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足迹

Sleuth,非常冲突,侦查

主演:迈克尔·凯恩,裘德·洛,哈罗德·品特,Carmel O'Sullivan,肯尼思·布拉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足迹》剧照

足迹 剧照 NO.1足迹 剧照 NO.2足迹 剧照 NO.3足迹 剧照 NO.4足迹 剧照 NO.5足迹 剧照 NO.6足迹 剧照 NO.13足迹 剧照 NO.14足迹 剧照 NO.15足迹 剧照 NO.16足迹 剧照 NO.17足迹 剧照 NO.18足迹 剧照 NO.19足迹 剧照 NO.20

《足迹》剧情介绍

足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关于两个男人的战争。一个失意的演员,成为了一个兼职发型师(裘德洛饰),作为一个婚姻破坏者介入了当红小说作家(迈克尔-凯恩饰)的婚姻,引发了一系列的爱情复仇阴谋。普通人在感情变化的不同阶段所作出的反应在一场谋杀中无所遁形。在这场涉及密闭空间的高智商犯罪中,究竟是谁在掌握着主动?当两个男人在为了一个女人不断的进行较量的时候,其中一方更是不知不觉陷入另外一个阴谋,他们所围绕的爱情三角是真实的存在的吗?究竟谁是真正的复仇者。一场精采绝伦的猫鼠大站拉开了序幕…… 善恶园的午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名媛从大唐来D4DJDoubleMixEDA记忆清除公司战门屠杀夜向阳花开雅加达战地神探第八季沉睡的美人刺客部落I绿石炼狱柳书生的婚礼有爱第一季海盗旗升起第一季月与雷摩门教妈妈的失误:鲁比·弗兰克的故事后遗症花谢花飞花满天仙人跳卧底毒龙球爱酒吧破事精英古宅心慌慌猎谎者高斯奥特曼提款机一人之下第四季杜立巴小五当官情意拳拳血浓于水

《足迹》长篇影评

 1 ) 翩翩美少年

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裘德洛(我觉得这个比朱迪劳好)的头顶,等着他秃头谢顶,也有人也在暗自谄笑他已老了不再年轻,片约已不如当年.但我觉得他是值得等待的.撕掉假面后的那得意,嚣张而飞扬的表情配上俊美的脸旁非但没有让人产生恶意,反而爱慕不已.至今看过他的电影只有 冷山 和侦查. 听说过的是 大受好评的王尔德的情人.没办法,他生的太美.在侦查中,那完全如小男孩般自信而又眼波流转的表情,那奔放而又不夸张的演技都让人生叹.恩,期待 蓝莓之夜

 2 ) 为女人吗?NO!

故事的开头确实很俗套,小男人拐跑了老男人的女人,老男人不甘心把小男人约到家来。

小男人需要老男人签字离婚才可以和他的女人双宿双飞,所以就上门来谈判了。

精彩的是三个回合的谈判,一点不闷,非常精彩,精彩到豆瓣上的豆友把本片归为高智商斗智电影之列。

精彩的斗智情节就不重复了,说说结尾。

老男人最后一枪打死了小男人,为女人吗?

NO!

三局斗下来,老男人不想放了小男人,棋逢对手不想就此结束。

小男人让老男人给他倒酒,喜欢控制别人的老男人起先不肯,倒酒的行为就等同于在两人的关系中交出了主动权。

但为了留住小男人,他最后还是去倒了。

纵然这样做了,小男人还是要走。

最后出走老婆的一只要回到他身边的电话让他彻底绝望了,女人并不是他要的,他一次次放女人去外遇,说明根本没把她当回事。

拜金女根本逃不出他手心,他一点都不担心女人会不回来。

女人不会让他的生活变得有趣,金钱和权势都不能。

唯一让他的生活有点乐趣的小男人,却不愿放弃自由留在他身边。

放下尊严用名利去诱惑都不成,没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

老男人一枪打死了小男人,也了结了他自己。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可耻的,活着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3 ) 裘德洛这个妖孽!

很久没写影评了,今天实在是忍不住要喊一声了:裘德洛!!!

你这个妖孽!!!

剧情我就不想再讨论了,我就说说这两个男人的演技吧。

我一直在想,老麦在看到裘德洛演的milo的时候,会不会和自己20多年前的自己作比较呢?

风格无疑是不同的,但是我觉得一样的耀眼,这可能也是老麦认可裘德洛的演技才会重演本片的一种证明吧。

一直以为自己是比较客观的,不是那种会因为一个演员的表现去评价一部影片的,但是事实证明这点在两个人身上完全行不通,一个是凯特温斯莱特,另一个就是裘德洛...每当看到他演的片子的时候,都会有种莫名的好感,他的魅力已经渗到骨子里去了,包个几层都包不住的,而本片近似舞台剧的风格更是给了他一个肆意发挥的空间,他在本片中的表演俗言之即是“惊天地,泣鬼神!

”,简直是个“妖孽”奥斯卡是什么?

heh,jude!

你不需要奥斯卡!

 4 ) 《足迹》:看两个男人的殊死掐架

(芷宁写于2008年3月18日)通常既省演员又省场景的小成本电影都需要精妙的剧情架构、不凡的表演功力和观众那颗能耐住寂寞、充满探究的心,在这类缺少其他花哨填充物的影片里,往往尽显表演和台词魅力,于是,一个好剧本、一个好的主创团队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点上,同产于去年的《足迹》(又译作《侦察》、《非常冲突》)要比《密会》好一些,这两部影片的主演都只有两个,主要故事情节皆发生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即角色之一的家里,但《足迹》的叙事结构、情节调度、表演层次和语言对白,要强于《密会》,这或许和《足迹》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一点有关,也或许和迈克尔·凯恩爵士高超的演技有关,还或许和大名鼎鼎的哈罗德·品特所写的犀利幽默的对白有关。

在看这个由裘德·洛担任制片和主演之一的翻拍版《足迹》之前,因怕被左右情绪,刻意回避了由劳伦斯·奥利弗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旧版,当然,这两者之间有一些超越创作之外的有趣关联,如1972年版的英俊“情夫”迈克尔·凯恩,如今已然上了年纪,故而已转正为阴险“丈夫”,而当年由他所饰演的角色,则由生于1972年的裘德·洛担纲,当然,1972年的电影版也绝非《足迹》的首次面世,在1970年就有舞台剧版的《足迹》,并获得过托尼奖,而所有这些都改编自安东尼·萨佛的同名小说。

恐怖小说作家安德鲁·怀克(迈克尔·凯恩饰演)拥有着“一切”,名望财富、毫宅娇妻,然而“年老色衰”的他再怎么不甘心,也已沦落成“not good in bed”的老男人,年轻英俊的麦洛·泰德尔(裘德·洛饰演)突然到访,要求“老牛”安德鲁让出“嫩草”,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书。

安德鲁明白,眼前这个张狂的帅哥就是“睡了我老婆的男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已酝酿出了一个“雪耻”计划,他并不担心妻子会真的和他离婚,因为“拜金”的她迟早会回到他身边,现在他就想教训一下这个自信满满的后生,要在这个有样有貌的情敌身上找回失去的丈夫尊严。

不过,这个情敌并非貌美无脑型,他也能抵挡、回击一两个回合,于是,事情发展的越来越戏剧化,一场由女人引发的两个男人之间的对决,在这个既私密又无私密可言的幽闭毫宅里上演了。

说私密,是因这座毫宅几乎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说无私秘可言,是因安德鲁这位作家心思诡秘,在房间各处都安装了监视器,让一切仅在掌控中。

这场男人对决的呈现方式也颇具层次,起先彼此试探、相互嘲讽,继而由嘴仗升级至勾心斗角的猫鼠游戏,最后发展至处心积虑的正面交锋,不论踌躇满志、机智天真的情夫,还是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的丈夫,不到最后,没有赢家…… 看后,对照了一下老版影片,发现两个男人的交锋在新旧版中都有三轮表现,不过就整体而言,旧版似乎更具悬疑感和戏剧张力,且新版的结局仓促呈现,似乎也是欠缺之处。

当然,新版中的创新不少,如鲜明的时代气息,不论监视器还是自动化的居室机关,不论更接近于当下生活的对白还是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室内设计(旧版中的作家住在古堡里)。

另外,人物的性格设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似老版中那个有点神经质、暴脾气的作家,迈克尔·凯恩所演绎的安德鲁具备一种难以捉摸、深藏不露的老狐狸气质,他外表绅士、言辞温和似谦谦君子,实则内心阴暗冷漠、包藏祸心。

而裘德·洛的麦洛更是不同于当年凯恩的诠释,他给予了这个翻拍片一个全新故事的感觉,乍一看情夫这个角色的性格层次很浅显,很容易对付,实则不易,裘德·洛为其赋予了新的特质,不仅将怯懦与自负、莽撞与机敏结合的很微妙,而且还散发出一种刚中带柔、柔中显强,既强悍硬朗又阴柔妩媚的气质来,他在影片中后段的“易容”出击乃至撒娇使媚,令人眼前一亮又鸡皮疙瘩一身,貌似此次的演出是他近年来最为出色的表演。

影片的场景变换虽不多,但颇具特色,也很能说明毫宅主人内心的阴暗面——居室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设计风格于简约中闪烁着诡异神秘的调调,加之将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了一个阴天的午后,取代阳光的是房间灯光的变换设置,且灯光会随着角色对话气氛的变化而变化,不仅没有抹杀舞台剧的效果,还将其呈现得更为立体,也为情节的发展推动渲染出诡异绮丽的氛围。

看过一些该片的相关评论,《综艺》贬得过火:“这部影片与原作有着根本上的天壤之别,看起来更像是编剧哈罗德·品特一次拙劣的自我模仿。

”《今日美国》又有点太过乐观:“看着裘德·洛和迈克尔·凯恩这两代英国演员中的代表人物,在那里迂回婉转地唇枪舌剑,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观影享受。

”客观的说,新版《足迹》充斥着些许讨巧的新鲜物事,如带有敏锐智慧、幽默灵动、充满英式文学气息的对白,再如人物塑造的诸多变化、舞台剧般的场景设置,如果将其当作一部全新的影片看也未尝不可,只是一旦比照旧版,就会生出一些挑剔来。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7710989_d.html)

 5 ) 不断反转的剧情

对于这部电影,我的评价是:演员演技高超,情节跌宕起伏,剧情不断反转,让你无法猜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甚至结局是什么都无法确定。

看完后你只能惊叹:拍的太好了!

本片讲述了著名的侦探作家安德鲁和年轻的理发师米洛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个理发师是作家老婆的情人。

整部影片演员表里只有四位演员,而在银幕上出现的只有两位,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两人的演技真是太高超了,把作家和理发师、警察都表现的栩栩如生,尤其是裘德-洛,理发师被作家戏耍、警察对作家的盘问、理发师打算留下来讨好作家的表情……每一幕都太生动了。

作家生活在一个很大的庄园里,家里装修豪华,还有很多高科技的设施,比如隐藏在房顶的电动梯子,可以遥控抬起的墙。

理发师到作家家里去,希望作家能签署离婚协议,作家让理发师偷他保险柜里的珠宝,卖给作家在荷兰联系好的朋友,这样作家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理发师可以和作家的妻子远走高飞,过上豪华的生活,因为理发师的收入不可能养得起作家的老婆。

理发师虽然怀疑,但是没有抵住诱惑,还是按照作家的指令进到屋里偷珠宝。

没想到,作家突然反悔,拿着枪说理发师抢劫,恶狠狠地说:“我的老婆永远是我的!

”作家在墙上打了两枪,理发师无论怎样求饶,作家还是开了第三枪,理发师倒在地上……看到这里,我一边感叹作家的诡计多端,一边猜测,作家会不会被警察抓到呢?

作家前面风度翩翩,真诚友善,后面突然变成凶神恶煞,这会是一个恐怖片吗,不太敢看了……这是第一次剧情反转。

过了两天忍不住打开继续看,没想到,作家竟然悠闲地坐在家里看电视。

这时有人来访,是伦敦的侦探,调查理发师失踪案,侦探掌握了很多证据,认为作家杀死了理发师,作家说只是一个游戏,并没有人死。

侦探层层追问,并在屋子里找到了被害者的衣服。

侦探脱掉衣服,撕下假发胡子,原来是理发师假扮的。

理发师突然又抢劫了作家的珠宝,并让作家佩戴来羞辱他。

这是第二次剧情反转。

理发师羞辱作家后,认为他们打平了。

但是作家说:“谁会赢得第三局呢?

”作家让理发师住在他的客房里,满足理发师周游世界、认识全世界的名人政界要人的愿望;理发师开始动心了,后来又决定离开作家,正要离开时,作家又一次对理发师开枪,理发师掉下来,落到了电梯里。

这时门前停下一辆豪车,门铃响起……影片结束了。

不禁感慨,正如理发师所说,作家是一个有犯罪倾向,精神不健全的人,最终杀死了理发师,赢了第三局。

但是没过一会,突然想到,理发师躺在电梯里,就是真的死了吗?

豪车里的人应该是作家的老婆玛姬,她来了会发生什么呢?

会有续集吗?

这部电影不断地反转,让我对这个结局都不能确定了,理发师到底死没死呢?

有趣的是,迈克尔-凯恩在1972版的《足迹》里扮演了年轻的理发师,35年后,又扮演了作家,演技更成熟沉稳。

1972版的《足迹》整体是英国的绅士风格,而2007版的则更现代化,贴近当时的生活,冲突更激烈更吸引人。

1972版的结尾,作家被骗后恼羞成怒,开枪杀了理发师,可以看见理发师流血了,而新版的结尾,只看见理发师躺在电梯里,生死未知。

 6 ) 关于控制的游戏

我有位男同事四十多岁,还是单身。

这几年,我先后见过他的3任女朋友。

最近谈的这位年龄最小,大概25、6岁,看上去懵懵懂懂,单纯天真的样子。

前几天同事说,不挑了,今年计划结婚。

我这位同事精明能干,平时喜欢开快车,是个部门的头,管着三十多个员工。

他在管理上很有手腕,手下的人都对他服服帖帖。

我曾经说过他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这种控制欲在他与女性交往的时候也表露无遗——他谈女朋友的一个前提,就是能否控制和驾驭对方。

如果发现主导权不在自己手里,就选择放弃。

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经常采取控制的方式。

比如通过爱来控制,通过物质来控制。

这种句式一般是“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是“你要听话,我就给你买什么”。

如果说通过物质来控制还是一种谈判,那么通过爱来控制,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会使孩子的性格心态受到压制,而家长们却不曾留意。

小到夫妻之间的争吵,大到国家之间的战争,始作俑者多半是当事者的控制欲。

当事态失控时,游戏变成打斗,争吵变成战争。

以上的想法是源于上周看的电影《足迹》,这部电影从头到尾讲的是一个老男人和一个小男人之间的一场对话。

老男人是个成功的小说家,小男人是个二流演员。

老男人的妻子和小男人相恋,想与老男人离婚,老男人不肯,小男人亲自登门说服老男人。

于是好戏上演,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以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场,以血腥的杀戮收尾——老男人在电影结束前几秒钟,干掉了小男人。

一般来说,小说家的控制欲是非常强的,因为他可以决定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

如果把这种控制欲带到到现实中,则非常可怕。

我们可以看到,老男人根本不爱她的妻子,对他来说,她只是一件华丽的装饰品和玩物,正如老男人装饰奢华冷酷的别墅,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精心布置的机关,而这一切都听从于他手里小小的遥控器。

因此,当小男人按响他家的门铃时,就开始踏入老男人设好的陷阱。

小男人是个二流演员,演员喜欢扮演不同的角色,喜欢求新和挑战自己。

小男人也并非真爱老男人的妻子,当老男人丢出一个诱饵——同意他偷走100万的项链,然后一个人远走高飞时,小男人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在老男人尽情的羞辱玩弄小男人,心理得到巨大满足之后,小男人开始复仇了。

他化装成警察,第二次登门,老男人又被小男人控制于掌心。

两个回合下来,二人1:1打成平手。

在惊心动魄的第三个回合,老男人发挥了小说家巨大的想象力,给小男人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小男人则以精彩的演技回应。

当老男人觉得大局已定胜券在握时,小男人却把一切都戳穿,打碎了老男人设计的剧情,老男人这时意识到小男人不再受控于自己,于是他拔出了枪。

这部电影想说的是,控制欲是一件坏东西。

它会让温情变得无情,让美好变得残酷,让游戏变得血腥。

人与人之间,只有平等真诚的相处和相爱,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变得面目可憎。

 7 ) 哈罗德·品特的剧本(from Verycd.com)

幕后制作:  【关于原著】  同为狂热的电影爱好者,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好友的裘德·洛和制片伙伴西蒙·哈弗冯(Simon Halfon),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他们可能会有兴趣合作的电影意向。

裘德·洛早在三年前的《明日世界》中就体会到当制片人的乐趣了,而已经是一名成功的插画作家的哈弗冯也一心想涉足这个领域。

在他们的一次谈话中,哈弗冯提到了安东尼·沙弗尼在1970年赢得托尼奖的舞台剧《足迹》……两年后,这部舞台剧就被约瑟夫·L·曼凯维奇搬上了大银幕。

裘德·洛说:“哈弗冯已经看过原版影片了,他将它描述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只是被披上了很多层故事的外衣而已,再加上最初的舞台剧的辉煌成就也给它增添了一层光环,所以他才会想是不是应该以现代的电影手法重新为观众介绍这个故事,因为内容的精髓部分还有许多未被开发出来。

对于哈弗冯的提议,我一直记在心上,而且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思考,只是没有机会付诸行动,直到有一天,某个人问我目前正在制作什么电影--然后我突然想到了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

”  当时哈罗德·品特的名字在文学界可是如雷贯耳,因为他不但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拥有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原创剧作家”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

所以裘德·洛就想,如果能请到品特重新润色那部由安东尼·沙弗尼创作的非常有娱乐氛围的舞台剧,似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选择。

当然,品特令人生畏的名气曾经让许多与裘德·洛有过一样想法的制片人望而却步,而裘德·洛也大方地承认,整个过程看起来确实就像是一个“荒谬的长镜头”:“任谁都会感到气馁的,但这部影片实在是太适合他了。

当然,对于我来说,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至少我找到了一个给他写信的机会。

我们的会面被安排在了午饭时间,我将这个故事尽量简化讲给他听,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个房间里的两个男人,一个老点,另一个年轻一些,他们为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女人进行了心理和身体上的抗衡……如果我记得没错,品特当时的回答是,‘40年来我一都在写这类故事。

’是的,他最终同意为影片创作剧本。

”  哈罗德·品特已经看过多部由裘德·洛主演的电影和舞台剧,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两人合作的机会,品特表示:“裘德·洛是那种非常聪明的演员,正是他的智慧才让他如此地与众不同,更何况他还对电影充满了热情和真诚。

”当品特确定“入伙”之后,这个由裘德·洛和西蒙·哈弗冯共同执行的故事点子也开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拍摄资金,古堡电影公司成了制作这部电影的最大东家。

裘德·洛继续说:“品特的加入,让这部重拍电影激发出更多人的兴趣,而且,他真的能够为它带来难得一见的庄严和重要性,任何能够引起品特的注意力的故事元素,都是他努力的方向,因为他代表的是写作世界的一个典范。

我们知道,通过品特的双手,这个故事将会拥有不可思议的高品质。

”  【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就是参与者们积极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的过程,哈罗德·品特说:“我将这个剧本看成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虽然为了创作它,我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我既没看过原著舞台剧,也没看过1972年的老版电影,可以说我对它真的是一无所知。

我只保留了原来的一两个情节,因为我想远离那个曾经的经典,用我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重新整合。

”裘德·洛补充道:“这个世界上似乎还没有品特接不了的电影本子,而这部影片讲述的则纯粹是一场男人之间的战斗--你的妻子,另一个男人也想拥有……要知道,这是专属于男人的自负,只有在这件事上他们从来不会退让,因为除非被遗忘,荣誉永远代表着一切。

显然,品特对这样的故事异常感兴趣。

”  有了哈罗德·品特的剧本做“武器”,裘德·洛和西蒙·哈弗冯也有了足够的筹码开始寻找额外的资金支持,裘德·洛说:“由于品特的创作风格使然,再加上很少会有人去琢磨一个电影剧本的对话里会有什么言外之意,所以对于投资商来说,这个非常少见的剧本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们知道这些对话一环扣一环,非常考验人的智商,但他们却看不到这样一部电影能够拥有什么样的商业潜力……似乎只有我和哈弗冯坚信最后我们一定能够得到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

”  差不多几年前,哈罗德·品特刚开始创作剧本的时候,裘德·洛就将这个重拍计划告诉了原版影片中的主演之一迈克尔·凯恩。

凯恩直觉这是一个不错的好提议,并答应为新版影片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那就是他将饰演1972年版本中劳伦斯·奥利弗的角色安德鲁·怀克。

当新剧本一完成,裘德·洛马上就拿给凯恩看,凯恩表示:“从一开始,我就对这个重拍的想法非常地着迷,尤其是当我看过品特的剧本之后,甚至有点抑制不住地激动,虽然里面基本的剧情并未做出太多的改动,但风格上却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  当迈克尔·凯恩同意在哈罗德·品特创作的剧本中充当一个角色后,裘德·洛突然意识到,编剧、演员都码齐了,竟然单单把最重要的导演人选忘脑后了……所以他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寻找,并将目光锁定在肯尼思·布拉纳的身上--似乎也只有他能够将所有人的想法汇总在一起,拍出一部电影长片来,而且他的作品表上还有那么多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引人注目的电影详单,布拉纳回忆道:“一天,我的经纪人打电话给我说,‘有人正在筹拍新版的《足迹》,裘德·洛是制片人兼主演,迈克尔·凯恩也将饰演其中的一个主角,编剧是哈罗德·品特……’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这个世上怎么会有如此让人兴奋的电影制作组合?

我非常喜欢原著电影,而且反复看过多次,对舞台剧更是感兴趣,因为饰演麦洛的那名演员是我的好友。

很快,我就拿到了剧本,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上千倍万倍,当我觉得这样一个幕后制作团队已经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时候,品特就用他那独有的黑色幽默感再让我惊喜了一下。

”  由于对原著太熟悉了,肯尼思·布拉纳一眼就看出了哈罗德·品特的剧本中的不同之处:“虽然两个版本的影片拥有相同的思想,角色的名字也未做任何改动,却好像在讲述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语言到情感,无一例外。

但总地来说,品特那敏锐的观察能力还是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承载性的--他有的时候会选择幽默的气氛,有的时候又通过威胁和恐吓,甚至还使用了大量的诗情画意。

新版的《足迹》中,品特使用了一种绝妙的戏剧和电影结构,毫不费力地就将那个由安东尼·沙弗尼创造的经典故事变成了属于他自己的迷惑:这场心理大战,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发生在两个针锋相对地争论的人之间,他们都属于那种心思慎密且智商很高的男人……能够加入到这种用对话支撑故事的影片中,对于我来说本就是一个得来不易的机会,而且它的故事风格还带有明显人身攻击的成分和男性特征,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不停地提醒我,它肯定能够成为一部该死的好作品。

”  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中,由肯尼思·布拉纳、肯·洛奇和彼得·格林威纳等著名导演执导的英国电影都进入了主要奖项的角逐。

  当问到今年有大量的英国和好莱坞电影参加这次威尼斯电影节时,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说:“我们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影片是否新奇有创意。

而且我们发现英国和美国的电影还是在设法给观众提供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来说,他们的也更大胆些。

”  布拉纳的这部入选电影,是重拍1972年的电影经典《侦察》,主演是裘德·洛和迈克尔·凯恩。

后者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在原版本电影中是由劳伦斯·奥利维尔饰演。

在这部电影里,凯恩吸收了奥利维尔的角色特点,而裘德·洛也加入出演这部电影,并出演原版本中凯恩饰演的角色。

裘德·洛也是本片的制片之一。

电影在安东尼·沙弗尼的剧本基础上进行改编的,编剧为哈罗德·品特。

花絮:·这已经是裘德·洛第二次出现在原著是由迈克尔·凯恩主演的重拍片中了,第一部是在《阿尔菲》。

精彩对白:Andrew Wyke: You're the man who's f***ing my wife!安德鲁·怀克:你就是那个睡了我老婆的男人!

from:http://www.verycd.com/topics/229872/

 8 ) 迈克尔·凯恩VS裘德·洛:智慧和演技的对决

这是一部只有两个人在一座别墅里表演的电影。

里面展示的智慧与演技的较量可说精彩绝伦。

这部电影的片名只有一个英文单词“Sleuth”,翻译过来就是“足迹”。

这部《足迹》的主演是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前者以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黑暗三部曲》里的管家为中国观众熟悉,曾经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后者以《冷山》和《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中国观众熟悉。

他们两位是最具英国绅士风采的杰出演员之一,两人的演技PK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著名的英国侦探小说作家安德鲁的乡间别墅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安德鲁妻子玛格丽特的情人、演员兼美发师米洛·汀朵。

米洛·汀朵和安德鲁摊牌,希望他和玛格丽特离婚,让他们结婚。

安德鲁则提出一个建议,让米洛·汀朵偷走保险箱里价值100万英镑的项链。

米洛·汀朵得到玛格丽特和项链,安德鲁则可以从保险公司拿到等额的保险金。

米洛·汀朵犹豫再三之后,接受了安德鲁的建议。

当他在安德鲁的帮助下,打开保险箱,拿到项链后,却发现安德鲁拿着枪站在身后。

一声枪响,中了圈套的米洛·汀朵倒在地上。

3天后,安德鲁的别墅来了一个名叫艾迪·布雷克的警官,调查米洛·汀朵失踪案。

多个证据显示,安德鲁杀了米洛·汀朵,但安德鲁却辩白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事实究竟如何?

影片最后揭开的真相令观众大感意外。

看电影,各有侧重点,有的看场面,有的看特技,有的看情节,有的看表演。

《足迹》首先值得一看的就是情节的设置。

一个是以编织悬疑复杂剧情著称的老奸巨猾的侦探小说家,一个是年轻气盛的演员兼美发师;一个精心设计了圈套让对手来钻,一个胸有成竹,证据在手,反让对手进了圈套。

不到90分钟的片长,一环紧扣一环,反转接着反转,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可以说是烧脑电影的佳作。

《足迹》第二个看点是表演。

两个演员在一座封闭的别墅里互飚演技,令人大饱眼福。

看完电影,才发现这部片子改编自安东尼·沙弗尼1970年赢得托尼奖的同名话剧。

1972年时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就把它改编成电影,请了大名鼎鼎的劳伦斯·奥利弗和当时39岁的迈克尔·凯恩出演。

影片获得过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两个最佳男主角和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在豆瓣电影上有着8.4的高分。

44年后,英国导演肯尼思·布拉纳重拍《足迹》,请当年饰演米洛·汀朵的迈克尔·凯恩饰演安德鲁,请英伦帅哥裘德·洛饰演米洛·汀朵,既有颜值,又有演技,银幕上下都过足戏瘾。

喜欢烧脑的,喜欢演技的,绝对应该看看这部《足迹》。

 9 ) 华丽的演技。但也就到此为止。

全片只有Jude law和Michael Caine两个人,互相的纠缠。

典型的高智商斗智电影。

Michael Caine1972年演小的,2007年演老的。

这两个妖精级人物的演技没的说,画面布景也颇有意味。

摄像方面很突出。

摄影师每一个镜头处理的都很到位。

将他们俩的演技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因为是翻拍1972年的老片,剧情上的缺憾无法避免。

而演技又太突出,颇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所以,抛开剧情上的硬伤不说。

这片子能让这俩人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ps.后来两人搞Gay,Jude law实在是妩媚。

 10 ) 戏剧性的两个人的精彩!

[转]品特策划:两个男人的战争来自: 芝麻开门(钟蓓) (猫奴)    “我假扮探长戏弄你,让你浑身哆嗦。

但你吓得我要死。

你真以为我要杀你吗?

你昏倒了,那是空包弹。

我可能是三局里赢了第二局。

若是我杀了你……我就必须埋尸在花园或别的地方。

”    “太累人了!

但你赢了第一局里的6分。

所以我们离扯平还很远!

”    “对了,我跟玛姬讲过话。

我跟她说了所有关于你的事儿。

她喜欢。

”    “喜欢什么?

”    “我吓得你魂飞魄散。

吓得你尿湿裤裆。

吓得你昏了过去。

她对我说:‘你是指真正昏倒吗?

’我说:‘死了,他吓死了!

像一道光倏然灭了。

’她笑得要命,我还以为她要笑死。

附带一提,她要回我身边。

”    “是吗?

”    “没错。

”    “知道她怎么说你的吗?

”    “怎样?

”    “她说:‘虚弱的心,永远赢不了美人的芳心。

’”    “这话是真的吗?

”    “是的。

”    ……    ……       这样的对白,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剧院里看一出对白精彩的剧场戏剧,但它却出自一部由裘德·洛(Judy Law)和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主演的电影《足迹》(Sleuth,2007)。

影片的剧本出自大名鼎鼎的戏剧大师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之手。

   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叩响了房门,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但魅力十足的老人安德鲁·怀克。

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犯罪小说家,他有豪宅和娇妻。

前来拜访的年轻人叫麦洛·泰德尔,自称是名二流演员,只演过杀人犯、强奸犯等不入流的角色,但他坚信自己迟早有一天能拥有一部真正的代表作。

   年轻人来访的目的是请安德鲁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好把他年轻的娇妻“让”出来。

安德鲁告诉麦洛,妻子惯于享受生活,为她搞钱的最好办法是从他这儿偷走价值百万的钻石项链,转手卖掉。

而安德鲁也能得到全额赔偿。

第二天,麦洛如期而至。

安德鲁却在身后扣下了枪。

   几天后,一名自称是警察的便衣来到安德鲁家调查案件。

安德鲁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制定的计划竟出了大纰漏。

正在焦虑时刻,便衣撕下面具,来者竟是麦洛!

   麦洛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就在安德鲁的豪宅里,二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在来来回回的机智交锋中,两位心思缜密、用心费脑的男人在那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上演了一出出心理较量的好戏。

   当层出不穷的人身攻击和男性挑逗的语言成分弥漫在整个空间中时,我坚信,它一定是部该死的好作品!

   即使这不是一出戏剧,而是一部电影,强烈的品特风格贯穿始终——封闭的空间、恐慌的气氛、依靠对白推进的情节以及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

   《足迹》的情景设置是品特擅长的“一间屋子”。

屋子里,人物莫名地感到恐惧和害怕,但是到底害怕什么?

品特给的是模棱两可的交待。

就像是他的第一部剧作《房间》(1957年)里的情节设计一般:年迈的女人生活在一间屋子里,她深信这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她拒绝了解任何有关楼下地下室的情况。

她说地下室潮湿,肮脏不堪;外面的世界寒冷刺骨。

在她那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她的安全是完整的。

然而,情况当然不是这样:一个外来者的进来打破了一切事情的平衡,他的闯入戳穿了她生活的幻想。

“很显然,他们害怕房间外面的东西。

房间外面是一个对他们产生压力的世界,令人恐惧……我们大家都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都处在一间屋子里,外面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极其神秘和令人恐惧,极其令人好奇和恐慌。

”品特谈到《房间》时说道。

   在《足迹》中,麦洛的到来打乱了安德鲁的生活。

虽然两个男人较力的“理由”是安德鲁的妻子,事实上这个神秘的女人从未在影片中露过面。

“她”不过是任何可以称之为理由的理由,目的是打破封闭的空间,戳穿表面平静的假象。

对《房间》而言,“她”引来的是陌生的外来者;对《足迹》而言,“她”带来的是麦洛的到访。

在品特的故事里,人的恐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不再是超现实主义的魔术幻灯,而是实实在在、平平常常,为人所接受的、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但品特作品的艺术魅力重点却绝不是这些平常实在的对白,他的艺术个性的悖论恰恰在于人物及对白都非常真实,一切如同我们在各种场合看到的、听到的,但总体效果神秘,充满不确定性。

而人物莫名的动机、含混的背景以及可疑的身份让这一奇特悖论得以成立,又让他的作品能够游离于现实之外。

      “我们仍然相爱,就像两颗相思豆。

”    “有人说你老婆有个情人。

”    “她确实有,你认识他吗?

”    “不,我从没见过,他有意大利血统。

好像叫谭多力。

”    “孟买谭多力吗?

”    “没错。

”    “知道吗?

我以前从未碰到过雅贼。

”    “太妙了。

”    “你的背景如何?

”    “我?

”    “你,爱尔兰,康尼玛拉市。

西班牙血统,经由乌干达。

我祖父母曾经是奴隶。

我母亲是黑眼珠、黑皮肤的美人。

”    “你吃母奶长大?

”    “对,就像婴儿。

”       安德鲁的妻子不是已经和麦洛偷情了吗,他们还仍然相爱?

麦洛到底从哪儿来,意大利?

爱尔兰?

他以精湛的演技骗过安德鲁的身手是一般的二流演员?

   品特没有玩弄神秘,愚弄观众,也并非有意不让观众知道剧中人物的必要情况和信息。

毕竟,以故弄玄虚获得廉价悬念的方式实在不是品特瞧得上的!

   在一次采访中,品特说道:“20世纪所广泛采用的明确的戏剧形式就是……欺骗。

剧作家假设他对其笔下的所有人物掌握了很多情况,这些人物向观众解释他们自己。

实际上,他们绝大部分时间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屈从于作者自己的意识形态。

他们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创作他们自己,他们被安置在舞台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有观点想要传达的作者代言。

在我的剧作中,幕布升起,两个人坐在屋子里。

我不了解他们,就像我不了解坐在这桌子旁的你一样。

这个世界充满了意外……难道我们常常知道某个人在想什么,或这个人到底是谁,或是什么使得他成为现在这样子的吗?

”    文学中,对笔下人物全知全能的态度是品特不以为然的。

他以极其诚恳的、不妥协的激进态度,断然予以拒绝。

在他看来,“全知全能”不过是作家表现出来的极度傲慢的姿态。

他彻底抛弃的,正是故事中常有的解释和说明。

而这项说明,很可能就是故事发生10分钟后就应该被交代的主要人物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来历、背景以及动机。

   有人问我,安德鲁向麦洛扣下扳机射出第一枪,那枚所谓的空包弹到底射向了哪儿?

套用品特的话,我答道:“这个问题重要吗?

”      文章已发,下载地址:   http://www.zcom.com/mag/mingxing/kaila/9927/   http://online.mag.zcom.com/full/9927/29.htm

《足迹》短评

釜山电影节看的午夜场,相当震撼。看过原版之后,觉得这虽然不是失败的改变,但也没达到原版的高度,整个事件负于意味的环境被全部改变,冰冷的现代住宅取代了神秘复古的贵族庄园城堡。这其实是个很聪明的明知不可超越而规避经典的做法。现代感和疏离感倍增,但原来的神秘恐怖气氛和精神分析内容减少。

8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力荐

很早之前看的,整部电影只有两个演员和一个场景,觉得内容不咋地

13分钟前
  • 猪猪881029
  • 很差

两个无聊的男人在一间无聊的房子里玩心理游戏,输了游戏的老头恼羞成怒打死了洋洋得意的小白脸,舞台剧般的对白让我度过了无聊的一个半小时

15分钟前
  • 芒果
  • 较差

经典无法超越。裘德洛气场弱爆了,不及原版凯恩的十分之一。新版的亮点也只有凯恩。

18分钟前
  • aicbgyihai
  • 较差

大戏骨Micheal Caine对大帅哥Jude Law,绝妙的三个犯罪较量回合,注定的双输结局。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舞台剧,场景不多,人物有限,却浓缩了无限的创意与惊喜!

20分钟前
  • bling-bling
  • 力荐

终于找到这部电影了 ORZORZ 之前在豆瓣搜了好久 == 真是一部精彩的老片新拍啊 >333< 在裘德洛与老头对话进行的过程中,故事朝匪夷所思的方向发展着 囧 有一刻偶竟然觉得这可悲的老作家也许会和这年轻小伙产生些爱的火花……唉,猜不到这结局啊 T3T 这两人都很悲哀。

24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力荐

话剧改编的电影不是那么好拍的,两个大男人的戏确实无聊了点~

25分钟前
  • Hotmoon
  • 还行

客厅那几把椅子...啊...刚在蓬皮杜看过他的展览。

26分钟前
  • Aero
  • 还行

这是一部关于两个男人的战争。一个失意的演员,成为了一个兼职发型师(裘德洛饰),作为一个婚姻破坏者介入了当红小说作家(迈克尔-凯恩饰)的婚姻,引发了一系列的爱情复仇阴谋。普通人在感情变化的不同阶段所作出的反应在一场谋杀中无所遁形。在这场涉及密闭空间的高智商犯罪中,究竟是谁在掌握着主动

30分钟前
  • 傲慢与偏见
  • 推荐

编剧才华无限,一栋设计压抑的别墅里二位男主的对手戏张力十足,充满无限可能,乍看结局有突如其来的仓促感,仔细琢磨尊严神马的后,发现结局很情理之中.另外,第三局的疑似同性恋部分实在干扰视线!!!因为整部片就这么一个场景,好不容易粗线了类似gay情节,能不走神嘛!

35分钟前
  • BC缺帅风衣多
  • 推荐

就看那两人玩得很开心,一度怀疑他们是不是父子关系

40分钟前
  • Coffee
  • 还行

男主角大把年纪快进坟墓了居然还是个深柜,白活了。居然还会对老婆的小白脸心存幻想妄图用钱控制人家,白吃了这么多年的饭,真·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很可悲😓还有,大家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肥裘原来秃这么早,他还在电影里拼命抓头发想让头发看起来蓬一些,也十分可悲。

44分钟前
  • 猫龟🐌
  • 很差

(6.3)基本毫无剧情可言,全片只是两个人在飙戏,还挺无聊的。。。

47分钟前
  • 一贫
  • 还行

最后是无奈的空枪,还是忿恨的实弹,总之老人都是失败者了吧

50分钟前
  • chris
  • 推荐

喜欢裘德诺的人才重口味

53分钟前
  • pinomax
  • 还行

两个男人的SM游戏 。。蓝色光晕里的裘德洛媚死人了

58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只能说有了经典在前,哪怕是肯尼斯·布拉纳,也不能创造出新的火花。。。翻拍好打酱油啊,劳伦斯·奥利弗无人可取代。。。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很差

前三分之一还有原作的意思,从满是玩偶模型的城堡转为更加现代化设计的高科技智能化家居大house,两个角色唇枪舌战相互嘲讽,切入正题快,观感上不输前作;中间三分之一即使没有看过原作不知道个中设置,悬念也瞬间被Jude Law非常明显的化妆冲淡;而最后三分之一就完全是创新了,虽然俩人中途就表现出很强的性意味,但多多少少还是被这个新设置雷到……肯导按捺住了饰演原作Olivier爵士角色的冲动,找来Caine爷爷作为两版[足迹]的桥梁真是非常非常妙~

1小时前
  • touya
  • 还行

哦哦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鹅

1小时前
  • 悬崖边的金流云
  • 还行

12-2-25 大致猜得到的构架,高潮到来得太早,以至于后半部有点乏味,PS:裘德洛同学脸上的疖子深深的将他出卖了~~~

1小时前
  • tot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