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山村浩二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简介:塔林电影节新导演单元 Japan’s Koji Yamamura, already a renowned artist and animator, brings the international premiere of his feature debut, Dozens of Norths, to our 25..详细 >
看不懂+睡着了
“我和世界是一样的大小”8/10
宣传画让我以为是《回忆的积木小屋》那挂,但是实际上却与之风格截然相反。从头到尾散发着阴暗、怪诞、恐惑、压抑的气息,就像你写文章到凌晨两点好容易躺下睡觉但头脑因为过于兴奋拒绝关闭时会做的那种梦——腐败的潜意识垃圾堆积成巨大的建筑结构,单调枯燥又无法命名的要素强迫性地重复。这是那种只需你直观体验,而非去寻求语言层面解释的片子(虽然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存在主义思考和后现代批评的痕迹),所以对于analytic mind过于发达的人多少有些煎熬。4K画质清晰到流泪!简直就是把你的噩梦调亮并放大一百倍。
6/10。开头呈现了不同时期绘制的地图,它们中心的北极点是一片含义未明的空白,这成为了影片抽象形式的一种隐喻,它将意义碎裂的图片连缀起来,使观众很难进入其中而显得有些沉闷,比如单脚倒吊在月球上,无法触及地面的男人;受困于头脑上的绷带,无法飞翔的天使;在古老月光下缓缓行驶的火车。贯穿全片的线索是一根作者手中的羽毛笔,两个小人将其偷走,扛着羽毛笔在北方大地上四处流浪,这种无法书写的行为体现了艺术家的表达困境,从许多有关水的片段,比如在脚手架上奔跑,忙于修补水袋的小人,徒劳地让水袋中的水蒸发为雨水;滴落玻璃杯的雨水;随水漂流的女性;发病的小孩和老人,坐在破碎的灯塔和混沌的海洋面前;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及其核泄漏后日本政府徒劳修建核污水贮水罐的行为,造成作者直面现实创伤却难以言说的心理状态。
谢谢你山村监督,一个小时的电影给我提供了未来十年的噩梦素材。
9
近于绘画艺术而远于电影作品,作者目的在于强迫观众的共情,只是如今这种近乎Gif和作者注释的形式,太过于草率和主观。
[BJIFF.0818]「是她剪断了线,还是线放过了她」
看了个致郁ppt
只能看得懂核泄漏核辐射因为核电站生病……其他就是Zzzzz困
以「后311」的感受困惑思考为创作来源,诉诸梦境的抽象意识表达。犹如走过某个《空洞骑士》的平行世界,字幕就像路上遇到的角色口里说出的虚无台词。画风还挺喜欢,但全程伴随的字幕卡实在是我最讨厌的那种形式。既然已经是梦,何必多此一举?
梦境,思索,隐秘的邀请函。睡着了。
BJIFF完全无法理解只能感受的电影,第一次看见自带进度条的电影。第一次在除资料馆的大银幕上看见奶子(虽然是画的)。过于私人化,看的时候一直想:如果没有音乐,这将会是多么煎熬的观影体验
形式>内容,适合切出来展览,不适合长篇电影。一句词印象较深:“如果我们的感官都是捏造的,那看到听到的还是现实吗。”
超现实致郁风!有些画面,跟我说是达利画的,我也信!就是太太太太太催眠了!像绝望的透明,困在时间的夹缝中总是睡去!
BJIFF 2022。 通篇呓语的绘本一则。
20220820 导演应该很有想法。但原来用在短篇上可行的方法论可能并不适用于长篇,所以我看到快半个小时之后就很难耐心看下去了,有些可惜。
映后笔记自留万千北方,情感的展露,对核辐射的恐惧,灾难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不用配音:模糊叙述者身份,视角被限定。图像源于杂志,动画绘制过程中场生无意识的隐喻,形象。关于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是为什么,是不要问为什么
有声流动影像的绘本?画风我挺喜欢的,就是如果说它是电影,em…【BJIFF2022 8.21】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看不懂+睡着了
“我和世界是一样的大小”8/10
宣传画让我以为是《回忆的积木小屋》那挂,但是实际上却与之风格截然相反。从头到尾散发着阴暗、怪诞、恐惑、压抑的气息,就像你写文章到凌晨两点好容易躺下睡觉但头脑因为过于兴奋拒绝关闭时会做的那种梦——腐败的潜意识垃圾堆积成巨大的建筑结构,单调枯燥又无法命名的要素强迫性地重复。这是那种只需你直观体验,而非去寻求语言层面解释的片子(虽然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存在主义思考和后现代批评的痕迹),所以对于analytic mind过于发达的人多少有些煎熬。4K画质清晰到流泪!简直就是把你的噩梦调亮并放大一百倍。
6/10。开头呈现了不同时期绘制的地图,它们中心的北极点是一片含义未明的空白,这成为了影片抽象形式的一种隐喻,它将意义碎裂的图片连缀起来,使观众很难进入其中而显得有些沉闷,比如单脚倒吊在月球上,无法触及地面的男人;受困于头脑上的绷带,无法飞翔的天使;在古老月光下缓缓行驶的火车。贯穿全片的线索是一根作者手中的羽毛笔,两个小人将其偷走,扛着羽毛笔在北方大地上四处流浪,这种无法书写的行为体现了艺术家的表达困境,从许多有关水的片段,比如在脚手架上奔跑,忙于修补水袋的小人,徒劳地让水袋中的水蒸发为雨水;滴落玻璃杯的雨水;随水漂流的女性;发病的小孩和老人,坐在破碎的灯塔和混沌的海洋面前;可以看出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及其核泄漏后日本政府徒劳修建核污水贮水罐的行为,造成作者直面现实创伤却难以言说的心理状态。
谢谢你山村监督,一个小时的电影给我提供了未来十年的噩梦素材。
9
近于绘画艺术而远于电影作品,作者目的在于强迫观众的共情,只是如今这种近乎Gif和作者注释的形式,太过于草率和主观。
[BJIFF.0818]「是她剪断了线,还是线放过了她」
看了个致郁ppt
只能看得懂核泄漏核辐射因为核电站生病……其他就是Zzzzz困
以「后311」的感受困惑思考为创作来源,诉诸梦境的抽象意识表达。犹如走过某个《空洞骑士》的平行世界,字幕就像路上遇到的角色口里说出的虚无台词。画风还挺喜欢,但全程伴随的字幕卡实在是我最讨厌的那种形式。既然已经是梦,何必多此一举?
梦境,思索,隐秘的邀请函。睡着了。
BJIFF完全无法理解只能感受的电影,第一次看见自带进度条的电影。第一次在除资料馆的大银幕上看见奶子(虽然是画的)。过于私人化,看的时候一直想:如果没有音乐,这将会是多么煎熬的观影体验
形式>内容,适合切出来展览,不适合长篇电影。一句词印象较深:“如果我们的感官都是捏造的,那看到听到的还是现实吗。”
超现实致郁风!有些画面,跟我说是达利画的,我也信!就是太太太太太催眠了!像绝望的透明,困在时间的夹缝中总是睡去!
BJIFF 2022。 通篇呓语的绘本一则。
20220820 导演应该很有想法。但原来用在短篇上可行的方法论可能并不适用于长篇,所以我看到快半个小时之后就很难耐心看下去了,有些可惜。
映后笔记自留万千北方,情感的展露,对核辐射的恐惧,灾难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不用配音:模糊叙述者身份,视角被限定。图像源于杂志,动画绘制过程中场生无意识的隐喻,形象。关于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是为什么,是不要问为什么
有声流动影像的绘本?画风我挺喜欢的,就是如果说它是电影,em…【BJIFF2022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