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介绍说这是近些年TVB中难得的好片,已有很多年没有看TVB了,记得读书的时候,TVB的刑侦片是我的最爱,有些经典片子看过很多遍。
这部剧和心理学有关,我当然不想错过,花了两三天看完,刚开始觉得案情一般,但到后面越来越精彩,情节中有意外和曲折,最重要的是写出了很多反映人性的东西,确实不错。
这次看这部剧,心态和角度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更关注人物心理历程、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整个故事编排的优劣。
这部剧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问题,男主角TY专注但过于执著,Day单纯但自闭,Moon坦率但有恐惧,Winson勇敢但不接纳自己和家人,王医生和女主播有反社会人格障碍,Alan有义气但抑郁。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有各自的信念、渴望、处理问题的方式,随着剧情发展做出各自的选择,走着各自的路。
其中以男主角TY和Day的心路历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男主角TY,很有原则,是非黑白分的很清楚, 1是1,2是2,不会让个人情感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剧中几个情节都体现了这一点:他明知自己合伙人喜欢自己,不想让他继续追查案件,忘掉死去的女友和她重新开始,他为了查出真相,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她的感情、付出和关心视而不见、不为所动,还不断让她帮他联系医生,涉入这个案件,看着他一步步的调查,看着他无法忘记过去,如何对女友专情。
另一件事是由他的好朋友说出来的,说是两人读书时,知道了同班一个女生怀孕了,他毫不犹豫的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将女孩家长、女孩和男孩叫到学校,决定开除女孩,女孩回家后每天要面对各种非议,无法接受选择了自杀。
他们两人知道后很难受,第二天考试,他好朋友为此无法专心,那次考得很差,而他却并没有被这件事影响发挥,一如既往的考到了好成绩,拿到了奖学金。
正如他好朋友所说,不知道他个性的人都会觉得他冷血。
在他看来,报告同学怀孕这件事他并没有做错,这个女生做错了,就应该自己承担后果,如果重来一次,相信他还是会那么做。
正因为太有原则,并且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他非常的执着,自己认定了的人或者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加上他性格内向、不喜社交,没有什么朋友,压力、情绪不善向外疏解发泄,而积聚在内心伤害了自己。
原则性强、执著、内向、坚定的特质,好的一面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人简单、坚定、专情,不容易被诱惑而改变,做事专注, 洞察力强,容易成功,剧中的TY是个很成功的心理学家,观察力特别强,通过相片、视频、对话、观察人的肢体语言等能很快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性格弱点、心理问题来帮助警方屡破大案。
但这样的性格太刚烈,没有弹性,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出不来,伤人伤己。
剧中他对女友非常专情,对自己认定的案件背后的真相很执着,即使牺牲了很多人,包括自己最好的朋友,即使不被身边人理解、被疏离,要背负没有人性的指责,要承担无法掌控的风险,也从未动摇过。
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坚持让人感动也很惋惜,他对女友的痴情到了病态的程度,女友死了5年,他一直走不出来,每天和自己想象的女友对话、讨论案件,将书房布置得和女友办公室一模一样,让她从未离开,一直在他身边。
即使最后他找到了真相,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他仍然放不下。
其实找出真相、破案只是为了和女友一直保持一种链接,对女友的情感转移到了案件,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案子结束了,链接没有了,想象的女友消失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没有了目标和动力, 最终他选择了去找她,自杀了。
这让我想到TVB另一部大片《创世纪》,里面陈锦鸿扮演的角色也有类似的性格,非黑即白、性格刚烈没有弹性,自己一开始坚持的绝对的白、绝对化的信念(只有好人和坏人,好人不能做任何不好的、不道德事情,好人应有好报)在那个时代一再被挑战,他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活得很累,而反观自己身边那个经常干些违反道德、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朋友却过得比自己好、比自己轻松,他没有很好的方法去释压、去发泄、去调整,于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一直坚持的信念体系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极端,做了很多犯法的事。
这当然不是说要做没有原则的人,而是说不要太执着于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被它控制,要有原则也有要灵活性。
大事上当然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不违法犯纪,不伤害他人,不强取豪夺,但小事上要有所变通,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黑、白,所有事物都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善行和恶行,一个好人也可能会做错事、会撒谎,一个坏人也可能会心生怜悯、很爱自己的家人,如果只有绝对化的认知,性格没有弹性,就容易陷入了死胡同、钻牛角尖,为了验证自己的认知而选择性的听、看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东西,如果无法验证自己的认知就会不断质疑而走到另一个极端,所以需要用动态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让自己保持心态的开放、豁达,保持中庸的态度,不过也不会不及。
剧中TY有最艰难的选择和纠结,他最好的朋友被人谋杀、牺牲了,身边其他朋友都劝他放弃、指责他,他查出了真相, 但无法找到犯罪证据,无法从法律上来制裁罪犯,他是要放弃还是用其它手段来惩罚罪犯?
如果放弃,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为此牺牲的人就付之东流,罪犯逍遥法外,可能会继续利用他人犯罪,无法为女友报仇,公道无存,他心里过不去。
如果布局、甚至用身边朋友的性命来做赌注诱使罪犯犯罪找到证据,或利用他们内部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替天行道,是正义,但这种用个人评断、施行私罚的手段却又和罪犯没有什么差别,他也矛盾、纠结过,但慢慢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最终这杆秤往个人情感、心中的公道、正义倾斜了,最终他找到了真相,以牙还牙惩罚了罪犯,但失去了朋友、让自己越陷越深、放弃了自己。
不得不让人思考,真相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到底是否有真相?
真相意味着什么?
找到真相了会怎么样,有什么结果和代价?
如果一开始TY就相信女友是意外车祸也许就不会有后面很多事情的发生;如果在所有线索都断了的时候,TY就相信那就是真相而停止了继续调查,也许他就不会越陷越深。
这让我想到了很久之前看的另一部电视剧,女主角和男主角相爱,女主发现男主继母有问题,于是就瞒着男主去查她,结果发现继母有嫌疑谋害了男主亲生母亲,这一发现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本来男主和继母相处很好,这层纸捅破之后,两人之间渐渐有了间隙、彼此猜忌,变得疏远,进而生疏再到仇恨。
男主埋怨女主的自作主张、埋怨女主找出来的所谓真相,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承受不了,这个真相改变了他身边所有的一切,抢走了他的幸福,最后男主变得颓废、离开了女主。
同时,女主也埋怨男主,认为她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有真相就一定要找出来,让受冤的人沉冤得雪,让坏人罪有应得,男主太懦弱。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选择:情感VS.正义,是选择个人情感还是大义灭亲,是为了维持现有的稳定、和谐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相信自己眼中的真相还是为了大义、为了正义、公道选择看见真相并做出决断。
又如欢乐颂中安迪在奇点、包子之间选择了包子,因为和包子在一起让她轻松、快乐,而奇点不顾一切的去找到真相,去揭开安迪的创伤、伤疤,以为是为安迪好,但是这份爱过于沉重、太有压力,包子则是选择安于现状,给她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出于爱别人去做很多自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去纠正别人的错误、去强迫别人去做某件事、去找到真相、去挖别人的隐私、去揭别人的伤疤,说是让TA面对现实、不能逃避,说是为了TA好,但是却忘了想想TA是否准备好了,TA是否有这个能力去面对和处理了,你自己是否清楚为什么你要那么执着的去做这些事情,真的仅仅是为TA好吗,你自己呢,为了什么?
你是否清楚这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有没有变数、无法掌控的部分,会有什么风险和代价,你愿意为了你所追求的那些价值而舍弃即将失去的吗?
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追求价值观的手段和方法有正确与否,关键我们自己要清楚面临的是什么价值观的冲突,做出的选择会得到什么以及失去什么,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去得到它,并坦然的接受自己选择失去的部分。
二号男主Day,患有亚斯伯格症即轻微自闭症,IQ极高,但社交、情绪能力发展迟缓,不知道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连别人是生气还是高兴也分不清楚,闯了很多祸,因此和男主角有了交集。
Day很单纯、简单、可爱,处理人际关系简单、真诚,在心理学家帮助下,他渐渐掌握了基本的情绪管理基本能力,但他还无法识别伪装的面具,他相信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好的,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掩饰、不做作、不滑头、不虚伪。
有时候人们很喜欢这种真诚,相处起来不那么累,但有时候因为他说话不分场合、不分轻重、不懂人情世故,会出现很尴尬的情况,比如初次见上司,上司和他握手,但他只顾着照顾身边的人,忽略了上司,没有和上司握手和寒暄,还急着走。
Day既自信又自卑,自信是因为他IQ高,算题、电脑、网络非常厉害,自卑是因为他的病以及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小时候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照顾他们兄妹非常累,加上他有这个病,又调皮、不分轻重,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经常因为犯错妈妈被叫到学校去,后来妈妈抛弃他们兄妹离家出走了18年,因为这件事情,让他一直很自责和自卑,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好妈妈才走的,所以他从小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再见到妈妈,告诉她他已经学乖了,不再调皮了,希望能得到妈妈的爱,由此而泛化到其他人身上,别人对他不好,他会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别人对他好,他会非常感激,会为了这个人做一切事情,即使是犯法的事情,所以剧中屡次出现这样的情节,他为了后来重遇的妈妈、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主播掏心掏肺,当她们让他去做犯法的事情时,虽然他有纠结,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他去做了;虽然心理学家朋友多次警告他女主播是坏人,但他听不进去,一直被利用,背后的原因皆在于此。
这部剧看到最后才知道是两个心理学家之间的战役,一个利用心理学去找到别人的弱点、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信念进而操纵他们去犯罪,让他们相信只有改变他人、环境,甚至消灭他人才能解决自己的恐惧、让自己变得强大、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同样是使用心理学去影响和改变他人的信念,是让他们相信从内去觉察、面对、接纳自己的恐惧,通过改变自己来消除恐惧、达到自己的目的,所用的理论方法一样,但是发心和信念却不同。
这让我想到一位学生采访爱因斯坦的故事,他问了爱因斯坦一个问题:“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爱因斯塔回答说:“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把人隔得越来越远。
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创造链接,发明能把人连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
”将爱因斯坦所说的话和思考的问题用在这里:心理学上也是一样的,所有的科学、技术都只是工具,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的人如何看到这个世界,想要追求什么目标,是善用还是滥用这些资源。
用到我们的教育当中同样如此,所谓传道受业,除了教给孩子们技术层面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道,做人的道德、品德,让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对自己、他人、生命、世界保持一颗善心,才能更好的善用那些知识、能力、资源让自己、他人、社会变得更好。
在我们各自的生活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应对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我们过去的所有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有自己喜欢的部分,我们称为优点,有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叫缺点。
我们做这个区分也是有着绝对化的认知,因为优缺点不是绝对的,随着因时因地有不同的评价,坚持和固执其实是同样的意思,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我们的特质,关键在于我们把它们用在哪里、怎么用。
我们有着各自的成长经历,有开心的、不开心的、愉悦的、痛苦的,都在我们心理留下烙印,所以让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感都不一样,进而产生不同的渴望,有人渴望爱、有人渴望认可、有人渴望尊重和自由等等,有了渴望就会有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有期待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希望得到他人的爱,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要做到完美,或者必须要成为他们喜欢的样子,才能得到爱。
”有了这个认知,如果没有得到,别人没有满足这个期待,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或生气、或自卑、或愤怒,情绪之下就会有各种行为出现,期待越多就越容易失望。
这就是萨提亚所说的冰山理论,我们每个人都会带有过去的印记、问题,如果想从外界去求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就会很被动,因为这由不得自己掌控,只有从自己身上去求才是最保险的,自己渴望什么就由自己给予,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让自己变得富余,先把自己的那个杯子填满,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了解自己的冰山图。
作为港剧迷,近年的一些剧除了卖情怀之外很少有特别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当然了卖情怀也是对情怀的一种消耗。
本来这个剧背景设定非常带感(感觉港剧有一些借助了日本动漫的设定,比如《EU超时任务》有《命运石之门》的影子,还有这部《心理追凶》有那么一点像《psycholpass》,都是很不错的番哦!
),也特别喜欢看这类高智商心理犯罪,可是这部剧怎么说呢,剧情我觉得稍显拖沓了,节奏有点慢。
而且前十几年TVB建立的警察系统和法证系统在这部剧里太弱了,不是存在感弱,是实力弱啊!
还有重案组破案也有点草率了。
如果真的是跟心理有关,重案组完全可以请TY作顾问,不需要把剧情重要人物和组织跟主角只以朋友关系联系,win sir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最终应该是没能实现,警方那边好像也不承认这个顾问。
这就让TY的追查阻手阻脚,这个剧情的设定就埋下了“TY的做法根本不合规矩”的大前提,本来就使内心充满正义感的TY加上了一重心理负担,加上为了查案逼凶手现身更是破坏了他内心对于正义的坚持,还有就是支撑他无论如何都要查出真相将坏人绳之於法的初心——女友的死亡,这些都造成了他最后悲剧式自杀的结局。
不能成为稍微圆满的结局跟前面的设定都有关系。
而且mandy最后对于TY的指责其实也非常自私并且让人看到一个非常拎不清的mandy,我觉得TY确实有想让变态兄妹狗咬狗的私心,但他也预料不到王会死吧?
mandy还只是想着自己孩子没有爸爸、自己不能有幸福生活,我天呐,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恶魔做老公我觉得她可能更不幸!
不过当然了,我赞同mandy是有理由有立场去指责TY的,可是剧里这个内容不合逻辑。
Mandy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可以和TY合伙搞工作室的程度,也数年如一日的喜欢TY,去帮他走出未婚妻意外身亡的阴影,每次TY有人脉关系上的需求她也毫不吝惜的出手,但是找了男朋友打算彻底放弃的时候真的很爽快就放弃了TY,什么事儿都跟未婚夫说透了,不但没看出来未婚夫的阴暗,甚至证据摆眼前还一厢情愿,这个设定让这个人物很扁平。
反而另一位女性角色Moon就比较可爱比较立体。
总结:虽然设定挺吸引人,演员的演技也都在线,但是这个剧情的发展走向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这次只有三星。
看完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擅长pua别人的人都很适合去当心理医生。
突然感觉真正的罪犯不是自己动手的那种,而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逼人自杀的那种。
特别是看到Dr王ji把妹夫医生用言语逼死的那一段,让我想到了以前北大女生被北大男友pua到自杀的故事。
那个男生就是一个很善于攻人心计的人,他对别人的心理研究把控得非常到位,可能也是因为家庭原因成长在一个行长家庭,从小耳濡目染。
他知道怎么样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会去怂恿女友在别人面前无意中透露他对别人的赞美,好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他也会把同样的手法变本加厉的用在女友身上,刚开始女友还会有心理上的反抗,但时间一长,真的慢慢就被pua到觉得自己就是他的一条狗了,甚至最后走上了绝路,令人叹息。
而这部电视剧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探讨学习心理学的人,一开始的动机是否就是想自救这个问题。
里面的心理医生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原生家庭的不幸福,童年的创伤导致他们想学心理学,进而去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身边人的心理问题。
曾经在播客听过一个男朋友叙述自己女友患上抑郁症最后自杀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个男生在陪伴女友治病的过程中,自己也慢慢的陷入了抑郁,甚至当女友死去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
其中主持人有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应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很多文章的开头都会先告诉你,“你最应该做的是不要因为这位患者而影响了自己。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那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天有不计其数的病人去找他们,他们是不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才能更胜任这份工作呢?
或者说是不是反社会人格的人的确是更适合心理医生呢?
如果你是一个很富有同理心的人的话,每天和抑郁症患者相处很难不被带偏吧。
很容易随着患者也一起陷入痛苦的情绪中。
反而是那些本身有性格缺陷的人更理性更专业,不被任何情绪所带偏,更容易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就像剧里的Dr王?
心理医生,是不是更多时候救人之前更想做的是自救呢。
一、在你走的那個晚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zMjM3MjQ3Ng==.html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一對爭吵的他和她,一輛雨中失速的奪命私家車,一段陰陽相隔的戀情。
從這個晚上開始,他帶著對她的內疚,乘著煙圈,在夢中與她相會,在現實中為她相信的心理病患尋找翻案證據。
她
他二、與真相無限接近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翻案的過程中,他發現隱藏在心理病患背後,有一名善於超控人心的魔鬼,她利用自己的性格和美色,利用心理病患軟弱而又渴望得到認同的願望,完成了消滅情敵,讓心理病患獨自承擔罪責,與心儀的男神共諧連理。
故事就這樣結束?
魔鬼的慾望,永不歇息。
利用瘋狂粉絲為自己消除競爭對手;利用自己的丈夫為自己解決當年消滅情敵時遺留的一個目擊證人;利用替罪入獄的心理病患的愛,利用丈夫的愧疚,讓他們了斷人生;嗯,面前所有的障礙都消除了,除了他。
魔鬼們三、成為魔鬼,才能制服魔鬼魔鬼聰明,懂得用人心達到目的;魔鬼自負,認為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魔鬼自私,只有消滅了利用價值的,和沒有進步空間的人,才能確保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他,只有用魔鬼的視角,才能消滅魔鬼。
設局。
利用抑鬱症的朋友接近男魔鬼,利用阿斯伯格癥的朋友放假消息給女魔鬼。
嗯,計劃成功,女魔鬼在世人中敗露罪行,與男魔鬼相愛相殺,最終身陷囹圄。
破案了,他利用女魔鬼,消滅了男魔鬼,為她報了仇。
四、魔鬼進階課程故事中,有兩名明線魔鬼,一名轉性魔鬼。
男魔鬼聰明,理智,甚至冷血,無論是親生父親,親生妹妹,情人,全部都是棋子,是為他達成目標的手段,一旦棋子失去功效,他便毫不猶豫地遵從那條物競天擇的原則,讓它消失。
從一開始,男魔鬼就在最高點。
女魔鬼美艷,目標明確,小心謹慎,只要有任何會使計劃出錯的人事物,便毫不留情出手消除,全世界只聽信哥哥男魔鬼。
男魔鬼說,女魔鬼已經沒有進步空間,兩者只能活其一,而女魔鬼最大弱點,就是無法狠下心來消滅男魔鬼。
女魔鬼卻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升華,用軟弱的表現取得男魔鬼的信任,最終解決男魔鬼,而自己,昂首挺胸走進警署,承認所有罪行。
而所有的所有,都掌握在轉性魔鬼,也就是他的手中。
他沒有想到,自己最終還是成為了魔鬼。
五、結局:她走的那個晚上案件完結了,他也奔潰了,一路在煙圈中陪伴著他的她,親手熄滅了香煙,也將自己永遠摒除在他的世界外,他說,“你不來找我了”,然後,駕著車,在五年前她離開的那個時間,沖入大海。
她走的那個晚上有人說,這是個爛尾的結局,其實不然。
這反而是最好的結局。
在投海的那瞬間,我相信他想說:“你不來找我了,那麼,這次由我去找你”。
她一直是他的人生堅持,也代表著他的初心和三觀,審視著自己的行為。
為了這個堅持,他用了自己最不恥的方法,去消滅了魔鬼,這樣的行為自然也就跟自己的初心和三觀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他對自己失望,對無辜的人感到內疚。
他用她的離去懲罰自己,也用投奔大海,來給自己一個解脫。
故事的結尾,沒有明確說明他最終是不是永沉大海,投入了大海,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重生。
六、番外世間千千萬萬人為著自己的慾望,每天奔波勞碌,而念頭多了,就會想到方法去實現,有人憑自身努力,有人借力打力,正如故事中的男女魔鬼,擁有著反社會人格,利用別人來完成自己的計劃。
對未來的執著,對過去的念念不忘,到底值不值得,也只有捱的人才知,在看著故事的你,又是哪一種人?
dr.钟 让我们看到了负罪感的发展的延伸造成的结局,icy死的那一刻,良心就开始催促他无法再为自己而活,比起对icy的爱,这个可怜的男人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恨吧强烈的思念和负罪感令他不顾一切的复仇,就像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一样,alen的死,利用moon更是领他支离破碎一个人长时间为了这么个念想而活,几乎已经被折磨的什么也剩不下了,最后结束了自己痛苦的结束了痛苦的生命他 ,最难能可贵的还有,即使自己一直处于心灵的水深火热中,对周围的朋友也是使出了十二分的良心,看看他对win sir 细致到关心他的前途,对mandy关心她未来的宝宝,即使他们对他质疑、不信任。
每当看到这种情节,我……不禁回想,一个这样善良细致的人,对于做出出卖良心的事后,心中是有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无奈。
要是有人可以帮帮他就好了,不想他自己怀着痛苦孤独的死去,至死都没有解脱
1.zoe杀父之案随着张仲轩的死而无法查知,给不了一个公正判罚 2.海澄如何杀了他哥没有具体交代出来(模糊地说她按他哥之前杀父的手法来,但一个小时做的出这么多事情?之前在逃亡时就早已预谋好了?) 3没交代mandy是否把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并得到较好教育不会再酿成其父之祸。
综上所述结尾比较潦草,拉低了评分
全员病人,也是全员恶人的剧,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理病自己的心结,童日的自闭症,童月被抛弃的母亲心结,win sir的自卑偏执,mandy感情的求而不得,反社会人格兄妹俩,和男主报仇入魔的痛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病,也或多或少犯下罪恶或是帮凶,可能从定下反社会人格作为大boss开始,钟就注定很难不走上同归于尽的道路吧,人性很难经得起考验啊,屠龙勇士终成龙,最后一刀结束自己的罪孽。
这居然才是三年前的剧,可能画质太差吧给我一种2000年初有点粗糙的feel。
总的来说,前五六集太烂,人物关系混乱故事看不出主次不明白编剧要讲什么剧情进展缓慢东一个榔头西一棒槌的,一线之差就要弃剧。
后面慢慢明确主线,到一半之后逐渐好看起来,王医生回来以后正式的故事冲突完全展开,真相渐渐明了,双方斗法好看起来。
二十几集的地方又有点磨叽,但最后三集alan卧底被杀开始精彩起来,也正式点题了凸现了男主的角色,钟的悲剧结局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凝视深渊被打败的故事,但里面对报私仇和彰显正义的思考还是挺好的,有真正蜕变的汪结束王的生命也是很好的处理,最后一个钟与icy的幻想场景呼应了开头,很不错,等于是结尾部分的激烈剧情挽救了我的及格分,毕竟里面有几个人物实在太讨厌了,开头太失败了。
这里面的大败笔是童日和win sir吧,一个体现不出亚森伯格只能表现了其毫无情商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另一个案情随便泄漏鲁莽偏激执拗,毫无关联的那些支线砍了最好,特别是二十集以前那么多篇幅讲童家兄妹的故事包括和妈妈的和解,搞得以为童日才是男主呢。
另外mandy这个人物也是非常别扭,怀了孩子就突然无法独立女性了,既不相信自己的老友也不愿相信自曝被爆的真相戳破良人假象,愿意不顾是非善恶只想和王远走高飞过虚假的幸福,和之前坚强的职业女性人设反正,也有点违和,好像彻底和钟没希望之后突然没了寄托自暴自弃了,精神科专家也好歹对心理学有一定了解吧,怀着反社会人格的孩子还不想承认反社会人格犯下的巨错。
当然最后说下,这大浓妆,老港剧了,具体案件逻辑,反正我不细究了,观众上帝视角下,有时候有些bug是能理解合理性有些只能去忽略。
第1集:泰然為童日开始心理治疗第2集:泰然助志峰寻子第3集:美欣向泰然献吻第4集:童日冲入火场救志峰第5集:童日回想与天扬的恩怨第6集:泰然逐步向海澄施压第7集:童月助Hana重返正途第8集:海澄接受泰然治疗第9集:童日失恋找天扬倾诉第10集:泰然、天扬合力连破二案第11集:海澄捲入网台风波第12集:海澄遭神秘人恐吓第13集:海澄发现家朗出轨第14集:泰然利用童日做饵第15集:泰然分析狂迷案疑点第16集:泰然发现海澄离奇经歷第17集:童日与海澄起争执第18集:童日重遇母亲咏嫦第19集:咏嫦当面拒认童日、童月第20集:泰然试解童月母女心结第21集:童日為咏嫦以身试法第22集:童日為咏嫦以身试法第23集:天扬出手追求童月第24集:仲轩教海澄对付泰然第25集:健强突然自杀第26集:国豪调查仲轩后遇害第27集:泰然催眠童月缉兇虽然现在的TVB已经不是以前那个TVB的了,但是对于破案类的剧,TVB还是有着独特的吸引人的地方。
虽然每次都能大致猜到凶手是谁,少了很多乐趣,但是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特别的地方可以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本剧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所有的案子的凶手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主线是因为多年钱卢建强的校园杀人案引发了当年是卢建强心理医师马明的女友意外死亡的事情,引起了马明的诸多猜测,他不相信卢建强是真凶,于是想找出当年的真相,当然从这点上可以知道,最后的那个大案子一定就是这件案子的重见光明。
在这期间,马明认识了有轻微自闭症的童日,和他的妹妹,当然还有胡SIR这个警察,也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案子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这些人物有关,这也是TVB一贯的作风,以至于每次只要新出现一个熟面孔,就知道这个人八九不离十就是凶手,起码也是跟案情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人物。
当然,得上心理疾病的人也是很可怜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悲剧的发生,例如印象很深刻的两兄妹杀母事件,就是心理疾病导致的最悲痛的结果,令人十分惋惜,当然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能知道凶手是谁,只是越看下去,越能体会凶手的感觉和那种长期被压抑的感情的释放,然后就是王君馨饰演的汪海橙案子,知道她是当年校园凶杀案的唯一一个幸存者之后,我就认定大案子马上就要来了,而从目前的形势上,也已经可以看出,汪海橙是个不简单的人,她极有可能是大BOSS,当年的凶手!
她表面上是个和平易近人甚至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子,其实她有心理疾病,她会利用身边所有对她好的人,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让人心甘情愿的为她付出,狂迷就是其中一个被她利用的受害者吧,当然我觉得也包括卢建强,我甚至有个大胆的猜想就是:当年的校园凶杀案,她喜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被朋友们知道后都说她,她犯病,然后把这些朋友都杀了,然后利用卢建强替她顶罪,而这个好朋友的男朋友如今也成了她的老公,她所要的一切她都可以得到!
我不知道我可以猜中多少,只有往下看剧情了。
汪海橙在这集里终于暴露了,虽然之前就已经猜到了,但是这集突然暴露,感觉还是很突然,本来以为还会隐藏两三集,没想到转变的那么快,那个水电工狂迷果然也是被她利用的杀人工具,靠他上位,还走红了,这就是汪海橙一直以来的目的,马明也已经看出端倪,怀疑她了,并且可以得出结论,汪海橙得了心里病——反社会人格障碍!
恐怖女人的真面目即将浮出水面。
汪海橙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从小就如此,马明也越来越对她起疑。
然后,想说下,马明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次都出现与死去的女朋友交谈的画面,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不免让人觉得是不是他自己也有妄想症?
怪不得很多人都说,心理医生某种程度上自己也是个心理疾病的患者。
看完最后,真的发现,里面没有一个正常的,全都或多或少心理有些不正常,哈哈!
整体来说,是部不错的好剧!
看剧名应该和心理罪,心理师是同一类别的题材电视剧,期待港版和内地的不同,近几年感觉香港TVB剧在走下坡路了,新剧没什么热度,演员也没多少能记得住的,马国民也是TVB老演员了,挺喜欢马国民的,颜值和演技都在线的演员,看这部剧就是冲马国民看的。
故事一开始就是锺泰然驾着私家车在公路上飞驰,回想起往事,眼泪不其然流下来。
泰然愈开愈快,最后把车停下,继续痛哭,脑海中浮现女友雨夜被车撞死的情景。
故事主要根据心理医生钟泰然因五年前的一起校园偷窥谋杀案导致其女友被车撞死,让钟泰然伤心欲绝,他通过利用心理专业知识和“杀人犯”卢健强的沟通和心理引导,觉得个性单纯的卢健强更没有杀人倾向,案件另有隐情,也就是说女友为卢健强做的心理评估报告是正确的,死者家属觉得女友的报告有误,偏袒卢健强,极端的思想导致女友被撞死。
于是决定替女友“犯案”以正其清白,也要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于法。
即使身为心理医生,也有控制不了自己内心的时候吧,处于失去女友的悲伤中的钟泰然也会处于一种幻想中,剧终他的女友会经常处于他的幻想中和他一起分析心理。
(这点和心理罪的描述手法有点类似,方木因为无法接受女友的死,沉浸在女友的幻想中,让女友活在自己的生活里) 故事围绕钟泰然调查卢健强杀人案展开,在调查期间钟泰然利用心理专业协助警察办案,结识了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天才童日和过气督察胡天扬,(钟泰然是童日的医生,童日和胡天扬之间有过节,胡天扬怀疑钟泰然)三个人结识调查一综少女杀人案。
天才自闭症童日和钟泰然的关系有点像心理师乔振宇和唐艺昕的关系(钟泰然是童日的心理医生,童日又用自己的天才协助钟泰然办案)
港剧一般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出现很多人物关系,会凸显的剧情更加复杂吸引人,剧情环相扣,相互联系,容易融入进去。
心理犯罪紧紧围绕主题,主要侧重分析人物的心理,结合案件分析,环环相扣挺好看的。
善恶在乎人心,爱恨一线之间,竭力追求真与善的人,偏偏将自己推入漆黑的深渊。
犯罪有时就是内心的善与魔在打架,追剧中……
终于看完了心理追凶,一个基本主要角色都有“病”的剧,当然还是为了马明,从第一集他动不动自言自语,我就觉得他有问题,医者不能自医。
说回剧情,主线就是钟泰然找五年前女生更衣室被杀案的真正凶手,为了证明因此而死的女友判断无误,有个小细节:Icy每次出场都是柔光特效,全剧最大的问题大概是太拖沓,案子不够紧凑,举例来说(一)塑胶袋女尸案(E1-E4)案子里穿插了嫌疑人梁伟舜弟弟梁伟聪抚养权的争夺(这跟心理医师有什么关系?
),零零碎碎的一个没什么技术性的案子,第四集才结束,第五集前半集为了告诉我Win Sir和Day的往事,为什么Win讨厌Day?
后半集汪海澄才出来,一个因为**不成激情杀人的案子能给我搞4集?
我以为只是开头为了交代背景,铺垫导致进展比较慢,后来发现我真的太天真(二)高空掷物案&弑母案第六集一半才出现个“尸体”,搞半天还只是黑帮教训人,人也没死,U1S1马海伦的演技🐂越看我越生气,我都快被气疯了,没想到罗乐林能演富豪,也能演卖保险,第八集了高空掷物这件事才提出来,演一半了我才看见s人,第九集了,win才想起来解决案子,第十集了你才想起来查指纹,一点弯不绕的,直接指纹定罪,然后第十集就结束了两个案子…我真是不知道是不是该夸呢(P.S.肥仔富的演技也好好啊)(三)汪海澄被恐吓绑架案(E11-E15)多一点类似汪海澄跟Zoe讲解她的犯案过程以及TY从心理学角度推理,两人双线交锋那段的紧张激烈一点的情节好吗,水的我难受(🆘拖沓的我以为在看法证先锋4)(四)富豪小三惨死案(E18-E22)16、17在干嘛?
sorry,看完就快忘了,总的来说就是主线剧情有点进展,TY跑去监狱质问卢志强是不是他是在帮海澄杀人;没想到海澄教唆Michael杀Cat就几分钟就结束了;主要就是在修复Day、Moon和雪姐的家庭关系(话说雪姐近几年几乎固定演这种富太角色)(五)大学女更衣室案真相&Zoe父亲之死&幕后大boss登场24集了曹永廉才出现!
我不服!
张家兄妹(王仲轩&汪海澄)真是老p ua人,洗脑太强了,从Michael到卢建强到空调修理工,到Zoe,🐂,海澄真的是“老戏骨”,演技🐂的奥斯卡欠她小金人,结尾还是要让正道的光照进来的,不过TY的结尾好像他人即地狱,他最后也成为了那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朋友的人,他的结局也变成了开放性,Win突然就克服了心理障碍,能跑了,晋升面试也不错(又是TVB一贯套路,强行合家欢)我们爱看港剧,爱的是港剧里的那份烟火气(喜欢欧阳胖胖在好几部戏里,家里吃饭斗嘴的感觉,这部几乎都在吃火锅,还是看起来不怎么好吃的火锅,感觉比以前缺了好多烟火气);爱的是翻来覆去的那些演员配角,看他们扎实的功底在无数角色中转换——福雅小主还是这么有气质,50多了完全不像!
她老公年轻的时候可是首富万三千!
曹永廉都55了,呜呜呜,慕了!
我们排骨行啊,都当上督察了!
虽然身体还是不太好,一跑就害怕(bushi)Alan是胡诺言啊!
还是那么帅,为什么就不火呢!
土行孙竟然还是个痴情种!
感谢编剧没让三蔡某跟男主在一起,谢天谢地~靓汤和马明就是我磕的cphe的现实情况了!
Day可能是亚斯伯格症中话最多的…总的来说,槽点很多,王君馨的表现比较🉑️,我以为的心理追凶会跟读心神探差不多,不过,这部男主不是警察还总可以参与破案不是bug嘛,双线并叙讲的也还可以,剧情有些拖沓,质量一般,没有想象中好
王君馨演技不错,意外惊喜
整体想法不错,细节太过潦草。TVB现在是没人了,全都是配角脸看得人出戏,哎。
坦白说本可以很精彩但这剧本太low了 山寨白夜行失败 bug多得数不过来还要强行装逼 这是反社会?这是在说斯德哥尔摩吧。165的戏份又多又烦人 真女主一天到晚做作扮凶狠 幕后boss更不说了都不知道出来干嘛的就死了。明明活不过三集的反派 因为剩下的人完全没有智商而活到最后 从头烂到尾
反派的设置实在是。。。蔡思贝的角色写着写着写丢了也是。。。男二号讨人厌的程度。。。男主角后半截的疯批。。。无语
太拖沓
马国明真的不适合演正经人,所有人的表演都是那么尴尬。
香港电视剧虽然感觉每部都差不多那几个演员,但演技给个赞,没有串戏的感觉!马国明在这部剧里很帅
终于有一部看着不尴尬的tbb剧了,难能可贵的是结尾没有烂温情
不好看
港剧的探案剧真的今非昔比了。除了心理医生的表演和靠谱两个字沾一点点边(其实也够装的),其他人基本都在梦游。剧本浮夸,完全没有任何感人的地方。非常平庸的作品。
我觉得还可以 配角演技全在线 表白winsir
曹永廉戏份太少啦,这么精彩的角色最后才出来。汪海澄的部分也太多太拖拉了,反复播大学戏份太水了
蛮好看的,让我想起神探伽利略。这可能是我第一部一集一集追的港剧,每天在地铁上和午餐时间看一集。哥哥和妹妹都有反社会人类障碍,但是最大的障碍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可能只有港剧才有这样的胆量 把马明的角色描述得如此亦正亦邪。铲除坏人的正能量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事实是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马明真心不适合演男一
反派大boss太强,演得也好强,极为蛊惑人;戏份第一的反派女主也有意思,坚持始终地黑,最后自首时的笑容极有魅力,但之前看她令那么多人长期迷得失魂落魄就有些说服力不足。马明戏份偏少,专业能力铺叙描写不够,可惜。Win Sir和moon这对儿可爱;她哥则烦人了些。此剧专业弱了点,心理症描绘有点偏差
童日才是男主吧。。对手戏超多把所有人都串起来了。。马明戏份反而没他多。。Moon和Win sir还挺好磕的。。
结局也太黑暗了吧?男主直接黑化,几乎团灭的结局……
杨明的角色看到都要快进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