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出来,莫名的就想起了九把刀的那些年。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差了一点味道。
以及在电影中,三个主角从一开始的毕业典礼上确定了未来一年的目标,随之电影也开始交织发展了起来。
青春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自我意识的狂欢,无论是你,还是他。
尤其是二十岁这个微妙的年纪。
一方面,大家都已经成年了,但依旧会对未来一片迷茫,认为这个世界忒不友好。
林一凡是三人中最平凡的一个。
但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
或许这正是平平常常的我们,没有另外两个损友死党的生活斑斓壮阔。
和女明星谈恋爱,结果女民兴却离开了。
为了电竞梦想拼命打游戏,但最后还是没能赶上比赛。
暗恋的女生最后因为和老师的恋情曝光,也退学离开了。
这正是生活的不如意,总会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有时候偏偏从来就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美妙,而是往坏的方面走。
结局总觉得不对味,有了一个虎头,但凤尾却变成了烂尾。
标题是我看完电影《二十岁》就想好的,不是故意的标题党,因为我的确打算翻翻从前的作品,对比一下这部新上映的青春电影。
但我先说一下,我不打算特别吐槽于文文的演技,因为真的,无力吐槽。
整个人物的表面状态,完全的本色出演,看到了她参加综艺时的感觉。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完整部电影,我脑海里只剩下电影最后的一句独白。
林一木说,刘达告诉我,当你一直想睡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真的很爱她了。
完全让我抛开了演技、剧情、拍摄技巧等等诸多方面,把重心放在了“二十岁”,传说中的生活缩影。
狗不狗,是不是特别真相了。
让很多人不禁感慨:没有堕胎,没有车祸,反倒让我有点青春的影子了。
但我却不这么想,要知道,我是一个刚满19岁的人啊,我突然就看到了我20岁这整年的样子,并且如此戏剧化的辍学、小三、约P、打架斗殴,自然就没有那么的真实。
我特别不擅长揣测编剧的想法,但我看完之后有种莫名的羡慕。
羡慕他们19岁那年,居然还觉得20岁可以浪费,反正我的心是没这么大的。
不过电影结尾的时候导演还是强行来了一拨正能量的,让20岁的自己打败19岁的自己,看起来是很高潮了,但我觉得真的丧到极致了好吗。
长大一岁成熟一点固然是对的,但是成熟不是让你丢掉过去,而是即便如此,你仍旧有勇气去面对。
再来说一说我为啥去看首映吧。
不是因为导演刘畅曾经拍过《最好的我们》,而是我室友是孔垂楠的粉丝。
不过平心而论,这部剧除了剪辑乱七八糟之外,几位主演的演技还是过得去的。
夸张的十分到位,把这么牵强的一个又一个片段衔接的极其巧妙。
这句话没有在变着法子的骂演员,百分百的真心话,字面上的意思。
尤其是刘达的饰演者屈楚萧,痞帅痞帅十分到位。
可在导演这儿,我还是得说一句,如果不是事先得知,这一部电影是个段子电影,我真的会以为我在看加长版MV+微电影。
豆瓣里有个人是这样总结剧情的:屌丝宅男追小三女神,痴情富二代虐恋情深,学霸打电竞竟然是立志要为身患绝症的网吧保安代言,就这编剧居然还敢在片尾强调自己拍的是大多数人的平淡青春,一句话总结:妈的智障吧!
说实话,没看他的总结之前,我对这些剧情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因为我打算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一下它的内涵,但是看他总结的如此到位之后,我有点无能为力。
但有一点我还是得承认的,这个电影的剧情虽然胡扯,段子也跨年代的俗气,但我的的确确揣着糊涂装明白的从头笑到了尾。
虽然说不出它到底哪里好笑,但就是觉得莫名的喜感。
虽然不知道它到底在表达什么,但还是抱着感同身受的心态,有始有了终。
当时看完之后我室友叫了我一声,举起手示意了我一下,我就顺势握了个手,她笑了笑有点抱歉的跟我说,不好意思昂,给你推荐了一部不太好的电影。
我当时是真没觉得有多烂的,整个人也还在剧情的喜悦里没走出来,连忙真诚的说了一句:“没有啊,挺好笑的。
”是的,好像除了这样夸,确实没有什么词可以用了。
从《最好的我们》到《二十岁》,从口碑爆棚到差评无数,这两年半的期待,最后只能以一句:这应该不是刘畅自己拍的吧,作为结尾。
可话虽如此,也还是有少许人觉得完全OK的,比如说,林一木这个角色。
无论角色本身,还是演员表达出的效果,都可以说是完全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
平凡但不平庸。
他没有特长,但敢于表现自己,在开学典礼做了500个仰卧起坐;他不擅长表达,遇到喜欢的人也很胆怯,但他帮谢海依挡掉一杯又一杯的酒,即便最后得知所谓的女神是个小三,也要为她尽最后的所能;他说他暂且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作为三个人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整整一年,都在为了更好地自己而向前走着,或许很慢,但这体现的其实是很多受众本身。
我并不完全认可。
什么普遍,什么影子,什么特立独立,这么明显的萎靡和颓废,却被一句青春就该如此给带了过去。
泰戈尔说:青春是没有经验的任性。
所以当林一木说我叫林一木,我没什么特长,以及他校园恋爱的爱而不得的时候,我几乎看到了我身边很多人的影子。
但是不同的是,那句话之后,没有一个人跟他一样,无特长到如此理直气壮。
换句话说,林一木也就那个自我介绍里,有我们某些人某一瞬间的写照,所以别把这些设定说的太过于夸张了。
《二十岁》不过是在极其丧气的氛围里,让我们在别人叛逆的二十岁里,找到一丝平凡的共鸣罢了。
可最令我费解的不是林一木,而是结尾那句:绝大多数人二十岁的青春都与堕胎有关。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剧情太多了引发的误解,还是导演想展示他的电影里没有堕胎的与众不同以及高尚。
我只知道,纵使青春多种多样,也没有如此不堪的硬性印象。
青春可以随性,但不该贴上标签。
愿你我都能在弯路中重生。
好啦,碎碎念了这么多,有兴趣的还是可以看一看,我个人觉得真的蛮喜剧的。
我今年四十,但是我总还能清楚记得我二十岁时发生过的故事,跟电影的主角相差无几,没有那么狗血的桥段(我想绝大多数的人二十岁都没有那么狗血),没有什么生离死别,唯一烦恼的不过就是未来的路以及爱情!
……无论当年我做过多少荒唐无稽的事情,到现在看来,那都是我无比彷徨但却珍贵的二十岁!
《二十岁》改编自韩国一部另类青春片,原作的主演有当年红极一时的金宇彬,在内地版里饰演他那个跳脱角色的是刚在《如懿传》里吸粉无数的屈楚萧,他俩的演法其实很不一样,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屈楚萧,因为这个小伙子演出了中国式二十岁的嚣张和软弱。
身为一个富二代,屈楚萧扮演的刘达其实一点也不霸道,他既没有欺男霸女,也没有做一些很出格的事情,只是很“怂”地跟两个好友做一些二十岁孩子应该做的事。
说他怂,是因为只有在舒适区中,他才表现得嚣张、跳脱一点,一旦走出他的舒适区,他就只会像个孩子一样恶作剧。
哪怕是混进剧组去给自己心仪的女孩泡澡桶里加冰块这种事,也会立刻在看到女孩对待表演认真的态度上,马上转变态度,不仅出卖自己的“猪队友”,而且顺势变成女孩的助理!
说他怂,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爱情这件事情上,尽管他看上去有点痞坏痞坏的,但内心其实还是很纯情,所以才会对只见过一面的小演员李晚用情那么深。
当然,二十岁吗,总是在幻想自己有一份能够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其实刘达,或者说每一个二十岁的我们,需要的都只是能让自己感动的爱情!
……可惜,两个有不同追求的人,哪怕再相爱,终究还是会渐行渐远,这既不是刘达的错,也不是李晚的错,错的只是在不对的时间,他们相遇,并且相爱了!
相较而言,顺利进入大学的林一木,他暗恋学姐却变成备胎这段故事,虽然在二十岁里更加常见,但却因为常见显得没有更多特色,最后的无疾而终,通过爱情成长的观念也平平无奇了点。
不过电影里赋予一木爱幻想,经常做白日梦这个特点,倒是奉献了不少笑点,尤其是醉后,一木幻想自己变成了一只喷火龙拯救被困学姐那一段,特摄手法结合之后反转的剧情,很好玩!
除了爱情,对于每一个二十岁,刚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更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路。
《二十岁》里用符号主动放弃学业,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的故事线,来讲述当代青年自主独立的性格,很贴近现实,也算是蹭上了IG刚刚拿下世界冠军的热点吧。
不过,在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电竞选手之后,符号却被赛队主动送回学校完成学业,即可以算是对传统社会的一种回归,其实暗中也潜藏着一种悲凉。
长大就是这样,哪怕你拼尽全力,去争取到所有的荣誉,但是你终究还是要融入大家,殊途同归,走上一条跟大家一样的路!
但是,幸好我们还有《二十岁》,有那些去疯去狂去浪,也会变成最美好回忆的二十岁,付出所有的努力和认真,哪怕当时没有回报,等到多年之后再回首,你才会感觉到,那样的二十岁是如此美好且珍贵!
上映当天刚好是二十岁生日想到这么有缘的电影就买票支持一下看完心情很复杂迈入二十岁的第一天有人告诉我二十岁会是这种样子我可蟹蟹他👏👏多的一星给结尾脑洞打架其余部分妥妥一(零)星还没过完二十岁也许没发言权但我觉得首先奇怪在于现如今现实中大部分人六岁正常入学十二年正常教育,高考完刚好十八岁,二十岁根本不是高考前后,而是已经迈入了大学了一年两年看着就根本没有代入感抛开这一点再看内容,我就想知道遇到一个这样的保安队长,遇到一个这样的明星,喜欢上一个女孩刚好当老师小三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青春片拍的不应该是少数例子,而应该让大多数有共鸣就算要拍这些少数人的故事,也别拿硬凑的笑点,不通的逻辑,强行的抒情来凑剧情安安静静的讲一个故事行不行?
电影所展现本质上与结尾所说的堕胎车祸没有任何区别。
一个人二十岁,会有喜欢的女孩,她很平凡但不狗血。
会有玩的好的兄弟,他讲义气但不是傻子。
更会有应有的焦虑,大二大三是学校与社会的分界岭,会有对未来规划的思考与迷茫而不仅是酒精爱情。
就业,考研,出国,开始选择自己的路。
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一时热血会努力一阵,但也会发现躺在寝室手机刷一天会更舒服。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也会舒服.狗头)二十岁跟十八岁的热血青春是不一样的生活已经开始逼着我们成长了。
我不希望我的二十岁成为电影中的那个样子,我会觉得那很可怕也很痛心
青春题材的电影不外乎有出国留学,继承家业,自己创业等等内容,总会让我感叹,为什么自己的青春这么平凡,不是轰轰烈烈的。
看之前也做好了准备,会不会很脑残,我会不会睡着。
但是故事内容并不老套,不会按套路出牌。
演员阵容除了孔垂楠和于文文,没有认识的。
符号的妈妈是一个亮点呐,哈哈,太搞笑了。
主演里面觉得演技尴尬的就是李晚了,总觉得没入戏,还有她和刘达那条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或许有些人就是有那样的感情经历吧。
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还是林一木,自己的经历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爱而不得的校园恋爱。
总之虽然称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电影,作为日常娱乐消遣是不错的选择,不狗血,不脑残,颜值高,有青春气息,孔垂楠这么多年了,还是很帅啊。
作为已经毕业一年的人来说,,回忆满满,原来我们被很多电影骗了,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平凡的。
《二十岁》讲述了刘达(屈楚萧饰)、符号(孔垂楠饰)、林一木(叶子诚饰)三个高中生参加完高考,有两个都没有考上大学,只有林一木考上了,三人的友情并没有改变,但是三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二十岁》翻拍自韩国电影《二十》,《二十》当年卖得很好,创造了黑马记录,打动观众的是故事里对青春细节的描写,就跟《请回答1988》一样。
国内的这个版本导演刘畅做了很好的本土化移植。
片中的三个主角,刘达是个富二代,为了追求女演员而成了她的助理;符号热衷于电竞,整天泡在网吧里;林一木爱上了大学师姐(于文文饰),但这位师姐似乎背后有很多不能为人所知的故事。
二十岁,就是一个人刚刚成年,刚刚接触这个社会,从孩子要变成大人了,要开始独当一面了。
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年,但是,每一个人回想自己的二十岁,在做什么呢?
几乎没啥印象,因为大多数人的二十岁都是平凡的,在上学或者在工作,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很平静,所以没啥印象。
知乎里面有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很多人才二十岁就迫不及待想成为人生赢家?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想“出名要趁早”吧。
但至少我的二十岁,以及很多和我一样的人的二十岁,是“无为”的二十岁。
《二十岁》这部电影里面没有很狗血的情节,什么意外怀孕、参加前女友婚礼、被男友劈腿之类的情节是没有的,,因为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狗血剧情,发生的概率也不是那么高。
与别的青春片不同,《二十岁》开始回归青春的本质,青春的本质就是在于折腾,二十岁的年轻人无所事事,不愁衣食,唯一发愁的就是要打发时间。
所以,《二十岁》中的几位男主角们为了消耗他们大把的青春年少时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刘达作为富二代,为了不让父亲盯着自己学习,竟然雇佣一个和自己外型相像的年轻人冒充自己学习;符号完全排斥复读,只想在电竞场上赢取未来;林一木根本无心向学,她只关心师姐今天有没有来上课。
虽然看着很荒诞,但这就是年青一代的青春时光,也可以说,大家的青春就是这么过来的。
很能折腾,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二十岁虽然非常宝贵,但时光真的给予了年轻人一个很大的犯错空间,当年轻人在犯过错、走过弯路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这就是年轻人长大的表现。
《二十岁》如实且有趣地展现了现今社会年轻人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年轻就是懵懂无知,年轻就是敢闯敢拼,影片用很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三位年轻人的青春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幽默、有悲伤、有惊喜、也有失落,但还有希望,这就是他们的二十岁,其实,也是很多人的二十岁。
我很喜欢片中的结尾,说如果这一年再重来一次,你还会这样过吗?
三个男孩都觉得,还是会这样过。
这或许也是年轻的资本,有试错的时间。
《二十岁》这部影片特立独行的地方在于没有其它青春片那样的套路情节,不刻意去煽情和热血,用接近于当下现实的情感来烘托故事,很真实,也很接地气。
��\��54���Տ�
▊文/安旭先生smile影片讲述了高中毕业后的三位不同身份的高中生面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有欢笑、有泪水,回想曾经的决定但也从不后悔。
剧中的三个男孩一位梦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网瘾少年,一位家境优越讨厌学习的不良少年,一位渴望爱情降临的花痴少年,三个不同的男孩为我们展现的也是青春期熟悉的身影,而面对那些未来的幻想现实显的更加残酷一些。
这样一部现代青春剧,剧情与其他的一些青春剧相差不多,追求女神、打电子游戏,也有一些比较夸张的剧情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让你体验一下青春,享受一次欢笑。
▊一位梦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网瘾少年符号(孔垂楠饰演)就是哪个有着电竞梦想的网瘾少年但他的学习并不差,在影片开头因为打赌游戏错过考试而导致他落榜了,面临重读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开始坚持他自己的电竞梦想,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从普通玩家成为可以与职业选手同台竞技的高手,虽然最终的决赛没能参赛但他也拥有了加入职业战队的机会。
对于符号的家庭他也是一个成熟的孩子,身处在一个单亲家庭的他从前半段他偷偷的把自己的钱放入妈妈的包中就为我们展现了那种成熟,面对整日买醉的妈妈他更多的是关怀,自己也在外打工贴补家用。
对于这样的男生在青春期必定会引来女生的关注,小西就是那个被他吸引的女孩,而面对感情他们更加羞涩。
对于这样的一个青春景象相对更加甜蜜令人充满幻想,但剧中对于整个角色的剧情也有一些夸张的地方,如网吧断电时众人连接插排让他继续游戏,还有在最后一次比赛的时候妈妈突然卡主头导致失去了比赛的资格都相对夸张。
▊一位家境优越讨厌学习的不良少年刘达(屈楚萧饰演)家境富裕但却特别讨厌学习的一位高中生,对于生活他的誓言就是:“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错了也不在乎”而他为我们呈现的也是不计后果的富二代,面对父亲学习的压迫想方设法逃离,对于曾经的女友也冷血拒绝,本来整日身处电玩城的他在遇到了李晚(徐晓璐饰演)之后便改变了,一向无所事事贪玩不靠谱的他开始认真起来,对这位不知名的演员开始了疯狂的示爱,经历双方的戏耍过后慢慢两人也开始接受对方走到了一起。
但对于他们年纪与现实的差距李晚放弃了这段不成熟的爱情,刘达也将重新开始。
他的角色与以往的富二代有些不同,没有那种嚣张跋扈,还有恶霸式的欺凌,也没有那种霸道总裁范,相比符号来说他只是没有对于生活和家人的负担与烦恼。
对于这个人物剧情中穿插的网络老段子(捡肥皂)深感好笑,而后便更是被这位替身代替了自己成为老爸喜爱的儿子,还有在他与李晚热吻的时候浴缸的场景穿梭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位渴望爱情降临的花痴少年林一木(叶子诚饰演)渴望爱情但又不敢表露真心,本想在大学生活改变自己的现状,可没想到却卷入一场小三故事中,对于美貌的师姐谢海依(于文文饰演)在第一眼见到时就被深深的迷住,此后便是尽力接近倾心的师姐,而在对于师姐的事情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结果无疑将是遗憾收场。
这个角色是那种比较憨厚的老实人,而憨厚老实的他在影片中受到了不少整蛊也闹出了许多笑话。
在开学第一天便出现了做500个俯卧撑的场景,而在上课的时候也因为师姐的缘故收到老师的整蛊,还有后续的喷火龙酒局以及站在讲桌上恳求学生忘记师姐的地下情。
这些剧情感到夸张但却又让你觉得好笑。
影片三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结果,相对与家庭环境较差的符号来说可能是好一点的结局,他虽然没能参加重要的比赛但却也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而其他的两位刘达失去了家人失去了爱人,一切需要从头再来,林一木面对失踪的师姐也只会变成他生命中的经历。
整部影片虽然部分的剧情夸张但是整体还是不错的有欢笑,有泪水,目前大多数的青春剧也都是这样的剧情,对于这一点不加分也不减分。
还有的就是影片中的美女了,光晕镜头下的于文文,浴缸中的徐晓璐可能会让很多人喜欢这片子。
今天看棋魂才发现是刘畅导演的 就顺藤摸瓜发现二十岁这部电影原来也是刘畅导演的。。。
就该挺尬的。。。
当时看到这部电影的时侯我还跟诧异。。
这不是和韩国的那个剧情好像啊。。。
哦 原来是一个片子。。。
嗯 完全的翻牌。。
这不是我们的二十岁。。。
这样想了之后就顺了。。。
但是刘畅导演竟然拍了。
而且拍成这个样子。。
就很绝了。。。
(导演挑人的眼光还是很棒的
青春是没有经验的任性。
——泰戈尔《二十岁》,片如其名,或许很多观众都很奇怪,这部青春电影的视角如此独特,没有选择有着花季年华的16岁,也不是刚刚大家成年的18岁阶段,而是20岁这“当不当正不正”的年龄段,难道真是为了凑个整数???
其实看完电影我们才发现,这部《二十岁》作为一部青春片,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诙谐幽默的娱乐化外表之下,该片有些清新,对于青春年华的表现浅尝辄止;比较潮流,片中涉及到到电子竞技、富二代、明星梦等比较时髦的话题和元素;十分深刻,这部《二十岁》描述了我们曾经共性的话题,也是很多国内青春片都忽略的一点:所谓的成长,绝非大起大落的残酷青春,而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
因为,我们虽然是18岁成年,但此时多数朋友还在高中备战高考,高考结束就是分水岭,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升入大学,19岁是我们真正开始走出学校,接触到社会的开始。
20岁是我们接触社会“一周年”的时间。
回眸过往,作为真正走出校园的初哥,第一次接触社会,这一年的故事想必无比精彩,却又令人五味杂陈。
这是《二十岁》所要描述的故事,也是本片作为青春片与众不同的核心。
初哥的第一次严格上来说,本片算是分段式作品,且是典型的“3+1式”分段,即一条主线中串起三个故事。
但电影在格式上并没有遵循分段式电影的模式,反而互相交错,各自发展,偶有交汇之处,最终都迎来不同的结局。
因为三个篇章中,三位主角都是死党。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本片有点类型西方青春片的故事,一方面在于几位主角的定位,在这三个主线中,孔垂楠饰演的符号,是典型的天才宅男,因故高考落榜后放弃学业,主攻电竞,希望完成梦想出人头地;屈楚萧饰演的刘达是典型的富二代,落榜之后不务正业,为了心爱的女孩“离家出走”,混迹于片场。
而三位死党中唯一的考上大学的,就是叶子诚饰演的林一木,却是三位中最中庸的一位。
三组角色一个共同点就是情商比较低,平时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这与内地那些俊男靓女组成的青春片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在该片主线故事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一个简单流畅故事,以主线内容来烘托气氛,最后完成主题的深化,比如《猪头逛大街》,目标任务就是买汉堡,主体内容是从家到汉堡店沿途的遭遇,主题是美式青春的夸张演绎。
本片也是如此,电影以高中毕业典礼为开场,三位主角一开始设定下各自的目标任务,林一木希望对暗恋的表白,符号希望成为职业电竞成员,刘达则发誓要追到心仪的女明星。
而随后故事的主体内容就是各组角色的所经历的是非和情感波折,主题依然是激昂的青春。
而结尾三人重聚毕业典礼,总结一年的过往,升华主题。
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简单,关于青春电影的主题之类并没有依靠传统青春片那样的格式,所谓“怀旧、遗憾、错过”,乃至“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的伤感和痛彻,本片一概没有。
《二十岁》是着重体现了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第一次接触社会的疯与狂,颠和痴,自由和奔放,其中融合了笑料和伤感,一块打架、一块失恋、一块受伤、一块落榜,也令内容非常生动。
同时该片以此为载体,让观众通过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产生的特殊背景,进而引出青春电影的两大主题,成长与情怀。
因此本片作为一部青春片,在传统主题方面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故事中去按图索骥。
在个性的世界里,寻找共性的回忆,这也是能让本片在青春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课本上不会教的事情正如结尾林一木的独白,青春哪有那么多车祸和堕胎,我们的青春都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度过,但这些故事,那些友情与爱情,却是令我们至今都无法忘怀的,我们当年都很荒唐,那些事都很深刻,那些记忆如此难忘。
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成人与社会接触的第一次,也是青春的最后时光。
随着林一木表白的失败,刘达特找不到心爱女孩的身影,符号像他错过高考一样错过比赛,他们回到毕业典礼,回到天台,最终如跨越时空一般与一年前的“自己”欢乐的对打,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象征着对过去自我的否定,迎来“课本上不会教”的成长。
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
来自《最好的我们》的导演流畅精准的情绪把控,生动的将一个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通俗且深刻的表达出来。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成长”不是侃侃而谈,而是撞破青春迷墙、踏入成年世界后的积累。
青春片2.0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被国产青春电影带偏了节奏,那些作品其实是偶像片,这里引用戴锦华的文章,区分了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的区别:
“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青春偶像剧则不同,它大都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
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于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不无尴尬、挫败的青春经验,或者成功地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
”没错,《二十岁》才真正的青春片,简单轻松的故事,毕业后进入社会第一年对青春价值的消耗,让观众通过这个能引起共鸣的氛围,在看完电影之后从故事中寻找当年的情怀,进行二次回忆的消费,所谓的缅怀青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一种不加修饰的写实主义画风让人看到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青春片2.0”。
很多人都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十八岁是不是有点太早,二十岁差不多,刚刚好。
导演刘畅的《二十岁》来自韩国李炳宪那部现象级电影《二十》,故事讲述的同样是三个踏入二十岁男生面对全新的人生、爱情、友情所经历的成长故事。
而对于以上种种,《二十岁》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影片开始那段动画写意,绑定当下,述说当下年轻人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自我的感知,三个男孩三种家庭三种行为方式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影片为每个人的行为基调找到最原始的出处——每个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却充满巨大未知。
影片中的故事,对青春的定义是虚无的狂欢,以及一场盛大的对抗赛,至少在开始时有如此感受,毕业典礼是一场狂欢,但身披红花考上大学的学生与胸戴白花落榜复读的学生就必须打一架才能从此各走各路;而大学里,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学生表演是一场狂欢,而表演仰卧起坐则成了对抗;逼着儿子学习然后各种财力物力支持是一个老爸的狂欢,但富二代找了个替身最后却要和替身争宠无疑是另一场关于父爱的对抗;打游戏是狂欢,打游戏比赛则是对抗……
但如此宏大的青春命题并不足以证明青春与成长,而真正可以作为证据佐证的,是莫名其妙又无法释怀的对异性的渴望、追求以及失落,他们在这件事儿里狂欢着,永远坚硬,永远冲动,尽管最后才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的虚无缥缈,而又恰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才构成了成长的基因。
影片以二十岁为时间节点,三个从此踏上不同人生道路的男生决定在二十岁这一年做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但影片却用了三场看似浪漫却又走向不明的“爱情”试图为三个人轰然而至的二十岁以及酒醉之后的决心来改变一下思路。
于是,大学生林一木(叶子诚饰)的人生大事就变成了维护暗恋校花学姐(于文文饰)的名誉战争,当他再次站在讲台的课桌上,对所有同学说,你们要是不删了刚才的视频,谁都不能出去;而富二代刘达(屈楚萧饰)跟小演员“因戏生情”则成为他二十岁的大事,楼下的嘶喊,雨中的等待,浴缸里的温存,对于二十岁来说,确实猛烈了一些;因而技术宅符号(孔垂楠饰)的爱情相对而言更寻常一些,只是摊上一个“不正常”的母亲,他的路走的就比寻常人更不正常一些。
而且,至少三场“床戏”让影片更“成人”一些,让这部影片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被包装过的初男性喜剧,叶子诚和于文文在一派粉色的旅馆房间里,度过了二十岁最绮丽的一个夜晚吧,毕竟,被动的“发乎情止乎礼”才是性喜剧最大的魅力。
屈楚萧一人承包了两场“床戏”,第一次是他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他在两人一通“脱衣大赛”之后落荒而逃,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但又在和小演员的爱情里沉溺,显示出大男生的情感是如此的单纯而又脆弱——“初男破处,迈向成人”,是二十岁最大的愿望,但到最后发现,二十岁最大最轰轰烈烈的事情,不过就是投入的哭一场然后忘记罢了,其他的,真是想多了。
为大萧而来
屈楚萧“我可以”这三个字我已经说累了嘤嘤嘤嘤嘤😍😍😍
这个一星是百星制的一星
导演,你的节操在22岁就拍卖了?烂
拍成电视剧应该会好很多 结构和剪辑都有挺大问题 一些转折和矛盾也挺生硬 但是架不住感情真啊 谁能拒绝三个真挚鲜活的十九岁男孩呢
和当年的微爱一个路数的……
烂片使人快乐
还行吧。也不至于那么烂吧。就青春期的故事呗
油腻青年男意淫片。刘畅这么爱演直接当演员我觉得更好。拿这部当我2018年最后一次观影也是够难忘的。
翻拍自韩国同名青春电影《二十》,就算顺应中国国情大改也太糊了,照着原版内容长度,这片剪辑上至少剪了二十多分钟,好多情节交代逻辑性都不连续,结尾崩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三个主演不是当红人气流量小生。
飞机上消磨时间
【2018.12.08】
忘了具体演啥了,不过还是爱我大锤和屈
这部电影是2016年拍的,且是翻拍2015的韩国电影,而如今都快2019了,所以大家会觉得有的梗比较老套。不过正片实在比预告好看太多了,也比韩版的好看。且演员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演戏,导演第一次拍电影。我觉得电影拍成这样 已经挺不错了。
尬点满满。于文文越看越不好看。垃圾青春片。
长安,你变了!你的魅主子还在姽婳城等你
给大萧的演技,没有多好,但是是大萧的青春啊!毕竟他以后也不会演这样的电影了吧!
我浪费了生命中的30分钟……
一星给屈楚萧吧
我是看完了大萧的一闪一闪亮星星没过瘾过来扒拉他之前的作品,韩国也有一部二十岁,比这个剧情更紧凑,更有意思。这个就差点吸引力了,连血脉喷张的大萧那块都没太吸引我…害,就这么着吧~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