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of all,想到看EVENING是因为去年12月DTV的预告片打动了我。
因为它是文艺片,是小片(其实制作和演员都算得上“豪华”了),当然还因为它的漂亮的有寓意的海报(有时不得不承认一幅海报在关键抉择时的意义啊),当然还是冲着梅姑来的。
不得不说开始很想只给三星(因为是本人的第一篇影评,特说明一下,豆瓣里面的影片都是本人感兴趣的片子,不是随便什么大片商片都往这上面放,所以起跳级别为三星,也就是说即使很不如意最少也是三星),甚至在中途时就想放弃了。
到影片后半部分的时候才觉得叙事的重点上路了(可见导演耐心好好,好会讲故事,前面铺垫得不错),开始觉得不过是一部讲爱情的小品,越到后来那种像酒一样的醇味慢慢的弥漫开来,附加的讯息也渐渐丰满起来。
因为中间略带涉及男同情节让我坚持看了下来,其实到后来影片主题由爱情升华到人生的高度上了,可以说也是看这部片子最大的一个收获吧。
想想吧,男主人公有够幸福的,两女一男喜欢他,但最后谁都没和他在一起。
为什么呢?
影片里已经给出答案了: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如自己所愿,不是两情相悦的人最后就能走到一起白头偕老。
也许对男主人公充满怀念的那段美好“初恋”经梅姑的“劝说”最终得以释怀正好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初恋”永远在回忆中是最美好的。
“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也让每个人的人生得以充实和完整。
虽然有失败的婚姻,不如意的工作和男友,但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自己的选择中。
在垂暮之时回想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感到遗憾。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带来一些讯息让人思考,虽然现在我没到历经风雨的年纪能马上感同身受。
PS:男主人公身份低以及选择不能发财的事业也和女主人公没能与之在一起暗合,只是影片没着重提及。
画面拍得很美,摄影不错,个人觉得影片有些地方拍得像电视电影,有拖沓的感觉,可以再剪个十来分钟就好了。
Hugh Dancy和梅姑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芷宁写于2009年1月8日)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有个情节,为使女儿对身世有所了解,弥留中的母亲以日记为引,带出往昔的万水千山,该片段令人想起了影片《夜幕(Evening)》中的类似情景,只不过女儿们获知往事的具体方式不同,《夜幕》里的老妇人安已然病得糊涂了,嘴里总念叨着一个女儿们不曾听过的名字哈里斯——这个此生只能爱三天的男人,让病中的安一直对其魂牵梦绕,且欲罢不能,继而往事也被渐渐串起。
当时选择看《夜幕》(又译为《此情·此生》、《夜恋》),多是因其改编来自苏珊·迈诺特的同名畅销小说,而编剧为《时时刻刻》的编剧之一、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迈克尔·卡宁汗姆,此君较长于描摹敏感而细腻的心理和情感。
另一个原因是,英国演技派瓦内莎·立德格拉夫和好莱坞常青树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有几分钟不错的对手戏,而其他参演人员的名字也各个熠熠生辉,让观影期待陡然拔高了不少。
然而在观看时,却不时略感失望,再迷人的风景、再强大的阵容,一旦缺失了有机的架构和调和,也会产生涩滞感和平淡感,可以说该片虽不乏出色之处,但距离一部人物形象饱满、刻画女性心理和情感到位的高水准电影,还差点距离。
不可否认,由匈牙利人拉乔斯·科泰担任过摄影的那些影片均十分出色,如《海上钢琴师》、《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但一个长于视觉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此次在科泰第二次的导演体验中,他依旧奉献了清新旖旎的视觉画面,摄影技巧娴熟而精湛,总能捕捉到那些如明信片般的如画景致,其远景、近景、构图比例和光影效果均属出类拔萃,很多画面都可以单独挑出来作成画册,只是看电影的人不仅仅是为了取悦眼睛的,虽然那也很重要。
诚然,影片保留了一丝源自原著的文艺调调,但其在解决如何用戏剧手法和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纠葛的时候,却显得飘忽疏离了,仿佛不肯“屈尊降贵”于电影手法再现故事。
在节奏上,许是剪辑的问题,原本适时闪回的应用是可以加分的,但在片中当下和过去的戏份穿插地过频,有得甚至缺乏关联性,使观影的流畅感大打折扣,即便把病入膏肓的安回忆比较散乱的因素已考虑在内。
在表现一些至关重要的情感冲突时,又没能将那种特定心理的微妙和繁复细腻地刻画出来,偶尔还有用力失衡的嫌疑。
而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似乎也不少,安年轻时的一段感情和情伤,涉及了多角恋和多个破碎的心,而病中的安和两个女儿乃至两个女儿之间都有着累积的小矛盾,而其小女儿的身心似也处在一个艰难期,在表述这些时,本可提纲挈领,但影片显然丢失了关键细节,流于平淡了。
倘若依照影片所呈现的整体风格,主演青年时代安的克莱尔·丹妮丝就显得戏过了,如果就人物性格的解读而言,彼时的安应该是一个想要独特生活的有追求有渴望的女孩,她不安于现状渴望富有激情的生活,仿佛出挑于50年前的那个时代,就像丹妮丝出挑于该片一样。
同样戏过了却又出挑于时代和影片的,还有饰演巴迪的休·丹西,只是该片的基调和氛围已然被大多数主创们以淡薄而疏离的姿态营造了,故而此二人的戏显得十分奇怪,特别是丹妮丝。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片中就有一位,不论以影片的氛围视,还是以角色的特点看,都十分合适而入戏,那就是由帕特里克·威尔森饰演的哈里斯。
较之在《水果硬糖》中被艾莲·佩奇阉了的“萝丽控”,以及于《身为人母》里诱使凯特·温斯莱特出轨的有妇之夫,帕特里克·威尔森在《夜幕》中的表演则更为内敛而出色,他给予角色的魅力是缓缓而不间断地散发出吸引力,这很适合该片的整体氛围,而他也表现出了“人人都爱哈里斯”的缘由,即便是默默无语,他也能于不经意间释放出危险而神秘的气息,仿佛能奉献给对方无群尽的爱与幸福,事实上,他只能让很多人心碎,年轻的安、巴迪和莱拉都没能逃过。
片中,老年安的戏份不多,且多是游走在糊涂混乱的边缘,但正是瓦内莎·立德格拉夫这些老演员给这部影片的表演奠定了舒缓内敛的基调,从而使得年轻人克莱尔·丹尼丝显得很突兀。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戏份更少,只在影片即将结束时出场几分钟,但她的表演和瓦内莎·立德格拉夫形成了情绪相连的互动,但见片中两个七旬老人如年轻时那般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言语对白依旧淡然,却暗含着深意,眼角眉梢还流露出些微的动人情愫,在斯特里普饰演的老年莱拉探病离开后,老年安终于安心地溘然长逝了。
安的人生岁月被时间和记忆分割成了若干碎片,有的色彩绚烂,有的充满晦涩,在当年好友莱拉婚礼上的献唱以及和哈里斯的爱,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只是转瞬即逝,巴迪的死来得太快,让一切终止在那个夜晚……虽然《夜幕》缺失了此类影片述说故事的通透手法,但依旧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放了时光片段,一个女人的一生便是一部长篇、一首长诗,个中滋味,也许真的难以为外人道也。
另外,影片的配乐十分动听,安还有两首独唱,仿佛她爱情和歌唱追求的一个侧写。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8116474_d.html
查了一下,此片的编剧是同名小说作者Snsan Minot本人和小说《时时刻刻The Hours》作者Michael Cunningham。
空有抒情的结构、优美的画面、好听的歌曲,和一些貌似生活哲理的东西,却并不能打动人。
此片最大的问题在剧作结构上。
镜头不断在两重时空之间移来移去,却没有说清故事的因果关系。
今日的时空是毫无必要的,用老太太弥留之际架构影片,除了为了展示斯特里普等两个老演员的演技外,纯属浪费笔墨,还不如老老实实从头到尾顺叙讲清一个故事。
最初看这个电影,冲着女猪脚丹尼尔去,看看时间是否能在清纯女性的眼睛里留下印记。
看到一半,被惊呆,原来《sweet november》中所唱的"the passing year will show ,you make the love so long so youny .竟然和婚礼上所唱的“TIME AFTER TIME”是同一首歌。
好感倍增,这样的歌总是心情款款。
看到最后,被感动。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在迅速而平凡的一生中,当你年老,不能动弹,躺在病榻,回忆往事,你是不是因为爱了某人而后悔了呢?
你是否告诉自己:如果回到当年,我们该走左路而非右径呢?
老太太在病榻总是年期哈里斯的名字,出现白大褂哈里斯的形象,看了让人心疼,一辈子不长不短,估计25岁夏天的那个周末是她内心最深处的绿洲,滋润平淡琐碎的生活。
爱就爱了吧。
如果爱情暗淡,就让回忆发光好了。
there was no such mistake in the life .一切都是自己的财富。
到家了,给自己倒一杯干红,只为想喝。
然后好好的依着椅子坐下。
把爸安顿好病床,办好手续,还有体温,血糖,药剂,晚餐统统打理好。
妈也陪在身边。
中午的急救依然心有余悸。
第一次坐上120的车。
与它一道在街道上快速穿行。
仿佛这一切来的太突然。
毫无准备。
还好,及时,一切安好。
爸还好好的。
巧合昨晚看了这部电影。
满分10分我给9.8。
这部电影能成为往后的一部教科书级的经典。
此片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导演拉乔斯·科泰曾执导《海上钢琴师》,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影片氛围拿捏得道,当然也离不开演员优秀的表演,除曾出演后现代版朱丽叶的女主角Claire Danes,也很欣赏Hugh Dancy的表现。
人生的错误 影片开始在一个美丽的海岛边,年轻的Ann在Harris的小船上醒来,她不断的呼唤着他的名字。
画面切换到病床,生命垂危的Ann,她面临着寿终正寝,身边是她的两个女儿,她们对病重的母亲最近的奇怪言语深感困惑。
故事从病床上的回忆展开,在唯美和残酷间穿行,从代沟向理解过渡。
美丽时光成了Ann的一剂良药,她不断的经历幻境,重温曾经的爱意,但她心里也有一个结,一个男人,Harris。
Harris是Ann的美好回忆,虽然那天后,他们便各奔东西。
“他是人生最初的一个错误”Ann总是喃喃自语。
这个人是她的最后牵挂。
心灵的救赎 lila是Ann的闺密,她们都爱上了Harris。
Ann通过年老护士的无心联络,见到了相隔40年未见的闺中密友lila,她们互敞心扉,她们谈到Harris,她们共同的爱人。
lila告诉Ann,当年根本就没有谁犯了错,重要的是曾经经历过那份美好。
人生经历的种种,以及犯的错,在时光的流逝间,都是微不足道的,为曾经的错,悔恨,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Harris正在某处过着平静的生活,有他的妻儿,并且慢慢的老去。
Ann如释重负,满心欢喜,她带着安详的笑容,安静的睡去。
影片中有几处欲言又止的秘密,那是主人公的秘密,也是留给观众遐想的悬疑,也看出导演的功力。
爱的延续 而Ann的两个女儿,生活各不相同,她们通过对母亲过往的了解,明白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当她们分享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的喜悦时,年老的Ann带这心满意足的微笑,释然离世。
画面回到那个记忆中的海岛。
她的Harris,是否在小帆船上,等着她。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Harris”。
http://hx2.blogbus.com/logs/10680898.htmlH2 2007.11.07 21:12
Evening真是部文艺至极的片子,画面极美,情节上的插叙不知是否受益于原著,给整个故事蒙上一层略带忧伤的神秘感。
帕塑造的Harris总在渣与不渣间游走,时而令人唏嘘,时而觉得罪有因得;茶杯的Buddy应该是全片最出彩的人物了,迷茫中似乎总在搜寻些什么;Lila笔墨不多,无论爱恨都和普通人并无二致;Ann既是亲历者也是讲述者,在临终前和女儿们的只言片语中慢慢铺开曾经的故事。
一切开始与弥留之际的Ann回忆起当年的事,反复诉说着自己害死了Buddy,说唯一爱过的人是Harris。
而这是两个女儿第一次听母亲提到这些名字,这段人生。
当年,25岁的Ann也有梦想——歌手,在一次做客中被好友Lila家管家的儿子Harris吸引,同时也被Lila的弟弟Buddy表白;Ann拒绝了一直以弟弟相待的Buddy,接受了Harris。
一切理所当然的事却导致Buddy意外出车祸,而此刻唯一的医生Harris却和Ann在一起没有及时赶到。
Ann内疚不已,永远离开了那个家庭,与Lila,Harris都不再联系。
多年后,Ann结婚生子,在柴米油盐中告别曾经的梦想,一边做饭一边哄孩子,艰难的养育两个年幼的女儿。
那个时代(也许现在也是),女性几乎不能同时有自己的梦想并做个母亲,对家庭的付出,使Ann不得不牺牲梦想。
Lila出身富有,年轻时迷恋Harris多年,甚至在婚礼前夕还对Ann哭诉爱而不得,因为嫁给管家的儿子几乎不可能。
Lila曾对Harris表露过心迹,Harris不知是对Lila无感情,还是从未想高攀上流社会,拒绝了她。
Harris后来当了医生,帮助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
Lila死心,嫁给了同是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
Harris作为管家的儿子,在Lila家长大,像兄弟一样照顾着Buddy,面对Lila的表白也从未有任何越界之举。
Ann的到来对他似乎是照进上流社会这个泡沫的阳光,迸发出彩虹般的色泽。
他带着Ann辨识夏夜的星空,他鼓励她追求梦想,他陪伴她在Lila婚礼上唱那首Time from time。
若不是Buddy的意外去世,Harris也许本可以和Ann在一起,过着普通人平凡的生活。
也许Ann可以不放弃唱歌,也许她的人生会不一样,也许同样到了弥留之时,Ann会觉得幸福;但也许,Ann会爱上别人,也许他们在一起后并不会幸福。
也去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生命的岔路会通向哪里。
多年后Ann与Harris偶然相遇了,彼时俩人都已结婚生子。
Harris说,我还记得属于我们的那颗星。
最后来谈谈Buddy。
作为Lila的弟弟,Buddy一直知道姐姐迷恋Harris多年。
Buddy充满理想主义,想不明白为何Lila要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还想请Ann来劝Lila。
同时,Buddy自己也爱着Ann,这更像时少年的迷恋,比如多年来一直留着Ann给他的纸条。
Ann把拒绝了Buddy后,Buddy醉酒,跳入海中,Ann以为Buddy可能会淹死心急不已,却没料到被戏弄了。
Ann很生气,对Buddy说不要孩子气了,Be a man!
随后与Harris一起离去。
Buddy试图追上Ann向她解释些什么,one last thing,却由于醉酒遭遇了车祸。
Buddy的去世令Ann自责不已,为对他最后一句狠话,为Harris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
Ann知道没法和Harris在一起了。
想到唐顿庄园里大表哥未婚妻去世时,对大表姐说,we can never be together, we are damned.Buddy是善良的,但同时又纠结,煎熬,痛苦,他希望姐姐幸福,劝她别结婚无果;他爱着Ann便表白,却使自己更痛苦。
从开头迎接Ann,到婚礼,到表白,到意外,看着Buddy一步步沉沦下去总感到悲伤而无力。
片尾处,同样老去但依旧优雅的Lila来探望弥留中的Ann。
在Ann病床前,女儿们问Lila母亲是不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Lila说,你们的母亲很伟大,养育了你们;她是个好歌手,她曾在我的婚礼上唱歌。
Lila: Your mother had a whole life, she had you. She sang at my wedding.临别时,不必纠结对错。
一张无限优雅的海报就足以把我吸引。
电影是一买到就拿回来看的,虽然了解其中庸的评价,母女、回忆、大批演技派还是我毫不犹豫保持期待的动力。
果然是不出所料的起伏不惊,从头至尾在我心里保持着三颗星的中等位置。
画面、音乐、甚至是感动,都做到了。
只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者来不及深入并言尽。
Claire Danes,惊觉朱丽叶稚嫩萌动的惊艳,已是十一年前的事了。
十年间不曾离开视线却始终没有深刻的位置。
在这部电影中她是真正的主角,在我看来也是最大的亮点。
与Harris雨中相遇的一幕,已为人妻的Ann让人无比动容。
听说角色的首选本是Keira Knightly,那样的话,对这部电影的喜欢可能又要少一点。
Toni Collette和Natasha Richardson在40年龄段的女星中同样不是佼佼者,却毫无疑问在水准之上。
自己比较想看到的她们间及与母亲间的对手戏,及不上预期的精彩。
后者不多的戏份及前者在演员表中第二的位置,都没有太多能够发挥的余地。
Vanessa Redgrave扮演的老年Ann算是基本完成任务。
名气更大的Meryl Streep和Glenn Close甘当绿叶,看来导演号召力不小。
对于另一位戏骨Eileen Atkins也并无太多印象。
至于两位小生,Hugh Dancy扮演情感过于复杂的Buddy,还算可圈可点。
Patrick Wilson一直比较迟钝麻木,不太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中就有两对母女。
Meryl Streep和女儿Mamie Gummer,扮演同一个人物于两个年代的身份。
Natasha Richardson与母亲Vanessa Redgrave,在影片中依然是一对母女。
用一部电影在一个女人弥留之际忆其一生,恐怕是难。
行云流水的清隽风格是喜欢,却在无疾而终的爱情还是错过最爱后母亲的身份之间,无法寻到一个平衡点。
最喜欢的还是影片的名字,evening,一语道出的是四十年前改变一生的一晚,还有人生的夜幕。
不过想来,那也是原著小说的功劳。
上帝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i wear the wrong dress. Ann漂亮的裙子一直被压在箱底,只有在重要场合才拿出来。
就像她记忆中的爱情。
what is your life?my life is full filled with wastes and failure.I should have sailed with them.I should get into that boat.为什么机器猫的时光机器如此诱人?
人们总觉得过去有些事情做的不那么完美,或者说,错过了最精彩的部分。
Ann很后悔,那天没有坐在Buddy和Harris的小船上出海,爱情也许可以开始的更早,而故事也许会变得不一样。
Ann就是我们,我们就是Ann。
只是,有时是一条裙子,有时是矜持,有时则是误解。
看完电影后,我就给你发了短信,只为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只是不想再miss somebody而躺在床上独自伤悲。
也许故事不会因此改变,生活给的意外远多于电影。
但是这一刻,我变得勇敢,“该是我的总会来,就算挑战,我不走开”。
Buddy是个有趣的人物,他爱的深切,却隐忍。
洒脱到极致的外表,让很多女生误解了他的心。
他的无所谓只是为了遮掩自己的热情。
他的冷漠只是一种道具。
他才是最寂寞的人。
让我想到broken flowers里的男主角,黑暗的室内悠扬的女声,没有电视、没有女人,只有枯萎的花和正在凋零的他。
面对爱情,我们都是幼稚的孩子,局促的拉扯着衣角,耍着小性子,不知道该说怎样的话才合适。
恋爱中的女生都爱风花雪月,所以Harris的星星论胜了Buddy皱巴巴的纸条。
而在我看来,那纸条是一颗跳动的心,那么真切,那么朴实。
渴望被接纳,又害怕被拒绝。
为什么真爱难以出口?
因为害怕一无所有。
虽然对跳崖后消失的Buddy同样懊恼,虽然有那么一瞬觉得Ann吼他很得理,但慢慢回味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
为什么想吻却没有吻,为什么想牵的手没有去牵,真的是Buddy软弱么?
那只是一种人爱的方式,却永远不能称为懦弱呢。
由此可见性格在双方的交往中是多么重要,A型性格的Ann永远无法理解C型性格的Buddy。
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没有在一起是一件好事。
在我看来,Harris才是爱情中软弱的那一个。
他对莱拉的感情,影片中无法抓到任何蛛丝马迹,Buddy说姐姐不能和他在一起因为有身份的阻隔,我相信这一点。
而他在新娘结婚前夜的拒绝,也并不能完全说明他真的对莱拉无意。
可以肯定的是,他对Ann的感情,而且似乎他表现的很勇敢,这合Ann的口味。
Buddy出事后,他却蒸发了。
我想也许大多数观众都会觉得自然。
但,让我们假设,出事的是Harris,Buddy会不会就这样let her go,而在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对着Ann说这是我的妻儿,但我还记得我们的那颗星星。
虚假的可以。
对于Harris来说,有很多责任感。
仆人的责任,朋友的责任,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他不会像Buddy那样洒脱,也不会对爱情有那么深刻的理解。
不知为什么看着电影,我却在想中国的红楼梦,Harris是薛宝钗,Buddy是林黛玉。
很怪异。
看到有人把它和the hours相比,个人感觉还是欠点。
the hours的深刻,足以回味3个月。
PS:对于星星那一段却是很喜欢,因为出现了北极星。
它是我的座标,明亮而闪耀。
看这个电影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海报很美,名字很有感觉,看之前就觉得是个好剧。
最近不知为什么又想起了这部电影,重新下下来温习。
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它描写女性的独特视角,有人喜欢它是因为它格调高雅。
而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它真实。
看过太多偶像剧里男女主爱得死去活来,却又不得不分手的桥段,只有这部的理由不牵强。
什么才能让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分开,以前一直以为是没有,看过之后才知道是死亡。
不是任何一方的死亡,而是当有人因为他们的爱而失去了生命,他们就不再有权利去谈爱了。
即便是心里在滴血,有万般舍不得,纵使Ann在弥留之际还是不能释怀,但总有个影子夹在他们中间,还是不得不放手。
喜欢那首《time after time》,喜欢Ann在最后幻想出Harris站在门口的样子,那醉人的笑容,在她心里是永恒。
这是我13年前写的你经历过一个人的死亡吗?
你经历过一个人的生命缓缓从你手中消失吗?
你经历过至亲的人在你眼前安详的离去吗?
你了解他们的一生吗?
你知道此刻他的脑海中是什么样的一幅画面吗?
影片《夜幕》{Evening}通过一个母亲在人生的夜幕即将来临的时候对自己生命的回忆,和她两个都在人生某个关口的女儿对母亲过去一点一点的了解,让人开始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引起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要忘掉的。
当侧卧床头,回忆一生之中的错误,Ann还是那样辗转悱恻,“人犯下的第一件错误,就像是初吻一样让人永不忘记”她始终认为是自己和harris一起害了buddy,无法释怀。
他对和harris无果而终同样念念不忘:“where is harris?" 这是她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但是,就像她对buddy说的一样:不要总想我,忘了我吧,继续写你得小说,第一行,第二行,继续下去,不要在身上总揣着那张愚蠢的纸条!
可是自己这40年也没能放下对harris的情怀,矛盾啊,感情不就是这样吗?
当我们极尽迷恋某个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在一个极端危险的状态,Ann的一生是糟糕的,几次不幸福的婚姻,并不顺利的歌唱事业,在于什么?
是否是因为总是欲望太多,放不下什么东西呢?
总是认为自己和已经错过的某个人才是原本的幸福,然而,幸福就这样从此消失了。
对她的女儿Nina来说,自己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面对男友luc,始终无法确定下来,始终担心自己会后悔,但是Ann最后的坦然,让自己和所有人释怀了:"没有什么错误会永远的,最后你会什么都不在乎的……” 影片中最让人温暖的是结尾,当Nina告诉luc自己已经怀孕,并且很高兴有这个孩子的时候,luc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手舞足蹈,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不可否认,看到这里,我也落泪了,绝对幸福的泪水,为nina,为luc,也为Ann,因为这时,她已经悄悄的,安详的睡着了,像极了轮回……PS:这是半个小时以前刚刚看完的一部电影,应该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文学气息很浓,改编自苏珊·米诺特创作的一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同名小说,而且整部电影无论是演员导演编剧都可以说是重量级的,大师红人星光熠熠啊。
我只记得当时看过之后很伤感,名字一直不记得,在豆瓣上翻过好多遍,终于找到了。
just sing!!
兴许当我老成内样躺在床上的时候,对于早前自个儿内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想都懒得想。
绝对是电影的问题,我始终不觉得的男女主角的爱情有多么深刻美好,反而为Hugh Dancy而痛心惋惜。
长长短短的裙子很美,那片悬崖和大海也美,可惜故事的后半段竟勾勒的是一个活在往昔耿耿于怀的女人,害我期盼的心一直往下掉
在弥留之际,回到遥远的爱情花园。一个男人改写了两个女人和另一个男人的人生。
冲着海报看的 一想起buddy 就觉得很揪心
有些对话看不明白。
我们都是复杂的人,神秘的人。不管过去我们做过什么,最终都没有任何重要性了。梅尔吉普森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演技无可挑剔。与演年轻时候的演员简直就是两个人。据说这是女性主义的片子,总算没有拉拉情节了。
谁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
time after time很好听,歌词也不错。整部电影画片和配乐很棒,男女主角长得都不合我意...故事情节有点抑郁,虽然他想表达的温情
还好他俩真的结婚了。
梦幻的开头。
年轻时犯的美丽错误,到了人临死前一刻,再在时间长河中去追忆,其实都显得无足轻重,曾经拥有也已足够。
很漂亮
比起the horribly slow murderer with the extremely inefficient weapon差远了
可能因为音乐看的时候一直觉得很暖 Ann生命中经历了起起伏伏 美好 憧憬 痛苦 自责 失落 遗憾 想起谁说过 生命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没有对错 几个impressive的场景 一是和巴迪跳舞 一是Ann婚礼献歌
当初的那个朱丽叶老了,而且还老的没法看,真丑。片子不温不火的。倒是片子里的丽拉年轻的演员像极了油画上的人。
当夜幕降临,而后褪去。
唯美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