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鱿鱼和鲸

The Squid and the Whale,亲情难舍(台),亲情难了,爱·对抗

主演:欧文·克莱恩,杰夫·丹尼尔斯,劳拉·琳妮,杰西·艾森伯格,威廉·鲍德温,大卫·本杰,安娜·帕奎因,Molly Barton,Bo Berkman,Matthew Kaplan,Simon Kaplan,Matthew Kirsch,Daniell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鱿鱼和鲸》剧照

鱿鱼和鲸 剧照 NO.1鱿鱼和鲸 剧照 NO.2鱿鱼和鲸 剧照 NO.3鱿鱼和鲸 剧照 NO.4鱿鱼和鲸 剧照 NO.5鱿鱼和鲸 剧照 NO.6鱿鱼和鲸 剧照 NO.13鱿鱼和鲸 剧照 NO.14鱿鱼和鲸 剧照 NO.15鱿鱼和鲸 剧照 NO.16鱿鱼和鲸 剧照 NO.17鱿鱼和鲸 剧照 NO.18鱿鱼和鲸 剧照 NO.19鱿鱼和鲸 剧照 NO.20

《鱿鱼和鲸》剧情介绍

鱿鱼和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伯克曼一家正面临一场家庭危机。老爸伯纳德(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事业正在走下坡路,曾是畅销作家的他如今变得湮没无闻,反而是妻子琼(劳拉·琳妮 Laura Linney 饰)而今在写作上声名鹊起,令伯纳德倍感落差,并选择用尖酸刻薄嘴脸面对妻子的成功,二人不得不面临婚姻破裂的结局。两个儿子必定要因父母关系受到困扰。大儿子沃尔特(杰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 饰)16岁了,正值青春萌动,他坚决站在父亲一边,不料自己喜欢的女生竟然上了父亲的床;小儿子弗兰克(欧文•克莱恩 Owen Kline 饰)12岁,将父母离婚视作世界末日,甚至开始喝酒,因支持母亲变得和哥哥势不两立。一家四口的不知所措深深印在两个孩子的成长里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乔·科伊:热辣登场我的岳父会武术看了又看非典型少年第四季浪漫满屋追求幸福的日子老鼠爱大米命悬一枪相棒第6季荒山人魔男二本色道师爷特别难解之谜解答篇八十龟酱观察日记第二季终极伐木达人第二季灵魂脱离者把种子埋进土里生死对决初恋战士押解的故事再见星上人离家的男人沉默的证明黑岩射手:黎明降临潜入前兄妹プリクエル~PREQUEL~德里女孩第三季为人父母第二季雪山之家残余记忆飘移凶间

《鱿鱼和鲸》长篇影评

 1 ) 四口之家离婚的那些细节

家庭状况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甚重,在畸形的婚姻下,华特和法兰克的内心也发生了畸变,这也是剧中有挺多常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比如:父子爱上同一个人 。

剧中父亲一直是一个暴躁易怒傲气、喜欢“借鉴”别人作品的人,母亲则是一个放荡之人,这些缺点不同程度地遗传给了华特和法兰克。

法兰克小小年纪便被性欲冲昏头脑,口头禅永远是“脏话”,华特傲气凌人,讲他人乐曲说是自己原创的而无悔恨之心……种种不顺不幸,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剧中也提到“绝大部分华特同学的父母都已离婚”,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一个时期社会离婚率如此之高?

查阅资料,我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里根受自身婚姻状况影响,签署了一部无过错离婚法(之前的离婚条件必须是出轨、家暴、精神虐待、遗弃)。

这部法律推行后,新的婚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于是离婚潮出现。

但聚焦于一个家庭,例如剧中华特一家,父母亲均是知识分子,父亲早年在文坛造诣颇深,但近些年不被出版社看好,因此郁郁寡欢。

而母亲在父亲的影响下,从事写作,并有所成就,在《纽约客》上发表的文章饱受好评。

父亲不甘心自己低妻子一头,便明里暗里地讽刺她。

我想,母亲离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不了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母亲在家中承担几乎全部的劳动任务,事业上也较丈夫更加成功,但却时时刻刻要被丈夫打压。

在家中,家庭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

重新回到华特一家,故事的最后反复提及许多美好的、被遗忘的细节。

与母亲闹别扭的华特,在心理医生的指引下 想起与母亲去水族馆里看鱿鱼与鲸展开搏斗的美好场景;奄奄一息的父亲在担架上问母亲是否还记得当初一起去看表演的场景。

生活里的烟尘渐渐盖住这些发着光的记忆,只留下一地狼藉。

这个家庭的悲剧,由离婚而起。

而离婚的最终原因,并不是外遇,而是生活中密密麻麻的小事。

这些零星的不顺渐渐掩盖了神仙眷侣的激情、一家四口的幸福美满。

影片最后,华特奔跑着重新去观看“鱿鱼与鲸”,或许是想回忆起曾经的美好吧。

破镜难以重圆,但只希望生活中的美好永远可以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btw为了卷西看的这部电影,卷西好帅!!

 2 ) 《鱿鱼和鲸》

电影讲的是家庭中青春期儿子的成长过程。

听到成长历程你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叛逆小子通过一番说教或者煽情片段成为励志少年什么的…阿尼呦,故事只是呈现了生活中的琐碎平凡的小事,主人公也没有什么非比寻常的特性或是骇人听闻的悲惨遭遇,但我们可以看到儿子在成长中发生的变化。

也因为这个变化也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所以看起来很真实。

先介绍下家庭中的父亲和母亲。

父亲曾经是为成功的作家,性情暴躁,自大傲慢,观点刻薄尖锐。

母亲受父亲影响成为作家,作品发表在各处,获得好评不断,但婚内出轨。

俩人正处在分居状态中。

大儿子w应该是本片着重讲述的对象了。

从片头的网球赛就可以看出家庭划分出的小帮派。

w从小仰慕父亲,受到他很大影响,除在各方各面模仿父亲之外,对父亲的看法也从不考虑正确与否,全盘接受。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w回想起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慢慢发现父亲看待母亲及其它事情角度偏颇,他去医院跟父亲商量想在本来是父亲日的星期六能去找母亲谈心却被父亲固执地拒绝,w突然哭了出来。

影片结束在w又去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的博物馆,亲眼看了自己小时候总也不敢看的鱿鱼和鲸的雕塑,它们可能代表着父母之间的争斗,或者一切原来不敢也没想过要去独立面对的事物,而他现在已经决定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了。

最后,关于小儿子,我还没有明白他的所作所为代表的意义…

 3 ) 观后杂记。2009年正月十五

印象很深的场景有:沃尔特对心理咨询师说,他童年最快乐的回忆是6岁时他的母亲陪他一起离开派对,回家看喜欢的电影。

中途他们来到博物馆,他不敢看鱿鱼和鲸搏斗的那巨大标本,一直捂着眼睛。

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他讲述那场面,他反倒觉得栩栩如生。

影片的末尾,沃尔特离开医院里在病床上仍然孤高自赏的知识分子父亲,穿过街道,独自去博物馆。

在博物馆昏暗冷清的大厅里,他就那么看着处在冻结的时间中的,搏斗的鱿鱼和鲸。

我觉得我一直欠缺对作品的框架式诠释能力。

所有的思考都如同杂乱线头,记住的只是如碎石英一般的小片段。

1)片中的小儿子弗兰克是我很喜欢的角色,演员小小年纪,诠释那个被家庭破裂改变了的性早熟的少年非常到位。

片中几次出现他裸着身体在镜前喝啤酒的镜头,镜子中的他,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阴郁眼神。

我在想,他是否厌恶自己长大的太慢?

2)他们的父亲伯纳德。

一个婚姻失败的非著名文艺老愤青。

评价人的标准永远局限在他(她)是否和自己的欣赏品味一致。

导致儿子失去自我定位的能力,优柔寡断孤芳自赏,典型的一个装B伪文艺青年。

3)他们的母亲外遇的对象选择问题。

从邻居,到大儿子同学的父亲,再到小儿子的网球课教练。

显然他们都不是文艺工作者。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写下的09年企划。

他说,要少同文学青年打交道。

当我还自诩为文艺青年的时候我对此表示鄙视,现在,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做个实际点儿的俗人。

一个人文艺不文艺,同道德操守之类没有什么实质性关系。

4)最后,我觉得这个片子是说父权在家庭中的消解的。

起初,沃尔特因离婚后其父感情事业上的双失意,指责与之境况正相反的母亲是“见利忘义的婊子”。

此时的他,认为父权是至高无上的。

后来,这个家庭中,两个孩子分别出现了严重问题。

沃尔特因校际演出抄袭作品被找家长,其母让他去看心理医师,他才认识到自己潜意识中对父亲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对母亲的偏见。

最终四人在琼的家里的争执闹剧以伯纳德因急病被送医院告终,沃尔特终究没有答应父亲留在医院,独自跑向了博物馆。

我们完全可以就此认为,沃尔特终于脱离了对父亲的盲目崇拜,想要重新成为他自己。

 4 ) 值得花时间看

和之前想象的大相径庭。

讲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很直白,很现实,很残酷。

Laura Linney为什么总是那么浑然天成,根本看不出表演痕迹。

承认这片子很好,值得花时间看,但遗憾不怎么好看。

http://jcfan.spaces.live.com/blog/cns!3D69232D84896C2B!2272.entry

 5 ) 《鱿鱼和鲸》:家庭焦虑、成长与父亲神话

文/故城《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影,它截取了一个纽约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片断,用调侃、粗口以及近乎残忍的口吻将这个一个家庭的矛盾完全暴露在观众眼前,观众在直面影像过程中也正视了自己,影片中主人公成长的焦虑以及家庭光环的隐去将Baby Boomers(对美国1946年以后出生的人的称呼)一代人的疾踵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很难想象“破碎”与喜剧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它或许轻描淡写如《破碎之花》,或许如释重负如《鱿鱼与鲸》。

影片将知识分子放置于家庭的藩篱之中,呈现出很多耐人寻味的场景。

影片伊始,一个四口之家的关系便已明朗,网球的球网撕裂开家庭的关系:父亲伯纳德是一过气作家,而母亲琼是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哥哥沃尔特从行为到言语都站在父亲一边,“打母亲的反手”和强力击球都让他从心理上充当了父亲的打手,而弟弟弗兰克则是母亲的忠实拥护者,网球是他期望心理强悍的生理诉求。

这个貌合神离的状况是我们对伯纳德家庭的第一印象,而若隐若现的人物感情的断裂更让一部喜剧从最开始就像染上了滞重,我们看到父母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疾病”,而这种“疾病”在影片随后的叙事过程中又或多或少的侵染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

影片中有一处父子去看《蓝丝绒》,片中的女配角所说的,“他把疾病传染给我”应该就是本片中父亲习性传染给儿子的一个暗语。

很多人说“疾病”只属于知识分子家庭,伯纳德是文学博士,他在心理上极其自傲和不可一世,而家庭的破裂也是两人社会地位的此消彼长造成的,双方在心理上都存在不平衡。

然而自恋和自我焦虑何尝不是整个Baby Boomers一代人的痛疾,只是在两个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犀利和尖锐些罢了。

父亲伯纳德的自恋情绪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当沃尔特问及狄更斯的《双城记》时,他以颇为不屑的表情说“《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才是作家的代表作,而学校只会让学生读名人最差的作品”;而当他与小儿子谈及理想时,他又将弗兰克的网球教练贬斥为“庸人”,而“庸人”这个词汇经常被他变着法儿的用于诋毁他人。

而伯纳德对自我的焦虑最初来源于对事业的焦虑,每况愈下的事业是他的痛疾,我们隐隐看到积压在人物内心的踌躇满志不得抒发,进而演变为暴躁、刚愎自用以及愤世嫉俗。

儿子沃尔特对于父亲性格的承接是本片的重要核心之一,他对父亲行为和观念的模仿直接导致了他强大的虚荣心开始作祟,在没有看过《变形记》的情况下就借用父亲对卡夫卡的评价现学现卖,险些在与女友对《变形记》结尾的讨论中被识破,而这次虚荣的得逞使得他更大胆的将品克•弗洛伊德的歌“Hey You”搬上校园才艺表演舞台,并声称是自己谱的曲。

其实,这都是父亲自恋的一种转移,是受父母离异影响的孩子心理异化的表现。

而小儿子弗兰克无疑是家庭分崩离析最大的受害者,他心理的异化更为明显。

弗兰克是四人当中心智最为不成熟,地位最为弱势的一个,父母离异在他看来是一场噩耗,他的痛哭流涕是自我无力的表现,他用啤酒灌注大脑神经是自我麻木的体现,而将自己的精液抹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更是自我迷恋的抒发。

因此,有人说影片很像是路易•马勒的影片《心之呢喃》(Le Souffle au coeur)的翻版,因为影片对禁忌产生的原因有着透直的叙述——每个人内心无名的恐惧是心理异化的根源,而孩童时期人的恐惧感最为强烈。

而在《鱿鱼与鲸》中,这种恐惧感在影片的结尾有更为明朗的暗示,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鱿鱼与鲸的缠斗是沃尔特幼时害怕看到的场景,他用手捂住双眼是对恐惧的逃避,对家庭离异的恐惧就像对鱿鱼与鲸缠斗的恐惧一样,而结尾的勇敢正视,使得他最终在家庭的变故中得以成长和释然。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一直直言不讳故事来源于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这无疑给影片刻上了自传体的印记。

影片中对“父亲神话”的消失的着墨就是导演个人感情的表达。

影片构建了孩子对父亲形象认知过程,从崇拜、信任,到失望、幻灭。

父亲形象的坍塌首先形成于小儿子弗兰克的心中,也是他从心理上最先对父亲提出质疑,影片中弗兰克的网球教练伊凡挫败父亲让大言不惭地父亲丢尽了颜面,为了维护颜面他在乒乓球桌上用“庸人”侮辱了打网球的伊凡,这更加剧了在孩子心中他个人形象的坠落。

而父亲在大儿子沃尔特心中的神话地位似乎不可动摇,而当父子两人同时爱上同一妙龄女子莉丽后,这种原本只有崇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当接受心理治疗的儿子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猥亵莉丽时,他仓皇逃离,在公园湖边把整个头颅浸于水中,那是一种精神坍塌的视觉化表现(头颅浮于水上,是“无根”的表现)。

影片结尾,父亲因为心脏病瘫倒在街道上宣告了父亲光环的彻底隐去,儿子反过来要照顾父亲的起居,他也从内心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和现实,去博物馆看展览的嘎然而止是将余味留给观众回味,确实值得慢慢品味。

《鱿鱼与鲸》是一部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影片,电影采用粗糙的手提摄像机捕捉现实世界,这种未曾雕刻的质感也让影片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导演也不否认新浪潮对自己的影响,影片中有一处即是向侯麦致敬,在莉丽的房间,沃尔特突然将目光转向莉丽的膝盖,这种恋膝在侯麦的影片《克莱尔之膝》(Le Genou de Claire)里曾经出现,而这也暗示了父亲伯纳德与莉丽之间的暧昧关系。

另外,影片并没有完整的叙事,而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这是巴赞“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的体现,专注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描写也像是特吕费影像下的“坏小子”的形象。

在导演的访谈录中,他也提及了北美八十年代独立电影对他的影响,当然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到一些吉姆•贾木许,或者斯派克•李影像的影子,或许是更早的马丁•斯克塞斯或者约翰•卡萨福特。

影像是现在的,但气味确实那个年代的,我们嗅到了七、八十年代影像中的味道,这也正印证了影片所发生的时间、地点,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这也为影片平添了几分怀旧的气氛,喜剧中有了正剧的色彩,足见功力。

06/04/02 23:26 原载于网易娱乐

 6 ) 好的电影就像特效药

没有什么是最好的。

只要给逃避一点机会和时间,都可直视乌贼战鲸鱼。

这种没有答案的答案甚至更像一个准确的答案。

没有第三幕的电影,至少会是个好电影就像你我一样,鬼知道明天的夜里到底有没有星星。

喜欢的演员齐聚一堂,在最好的年纪与天才导演相遇,就拍出来一部能沁入大脑的美妙菲林。

希望弟弟以后能有乌龟,猫能在垃圾桶找到,水族馆的乌贼大战鲸鱼不会被拆掉……

 7 ) 鱿鱼与鲸的不全面分析

关于家庭危机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冷门的电影《游客》。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鲍姆巴赫导演的电影,翻回他以前的作品,可见得导演热衷于探讨家庭与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鲍姆巴赫导演接下来值得期待的是他今年的新作品《婚姻》,依旧关于家庭。

说一说《鱿鱼和鲸》里的角色人设,柏克曼一家。

父亲伯纳德和母亲鲸同是作家。

从父亲身上可以感受到浓烈的大男人主义气息和身为知识分子那让人厌恶的自恋,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和鲸的角色相比,我对伯纳德就是同情不起来。

这角色的性格本身就扭曲,在家庭危机爆发前就能看得出。

影片开头,一家人正在打网球,从这一情节中就可以看见父亲那该死的好胜心和自以为是所引发的第一个矛盾。

离谱的是他把他这性格也驾驭在对儿子的教育上,他尝试在儿子们的心中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形象,在和儿子的每一场比赛中都非常注重输赢,当然他会是赢的一方(幼稚)。

家中最受不了伯纳德这幅个性的人是小儿子法兰克,他和父亲之间永远都有隔阂,甚至认为母亲和出轨对象艾文才是最好的搭配。

鲸虽然和伯纳德一样是作家,但两人的起点不一样。

从大儿子沃尔特其中一句对白中可以得知,母亲是和父亲在一起后才成为作家的。

沃尔特认为母亲的成功怎么说都该归功于父亲,但母亲却出轨了,离开了父亲,恰好这个时候伯纳德的事业处于下风,一事无成的穷作家,这给鲸冠上了“虚荣”的称号,无论是儿子或丈夫都这么认为,认为鲸是因为看不起伯纳德才离开家的。

其实不是,这个危机的爆发已经酝酿许久,鲸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出轨了,家庭对她而言只有亲情的枷锁,而伯纳德的性格只不过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再说一说电影映射的当代社会病态扭曲的家庭生态,离婚成为常态,“共同监护权”泛滥。

这看似缓和剂的法定监护权事实上只关注了大人的利益,对小孩只有雪上加霜。

沃尔特和和弟弟法兰克在父母的时间分配下在两个“家”之间来回跑,“家”的意义也在这段距离之间慢慢磨灭。

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表演,我认为是Jesse Eisenberg饰演的大儿子沃尔特,这一位正青春却还夹带着稚气的男孩。

如父如子,沃尔特遗传了父亲的个性,他极其崇拜父亲。

直到目睹了父亲和自己喜欢的女孩正在“偷吃”,父亲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正式瓦解。

故事发展到这里,导演已经成功在这家庭中的每个角色之间划下一道鸿沟。

伯纳德意外入院前对鲸做了一个手势,“婊子”。

鲸确实是bitch,但伯纳德说出这个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温柔,这是他们之间一段甜蜜的回忆,伯纳德还在尝试着挽回这个失败的婚姻,但最后医院里的场景,鲸和小儿子都没出现过,只有沃尔特一人。

鱿鱼和鲸曾经是沃尔特的噩梦,现在他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了。

 8 ) 浅评(字超了……)

美国八十年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危机,这种危机在我们这代父母还很少见,但我们或许会成为第一代面临同样危机的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受传统影响很深,它自有的家庭至上属性以及保守色彩在不可否认抹掉个人强烈色彩的同时却也带给家庭稳定。

而美国家庭却大相径庭,尤其以父亲为代表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自恋向再加上父权的强势造就他的控制欲带给家庭极大的压力,即使再与孩子嬉戏是仍偏执的好胜,不由分说地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大儿子作为父派,从先是模仿(或继承)父亲的文学评论观点,到对于非知识分子的蔑视,以至爱情观的左右,直到自己暗恋的对象被父亲占有时才陡然明白父系神话对自己的占有。

母亲虽也有未从沟通角度维护婚姻,但她固有有的母性仍与父亲形成极大反差,这又是父母间的差异。

片中的小儿子则是典型的家庭破裂的牺牲品。

晃镜,粗砺的画面更凸显了本片的冲突与伤痕。

而从提到野孩子和疙瘩,也不难看出导演深受新浪潮影响

 9 )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耐心缓慢地成长

作为一部典型的家庭、coming of age电影,从开头到结局我真的好喜欢。

伴随着离婚,两位家长、两个儿子、甚至是几个女朋友,都好真实。

当时那么特别的你为什么变样了?

我们究竟为什么会走到今天?

明明是别人的错,我为什么被牵扯其中,还被你们搞得一团糟?

我为什么出轨?

你为什么不再爱我?

你为什么也出轨?

我有点喜欢爸爸的女朋友,我不满意自己的对象 感觉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天呐别事这么多我真不想哄你,我不想承认自己的抄袭并且觉得我也能写出来,喜欢妈妈嫌弃爸爸,喜欢爸爸嫌弃妈妈,弟弟出生之前你带我从聚会溜走去看博物馆你还记得吗?

当时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们是一伙的。

孩子们出生前的玩笑话你还记得吗?

当时你还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

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那些 犹豫、不磊落、细碎的想法,和这个世界相比都太微不足道了,它们太不重要了,太不值得当回事了,因此连最好的朋友也不好意思分享,然而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这些我以为不值一提的定西,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共鸣和全程的开心。

作为一部成长电影,人物们其实压根没做出什么突破,到结尾时,所有人该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就连主角,也只是克服了道德绑架,丢下住院中的爸爸,跑去博物馆看鱿鱼和鲸:旧地重游跟妈妈的美好回忆,鱿鱼和鲸到底代表什么呢?

主角问妈妈记不记得这段回忆时我们没有听到妈妈的答案,结尾时在主角的目光中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博物馆究竟想什么,我们知道他成长了,但他没有成长到有一件能够明确证明他成长了的事情。

比如很多青春片,主角赢得比赛,踏上旅途,之类的明确的事情,这部电影从始至终一直都没有。

我突然明白这才是人生常态,我们看到了太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成就太耀眼了,以至于我们觉得自己的也要做出点什么,才算拿得出手的成长。

我误以为我微小的心理变化不算改变,我难以界定的进步不算突破。

作为普通人,就算电影中的父母一样,即便是功成名就的大作家,他们也有很多像青少年一样别扭的情绪,也仍然逃避、迁怒、不勇敢。

我们应该耐心地认可自己缓慢的成长。

 10 ) 真实的生活在别处

诺亚鲍姆巴赫_鱿鱼和鲸_20057.7《且听风吟》里面有个故事啊,鼠讲的。

海难发生后男人在救生圈上漂浮,女人在另一个救生圈漂浮,漂到了一起,第三个救生圈上是罐装啤酒。

他们就喝酒聊天、喝酒聊天,女人问:该去哪里。

男人说就这样漂着喝酒,等救援。

女人说不,她要游到荒岛等救援。

此后二人分开,她努力地划啊划。

男人漂着漂着就得到了救援,女人划到岛上也等到了救援。

特别多年以后,两人在一个酒吧相遇,女人说了:“游得时候因为害怕我是错的你是对的,所以一直期待着你死掉。

”《精疲力尽》最后米歇尔对帕特丽夏说碧池,琼那时不喜欢戈达尔,因为不喜欢跳接。

所以悲伤和虚无之间,伯纳德是选择虚无的那位。

这部电影很迷离,我喜欢它多于诺亚鲍姆巴赫导演去年颁奖季大热《婚姻故事》,后者怕是因其社会性展现更露骨反倒引力尽失,本片更真实就在于这家四口都是不爱将伤疤戳透的人。

观影过程十分消沉,像轻飘飘走在路上时周围发生些事情也和没发生差不多,我一边在注视什么东西也和没注视差不多。

皱纹多得爬行在表皮上,我通常不爱用洗尽铅华这种俗气的成语,但暂时也没能找到更准确的形容方式。

沃尔特这个角色能打动我的东西宏大细小都有,他的孤独和懦弱也并存在我身上。

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他芦苇一样,会把他人的艺术当做自己的,把他人的爱情当做自己的,把他人的立场当做自己的,把他人的观念当做自己的,把他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

米兰昆德拉笔下雅罗米尔喊着“真实的生活在别处”,我从小到大也一直是这么相信的。

但电影里沃尔特对于父亲最终还是有两次离开的动作,看到父亲和情人拥攘时的逃出,和为父亲点完病房早餐后的告别。

无论对于他还是对于我都有那种时刻,独自看着玻璃窗里的前女友抑或是独自看着海洋馆里鱿鱼和鲸的巨大雕塑,鲍姆巴赫导演得以将这一刻准确地展现出来,我能被引致共振也非常感激。

《鱿鱼和鲸》短评

熊爹妈

6分钟前
  • Ron Kwan
  • 还行

看完觉得很舒服一片儿

10分钟前
  • 亚 南
  • 推荐

鲍姆巴赫和韦斯·安德森虽是多年好基友,电影风格颇为相似,尤其那镜头的快摇真是像啊;但细究之下却有很大不同:若安氏的电影是童话,那鲍氏的电影就是寓言。把这个带着点知识分子自恋式的故事解剖开来,其实本质是非常普罗大众的,直面纠结而拧巴的人生,远离和依附相辅相成。

1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平铺直叙,把一个看似平凡的家庭的生活展现给大家,从中看到中年危机,看到小孩因为父母离婚产生的问题,还有每个人心底的秘密,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大概这才是生活吧

18分钟前
  • 薄荷色草地
  • 还行

反正我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

21分钟前
  • 青爱的
  • 较差

好有安德森的影子

24分钟前
  • 薇奥娜哈里森
  • 还行

1、威尔汉姆:“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2、还好父子3p的戏没上演,否则是真心狗血。3、被80年代的青春片这个表象迷惑了,不过那个年代的神曲真是让人着迷。

25分钟前
  • Sai
  • 推荐

但是看过很难受

29分钟前
  • Zephyr
  • 力荐

一家人

34分钟前
  • 胡子
  • 推荐

有点乱

36分钟前
  • 碎平
  • 还行

为什么叫鱿鱼和鲸呢

37分钟前
  • 豆友108693709
  • 很差

镜头抖得令人不适,删减得乱七八糟的,华特很帅倒是真的。

39分钟前
  • 瓦帕诺日出
  • 较差

(我应该是可以“虐”他们的...(tennis & ping-pongJesse萌帅Nicole有点像LauraArthur AsheJimmy ConnorsJohn McEnroeIlie NastaseVitas GerulaitisBjörn BorgCharles DickensFranz KafkaFrancis Fitzgerald

40分钟前
  • 童殿
  • 还行

电影开头,一家四口分队打网球的片段特别巧妙。一分半钟的时间,将家庭关系、成员亲疏和婚姻暗流,几次发球、挥拍就讲得清清楚楚。所谓家人,就是最清楚你的弱点,并知道打哪最疼的那几个人。

45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推荐

看到安娜帕奎因就烦……

47分钟前
  • 歪歪爱尔
  • 还行

。。。。

49分钟前
  • 别骂了在看了哎
  • 较差

一家四口的不知所措深深印在两个孩子的成长里面

5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手法,节奏都可以,,,问题是,,这是看了一集无耻之徒嘛?还不算很搞笑的一集,,,既没深度又难让人回味

55分钟前
  • 米粒多多
  • 较差

太生活,也叫人乏味

56分钟前
  • 塞西蒙得
  • 还行

三星半。

59分钟前
  • 不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