间里做爱,Tim走进喊Jenny时Marinna笑着放Jenny出去。
那些感动——出去打电话前Shane在Jeny枕边放了瓶矿泉水、Tina摘下睡着的Bette的眼镜,关掉台灯、全员出动帮Dana判定Lara是否LES。
那些心疼——Bette赶走那2个在她家门口立牌子的人,转身有些许踉跄,扶了一下身旁庭柱、Bette双手扶门肩膀颤抖然后勉强仰起头转身向房内走去、Bette在"洞察"节目上流下泪水骂道"Monster"、Bette第一次被Candace亲吻时快哭出来的样子、Bette被Tina扇了一巴掌时、Marinna将2杯红酒倒进Francesca的行李箱时、Marinna扬起头不说话的样子。
第五季第6集:Bette&Tina做爱时曲很好听。
她们做爱时,那么悲伤。
求Kelly Freement的扮演者资料、木匠Candace Jewell的扮演者Ion Overman的资料 。
本以为做了妈妈的B以后的生活会完美无缺,却不料刚刚一展身手的T力量如此强大,一旦施展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快速成为电影公司的副总裁,独当一面的女强人。
而B却失业在家,一筹莫展。
危机来自于T对于自己是否还爱着女人的怀疑。
结果不出所料,T还是回到了男人身边。
对于这次背叛,我觉得B很受伤,也很无辜,可同时,似乎不能太过于责备T。
T出身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这种家庭在单人工作模式时代,通常是父亲出去工作,母亲生育三四个孩子,二十世纪末期以后,进入双人工作模式,由保姆带大三四个孩子。
根据T的年龄,她应该是在单人工作模式时代长大的,那么,她应该经历过父亲和母亲在有了下一个孩子之后反复讨论应该如何安排家庭开支,如何忧心忡忡担心丢掉工作使整个家庭遭受拮据。
T跟B吵架时,反复强调她们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因为有了孩子。
其实,这正是T自己经历过的,因为有了孩子,所以,不管有没有必要,她都会自然而然地担心家庭开支问题,担心失业问题,担心B的工作能力问题。
糟糕的是,B还处于失业状态,到后来连艺术家补助都没有了,这无疑会加剧T的忧虑。
在处于危机状态时,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进入她认为最安全最熟悉的环境中,这是本能。
此时的T会怀疑她自己的性取向,其实是本能让她逃回男人的怀抱,不见得她真的就爱上了那个男人,更不见得她不爱B了。
隐藏在T行为背后的是一个很令人不快的问题:T认为异性恋夫妻模式是更安全的,那相对来说,同性恋家庭就不安全了!
这里的“不安全”其实是隐藏在T心目中的一系列担忧,比如,同性恋或者双性恋是不是更容易失业?
更不容易被提升?
在教育上,来自同性恋家庭的孩子能不能与来自异性恋家庭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权利(美国的公立学校不是随便进的,要排队,孩子要智力测试,家长要通过一系列审核)?
在收入上,同性恋真的能跟异性恋媲美吗?
虽然美国的法律规定同性恋遭受歧视时可以通过法律申诉,以求得公正待遇,可这些问题不会挂在人们的嘴上,只是通过内心的潜规则或者社会的潜规则来完成的,通过法律根本无法证明。
再说了,法律本身就在歧视同性恋:它不承认同性婚姻。
在这里,暂且岔开话题说一说美国老百姓怎么看待同性恋的。
记得T背叛B跟一个叫亨利的男人好上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他告诉T说,他对T之前的生活没有任何意见,希望T跟他交往时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我记得当时T很感动,跟他拥抱还是亲吻了,不记得了。
到后来两人要分手吵架的时候,亨利先生又发表了另一番言论,来表明他对同性恋的真实看法,他说,一日是拉拉,终生是拉拉。
他说这话的意思是你一旦做了坏事就忍不住会再接着做下去,不管这中间你是受了酷刑还是感化。
且不说T究竟为何离开他,但看他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就知道,普通大众根本没有把同性恋视为正常人,平时不攻击或者歧视只是怕触犯法律,或者懒得搭理。
但是,歧视是一定存在的。
站在同性恋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就会发现他们自己也把自己当成犯了错的孩子,自觉地接收歧视,视自己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你可能觉得奇怪,他们怎么会觉得羞耻呢?
他们应当是为了理直气壮地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才宣布自己的性取向的,不错,人不论怎么伪装都背叛不了真实的自己,这是人的本性所在。
可是考虑一下环境影响吧,假如有一个人说你是SB,你可能会反唇相讥,骂他是SB;假如有三个人说你是SB,你可能也会反唇相讥,可心里多少有点难过;假如认识你的人都说你是SB,那么,你会在内心深处确定无疑地认为自己就是SB,除非你是那种心灵已经强大到可以不顾任何人想法、就算与全世界人为敌对要拼死一战的英雄(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
这就是所谓“三人成虎”的个体版本。
我并不是主观臆断,这部电视剧很深刻地揭露了这种心理。
记得第二季里同志出柜日那天,同性恋举行的游行示威活动吗?
首先,异性恋从来不游行示威,他们不需要展示,因为示威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威”;异性恋也从来不应为自己的出柜日而happy,因为每一天都可以出柜,并且出得理直气壮,自然而然;相比之下,同性恋的出柜日则心惊肉跳,常常伴随眼泪和训斥,好一点的可能是吃惊或难过。
(其实最难过的不是出柜当天,而是之前为此做的一系列担惊受怕的准备活动,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
Jenny在那天碰到一个老同,那老同说,同性恋的骄傲远远比不上羞耻,因此,才会在这天炫耀他们那点仅存的骄傲。
一语中的!
类似的说明人们并没有真正接受同性恋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Dana的葬礼上,神父宣称她应当有一个男人给她提供坚实可靠的肩膀,这说明Dana的父母不允许女儿与同性恋沾得任何关系,即使Dana生前已经坚定地与父母出柜;还有在葬礼上,这群朋友被安排在后排的角落里,更能说明这一点。
说了这么多,只想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人们并没有从心里认同同性恋,同性恋们不论多优秀,都只能是社会的边缘人物,决定不了主流价值观。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T在有孩子之后会产生在B看来根本不值一提的忧虑,我想,这些忧虑足以蒙蔽T的心灵,使她做出错误判断,回到男人身边。
(我只是基于T的个人情况考虑,那就是她真正爱的人是B,不是在有意冒犯男同胞们)
没看完 故事不够吸引人
不多说 看进去了。被jenny邪邪的美和大眼睛迷住了。还有shane。那些感情纠葛真的是击到我了。特别是jenny的塑造。
我对文艺青年jenny的讨厌已经延续到了整部剧集
爱shane 喜欢bette 和jenny简直一模一样
我是真的喜歡變胖前的JEN 雖然她很BITCHY.
嗯……不算太有专业技术,看个热闹
看了几年的剧,看到完结感觉真是~不好说~~Jenny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又让人心疼~复杂啊~
完美诠释了主体多样性,立足于拉子,但高于拉子。anyway,性少数不是能乱来的借口。比起美剧数不清的do,还是更喜欢英剧,可以从自然摄人心魄。但,整部剧还是会被Tina的温柔折服。Jenny虽有不好的童年经历,但长大何不是一个自愈过程,所以无法共情。
虽然很喜欢Mia,但是不得不说Jenny这个角色就是个彻头彻尾的bitch。ps,不能免俗地大喊一句:SHANE I LOVE YOU!
墨迹墨迹的
开始看的时候还不错,脱来脱去就没看头了。当然bett和shane还是无比迷人的。
我等异性恋P民实在是欣赏不了所谓“细腻的刻画了女同的生活世界”这样一部美剧。不过此剧保持了一般美剧制作精良的水准,还是可以用来填塞时间的。
看了5集了,没啥感觉,B站上的吐槽也没啥让我再看下去的动力。女主就是个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绿茶婊(弹幕都在刷J美哭、可怜等等)。剧情基本就是就是将传统言情剧换成拉拉而已(所以你们到底是哪里看到内涵丰富了?)
太乱了 美剧对我来说还是太超前
珍妮,不要再重蹈覆辙了,玛丽娜不适合你!你俩没有cp感!贝蒂,你怎么能出轨,缇娜那么美!夏恩太帅了,爱丽丝真的好Q啊(我最喜欢你了)!达娜比较适合御姐风。
有shane的看看,么她就跳过```
LA是天堂 第一季卡在一个难受巴拉的结尾 少数我很喜欢的美剧
已经忍了好几季了,第五季三集後正式宣佈放棄
Jenny好贱
越拍越不像话!讨厌把我最喜欢的角色和最讨厌的角色硬拉到一起!!!再也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