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2017年的中国影市步入了春季档,正式踏进一年里进口片的第一个发力月,在三月四月间,有《金刚:骷髅岛》、《乐高大电影》、《金刚狼3:殊死一战》、《攻壳机动队》等名家名作轮番上阵,好不热闹。
然而,这一系列的引进商业力作却全部都是面向二十岁以上的电影消费主力军,而儿童向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如今,《冰雪大作战》的出现,犹如一缕春风,唤醒了久久无从选择的儿童消费群体。
《冰雪大作战》取材于1984年加拿大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长片《阻止战争的狗》,此片堪称北美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在30年前上映时就曾轰动一时,更在全球超过125个国家公映过,总共获得达18类全球各种奖项。
而作为翻拍的新版,《冰雪大作战》还是首部引进入中国大陆公映发行的加拿大动画片,同时也是2015年加拿大本土制作的电影票房冠军,作为一部动画片,这实属不易,而接连参加圣丹斯电影节等国际知名影展,以及最终的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阵容,已经证实了本片过硬的质量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回到电影本身,《冰雪大作战》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加拿大小镇的熊孩子,在寒假来临之际,为了打发无聊的百无聊赖的时间,小男孩卢克和刚到搬来镇子没多久的小女孩索菲亚各自立山头成为了两大对立孩子帮的帮主,两大帮派约定了一场超大规模的雪仗来一争高下,而本来只是图一时快活的雪仗却在双方孩子们的挑衅、误会等接连而来的碰撞和摩擦中不断升级规模和时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攻防保卫战,进而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
镇子上的大狗克莉奥意外命丧于这场雪仗之中,而由于这个变故,孩子们停止了战争,而因此所经历得一系列内在外在的反省和领悟,最终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找到了游戏玩乐的真谛,友情和快乐才是游戏的真正目的,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醒悟并得到成长,最终皆大欢喜。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此片有着完美的寓教于乐属性,既有欢天喜地打雪仗的热闹场面,亦有对儿童自身成长的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
《冰雪大作战》作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它将友情与成长这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通过一出发生在宠物身上的悲剧适宜适当而深刻醒目的教授给孩子,使孩子在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教训的同时又不至于背负上过重的心理负担,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可谓用心良苦,效果显著,是家长陪孩子去影院娱乐和学习的首选佳作。
看的是中文配音版,小孩子容易明白,所以电影院里提问、说话的小孩比较少。
配音团队听说国内挺知名的,质量还可以,但都是大人,童音可能略显不足。
歌曲好几首,都很好听,有两首是中文版,其它还是英文原版。
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准不如美国那几家大公司,但故事主线挺符合儿童思维的,争个游戏的胜负就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事儿,雪地摔跟头永远是小孩最大的笑点。
雪山小镇的场景很美,人物形象设计审美也挺好。
没想到男女主角还有爱情线,不过也就是轻轻带过。
而且初次表白后的双方反应很有趣,挺真实的。
在动画电影中,成长几乎是不变的主题。
他们从一开始就带有负面的形象符号,如自私、贪婪、争名逐利等性格弱点,并通过非常行为导致了群体世界的灾难。
最后,他们历经挫折与磨难,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得到真正的欢愉。
改编自1984年真人电影《阻止战争的狗》的儿童3D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同样如此,以小孩子们约定的雪战为核心,讲述了以卢克和索菲亚为首的两个群体的成长故事。
这个“成长”的欢愉写照与深度的诠释,让《冰雪大作战》提名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所不同的是,让-弗朗科西斯·波利特执导的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不仅仅建构了人在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快乐与不羁的“真实”世界,还勾勒出了童年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痛”,进而通过“痛”来完成作为人的成长。
换而言之,该动画电影中卢克、索菲亚、四眼、露露、杰哥等人经历雪战后,经过克莉奥(狗)死的“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友情和快乐。
这种“痛”后的情感回归,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与情感点。
以至于,《冰雪大作战》跨越了不同的年龄层,成为一部儿童成长,成人回忆的合家欢电影。
其实,在《冰雪大作战》中,成长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个体的成长;第二层面是加拿大小镇上孩子群体的成长。
在假期里,小男孩卢克想以军队的方式指挥小伙伴们玩耍,却因为四眼的反对而化为两派。
然而,刚到搬到镇子上的小女孩索菲亚在卢克“部队”的攻击下,加入到四眼的队伍,并成为领导者。
于是,一场雪战游戏的攻坚战便此展开。
在片中,卢克之所以带领大家进攻索菲亚“部队”,一方面是自我英雄的标榜,这可以说是虚荣与脆弱的一面,毕竟他在索菲亚面前分不清自信和自大。
另一方面,这个没有依靠的卢克是在寻找精神上的“英雄”——父亲。
成人化的人物角色在卢克的儿童时期留下深深的烙印,只有再次经历过失去的痛(克莉奥的死)才能真正的领悟那份爱的真谛,才能逐渐的“长大成人”。
就像影片最后,卢克在克莉奥的葬礼上,吹响那动人的军号,因为此时此刻,卢克已经“长大”,既有心灵的安慰,又有小伙伴们的理解,他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群体。
其次,群体的成长,是在彼此的对立中完成的。
以卢克与索非亚为首的“部队”约定的雪战,在挑衅、误会等碰撞下逐渐演化成城堡攻守战。
也就是说,雪战不再是最初的游戏,没有了一开始设定的,单纯的快乐,而成为了打到对方的“报复”。
例如,卢克手下想利用冰球攻击索非亚“部队”,彻底捣毁他们的城堡。
“冰”与“雪”的混杂,使得这场游戏的“战场”变了性质,具有了伤害性。
而得知此时的索非亚“部队”,则制作的颜色的雪球,在深谷里设下埋伏,将卢克一伙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双方的雪战攻击便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后卢克带领大家以冰块攻击城堡,让城堡瞬间坍塌。
坍塌的不仅象征着这份“战争”式的游戏的结局,也标示着他们站在了成长的起点。
当他们面对着坍塌的城堡,面对着埋葬于此的克莉奥,他们后悔不已。
这可以是说,是群体的成长,毕竟他们最终明白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
康德曾经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
”象征正是美的承载物,有了象征才有了意义与美。
动画电影《冰雪大作战》里的故事主角个个近乎都是“儿童”成长者,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群体的划分,因为自信与自大的迷失,因为爱与保护而进入到真正寻找快乐与友情的世界。
里面的人物都特别可爱!
卢克头发好有漫画的感觉,那只号角对他有特别的意义,他也是他们的方的将军,苏菲是这个阵为数不多的女生,她有个暴躁的妹妹露露,露露好像很讨厌男生,也暴力😁!
麻杆有只可爱的狗狗乐乐,最后在他们的“战争”中死去了!
四眼是个特别特别厉害的天才,图纸设计,建宫殿,制作工具都拿手,那座城堡好漂亮!
还有那对呆萌的双胞胎,蠢蠢哒!
其实片子就是讲了一群放假作业很少,无所事事的小学生为了消磨时间,组队打雪球!
可是呢,卢克这方太投入了,苏菲方抢了他的号角(最后还他了),他找了一帮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攻打城堡,最后城堡被打垮,乐乐被雪块压死,在埋乐乐的时候,卢克为乐乐吹了一首歌,最后麻杆和卢克冰释前嫌!
剧情啥的不是我的菜,但是能把游戏拍成“战争”的感觉挺不错了,而且画面太美,人物可爱!
看到有人说他反战很牵强,到最后上纲上线,我倒觉得,他其实从一开始就在铺垫,那场雪仗不是游戏,他们把他叫做战争。
我觉得这部片子是想通过打雪仗来表现整个战争的过程,即便这只是孩子的游戏一开始并无恶意,但因为处于“战中的思想”也会导致后期的局面无法控制,令战事升级,甚至卷入更多的平民,而战争中死亡的往往都是最无辜的民众,当战争结束,出现了伤亡时,人们便忘掉了自己也曾是主战的一方,将责任推给了战争中的某个人,就像现实中的军事法庭,只是也许为了照顾小孩子,他把这一切包裹在这个欢乐里,所以讲得有些隐晦吧,如果他再露骨些,把这些表现得更残酷直白些,也许会更容易打动人,到时估计就会有一大群人喊神片了全片最冷酷的画面就是男孩父亲的葬礼,冰冷的色调,悲愁的线条,男孩失去了父亲,唯一得到的安慰就是军乐,英雄的称号以及冰冷的军号,将这份军队的思想传递给了他,他不知道怎么安慰别人的悲伤,于是他学着了父亲葬礼的情景,为他们共同的朋友举行了葬礼……
放假了,陪小孩子去看的这个电影。
全场就三个大人,包括我在内。
全是小盆友。
真真热闹呐。
电影一开始,开始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小镇里面。
一群熊孩子想要不无聊的度过这个寒假。
开始天天调皮捣蛋的日子。
为了增加生活的趣味。
孩子们组织了一场雪球大战。
守护与攻打的战斗从此开始。
我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孩童电影,会在有趣和搞笑的童趣里面结束。
越来越开始发现电影走向开始不对劲。
从一开始的娱乐雪球变成了争强好胜,从雪球变成冰球,从小工具变成了攻击力强大的武器。
开始感觉性质在改变。
直到因为武器的出现,导致了其中一个小伙伴最忠实的狗狗死去。
这部电影已经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童趣电影了。
孩子们也变了,他们开始不可置信,开始抱怨,开始难过,开始互怼,到最终拆掉了象征战争的城堡。
只是孩子之间玩闹的冰雪之战,意外导致了狗狗的死亡。
更深意思一层,战争所带来的不止是狗狗的死亡了,是千千万万的生命的丧失。
电影一开始就已经有了伏笔,介绍过男主角的父亲就是死于战争。
一部充满童趣的电影里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部意外而来的电影,我给满分。
卢克、苏菲、大壮、麻杆、露露、四眼……还有一只叫乐乐的狗狗,所有的角色都很可爱。
电影主要讲述了性格各不相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为了打发无聊的寒假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打雪仗,而麻杆的狗狗乐乐在这场雪仗中意外死去。
这个意外让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故事很简单却能够打动人心。
都说这是一部儿童电影,但每个大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孩子,所以相信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有所收获。
趁放假有空,看了《非凡任务》,然后上网又搜到影院有十几块钱的优惠票,就贪便宜去看了这部动画片。
一进放映厅,发现全是家长带小朋友来看的,就感觉进错片场了……开始放映后果不其然,完全是拍给小孩子看的……自己和一群带着孩子的家长坐在一起尴尬值爆表,好像从头到尾都没笑出来。
电影结束后还听到有小朋友对家长说,好有趣还想再看一遍,而我觉得我有必要赶紧看部别的电影,比如《危险关系》,来补补和自己这个年龄段相符合的三观……
原版的故事以前读过 我很喜欢这种动画风格 影院左右两边分别一对父女和母子 在共同观影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乐笑声 中间穿插的主题曲非常恰当的表达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撒欢和小小的任性 片尾席琳迪翁的歌声委婉动听 仿佛安抚着因乐乐死亡而飘荡着的忧伤气氛 对于战争和胜负的思考也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 不同于以往的迪士尼动画片只为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 《冰雪大作战》作为一部引进国内的焦作人的动画电影 在排片量极低的情况下依然能有稳定的票房 正是说明了口碑和正确的线下宣传方式 这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 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和思考 希望院线在考虑营利和商业的同时 能够发掘作为文化产业最终的社会价值
把动画,小孩,与反战结合在一起实在是有点杂糅了,既没有很好的诠释反战,也让动画结尾部分突然沉重起来,颠覆了前面的那种儿童的美好纯真,但是最后几乎是强行的让所有人握手言和走向美好结局的做法实在是牵强,这种为了反战而反战的结局着实有些突兀,甚至可以说虎头蛇尾。
不过也可以很好的解释,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大人,我能不能理解为,这本身就不是一场雪仗,本质就是一场最原始最纯粹的战争?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从头到尾一个大人都没有出现,因为这些孩子就是贯穿始终的符号,替换了战争中的所有角色,军官,士兵,军事建筑师,全换成孩子,长枪大炮换成雪球,糖果这种温和的存在,但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本能就是具有侵略性,反而越是孩子,越是会放任自己的本能,俗称熊孩子,所以选择孩子作为符号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战争的起源往往是其中一方有了侵略的意图,在电影里面也是一样的,一群小孩欺负着两三个小孩,使其不得不应战,于是碉堡拔地而起,战争的号角吹响,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装备不断升级,内部矛盾不断,攻击力度不断提升,牵扯进越来越多的人,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惨重代价,最终几乎都有人都开始向往和平,一同摧毁了象征着纷争的碉堡,所以以上帝的视角看来,这部电影就是经过简化,萌化,一场完整的战争过程。
虽然导演不断的安排男主女主暧昧的情节试图化解一部分反战带来的突兀感,用男孩女孩之间美好的爱来告诉观众这是一部美好的卡通电影,而不是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非常深刻的反战电影,但是最后那段狗狗阻止战争的安排还是不尽如人意,太过突然,前面的铺垫也不够完整和自然,导致一下子电影就变了味。
不过整体电影色调一直都是比较的灰,低饱和度,不会有那种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阳光,也暗示了观众,这部电影是有沉重的意义,不过把纯真可爱的动画电影中加入如此深刻的话题,想必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挑战,可惜导演并没有做的非常完美。
阻止战争的狗…
制作水平还是不行! 需要改进
陪孩子一起看的,孩子开心说明影片是成功的!
还可以 只是不懂狗都死了 最后竟然和解的欢乐高歌
之前没看过加拿大动画片,这部动画片还不错!
出差瘫在床上的夜看的第二部。这种构图和剧情明显不是好莱坞的风格。成长有时候是很漫长的,有时候却只要一瞬之间。
远比迪士尼的动画复杂真实
呃…有点尴尬。配音缓慢(说是疯狂动物城原班人马,难道是树懒?),似乎是低幼路线,但台词很网络。情节幼稚,似乎是低幼路线,可居然有小朋友kiss镜头…
带小石头去看的,整个影院的小盆友都笑的很开心
这就是所谓的大平哏吧;好久没看到过这么纯的低幼向作品了,果断放弃进影院看2的冲动
剧情比较简单但是挺有教育意义的
剧情差,尴尬的笑点。 画面也不够精细。 本以为是定格动画,原来是电脑3D,显得粗糙了。
一年级的小菜鸟。。。。。。
连小孩子的动画片都讲述一个和平要靠牺牲换取的真相。
制作的技术水准还有所欠缺,但故事挺符合儿童思维的,原本要打三星,但配个中文主题曲真的很突兀,Fell off,扣一星。
之前看评价挺好,看过以后很一般,制作一般可以理解,毕竟加拿大不是美国,但是不论节奏还是人物塑造都乏善可陈,第一次被豆瓣坑了
很一般了
挺无聊的 找不到点
最后强行让狗死了……
主题曲的法语原版、英文独唱版都是我席琳迪翁女神唱的,在电影院听得很开心哈哈哈哈哈~!动画片本身…一般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