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推拿

推拿,Blind Massage

主演: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黄军军,姜丹,穆怀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推拿》剧照

推拿 剧照 NO.1推拿 剧照 NO.2推拿 剧照 NO.3推拿 剧照 NO.4推拿 剧照 NO.5推拿 剧照 NO.6推拿 剧照 NO.13推拿 剧照 NO.14推拿 剧照 NO.15推拿 剧照 NO.16推拿 剧照 NO.17推拿 剧照 NO.18推拿 剧照 NO.19推拿 剧照 NO.20

《推拿》剧情介绍

推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年时代的一场意外让男孩小马(黄轩 饰)的双眼失去了光明,自杀未遂后,阴沉的小马辗转来到了由沙复明(秦昊 饰)所经营的盲人按摩中心就职。在这里,聚集了许多和小马一样的盲人,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生活在共同的黑暗里让这群盲人之间产生了深厚而坚实的友谊。 王大夫(郭晓冬 饰) 和女友小孔(张磊 饰)远道而来投奔沙复明,小孔充满了女人味的声音和气息令小马的内心产生了涟漪,执着而决绝的小马追寻着内心的声音,不断的向小孔靠近着。之后,一个名叫小蛮(黄璐 饰)的发廊小姐出现在了小马的生命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马竟然开始对小蛮产生了感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摇滚都市宝贝儿回家冬有乔木夏有雪父子情真白之恋世界之间魔都精兵的奴隶泡妞大行动空乘危机第一季人生开门红生死一线暴动心跳黑道家族第三季假想友诱饵英雄·刀·少年尚气与十环传奇美丽乡村浪漫事苏普敦秘社新笑傲江湖桑迪顿第二季最后的乘客我和我的赛车老爸牺牲之旅纯白无情的城市逃脱纵情四海我们的星球第一季

《推拿》长篇影评

 1 ) 推拿的某种倾向

  落掉的一颗星在于两点质疑,一是摆脱不了的矫情,二是情节的急促展现。

  毕飞宇的原小说是以人物为章节,每章聚焦一个人,从他/她的视角展开心理描绘。

推拿院人物众多,盲人按摩师是一群,健全人是一群。

后者包括了煮饭阿姨和两位前台小妹。

盲人里的争斗是无声的,他们必须很认真的用耳朵观察,在心里揣度。

而健全人的矛盾是诉诸言语,公开化的。

  电影中对群像的处理极难,就像把《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拍电影一样,这种难看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如何平衡戏份又不失深度,片中找到一个很不错的汇流点:小马对小孔爱情的落空,接都红对小马爱情的落空,接沙复明对都红爱情的落空,由这四个人构成爱情线的主干,旁伸开来,是王大夫和妓女小蛮,以及无惊无险的金嫣和张宗琪。

这涵盖了整剧中的盲人角色,能感受到强大张力的联系。

他们关于爱情的欲望如此天然而不懂约束,却又没有伤害力。

而那场“分肉争执”无疑是对健全人的世界,莫大的讽刺。

片中,究竟有没有任何一场戏是表现盲人的人性恶的?

  按摩院是由沙复明和张宗琪合伙开的,所以合名为“沙宗琪”,小说后段也出现了两人就按摩院归属权和领导权发生争执,但这在电影中没有被呈现。

导演编剧几乎攫取了小说中所有明显的冲突戏,可偏偏没有这场。

这是一种倾向,将盲人形象,做的尽善尽美的倾向。

这是清晰指向道德立场的做法,也是最为大众心里舒坦的做法。

当然,这无疑削弱了他们性格中作为人本能的复杂一面。

  小马黑暗视角的呈现,是非常有趣的。

他是最年轻,人物状态变化最大也是最好看的一个。

娄烨是最先持积极心态尝试高清机拍摄的导演之一,我们能看到这部影片,比《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都更明亮而有细节,即使还是有无休止的落雨和阴郁。

小马的主观视角,摄影机拍摄的是一个粗糙的,失焦的,浓烈的,类似胶片的画面质感,它不仅是模仿小马眼睛所见,也是他心理渴求的视觉外化。

这两种摄影风格,光明和黑暗,白天与夜晚,其实并没有分水岭,之于盲人都是一样的,但之于观众,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醒目的辨别标志。

  费里尼曾经说过,自己喜欢搜集各式各样人的面部照片贴在墙上,不同人的长相、表情、喜怒哀愁,都可以刺激他联想故事。

影片中大量细腻特写,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幸好演员都是极佳的,经得起特写与观察。

游走的镜头连贯了视点和情绪,如中国毛笔字一样的流畅,是娄烨诗电影概念的开始。

在这一点上,加之旁白,是继《春风沉醉的夜晚》后,在视听语言上更好的传承。

  毫无疑问,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如今成为最有成绩也最有风格的一位。

应该被肯定的是,主题的选择,能看出视野和性格。

路学长辞世;王全安、王小帅还在向过去取经,沉耽在所谓情结里走不出来;张元已经给家俬拍定制微电影;管虎努力的商业转型。

唯剩下贾樟柯和娄烨在用电影做当下的记录者。

不过贾樟柯有着商人的精明,而娄烨不诉诸任何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意识。

他的影片是普世的,还是那个细腻的小情人,摆脱不了的是关于爱的永恒命题,即使包装千变万化。

他对广场舞的热爱,以及纹身的迷恋,以及弥漫、朦胧的影调,会成为他影片的注脚,为作者论研究增添趣味。

  关于小孔的扮演者在外形上和俊俏的郭晓冬扮演的王大夫不相匹配,这都是我们作为“明眼人”所见所生的偏见。

作为盲人,美或是不美,倒不如身上迷人的气息。

正是这样,他们萌生爱意的原因才与健全人,是如此的不同。

  传阅都红留下的纸条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

纸上刻着盲文,沙复明等人小心翼翼摸着凸起的小点,阅读完毕,沉默,传给下一个人,而健全人都没有能力去聆听都红的心声。

读信,不用眼看,不用声读,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是这样描绘两个世界的。

而沙宗琪按摩院里,他们作为个体经历过的撒狗血,而作为群体所相伴支撑的轰轰烈烈,在这种不告而别下,无声的结束了。

  

 2 ) 给世界使眼色

当一个人产生了情感上的煎熬和寂寞时,他会迷恋王家卫;但是当一个人接纳了自己的煎熬与寂寞,并淡忘这种存在而去审视他人的煎熬与寂寞时,他开始懂娄烨。

《推拿》的剧情并不复杂,它讲的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沙宗琪推拿馆里盲人门的生活。

一个喜欢女推拿师的负责人沙复明,一个急躁焦灼的年轻人小马,一个为人灵活但是决不放弃尊严的王大夫,以及他们的女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人。

故事就是这样从圆心发散开来。

影像表达这是一个关于盲人的故事,盲人的世界是黑暗的。

但是电影必须呈现给观众,所以摄影师必须想办法去调和这个矛盾,转化这种黑暗。

片中有一句台词高度概括了摄影师曾剑做出的呈现:“眼睛是有分工的,一部分看得见光,一部分看得见黑”。

《推拿》中一共有三种影调:明亮的推拿室,昏暗的宿舍,红色的发廊。

它蕴含着的是人心的三个层次:生活、私欲和“我”的释放与复活。

盲人与健全人的精神按理说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由于盲人看不见,他们在暗处,所以健全人之于盲人,就好像鬼神之于健全人。

而盲人群体自身数量又小,相互的关系由于交流障碍也更难亲密,所以事实上,盲人较之健全人是会更加压抑和痛苦的。

因此,导演在处理影片的时候,花了非常大的篇幅来展现弱光环境下的“昏暗”。

这既是一种盲人主观视角上的观看,也是人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摸索。

因此最终所有“盲视”的戏采用了一种特殊拍摄方法,即每场戏拍摄三次,第一遍在白天用正常的镜头拍摄,到晚上再用 Lensbaby和移轴拍两遍,同时调整灯光,用 ND色纸将现场灯光调的更暗一些,仅保留原来空间的光线结构,接着辅助一个正面强烈补光,来表达主观化世界。

这么处理最终的画面效果无疑是令人感动的——因为它摒弃了用后期制作的方法来呈现盲人视力上的模糊,而是非常朴素地模拟出了主人公们眼里粗砺的、暗淡的世界。

娄烨偏爱的手持摄影在《推拿》中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我在看《苏州河》的时候就非常迷恋前面那三分半钟,一种深深地磁力吸引着我,多次观看心里仍生出莫名的感动。

我有时候想,为什么娄烨这么喜欢手持摄影、虚焦以及中近景这些比较叛逆的表达方式呢?

气质。

最终我只能这样解释给自己。

他冷眼、随性,尊重生活本身,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不伸手拯救或者帮扶。

所以王大夫拿菜刀砍自己的胸膛,所以小马用碎玻璃渣滓割自己的喉咙,所以都红的拇指生生地被门夹断。

我常不能自控地为他这种残忍和裸露后背发凉,心生恐惧,每当这时,安慰我的永远是秦昊的爆发。

秦昊在《推拿》中饰演沙复明,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中饰演江城,在《浮城谜事》中饰演乔永照,他的情绪收放非常到位,以至于观众有时候会认为这个人是没有多少情绪的。

然而我以及摸着了套路,默默期待着秦昊的释放。

他一哭,我就知道,娄烨最终还是一个小男孩,而不是鬼神。

欲望我本不大喜欢别人单纯地用“情欲”去讲娄烨。

因为这样讲,实在有些狭窄。

欲望应是广阔的而渗透着性格和情感的一种正常的需求,它可以展示,却并不是挑逗。

情欲虽有情字,反倒不见得有多少深。

情欲好多时候求的,是刺激,是痛感,是非麻木的回馈。

然而没辙,小马追求的偏就是情欲。

对小孔他把这种躁动投注于市井间常打趣的“嫂子”二字。

听过这样的流氓话没有: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

小孔无意中成为了小马的红苹果、小马的性幻想。

小马为了自己的情欲几欲癫狂,他身上散发出原始的动物性。

然而极端的性格让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手。

你看他的手,可以用来持刀自戕,却也一样可以用来抚摸乳房——毁坏身体,却又依恋身体。

这就是娄烨的悖论。

这种悖论本身是挣扎着的,是左右互搏。

不成想,小马任性,受难的却是都红。

她是懂爱情的。

她说: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撞上去了,那是爱情对面走过来一辆车,你撞上去了,那是车祸。

但是呢,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总是让。

寥寥数语,万般无奈。

命运捉弄了她一番,夺走她珍贵的——象征着爱情的小马和象征着完整的身体(手指)。

所以她选择了离开。

都红的离开意味着沙复明的希望破碎。

沙复明一口鲜血吐在洗手间。

但是他哪看得见——他哪看得见自己的“红”就这样从自己的体内一去不返呢。

他是瞎的,看不见红,红的血。

《推拿》里关于欲望的描绘还体现在两个女人身上。

小孔和小蛮。

小孔爱老王,她极度渴望他的爱与理解,她背井离乡跟老王私奔,跟老王在简陋的宿舍里缠绵,她尽管那么渴望爱,却还是拒绝小马。

因为——盲人也有尊严。

不同于娄烨国王的电影里那些混乱的身体关系,《推拿》里的身体关系简明得多。

也许是因为盲人因为“盲”已经被世俗绑架得够多了,他也不忍再添加什么。

就让小孔们一生都拥抱着一个老王吧,即使是被世俗道德观念所绑架又何妨,只要她能稍微得到满足。

至于妓女小蛮。

她不是盲人,却由于职业和小马们一样不得不潜藏在黑暗里,见不得光。

但她作为一个健全人,最后成功地把爱人小马带入了光明。

她的职业是发廊女,但使命是光明与爱。

所以在影片最后,导演除去一如既往地诗化主题,还把片子的基调上升至一种在宽恕和赦免中衍生的感化人心的宗教情怀,也因此使影片中令人窒息的压抑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舒缓和净化。

这不同于娄烨以往的关灯式处理,也许人到中年多了豁达,也许残体人给了他新天地。

但你看,欲望有那么多种,娄烨始终是偏爱性欲。

因为性欲即使有着广泛的含义,但归根结底它是人们追求的彻底的快乐和自由的欲望。

盲目一般来说,我们习惯性的把“看不见”称之为“盲”。

那么如何来定义“看见”呢。

同样一个圆形,有人看到的是窟窿,有人看到的是馅饼,有人看到的是太阳。

其他的人,大多视而不见。

因为太熟悉了。

生活里随处有圆形。

何况生活的脚步这么匆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刻意去看这些破玩意儿不是吗。

这其实也是“盲”。

是自己主动戳瞎了自己。

除了去习惯这样的放弃,娄烨除了注视,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多的了。

他的悲伤被稀释了,稀释成呕吐出来的苦水。

庆幸的是摄影师曾剑的镜头里,我们既看到悲情,依然还看得到浪漫。

他绝不放弃自己。

“小马推拿,前进五十米。

”“小马推拿,里面请。

”残败的木板在风中摇摆,当关注审视这几个飘摇的汉字时,我似乎闻到了一阵幽香,里头透着被注视的感激劲儿。

但随后观众的眼光随摄影机离开,包围着这小木板的依然只剩凌冽的寒气。

再没什么人去看过这些静物了。

没人看,慢慢也就枯萎了。

啰嗦有时候我躺在床上睡不着会想一想,娄烨他拍这些不赚钱的电影究竟在为了什么呢?

难道是为了特么的艺术??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妈妈叫醒我,给我准备好早点,我几乎忘掉了昨日睡前的思索。

我咕噜咕噜把温牛奶灌进肠胃里,牛奶滋溜滋溜就进到了我的胃里。

就在那几十秒里,我感到自己可能懂了。

我的胃传递着妈妈对我的爱。

电影,则传递着娄烨对这个世界的爱。

他是在努力活着,清醒着,他关心着人类,拒绝失明。

也不知道你读没读过话似乎阿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

那东西最后两句讲:“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they pity me,and not my grief.”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悲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

送给你们。

:)

 3 ) 随笔

当时看着电影就被小马吸引了注意力,长得清秀温暖让人疼惜。

电影真实地解剖每个人的心理和欲望,还都是一群盲人,看得心里很压抑沉重。

电影里很喜欢的两段话:“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撞上去了,就是爱情;对面开过来一辆车,你撞上去了,就是车祸。

但是呢,车和车总是相撞,人和人总是相让。

 4 ) 山雨欲来的暖色(都红角色解析)

文/梦见乌鸦《推拿》这部电影让我看得心惊肉跳,因为是娄烨的电影嘛。

躁动不安的镜头,潮湿阴冷的影像,突如其来的冲突与凌厉写实,以及堕落到无底深渊的绝望和欲望,娄烨的电影总是让人有一股刺骨的寒冷在里面。

但《推拿》让人感到意外,由于我没有看过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只因电影的题材,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加之片中的大量凌厉的冲突戏和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息,似乎每一场戏都在将电影故事走向引向一个无边的黑暗之中,这种压抑的情绪一直在伴随着我,怎能不心惊肉跳呢?

然而那些娄烨电影的标志,原本以为即将到来的绝望并无出现,然而呈现出了温暖光明的结局,甚至后半段,暖色调的摄影和调色也取代了之前冷冰冰的质感。

观影完毕之后长出了一口气,倒不是因为电影的光明的结局,而是在大量铺垫和拥有极强代入感的前提下,原本那种极为压抑和绝望的故事走向最终却转向了另一条道路,或许只有娄烨能干的出来。

由于电影是群戏的缘故,每个角色都值得一说。

这是一部关于欲望的电影,片中每个人都在释放着自己的荷尔蒙。

小马与小孔的畸形恋,结婚狂沙复明对都红的追求,对健全社会的向往。

金嫣对爱情的渴望,王大夫与小孔的婚约。

在这个普通人的世界里,每个人的身份都不普通。

《推拿》是一部讲述盲人的电影,但电影并没有夹杂任何多余情绪在里面,没有提倡关注弱势群体,没有突出社会底层博得同情,更没有廉价的反衬社会不公。

电影只是平静的讲述一群特殊群体的故事,讲述特殊群体中那并不特殊的情感。

就像电影在柏林电影节的评论一样,“无论看见还是看不见,爱情本身都不会被错认。

” 电影的所有情感写照,都融化在那失焦、晃动的镜头之下。

“对面过来一个人,碰上了叫做爱情;对面过来一辆车,碰上了叫做车祸。

可惜车祸时常发生,而人与人却总是错过。

”这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是梅婷扮演的都红对小马所言,我对这个角色很好奇,都红,一个谜一样的女人,在这部欲望无处不在的电影中,每个角色都被人类与生俱来的质朴本能所支配,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绪。

唯独这位,从头到尾始终没有表露自己倾向。

唯一一次的表露就是上面那句台词,然而下一个镜头里,她的手指就被门夹断了,如此的突如其来,就像上天在惩罚一个犯了错的人。

其实电影中的其余角色,都与电影的整体氛围相符,也相对比较容易解读,唯独梅婷饰演的都红,在这部电影中究竟出于怎样的位置呢?

都红是沙宗琪中最漂亮的姑娘,但这个“最漂亮”头衔在盲人世界中毫无分量(当然一心向往健全世界的沙老板例外,可惜的是他喜欢最美丽的,却不知道什么是美丽,用徐泰来的话来说“比红烧肉还美丽”)。

她第一次出场时,面对客人的赞许和惋惜,自己并没有表露出任何额外情感,只是报以一笑。

其实这样的角色定位在电影中不太常见,倒是在童话故事中很常见,没错,就是那位孤芳自赏的公主。

公主每天只会照镜子,而都红每天都在听着客人的赞许。

或许在在这一点上,都红跟沙老板有些类似,他们向往健全世界,一个盲人顶着一个“最漂亮”的头衔,电影的观点也出现了,盲人也是普通人。

谁不想当公主?

而都红恰恰是担任着这个角色。

童话故事中,公主从未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她无情的拒绝了一位又一位的求婚的王子,谁也不知道他心仪对象究竟是什么样,这是一个隐藏了自己欲望的人,一个活在幻想中的人,都红也是一样。

当片中所有人都在被欲望左右时,唯独这个最漂亮的女人,向公主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沙老板,把自己的情感埋得很深。

这是公主骄傲的表现吗?

当然不是,本片也不是童话,都红的人间气息最终还是表露出来,电影没有表示她何时对小马产生情愫,只是那段台词,不但是讲给小马听,其实也是说给自己。

童话中公主不断的老去,最终孤独了却一生。

而都红终究不是公主,她开始试探性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电影的转折点也就是从此开始的,然而随着一场事故,彻底将昔日的公主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都红的结局没有像那位公主一样悲惨,与小马一样,当复明的小马走到她面前说“你真漂亮”的时候,实际上是都红“公主生涯”的最后一次享受。

手指被夹断,无法再推拿,小马的离去,沙宗琪公主的日子也到头了,外面的世界等着这位回到现实的盲人公主。

其实这对都红来说也是因祸得福,因为她没有像那位公主的结局那样,迎接她的其实是另一道光芒。

电影出神之处就在于此,将沙宗琪按摩院当成一个形形色色的世界,在里面的角色有着阶级之分,然而走出沙宗琪,所有人的都处于同一阶段之上,片中那段“盲人与健全人就像健全人与鬼神”那样的比喻恰到好处,电影鲜明的描述了两个世界中同样的人不同的生活。

梅婷有一双大眼睛,谓之有神。

让她来饰演盲人似乎是在开玩笑,但梅婷在片中的表现值得称赞。

因为与角色的差异造成的冲突感,演员很巧的把握了二者之间的度,没有过火,也并无收敛。

对于梅婷来说,漂亮的角色梅婷之前演过不少,都红这个角色是一个挑战。

首先都红是一个没有盲态的角色,与其他角色不同,之所以这样设置就是为了突出该角色的“最漂亮”,以至于刚出场时得到的评价是:“你真的是盲人吗?

”而观众看到的也是一样,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女性,但,隐去了双眼炯炯的光芒,游离不定的神情下,是一颗难以琢磨的内心,就像都红这个特殊的角色一样,隐去了山雨欲来的欲望,但没有女人会看不到爱情,回报她的则是一抹暖色。

 5 ) 《推拿》娄烨在黑暗世界中新的视野拓宽

2014年2月11日,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推拿》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此后该片在海内外赢得诸多奖项,该片聚焦于盲人群体的情与欲,在我看来,在此片中娄烨以盲人这一边缘群体为基础,对先前的电影视角进行了拓宽,而在这一过程中添加的诸多元素在与故事的融合过程中,在我看来效果并不很好。

娄烨在某部电影的法2版DVD花絮里说过:“...所有这一切就像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一样。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爱情实际上是整个世界的一片叶子,如果整个世界是一棵树的话,爱情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

那么,一片叶子上面你就可以读到整棵树的信息。

所以,不用这么麻烦,我只要表达爱情就可以了。

我说清楚了爱情,也就说清楚了这个世界。

” 我认为娄烨的电影应当可以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从个人的爱情去折射出这个世界,看出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可以看出导演自身对现状的思考。

在先前的《xxx》《苏州河》与《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娄烨的风格与这个分析角度可以体现地淋漓尽致,那么以此类推,《推拿》亦可以从这一角度去分析。

在娄烨先前的电影中,对于社会及政治的观点没有直接了当地输出,而是以一种隐喻(《xxx》)或是角色情感流动(《苏州河》与《春风沉醉的夜晚》)来体现自身对社会国家的情感倾向。

在此片中则是在一场较大场面的冲突群戏中,主角沙复明直接了当地指出了对腐败的质问以及怀疑。

这种台词在娄烨先前的电影作品中是未曾出现过的,这种台词的出现在电影中则显得有些奇怪,在沙复明这一角色口中说出是合理的,然而在一场戏中却显得有些突兀,在这里我觉得是可以提现出娄烨对拓宽视野的一种探索,却显得与自己本事的风格并不搭配。

以及沙复明对都红的一种占有欲与都红对沙复明的驳斥,都红的台词是对沙复明的剖析,然而这一段台词在这一角色里显得突兀,娄烨在这个影片里的留白部分相较于之前略少,这是我认为他的风格缺失的原因之一。

此片中的视野探索以及更深层次的含义我觉得是存在的,不仅仅是关乎盲人的情与欲,还有其中对于黑暗与真实的思考以及其中更深层次的在我脑中一闪而过的一个角度。

《推拿》原著我并没有看过,从影片中展现的来看,我觉得这个故事与娄烨本身的创作是对冲的,原著的思想被娄烨的风格掩盖,娄烨的风格也被这个故事的本事所消磨。

盲人这一视角对于黑暗与真实的探讨是非常优越的选择,然而娄烨所探讨的这些以及自身风格我认为在小马的故事线中才是最淋漓尽致的,摇晃的手持摄影和一个很有风格的女性角色,在情感的发展中完全将娄烨的自身风格与角度展现了出来,这是娄烨对于我而言最迷人的地方,也是本片中我最喜爱的部分。

对于娄烨我个人并没有翻阅过太多的相关资料,也并不是在看完娄烨导演所有的作品之后得出的看法,所以对于我当前的看法也并不能盖棺定论,以及娄烨的风格以我当前来看并不能完全得出结论,这一点我以后会有一条关于娄烨风格的探讨,会在看完娄烨导演全部的作品之后进行全盘的分析。

对于《推拿》,于娄烨于电影都是一次新的开拓,不完美之处与完美之处并行叙事,包容开拓造就发展,以上的观点皆为探讨,电影还在发展,我还在观看。

文:耳他公众号同名:辰光只开一刻钟

 6 ) 瘸毒瞎狠

看到郭晓冬拉口子的时候,就想起这么一句不敬的话。

这里头最文艺的是沙老板,而最会做生意的也是他,不识字,学的是盲文——这视角的确是我等有眼人全然无知的。

他追求美,还对社会体制发表见解——“小小一个推拿中心都这样。。。

”后面还有潜台词。

他就是于连,视力差别就是阶级分野。

秦昊演得真好。

刚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有如此大段落的旁白——完全不必要啊,画面都能交待的很清楚。

当片头字幕也是以旁白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就明白了,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在刻意地照顾视障观众,而是要突显盲人和健全人这非主流和主流群体之间的差异。

摄影也是遵循了这个道理。

即便作为观众,百分之八十的信息都是从画面而来,但是摄影师很吝啬给全景,大部分都是特写,有视力的观众也和没有视力的主人公一样无法通过视觉感知环境。

这个时候,声音的魅力就突显出来了。

都红和小马这两个角色还是照顾了观众的视觉审美。

尤其是都红,长得漂亮,还能点出沙老板心中的虚荣——简直是文艺女青年,又有一种和周遭人不一样的温暖,率真又不刺激。

得不到爱的金嫣痛哭流涕,那是真实的,但是毫无节制地表达喜怒哀乐都是不体面的。

而都红简直有种超出现实的光芒。

小马是另一种,冷兵器那种偏执和狭隘,缺陷带来的扭曲更突出了美颜的落魄。

车祸发生的时候,只觉得他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死路一条。

哈哈,电影,远走高飞总是一条出路的,电影是电影,人生是人生。

小说大概是另一种路子。

 7 ) 娄烨 如此温情,还能看吗

纵观娄烨之前的电影作品,摇晃的镜头,潮湿的影像,加上凌厉的写实,会让人的背脊阵阵发凉,抑制不住的压抑感让人不能畅快呼吸。

然而这次,娄烨似乎不想重复太多,便拿出这部叫做《推拿》的片子,并告诉人们,他也有明亮与温情的一面。

《推拿》讲述的是发生在黑暗里的故事,一群盲人按摩中心的男女技师按照自己的方式触摸和追寻着爱情。

这是一个对于健全人来说看似陌生的世界,盲人没有视觉,却凸显了其他感官能力,他们靠敏感揣度语言细节和感受气息质感来与这个世界沟通,常人对美与丑的判断逻辑,在片中变得行之不通,年轻按摩师小马在味道的吸引下,对长得不美的“嫂子”有了好感,情欲有了种令人好奇的味道,并一直弥漫在整个片中。

但关乎爱情,观众会似曾相识,盲人有同样的七情六欲,并且,他们的爱恨更显激烈,这就意味着,《推拿》在阐释爱情时,答案更加直接明了。

这部电影中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男女主角,正是承袭了原版小说的群像气质,也是导演娄烨的有意为之,他希望电影能充分地保留作者气质。

不过,这也给娄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没有明确的男女主角,对于电影来说太反常了,片商可能会问,你都干什么了?

”他的解决办法是:在影片中保留大部分群像的感受,并侧重了几组爱情关系,尤其让黄轩饰演的技师小马的故事成为导演宣泄悲悯和温情的地方。

为此,导演给影片加上了一个原著里没有的结局——小马因为偶然碰到脑袋而复明,与心爱的洗头妹小蛮双宿双飞了;而其他盲人也在突围爱情纷争后,有了明亮的归宿。

娄烨不仅给故事中的盲人门安排了一个温情而明亮的结局,还在电影语言上给盲人们最多的关照。

在影片开始,有声的开场字幕令人有惊艳之感;时不时出现的旁白有种盲人念着盲文时的平和;影片中用大量的移轴与虚化镜头模拟小马的失明与复明。

此外,娄烨还特意剔除了原著中盲人的人性恶,盲人合伙人对推拿中心归属权的争执没有呈现出来,导演在妥善地表达一种倾向,即对人性的关怀。

而盲人演员的参与,是《推拿》能够恰如其分地还原小说气质的关键,娄烨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比如,桌子是不可能放在屋子中间的,都需要靠边,这样盲人才能精准地在屋子里活动”,为此,在拍摄时,娄烨要求电线不能进入拍摄区,不能看见轨道,以便制造出一个没有障碍的拍摄区。

另外,非职业的盲人演员对于表演的准确呈现,是娄烨事先没有想到的,“在开剧本会议时,职业演员们看剧本,盲人演员读盲文,大家沟通起来竟然很顺利,表演也很到位,特别是饰演嫂子小孔的盲人张磊,特别有灵气”。

娄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影片讲的就是盲人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只要真实地演绎自己,就是最好的表演了。

即将上映的《推拿》,即便还是有冷雨在不停地下,也可以窥见丝丝暖意,在爱欲纠葛之后,所有的盲人推拿师都有了一个不错的出路,这是在推拿中心的黄金时代不复存在后,导演最真诚的祝福。

双眼复明的小马,最后在楼道里看到正在俯身洗发的小蛮,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暖笑,令人动容不已。

娄烨说小蛮洗头的含义很多:她一开始是在洗头房拉客的小妹,现在却为自己认真地洗起了头,而且小马也是重新开始的状态。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比盲人知道的更多,我们也不一定比别人主流,命运是看不见的,所以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这个世界”,娄烨最终想说的,是这样一句话。

nothing&Lou yen:你觉得现在内地有所谓的文艺片档期吗?

L:要问我的话,我觉得,这个片子什么时间上都一样,对某个片子市场的份额,受众的影响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文艺片的市场份额和受众群体比较固定,对于这种艺术片或者独立电影来讲任何时候上映都差不多。

既然选择了这个放映时间,就希望大家能在贺岁档狂轰滥炸前,安静地看一部小片子。

我觉的电影是丰富的可看一些不一样的电影n:公映的版本跟柏林的参赛版有区别吗,过审还顺利么?

L:是有些不一样,就是把一些激烈的暴力的东西去掉了,划脖子的那一下和做爱的最直接的镜头去掉了,其他的基本上没变。

审查过程其实也谈不上顺利,还跟以前一样,沟通了很长时间。

关键是谁都拿不准主意,片子本身没有问题,而且在之前已经同意了通过了,就现在的结果,在没有分级制的情况下,暴力色情的减弱我是可以接受的,尤其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是可以理解的。

n:那暴力色情对于片子来说不重要么?

L:其实也是特别重要的部分,还有小说里推拿中心的故事,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要我选择在上映和不上映之间选,我当然是选择后者,这和《浮城谜事》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部影片我还是希望可以给更多的人看到,这其中也有这么多盲人演员的参与,我觉得我没法做这么一个硬性的选择。

n:在盲人世界里,他们的表达会更为激烈么?

L:色情和暴力,在健全人和残疾人的世界里都存在,并且在毕飞宇的小说中,触摸就是盲人的一种沟通方式,手就是盲人的眼睛,盲人门需要摸脸等等,那色情和暴力肯定有肢体接触,也是盲人世界里的一种沟通。

就比如,王大夫的割腹,他只能选择这个方式去跟这个社会沟通,他必须要用这样一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只能用强烈的肢体动作。

n:你跟编剧老师在编剧时,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L:其实这个小说改变成电影是很困难的,小说是一个长篇,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个群像有一定难度,电影承袭了这种感觉,也就没有明确的男女主角,对于电影来说更困难,太反常了,可能片商会问:你干什么了?

保留大部分群像的感受,还有一些侧重点,则是落实到了人物的具体行为,以及几组爱情关系之中,小马的故事与原作相比也发生了改变。

但总体的气质还是遵从于原作的。

毕飞宇这部小说你读到最后会感觉到他并不是再讲一个盲人世界的事,而是一个世界的事。

n: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

L:我比较站在小马这边,他是推拿中心里没有被同化的一个人,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没有被推拿中心的体制所吞没,他有自己的选择和态度。

我觉得应该和小蛮在一块,重新开一个沙宗琪的推拿中心,在这其中也有一种轮回的过程吧。

小说中,其他人最后的晚餐后,手拉手走在医院里,是一个开放的结尾,电影里都一个交代,我是想,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推拿这个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有必要给他们的一个结局。

n:你给了黄轩很大的发挥空间,他表现也特别好,你怎么看这个演员?

L:他在春风里也很精彩的,因为影片有自己的逻辑,从整体上看,放不进去,挺遗憾,他在那时候就已经非常棒了。

当时刚毕业,试过几次戏,已经表现出很棒演技。

不是什么演员都能参与推拿的,首先是一个好人,因为有几个盲人也参与了这部片子,在片场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所有演员都能扛下来。

n:饰演嫂子的张磊有过表演经验吗?

L:她是南京盲校的学生,学中医,学推拿,没有任何表演经验。

我们的副导演在开拍之前几乎走遍了南京所有的推拿中心,记录了很多推拿师的状态。

在挑选演员时,第三天,她就出现了,非常符合预先的设定,觉得她特别有灵气,她对演戏特别感兴趣,而且是她们自己的生活。

如果没有这些盲人演员,拍摄会很困难。

n:你觉得现在的风格更温情和阳光了吗?

L:怎么讲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吧,影片的结尾其实是在拍摄过程中,很偶然地写出来的,他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的学校,看景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女孩在洗头,我觉得特别好。

所以,最后小蛮在洗头,含义挺多,小蛮一开始在洗头房干活儿,小马也是一个重新开始的状态。

实际上,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不比盲人知道更多,我们不一定比别人主流,命运是看不见,所以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这个世界。

撰文:仇峻基 采访:纳森 、仇峻基 原文刊登于《精品购物指南Monday》2014期 部分内容有所改动转载请署名

 8 ) 《推拿》:把茅盾奖获奖小说改成了一部嫖妓片

《推拿》:把茅盾奖获奖小说改成了一部嫖妓片看完了《推拿》,大失所望,急忙把毕飞宇的原著翻了出来,我不相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没有内涵。

对照着小说,发现娄烨的电影改编实在是其功夫无能为力的一种体现。

本来原著中富有性格发展的人物冲突,在电影里竟然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怪异行为。

比如,影片里让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小马为什么要非礼小孔的段落,其实在小说里交待的前因后果来看,本来是一个女孩为了讨好自己的爱人,而故意向小马发嗲的表示,从而引发了小马的性意识。

有了这种前因,才会认可小孔为什么会主动地与一个陌生的男人小马发生那一段匪夷所思的肉体接触。

但在电影里,镜头跳来跳去,晃来荡去,楞是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境,给人的感觉,那些盲人都是一些色欲熏心的变异人。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导演采取的拍摄方法有问题。

导演把大量的胶片时间耗费在一种貌似纪录片的动荡镜头风格之中,而不去铺展小说里人物性格发展的前因后果,导致了电影里只有一些冗长的看似纪录的形体动作,却没有人物的心理延展过程。

就此,我们不得不对电影采用的纪录片样式表达我们的怀疑。

这样的一部在原著小说里本来表现了盲人丰润内心的小说,作者竭力写出我们相当陌生的一个残疾群体的丰润的内心世界,并且时刻与正常人的正常内心进行比对,作者的用意本来是很鲜明的,努力拉平盲人与正常人的人性上的距离,但电影在那种冷漠的镜头处理下,恰恰带有一种猎奇性的冷酷的窥探心态,把小说里的对人性深层的思考,重新复归到表相的皮毛。

在另外的段落,比如沙复明与都红的段落,同样看出莫名其妙的突兀。

对两个人的关系,小说里还是作出了相当的铺垫的,从沙复明开始对都红的拒绝,到都红的好奇,到都红最终的出走,写出了盲人爱情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电影里根本看不出沙复明与都红之前在进入推拿店时发生过的一段过节,当时沙复明是对都红怀有成见的,这些背景的删除,使得沙复明对都红的情感的变化,便变成了无本之木,非常突兀而怪异,把明明小说里相当明白的人间情态,表现得怪里怪气的。

同样,我们在金嫣与泰来的爱情段落,再次遭遇到莫名其妙。

从小说里来看来,泰来有一段失败的爱情,导致情感受伤,封闭自我,而金嫣采取了强势的方法,介入到泰来的生活里,且小说把金嫣的心理动机揭示得相当的淋漓尽致,但电影却根本没有对两人的过去的来龙去脉作出叙写,只是凌空突然剪辑进了金嫣向泰来逼婚的段落,这个段落基本是照搬了小说中的这段场景,但是却没有像小说里那样有着前因的铺垫,所以就给人一种不得其解的感觉。

在另一场同样出现得莫名其妙的冲突戏中,高唯因为羊肉而发飙,电影里显得相当的突兀,根本不明白这一段落对于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

其实在小说中,这一段落里,却揭示出推拿店里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两个老板之间的派系关系,应该说这是相当接地气的,直面了盲人世界里必不可少掺合进的人际间的对立与纠葛,毕飞宇在这里较为深刻地表现了盲人生存里与正常人一样的合伙人之间的貌合神离的矛盾所在,反映了黑暗的人类群落中同样有着正常情境下的权力交锋。

但在电影里,这一段为羊肉分配不匀出现的冲突,给人的感觉,只像是盲人的心灵丑恶的自然流露,之后,这一冲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没有后续的情节来予以展示后续的结果。

这些散片式的情节,对照小说,的确发现是小说里加以了描写,但是毕飞宇没有孤立地写这些事件,他还是交待了这些事件在一个发展过程中的链条段块,但到了娄烨的电影里,他砍掉了所有的故事的逻辑性,只是随机地把这些局部的冲突细节,胡乱地剪辑在一起,而且是用一种纪录片的样式剪辑在一起,导致了叙事上的不知所云。

没有逻辑线串起的片段是否能称之为一部电影?

是否有价值?

我们只能表示谨慎的怀疑。

即使是“人与自然”中的动物片里,虽然它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纪录片,但它还尽量地在各个动物关系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令里面的本来呈散珠一串的动物个体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系,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而娄烨却把原著中的丰润的人物关系,打散了他们的微妙的复杂关系,仅仅是东打一棍西敲一棒地罗列出他们的散乱的片段,且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又导致了镜头的冗赘与杂乱,这样的影片,究竟是折射出导演的叙事能力的缺乏,还是一种糟蹋原著的别有用心的快意?

由于电影过分地采取了一种纪录片的旁观人物的样式,所以影片里的人物性格模糊,大同小异,王大夫与沙复明之间有什么不同?

其实小说里写到沙复明本来有相同的文化,迷恋诗歌,但电影根本没有展现出这种爱好给予他的气质的影响,电影只是强化出了盲人的外在的特征,而却没有表现出他们在有了丰润内心之后所具备的正常人的微妙差异。

记得有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面也有一位失明的人,但是电影并没有在意他的外在的盲人的特征,而是努力表现出他的雷同于现代人的敏锐的捕捉能力。

想到过去国内拍的一部电影“丑娘”,也把母亲还原成形体上的丑陋,根本没有借助镜头,幻化成外貌之丑背后的精神上的美丽。

这说明我们的电影还是拘泥于现实的成份,而没有能通过镜头提炼出人物的精神上的魅力的幻影所在。

而奇怪的是,在小说里并没有处在重要位置的小马与妓女小蛮的段落,却在电影里被抽了出来,成了唯有具有前因后果的一个完整的叙事。

所以,这部电影看下来,倒不如说“盲人与小姐”的故事。

在这个段落里,娄烨找到了自“苏州河”之后一直欲罢不能的对妓女题材的兴趣,并且乐此不疲地娓娓道来,而这个段落,在电影里也恰恰是没有什么特征性的,无非是一个男人爱上妓女,而妓女也受上了男人,当男人发现妓女在另一嫖客身下的时候,醋意大发,寻衅闹事,终至被殴。

电影在这一段浪漫主义爆发之后,竟然荒诞无稽地表现一个盲人经过殴打后竟然恢复了视觉,电影在这一段落,不厌其烦地表现了一个盲人的捕捉到微细光亮的过程,但这一切究竟是不是原著作者所感兴趣的?

恐怕毕飞宇并没有多少兴趣放在小马身上,更不会去天真浪漫地假想小马这样的一个盲人会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姐共度人生。

在小说里,毕飞宇对小蛮的界定是她的不漂亮,但在电影里,小蛮由于演艺训练出来的艺人的扮演,而明显地高出于洗头房里的那些资质平平的小姐们。

而这样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竟然陪伴一个瞎子的生活,这在现实中是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的。

毕飞宇的严酷的现实的笔调,是不可能在小说里加进这样一段绯红的,这反映了毕飞宇的与生活的不妥协的深刻性与坚守来。

但是这一切都被娄烨给想当然地给破坏了,影片虚构出一个八杆子也打不到一块的迷彩神话,把小说里的所有的盲人都推开到了一边,使得整个电影成了一个嫖客与妓女的颂歌,实在令人感到有一些滑稽与可笑。

从国内放映的段落来看,做爱戏显然是作了删节,而这种缠绵的镜头描写,可能在境外获奖的时候为最终的获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样的电影中,是否有做爱的镜头的必要?

是不是出于一种获奖的动机而去设计的?

我想只有导演知道了。

 9 ) 盲人的爱

人跟人撞上了是爱情,车跟车撞上了是车祸,可车跟车总是相撞,人跟人是相让。

盲人在现实中无疑是弱势群体,他们摸摸索索走路,拿碗筷吃饭,怎么相亲都会失败,不知道美是什么概念。

可他们中也有爱情,有私奔追随,有对异性掩饰不住的好感,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可是好难,真的好难,却流着泪跟着心走下去,在漆黑或朦胧中看见未来幸福的模样。

 10 ) 盲人的眼睛

“眼睛是有分工的,一部分眼睛看得见光,一部分眼睛看得见黑,你还是跟我们走吧”沙复明:“我不是文盲,只是我不识字,我学的是盲文”。

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一种比相亲更动人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做主流社会,盲人们一直拥有一个顽固的认识,他们把有眼睛的地方叫做主流社会。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取走了马……”都红:“姑娘,一点都看不见吗?

”——一点都看不见——怎么会这样呢?

——怎么就不能这样呢?

你这算不算是夸我啊?

——当然,——谢谢你啊——和正常人一样,真的看不见啊?

太漂亮了,是啊,长得好漂亮太美了……王大夫与小孔:我们是几个人?

一个,我们是一个人,你要记住,永远记住,你想什么,要说什么,我都知道,你什么也不用说,我们是一个人。

王大夫带着小孔秘密地潜回南京,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挣钱,开一家自己的店,早一点让心爱的小孔当上老板娘,过上黑咕隆咚的本份日子。

金嫣与泰和那天夜里,金嫣哭了,哭得很伤心,是为了泰和。

金嫣的眼睛和别的盲人不一样,她的视力是在一天天地渐渐消失,作为一个心智特别的姑娘,她知道自己终究会变成一个瞎子,所以她一门心思就是想要抓住泰和这份爱情,为了即将到来的看不见的生活,她要抓紧失明前这最后的时间和机会,为自己争取一份开得见的爱情。

她豁出去了。

沙复明与都红“我一岁的时候眼睛就瞎了,算是先天的了,我从来都没可怜过自己,从来没有,可是我今天可怜自己了,美到底是什么啊”美是灾难,它降临了,沙复明摸到了都红长相的气息,他还不能正确的了解,一个女子的长相就有怎样的重要性,但他已经知道了一件事,长相也是爱情。

他要留住都红。

“都红……”——“你不要再跟我讲那件事情了”什么美不美的,那对我来讲根本就没有意义,我觉得那就象个笑话。

……你以为你是爱我?

其实就是你的虚荣心迷恋上了一个概念。

那不叫爱情。

仅此而已。

没有哪个女人看不到爱情的,眼瞎的女人尤其看得到。

小马:小马对嫂子动心思了,他感觉自己通身有一种奇怪的气味,张一光也问到了这气味,他后来告诉小马说:那是爆炸前的气息,危险的气味。

他说以前在矿上闻到过,之后就是轰的一下,一倒一大片的。

多亏张一光的眼睛瞎了:在一次意外中,飞来的石头刮去了他的眼睛,眼一瞎却把什么都看清了。

得救救这位迷了途的小兄弟。

小蛮与小马都喜欢故事,无论真的还是假的,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小蛮都喜欢。

反正故事都是假的,假的有趣,假的好玩,过家家一样。

无论小蛮是真戏假做,假戏真做,假戏假做,小马也都喜欢。

反正小马也看不见。

王大夫:盲人和健全人终究还是隔了一层。

道理很简单,他们在明处,健全人却藏在暗处,这就是为什么盲人一般不和健全人打交道的根本缘由。

在盲人的心目中,健全人是另外的一种动物,是更高一级的动物,是有眼睛的动物,是无所不知的动物,具有神灵的意味。

他们对待健全人的态度,完全等同于健全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

“知道我们瞎子最爱什么?

钱你见过,在大街上讨饭的瞎子吗?

讨饭,我也会,但我不能我们也有一张脸,我们要这张脸,我们还爱这张脸,我们得拿自己当人,我得拿自己当人。

你们懂不懂,拿自己当人。

这钱,这钱我不给你们了,但这个帐我也不能赖,我就给你们血”都红:“小马,我问你,对面走过来一个人,和对面开过来一辆车,有什么不一样啊……“对面走过一个人,你撞上去了,那就是爱情;对面开过来一辆车,你撞上去了,那是车祸。

但是,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却总是让。

”王大夫:“她不爱你,听兄弟一句话,我看得清清楚楚的,你心里全是她,可 可她心里没有你。

这也不能怪人家。

是不是啊?

”沙复明:“是”“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飘扬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命运实在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在命运面前,其实盲人和健全人一样都是迷信的,多多少少有一点迷信。

他们相信命,因为命是看不见的。

盲人也看不见,所以盲人比健全人更了解什么是命。

对于盲人来讲,看得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存在。

《推拿》短评

散点式群像剔除了小说中的铺陈,只截取最光怪残酷的一抹,隐去人物自我的隐蔽性,代之以关系的营建。大量直逼的近景有种生理上的痛感。封闭空间里的爆发更内向,更有力度。小马视角的几段摄影好得让人惊叹。潮湿晦暗的南京,无休无止的颤。

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细节非常丰富,但条理不甚清晰,也许有理由补全一些部分?总之看过后五感不适的片子总是会得奖的,前提是导演是很会得奖的人。

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旁白比较拙劣,即使有“给盲人听众听”这种姿态。毕飞宇+娄烨都特别喜欢挖掘、表现、渲染人物的性本能,对人的社会性反倒没有特别多洞见。娄烨的“文艺”,用标签来说,是小清新+重口味。有些细节类似狗血情节剧。因病呕血居然喷了成斤的血浆,实在太夸张了。

10分钟前
  • 黄小邪
  • 还行

更多是声画处理效果出彩。影片阐述了生理引发的不平等:盲人与正常人的心理落差,天生盲与后天盲的歧视。但除此之外乏善可陈,暴力血腥、第三者、单相思、暴病的剧情除了无力感似乎没有其他落脚点,最终复明的结局似乎也缺乏些说服力

14分钟前
  • 半弦月
  • 较差

被这部电影的一些小细节打动了。演职员名单都是直接报幕的,故事也全程穿插旁白画外音。所以这是一部可以给盲人看的电影。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试着全程闭着眼睛,只用耳朵去听,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是因为睁着眼睛看的,所以看了半个小时就走了。因为女主角太丑了。

19分钟前
  • 罗荒野
  • 较差

真是无知,真是廉价。

23分钟前
  • Mushroom
  • 很差

可能观看娄烨最难跨越的坎就是那种观影过程中的不适感,包括血腥、暴力还有失落都那么真实,像极了生活本身被逼迫到边缘的样子,会本能地想要逃避,感到恐惧和不安

24分钟前
  • 侧耳倾听
  • 推荐

国产电影史上尺度最大的片子即将安然上映,黄璐要成为第一个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里露点的女演员。当然,片子本事质量过硬,盲人也有七情六欲,和这个社会也有纠葛,最后,爱,无关身体是否有缺陷。

26分钟前
  • 海边长大的
  • 力荐

这电影很不错!果然好评都是有原因的!

3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这就是娄烨给尧十三拍的一只超长MV。。感谢十三哥在最后一分钟把恐怖片拉回了青春疼痛片。。。

34分钟前
  • Mia
  • 较差

隔三差五要来个人哭嚎一番,而在此前后一般会安排性爱和自残(包括神秘地吐血三升)。这就是娄公子の调调。烦。没有黑帮和妓女,不能好好谈生活了?至于人车金句,属于小品台词。风格很容易搞,细节才吃功夫。不过反正奖也骗到了~~~

37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严重过誉。2023年再看,和原著相比,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三星半吧。

38分钟前
  • after1y
  • 还行

眯着眼演王大夫的郭晓冬看着像李狗嗨,然后我就出戏了,告诉我不是一个人!

4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南京的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就像娄烨这么多年一点点进步都没有过。

44分钟前
  • 筷喜旺
  • 较差

小说改编的类型,没看过小说原著,也没看过电视剧版,电影总有着照搬剧情行走,生搬硬凑之感,主线迷离,剧情承转生硬,很多地方交待不清很是困惑,看不出导演有升华的立意和想法,我感觉没有拍出独立和生活的思考来。

47分钟前
  • frontboy
  • 较差

“车和车总是相撞,人和人总是相让。” 社会边缘群体的孤独和无力,失而复明部分的摄影真好。

50分钟前
  • shadowbreak
  • 还行

影片最出色的依然是摄影,尤其是小马依稀感受到光明的那一段,拍的太赞了。叙事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各种细节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一个真诚的娄烨,他是多么想让大家关注盲人这个群体,但是整部电影的呈现还是有些缺少代入感~

54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推荐

看电影之前我总是习惯先读一遍原著。先明白作者的意思,再去看电影,看有什么是导演想到而我没有想到的。除了结局,它几乎和原著一模一样,表现更多的是嫂子和小马之间的行为,可是对于王大夫的家庭和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关系表达的略欠缺。原著比电影更加血肉模糊。

55分钟前
  • 端木赐
  • 还行

对一个城市的热爱不光只是对它的美景,就像娄烨之于南京,无论是春晚的同志,还是推拿中的盲人,他们都是活在这个城市阴暗角落里的边缘群体,如同黄轩脖子上的伤痕一再出现,提醒着世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霾天下,却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5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感觉还可以,一些细节展现的很细致

1小时前
  • 苏晓晓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