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晚上去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很悲惨。
前面的部分飘渺地蒙太奇了,大家猜测:嗯,可能是回忆。
中间的部分Maggie Q经常披着一只麻袋从地洞里钻出来,和小田切让一人啃一只皮烤的很皱的土豆。
他们大概一共啃了3次。
最后,我们不记得最后出现的人究竟是不是前面那个想死又没死成的将军了。
觉得自己很悲惨是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让我用如此的脑力来揣摩,并且最终还是找不到它想表达什么。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文艺。
但是对于片子里面出现的狼完全明显是狼狗这件事,我们无法忍了。
狗狗们一边跑,一边摇尾巴,并且汪汪汪。
唉。
它们真的是狼狗。
据说剧本酝酿了十年。
这样说可能有点刻薄,可是,十年都可以打到一群狼了。
至少可以把那批狼狗大部队replace一下。
据说这部戏里面有个看点是激情戏……虽然虽然虽然虽然我不是冲着该看点去的,可是每次他们刚开始把麻袋掀掉,就渐暗了,就第二天早上了。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有童鞋是冲着这个看点去的,可能会很崩溃。
好了,这再次证明,去电影院看国产片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无比的耐力。
另外,如果预告片里有麻袋,或者是麻袋状物体出现,同国产片。
我承认我是俗气了一点,我也承认我是剧情控。
可是,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在电影院,半个小时的时候,黑暗中准时响起了呼噜声,我刚转头向寻找一下,结果激情画面的出现,顿时令放映厅的整个空气都沸腾起来,呼吸却安静下来。
不靠谱的画面表达,毫无准备的时空转换,都让我瞠目结舌,幸好随行四人,于是大家开始嘻嘻哈哈地自我娱乐才打发了这一个半小时。
没有赵忠祥老师配音的动物世界,央视常放的世界风光片,从战争片到激情片到科幻片到倒一片,缓慢地一秒掰成5半用的剧情,每个人物的自我呻吟和颓废,相比之下,我甚至更喜欢那个卫兵,进来-放下土豆盆子-出去,踏踏实实地告诉我他干什么了。
搞不清那个雷女人干嘛一开始就要说自己是死人,搞不清她的一切神经兮兮,小田的莫名其妙。
好吧,我承认我这次被打败了。
在两条狼转身离去的时候,我紧张地说不会就没有了吧,身边的人笃定,不会,会有一个结局的。
霎时,放映厅灯光亮起,幕布上缓慢升起制作团队的名单。
而身边的人,停顿了数秒后,终于忍不住说,他吗的。
因为是让君的死饭,所以上映第一天我就巴巴的跑去看,可因为等朋友缺掉了开头的二十分钟。
通常如果一个片子我缺了20分钟我是不敢评论的。
可我总觉得不说点啥对不起我花的20块特价劵和朋友的65块钱。。。
看过介绍,觉得文案大概是意犹未尽的,结果,人家真的就是那么个故事。
一开始看评分不高我期待并不高,安慰自己,就当去看让君的激情戏也好。
结果,两个人刚露出个肩膀,画面就黑了,然后就安静了。
好不容易有几个激烈的吻,后面坐的小朋友们嬉闹着:不要看。
我就郁闷了,简直就是ED。
场面倒是壮大,还有狼袭那一段,虽然不真,但是音效不错。
其它的,对不起,恕我没有完全看明白这个故事。
只好对其加上无数自己对人、欲和自然的想象。
可是导演啊,你看看人家《色戒》的激情戏多有说服力,你这个,不光对我这个追星的花痴女说不过去,对其他观众也说不过去啊!
田壮壮的商业片,唉,以后可真是狼来了。
总算有时间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狼灾记》,譲叔的演技让我对这部电影男主的表演不会产生任何质疑,而女主MQ那是花瓶问题,抱着只要不会毁剧情就行的心态我进了电影院……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这次不是演员毁剧情,是剧情毁演员……很遗憾,不晓得老田编剧兼导演是从哪个角度去审视“狼灾记”原著的,总之我的感觉是如果我之前没有看过小说版《狼灾记》我完全不晓得小田切和MQ在干嘛……不论是片子前段陆沈康对于入伍生涯的回忆、他和张安良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其间穿插的与小狼崽的嬉戏,到后面陆沈康与狼女之间的占有、依偎、不舍……剧情发展的跳跃性实在是有些大,该渲染,着重突出的地方大多一带而过,真正应了那句话:“《狼灾记》是拍给读过原著的人看的。
”,此言一出我想对于一位编剧来说应该是莫大的打击,就像当年大家对于《无极》的评价一样,尽管我不太喜欢把两剧用来比较,因为《狼》毕竟有原著的支撑,而且在被如此改编的剧情下,几位主演的演技仍然没有因此失色,就凭这点给出四星的评价给演员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老田你要好好思考下为什么有如此的原著,如此的演员还是会给人看不懂的感觉。
下面我想应该重点表扬下MQ同学,虽然我对她之前没有任何好感,而且看片之前有“千万不要因为她毁了譲叔的想法”但是看完片子,我想说她演的算是很不错了,毕竟不是演员出身,以前的电影里也是经常以花瓶的身份出现,但是在该片中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她尽心了,狼女的坚韧、自尊、对于恋人那仇恨中夹杂着的爱恋和不舍,在动作、眼神中都有所流露,我想对于这样的花瓶,我们因该给予的是机会和时间。
譲叔的演技那是公认的高,虽然很多人对于他有“选片不慎”的论点,但我觉得作为演员,在这部戏里他的演技是个亮点,从刚开篇的逃跑和与俘虏角斗的场面就可以看出,几个简单的后退动作,眼神里不经意间闪过的忧郁与无助,就很完美的刻画出陆沈康前期善良温和的性格。
杀人只是为了自己可以活下去,残酷的边疆军旅生活终于把陆沈康从一个人变成了畜牲,而他也只能以畜牲的心在这片雪地里苟延残喘,直到碰到了另一个早已具有狼心的女人……可能对与狼女起初只是为了占有,但最后他却发现他在她眼里可以看到和他一样的自尊,尽管已成为“畜牲”,却仍然固守着的,人的尊严,于是在拥着她的时候他有了对她微妙的依恋。
于是在听到大雪过后狼女悲切的恸哭声时,他毅然决定随从自己的心——回到那个受到诅咒的部落。
于是最终他们都变成了狼……说道那位由庹宗华扮演的一直照顾陆沈康的将军,也是一位实力演员,老田对他的演技的赞赏是却之不恭的,可以说是影片里标准的硬汉形象,他对于陆沈康的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他也有自己成为畜牲的路程,最后高地上望着由昔日好友变成的野狼,那即熟悉又陌生的眼神,最终畜牲还是固守自己的尊严,杀死了亵渎自己的人,而那两匹有了着人的尊严狼之心的野兽,依旧以畜牲的形象驰骋在高原。
一段人类与畜生的传说,夹杂着交合、基情和导演的自恋。
浪潮一样的恶评,商业上的惨败,以及愤青们语调一致的数落吐糟,一度让我动摇了观片的决心。
谁投资了田壮壮,谁就等着血本无归吧!
我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大的制作落在田壮壮头上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一年前,那时看了十多分钟便匆匆上厕所(纯生理因素,不是因为对此片的偏见)。
回来时菊花紧痹,兴致全无,关了窗口玩我的DNF。
渐渐地,这部片子淡出我的脑海,如同镜头旋进,景深夹成一道缝。。。
国庆到来,百无聊赖,遂看此片。
抱着不幸的决心,硬着文艺烫斑过的头皮,看完前30分钟。
我关掉其他窗口,我已经断定,此片值5星。
张安良作为一位身负国家使命的将军,在开头一直提着:“伱不杀他,他就杀你!
”陆沈康作为一个冒失的逃兵闯入他的视线,并由一场狼灾发展出与张的奸情。
塞北的荒凉,基情的萧瑟!
两人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张从中原回来后变得沉稳隐忍,陆就变得粗暴残忍,最后还干脆变成匹狼算了。
这是人在自然中迷失价值的体现:中原代表着理性的土壤,塞北代表着狼的空间,而边疆正是人与自然争夺精神话事权的战场。
满目的黄沙、败草、朽木、烂絮,每一个镜头都浑托出自然的力量,每处人类的设施都有自然留下的痕迹。
走向狼,成为宿命陆来到卡雷村后,野蛮地强暴了寡妇Q。
被告知两人将幻化成狼,陆一笑置之,好明显他是跟我们一样的唯物主义者。
然而,陆在寡妇带来的爱欲与现状的压抑中渐渐对人产生怀疑,后来更将信将疑地救下寡妇的姐姐,再后来遭遇那场自然的暴力——沙尘暴后,他接受狼的宿命,与人界初步决裂。。。
两人在一场人兽交锋中结束了各自“人”的命运。
事件的场所是昔日两位好基友热烈工作、奉献、搅基的兵站,如今炫着苍茫。
人的势力早在多年前逃离了,这是一座死气沉沉的融为自然一体的破城。
这更具象征意义了,人与物的决裂总要回到一切关系滋生蔓延的故地进行。
人狼本是一对胞兄,何奈同源殊途!
我想,张安良面对那匹公狼时,两具人格,在两具不同族类的躯壳上,对视着。
他应该意识到此狼似曾相识,懊恼于那匹畜生眼中传达出来的诡异的人情,“此物人否?
”,“此物似我?
”。
人物之混淆,毁灭的前奏!!!
剑锋不妥协地排除所有寻求慰藉的企图,剑走苍狼,迎来镜头的最终高潮。
迭动的镜头,交替的阴影,两匹狼旋跃于张安良身上。
在一连串惨叫、撕咬、喘气声中,一把人类的铁剑抛到半空,刮起一轮轮暗黑的光辉,滑入深崖,命逝蛮荒。
人的宿命?
人的欲求?
人的物我?
到底我将走向物,还是物将毁灭我,抑或物我失界、肉灵俱灭。
只剩下远古的传说,在人们的口中相传。
为什么这部片子能这么具有教典的意味。
每一段镜头话剧式的对白,人物表露出来的迷离,大陆片少有的严肃大气。
天啊,这是专给那些坚守的人拍的。
铁器与自然的神一次次地交汇,冲突,纠缠,迸裂,每一位观众莫名其妙地打着哈欠心存愠怒地看着这下个世纪才会明白的一系列镜头。
人在漫漫黄沙中迷失,跌宕,冒犯着。
狼的旋腾,人的闪避,乱石中穿空,渺渺白云中升腾。
请原谅我这粗劣的赞歌,因为我实在被这4.3的评分气糊涂了!
商业上,田壮壮注定要被饿死;文艺上,田壮壮注定要被我们激动的热情烧灼成不裂的图腾。
..再评:这部片子给我的思考太过沉重了,这其中的寓意可以分蘖出各种各样令阴谋论者抓狂的内涵。
运用镜头将抽象、模糊的想法表现出来,实在难倒各位天天在构思三角恋、权力倾轧的诸多大陆一线大导,然而只有田壮壮能有勇气将一篇1万字的小说拍得如此纯粹。
电影在叙事上似乎功力欠火,少了很多期待中的冲突、煽情,难免让一些人看得昏昏欲睡。
不过,这一切因为结局的设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薄集厚发,精心累积起来的压抑、疑迷,在几分钟中爆发、质变。
对于导演的能力尚有疑惑,但对他的情怀已深深景仰。。
片子一开头陆沈康要勒死张安良,接着就进入陆沈康与张安良协力吊高太子的回忆。
那场鏖战空镜头的插入运用,体现了田壮壮一向追求画面内涵的风格。
声效、剪辑的运用的确给人一种全新的古战场感受。
仗还没打完,就跳到陆沈康拖行太子。
在此基础上,跳到下一重回忆:新兵入伍、初杀匈奴,初步解构了陆的狼心基点。
再重回上层,陆在万丈霞光中继续拖行,此种时空错落的连贯,足见匠心独运。
然后自然又是深入回忆,狼灾之后适应战场生活,但又被强迫杀人而怨恨不满,逃走,自由,与小狼相依度日。
被接走后,镜头又转回“拖行”层面,陆沈康完成拖运,周遭是惨战余景。
回忆交代拖人原因后,制片方还怕观众看不明白打出一排剧情字幕,我靠,这字幕也太唐突了吧?
自然,剧情就回到缚颈一刻。
若说缚颈是一个线索,那他就贯穿整部剧情。
陆最终放过了张,这个救赎与诀别的过程在片尾有了回忆的交待。
两人的眼神有了些许的变化,经历一系列塞外战乱的风波后,双方的心境已如一方碧水般宁静。
送走张后,陆沈康明白只有自己一人可以承担这惨烈的前线烽火。
他从张那里学来杀戮,也在张身上收获友情。
而如今,他失去了从活人身上抓住温暖的希望,放任自我在即将到来的大雪前狰狞、异化。
狼灾之境,让活人变成死人。
化狼之咒,让死人求死,活人成狼。
最后一晚的欢乐,已饱爱情深欲。
既然欲爱,何妨成兽?
既然定情,怎需别舍?
人狼相煎,只因危重的羞耻。
所谓人情,也已崩离。
导演不了解人间疾苦,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性,拍出来的片子该详细的地方不详细,把故事说完拉倒——但问题是,这不是一个把故事说完就好的电影啊!
如果是井上靖的小说的网友同人短篇,那我可以打两颗星,但把这个当作一出电影来看,真可谓烂到家了。
田壮壮在上个世纪说,我的电影是拍给下世纪的人看的真到了这个世纪,估计他还是只能这样说张阿硕同学说,说这部电影是个悲剧,意思就是说看了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看这部电影是个悲剧。。。
“天啊!
终于完了!
……天啊!
这样就完了!
”几乎是每个观众看完这部电影的头两个念头从来没看过哪部电影放完之后大家齐刷刷的是那个反应。。。
也是仅有的一两次看见大家买这么贵的电影票专程去电影院看电影然后陆陆续续中途离场。。。。
根本不晓得在讲啥子!
不得不感叹日本的小说实在太意识流了,不过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观众悟性太低看不懂,而是因为的确像无极那样故作高深,但实际俗气庸俗得要死的情节。。。
还有里面极力渲染的神秘部落,昼伏夜出,受诅咒。。。
其实就是白天躲洞里,晚上出来搞,搞满七天就变成狼。。。
然后变成狼还继续搞,如果哪个看到他们搞,就把人家咬死,直到把男猪脚咬死为止。。。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所以有人说得好啊!
咱不怕真脑残真痛快,咱就怕真脑残装深沉
本片风评很差,但我愣是冲着井上靖老人的原著,对它存有一份憧憬。
无数看过的人都愤怒的说:巨烂。
而我甚至羡慕他们的愤怒,因为我没看过,连抱怨都没有资格。
啊!
今天,我终于坐在影院里,看狼灾记啦……剧终灯亮,照见我两行囧泪长流 TT__TT ……果然很烂。
我无憾了**************************** 抖擞精神的分割线*************************死田壮壮!
你这个猥琐大叔到底有没有看懂原著!
井上桑写的是一群SB兵 在大漠上瞎转悠吗??
你知道戍边是怎样的?
你知道驻扎长城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抗击匈奴是干嘛不???
你小时候念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不??
多少壮美气象可以表现,你却以为大家脸抹黑头发搞乱穿的破点,就能体现万分艰苦卓绝悲壮的环境了啊???
要不是我给同看的人讲解,人还以为那是流寇呢!
井上桑写的是将军打了败仗,垂头丧气的回去受死咩??
嗯???!!!
死前还要奸淫妇女?
咱的主人公是那么窝囊的老杀材吗??
挖槽,格调啊,一下子给你陷沟里去了……你知道蒙恬大将吗?
你知道大将是全军将士的精神领袖和效忠对象,古今亦然吗?
赵高弄权,胡亥篡位,大将赐死,这现成的时代缘由,喂狗了?
出于悲凉和绝望,决定不再戍边,命军队回营后遣散……这顺理成章的情节,为啥一句交代都没有?
于是人物心理描写一溃千里,几近无事发疯之泼皮。
还有啊,井上桑写的主人公,怎么说也是千夫长,身负功勋将领一名,残忍虐杀战俘,也是冷酷至极的刚烈形象,拜托你干嘛教唆小田切把他演成个WWE的角斗狂啊???
还是喝多了的日本浪人???
看他在银幕上疯疯癫癫的跟人对打,我痛苦的抱住了头……还有那井上桑写的铁勒族,是全身披毛的大疯子嘛?
气死我了,竟然弄了一群类似长毛大猩猩扮相的人,手舞足蹈的嗷嗷叫,好似不会说人话!
但是族人MaggicQ小姐又可与强奸犯沟通无碍,对白还很感性!
我真想拿手电筒爆某人的那啥,抛开民族沙文主义的自大或者作为导演玩忽职守的疏懒不说,可不可以至少从美感角度出发,别拍的那么丑???
蛮族之美能令电影生色,你不稀罕也别故意恶心咱!
万把字的小说改为电影,自然多有增删,不足为奇,奇的是导演大人的增删十分诡异。
历史背景无交代,七夜兽谈也没讲清楚,没看过原著的人一头雾水。
最后变狼的主角与好友对话,这么重要的情节,哈!
也没有!
增加的情节,把主角不能忘情回头寻女人,变成遭遇流沙无奈退回去,还加了一场巨假无比的狼群奔袭3D动画,faint~难怪后排观众议论道,这人真可怜,要走走不成,回来就被那女人变成狼了。
吐血……导演大人!
拍个如此立意的电影,您真猥琐的没边了!
别是讽喻戒色的吧!
每个电影都要多少有些许看点才不枉一看,我真不知道这个片子哪一点还算有爱,冲原著去的吧,不提也罢……小田切不是我的菜,而且一点不像古代将军,差。
激情戏?
大银幕怎与小电影争锋。
可爱的小动物,狼?
哇,想看3D动画狼,我不如去看冰河世纪啦……好吧,看完至少我不好奇了,我有资格指手画脚,肆意臧否了,值……啊!
P.S. 据田大导演兼编剧自爆,剧本经十年酝酿而成。
我想真诚的对他说,要不就是您忽悠我,要不,您老可以去吃屎了。
作为一个电影院公映的片子几乎从不缺席的通俗观众,从2007年底到现在,在我的影单里,排名最后的是那部匪夷所思的“开车”戏(因为全剧不是两个人开车就是四个人开车)《亲密》。
那部片子全场观众非常稀落,首都电影院最小号的放映厅只坐了三分之一。
片子没放完走了三分之一。
结尾的时候全场哗然。
因为观众们既没猜到开头,也没猜到那结局。
今天这个影单的倒数第二位可以加上一部《狼灾记》了。
可能激情戏是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其他的段落好像都可以独立成篇。
铺垫太多,到真正入题的时候,有点“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的感觉。
往高处说,整个片子可能是在说人性和兽性的问题,有时候人性不如兽性,有时候兽性压过了人性,到最后兽性竟然还比人性温暖,到最后的最后人还是人,兽仍为兽,只是各奔天涯路而已。
这是我努力往深刻的方向去靠的,但实话实说,这片子很无聊,无聊到放到不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观众就走了三分之一,这可是很少见的情况。
貌似中国导演会讲故事的很少。
或者他们是故意不想好好讲故事?
冯小刚的《夜宴》,玩味玩心跳,最后让人毫无记忆,除了那些诡异的舞蹈的碎片;《黄金甲》有个那么好的故事框架,却讲得浅表虚浮,最后红的貌似是结尾曲——以通俗的名义。
其实导演没有必要故弄玄虚的,这跟智商还是审美情趣无关。
艺术再怎样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抽离了内容的框架,再辽阔,主题再深刻,都显得很矫情,空洞。
就好象一些虚荣的形容词,华丽又孤独地在风中飘凌。
好像中国的很多导演喜欢讨论深刻的主题,怀有很崇高的电影理想,但是大荧幕前的观众也许并没有那么高的理想。
要知道每年能公映的影片(貌似是国产?
)只有五十部不到,也就是说如果每周末看一部,那还有几个周末无片可看。
所以每当我在电影院里寻求一点放松的时候,看到这样漫天飞雪的文艺“大片”,就有点愤怒地觉得它们浪费了名额。
本来电影是电影的事,小说是小说的事,我没必要在看电影前恶补原著小说的。
但井上靖的《狼灾记》实在是短,让我不吝于20分钟的时光;同时先前“情欲大戏”的预防针打得我有点痒痒,既然已经知道“洁版”正片肯定会看得人“萎”靡不振,倒不如在小说里找点思绪牵绊。
还记得看完小说那一瞬,嘴里倒吸了一口凉气,田壮壮敢讲这么个故事着实不简单!
向来“扩写”的改编最不容易,李安刚开始染指《色戒》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翘首企盼,那时人们自然还没来得及把心思往“激情”上惦记,就是想看看叙事高手如何把这万把字的小说充实到电影银幕上。
这次田壮壮也是这样,据说他想要改编这个故事已经有十五年了,还好他没让我期待多久,看完小说当晚就去把电影看了。
影片很明显分为三段,是剧情的发展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
第一段的叙事很乱,本来是最具戏剧性的一段,却在不断地闪回中支离破碎。
这一段是改编的重点,原著中陆沈康的绝望来自蒙括与扶苏之死,导演把他拉回到和张安良亦父亦友的关系中。
情节表面上看是乱的,其内核是在讲述着陆沈康人性的幻灭。
从与狼崽嬉戏的生活化场景到战场上不忍杀戮的特写,从用王子换朋友的无畏到两人诀别的苦楚,最终我们在一个似真似假的场景中,看到无数火把映出一张恐怖的嗜杀成性的脸。
陆沈康没有发出“等死,死国可乎”的呼喊,在残酷的生活境地里他泯灭了博爱仁义之心。
第二段讲述陆沈康化身成狼的过程。
原著里是情欲让陆沈康回到卡雷女子身边,完成了七夜的诅咒,电影里把内心的欲望化为一场沙暴,使陆沈康化身为狼的终局更接近一种宿命。
从残存的版本中也可以看出原作尺度之大,不过对于动物性的描述,看到的版本已经足够让观众信服了。
第三段把故事返回原点,人性的陆沈康对张安良下不了杀手,在他化身为狼之后,跟早已是“死人”的张安良做了最终的了结,这里和影片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呼应的。
田壮壮在这一段删去已经化身为狼的陆沈康最后与张安良的对白,在把狼性讲述得彻头彻尾的同时,也彻底把观众带进了云里雾里。
要让观众从特技制作出的狼的眼神中看出残留的人性,实在是太难了!
自《狼图腾》后,狼性精神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狼性精神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反向,那条宁愿被勒死也不愿被牵着走的小狼,抨击着每一个“忍辱负重”者的内心。
狼就是这样,在太平盛世难寻踪迹,但在拼搏的年代却泛滥成灾。
田壮壮用一个魔幻的故事讲述狼性与人性的界限,虽然他没有试图表现对这种野性的执着,但依然表达了在犬儒横行的今天,对狼性的一种欣赏。
如果电影院可以不满意就退票的话,我想这片子会有不少人去退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看电影本是简单的事情,自然无需拿文本和影片对照来看,更不应该如拉片子般分镜头读解,甚至对于电影这类快速消费品也不能奢望一个并不痴迷的观众花时间和金钱去看第二遍。
田壮壮的清高并不是要有意拉远他的电影和普通观众的距离,只是他本身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影片的掌控力度,导致影片运用了过多的空镜头而又罕有对白,蒙太奇不够亲民像是教科书,给普通观众的读解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
不过,世界既然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建议大家更多关注画面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是浮躁的等着剧中人傻兮兮的告诉你他在干什么。
《狼灾记》的问题不在于影片本身的可看性不强,而在于其作为一个商品推向市场的时候没有预先筛择受众。
就好比你在一个路边小店买不到哈根达斯一样,从商业角度看,文艺片也不适合出现在大众型的影院。
中国的文艺片在海外市场销售业绩良好,并不是因为外国观众独特的品味,而是渠道的问题,海外的艺术院线可以把这类型的电影输送到偏爱艺术影片的小众阶层中去,而我们不具备这些。
中国的文艺片在国内无路可走,像何平、田壮壮这些“大牌”才偶有机会冲入“繁华闹市”,艺术本不应拿好坏来衡量,群众在非议之时还望理解中国艺术影人之艰辛。
唉...壮壮啊壮壮...
出个加长版的或许更好些。即使现在这版,还是觉得很好,田壮壮导演的作品是不要去关注他的故事,而是看他讲故事的那种感觉。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阿彼察邦的电影,也不是看故事。田壮壮就是很好。可惜的是,一方面,他介入当下的那种能力在蓝风筝之后自断经脉了;一方面,他对于艺术也早已经是幻灭的,虚无的,打不起精神的。如果,如果不是阉割,不论是被阉割,还是被阉割之后的因幻灭而自我阉割,都为田壮壮的生命力不够充沛和旺盛而倍感惋惜!是的,生命力,生命力,这对于一个作者而言太重要了,金瓶梅中西门庆生前的生命力,莫言创作小说的那种生命力,托尔斯泰十年磨一剑的生命力,艺术就是需要忍耐和时间,就是需要坚韧不拔、死不认输、拒不悔改的生命力!否则,只能是空有一身本事,但是却使不出来,真是令人惋惜。
行...我 都没看完....大部分都是快进...好杯具...好困..上床躺会
其實明明將軍和小田切才是真愛吧!!!既然要拍激情戯又干嘛黑燈瞎火的呢!!!Maggie Q也是奇葩了,還能被人強奸出感情來0 0這全族唯一會説話的文化人果然特立獨行哪!!!狼群的黑影還能更假點麼!!!好吧總而言之俺就完全沒看懂啦0 0
田壮壮注定曲高和寡,然则其作品必定意蕴非凡。
没有群众点评的那么差
我就是那8.7%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好,配音还是其他,但可以看见完整版就好了。
不是烂片,故事有些卡夫卡,讲极端环境下人的异化,改编也算是抓住了要旨。从吴清源到狼灾记,田导一直在探索人心里的道,围棋也好,爱情也罢,都是一个男人的迷失与回归,也是田导向自己的心里越走越深。灯光确实弱了些,很多暗部的层次没有了,但瑕不掩瑜,况且,古战场或许真的就是这般,黑乎乎的血流在黑乎乎的光影里,留在黑乎乎的盔甲上。最后一幕🐺无话,求死的时候死不成,变成狼以后反倒要了你的命。
这部电影应该截图看~~
对田壮壮导演并不了解太深,想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冲着两位主演去的,但除了给我感觉小田切让一如既往的有型,和MaggieQ那骨瘦如柴的身材让我羡慕以外,我并没感悟出些什么,影片开始了很久,我都不懂想表达什么,而且申老板aka人脑google帮我解释,或许是想说,人有的时候还不如狼
小田切让就这么给壮壮毁了……
⋯⋯摄影挺好得,配乐也不错⋯⋯
我真的觉得很棒
definitely confused
为了景 为了小田切让的颜 话说就是受不了活在人的世界变狼了么
孤傲的导演在商业时代的盲从,魔幻题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讨喜,原始与兽欲,井上靖的作品也许本身就不太适合改编上大银幕。刚进校时曾有过田导的现场交流放映,但那个时候显然对小田切让没什么兴趣。现在从头看,更证明了一点。用别人评价梁家辉的话说,拍烂片,但是永远有好演技,是个好演员。
我想為你活下去,即使變成野獸也要活下去。
并不是想象中那种粗制滥造的国产大片。。只是剧情真有点无力,导演叙事又太散乱风格化。。而且需要观众自己补脑有些地方看着有点累。断断续续看了三天才看完。。也算对得住JOE桑帅颜了~
改得比原著好啊...
画面多好看啊,内容多空洞啊,镜头多凌乱啊.竟然还有M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