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20)挺难过的,尤其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周平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逃离,但偏偏被自甘堕落的母亲拉着坠入地狱,有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周平最后会听从教唆杀了外祖父母,但其实从亚矢那里就能看出端倪,像pua一样的掌控加上当局者迷,又怎么可能会轻松脱身。
好想透过屏幕在周平想要追亚矢的时候推他一把,告诉他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
豆瓣评分6.1,大多评论聚焦于人物动机不能被理解。
比如母亲为何不能找工作,经历过何种创伤导致如此人格,儿子为何不离开母亲,甚至听从教唆去杀害祖父母等。
相反,我倒以为本片是改编社会犯罪题材的一个范本,即不解释因果,只是写实一般的描绘,利用影像的细节去还他们的生活状态,在结尾给足力量去反手抽击。
至于可信度,已经说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浪费镜头去解释呢?
以下是影片前三场电影语言的还原,从文字描述中,可以更直白的感受到导演所想传达的意图。
其中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了母子二人的性格以及两人之间的状态。
场1这是平常的一天,天空并不晴明,虽没有下雨,但依旧显得晦暗。
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错落的房屋显现出无数格子窗户,那是千家万户。
路边的电线杆向远方延伸,电线的线路看似有规则,可纷错间又显得杂乱,也不知终会去向何方。
许是上班时间,这用来居住的片区显得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一位7、8岁的男孩,低着头,两手捶在身侧。
他背向那些民宅,在坡道上费力上行。
视角因俯视的原因,人物更显得渺小,有一种命运被既定的感觉。
一位年轻女子打破了这样的平静,她骑着红色的单车,兴奋地喊着“周平”顺路驰下。
她看到周平摔破的膝盖,那被擦破的地方渗出丝丝血迹。
她蹲下来,伸出舌头结实地舔了一下伤处。
她笑着说,“我也翘班了”。
那美丽的笑容足可以把这令人不适的举动化解。
周平始终表现的平静,未说一句话。
随即女子骑上车子,喊着“走吧”。
车轮顺着下坡飞快的滚动起来,周平跟在女子车后奔跑。
场2游泳馆中,女子从岸边跳入水中。
她欢快的笑声在馆内回荡,那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笑声,会让人不自觉的跟着欢快。
远处管理员大声提示禁止跳水,但女子依旧宠溺地怂恿着还站在岸上的周平。
“没事,跳吧,快点”,她用眼神鼓励着内向、弱小的周平。
周平没有犹豫很久便跳下水中,女子边笑着边游上前抱住他。
远处管理员更加冷酷的提示禁止跳水,这声音夹杂在笑声中,显得非常突兀。
场3在回家的路上,女子骑着车子,周平依旧在后面奔跑跟随。
路过的门前小院处,有一位母亲在陪着儿子踢球。
骑车女子听到身后脚步声消失,回头看到周平正驻足观看。
她喊了一句“周平”,这句与之前的热情相比,平淡的令人难以接受,她没有停留等待,继续骑动车子。
周平快步追赶。
这三场戏在描绘同一件事情,即妈妈一直在主动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周平”一直在妈妈的身后追赶。
其中,小孩子的沉默与服从性令人惊讶。
这位年轻女子作为妈妈这个角色,又有些似是而非。
在这之后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皆在此基础上延展。
无论母亲生活如何苟且杂乱,都没有抛弃周平。
而周平无论如何也都会跟随母亲。
这个无论如何,便包含了独自生活、借钱、撒谎、保护妈妈、放弃他途、偷窃甚至到杀祖父母。
周平的因果在于社会化失败,他的世界观是由母亲所构建的,于是他在母亲的教唆下杀死祖父母,是可信的。
母亲的因果在于她把年轻时的特立独行带到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成了“巨婴”, 索取、给予、爱皆变得畸形。
又如何不可信了呢?
其二,过多解释人物动机会带来主题偏离的危机。
我觉得这是本片的高明之处。
本片在结尾,由儿子“周平”所说出的那句话点明了影片主题,即很多事都是错的,难道爱母亲也是错的吗?
描述母爱或亲情的影片,通常都是由正向出发。
这个正向,是指思维逻辑上的,所涉及的主体事件相当广阔。
熟悉的比如《亲爱的》、《海洋天堂》、《桃姐》、《小偷家族》,《美丽人生》等。
而本片如过多解释人物动机,会让焦点转移到对原生家庭或社会的控诉。
比如对反面角色塑造较好的《小丑》。
同时本案也并不能像《82年的金智英》一样,代表女性或者单亲母亲的概况。
于是本片舍弃了让观众更舒服的影片结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律师询问母亲时,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把他生下来的。
他就是另一个我,我给了他所有的爱,我可以用任何方式来抚养我的孩子,这与你无关,对吗?
难道这有什么问题?
真正的目的在于,抛出一个足够令所有父母深刻反思的问题。
即儿子对母亲的爱是如此的胜过一切,你真的要这样对他吗?
这才是一个有力道的反手抽击。
都说电影是导演与观众智商的一场博弈。
导演已经预见了观众想知晓的,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惨剧。
由此去调整社会,更优的分配爱与关怀。
而观众没有预见导演的预见,导演希望通过此片告诉天下父母,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因为他对你的爱,是如此的纯净,不加条件。
爸爸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生活我很累可是我不想丢下妈妈社区姐姐问我要不要去上学我想去,第一次反抗那个男人会和她好好的我可以离开吧我还是不能离开妈妈然后妈妈叫我再一次试试我犹豫我还是去了终于可以按时吃饭,她没了我也不用怕我还是爱她的所以我陪她一起堕落我只上过小学,还没读完,但是这不影响我爱她
首先想到了《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
除了日本,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但是绝对不排除其他国家发生了这样的事。
日本人行事的确有其特殊奇葩民族性的一面,但就像剖腹一样,他们对待一切事物也是赤裸裸的坦诚。
诺,你想看,扒拉开肠子,你看吧。
秋子,精神有点失常,或者说完全回到了动物性。
她对爱的需求像一个黑洞,永远无法被填满,这个黑洞的成因恰恰可能是由于最开始一点点爱的缺失,母爱缺一块,父爱缺一块,情爱缺一块,后来就再也补不起来。
秋子对辽的依赖在于,辽这种人的彻底性,给的彻底,爱的彻底,去偷去抢都可以,得来的毫无保留,全给你。
秋子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看似能填满她黑洞的爱。
但是,这种人的感情就像一把野火,轰轰烈烈来的快,去的也快。
反观,工厂老板,虽然可能会对秋子有长久利益,但ml之后冷漠离场,这种缺乏最纯真动物性的爱,是秋子所不能接受的。
周平算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虽然最近这个词用到烂,但真没什么更好的解释。
奇怪的是电影没有一次演秋子对周平施予母爱,很难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有母爱的对不对?
只是编剧和导演没有获取到信息,难道是故意屏蔽了?
否则秋子那么一个人怎么养出周平这样的孩子,我说这样的孩子全是褒义,这份褒义在她对妹妹身上可见一斑。
秋子多次强调自己的孩子,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我甚至没有理由反驳,人首先是动物,当秋子回到纯粹的动物性时,她错了吗?
她让周平去杀自己的母亲这个”老巫婆”,母亲曾经对她做过什么?
这一点真是好奇。
为了要钱杀自己的母亲,明知是饮鸩止渴却还是要做,她的心里,根本没有明天。
母亲—秋子—周平,秋子这么烂的母亲可以成就如此挚爱母亲、妹妹的周平,那是什么样的母亲造就了秋子呢?
仅有的只言片语太过潦草。
对于她,爱是没有,恨也恨不起来。
就像看动物世界里一只母狮子,成年后被赶出来,被公狮子播种,自己仔独自带着幼师生存———“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每一个给到冬冬的镜头都很窝心,最后被送去寄宿。
能多想吗?
别想了吧……毕竟世界上并不全都是日本人……
刀刀到肉的电影。
没想到长泽雅美可以贡献这样的表演!
奥平大兼的表演比起《无人知晓》里的柳乐优弥毫不逊色,而且有一种脆弱的美,眼睛太有神了。
对于母亲原生家庭的着墨不多,只写了在家里没受到重视,对周平说“在学校会被霸凌”,可以隐约推断母亲在学校也蒙受过霸凌。
而和男性的扭曲关系,可能源于青年时期受挫的亲密关系,但男性的庇护是被霸凌时的唯一出口。
看了很多豆瓣上女性摆脱原生家庭重新建立自我的帖子,以为很多女性都可以重新找到自我,但实际上未发声的大多数可能和片中的女主经历着同样的沉沦。
周平和母亲形成了受虐型依赖关系,99%的时间是被控制,但影片也毫不吝啬地展现甚至渲染1%的温情时刻,在影片开头舔膝盖的镜头和母亲被抛弃后拥抱都给了极具感染力的镜头。
母子每一次被社会中的陌生人温柔相待,观众都抱有这次是不是有可能挣脱如此关系的期待,第一次通过凶案和逃难,第二次通过情人旅店老板的帮助,第三次通过相关社会机构的援助,和社工的交谈,第四次通过丧偶的工厂厂长的帮助,此时的周平已经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并且母子进入了一户建的标准家庭空间,留了一个削马铃薯的镜头,代表了重筑家庭的幻想。
而每一次,这些期待都以母亲窃取财产,和男人发生性关系告终,到最后终于演变为凶杀。
对于结尾的处理也相当妙,同样的悬念在质询的时候再度被勾起,但这时观众在情感上已知悉周平会袒护母亲。
但当他说出,在牢内比牢外好和“喜欢母亲”时,依然会勾起莫大的失落,让人痛感这样的爱和依恋不要也罢,“好きになっちゃうのはだめ“,抛下母亲1%的温柔,才能迎接100%的善意啊!
然而,母亲是周平的全世界,这1%的温柔是他能获得100%的温柔。
在社工向母亲转达周平的感情时,拉起手,以为母亲会有一丝悔意的流露,但母亲只是木讷地丧失了表情。
PS:这部片里的直男都是些啥!
如果母亲遇到一个同性恋是不是这些情节就不成立,想要孩子的男同就会把孩子接走养大。
但仔细想想,按该死的男同按这部片的逻辑不会馋的是未成年的周平吧!
岂不是比直男们更恶劣。
长得好看是错!
先说对电影整体评价,无聊,没有完整探讨和挖掘的内核,一切操作都很常规,完全没有意外的闪光,有的意外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物动机。
长泽雅美演技好吗?
不出彩的。
角色通篇就只是一个烂泥,能演出什么花呢?
而且演烂的部分也并没有亮眼的表演。
想想安藤樱是怎么用巴掌抹眼泪的,就知道咋才能拿奖了吧,这次就算了。
电影里每场床戏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不适,强忍下来,看完电影却没有给我任何有价值的成果,这就叫,怀孕三年生个球。
很壓抑的故事,說不上來是這裡的一直被媽媽帶在身邊流浪的周平更可憐還是無人知曉裡被媽媽拋棄在家的孩子們更可憐。
因為太愛媽媽而無法主動離開媽媽,因為媽媽無法獨立生活。
小小年紀要幫媽媽買啤酒,半夜去便利店幫媽媽帶回家的男人買泡麵,一個人在家一個禮拜,沒有煤氣燒熱水只能干吃方便麵,晚上打遊戲機打到家裡斷電,小小的臉孔在黑暗中就著手機的暗光漸漸崩潰。
淋著大雨幫媽媽去討錢,偷錢,被媽媽羞辱說自己身上很臭。
最後聽媽媽的話把外公外婆殺死去坐牢。
坐牢可以說救了自己也救了妹妹,而外公外婆的冷漠不負責也可以說死有餘辜了。
像這種沒有吸毒也能墮落到這種地步的女兒到底是怎麼教育成這樣的,又或者說要怎麼才能讓她變好呢?
最後周平對社工說,到了牢裡反而是最舒服的,因為可以按時吃飯洗澡還可以看書,得到了另一種自由。
長澤雅美近幾年演技進步很大,但是對這個角色來說確實有點太漂亮了,流浪那麼多年還那麼漂亮。
最後,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寶貝,所有的寶貝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给个两星吧,导演其他的作品没有看过,这部剧情有些太过拖拉了,不知是不是故意刻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面,人物根据剧情需要可以做些动作或肢体语言的处理,不过本部里面的人物刻画过于极端了,如果说确实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男主变成这个样子: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性格懦弱,没有主见。
可是他却很聪明,明白那么多道理,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偏偏为了母亲什么都愿意做,不论什么事情,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还有本剧中的大段大段沉默的画面,虽然明白导演想表达人性凉薄、疲于追求只有堕落,但是这只让我觉得过于刻意,主题其实埋得很浅,铲起一片土就能看见,却花费了刨开一个坑的时间来表达,说实话,两个小时的时长,不由得引得人想快进。
如果是我没有get到,而是日本社会真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影片主角也就是现实中的主人公过成这个样子我一点都不想同情,我看到的只是永远不满足、永远想混下去的女人,和一个懦弱无能、对爱曲解的儿子,导演如果想立个深意让我们从中悟到什么的话,我想仅是如此了。
的确每一个镜头都充斥着无力的悲哀,看着孩子被一步步拖进死胡同。
真实事件改编,很震撼。
一个母亲的堕落和自暴自弃,可怜了投胎投错的孩子。
其实,长泽雅美 虽然不年轻,但是对于这个角色还是太美了,否则大家会更加痛心疾首这个所谓的母亲。
极端的事情,毕竟也是从社会中孕育出来的,日本好电影不多,节奏拖沓一直是其掣肘,但是这个事件太震撼,一步步牵着你走,算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当然,也是因为女主角太耐看,周平又演绎的真实。
为何会感到心酸,是因为心酸母亲“阳子”和男孩“周平”这一段经历,多次搬家、多次因为缺钱而露宿街头、多次因为母亲的无能压迫着周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久久不能平复。
心疼是因为影片大部分给予男孩“周平”善良,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却因为母亲的无能,结识了许多不三不四的人,比如逃债的“辽”,她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筹码或者说是工具来利用,片中有许多细节都将周平的善良表达的淋漓尽致,例如,社工亚矢的帮助,帮助“周平”提供免费青少年学校,临走时“周平”还留下纸条,这一段着实将我打动,后面为了不说出是母亲教唆他杀人,依然保留着对母亲的爱,只可叹“周平”太可怜了,没有小伙伴、没有书读、没有童年的环境生活让荧幕前的观众感到揪心、心疼。
心痛还是因为“周平”,童年母爱的缺失令他变得自闭,片中有个细节,就是第一次就读青少年课堂照相时,一丝笑都没有在“周平”脸上出现过,这也是小编感觉心痛的第一个点,第二个点,就是母亲让他去偷老板保险柜的里面的钱帮助“辽”还债,周平也害怕啊,他也只是个孩子,这一点更加让作为观众的我心痛,第三个点,是帮母亲承担下所有的罪行,虽然要做12年的牢狱,但他为了母亲承担了所有的一切,这就爱。
同时,也要感谢影片中出演帮助过周平的人,社工亚矢的帮助、学校老师的鼓励、修车厂的老板,正是有了这一切,才能更加突显出“周平”的善良,好作品,强烈推荐!
有些人,不应为母,不应有爱
没想明白就开机的作品,剧情,观感都非常糟糕。
5/10 挺好一故事被拍成这样,表演也过于浮夸。
母子關係沒有説服力,麻醬演不出那種腌臢下作。
数次插入时间字幕将影片数次割裂,像张PPT翻滚着前行,剧作上有很多事不太通透,整体节奏稍缓,情节架构松散,主要矛盾并不集中,运镜及调度没有特别的地方,唯一记住的镜头是遼走后秋子拉着周平哭,周平僵站在原地任她抽耳光情绪崩溃,始终别着头拳头越攥越紧。日本影片缓中带暖不乏名作,但这种冰凉到底的故事不太常见,这不是掩盖制作和剧本的偷懒,因为其中涉及的思考诘问它并没有提及很多,缓节奏加苦情节凑在一起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沉,而是闷。从电影制作本身来说,它或许刚过及格线,还是私心救了我对它的观感,对于青少年犯罪题材,对于身处苦痛的少年,我总会下意识地关注,因为天生的恶只是少数。12年漫长岁月,周平终于可以按时吃饭,用心读书,他保护了深爱的母亲,是他成长中唯一做对的事。观念,人性,从不唯一,包容一切,不要强求。
一部叫《母亲》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世界上最不合格的母亲。想不明白,一个人怎么可以堕落成这个样子?且还是两个孩子的妈,没有责任感就算了,还教唆孩子犯罪。。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妈妈也好,还是那个17岁依旧长不大没有主见的孩子也好。都挺可恨的。。身边好的人从不珍惜,总会被坏的人吸引走。。最后让孩子杀了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有什么意义吗?电影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也不能說是長澤雅美的演技差啦,她確實把這個令人厭惡的壞母親角色表達出來了,任性戀愛腦無恥又情緒勒索,看客隔著屏幕就覺得不適,並且不會對這個母親覺得產生同情和憐憫,但沒有把少年為何能無條件愛母親的原由拍出來,哪怕是暗示性的細節,都沒有,母親如果無時無刻都是惡的,何以少年會選擇無條件依存?最後成了通篇在譴責母親,指責她妄為人母的感覺,就很可惜。
#Cannes20 无人知晓之复仇
4星鼓励,无聊的内容很多,但是不至于这么低分。
几年前拍出来《光》的旧恨还没消,怎么就搞了这么一出?电影需要逻辑、节奏、意义。
冲着长泽雅美去看的,我老婆看了恨的牙痒痒的,我却因为长泽雅美恨不起来。
一个彪妈和一个傻儿的故事。。。长泽雅美怎么看还是那个女神,真不适合演渣妈。。。个人觉得安藤樱演这个角色绝配!
★★★☆ 说的是母亲,其实是一个儿子试图拯救母亲最后无能为力的故事
还是太设计了。
太丧了,看完超级难受,惊讶的是故事本身的角度和内容
7.3分,一部揭露丑恶人性和原生家庭之苦的电影。看完之后感受颇深,个人对这部电影非常喜欢~主观上多加一星
秋子真是PUA的一把好手!!!
长泽雅美很努力地演好了废物 但这个废物不可爱 也不是不行 但是反过来回对周平的演技要求特别高 结果周平是个面瘫 剧本和调度上也少见母子互动的温情瞬间 结果就是 完全没有共鸣
秋子pua儿子 秋子男人pua秋子 所以感受不到爱的情感 要了它作甚
夸张搞笑的女骗子都已经满足不了麻酱了,看来对角色的突破永远在路上20.11.10看完剧情不知所云,大家演技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