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诹访敦彦
主演:莫托拉·世理奈,西岛秀俊,三浦友和,西田敏行,渡边真起子,山本未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讲述少女小春从广岛回到故乡岩手,去往风的电话所在地的一段旅程,是一个关于内心治愈,以及我们忘却的珍贵记忆的故事。详细 >
「SIFF-12」昏昏欲睡半场,只能凭着零星的记忆整理一下。《风的电话》是一场例证痛苦的旅程,像是拿着放大镜按住蚂蚁并记录下蚂蚁的挣扎节拍,其实注视“痛苦+人们对痛苦的处理”是件难事,目光越近越容易陷入歇斯底里,但这或许是不俯视和践踏他人遭遇的途径之一。影片最后,那个风中的电话亭像是小春的风筝线,当她从这颗白色的小方块里走出去,是被放飞回只有她自己的世界,家人在天堂,而她却飘摇地活着,小春与别人不同,她对死亡抱有幸福的期盼。
The leftovers. 伪纪实展示311之后原发地的人事风貌,你可以认为Haru并不存在,她就是摄像机或者她是每一个幸存者,她亦是那个可以通灵之人,每每痛心呼唤,仰卧于这片土地,就能带来时空的折叠,召回逝去的人,召来相似经历的人。最后穿过鸟居去接电话,形成了在世生者穿越时空的倾诉,一个最鲜活的画面。
23rdSIFF#"被创伤"式的情感障碍与人物动线的对应关系.-以一种迟缓的姿态迎接那逆转处泻出的光,是暖热的无声交流。诹访敦彦的长镜头总在无意中让人物落入「中心線」的捕捉,-皮鞋浸入的水洼地成为哭诉的废墟地,此时的世理奈成为一个记忆碎片的集结体:她的脸沦为一个介乎于石化的抽象有机体与情动装置的存在,温柔的一声哀悸,激起的是我那无限涟漪的心。
[2.5/5.0]「風之電話亭」本尊太像妹仔打卡道具?
刚重温过《驾驶我的车》,同样讲“活下去”,这部真是冗长赘余又刻意
电影节看的,今年电影节大妈的没抢到,只能抢了2部西岛大叔的。很治愈的一部片子。原来风的电话亭真的是存在的。
从广岛到福岛,一次迷茫的疗伤之旅串起了群体PTSD的众生相。结尾处所捕捉到的风云变幻:从片刻的云开见日而又复归阴影直到最后阳光照耀,简直是电影之神显灵。先前在柏林电影节错过还略微觉得遗憾,但在经历疫情之后再看这片却更有一番体会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3.5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片:花费了很大力气的“自然”状态,然而又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粗暴。感觉到了灾难-创伤之后对于群体以及共情的努力刻画,但唯一让人感兴趣的只是寻找中东人那一段(算是一种少见的呈现)和三宅唱。
半年以来第一部院线电影,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一部抢到票的。可能是期待很低,抢票前看了点评被打了预防针可能“又臭又长”,但想着在电影院看一部两个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也不错,结果没想到坐到屁股痛。也把半年为电影流的眼泪积到了这部,福岛大叔说的“没事的,你会没事的”把我哭到差点背过气去。算是年轻人自杀劝退片吧。一开始二十分钟的确有点难熬,但故事情节看看清晰,很容易带入。女主逐渐频繁的“ありがとう,两次情绪的爆发,哀伤又明快的bgm,我还是挺喜欢的。
看巨婴吵吵俩小时真的累。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中东移民家庭的部分。
看在西岛叔的面子上
#siff23#用流动的空间连接起广岛核爆到福岛核泄漏的时间,又用定格于“3.11”的时间连接起超越日本文化的空间。只是伤痛的成人礼早已在归家时完成,旅行最后的终点,片名的“风的电话”,看着有点画蛇添足。
为什么才6.2…
7/10 冲着西岛叔看的,被过多的镜头留白和停顿搞得在影院昏昏欲睡,和朋友看完两个人拖着困倦的身体相顾两无言。
3.5
前半部分自己感觉有点乱,后面遇见朋友的妈妈和打电话着实很感动。
泪奔了,留有人类痕迹的废墟上,女孩出现了爸爸妈妈弟弟们还在的幻觉,虽然没有过同样的创伤经历,但能共情。慢慢的,安静的,就很好,难道现在连缅怀和追忆也得高效快节奏吗。我尚且还是看得下去的,没有剧本的拟纪录片。可最后,女孩在电话亭里开口了,开始连篇累牍的大篇陈述,我也撑不住了。最后的治愈过程昏昏欲睡。台词可以帮她写一下的。山本未来出来还是有点惊艳到我。
实质的“公路电影”,萍水相逢又次次巧用,集体帮助个体从而创作出世理奈这一角色的漫长。覆盖住心灵创伤,流转311至后311时代,活下来的人还得吃喝拉撒。遇到三宅唱。
风会把我的思念带到你的身边,那么,春香,再见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SIFF-12」昏昏欲睡半场,只能凭着零星的记忆整理一下。《风的电话》是一场例证痛苦的旅程,像是拿着放大镜按住蚂蚁并记录下蚂蚁的挣扎节拍,其实注视“痛苦+人们对痛苦的处理”是件难事,目光越近越容易陷入歇斯底里,但这或许是不俯视和践踏他人遭遇的途径之一。影片最后,那个风中的电话亭像是小春的风筝线,当她从这颗白色的小方块里走出去,是被放飞回只有她自己的世界,家人在天堂,而她却飘摇地活着,小春与别人不同,她对死亡抱有幸福的期盼。
The leftovers. 伪纪实展示311之后原发地的人事风貌,你可以认为Haru并不存在,她就是摄像机或者她是每一个幸存者,她亦是那个可以通灵之人,每每痛心呼唤,仰卧于这片土地,就能带来时空的折叠,召回逝去的人,召来相似经历的人。最后穿过鸟居去接电话,形成了在世生者穿越时空的倾诉,一个最鲜活的画面。
23rdSIFF#"被创伤"式的情感障碍与人物动线的对应关系.-以一种迟缓的姿态迎接那逆转处泻出的光,是暖热的无声交流。诹访敦彦的长镜头总在无意中让人物落入「中心線」的捕捉,-皮鞋浸入的水洼地成为哭诉的废墟地,此时的世理奈成为一个记忆碎片的集结体:她的脸沦为一个介乎于石化的抽象有机体与情动装置的存在,温柔的一声哀悸,激起的是我那无限涟漪的心。
[2.5/5.0]「風之電話亭」本尊太像妹仔打卡道具?
刚重温过《驾驶我的车》,同样讲“活下去”,这部真是冗长赘余又刻意
电影节看的,今年电影节大妈的没抢到,只能抢了2部西岛大叔的。很治愈的一部片子。原来风的电话亭真的是存在的。
从广岛到福岛,一次迷茫的疗伤之旅串起了群体PTSD的众生相。结尾处所捕捉到的风云变幻:从片刻的云开见日而又复归阴影直到最后阳光照耀,简直是电影之神显灵。先前在柏林电影节错过还略微觉得遗憾,但在经历疫情之后再看这片却更有一番体会
披着治愈文艺外皮的公路片
☆:3.5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片:花费了很大力气的“自然”状态,然而又有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粗暴。感觉到了灾难-创伤之后对于群体以及共情的努力刻画,但唯一让人感兴趣的只是寻找中东人那一段(算是一种少见的呈现)和三宅唱。
半年以来第一部院线电影,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一部抢到票的。可能是期待很低,抢票前看了点评被打了预防针可能“又臭又长”,但想着在电影院看一部两个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也不错,结果没想到坐到屁股痛。也把半年为电影流的眼泪积到了这部,福岛大叔说的“没事的,你会没事的”把我哭到差点背过气去。算是年轻人自杀劝退片吧。一开始二十分钟的确有点难熬,但故事情节看看清晰,很容易带入。女主逐渐频繁的“ありがとう,两次情绪的爆发,哀伤又明快的bgm,我还是挺喜欢的。
看巨婴吵吵俩小时真的累。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中东移民家庭的部分。
看在西岛叔的面子上
#siff23#用流动的空间连接起广岛核爆到福岛核泄漏的时间,又用定格于“3.11”的时间连接起超越日本文化的空间。只是伤痛的成人礼早已在归家时完成,旅行最后的终点,片名的“风的电话”,看着有点画蛇添足。
为什么才6.2…
7/10 冲着西岛叔看的,被过多的镜头留白和停顿搞得在影院昏昏欲睡,和朋友看完两个人拖着困倦的身体相顾两无言。
3.5
前半部分自己感觉有点乱,后面遇见朋友的妈妈和打电话着实很感动。
泪奔了,留有人类痕迹的废墟上,女孩出现了爸爸妈妈弟弟们还在的幻觉,虽然没有过同样的创伤经历,但能共情。慢慢的,安静的,就很好,难道现在连缅怀和追忆也得高效快节奏吗。我尚且还是看得下去的,没有剧本的拟纪录片。可最后,女孩在电话亭里开口了,开始连篇累牍的大篇陈述,我也撑不住了。最后的治愈过程昏昏欲睡。台词可以帮她写一下的。山本未来出来还是有点惊艳到我。
实质的“公路电影”,萍水相逢又次次巧用,集体帮助个体从而创作出世理奈这一角色的漫长。覆盖住心灵创伤,流转311至后311时代,活下来的人还得吃喝拉撒。遇到三宅唱。
风会把我的思念带到你的身边,那么,春香,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