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些日本电影,觉得日本人拍摄的题材不是很清新,就是很在道德伦理上很有突破精神,例如阿部定的故事,《爱的曝光》里少女突然的奇异血腥举动,以及本片的父女禁断之爱。
这种父女突破道德准则的爱恋在旁人看来十分扭曲变态,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伦理规范。
有时候会觉得电影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爱得都突破界限,或许只是他们的关系为这段美好的感情负上了世俗不耻的眼光,只能感叹,感情总还是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啊!
如果他们改变自己的身份再恋爱,那该多么美满,可惜在痛苦与违背世俗眼光的感情里最能看到人与人爱恋的真实感,也就是“纯爱”。
每每有矢志不渝的情感发生,却又有违常理时,总是让我感到惋惜悲叹,美好的情感似乎极易崩塌,如短暂的烟火,只存在于当下,未来还在茫茫黑夜之中摸索而难现。
在本片,更多的思考我认为是在两位恋爱的主体与世俗眼光之间的矛盾,越是逾越边界,越是凸显感情坚韧,但却也显得更深,往毁灭的方向走去。
不知伦理如何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潜移默化的扮演着重大作用,若是能够抛开基因繁殖方面对亲人伦理的约束,个人认为本片中二人的感情是十分忠贞的,是一种单纯的爱,对彼此的依赖。
如果像本片中加上了道德因素,则更为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添上了悲剧色彩,越是禁忌的越是深爱,也越悲剧,更能激发观者对“爱”这种感情的思考。
某些爱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伦理规范下充满着矛盾,也就充满了揪心的故事和主人公。
现实社会,伦理总还是要先于感情存在,而感情只能遵守道德伦理的底线,在禁忌之爱的边缘,想象起飞的是岛国作家们。
似乎没看到过国内有大胆违背伦理挑战世俗眼光的作品,当然这或许和大环境有关,本人猜想这与民族性格也脱离不了干系吧!
使禁忌之爱在小说或电影中实现了的,还是日本作家们,种种充满非议的情感置身于伦理道德下就会显得话题感十足,而同时也会带来更多思考。
除本小说作家樱庭一树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外,看过不伦欲望描写同样大胆的作家是渡边淳一。
父女禁忌之爱简直难以想象,作家将这一关系在小说中现实化,大量细节使小说中的人物极具真实感,这段父女恋情虽然为人不齿,但也充满了不渝的爱恋的故事。
敢于想象,日本作家们为电影产业贡献了不少好故事。
不在于故事题材够吸引眼球,不过这些故事确实很吸引人,但是带来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在伦理方面。
除了刺激的画面,故事更引人入胜。
开头淳悟拉着小花的手说“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了”开始,故事便围绕二人相互依存,互不相离展开。
看过电影之后又找来小说阅读,相比给出了丰富背景细节的小说,电影改编的毫不逊色,极具艺术效果,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得到保留。
在二人早餐缠绵一段戏中,最为出彩的便是血雨的使用,暗示着这一段不伦的感情会沾上鲜血作为代价,看起来十分惊悚恐怖,但在伦理之中,确实非常令人不悦。
此外,在社长儿子送小花回家后,淳悟让其脱下上衣,这一段小说并没有出现,但在电影中增加这一段更能展现出淳悟内心扭曲,或许也作为一种检验小花与这男子是否有染的方式,表现出淳悟不能接受小花被其他男人占有,是一种极强的占有欲。
删去了小花在十一二三岁时候的成长,或许导演都不能接受这个年纪淳悟做出的事情吧,当然,这样也不影响二人深厚感情的表现。
但是,暗以为,故事较大的败笔是在杀人这件事上,当然本片也不是悬疑推理类型,但杀人留下的Bug却还是让人心中稍有迟疑。
本片中,演员的表演也值得称赞。
二阶堂富美演的角色似乎一直都处于精神偏离正常轨道的状态,当然,凭借演技,94年的妹子在影坛还是口碑不错,本片中一位十五六岁直至二十多岁的心理状态都演绎的十分到位。
影片中浅野忠信在雪地里亲吻小花前对四周围请况先是扫视了一番,才亲吻下去,这时的他对旁人的眼光一直有所顾忌,而到公司领工资的时候别人问起他女儿多大,虽然感到难为情他也并没有解释什么,亦或许此时的他已经跟不不需要顾及旁人的眼光了。
浅野叔在片中简直帅呆了,虽然结尾时实在显得邋遢,岁月催人老,但是现实中那个中二地浅野叔依旧是那么魅力四射!!!
一些交代背景的细节虽然不是那么明显,在第一次观影时极容易忽略,但是如果电影把什么信息都交代得明明白白不需要自己留意,那么这电影就没有很能留住观众的吸引力了。
看完电影后,有些疑问不能消除,因此找来小说将这些疑惑统统扫除。
按照小说倒叙的顺序进行如下梳理。
PS:如果你不想读小说,那么可以直接往下看了!
如果不想被剧透,那么就此打住吧!
先插上表现二人关系的支撑。
影片开头需要留心台词,淳悟说自己高中时来过奥尻岛,当时还很喜欢小女孩的妈妈,有了这一背景的交代,当小花在对大盐先生说“那个人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吧!
”的时候便不会显得十分意外。
小说中,还有其他细节支持了二人是亲生父女关系,淳悟刚刚下班,甚至还没来得及换工作服,就搭船来到地震地区找小花;小花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旁人总评价她和哥哥妹妹长得不一样,而在淳悟家,小花发现他只保存了自己的照片;最后淳悟的同事问,她知道你是她父亲吗?
这些细节都为这个不伦的故事起到了细节支撑。
小说一开始是小花结婚前一天晚上,与电影中一样,在饭桌上与小花和她的未婚夫讨论着,小花婚礼后再去找父亲,从小町阿姨那里得到的只有爸爸死了的消息,但小花抱着执念,相信他不会死的。
之后一章来到东京的生活,这里小说解决的最大疑惑就是杀死田岗先生后尸体如何处理,原来二人将尸体藏于意见房间的柜子中,似乎之后二人就基本没有再进入过那间房间了。
是否还记得公司的女职员拿着淳悟的手说女孩子喜欢干净,就顺手擦了淳悟的手,其实这手确实与小花做过不伦之事,都是小花的味道。
在纹别,大盐先生喜欢摄影,留下罪证的是大盐先生在原理陆地的浮冰上拍摄的照片。
这时候,淳悟是一名海上保安员,工作稳定。
对淳悟家庭的介绍也有了一些,淳悟的父亲在他上小学时死于海难,母亲在这之后变得严厉起来,到中学时期,母亲病重时,淳悟便被寄托到了奥尻岛小花家照顾,在这时与小花妈妈有过恋情。
似乎是小时候丧父的打击,再加上之后变了个人一样的母亲,淳悟似乎没有了心中理想的爱,以至于在小花成长过程中有时会叫小花妈妈,而小花在回答小町阿姨为什么淳悟会这样叫时,小花回答“女儿就是妈妈”,但这一回答有何深意,或许可以解读为年幼的淳悟缺乏父爱,而严厉的母亲也让自己十分缺爱,作为自己血亲的小花,身为女性可以带来自己理想的母爱。
同样的,第一次小花见到淳悟时边产生了一种亲近感,也不能离开他的气味了,虽然这样的设定我觉得有些离奇,但也只能接受。
到小说开始第一部分,淳悟在25岁时领养了上四年级9岁的小花,才一回家洗澡便是淳悟亲自动手的,而后来有一次因为自己太晚太累,就两人一起洗了。
相信是在小花来到淳悟家没有几年的时间,淳悟便开始对小花有了进一步接触,虽然那时小花还没有发育完全,可以说,小花也是在淳悟的调教下,以及自己对淳悟的爱才让他们一步步走向禁忌之爱。
前几天看了电影,于是接着去把原著小说读完了,还是觉得香港对电影的译名比较贴切又绝妙——养欲之恩。
我总是会被这种禁断畸形的关系吸引,鄂霍次克海上的流冰,不寻求交缠融合就会渐行渐离,所以执拗疯狂地渴求着对方,汲取榨干彼此的养分滋养出血欲的毒素。
比起电影的正叙我更偏好小说原本的叙事手法,全文在多个视角中转换,整体完全采用倒叙,故事从最后女儿出嫁讲到十几年前两人刚建立起收养关系。
同样的较大年龄差又让我想到心理罪,虽说心理罪正常的一至五本阅读顺序是按照常规线性叙事,但如果把第一本留到最后再读就会有很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方木和廖亚凡的复杂关系以刺痛完结,满地的破碎和悔恨隐约折射出多年前初遇的场景,他们相见的第一眼,是宿舍走廊上正在玩跳房子的十岁小女孩和偶然遇见她的男大学生。
而这本小说,经历了父女两人孤绝阴暗的爱欲与杀戮,读到终章所看见的是他们正式初见时的那天,从地震海啸中生还的孤女和蹲在面前注视着她的海上保安官,周身被昏暗吞没却又燃起星点烛光,从此之后共堕深渊。
电影里那场血雨之中的性爱令人印象深刻。
血脉相连、化为白骨都不要分离的两个人。
她是血做的人偶,是女儿也是母亲。
他的一切都流进她的身体,雨水般潮湿的气味紧紧包裹住那个女孩,抵死缠绵,渗入四肢百骸,遍地开花。
很喜欢女主角的名字,腐野花,好像能闻到花朵或果实熟透至腐烂后咄咄刺人的甜美气息,枯朽腐烂令人绝望窒息的美丽。
本以为于她而言这是崭新的姓氏,没想到这才是她生来就本该拥有的名字。
孤独的心饮鸩止渴来逃离寂寞,杀掉所有前来阻挠的人,用鲜血和体液隔绝起只属于他们的孤岛,舔舐吞食,永远相爱。
养父和养女的不伦之恋电影开端就是海啸带来的灾难,世界变成废墟,一个小女孩在孤独的流浪,紧紧抱着的水是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之后遇到了男主,男主收养了她,她也是男主唯一的亲人。
下一幕,女孩十几岁躺在男主的怀里,吃他的手指,这个极具性暗示的动作。
在海边,女孩为了独自占有男主,主动暴露了两人非正常的父女关系。
镜头一转,回到男主刚带小女孩回家,在餐桌旁,女孩问,你的家人是什么样的。
男人说,一团糟,所有人,都死了。
女孩说,吻我。
看到这我震撼,她才10岁啊。
这也是两人不伦之恋的开端吧。
这是明示,更加暗示是在男主带女孩开车回家的路上,男主说,我从此是你的男人了,正常人不会这样说。
这个电影最经典的场景,两人在血雨中性爱,不得不惊叹镜头语言之巧妙,将两人极致的病态的感情推到了顶峰。
不伦之恋,这个感情是复杂的,整个世界我只有你,你只有我,离开你我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亲人,我们相依为命,就像大海里的浮冰,我只有紧紧抓住你才不会掉到冰冷的大海中。
有人发现了我们的秘密,那只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消失。
女孩对着在浮冰上的爷爷崩溃大喊,我们是血缘至亲,我们的关系很纯情,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
男主在影片最后,躺在地上颓废的哭,我只是想当个父亲啊。
在我看来,两个人都对亲情极致渴望,只是没有血缘关系,女孩恋父,男主恋童(存疑),是会产生爱情的。
看到一条弹幕说,她亲生经历,养父和养女是会产生两种感情的,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整个影片,阴暗,罪恶,孤独,极致,决绝。
真正打动我的,是女孩长大后和一个男孩约会,在酒吧谈起她的父亲,她想起的是小时候,等他下班,而他在冰天雪地中向她微笑走过来。
(此时男主还英俊帅气哈哈哈)像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北海道的雪景真的特别有感觉。
女性主义的占有 阿冉这部片子是一部彪演技的佳作。
从第一个镜头——二阶堂富美从冰海里钻出来,露出一个笑容开始,她在整个片子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和演技。
《四十九天的食谱》里那个演技惊人的配角少女已经足以独挑大梁。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日本演员,也是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之一的《小小的家》里面的黑木华,李狗嗨里面那个眼睛小小,面容平凡的小配角,不知不觉已经蜕变成柏林银熊影后。
演员的世界是残酷的,女演员的世界尤其残酷,这些颜值一般,靠演技闯出一片天的女演员令人钦佩。
以上是题外话。
这部片子有两个重要角色,男主和女主,但是实际上比较来看,男主只是一个配合女主的副角色,全片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二阶堂富美饰演的小花。
这一点在海报和题目上有明确的表达。
一部文艺片,海报透露的信息是极大的。
海报的设计就是主题的表达,把海报隐含的信息读懂,片子至少明白一半。
这张海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空间上来说,男主在上,女主在下,以位置和姿态来感受,男主对女主呈现出一种保护,女主对男主呈现出依赖,这是一种年上男-年下女关系的常态。
但是男主的眼神看向虚无,透出无法掩饰的茫然。
女主的眼神却直视镜头,她复杂的眼神在和观众直接交流。
这时候我们都会明白,她的姿态不是在表达一种依恋而是一种示威。
她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其他人,这是“我的男人”,这也是这部片的题目和内涵的关键。
这部片的核心不是父女乱伦,而是小花对男主的占有。
这是海报,电影题目,以及电影中男主握着幼年小花的手说出那句“以后我就是你的。
”这句话,三线一体,构成的一张大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香港对此片的译名“养欲之恩”,舍掉了影片的内核,只留下噱头,并不值得称道。
影片的前一半中,男主和小花的关系已经不正常。
我们不知道这种不正常是从何时开始的。
片中在小花嘴里含着耳环,在海边向女友半摊牌半示威的情节中,夹杂一段小花幼年让男主吻她的片段。
小花背对镜头,声音是非常幼年萝莉音,无法知道年龄。
只能说小花是从非常早就开始对男主产生这种不健康的占有欲,并且已经取得成功。
片中小花提到男主的时候,只会说“那个人”,或者直呼其名“淳悟”,只有在开玩笑和愤怒的时候,才会叫他爸爸,可见小花在心底是从来没有将其当作父亲来看的。
他们在法律上是养父养女,在血缘上是亲生父女关系,但对小花来讲,他们之间的爱与性是没有禁忌的。
同样的事件中,男主的角色显得非常平板,他所作的只是简单的回应和对小花肉体的迷恋。
片中看不到他内心是否有纠结和挣扎。
于是在影片正中的节点上,两个人在血雨中的交合顺理成章。
能把做爱拍成这样的魔幻的并不多。
在东亚人的理解中,血雨无疑是污秽的象征,是顶级罪恶的异象。
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只有美感。
甚至让我想起《心灵游戏》中那段男女交合时神妙的动画幻觉。
但现实是可悲的,小花只有将那个看到这段禁忌性爱,那个疼爱自己胜过疼爱亲孙子的老人引入冰海之中害死。
她站在冰上出神的时候,说出了一句内心深处的话,“全部都是我的。
”小花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人经过巨大创伤的时候心理都会出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终身性的。
创伤的短期应激反应就像电影中的幼年小花,震惊逃避否定的心理保护机制,会隔绝人对事件的感情,变得麻木和迟钝。
她抱着一瓶巨大的矿泉水,目光呆滞,就是教科书式的心理防御现象。
只有在男主开车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才走出这个阶段,在车上痛哭流涕。
之后会进入一个更强烈,反复的精神痛苦阶段。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让她敏感易怒,并且不断的闪回。
她在海上对老人喊道“你可以游回来,像我当年一样”可以看出她从未忘记自己的遭遇。
在男主杀死拿着小花的眼镜上门的退休警察的时候,小花笑了。
当你愿...显示全文这部片子是一部彪演技的佳作。
从第一个镜头——二阶堂富美从冰海里钻出来,露出一个笑容开始,她在整个片子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和演技。
《四十九天的食谱》里那个演技惊人的配角少女已经足以独挑大梁。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日本演员,也是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之一的《小小的家》里面的黑木华,李狗嗨里面那个眼睛小小,面容平凡的小配角,不知不觉已经蜕变成柏林银熊影后。
演员的世界是残酷的,女演员的世界尤其残酷,这些颜值一般,靠演技闯出一片天的女演员令人钦佩。
以上是题外话。
这部片子有两个重要角色,男主和女主,但是实际上比较来看,男主只是一个配合女主的副角色,全片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二阶堂富美饰演的小花。
这一点在海报和题目上有明确的表达。
一部文艺片,海报透露的信息是极大的。
海报的设计就是主题的表达,把海报隐含的信息读懂,片子至少明白一半。
这张海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空间上来说,男主在上,女主在下,以位置和姿态来感受,男主对女主呈现出一种保护,女主对男主呈现出依赖,这是一种年上男-年下女关系的常态。
但是男主的眼神看向虚无,透出无法掩饰的茫然。
女主的眼神却直视镜头,她复杂的眼神在和观众直接交流。
这时候我们都会明白,她的姿态不是在表达一种依恋而是一种示威。
她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其他人,这是“我的男人”,这也是这部片的题目和内涵的关键。
这部片的核心不是父女乱伦,而是小花对男主的占有。
这是海报,电影题目,以及电影中男主握着幼年小花的手说出那句“以后我就是你的。
”这句话,三线一体,构成的一张大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香港对此片的译名“养欲之恩”,舍掉了影片的内核,只留下噱头,并不值得称道。
影片的前一半中,男主和小花的关系已经不正常。
我们不知道这种不正常是从何时开始的。
片中在小花嘴里含着耳环,在海边向女友半摊牌半示威的情节中,夹杂一段小花幼年让男主吻她的片段。
小花背对镜头,声音是非常幼年萝莉音,无法知道年龄。
只能说小花是从非常早就开始对男主产生这种不健康的占有欲,并且已经取得成功。
片中小花提到男主的时候,只会说“那个人”,或者直呼其名“淳悟”,只有在开玩笑和愤怒的时候,才会叫他爸爸,可见小花在心底是从来没有将其当作父亲来看的。
他们在法律上是养父养女,在血缘上是亲生父女关系,但对小花来讲,他们之间的爱与性是没有禁忌的。
同样的事件中,男主的角色显得非常平板,他所作的只是简单的回应和对小花肉体的迷恋。
片中看不到他内心是否有纠结和挣扎。
于是在影片正中的节点上,两个人在血雨中的交合顺理成章。
能把做爱拍成这样的魔幻的并不多。
在东亚人的理解中,血雨无疑是污秽的象征,是顶级罪恶的异象。
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只有美感。
甚至让我想起《心灵游戏》中那段男女交合时神妙的动画幻觉。
但现实是可悲的,小花只有将那个看到这段禁忌性爱,那个疼爱自己胜过疼爱亲孙子的老人引入冰海之中害死。
她站在冰上出神的时候,说出了一句内心深处的话,“全部都是我的。
”小花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人经过巨大创伤的时候心理都会出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终身性的。
创伤的短期应激反应就像电影中的幼年小花,震惊逃避否定的心理保护机制,会隔绝人对事件的感情,变得麻木和迟钝。
她抱着一瓶巨大的矿泉水,目光呆滞,就是教科书式的心理防御现象。
只有在男主开车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才走出这个阶段,在车上痛哭流涕。
之后会进入一个更强烈,反复的精神痛苦阶段。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让她敏感易怒,并且不断的闪回。
她在海上对老人喊道“你可以游回来,像我当年一样”可以看出她从未忘记自己的遭遇。
在男主杀死拿着小花的眼镜上门的退休警察的时候,小花笑了。
当你愿意为了一个人自杀的时候,为她杀一个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男主之后的混乱和堕落让她无法理解。
她蹲在垃圾箱旁,喃喃自语,“一切都没有错,我什么都没有做错。
”小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她自己的逻辑。
也许她从禁忌之中得到了安慰和平静,但这一切并不是她那些行为的理由和辩护。
她需要的不是警察,而是医生。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对小花已经是彻底的寄生,成为了小花纯粹的玩物。
小花对男主的占有已经达到了顶峰。
那一句“おめでとう、は?
”让人心中五味杂陈,是愤怒,恐惧,还是同情?
从前那个站在堤岸边凝望大海的小花,她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呢?
by 阿冉
每个人都是孤单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类但是事实上 每个人又都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这部电影里 我没看到爱 反之而是满眼的孤独 压抑那若有似无的爱 似乎也只是幻影对于大部分来说 是把孤单分成很多个细小的部分 然后寄托在家人 朋友 爱人身上但是对于淳悟跟小花来说 他们只有彼此 如果不互相取暖 也许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看完电影之后 很难过
随意点开的一部电影,剧情简介和主演我都没仔细看。
到后来小花戴上眼镜之后我立马去看演员表,"宫崎葵?",结果不是,完全不认识的女演员。
顺便看了看男演员,一样不认识。
地震之后的小花异常的平静,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些对着亲人尸体嚎啕大哭的人们;抱着一大瓶矿泉水和处在阴暗处的奶奶对话,“要不要喝点水?
”,在奶奶伸出手之后却又将矿泉水在怀里抱得更紧。
地震之后小花失去了所有,当时的那瓶矿泉水就是她的全部。
之后淳吾来到她面前,她将手中的矿泉水递给他,他拧开盖子又递还给她,她却不再看着水,只看着他。
在回新家的路上小花梦见了地震时爸爸抱着自己狂奔的情景,她第一次嚎啕大哭起来。
淳吾握住她的手,说:”以后我就是你的男人“小花慢慢回握住淳吾,就像抱着那瓶矿泉水一样。
小花长大了,面对淳吾的女友有敌意,但更多的是轻蔑。
—”小町阿姨真是个美人啊。
“ —“要做家人的话,别人是不行的,所以我跟他说,小町阿姨是不行的。
”仍然是明媚的笑,笑着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小町。
她是那么的胸有成竹,她知道,淳吾是她的。
她和淳吾一步一步越过边界。
在阴暗的房间里吮吸手指;在雪地中美丽的接吻;在血雨中做爱。
昏暗的光线,白茫茫的雪地,刺痛人眼的猩红的血。
他们的爱从不明朗到明朗,再由明朗迈向禁忌。
她站在浮冰上冲着发现她和淳吾事情的老爷爷大喊,“有什么不可以!
血脉是真的!
感情也是真的!
””神是不会允许的。
“”我允许!
“”全部都是我的!
“近乎歇斯底里。
她又想起了当时地震时的自己。
”像那时候的我一样游过来吧!
“淳吾的烟越抽越多。
他只抽一种烟,烟的名字叫”希望“。
我不知道是他自己抽完了自己的希望,还是因为没有希望才去抽希望。
我只知道,一天又一天,他越来越寂寞,越来越绝望。
小花和优秀的男孩聊天约会,她说:”我越来越不了解我爸爸。
”并不是淳吾变了,是她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是她变了。
淳吾不再是她的全部,但她确实是淳吾的全部。
所以最后,餐桌下小花对他的挑逗以及眼里的挑逗,最终也只让他抿了抿嘴唇,说不出话来,眼里全是沦陷。
“我只是想做好一次爸爸。
”看到最后淳吾哭着说出的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回响了一下。
可是,这并不是他许下的诺言,对吧。
短评写不下,并不是系统的整理。
我认为小花对父亲的并不是爱,因为父亲是她在灾难后的救赎,可以说是唯一拥有的东西,而她原本拥有的,在海啸中全部失去。
她是极致的占有欲。
电影从前部分到杀了大盐爷爷都在表现这一点。
而父亲在电影中的刻画比较弱,但在后半部分,颓废的父亲躺在昏暗的房间,眼角泛着泪的呢喃:“我只是想做个父亲。
”我认为,父亲对小花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是亲情,是一种病态的亲情。
前面也提到他在激动下差点勒死他的母亲,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种极致。
但他渴望的是亲情与家庭,但这份爱又太过了,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若是小花真的爱父亲,那么两个人一直这么相伴又何尝不可呢?
在最后订婚的餐桌上,她还依然挑逗着父亲,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强烈独占欲。
而父亲的世界变成了只有她一人,她却选择了富二代嫁了。
另外,虽然后来泛黄的衬衫和堆满垃圾的屋子可以表现出父亲的颓废,但小花却并没有收拾或者帮父亲买一件整洁的衣服。
相对的,自己的房间与着装完全像在另一个世界。
感觉父亲挺悲哀的。
很多人觉得片子后半段不好,我却觉得恰恰相反,它把原著的第一幕调换为影片的最后一幕,举重若轻地调整了片子的重心:不是天地不容的伦理、爱欲、罪孽;也没有天灾、人祸、谴责,一起覆灭;有的只是流水一般的现实、稀释了一切,任是再沉重、深刻的羁绊,最终都会回到应有的轨道。
要的只是一颗真心,想全然的交付?
哦、不,最终,你我都会带上假面,成为那样的人、那样的家人--形而上的孤独。。
而且,大家都在说女孩的占有,我却始终看到的是男人的孤独。。
(也许是我太喜欢浅爷的缘故?
哈哈[偷笑])
1. 不得不提相米慎二的《雪的断章》,应该就是一个故事,近20年后的重新演绎。
那个是无法超越的杰作,这个变成了不能够超越性欲的纠缠的养父与养女关系,中间还杀了两个人。
那个片子非常唯美,两个人也都克制,没有伤害别人也同时尊重自己。
大概是男主角的大学教授身份吧。
这个片子男主角是底层蓝领,生活非常艰难,性大概是非常好的生活慰藉吧。
2. 大师辈出除了需要自身的天赋外,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才能够出大师呢?
因为看《电影旬报》100年的200佳片,加上看最近20年电影旬报评出的年度10佳,感觉日本电影的素材是不是被那些高产、高质的数量差不多以几十计的日本电影大师都扫过一遍了?
还是因为日子越来越平淡,大家都在小确幸中幸福生活,不会有特别不一样的电影作品出现?
觉得近年的可以跟那些已经过世的大导演抗衡的作品几乎没有。
3.但日本电影还是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着,传承着,题材广泛,各种事件、人际关系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再次走向高峰只是事件问题了。
到现在我才发现。
活在自己现实里的人才是最勇敢最无畏的人。
活在自己的现实中才是最幸福的,最勇敢的。
解决当下的问题本身就很快乐,不是吗?
我就觉得解决我现在的问题,我就特别的快乐,特别的爽,我没有必要去解决那些问题。
什么生命的意义啊什么人生的快乐啊什么人生的价值啊不需要解决那些我就解决好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就会很有价值。
活在幻想里的人有一种,他们遇到了生命的意义的这些问题但是去背负别人的问题,去思考别人的问题,而不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伤害。
你根本不需要去替别人背负那些东西,什么解决社会的问题,解决幻想的问题,解决人生的问题,解决意义的问题,像那些哲学家一样那些东西。
本身就是那些人活得无聊,给自己找了个事做。
那本身就是他们的工作,看那些书,看那些文学作品,那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种伤害他们会告诉你世界上有这些问题,有哪些问题是的这些存在,但是世界上问题多了去了,不一定非要你去承担,不要替那些人,背负那些东西他们会伤害你你去曾经的那些当中体会那些故事,他们会很伤害你的。
会掏空你的心掏空你的能量掏空你的力量。
然后你什么都做不到。
人生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活好自己的问题,这本身就很爽
二阶堂富美竟然演不出工口的感觉,她除了歇斯底里演不好别的了
浅野中信真是不管多大岁数都能诱惑我!
看不懂
白富美演技一星
看了一小时开始快进,没看过小说真是严重的理解不能。意识流路线的父女乱伦题材配以吊诡的色彩和浓郁阴暗的配乐,炖出一锅特有的日式异色黑暗电影。二阶堂富美点到即止的大尺度激情戏不失为亮点,可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无病呻吟的中二对话和令人费解的行为举止。也算是日式电影的一大特色了。
浅叔也来收养我吧😆
020908,养欲之恩,突兀单调,两点。
2000年初的时候,忘记谁说的来着,浅野忠信是日本电影的未来。
一般按照小说改编的电影,其故事情节都比较好的,这个也不例外。可能是参考了小说的言语,片中很多一语相关的地方,比如老伯在雪地跟女主的对话,老伯问你的小男友是那个吧?这时候男主的车回来,女主就说出了男主的名字,这个呼应可以有。明显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男女两人的相爱以及对这种不伦理事情的
乱伦就乱伦为什么总要杀人呢
这俩人怎么这么适合演不伦....二阶堂的演技真不是吹的
故事讲的太脱节了。从十几岁领养,到读中学就不伦,中间的情感如何转变,如何彼此动心动情全都没有交代啊。浅野忠信和二阶堂倒是演的都很好,也十分适合这两个人物。
简单说就是疯狂的爱。父亲抱着她狂奔并鼓励她活下去而最终只有她幸存,让她幸福又痛苦,并在收养她的男人身上产生叠加效应。而孤独的男人,容易被诱惑。影片在张力控制人物塑造上都很出色
艾玛。果然腹黑萝莉最可怕。
北海道的雪景和木屋的血雨
场景拍的不错。
还好吧 没有很情色呀
两个重大改动:1原著用的倒叙改成了正叙;2去掉原著悲剧结局,在两人重逢处结束;抽掉成年小花(代入作者无意识的伦理意识)全篇回忆视角之后,从少女小花视角描述两人因亲生爱又因亲情分手再因欲复合的过程虽然更纯粹,但也少了不伦与伦理两者对立的张力所催生的无可奈何的哀伤基调,内核则由一个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女性成长故事。
捡了个女儿然后亲自调教?!那个时候她还未成年吧,这男的不是在犯罪?血雨那一段真的要吐了
因为血脉相连,所以永远信任你、照顾你、爱护你,于此同时又是完美切合的情人。两个孤独的人从彼此身上找到亲缘和爱情,真就不容于世嚒?P.S.也想吮浅野忠信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