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导演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尤其是喜欢看剧情发展的影迷,属于小众类的。
本片的主题涉及较多,讨论了死亡、亲情、人生观及爱情观。
总的基调缓慢、平淡,依靠对话来表现,难免让人产生“闷片”的感受,但缓缓的对话中会突然出现令人震动的情节,一些“金句”也算亮点,给人以启迪。
尤其男配角“导演”,表现出来的退缩,讽刺了一些言行不一的“文艺中年”。
整剧制作的艺术水平一够,摄影和服装、环境设计,个人认为也就是电视剧的水准,色彩、构图也一般,有时主人公角度十分感叹的影色,观众却感受不到。
推荐指数70/100,不怕“闷片”的文艺小青新们可以一看。
居然还能和汤唯搭上一点点关系。
真奇妙。
最近在B站上看到洪导参加电影节聊这部电影。
不过可惜全程英文而且没有英文也没有中文字幕。
凭着我的烂英语听力大概听懂了下面的内容:主持人问洪导关于女主父亲的问题。
她父亲好像也是个名导。
结果洪导说自己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全场大笑。
于是我就很好奇的搜了一下她父亲。
要知道女主李慧英已经是60岁的演员了。
他父亲更加是很早期的韩国导演。
父亲名叫李满熙。
再去搜了一下作品。
有部作品叫晚秋。
原来汤唯和玄彬的那部晚秋是翻拍的。
所以一些电影访谈还是有点意思的。
会意外挖掘一些东西。
然后再感叹,有时候圈子也就那么大一点。
<在你面前>洪尚秀 死亡来临之前,将一段又一段关系的终结,以具象影像的方式呈现,而这样的物质具象,又被片中时间与空间的跳跃给拆解,这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在片中的女子经年回国,跨过的几年几千公里的隔离,重新捡起的具体情感的确定,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她只是被死亡逼近必须作出的结语:当有人意识到需要描述自己潜在的“爱”的对象与她/他之间的关系,她必然需要以具体的行为印证她描述的真实性,而当对方的回应并不以她的想象来对应,这种焦虑不安感,在一次次交谈的内容,周围的环境,焦急的拥抱,冷漠的语言中反复地或确认或怀疑或推翻,而只到这里——确切的死亡让我们的告别终结。
在这空隙之间,“我”能看到什么,还能给你什么。
与影迷在过曝的花园里分开,与胜元在冷清的街头匆匆拥抱,都仿若背后有东西追赶似的短暂,即使与在元在<小说家>里长长占据电影三分之一的篇幅,以为开启新旅程的企望,以一句残忍的酒后失言亦结束匆忙,再听一遍,也不过微微延长几秒,似窗外的雨绵绵不绝响。
这样个体与个体的会面,与其说是女子与其他个体之间关系的综合,不如说是女子个体的感情记忆以及记忆以外的想象,一个人的电影,所有孤独的影像,既是导演对友人的怀念,也是个体对死亡的想象。
终于有机会在家好好看看电影,倒不是平时连看电影机会都没有而是看电影的心态这次终于等到了. 影片一开始就缓慢的铺陈,近乎让我察觉不了剧情变化的节奏让我极度舒适,妹妹睡觉旁边的粉色(发带?
)极为突兀但莫名自洽,女主的上衣也是粉色,画面的色彩感觉就是日常任何人都拍的出来的色彩,这种“拙”对于我的大脑来说极为舒适,再慢慢听她们讲自己的故事,慢慢的接受每个人物的变化,女主去故居的那个花园!
镜头给了很久,我挺感动的,可能是过分真实的感觉而感动吧。
有一个设计镜头我挺疑惑的,就是桥下抽烟,可能是因为美吧,我倒是觉得这个是导演中途唯一提醒我:“喂,我可也是很有风格和脾气的!
”总之这部片子的故事内容信息量可以很大,但不用太在意,那个女人传达出那种慢悠悠的神秘,有一点孤独和悲怆,又没有退缩的样子,真的很棒:)
一如既往,做梦-感慨,吃喝-再感慨,闲逛-偶遇-寒暄-怀旧,分开-继续闲逛-继续怀旧,抽烟-感慨,找人-找到或没找到-等待-继续感慨,回程-独自感慨,突发-换人换地方怀旧,换人吃喝-重新怀旧-抽烟-感慨。
一通换人,一通聊聊聊,一通怀旧,一通感慨,讲一个不完整的故事,你去想吧……生活就是这样,才显得深刻,似乎是你,又似乎是我。
低成本战略,聊个想象中的剧本,电影就拍完了。
私人记录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 iiiiiiiiiiiii凑字数
4.59分洪常秀的电影总是那么真诚,又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哈哈哈,李慧英真美,好有气质,皮肤特别光滑,下颌线也很紧致
一开头就是洪导熟悉的bgm,缥缈、不真实,颇有一种王家卫/赛博朋克的感觉
女主真的是个剧抛脸,上次看到她是在《小说家的电影》,干净、固执、爽利,这部电影头发稍微长了一点,温婉、自由、悲伤,果然是影后
当她再一次回到小时候的房子时,感触真的和我特别像,为了追寻小时候的幸福/回忆,来到这片故土,但回忆真的很沉重,人的感情、每个人的经历,都变化太大了
和导演一起吃饭,得知女主患癌症之后,他问能为她做些什么,女主随即弹起了吉他,这段无言的镜头真是别有滋味,或许唯有音乐能治愈人心吧。
当女主问他是否想和她睡觉,导演非常真诚地承认了,当时就觉得他们之间的坦诚、互相欣赏,真令人动容,并且非常祝福他们。
然而第二天醒来,导演发的那一段语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昨天的真情流露,不过是导演的安慰之语,权海骁每次都扮演这种虚伪男人的角色哈哈,女主哭笑不得,真心错付,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她走向妹妹的床,问她昨天做的梦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梦里面才是美好吧
这电影如果在一个小时20分钟的时候结束,我都觉得这是个完满的神话。
在生命的最后,过气的女演员依旧收获了珍视和独一无二的认可。
两个人的对话撩得我心动:“你坐在长椅上,像呼吸着整个冬天的荒芜。
然后你开始注视鸽子的那个瞬间,那个场景无比生动地印在我脑海里。
你向鸽子伸出了你的手,然后你的脸。
像是沐浴着上帝的福祷。
”“我感到在你纯粹的背后有种珍贵的真实性,你知道我盯着你那张海报上的脸看了多久吗”可是在最后五分钟,这一切都迅速垮塌了。
理想的相逢,互诉衷肠的喜悦,雨中偎依抽烟的温暖看起来像造梦,反而最后的告知才是真实的,残酷冰冷但却很容易接受。
就像老吴说的:“影片中的女人最终没有得到拍摄的机会、也没有与侄子匆匆告别后的回应、也没能得体地面对回忆,最终人与人骤然生发出的美并未僭越人的生存境遇、人可能所具有的羁绊与恐惧,同样正是因为这样的止步,也完成了对于人更加完整意义上的尊重与关怀,也让那大而空洞之词得以成为一种方法与路径。
”
一对姐妹久别重逢,互相诉说各自的人生。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经过风风雨雨,世事变迁,内心恢复为平静的一杯水,变得纯澈自然。
风景变得淡然明快,心情变得波澜不惊。
影片情绪如同潺潺流水,低吟浅唱。
曾经做过演员的女子,和自己的妹妹在家乡散步,和陌生人聊天,去过去的家的附近探寻,听到的,遇到的,是故乡的事,还有热情好客的乡亲。
炎热的季节里,女子就这样徜徉着,回忆着。
故乡的街道变了,小院的风景变了,她也变了。
但,记忆里的一切都没有变,还是孩子时的模样。
和导演见面的时候,导演诉说了当年女子在大银幕中的惊艳时刻,但他丝毫不知道,女子如今在美国的生活是多么琐碎和平庸。
一面是当年的高光时刻,一面是如今的步履艰难,女子的内心可想而知。
如此的人生反差造成的戏剧张力,令人动容,令人唏嘘。
影片从童年平静的小溪渐渐变成了成人波涛汹涌的暗河。
对导演来说,昔日的偶像和女神就近在眼前,可时光却将她塑造成沧桑和陌生的样子,这多么像自己的青春一去不返,在时光的凄风冷雨中渐渐枯萎,渐渐凋零。
而眼前的女子依旧散发着一丝迷人的感伤的香气。
导演信心满怀,期待和女子的合作,但女子却告诉他自己已来日无多。
蓦然间,导演的事业和心情都遭到打击,他只能灌上两杯烈酒,痛骂一句:生活真操蛋。
望着导演斑白的双鬓和流泪的面孔,女子只能默默地安慰着他。
他的梦想和雄心,如今都变成了泡影。
女子于是卸下成人的伪装,展开自己的内心:当世界完整而美丽的显现在我的面前,死就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死亡令我们留恋生命,但生命并非以我们孤独存在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世界那无比美丽的本质显现。
因此,死亡,不过是将自己融入这种无垠永恒的美丽之中而已。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那么从容。
导演折服于女子内心的美丽,他俩萍水相逢,相见恨晚。
一位看到了心中的偶像,更臣服于她的灵魂。
一位虽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却也得到了一个蓝颜知己。
悲哀固然悲哀,但那又怎么样?
导演决定为女子拍一部短片,描绘她面对死亡那份自由和从容,这不是最好的告别,最深刻的电影吗?
然而,结局却无比悲凉,导演退缩了,他的温情感动终不过是逢场作戏。
也许,一个人在洞悉了另一个人的内心后,便会产生某种畏惧和退缩。
因为那颗真实的心必定会唤醒自己的心,作为成人,我们带了太久的面具,做了太多的伪装,连自己都无法面对和承受内心那份真实和自由。
我们无法过于谴责导演的懦弱,因为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风景,那世界的纯澈和美丽,那宇宙的鲜明和璀璨。
也许,只有孩子才能够理解,才能够共鸣。
最后,女子呼唤着沉睡中的妹妹,悄悄的问她究竟做了一个什么美梦。
也许,只有在梦中的那个美丽虚幻的世界中,人们才能够真正的连接彼此,像孩子那样不再装模作样,不再惺惺作态,不再彼此隔阂。
成人的世界,即便是生离死别,也无法令我们真正的展现内心,看清彼此。
因为在很早很小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世界中迷失。
我们渴求着彼此,但也许只是肉体而非灵魂。
在你面前,我们却再也触碰不到彼此那颗无比孤独冷漠的内心了。
洪導應該是我最愛的當代南韓導演了。
很多朋友覺得這次的色彩過於豔麗,其實答案藏在片中:導演在「小說」酒館提出要用camera為女主拍一部短片之時,答案就已經揭曉了。
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不陌生,早在十年前卡片式camera流行一時的時候,多數相機的成像感光元件就是使用的ccd,所以電影一開始,我看到這種色彩,便能感覺它的復古。
所以,我更相信,本片是導演真實世界的互文。
導演最後還是用相機拍了一部「小說」性質的短片。
短片的內容,就是大家所看到的85分鐘。
男人的语音信息 女人狂笑so pathetic, i mean the man
迟暮的常盘贵子都不忍直视 何况这
平淡到无味的电影。不过结尾部分还是让人感慨,男人约女人真正目的终究只有一个是吗?!
男人一认真,女人就发笑。看完又拉回来看了看开头的俯拍镜头,太可以了。
无感
【5】默然的咒语唤起无形的圣殿,蜷缩着攀附却一再碰壁,在角落吸烟,然后去往下一个角落,可悲伤的梦常在我面前。
我洪已成精。
终于明白为什么不是金敏喜主演,他当然不忍心让她演这个角色
洪尚秀这是约了中介看房子在他抽烟的功夫把片子拍了吧[睡] fuck u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天堂就隐藏在你的面前”
一直以来,我真心实意地欣赏那些拍生活细枝末节的电影,沉溺琢磨细腻琐碎的台词与情绪。但我还是没有获得期许已久的像洪学家们一样看洪常秀的能力。每次看到他们的感动膜拜,我都茫然得像是站在欣赏新衣的人流中的小孩。
Masterpiece!你的面前,无需多言。洪常秀用几个颇为闲适的日常生活片段勾勒出梦境与现实的互文,当时间的“恩典”降临,灵魂早已越过生死之界,奔向天堂一端的伊甸园。
完全唔知在刚乜
洪金组合走入了更狭小的空间。类似的场景,小金学徒的镜头景深不再伸缩。换上有些年纪的女主,亲昵的肢体碰触没了,只剩下酒话嘴炮的暧昧气场。
故事可以讲得再短点。
前几年一直挺喜欢洪常秀的 拍电影人自己故事的电影 加入男女暧昧不清的关系 酒后的胡言乱语与人稍纵即逝的念头 都是喜欢他的部分 不过金敏喜之后 洪常秀的电影似乎越来越走向一种面孔 喜欢他的人也变多了 我却开始疏离他 这部电影把生死的大命题架在那里 与以往的洪氏电影一样 酒后胡言成了人们沟通唯一的可能性 但一觉醒来 又回到不可触碰的现实 可这后金敏喜时代的洪氏电影 怎么看也回不到过去那种味道了 饶了这么一大圈 加了这么沉重的主题 最后抵达的效果 可能还不如《北村方向》里的一顿小酒
后半部分有猥琐男了才好看,前半部分姐妹衷肠太无聊。
洪导日常劝退体验
跟妹妹喝咖啡逛公园,独自回到以前的老房子,跟导演在酒吧里谈到了生死和感悟。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桌上还有半瓶酒,这到底是生活的玩笑,还是梦中的奇遇。如果你能透彻地看清世间万物,你会觉得天堂就藏在我们面前。你无所畏惧,你也更加自由。
太容易走神了,但是最后两场戏又会抓住你,其实没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