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影故事明目善睐的芷欣是个聪敏多情、正处青春期的漂亮女生,而她父母却都是双目失明的盲人……这样的家庭,会发生一些什么故事?
芷欣喜欢绘画,曾一心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奖学金,然后到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样便能远离父母。
曾经,母亲的一个小意外,令她失去了第一次面试机会——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番说话:“我是你的女儿,但我不是你口袋里的盲人棍,不是你想随时拿出来用就可以的。
妈,我长大了,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你明不明白?
”如果说,这些话只是对双目失明的母亲说,那么接下来这段话,应该更适合所有为人父母者来倾听:“那你是不是想我什么都不要做,那儿也不要去,没朋友没理想,什么也没有,一辈子留在你身边,你是不是最想我这样?
”如果说,这些只是几句司空见惯的平常牢骚话,那么在芷欣从男朋友生日会上晚归之后,作为监护人的母亲放心不下,后来还专程去到学校门口——当她感知女儿偕同男友对自己视而不见的时候,那份失落与烦躁,成为两人最激烈的冲突。
芷欣是攥紧了小铃铛,默不作声地从妈妈面前走过,但她不知道“你妈我虽然看不见,可是并不傻。
我今天去到你学校,你跟一个男生从我面前直接走过……”就这样,回来还对妈妈的质问当面撒谎。
两人由此起了争执,恰在此时,芷欣的寻呼机响起。
母亲盛气凌人,将芷欣的寻呼机摔烂:这个举动,大约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女儿欺瞒自己很生气,其次担心女儿被人“看不起”,因为她说了这个东西的作用“是不是随传随到?
”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肆意张扬个性,也就是俗称的叛逆期,再加上还是热恋中的芷欣开始吼叫:“没人叫你生我的,你把我生出来,就是想要一个随传随到的义工。
”亲情之间的讨价还价、针锋相对是非常残忍的,缘于朝夕相处,我们熟知对方最痛的弱点在哪里。
母亲当然会理直气壮“什么不拖不欠?
你是我生的,从小到大把你养这么大,你上学吃饭,都是我照顾你,怎么不拖不欠?
”“你以为我好想出生在这个家里的,你有没有问过我,我可以选吗?
”导演借芷欣之口,飙出来的这句话,太戳人了!
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我们就没得选择,无论如何艰难,也只有硬着头皮,走到最后……
电影《我的非凡父母》,本港片名《一路瞳行》,朱凤娴自编自导了一部半分沉重,却张力十足的电影故事。
令我非常惊诧的是,朱凤娴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这部能够撼动人心的电影作品。
也就是说,这几乎是她的自传体电影……难怪,那些细节看起来如此真实。
看完这部电影,情绪久久难以平复——一声叹息之余,我想好好的聊聊:关于这个故事的一切。
二、香港电影《我的非凡父母》自2022年9月2日在各大院线上映,内地最终票房628万,位于本年度港产电影排行榜第8位;9月15日香港上映,以459万港元的票房成绩,位于2022年香港票房榜第9位。
如此来看,这部电影票房总收入很可能连制作成本都不够数,已然令投资方血本无归了。
有意思的是,还不能说是惨淡收场,毕竟对于港产片而言,《我的非凡父母》本年度双边排行榜都挤进了前十的好成绩。
这只能说明,港产片确确实实地没落了。
香港电影曾一度屹立在亚洲电影之巅,那时还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好像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都能赚钱。
倘若,排进前十的电影都收不回成本,这个行业还会有前途吗?
香港电影是如何没落的,我不知道。
但是看到2022年港产片的票房冠军《明日战记》,两边市场加起来近乎8亿——按照“卖惨者”所言如实的话,该影片或许刚刚收支平衡。
问题是,像《明日战记》这么烂的电影,除了圆个投资者、创作者的机甲战车梦,拍出来做什么?
准备卖电影的周边公仔……还是怎样?
如此愤慨的原因在于,就是这种注水的垃圾电影,不光抢占了市场份额,还破坏了大家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
说真的,他们一边卖力地“养活”了香港本地的电影从业者,一边却在抡起大锤砸掉了香港电影人的饭碗。
这么矛盾的话语,该如何解释呢?
譬如,就拿我本人曾经很喜欢的刘德华,来做靶心吧。
刘德华参演了应该不下上百部电影了吧?
可是,说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是说他参演的电影不出名,而是指他所演的戏,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很刘德华。
刘德华被称为演艺界的劳模,这是对于他勤奋吃苦精神的褒扬。
在超级敬业的努力坚持之外,另一面而言却是对他演艺天分的讽刺。
他唱歌的天分也不算很高,最起码留下了许多经典歌曲;亲自填词了许多音乐作品,算是有文采的人;所写的字,应该也能够称得上为书法;做慈善也很积极,说他德艺双馨,大约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可是,我就有点想不通,他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演电影呢?
甄选剧本,揣摩角色,再用心演绎,才能适时呈现——在大银幕上塑造形象,是很难的,所以好的演员就要“爱惜羽毛”,而不是被人利用“榨取价值”。
之所以对于他演电影这件事要求如此苛刻,是因为电影作品本身,所凝聚的众人心血,实在是太多了啊!
我不是指责他占取了大量的资源,从而导致整个港产片没落……事实上,让港产片没落,大概刘德华也没有这个能力。
导致整个香港娱乐圈沦落为垃圾场的因素很多,绝非几个人所能承当起的责任。
总而言之,我想要说的是,做好电影,实在是太艰难了。
三、类型电影故而,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认为香港电影已经没落,是刘德华他们在咬牙硬撑……如果不赚些钱,拿什么救助那些落难了的艺人?
提携新人,给还在热爱电影的从业者以希望——毕竟,纵观全世界,电影行业的表现都大不如前。
由于不赚钱,亏本风险增大,投资者就会变得非常谨慎。
我猜,《我的非凡父母》能够立项,新人导演朱凤娴可以梦想成真,大约是与94届(2021年)奥斯卡金像奖《健听女孩》有关:《健听女孩》讲述了一个青春活波的女孩露比,每天都要协助父亲和哥哥做渔业生意,因为她的家人都是聋哑的氛围,缺少了她的帮助就很难融入生活……这种弱势人群的视野题材,还是一部翻拍电影,竟也大获成功。
露比的家人是听障,芷欣的父母为视障;一个喜欢音乐,一个对于绘画有极高的天分——在投资者眼里,《我的非凡父母》应该更具有价值,因为这是一部编剧导演本人的自传体电影,属于原创故事。
倘若不属于这种情形,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为新人导演投资院线电影。
尤其是在当前的状况下,做电影,绝大多数概率是亏本的。
果不其然,《我的非凡父母》“失败”得一塌糊涂。
如果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我想首先是导演朱凤娴,如此绝对真实且富有深度,超级难能可贵的生活故事,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将精力投放在院线电影上,毕竟现在属于流媒时代……只是,一想到她说自己从十年就前开始着手写剧本,便能完全理解了。
因为那时候,电影产业还没有到举步维艰的程度。
而今,电影想要赚钱,很大程度要依靠“运气”。
那么,如果不借助运气,就凭实力的话:朱凤娴有没有可能赢得画面,完成自我救赎呢?
我还记得很早很早以前,在自己童年朦胧的记忆中,有段情节:夜深人静的夜晚,孩子爬到极其危险的境地,而旁边熟睡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那是一部日本电视剧,可能叫《贫穷善良的女人》,我没法确认。
但我知道,好作品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朱凤娴应该有机会,创作出卓越非凡的好作品,只不过是如何做出来的问题。
四、影视搭建其实,《我的非凡父母》完全可以拍成NHK晨间剧那种,每集10~15分钟,做成上百集。
因为朱凤娴的亲身经历很是震撼人心:父母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组建家庭,还能抚养她长大成人……的确了不起,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意义非凡,完全能够讲述一个超励志的家庭人生故事。
只不过这么做的原因,或者说具体怎么做,做好了卖给谁,或者叫作谁来投资——首先,就是资金来源:可以找奈飞,亚马逊,苹果TV,SONY等流媒平台洽谈,最不济就找内地的流媒合作……《我的非凡父母》就属于内地影视公司投资的,不是吗?
不能一次性拿到创作资金,就分期制作。
譬如,分为四季(10~15分钟那种,每季20集以上):第一季,父母爱情芷欣的父母是如何相识,尔后相爱,然后走进婚姻……他们是天生双目失明,还是由于意外所致?
很显然,芷欣的妈妈说过,自己曾经看见过这个世界——色彩斑斓很美好。
这个世界原本就很美好,大约只是我们每个人崩塌了自己的人生。
在生命的缺陷中,我个人认为最可怕的当属双目失明:永远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时刻充满危险,那将会是多么恐怖啊!
一个人失去光明的挣扎,在绝望中站立起来,本身就是命运里不肯认输的强者。
而且,人世间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拥有体贴入微的知心爱人,共同组建温馨家庭,还抚养了孩子,让她安然无恙地长大成人……
第二季,我的童年相亲相爱的两个人组建家庭是人生大事,二人世界有宝宝的出生,这样的生活最是圆满。
不同于一般家庭,两个双目失明的人,如何抚养孩子长大?
光是劳心尽力,显然已经不能褒奖了。
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是奇迹!
很显然,芷欣的父母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绝对积极的人生态度,当是极富生存智慧。
而孩子带给父母的不光只是欢乐和惊喜,还有麻烦与困扰……
第三季,我的爱情我们都在矛盾中生活,教训里成长,以青春叛逆期,最为明显。
初遇爱情的人,大概蕴含着人世间所有的美好期望——然而,大多数的初恋爱情,都会被父母所阻碍:因为涉世未深,因为人生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丈量尚未染污的清纯和梦想。
只是,而今这个社会,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父母那代人,可以通过媒妁之言就能获得一个长厢厮守的人生伴侣,所以他们有底气选择矜持;到了现在,却要自己去寻觅那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有时候就算埋下身段,卑微到尘埃里,也未必可以与心仪的人牵手相伴——于是那句“是不是随传随到”,其实大约是不合时宜的。
爱情原本应该是甜蜜的,可在现实中彰显苦涩之味。
缺乏温度的钢筋水泥里,匆忙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困倦的当代人有诸多独自终老,属于多么无可奈何的选择。
第四季,相互告别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逆转的生命旅程。
人活到后来,其实就是告别。
接受命运的安排,好好的与父母和解,然后从容坦然地向这个世界上自己所珍爱的一切告别,同样也需要勇气。
当然,这个仅是粗略的规划方案,具体如何开展实施,还需要精心筹备以策划周全。
将那些人类的共性,嵌进看似独特其实普通的超凡家庭生活里,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气质,定当独一无二。
所以我认为,朱凤娴的人生过往,非同凡响……五,崇敬思省我们总是仰望于繁花似锦、光怪陆离的流年富贵,却很少回过头,认真审视貌似波澜不起的平凡生活中所蕴藏的踏实与伟大。
亦或,我们端详过,只是力度不够。
朱凤娴和父母的生活,真是了不起!
然而经已落幕的电影,依《我的非凡父母》之名,却没有真正实至名归。
想要在影视世界中讲好这个故事,我觉得该电影缺乏一位肩负责任或者说具备实际能力的好监制。
缘于我本人也曾有过自编自导的经历,故而很能理解初次执导的朱凤娴导演所遭遇的困境。
她有一个好故事,剧本打磨得十分成熟,可是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算好:在影片节奏上表现很明显,这属于剪辑方面的问题;音乐出入起伏,运用的也不大理想;甚至于镜头语言,都有所缺憾——如果有个称职的监制,完全可以在电影未上映之前,避免掉明显硬伤,理应尽力使其成为经典而努力。
譬如,《我的非凡父母》中,以大家赞口不绝的母亲在学校门口等待的这场戏为例。
这场戏由于惠英红的演技,被推上风口浪尖。
可是,很少有人谈及导演的良苦用心:芷欣捏着小铃铛,企图悄无声息地蒙混过去……这是由于渲染力不够所致。
怎么样的情绪推动,才算是十分强大的表现力度呢?
以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向加贺屋的加代一家做最后告别来解析。
阿信拖着儿子小雄的小手,向这个有恩于己的富豪之家做最后的道别。
她佝偻着身子,千恩万谢,尽管去往未知的异乡,对于明天能否会有落脚之处,却依然一步一步挪向前方,因为她没有选择留下来的理由。
况且自这一别,再次见到曾经的千金小姐加代已然沦落到在暗房里卖身,万般无奈地将父母的骨灰盒就摆在身边的柜子里……回过头,再次忆念这一幕,更是令人心如刀割。
不知不觉便愈扯愈远,我只是想说明,情绪渲染到这种程度,很需要一些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无需演示技巧,质朴的表达就能够得到真诚回应,因为彼此熟知,且有长时间的浸润和理解。
但是文学和影视作品,就需要搭建和渲染,使观众有代入感,才能产生溶解了人类世界所通用的共情力。
每个人都有过激情荡漾的青春,很多人为家庭放弃了曾经的梦想,所以那些愿意牺牲自己,全身心投入了为人父母事业中的人都很了不起。
只是我们生而为人,总有诸多缺陷,即便是做了父母,也在纠错中成长,大约这就是为何几乎每个孩子都曾暗自责问过:“你以为我好想出生在这个家里的……”什么时候才能体谅到父母的艰辛忧苦呢?
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表达对于父母和这个世界的喜爱——尽管它,从来都不曾完美过。
出于对朱凤娴导演和她父母的敬重,对这些生活就具有了真挚的崇仰之情;更不愿意看到这种超级勇敢的美好人生,还尚未形成普遍观念的准确引导,足以励志世界上大多数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似乎却要就此沉默。
我还是很固执地认为,《我的非凡父母》只要换个方式,就能成为一个让人感念且十分美好的经典故事。
说是年度催泪的一部片,看了,有感动到,但没有特别感动到催泪,主要原因我想还是代入问题。
一对夫妻双目失明,把女儿带大的故事,很难想象。
即便正常人带娃都头大了,双目失明怎么带[囧]但是值得一看,两位香港老戏骨的演技不容置疑。
女儿欣欣确实长得不错,在这么难的家庭,幸亏没学坏,真不容易
故事发生在父母双盲孩子健全的残疾人家庭里,它也可以发生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家庭中,看着看着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个叛逆期,有甘笑红那样处处管头管脚严厉的妈妈和慈祥乐观的老爸,感触颇深。
三届金像奖影后惠英红扮演的全盲妈妈眼神游离好厉害演绎难度非常大,逼真得没有一点儿破绽,红姐的眼睛应该为此吃了不少苦。
剧中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爱女心切处处想保护女儿的甘笑红情不自禁的感情起伏和女儿争执时随时随地都会磕磕碰碰,着实叫我提心吊胆捏了一大把汗。
虽然看的是国语版,完全不妨碍感受演员惠英红、吴岱融、吴千语的精湛演技,阳光的甘笑红,热心肠的朱国强,聪明善良的朱芷欣,沉浸在不平凡的三口之家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之中,泪点太多了。
幸福的家庭需要平等的沟通和理解,还有互相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这场点映几乎满座,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不愧是亲子题材的好电影,希望能引发更多的人来关心爱护残疾人士。
我最大的心愿不是想你有多少钱或者有多出名我只是想你可以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也许有着先天的不足,但他们把最好的一切给了我们。
立柜里满满的录音带是成长的见证,更是那份沉甸甸的爱。
即使生活再难,也不苦了孩子 正如片中插曲的一段唱词,“大家要睇透睇透,成败得失莫追究”。
一家人面对苦难,乐观豁达,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生活。
不仅如此,还回报着社会。
这就是为人父母对子女最好的榜样 香蕉船上,仰望星空,你我眼中的星星,是父母眼中最闪耀的光
阳光 星光
我觉得十年前的我看这电影,肯定先嫌情节冲突刻意,找各种茬等等。
可现在我已经是个三岁孩子的家长,觉得这个作者(导演)真的好爱自己的父母,她不是为了制造冲突,我的感受告诉我她描绘的那些确实是真实的,最多为了浓缩剧情加了稍许巧合。
电影里女儿嫌弃自己母亲的那一段,简直跟我小时候某一阶段的感受一模一样,我知道那样对不起父母可我当时不敢承受别人都目光——我也是普通家庭出生,当初家境并不好,父母曾经双下岗。
我爸在被下岗那阵还天天个几个工友打电话说要去反对“一刀切”结果没有下文(吴岱融演的爸爸性格憨憨的又热心肠,好像我自己爸爸哈哈哈)!
时光匆匆,多少年过去了,我没想到看这电影时自己差点哭了,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青春年少时的心情,想到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父母被人指指点点时的尴尬,想到自己曾觉得迁就父母,想起母亲为了打工为了照顾外公认为照顾我不周后的惭愧……还想到如今天天涂涂画画逼我看否则就生气的宝贝女儿,我没有瞎,可我总嫌她好烦,总找借口忽视她在乎的东西。
😂
《我的非凡父母》是由天马影联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黄子恒、伍健雄监制,朱凤娴编剧并执导,惠英红、吴岱融、吴千语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于2022年9月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导演自己的真人真事,讲述一对失明父母养育视力正常的女儿的成长故事 。
拥有一双明眸的朱芷欣(吴千语饰),却有一对失明父母:甘笑红(惠英红饰)、朱国强(吴岱融饰)。
乖巧懂事的她从小便成为父母的“眼睛”,为父母描绘世间的形状与颜色。
随着女孩青春期的到来,热爱绘画并天赋异禀的她渴望到国外攻读艺术,观念的冲突、频繁的争吵使家庭气氛降到了冰点。
在机会来临之际,芷欣将会在家庭和梦想之间作何选择《我的非凡父母》聚焦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直观地展示了特殊家庭、特殊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经历。
影片中父母与子女的爱、父母的陪伴之爱、子女对父母的爱、老师对学生才能的重要性,有很多精彩之处,尤其是原生家庭世代之间的冲突,令人深思,真实的故事温暖人心,家庭关系的现实探讨和对盲人的人文关怀
继《人生大事》和《隐入尘烟》两部电影之后,《我的非凡父母》又是一部包场的电影,全场只有我和另外两位青年选择在周日的傍晚观看此部电影。
安静的影院,一秒将观影的我们代入影片的世界。
自带绘画能力的星星艺术家欣欣与乐观的失明父母相爱相杀的故事。
也许从小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欣欣从小有细腻的艺术触感,也有特殊的blind drawing天赋,所以能将眼睛蒙上,用心去感悟生活的每一刻美好。
只是一开始的欣欣没法面对自己和父母,也完全做不到做自己,还曾想过出国来逃避父母和家庭,甩开这个包袱,但是我想尽管她目前抱怨很多,但是更多是需要时间来成长,因为她还很年轻。
长大意味着两代人思维观念的碰撞,不停的争吵,不停的相杀,不停的抱怨。
最后的最后,要么互相不理解,艺术之路也无法拓宽,要么就是欣欣与自己和解,理解父母,那么星星艺术梦也能走得更远。
欣欣的故事,不仅仅是她的故事,更是我们的故事。
看他人,看自己,最终寻求新的途径,新的能量与动力。
永远笑嘻嘻的欣欣父母,欣欣爸爸的胡子根与榕树根,志健对欣欣“豉油(自由)”的祝福,欣欣妈咪的传播爱精神,自己生活不易,还仍然宽慰他人,永远悲伤后恢复更快,也依然乐观。
在我们所降生期间的伟大谜团面前,你我从未停止像好奇的孩童一样站立凝视。
《长期主义》这本书序言出现的这句话和《我的非凡父母》中的欣欣艺术家又一一对应,也是一样的好奇心才会让她发现蓝天的美丽之后,用自己的话语,去描绘此刻的美丽,用blind drawing的手法去描绘,不局限于自己看见的,还有用心感悟到的。
永远保持孩童般的惊奇,才是欣欣最终成功作画《香蕉船》的原因,才是她走向星星艺术家的先决条件,和盲人观星团也是一样原理,眼里有星星才能看到更多星星,感受更多不一样的星星。
习得性乐观,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
我很喜欢「故事」,听别人的故事、演别人的故事、写别人的故事⋯⋯ 这些都是我从香港演艺学院毕业后一直很努力做的事。
忽然一天,我脑海里浮现一个意念:如果有机会,我会怎样编写自己的故事?
就是十年前忽然浮现的这一个念头,让我开始执笔编写一个关于我与自己失明父母之间的故事。
《我的非凡父母》拍摄进行中,演员们用心地听导演在解说从小到大生活在盲人的世界里,我看见外界的人大多数一听见「盲人」二字,脸上总莫名地挂起一副替我可怜的样子,然后再大发热心地向我家庭伸出援手。
但实际上我爸妈比很多健视的人还要强、比很多人更积极地过活,从不自怜自艾,也不需要别人怜悯。
反倒是我 - 外表看来很健康的女儿 - 心里倒有很多说不出的话来!
妈永远在女儿的背后,是压力吗?
所有心底里说不出的话,我只能写进剧本里去⋯⋯还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每年我的生日愿望,都是希望爸妈能张开眼睛看看我!
有好几次,我也梦见他们真的张开了眼。
我还兴奋地走到他们床边,把他们从睡梦中摇醒过来,要检查他们的眼睛是否真的已能看见!
后来,我慢慢长大,才终于明白「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于是我改变了我的生日愿望:希望快点到18岁那一天。
心里想着,只要我一拿到成人身份证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家!
因为,那时的我,总觉得我的人生是被他们拖垮了!
有谁能明白做妈的心有多痛 ?
!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一直以为遭到的诅咒,原来是祝福!
随着岁月过去,关于我跟我妈,相爱的故事有很多;但互相伤害的故事也不少 。
要在当中抽选一些素材来写剧本,终究要怎样选择才不过火,又能让观众产生共呜,一直都是一个很折磨人的问题。
最后,我终于决定剧本就从婴孩期写到青春期吧!
这大概也是为人父母最担心/关心孩子成长的时期。
而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放手,也是父母要学习面对的一个课题!
有人说:女儿是爸的「上辈子情人」女儿的角色我比较容易掌握,但我一直也写不好「妈妈」这角色。
此时我才发现在现实生活里,我好像从没有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世界,所以不知道应怎样写「妈妈」这角色。
于是我不得不坦白告诉我妈,我正在写一部关于我们家庭的电影。
然后,我重新听妈说出她心里的故事,明白了更多以前我不知道,或忽略了的东西。
我将这些资料作了一些适度的戏剧处理。
在处理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明白了妈,也明白了自己!
整个编写剧本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心灵疗愈的一个过程。
原来,不一定要背弃家人,远走高飞,去过你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出路。
有时候回过头来,拥抱一直默默在你背后支持你的父母,反而能给你更大的力量往前走!
因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家」永远是可以依靠、可以停泊的港湾
我与我失明妈妈的日常生活,我很喜欢抱她!
《我的非凡父母》已在全国放映,心情兴奋又紧张。
萦绕自己心中多年的情感故事,呈现在万千目光面前,一时间十分忐忑。
只希望我的故事,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
盲人父母这类题材要想观众共情可不容易,首先是至暗场面的挖掘,其次是内容引入要合理,最后就是目标人群的涵盖……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相信很难体会那份心酸和苦痛,也只能靠着联想来触及柔弱,再加上影片色调的温暖明快,悲伤就更容易被冲散而无法显现……苦难不该被歌颂,但在看过很多底层生活的纪录片后,觉得需要严肃一点,当然,并非我心狠,而是拮据的环境才能让人清醒,这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所以,不够痛,不够精,也不够暖……
影片讲述了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女儿间的故事,带着几分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很亲和地展现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以及抚育健全女儿过程中的艰辛。
这是导演自己的人生,送给盲人父母的特别礼物,许是知道这一点,令我对影片充满了包容。
芷欣从小就是父母的眼,她要给父母念点菜单,要收拾家务整理父母的衣物,要陪母亲去做义工,要陪父亲出摊......她很乖巧也很懂事,小小年纪就承受了旁观者异样的眼神,直到青春期,在同学面前掩饰了父母是盲人这个事实。
她知道自己跟其他同学不一样,她的时间并不完全属于她自己,除去家庭中固定的帮忙之外,她还有随时被父母召唤的可能,毕竟意外没法百分百避开,而她需要在那一刻放弃所有,义无反顾地去奔赴。
当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时,芷欣对于现状其实是排斥的,她渴望像同学那样去恣意青春,又不能拒绝父母的请求。
她的内心善良愿意照顾父母以及像父母这样的弱势群体,但又在这个过程中看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年轻的女孩儿被无形中的两股力量拉扯着,滋生出要逃离的欲望,想要出国学画,第一动机是从当下的环境中跳开,其次才是为了爱好与专长。
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芷欣始终顾念着父母,她生活里的重心从来都是父母优先。
只是,当那两股力量日渐均衡,芷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导演用芷欣一次情绪失控将问题精准挑明,她与母亲间的矛盾白热化到离家出走,以此掀起故事的高潮,解决那些汹涌的暗流,让一家三口轻装前行。
这个桥段其实很套路,对于全片来说是既定的高潮时段,但完全没能吸引观众跟着去进入,只让我认真巡视了一番演员们的演技。
惠英红饰演的母亲一角,在这场戏的情感爆发平复了些许情节上的尴尬,给足了芷欣转变的台阶。
不过,真正让人看到老戏骨表演功底的,是母亲在校门口等待女儿那场。
母亲感觉到女儿在向自己走来,满脸扬起了幸福的笑容,可是,女儿按住了书包上的挂饰,不发出声音地像是陌生人从她身边经过,惠英红的表情从喜悦到困惑到迟疑到醒悟到难堪到难过,再到收起所有的情绪默默地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离开。
把一个残疾母亲隐忍的疼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得见一颗心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碎了开来。
也是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母亲一直以来所展现的坚强、热心、阳光、善良,都旨在作为一个榜样,引领没法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她从来都不会也不可能去依孩子成为负担。
还有个细节,芷欣每天出门前,母亲都要叫住她,摸一下她的穿着是否得体。
这是一个盲人母亲对孩子最细腻的保护。
芷欣在时间里顺从了这母女间的仪式,但内心里早已有着太多的不认同,她只见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掌控,全然不曾往深里去思考母亲这样做的用意。
对于青春期的女生来说,这一点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爱让她不会迷路。
拉着父母的手抚摸过自己的画作,用盲文告诉父母自己对他们的真感情;与母亲并肩,去完成父亲的愿望,为盲人群体积极发声争取利益。
我们见到了一个成长起来的芷欣,坦然接受命运所有的安排。
她的父母双目失明,她,就是父母的眼。
影片较为琐碎,导演想要呈现的方面太多,使得重点欠缺。
内容过于生活化,整体显得平淡,没有足够打动观众、让观众记忆深刻的细节。
但还是得感谢导演的分享,让我见到一对非凡的盲人夫妇,以及他们优秀的女儿。
2023.3.29. 于福州
6/10
★★☆ 根據導演個人經歷改編,卻沒能讓電影多幾分真摯,反而煽情濃度過高,不斷閃回、不斷慢鏡頭,劇本編排都太過套路化了,都在消磨著故事本身的感染力。惠英紅演得好嗎?好,但也只能算她的及格水平,和《心魔》《幸運是我》《血觀音》比,甚至和她的一些配角演出比,表演難度和表演層次都差了一大截,如果她以這樣的一次表演四封金像影后,我只能感到遺憾。吳千語演得差嗎?差,但也沒那麼差,劇本給予女兒的定位更像是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陪襯,多段女兒的心理轉變、行為動機都缺少邏輯且時機不對,可以說,角色在劇本階段就被寫殘了。#BJIFF2022#
演技大于电影本身。杨天宇胸好大!
下雨天视障父母找女,心都痛埋
。。。。
@MCL长沙湾戏院【5/10】主题跟《健听女孩》差不多,此作聚焦于盲人,但叙事上有些混乱,不知道是剧作还是剪辑出了问题,感情线、家庭线还有维权线之间有些割裂,感情线更是多余。此外,某些对白跟剧情比较刻意,尤其芷欣跟爸爸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然后跳舞那一段。当然,作为处女作而言算是合格,至少可以确切感受到导演对其盲人父母的深厚感情,芷欣与妈妈吵完架后,吃饭时默默为妈妈夹菜那段很让人动容。
诚意满满的电影,一直觉得一个导演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最能流露真情实感的。红姐再入一座金像影后有望!
剧情没有亮点,叙事结构简单。
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或者告别,真的是一辈子要修的课题啊~故事会在圆满的时候结束,但生活不会~
看完以后想到了另一部香港电影《桃姐》,一样日常的市井生活和日常琐事,平淡却触动人心。惠英红的演技无懈可击,对盲人的拿捏很细致,尤其是女儿假装没有看到她的一幕从期待到失望的神情。对于亲情的刻画也很真实,女儿的叛逆来的顺理成章,而控制欲过强让人窒息的母亲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困境,放在这一故事背景下又让人更难去以对错简单评判……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让观众看到了视障人群的不易也看到了他们普通三口之家一样的天伦之乐。虽然还有许多刻意煽情的地方,但总体来说算是今年在电影院看过的片子里不错的了,支持新人导演和文艺片。
红姐发挥稳定,母女吵架后各自哭泣的镜头立见高下~整剧最突兀的是“男朋友”的角色,除了铺垫粉红色bb机被扔,没有任何关系和作用,甚至对故事结局没有影响,应该是为了情怀硬家上去的。父母和女儿人物设置都很丰满,最后吐槽内地片名,非常影响票房。
惠英红真的女神,从年轻时的功夫女星到如今年过花甲,非常励志的香港女星,本片走的很温情的路线,没有大起大落,可以类比刘德华的桃姐,还是很感人心脾的。
BJIFF22 这是一部你明知道剧情编排在意料之内,但又无可救药的感动落泪。原生家庭的窒息感放在盲人背景下更显压抑但又不愿苛责,设身处地去想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叙事就是流水账但会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动容,桥段的衔接不够仔细。(而且这个版本应该不是最终内地影院放映版开头字幕有问题然后原本片名一路瞳行没切掉)红姐演的太好了而且还愿意扶持新人导演,谁会不喜欢她😭千语BB演高中生真的没有违和感,Q&A的打扮就是十年前刚识到她那样啊🥺
盲人父母带大女儿,女儿叛逆,又与父母和解的故事。碎片化叙事,各种小事件堆砌,又没有关联性,从小懂事的女儿为什么突然会变得那么不像话,又为什么突然会变得很懂事,突然就去毁磁带,也没有铺垫,突然就因为磁带而被打动,又变好了,很突兀。表演方面,除了惠英红,其他的演员简直很糟糕,但是,最终片尾的照片是打动人的。得知是真人真事改编,也就不难理解前面的情节堆砌问题了,大概是浓缩了原型人物一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点的影像化情景再行。
俗套,但真人真事改编总让人心生怜悯。不过惠英红和吴岱融,说实话,演少女的父母,老了点哈哈
惠英红的演技,太暖了。
惠英红真的是演技最好的女演员了👏🏻芷欣这个角色换个人演就好了 吴千语毫无演技🙂
一开始还行,中段之后就开始要素堆积。导演的功力亦需要加强。
因为一句女儿亲口对爹说的“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 妈妈是今世的情人”给恶心得一阵反胃于是出了影厅 原本是出于从小到大学陪伴我的盲人奶奶来看的这部片 但除了演员卖力以外并没什么感觉 只能说没必要的痛苦又带来新的痛苦:性缘至上的组成家庭方式让孤盲女和另一个陌生盲男硬凑家庭 匮乏加倍 为了活下去的希望生下女儿 又穷又盲并不会让女儿痛苦 窒息的共生吸血权力控制才会让爱你的女儿逆反 自己缺爱就先爱自己 而不是造一个权力下游对象供自己演绎自我牺牲和感动的戏码 最后得到的只会是恨而不是爱另外有一个点是最近的感觉 在一部影视作品里 如果男性角色非常完美 往往这个男性角色是不需要的 那部作品通常是女性角色女性视角女性逻辑女性故事女性联结
当女儿从身边经过的时候她开心地笑了,以为女儿会过来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等了一会儿发现属于女儿的味道越来越远,惠英红短短的这10几秒演技真的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