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长约两个小时,大约有一个半小时我都在挣扎是否要退出。
因为主人公罗伊毫无魅力。
开头罗伊就展现了他的骗术,干得还不错,但没什么震撼力。
开始的受骗的老夫妇怎么样了,电影并没有展现出来,所以我们知道罗伊不是个好人,但也说不上罪大恶极。
非要评价,大概是个模范员工,无论是干诈骗还是卖地毯。
另外一大看点,罗伊和安吉拉的亲情,说实话,也没什么触动人心之处。
安吉拉毫无芥蒂地接受了父亲,实在让人心情产生不了起伏,虽然这也为后面的反转埋下了伏笔。
罗伊找回了女儿,也丝毫不令人感动,没女儿的日子他过得也好好的,甚至十分潇洒,如果不是丢失了心理医生开得药,还会继续这么过。
在这些年的行骗生涯里,他可能确实很孤独,不过就他的职业和对女儿的表现来看,算得上活该。
唯一让这段好受了点的事儿是,安吉拉确实是个可爱的女儿。
结局的反转早有预感,比如第一次见心理医生他一瞬间的异样,安吉拉的自来熟。
不过观影过程中我多次的疑惑都被安吉拉的表现打消,连她要签名时,都产生不了怀疑,她的表现和情感如此真实,也可能确实是真实的。
反转算得上精彩,但弥补不了无聊的一个半小时。
另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是结尾,罗伊尽管失去钱财,但金盆洗手,收获美好家庭。
(其实日子也不差,都说他是优秀员工。
)在犯罪片中,我们经常会希望主角得有善终,即使他恶贯满盈,因为我们和他有情感的链接。
我感受不到和罗伊的情感链接。
影片前半段极力描绘他父亲的身份,但他也只是个普通还有点差劲的父亲。
这种力度,不足以我为他做得一切披上光环,最多能让我咽下那句善恶有报。
那如果罗伊最后一无所有,正义终得到伸张,会让结尾更好吗?
明显也不会,因为罗伊算不上个十足的恶人,我同受害者也没什么共鸣,看一个犯过错误的普通人被欺骗彻底堕入深渊更不会给我的两个小时带来什么意义。
看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吃的更好,另一种人睡的更香。
但我觉得还有第三种人,吃的更好睡的也更香。
罗伊是第一种人,他聪明大胆,骗术高超,得到大量不义之财,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个坏人,他的内心一直承受着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道德谴责,即使他已经很有钱可他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反而觉得更加孤独和空虚,于是他得了强迫症。
法兰克是第三种人,确切地说他的聪明程度其实不敌罗伊,只是他比罗伊更狠心,更无情,他利用的是罗伊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以及罗伊内心的孤独,对亲情、爱情的渴望。
所以即使漏洞百出,罗伊却没有生出半点怀疑,因为他的神经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最最信任的搭档竟然会连自己一起骗,那么可爱的女儿竟然会是与法兰克一伙的骗子。
法兰克几乎骗走了罗伊所有的钱,但庆幸的是,罗伊却因祸得福,他失去了半生的积蓄,却明白了真实的自己。
在一无所有之后,他终于知道,自己内心中最渴望,真正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家,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份安分守己的工作,一个勤劳、友爱、善良、快乐的自己。
最后,罗伊成了第二种人,睡的更香。
被骗一年之后,罗伊与曾经冒充他女儿的女孩不期而遇,但他并不怨恨她,也没有拆穿她,而是平和的像老朋友那样与她交谈,临别时女孩问他:难道你不想知道我的名字吗?
罗伊说:我已经知道你的名字了。
女孩先是一愣随后又笑着对罗伊说:我还会来看你的,爸爸。
对于罗伊来说,虽然父女的关系是假的,但当初的父女情却是真的,女孩曾让他体会到了做父亲的快乐,也让他逐渐摆脱了自己内心的阴影和矛盾,让他知道了人间平凡的亲情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如果没有她,也许罗伊不会有现在的幸福。
所以,虽然女孩骗了他但其实也救了他。
电影最后一幕,罗伊回到家,看到桌上摆满了美味的菜肴,厨房里有正在忙碌的妻子,罗伊从背后环抱住妻子,妻子露出温存、充满爱意的笑,那个画面真是美好动人!
而罗伊俯身去倾听妻子肚子里小宝宝的心跳时,他眼中的那种宁静、幸福的神情,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灵魂的蜕变。
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快乐、幸福是实实在在的。
上帝对一个人最大的恩赐,便是让他成为一个平凡的好人。
那场巨大的骗局,对于罗伊来说,其实是一场灵魂的救赎,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电影很不错,剧情的设计很巧妙,尼古拉丝凯奇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而且故事也有积极的意义,看完心情愉快了许多。
罗伊是一个以骗人为职业的骗子,也因为骗人很成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婚姻不成功,或许是自己内心的不安,他得有心理疾病,对自己的环境总是很苛刻,见不得太阳,而且如果不吃药的话,会对自己的房子进行反复的打扫,而且只要地毯上面有一点污渍,他都会觉得恶心!
在认识了一位叫做弗兰克的心理医生之后,逐渐变好起来,也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原因自己才变成那样子的,最后,他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而且在女儿的帮助下,他逐渐变得快乐,当然,他们之间的隐私也变得越来越少,他把他的身份告诉了女儿,而且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之下,甚至教给她偷的技巧,但是,罗伊也不乏是一个好父亲,他要女儿把偷到的钱还给失主
那是2006年的12月31日,这是我购买的第一部正版电影。
岁尾的前几天,照例和朋友们去双井的家乐福买一些东西,想想元旦将至,岁尾的那个夜里没什么用来打发时光,于是在卖音像制品的货架上扫了一圈,看到了凯奇,就买下了这张光盘。
4个月之后,我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又过了一个月,我习惯了在学校的gRoove论坛搜东西,连接各个FTP站点下载;就这样,T43一直伴随着我走到了现在,从XP换到了Win7,依然在用。
而和我一起看片子的小cola,本科认识的最好的朋友,早已研究生毕业了。
4年半的时间,光阴走的真快。
当初选定这部片子,初衷是因为尼古拉斯-凯奇,之前看了他的《风语者》,《急速60秒》,以及《变脸》和《勇闯夺命岛》,当时正是对凯奇疯狂迷恋的地步;只是最近几年下来,凯奇的片子渐渐失去了魔力,这部片子再提起来,能吸引我兴趣的,却已经不是他了。
现在回头在看这部片子,如果之前没有看过的话,最吸引我兴趣的地方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以及配乐汉斯-季默。
说不清楚我是如何认定老雷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也许是《银翼杀手》里面光怪陆离的科幻世界,也许是《角斗士》里面马克西莫斯的奋起,也许是《黑鹰坠落》带来的战争反思,也许是《天国王朝》无与伦比的导演剪辑版,也许是《美好的一年》里面的闲情逸致,也许是《美国黑帮》中的斗智,以及《谎言之躯》中错乱的时间线,抑或是《罗宾汉》中那个成长的盗侠,这些都是老雷给我的记忆,这些也构成了我对老雷无语附加的喜爱。
至于汉斯-季默,前几天在查看他的影人列表时,我把落下的电影全部添加了进去。
现在在汉斯-季默的页面里,与他合作次数最多的,是老雷。
正是在这二位的相互影响下,我逐渐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电影风格,也越发地喜爱这二位合作的电影。
凯奇不是老雷的御用演员,克劳是。
所以这几年,我越发的偏爱克劳。
凯奇这几年鲜有佳作问世,不知道是真的老了,还是实在是找不到好本子;克劳在2000年那一阵井喷之后,也渐渐稳定下来,突破之作也几乎难找,只是克劳参演的片子,水准一向还算可以接受。
光阴荏苒,当年的《气象先生》和《居家男人》,随后的《国家宝藏》,是否是凯奇最后几部让人觉得还过得去的片子呢?
从法律上来说,罗伊是个“坏蛋”,古语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这里印证了点什么。
所以罗伊这个坏蛋在故事到了结尾的时候并没有让人憎恨的感觉,因为他的心血被骗走了,他得到了某种形式的惩罚,在观众心里这是平衡的。
所以罗伊被观众无罪释放了。
罗伊的“女儿”骗术也是了得,她不仅骗走了罗伊的金钱,更骗走了罗伊的感情,要知道罗伊至从离婚后,感情方面几乎是真空的。
这个小骗子最终没能拿到那笔钱,而被她的同伙卷走了,所以她也被观众无罪释放。
至于感情上,罗伊并没有怪她的意思,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的对话平淡而真实,这是两个江湖骗子摘下面具后第一次真实的对话,她不是他的女儿,他不是她的父亲。
罗伊原谅了她,因此观众也原谅了她。
至此,两个江湖骗子逍遥法外,而在场一干人等均宣称此两人无罪,编剧的伟大尽在与此。
尼古拉斯·凯奇、萨姆·洛克威尔、爱丽森·罗曼主演。
很好的描写骗子的电影。
既然是讲骗子的电影,剧情就不宜透露了,否则我也成骗子了。
自然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反正我是被骗了。
影片为结局作了充足的铺垫,对主角的冲击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讲讲尼古拉斯·凯奇,他除了有一张马脸之外,他为许多人所喜爱的是他的眼神。
在《天使之城》中,他的眼神有最精彩的演绎;在本片中,我们也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个骗子的真情。
的确是演技派,但是他拍的电影实在太多,良莠不齐是一大问题。
这里推荐三部:《天使之城》、《火柴男人》、《战争之王》。
喜欢纯动作片的朋友还可以看看《变脸》和《勇闯夺命岛》。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尼古拉斯·凯奇,我很喜欢的演员之一,他的脸给我一种平和真实的感觉,透着诚恳。
这部片子并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是自然的矛盾,缺失多年的老爸和刚找到的女儿,并不是积极向上、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但是在彼此的接触中,逐渐靠近的关心,让开始时神经质的罗伊变得可以和周围的人建立起一种正常的联系。
那样的高兴、懊恼、沮丧,罗伊脸上的光彩是从内向外的喜悦。
我爱这样的美丽。
火柴人这部电影就属于“我猜到这开头,却永远也猜不到这结局”类型的电影,而它之所以能这般精妙地讲述这个故事,除了离不开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出神入化的表演外,还得益于它精巧的构思——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只以罗伊的视角为线索,以他为中心,这个特殊的第一视角使观众得知的信息极其有限,也使得影片可以选择性地隐藏、选择性地保留真实,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已随他的视角去体验去感受电影中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所以看到结局时的观众们通常会觉得荒诞,但却又能感受到荒诞中孕育着的合理,因此他们大呼上当的同时也会对这个故事赞叹不已。
电影妙就妙在这里,跳开第一视角的这个设定,这不过是一个骗子被自己所信赖的人用自己传授的法子骗了自己的普通故事。
但因为聚光灯下所有的心理走向都是围绕罗伊展开,所以观众不自觉地就已和罗伊一起感知他的急躁、愤怒、对陌生亲情从不知所措到喜悦接受再到被骗时的绝望等各种情绪,就如罗伊被喜悦冲昏头脑时,我们也和这个曾经精明的骗子一起感受着喜悦,丝毫没有考虑任何的不合理性,也没有怀疑过那个安琪拉的女孩的真实存在,这就使得那个巨大而隐秘的骗局有机可乘,能像一张无形之网慢慢笼罩在罗伊和观众的周围,所以当到最后这张网开始收紧、猛地一出手时——便是致命一击。
说起来其实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导演和演员们联合起来给我们设的一个骗局?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火柴人”,而我们便是那心甘情愿买票上当并且花招越多被骗得越厉害就越拍手叫好的“受骗者”呢。
另外,全片在架构设计和控制情节上也有一种如配制药方般的精确:电影看到前三分之二时我以为是个温馨的亲情剧——一个父亲失而复得了他的女儿,其乐融融,但因为意外女儿被卷入事故中,父亲挺身而出;看到后三分之一时忽然来了个大反转,其中这三分之一的前三分之二我以为是个落寞的悲剧——被欺骗的可怜人痛苦地四处寻找答案;直到到了最后的那一小部分我才了然这简直是最好的喜剧结局了——皆大欢喜,未伤无辜,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罗伊收手了老本行,治好了忧虑、焦躁,与罪恶远离、不再担惊受怕、能够面对人群,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正经的事业——这样的情节划分非常精准地抓住了观众寻求“结尾刺激”的心理(有调查显示,一部影片不管前面情节再烂,只要结尾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都能使大部分观众在出电影院时感到心理满足,反之则会被观众定义成一次糟糕的观影体验),把信息量都集中在短小精悍的结尾,令人目不暇接寻找证据的同时也顺带在一个个大反转中回味无穷。
他是公司经理,是FBI探员,是银行职员……为什么会有多重身份?
因为,他是一个matchstick man.One, two, three.我不明白,在做开门这等小事的时候为什么要重复三次,但显然,他的朋友已经习惯了他的习惯,同时,他还习惯整齐,习惯洁净,习惯行骗。
他是一个顶尖的骗子,自然没那么容易被抓到,避过了警察的追捕,骗子这行绝对是份赚钱的好工作。
他策划了很多的骗局,而骗了他的,是情局。
人的一生逃不过三种情,亲情、爱情、友情。
即使是顶尖的骗子,也会被情所瞒骗。
感情,向来会让人盲目,除了冷血的人,他不是。
Angela的出现,打乱了他的一切,变得对整洁不那么执拗,变得快乐,学着做一个好父亲。
因为洁癖,他不吃外卖那一类的食物,可是Angela喜欢,他开始尝试;他的垃圾桶里,原来是一个个被塑料袋包裹的罐头,后来,没有了包裹垃圾的塑料袋;他不吃药的话,很容易发病,因为Angela,即便吃的不是精神药,他也减少了发病的频率;他从未担心得要发狂,却因Angela外出没有告诉自己而不眠……他甚至决定改行。
就是这样,他被亲情一步一步拖进了那个为他设下的圈套,而他全然不知,他以为这是个好的开始,却没想到是个深渊的入口。
不得不说,设下这个情局的Frank很聪明,论骗术,他或许比不上Roy,但他利用了一直潜伏在Roy心里的魔魇。
Roy嘴上说Angela是野种,而这个他不曾见过的骨肉却是他心里一直的遗憾,一致的痛。
Frank巧妙地利用了Roy心理上的缺陷,也利用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那个胖子的死,或许是个意外,或许是Frank预料之中的,我更宁愿相信前者,那多少可以证明Angela心里是有这个挂名父亲的,不然,她不会开枪。
枪声过后,一切慌乱起来,谁都没有杀人的经验,没有过多的考虑,Roy决定把一切罪名都扛上肩,作为一个父亲,他必须保护自己的女儿。
联邦警探前,他极力隐瞒真相,他真的爱这个女儿,对她是绝对信任的,因此,他让医生把保险箱密码告知Angela,只因她是自己的亲人。
可惜,这是一个骗局,一个情骗局。
为了朋友,为了“亲人”,他承担了一切,的道德,却是花了半辈子积存下来的钱都被骗走。
要面对自己的好朋友,自己的徒弟设计自己是很难,更痛苦的,是要面对那个带给自己很多欢乐的女孩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他坐在前妻门前,哭得像个孩子。
一年,够他忘记所有的过往,却不能忘却那个女孩,那个他曾经以父亲这个称呼照顾过的女孩。
我想Roy感到欣慰的是,他令Angela也忘不了他,令Angela对地毯有了兴趣。
相遇,于他,往事已经烟消云散,他放不下的,只是Angela的生活,一如父亲的关心。
“你不想知道我的名字吗?
”“我已经知道了。
”在Roy心里,她永远是Angela。
“我会回来看你的,爸爸。
”她笑了。
他也笑了。
我觉得,这个故事所能感动人的地方,就是揭示了一个道理,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曾经以父女相称,曾经真诚以对,就会永远有种割不断的联系。
面对亲情,连恨意也要退缩。
结尾有点意思哈哈哈哈哈没猜到w终于看完老雷这部,卧槽6年了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原来演安吉拉的时候24了?同年演了大鱼?凯奇演技赞啊-you didn't take it. I gave it to you.💔多分手哈哈哈哈哈哈小姑娘是第三者笑死
重温。七年半后二刷,情节基本忘光当新片看了,就记得艾莉森·洛曼了。行骗老手凯奇陷入同伴的骗中骗,假扮成其女儿的少女洛曼逐步取得其信任并骗走了其所有积蓄(心理医生第一次打电话给凯奇的时候就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不禁让人起疑)。表面上是个讲骗局的悬疑系电影,但实际上还是家庭温情片:有精神问题的凯奇一直不敢联系前妻(这也是骗局持续的关键),直到假女儿出事后才上门和前妻见面,甚至开始了一段新的关系。美好的结局让这场大骗局看起来更像是一次特殊的心理治疗,最终使得凯奇实现了自我和解。凯奇作为行骗老手,他设计的那些骗局技术难度未免太低,假扮成金融专家最后也只是个简单的掉包计,倒是他那些强迫症和洁癖的小动作,抽搐的小神态设计得更有意思。洛曼在这片里大部分时间的假小子造型和同年的《大鱼》相差很远,但都很好看。
先演骗子再演警察,承包产业上下游。心里素质不够别干特殊职业,看看弗兰克这心里素质,多年搭档说卖就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意料之外的意料之内;小姑娘像极了ellen page,只是没想到是79年的妞,再来个意外.
俺再也不看尼古拉斯凯奇的片子了 & 这是狗屁的父爱 & 14岁的teenager真的烦
骗人的是胜利者? 被骗的就是愚蠢至极? 看完之后 你也许会有答案.
管孩子不难。只要让他们保持吃些疏菜,按时睡觉,不看太多电视,和保持诚恳。。。。我几乎以为是在说养猪了。。。。几次以为是我多心了,没想到还是真的。
从天使之城开始就讨厌尼古拉斯凯奇,给人一种伪善的懦弱
意外结局在哪里。。明明很好猜啊。。看到1/4就猜到结局了。。一点惊喜的感觉都没有。。尽管Roy看起来输了,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且也得到了。结尾还是很温情美好的,典型的塞翁失马范儿。电影三星半,为凯奇叔的神演技加一星,这部真的是神演技。
影片构思巧妙,紧紧围绕一个“骗”字展开,其中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无情的背叛。最后,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原谅,选择了一种平静安详的生活,开始他的另一段人生~~
I skipped the best part 只看了背景前奏都觉得无聊 Cage的面相总是令我感到压抑
结尾狗血,但又能怎样呢?
2010.11.19 @ HomeI knew it!!! Sam Rockwell一看就不是好人!!萝莉出没,怪蜀素们请注意!
本来以为Frank和Roy会是一对好基友,却是个白眼狼。一个烂俗的江洋大盗浪子回头的故事被一个残忍的结局给救了,不错。 ps.Roy的冒牌女儿实在很美,24岁演的14岁,惊叹。
比骗中骗差一截,说教味也重了点。
很多电影所谓的意外结局都是套路中的“涮你一把”,但这部真的很意外。(很多号称意外结局的电影结局如果不是主人公人格分裂的话在我这儿都能称得上是意外结局了。)
剧情片中算一般吧。。几年前看的 对于剧情要看回剧透回忆起来。。。
可惜反转并没感到惊喜没有意外,凯奇脸部表情的表演有点失望。这个故事应该可以拍的更好。imdb7.3
原本想说这是一部很温情的片子,可结局太狠。但也没有太多同情心给他们,毕竟是互骗,尽管我们都没权利如此。
结果既不为骗局激动也不为亲情感动,还隐约有种失钱失心的不舒适未尽感,所以不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