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凭空而来

Aus dem Nichts,公义暗角(港),烈爱天堂(台),从哪儿冒出来,In the Fade

主演:黛安·克鲁格,丹尼斯·莫斯奇托,纽曼·阿卡,萨米娅·坎克林,约翰内斯·克里施,乌尔里希·图库尔,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汉娜·希尔斯多夫,亚尼斯·伊科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语言:德语,希腊语,英语,土耳其语年份:2017

《凭空而来》剧照

凭空而来 剧照 NO.1凭空而来 剧照 NO.2凭空而来 剧照 NO.3凭空而来 剧照 NO.4凭空而来 剧照 NO.5凭空而来 剧照 NO.6凭空而来 剧照 NO.13凭空而来 剧照 NO.14凭空而来 剧照 NO.15凭空而来 剧照 NO.16凭空而来 剧照 NO.17凭空而来 剧照 NO.18凭空而来 剧照 NO.19凭空而来 剧照 NO.20

《凭空而来》剧情介绍

凭空而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卡嘉(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然而,一场可怕的恐怖袭击让她在瞬间失去了丈夫奴里(努曼·阿卡尔 Numan Acar 饰)和年幼孩子。爆炸的始作俑者是一对“新纳粹分子”情侣艾达(汉娜·希尔斯多夫 Hanna Hilsdorf 饰)和安德烈(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 Ulrich Brandhoff 饰),两人很快就遭到了逮捕等待庭审。 在庭审中,艾达和安德烈的律师指出卡嘉夫妇曾经参与过贩毒活动,同时他们自己也曾经吸食过毒品,这一劣迹的曝光直接影响了法官对案情的判断,最终,这对情侣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无罪释放。悲愤和绝望之中,卡嘉决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为家人们报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只有爱能让我生存奥本海默破碎我心女浩克室友第22条婚规2南法撩妹记名侦探柯南:红之校外旅行女哭声少年歌德之烦恼飞黄腾达替嫁新娘魔力蕾丝垫忠犬归来夜魔附身嗜血战神故乡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宝贝男孩小小世界第二季今晚带我回家黑岩射手龙门驿站之奇缘蜜橘又红了碧罗雪山三块石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窥视雷蒙德和雷危险生机

《凭空而来》长篇影评

 1 ) 凭基本法律知识,这法庭戏完全凭空而来,顺拐一逼

1⃣️这案子是爆炸杀人刑事案件,而且是新纳粹杀土移民应该是检察官公诉,国家支持,警察提供证据。

完全不应该是民事案件的双方私人律师对薄公堂。

请参考《第三嫌疑人》,《全民目击》等2⃣️审案过程中完全没有问嫌疑人一句话,审判审判需要审嫌疑犯啊,都是在说证人,律师,女主的戏。

3⃣️关于街区监控完全没有提及,这是用苹果六以及平板电脑的时代了。

只要采集到女嫌犯或男的在附近街区的画面就能证伪。

4⃣️完全忽略媒体和社交网络,新纳粹爆炸案,多大的新闻?

应该是炸天的新闻,就算传统纸媒也会穷追不舍,而且社交媒体时代,网友提供一些女嫌犯在德国的证据很容易的。

那一方的身旁都会包裹媒体的,那么容易出国?

5⃣️刑事案件上诉期,主要嫌疑人员能出国吗?

6⃣️女主丈夫其实是土耳其黑帮千丝万缕的联系,朋友律师的代理人都是毒贩,貌似控制着某区域的毒品网络,他们地下会放过新纳粹杀土耳其移民?

 2 ) 凭空而来

这些袭击背后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受害者都不是具有“正统德国血脉之人”。

©[凭空而来]只身复仇的女主角德裔的女主角卡佳要承受同时失去土耳其裔的丈夫和儿子的苦难,因为一对金发碧眼的年轻新纳粹夫妻在丈夫办公室门前放置了一枚炸弹。

当漫长而僵化的司法过程终无法实现卡佳渴求的正义,她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炸掉凶手和自己。

蔚蓝的海边,是冒着浓浓黑烟燃烧着的白色房车,轻快的歌声响起,似乎消解了一丝阴霾。

©[凭空而来]结尾但,没有和解。

有的是尖锐的对立,以血祭血的愤怒,生生不息的憎恨,以及不断回环的肃杀。

作为土耳其裔德国人的导演法提赫·阿金是悲观的,但也是敏锐的。

©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裔导演,法提赫·阿金以尖锐的方式发出悲鸣和呐喊的[凭空而来],迫使着你不得不去正视、去思考欧洲正在愈演愈烈的新纳粹势力。

或许总有人不屑一顾地觉得新纳粹只是不成气候的一小撮——但就像当初希勒特成立纳粹党、甚或该党议席不断增加时,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①光头党?

街头年轻混混?

说是,德国球队在国际赛事上赢球时,即使是再激动的球迷,也没有人敢高喊“德国最强”、“德意志万岁”的。

因为一定会引来周围人的侧目和纷纷议论:“什么?

你是光头党吗?

想要复兴纳粹?

”至少可以说明,在当下的德国,人们普遍很警惕,新纳粹当然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这件事更让我好奇的是,光头党是怎么开始和新纳粹画上等号的。

毕竟,兴起于60年代英国伦敦的光头党(Skinhead),在当时还只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青年亚文化的一支。

©60年代伦敦光头党的典型装扮出生于工人阶层,剃光头,穿背带裤、马丁靴,听牙买加雷鬼乐的光头党青年们,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诉求。

他们最多算得上是精力过剩,喜欢在街头搞点事,发泄下作为底层的愤怒和精力的一代。

在谱系上属于和摩登族(Mod)、朋克青年(Punk)同一类的群体。

而新纳粹(Neo-Nazism),大多是极端民族/种族主义者,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的是本种族的优越。

为区别希特勒时候的纳粹主义,在前面冠之以“新”,或有时也以极端右翼的名字出现。

但从光头党发展到新纳粹的这一派系,总免不了让人觉得,新纳粹也同样是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一个群体。

就像是[这就是英格兰]、[英国制造]里,英国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里的光头党们[这就是英格兰]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初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带着她的“新保守主义”上台。

小男主的父亲死于一场莫名其妙的英国对外战争,经济仍然是一蹶不振,难见好转。

彼时失业人口倒是每月见长,最终达到了自大萧条以来300多万的最高数字。

整个社会的不安氛围,就如同英国那潮湿的海风,遍布英格兰岛。

©摄影师镜头下80年代的失业青年在街头迷茫又愤怒的失业青年们,就差一个理由,就能一点即着。

而这时,鼓吹排外,反对外来移民的新纳粹思潮适时而生。

就像电影里一个光头党大佬演讲所说:我们参加蠢得要死的战争,各个要么送死,要么失业,还尽是欢迎外来移民,抢占了我们的工作,把英格兰拱手让人。

©[这就是英格兰]光头党愤怒的演讲所以,一部分激进的光头党揭竿而起了,将反对移民演变为暴力事件,而种族主义也借此时机取得了复兴。

事实上,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欧洲各国急缺劳动力的情形下到80年代,英国的光头党文化又迅速对外扩张,法国、前东德地区、西班牙、芬兰、丹麦、挪威等整个欧洲都有了光头党。

德国的[格斗女孩]、[前任领袖]讲的都是新纳粹主义怎样成为了普通青年的政治信仰和未来依托。

©[格斗女孩]的家丹麦的[兄弟情]通过一段光头党内的同性爱情,展现在丹麦光头党的势力和对年轻人的影响。

©[兄弟情]里的光头党集会情景每个心中有怒的年轻人都握紧了拳头,燃红了眉眼,将生存的压力、未来的无望,寄托在狂热的种族主义上。

他们举起枪,抛下炸药,才有了[凭空而来]那样忧心忡忡的呼喊和警戒。

②新纳粹,近未来势力浪潮?

2016年末的德国科隆跨年夜,本该热闹平和的新年关头,却发生了近百名女性被抢劫、猥亵、性侵的恶性事件。

哦,难民。

2011年夏天的挪威,正在奥斯陆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一瞬间被炸成烟花,77人遇难。

呵,新纳粹。

或许恶魔从来都是双生子。

就像近90年前,希特勒也是在经济大萧条、大量外来人口的背景下,利用仇恨移民的民众情绪,得以上台。

而今的欧洲,难民的大量涌入、整体经济的停滞不前,很难说阿金的[凭空而来]不是一张未来图景预言。

两方极端势力对立的越尖锐,彼此仇恨越生生不息,便越是培育新纳粹的绝好土壤。

©在德国,一场反对穆斯林和移民的抗议集会当人们对欧洲新纳粹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社会底层的、在街头闹事的成群结队的小混混时——[凭空而来]里,那对夫妻加入的新纳粹政党已经在德国合法化了;希腊和德国的新纳粹之间互相协作,已经建立了某种国际化的链接。

事实上,各式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社会已经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腊的「金色黎明」是对移民实施暴力事件最多的团伙之一,也是全国的第三大政党;丹麦的「排外权力党」掌控着丹麦五分之一的议会席位;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和英国的「不列颠第一」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政党之一。

......©希腊「金色黎明」和它的领导人在欧洲大量难民带来的动荡里,宗教式恐袭带来的震惊里,新纳粹绝对在以肉眼难见的速度,迅速崛起。

而这个魔鬼,还远没有被人足够重视。

所以,拍出[凭空而来]的法提赫·阿金是时代的斗士,他比别人忧虑的更深,也更远。

他让电影不再只是娱乐的电影。

 3 ) 无妄之灾

28号万州的公交车事件对遇难者来说是一场凭空而来的无妄之灾,21号出轨的台铁列车事件也是。

不过是坐一次公交车,不过是坐一次火车,就那么有去无回了。

《凭空而来》中因爆炸丧生的土耳其后裔,遭遇的也是一场无妄之灾,一切的根源只在于他们不是正统的德国血脉。

女主角戴安·克罗格表现卓越,她从悲痛到愤怒到绝望再到反抗,将未亡人将为人母的各种情感演绎得感同身受。

整部片子她是绝对的主角,大段大段的没有台词的画面,是她在用身体语言用表情用眼神来展现的。

我们看到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深沉的爱着自己的先生与儿子,然后不过是跟闺蜜约会数小时,她的家庭就被恶意的刻意的钉子炸弹炸成了碎片。

她是坚强的,能够在法庭上聆听关于案件受害人的具体描述;她是沉着的,捧着一颗破碎的心冷静面对被告;她是无助的,猫在儿子的小床上盖着儿子的被子彻夜哭泣;她知道感恩,对于被告父亲的揭露与道歉充满感激;她走不出悲伤,闺蜜与孩子的交流刺痛她的眼;她是勇敢的,在对司法公正失望之后,选择了以暴制暴。

最为讽刺的是她用在法庭上听来的炸弹制作方法,制作了与被告实施在她家人身上一模一样的钉子炸弹,她引爆了炸弹,让两个被告去尝试被掠夺走生命的滋味,让自己去体会生命中最爱的两个人所承受过的痛苦。

爆炸开始,轻松的配乐响起,她所遭遇的无妄之灾终于结束。

其实在欧洲依然有各种包装后的新纳粹组织崛起,是极端种族主义者,奉行血统论。

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土耳其人,他在为外来民族发声,也是对那些极端行为的抗议。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德曾因缺乏劳力批量引入过土耳其人,解决了当时之急,这部分人在德国安家立业,融入社会,与本地人相处基本和谐。

但新纳粹坚持纯正血脉之说,从两千年开始,陆续制造了一些恶性事件。

本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

没有给女主角上诉的机会,直接是她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多少又像了美国大片,一个孤独而勇敢的复仇者。

可以说她是一个无法走出伤痛的人,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打击之中平复,她反复观看曾经一家三口的影音资料,终是选择了以死相随。

这样的结尾也是导演对当前政治环境不满的最强烈控诉。

不过,这几年难民潮涌入,新纳粹有没有再执行所谓的清理不知,倒是时时看到难民犯罪的报道,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一直如此困难。

2018-11-06 于福州

 4 ) 个人影评

个人影评:1.凭空而来的信仰,带来了凭空而来的灾难,凭空而来的证据,解释不了这凭空而来的痛,只有靠自己凭空而来的想法让一切凭空而去!

2.恐怖袭击的恐怖不仅在于你要失去你的至亲,还要去收到各种机构的拷问,就好像拨了盖卡吐了皮了之后,好不容易定嘎嘎了,就总有伙人在那不停的扣你那嘎嘎,烦不烦人,疼不疼?!

3.外国的法律是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所以有太多的个人英雄,在无罪原则的推理下,只好靠精神寄托的英雄们解决正义!

法律不是为了维护正义,而是为了慰藉心灵,给那些扣你嘎嘎的人一种心里解脱!

4.最后女主的行为不仅是为了报复,也是为了解脱!

她想知道她的孩子到底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

她不仅要让仇人体味,也要自己切身体会!

为人父母,不能保护子女,岂能苟活!

 5 ) 喜欢这个结尾的两次复仇处理

电影的剧情很直观地跟三块广告牌对比,比广告牌更让人难受和愤怒。

难受到,宣告无罪的时候,跟女主一样无力,竟不忍再看下去,需要点剧透才能让自己缓解这种不适感。

很多镜头一直有些轻微晃动,最开始有些不适应,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的心理会跟着卡佳一起彷徨,焦虑,不安。

而结尾处镜头的平稳,是卡佳终于得以解脱。

女主演技真很好,情绪感染力太强。

愤怒悲哀到发抖,随意感受下截图。

结尾处,女主复仇却分了两次,第一次是单纯的仅为复仇,看的人心情澎湃和紧张,第二次是卡佳的内心平静解脱后所行,观众亦平静等待结局的以暴制暴,凭空而来前后呼应。

让卡佳有了重新选择的心态后继续选择复仇,和三块广告牌最后被告知要复仇的对象不是杀死自己女儿的那一个时仍旧往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个人觉得凭空而来的处理方式更为细腻,重获新生后,却选择亲手结束,去感受丈夫和儿子曾经历的痛苦。

不过还有一个感触是,安全下的人权,才是最好的人权。

国情背景不同,让人对中间法律剧情的发展有些愤怒,和部分无法共鸣。

 6 ) 仇恨凭空而来,却不会凭空消失

5月是戛纳电影举办的固定月份。

与奥斯卡的先公映再评奖不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作品参赛前不得大范围上映,普通影迷无缘在第一时间领略获奖影片的魅力,关注度自然低了不少。

《凭空而来》就是个姗姗来迟的例子。

该片曾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然而直到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在即,我们才看到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德国版《三块广告牌》,看来这种坚毅、悲情的大女主戏非常适合诞生影后。

不过《凭空而来》的影片背景更加复杂,不仅展现了民主体制下的司法困境,还探讨了欧洲社会日益严峻的移民问题和保守主义。

《凭空而来》以三段式的结构展开故事,每个章节均以一段DV录像开始。

影片的第一幕名为《家庭》,录像内容是一场独特的监狱婚礼,德国女孩卡佳(黛安·克鲁格 饰)与正在服刑的土耳其裔男友在狱中举办了结婚仪式。

时光荏苒,卡佳与丈夫的婚姻持续了多年。

此时两人有了一名6岁的儿子,丈夫也已刑满释放,从事一份正当工作,生活幸福美满。

然而一起炸弹袭击破坏了一切,卡佳的丈夫和儿子在这场灾祸中惨死。

由于丈夫贩毒入狱的前科,警方和母亲一致认为卡佳的丈夫并没有重新做人,而是卷进了一起黑帮仇杀。

此后卡佳一边维护丈夫的清白,一边竭力寻找炸弹袭击的真凶。

最终得知是新纳粹组织发起了这场袭击,嫌疑人是一对德国情侣。

影片的第二幕名为《公正》,讲述卡佳和律师与被告一方庭辩的过程。

在这场案件中,卡佳既是原告,也是证人。

为了讨回公道,她必须抑制失去亲人的悲痛,强打精神与被告的辩护律师周旋。

庭辩异常艰难,被告律师从希腊找到一名旅馆老板作伪证,提供了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明。

随后这名旅馆老板被证实是希腊金色黎明党的成员,与德国新纳粹组织有密切联系。

金色黎明党是希腊的极右翼组织,该组织成员行纳粹礼,组织标志与纳粹万字符十分相似。

由于希腊历史上与土耳其存在着领土、宗教矛盾,这个组织十分仇视土耳其人。

而另一场法医作证的证词中,卡佳必须在现场听法医描述丈夫和孩子在爆炸瞬间肢体被撕裂、皮肤被灼烧的惨状。

这个过程对当事人无疑是二次折磨,而法庭却没有做出任何关怀。

愤怒的卡佳冲到被告面前撕扯,被法警当场制服。

能够猜到,这场庭辩肯定以卡佳的败诉结束。

法院以“证据不足、疑罪从无”为理由,宣布被告无罪,还会对被告的服刑做出赔偿。

法律手段失败后,卡佳无视了辩护律师上诉的提议,只身一人来到希腊。

她跟踪那个作伪证的旅馆老板,找到了德国情侣的藏身地点——海边的一辆房车内。

影片的第三幕就名为《海边》,卡佳来到风景优美的希腊海滩,回想起自己与丈夫孩子在海边度假的情景。

她决定以牙还牙,用化肥和铁钉制作了炸弹。

有一个细节解释了卡佳复仇的必然性,卡佳曾对亲友说,在事故发生后,自己一直没来例假。

而当她尝试将炸弹放在仇人的车底,例假突然来了。

这使卡佳明白,唯有复仇才能让自己从压抑的精神状态中解脱。

《三块广告牌》和《凭空而来》都是以一名不幸的母亲作为故事的主角。

这种受到创伤的女性角色,真实情绪往往掩饰在台词之后。

例如在母亲质疑女婿贩毒时,卡佳坚决否认,眼神却飘忽不定,表明她其实对丈夫也是有一丝怀疑。

果然下一个镜头就是卡佳去找丈夫的律师,询问丈夫是否还在贩毒。

还有一场戏是亲友推着婴儿车前来探望,卡佳看到哭闹的婴儿,虽然一言未发,落寞的眼神却能告诉我们,她一定是在想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法庭上的突然失控,还是躺在儿子的床上痛哭,黛安·克鲁格都恰到好处的拿捏了角色的情绪,使其接下来的行为顺理成章。

《凭空而来》取材于2000年至2007年间,德国的极右翼组织“地下国社”枪杀了9名移民和1名警察,并实施连环爆炸袭击的事件。

该组织还曾拟定了一份88人的刺杀名单,其中包括多名土耳其裔和穆斯林政治家。

本片的导演法提赫·阿金就是土耳其裔德国人,他对德国移民的生存现状有着切身体会。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会觉得欧洲面临极端宗教的威胁要远远高于新纳粹主义,所以对于一部讲述移民生存状态的影片,很容易冠上“政治正确”、“白左圣母”的标签。

就连影片中办案的警察,最初也是把嫌疑锁定在穆斯林和库尔德人身上。

大量移民的涌入,确实给欧洲的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问题。

卡佳和土耳其裔丈夫相识,居然就是通过一笔毒品交易。

这些年,欧洲电影人对移民问题各抒己见,同届戛纳金棕榈奖影片《方形》提出了“欧洲究竟要包容到何种地步?

”的质问,《凭空而来》则给出了“欧洲的包容还远远不够”的回答。

影片中提到了希腊人与土耳其人的矛盾,其实欧洲林立着大小几十个国家,民族、宗教、边界争端纷繁复杂。

倡导包容、团结的价值观,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打造统一的欧盟。

换句话说,不是欧洲人想要当圣母,而是必须当圣母。

只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利益分配的不均,历史的仇恨也不会一笔抹去。

但是在维护欧洲统一这个更大的利益下,恐怖袭击只能算小摩擦,也是必须要做出的一点点牺牲。

所以那些“凭空而来”的灾祸,只能继续降临在无辜的人们身上。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7 ) 是精力过剩的街头混混还是未来浪潮

[凭空而来]是导演法提赫·阿金对欧洲的一个警示。

就像电影结束的那段字幕:在2000至2007年的德国,地下国社强杀了9位有移民背景的公民和一名警察,并实施了连环爆炸袭击。

这些袭击背后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受害者都不是具有“正统德国血脉之人”。

©[凭空而来]只身复仇的女主角德裔的女主角卡佳要承受同时失去土耳其裔的丈夫和儿子的苦难,因为一对金发碧眼的年轻新纳粹夫妻在丈夫办公室门前放置了一枚炸弹。

当漫长而僵化的司法过程终无法实现卡佳渴求的正义,她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炸掉凶手和自己。

蔚蓝的海边,是冒着浓浓黑烟燃烧着的白色房车,轻快的歌声响起,似乎消解了一丝阴霾。

©[凭空而来]结尾但,没有和解。

有的是尖锐的对立,以血祭血的愤怒,生生不息的憎恨,以及不断回环的肃杀。

作为土耳其裔德国人的导演法提赫·阿金是悲观的,但也是敏锐的。

©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裔导演,法提赫·阿金以尖锐的方式发出悲鸣和呐喊的[凭空而来],迫使着你不得不去正视、去思考欧洲正在愈演愈烈的新纳粹势力。

或许总有人不屑一顾地觉得新纳粹只是不成气候的一小撮——但就像当初希勒特成立纳粹党、甚或该党议席不断增加时,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①光头党?

街头年轻混混?

说是,德国球队在国际赛事上赢球时,即使是再激动的球迷,也没有人敢高喊“德国最强”、“德意志万岁”的。

因为一定会引来周围人的侧目和纷纷议论:“什么?

你是光头党吗?

想要复兴纳粹?

”至少可以说明,在当下的德国,人们普遍很警惕,新纳粹当然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这件事更让我好奇的是,光头党是怎么开始和新纳粹画上等号的。

毕竟,兴起于60年代英国伦敦的光头党(Skinhead),在当时还只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青年亚文化的一支。

©60年代伦敦光头党的典型装扮出生于工人阶层,剃光头,穿背带裤、马丁靴,听牙买加雷鬼乐的光头党青年们,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诉求。

他们最多算得上是精力过剩,喜欢在街头搞点事,发泄下作为底层的愤怒和精力的一代。

在谱系上属于和摩登族(Mod)、朋克青年(Punk)同一类的群体。

而新纳粹(Neo-Nazism),大多是极端民族/种族主义者,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的是本种族的优越。

为区别希特勒时候的纳粹主义,在前面冠之以“新”,或有时也以极端右翼的名字出现。

但从光头党发展到新纳粹的这一派系,总免不了让人觉得,新纳粹也同样是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一个群体。

就像是[这就是英格兰]、[英国制造]里,英国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里的光头党们[这就是英格兰]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初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带着她的“新保守主义”上台。

小男主的父亲死于一场莫名其妙的英国对外战争,经济仍然是一蹶不振,难见好转。

彼时失业人口倒是每月见长,最终达到了自大萧条以来300多万的最高数字。

整个社会的不安氛围,就如同英国那潮湿的海风,遍布英格兰岛。

©摄影师镜头下80年代的失业青年在街头迷茫又愤怒的失业青年们,就差一个理由,就能一点即着。

而这时,鼓吹排外,反对外来移民的新纳粹思潮适时而生。

就像电影里一个光头党大佬演讲所说:我们参加蠢得要死的战争,各个要么送死,要么失业,还尽是欢迎外来移民,抢占了我们的工作,把英格兰拱手让人。

©[这就是英格兰]光头党愤怒的演讲所以,一部分激进的光头党揭竿而起了,将反对移民演变为暴力事件,而种族主义也借此时机取得了复兴。

事实上,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欧洲各国急缺劳动力的情形下,大量外裔人口就已经开始涌进了西欧。

在媒体的煽风点火下,光头党群体内部迅速分化,出现了大量信奉种族优越主义的激进分子。

到80年代,英国的光头党文化又迅速对外扩张,法国、前东德地区、西班牙、芬兰、丹麦、挪威等整个欧洲都有了光头党。

德国的[格斗女孩]、[前任领袖]讲的都是新纳粹主义怎样成为了普通青年的政治信仰和未来依托。

©[格斗女孩]的家丹麦的[兄弟情]通过一段光头党内的同性爱情,展现在丹麦光头党的势力和对年轻人的影响。

©[兄弟情]里的光头党集会情景每个心中有怒的年轻人都握紧了拳头,燃红了眉眼,将生存的压力、未来的无望,寄托在狂热的种族主义上。

他们举起枪,抛下炸药,才有了[凭空而来]那样忧心忡忡的呼喊和警戒。

②新纳粹,近未来势力浪潮?

2016年末的德国科隆跨年夜,本该热闹平和的新年关头,却发生了近百名女性被抢劫、猥亵、性侵的恶性事件。

哦,难民。

2011年夏天的挪威,正在奥斯陆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一瞬间被炸成烟花,77人遇难。

呵,新纳粹。

或许恶魔从来都是双生子。

就像近90年前,希特勒也是在经济大萧条、大量外来人口的背景下,利用仇恨移民的民众情绪,得以上台。

而今的欧洲,难民的大量涌入、整体经济的停滞不前,很难说阿金的[凭空而来]不是一张未来图景预言。

两方极端势力对立的越尖锐,彼此仇恨越生生不息,便越是培育新纳粹的绝好土壤。

©在德国,一场反对穆斯林和移民的抗议集会当人们对欧洲新纳粹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社会底层的、在街头闹事的成群结队的小混混时——[凭空而来]里,那对夫妻加入的新纳粹政党已经在德国合法化了;希腊和德国的新纳粹之间互相协作,已经建立了某种国际化的链接。

事实上,各式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社会已经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腊的「金色黎明」是对移民实施暴力事件最多的团伙之一,也是全国的第三大政党;丹麦的「排外权力党」掌控着丹麦五分之一的议会席位;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和英国的「不列颠第一」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政党之一。

......

©希腊「金色黎明」和它的领导人在欧洲大量难民带来的动荡里,宗教式恐袭带来的震惊里,新纳粹绝对在以肉眼难见的速度,迅速崛起。

而这个魔鬼,还远没有被人足够重视。

所以,拍出[凭空而来]的法提赫·阿金是时代的斗士,他比别人忧虑的更深,也更远。

他让电影不再只是娱乐的电影。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8 ) 哀莫大于心死

她从地狱深渊而来,为了复仇也为了自我救赎。

最后的同归于尽不是一种绝望之举,反而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求仁得仁,因为她早在失去爱人的那一刻绝望地死了。

得而复失的幸福最是磨人,当心已经死了,她又该如何、又怎么可能活下去呢。

这种自我毁灭性人格从一开始就有了昭示,不管是那个浪人武士的纹身,还是强迫自己去听法医事无巨细的尸检报告,比起自杀未遂更加隐晦。

不知道是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德国人作风如此,画面冷酷严谨,登场人物非常有限,故事的绝对主角就是女主,一众人等都是形象明确、严守人设,让人一目了然各人的立场。

比如说辩方律师是一个面目可憎的白人中年男子,辩论时咄咄逼人可;控方则是一个地中海裔的年青男人,激动、正派;审判员则是面目模糊的中年人,不苟言笑。

沉重的社会性话题被导演局限在了一个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个人复仇故事里,立场非常鲜明,不容反驳。

最后的自我和解是影片的高潮,那种平静实在是太难得了,再也没有愤怒和自责,只有接受命运的平和。

 9 ) 凭空而去!

首先,这部电影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样,我以为这部电影又是一部连姆·尼森式的为家庭复仇动作爽片!

但其实这部电影更多的把剧情焦点放在了主人公卡佳的心理历程方面,从失去家庭后的伤痛到法庭上的绝望,到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时的解脱!

失去了至爱的家人,自己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在复仇的同时也完结自己的生命,对她来说也许是个好的结局!

看电影时同步进行的两个想法:1、法庭上的那段剧情,其实在TVB90年代有很多法庭戏,都有类似的剧情!

明明是铁一般的狡黠事实,但是在辩护律师的巧舌如簧下,嫌疑人被开脱罪名!

有一点很好奇,辩护律师是真的在维护嫌疑人的权益,还是明知道真相但为了名或利而辩护呢?

也许二者的成分都有吧!

2、认为女嫌疑人放炸弹那段明显是BUG呀,都2016年了只要查一下监控就可以了,还犯得着被律师盘问吗?

但看了网友们的评论后才知道,德国啊,真是将人的隐私权做到了极致!

是好是坏呢?

都有吧!

就看你更重视哪一面了!

 10 ) 咋啦,还带删影评的~

半年看了不少片子,热的冷的,新的老的,得奖的被禁的……还是喜欢关注社会问题的和流露人性自然的。

当然,我们有绕不开的总菊,绝大部分连带着镣铐跳舞的台子都没有。

欧洲移民,挚爱亲情,极端分子……看着复杂的问题被割出一道深深的主线索,就像一把手术刀给一个名叫「主义」的病人开膛破肚。

画外音:个人极其不喜欢长篇累牍的剧透影评,你把电影从头到尾说一遍,干嘛不自己写个剧本;但我对背景的解读和其内涵覆盖是不厌的,就像这部电影虽然没多介绍新纳粹主义等等。

P.S. 当弱者以暴制暴,司法已毫无意义。

《凭空而来》短评

参考成龙大叔的《英伦对决》,两个一样的故事,两种不同的风格,感觉欲言又止,想指出社会问题,一句纳粹主义全盘都掀了,视听做的够平稳优秀。反而法庭戏很不喜欢,出现在这样一部以人物为侧重的电影中很吵闹。复仇的餐盘永远不会冷却,克鲁格最佳女主拿的值,各种情绪拿捏的很好能引观众入戏产生共鸣

9分钟前
  • 甦醒 Nostalgia
  • 还行

全靠女主演技在撑,电影质感太差了,头重脚轻的

13分钟前
  • 较差

本来排片表上的是另一部竞赛片,最后一分钟临时改放这部,观众一脸懵逼,70届戛纳便以这部三观奇异的剧情片作结。看完觉得克鲁格影后应该没跑了,从悲恸到愤怒到麻木,发挥空间很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纳粹主义行径,现有法律体系已无法伸张正义,最后将一个女人逼至以暴制暴的结局。会引起一些争议吧。

1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好看,强推。

20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居然和Jodie Foster的The Brave One如此类似,整个故事和情节的惊喜都不大,Diane的表演也没有到那么出色的地步,现实主义的影像背后是满满的老生常谈。

2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从悲痛到愤怒,从绝望到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本片堪称德国版《三块广告牌》。黛安•克鲁格表演细腻且动人,戛纳影后实至名归。导演阿金对于德国现在抬头的新纳粹主义,从移民后裔的角度给出了不一样的观察视角。《凭空而来》与《方形》相互补充,构成别样的欧洲,连起来看,别有一番味道。

25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如此硬核的女性形象塑造得真不错,戴安克鲁格的影后真不是白拿的。然而故事内核却是与女主的立场相左的,至少我的理解中结局是幻象。话说现阶段德国社会是不是都困顿于这样的“狠与恕”的矛盾中呢?

26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压抑,看这个片子什么也没有学到

30分钟前
  • 不羁の雲
  • 较差

导演和女主两人火花飞溅!

3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还我那个值得期待的法提赫阿金

35分钟前
  • coshzoe
  • 还行

前几天说的“(以小见)大格局”出现了。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地域阶级背景相近令到冲突的动机纯粹。司法亲友等传统drama因素消失,把压力与责任最大内化。你以为有反转的,结果都没有。感觉所有人都没得出路。有个新生儿也带不起什么希望。大家一致看好影后。卡着局势,个人觉得金棕榈可以。

37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2018.05.27案子有些“糙”,但可看性还蛮强的,能够用剧中人的情绪感染观众。小律师是不是演过N回Daniel的同窗好友,终于看到他的成熟魅力了呢。

38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又一次验证了为母则刚这个道理。。。

41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推荐

6/10。用怼天怼地的蹩脚模式,去简单化正义与复仇本能之间的纠葛,大段法庭戏可以与政治宣传片划上等号,无论是被告律师对受害者移民和犯罪背景的指责、毫无悔意的纳粹成员还是细节反驳不充分的无罪释放,加上素颜状态的表演下卡佳听着验尸报告坐立难安、失控怒踹被告,愤怒加高呼正义的说教都陷入了简单化的思考。对人物遭遇的悲惨化(竟然出现了因为房车上徘徊的海鸟放弃复仇的圣母情节),使其玉石俱焚的行为正当化,说明对移民身份认知的看法局限于偏激视角。最后炸弹一响镜头缓慢倒置到海平面的处理不错,隐喻着大海般对移民群体广阔包容的社会,虚幻如倒影。

4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为了导向最后海滩边那一幕,前面的所有铺垫不管合理不合理都上了。这片拿最佳,可能单纯只是引起了评委对于移民/难民问题的共鸣吧。

47分钟前
  • ZEAL
  • 还行

1080#一般 最佳女主?……

52分钟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

没意思…………

56分钟前
  • Ocean
  • 很差

浓浓的电视电影美学,克鲁格是铆足了劲要拿影后。

5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较差

完完全全四不像。既不是消极的期待司法公正,也不是完全的以暴制暴。对善和恶都没有深刻的讨论。法庭上律师都无法冷静,演的好像大学辩论队一样,还直接帮法官总结。恶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组织在一起犯罪。导演讨论了半天就只言片语引出了纳粹崇拜。恶的结果掠过的太快

60分钟前
  • fairyta
  • 很差

当类型片看挺好,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1小时前
  • 顗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