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少年的你》忽然就想到这部剧,校园暴力已然被更多地关注起来。
记得看完13第一季时真的很有感触,但和好多人不一样我始终觉得女主白莲花。
第二季切入的角度很赞,大众的角度往往会跟随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起,更多地关注施害者、关注同学关系、关注校园环境,而第二季却更多地展现了Hannah的家庭,她的过去。
看过这一季后我也在和朋友讨论,当校园暴力发生时,我们一味地责备甚至辱骂施害者是否是最正确的方式。
必须要说第二季的结尾,简直炸裂,果然校园暴力是永远不会有尽头,我其实一直很期待Tyler举墙扫射舞会,但还好编剧是善良的。
然后到了第三季,莫名其妙加入一个圣女表女主,在那里不停哔哔哔,虽然从这个角度切入Bryce很棒啦,但这个角色设计也太功能性了,差评。
还有看好多评论都在说这一季在洗白Bryce,我倒觉得这是这一季最棒的一点,很少有人天生就是一个校园暴力者的,对别人施加暴力的人往往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Monty比如Bryce。
而恶人背后的故事在前两季没有人会去关注,在这一季Bryce这个角色才鲜活了起来,他不是一个贴有花花公子、富二代、强奸犯这些标签的反派,他是一个也会被爸爸抛弃、和妈妈拌嘴、认真爱着一个女生的有钱富二代,同时兼任反派。
但编剧果然不会对反派善良,Bryce最后没有机会去做一个好人,他没有像Tyler那样幸运,遇到了Clay这样好到不行的人。
更讽刺的是他曾经以为的朋友居然也是自己一厢情愿。
在第三季中,Bryce很努力的在做一个好人了,可没人愿意相信他,这也算是自食恶果吧。
但换位想想,又有谁愿意做一个孤零零的恶人呢?
当他微弱的善意被世人浇灭,怕还是会用自己拿手的恶来回报这个世界吧。
Bryce的结局还是合情合理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尽量地善良了,但这也并不能抵消他的恶带给别人的伤害。
而令我无法接受的除了圣女表的骚操作便是Alex,请问您还有心吗?
Bryce对您怎样,就算不是朋友也不至于下狠手吧,为了保护Jessica失手给推下去都比这个结局合理多了吧,我表示不解……最后再回到《少年的你》,校园暴力确实一直存在,而往往发生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尤其在低学龄段。
受害人一味忍耐,施害人毫不在意,旁观者无关痛痒。
也许在多年后回忆起来才会发现,哦 原来那时是有校园暴力在发生。
关于校园暴力我们的确应该更多的关注,但在关注时是不是也可以把目光投向那些施害者,不是一味地责骂,而是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些小恶魔,我想最好的结局不是杀死恶魔,而是让他变成天使吧。
第一季是真的“十三个原因”。
一个女孩汉娜自杀了,留下十三盘录音带,诉说十三个人对她的伤害,或有意或无意。
形式新颖,悬念叠生,五星名符其实。
第二季开始揭露受害人的不完美。
行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汉娜与很多男孩都有过历史。
杰西卡最终输了强奸案的官司。
第二季末尾Taylor带了许多武器准备在春季舞会上大开杀戒。
如果Taylor成功,第三季就可以对美国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进行一次深入剖析了。
然而Taylor被以Clay为首的同学阻止。
话说回来也是,本来美国就已经有孩子因为看了《十三个原因》而自杀了,如果Taylor也枪击同学,那么第二季与第三季之间这段时间美国发生的校园枪击,恐怕又要归罪到本剧;而且深入剖析到何等程度,才能既深刻反映现实,又不会得罪NRA以及美国的各大利益集团。
所以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不用审查,编剧们心里有数。
无奈第三季,只得以布莱斯的死为契机,开始分析坏人为什么变坏。
家庭方面,父母对他的冷淡;母亲从小受外祖父的虐待,婚后又遭受丈夫的冷暴力。
学校方面,转学之后曾经的霸凌者变成了山顶高中的受霸凌者。
感情方面,克洛伊离他而去。
行吧,大概主题就是“不是所有事都是非黑即白”,或者是“没有十足的好人,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
于是在人物塑造上,布莱斯一反之前两季的纯坏人形象,开始变得亲和,善良,乐于助人。
他买下Tony的野马,帮Taylor处理蒙蒂,还与新来的女孩阿妮有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纯洁恋情。
正是这段恋情给了阿妮插手此事的理由。
不然的话,作为新来者,阿妮未免对自由高中的事太过于关心了,总在打听不该知道的事情。
她的画外音也显得多余。
Clay这一季都在紧绷着,我都担心他的脸部会肌肉疼痛。
总是那一个表情,忿恨?
仇视?
Zach,亚裔大暖男,上季与汉娜的甜蜜,这季转移到了克洛伊身上。
顺便蜻蜓点水般地提了一下对堕胎的社会态度。
他的甜蜜和体贴与上季多少有些雷同。
杰西卡似乎从强奸案的阴影走了出来。
她的态度也造成了Justin与Alex之间的矛盾冲突。
Tony家的事情,也顺便吐槽了当下美国的移民政策。
看似线索很多,但观看过程中困得很。
语言也乏味,可以理解,青少年嘛,说不出什么深刻的话来。
不过,“法克”用得还是太多了,也有不必要的性爱场面,搞得老子看一个青少年电视剧还要躲着家里的青春期儿子。
白天看的东西乏味,晚上做的梦就曲折。
昨晚梦到一家三口开了辆黑色中华轿车,企图在中缅或中越边境偷渡,梦境中甚至可以感受到亚热带气候的潮湿濡热。
不知道为什么安排的中间联络人是个白人老头,我从一个亚洲国家偷渡另一个亚洲国家,你给安排个白人,要不要更显眼点儿?
刚要破口大骂,发现这是自己的梦,既不能谴责导演也不能怪罪编剧。
今天必须把这剧看完了,目前能让我坚持下来的就是布莱斯的凶手。
睡前看小说吧,不然的话今晚要上月球了。
为什么大家在并不知道Tyler受委屈的情况下帮他变好 却觉得Bryce 坏透了不可能改变 要知道 从做过的坏事来看 Tyler并不比Bryce简单 他可是杀死所有学生的 更不要说Alex了 但又很好理解的是 我们每个人其实很难做到公平对事不对人 用成人的眼光去解读这些高中生做事的逻辑是不对的 虽然他们都故作老陈 但终究只是KIDS 很多时候 做出来的事 回答只能是I don't know 编剧把每个人剖析的很真实了 为什么要给第三季这么低的分呢 不理解
第二季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的真相,而第三季是用新的视角来反思人性。
用Bryce的生活来表达“另一种暴力”,这个在很多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第一季中的悬疑围绕Hannah Baker为什么自杀,从动机和一些蛛丝马迹中就能猜到自杀的背后是校园暴力。
新一季中才是真正悬疑推理篇,一宗杀人案,但编导并没有处理好之中的逻辑关系。
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说谎、欺骗、隐瞒、包庇这些因素来让剧情有新的发展,展开新的调查和继续制造悬疑,显然在中期已经有了视觉疲劳,到最后知道真相很就不再想看下去了。
由于制造的氛围,让人很容易去同情Bryce,Monte这些施暴者的家庭悲剧。
以至于观众对结局有些不满。
主观地说,有代入感塑造成功的角色和他的遭遇成正比,和他墨迹成反比。
我喜欢的角色有:Bryce, Tyler, Mrs. Baker, Mrs. Bryce,Monte;讨厌Clay, 非洲母女,Justin, Jessica, Tony。
非洲妈妈,在窗户前盯着楼下俩人接吻,就跟《Get Out》里那个女性仆人一样,跟恐怖片似的。
一个佣人明明希望女儿接受高等教育,还要用自己教条的方式管自己的女孩?
Justin,可能是我无法理解。
一个重获新生的孩子,竟然还去盗窃,去吸毒,去撒弥天大谎。
只是在同情Bryce的时候,能感到他的一丝人性。
Jessica,看过有人评价她的嘴唇跟屁眼一个颜色后,每次她撅起嘴发声的时候,都想快进。
不明白她为什么去Bryce的家,不明白作为案发现场的当事人,她如何面对现实?
Tony,我相信演员很大,可能是选角问题,让人觉得非常成熟,却又装B。
从第一季开始,就特别神秘,有点灵魂导师的存在。
第三季,更加神秘,你那些事说出来又怎样?
一直在那墨迹。
朋友?
秘密?
想说一下结局,真相是真的没想到。
导演的倒叙插叙的手法运用的很巧妙:Homecoming的事到最后才告诉追到第三季的观众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气氛更加扑朔迷离。
我想的真相要不就是随着主角的想法Monty是凶手;或者跟着Bryce的心理觉得他救赎失败也自杀身亡;或者真的像警方所说Clay杀了Bryce。
当Zak自首时,早就猜到后边还有故事,让人想到罗生门。
万万想不到Alex和Jessica会丢弃Bryce,甚至推他下河。
之前俩人的行踪剧组在第10集前没有给出任何铺垫,Bryce被救下反咬的情节还是合理,但Alex就这样杀人实在有些牵强。
真相很可怕,有深层的含义,让人反思但结局难以接受。
Monty这个在第二季看似更加最大恶极的学生,也要奔赴Bryce的下场,剧组整季难道都想表达“家庭的不幸和年轻犯下的错就不该善终嘛?
还要背上杀人犯的罪名?
给三星,一是气氛好,二是有深度值得让人去思考,三是有警示的教育意义
把语言凌虐,强暴性侵,致残级别的殴打,以及持枪贩毒偷渡洗钱……直至凶杀,各种恐怖事件都集中在常青郡自由高中的十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里,编剧也是煞费苦心了!
如果简简单单就事论事,这片子里的孩子就没把学习当过事,考试升学似乎是成长里最不重要的事,其实,只因为:未成年能作为被原谅的最好原因,而那么倾己所有去互助的情谊,也只能寄存于不成熟时的纯真。
第三季最后一集,借最帅也最颓的贾斯汀的口,说出:本来以为他的惨痛童年是唯一的,到后来,才明白像布莱特那样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家伙,活着也挺艰难,但其实就是这个难,才是活着的真实,才有幸福的希望~像汉娜那样自杀,或是像布莱特和蒙蒂那样横死,才是真正放弃了一切,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容易,经常就被困住了,陷在麻烦里苦苦挣扎,但,不要放弃,努力呼吸,攒着力气等机会,接着熬下去………当然,理想中,才会有克雷那样的铁哥们儿,现实里,真实去了正负±后的绝对值=孤独寂寞。
曾经的施暴者,变成了这场命案里的受害人。
如果说,没有完美的受害者,那么有完全邪恶的加害者吗?
前两季中,Bryce一直都是校园里行走的「事件制造机」,最大的恶势力源头。
毁了无数受害者的人生,给他们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完全可以说他是咎由自取,恶有恶报。
但人性始终是复杂的,尤其是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
孩子的种种行为,拼凑起来就是一面反映家庭问题的镜子。
幸福家庭的孩子几乎都一样。
而不幸的家庭,孩子也有一百种搞砸人生的方式。
单亲家庭的Justin,从小跟着不负责任的“瘾君子”母亲长大。
母亲辗转在不同的男人之间,他看得最多的画面,就是大人们毫不避讳地在他面前聚众吸毒。
甚至在5岁时,被母亲的男友猥亵性侵。
所以当他长大之后,他也轻易地染上了毒瘾,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自甘堕落。
遇到任何挫折困难,控制不住地想要选择麻痹自己来逃避。
甚至因此被人威胁利用,开始“以贩养吸”。
他好不容易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变成了校橄榄球队的明星队员。
却又差点再一次因为用药,葬送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毒瘾,就像是流淌在Justin血液里的诅咒。
无数次地击垮他,让他失去一切。
深柜恐同的暴力狂Monty,也是深受他家暴父亲的影响。
从小一言不合就要挨顿毒打,而父亲总是挂在嘴边咒骂的“死基佬”,让他从不敢正面自己的性取向。
就像《大小谎言》里的Wright夫妇,父亲的家暴行为和暴力因子严重影响了孩子,导致年仅几岁的孩子也在幼儿园里掐住小女孩的脖子。
即便他们表面平时一片祥和,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孩子不是傻子,每次有暴力冲突发生,他们都一清二楚。
《大小谎言》Wright一家
《大小谎言》里妮可·基德曼饰演被家暴的角色更何况是像Monty家这样对他毫不避讳,父子俩一言不合就互殴,从小对他灌输扭曲的感情关系。
所以他害怕正视自己的一切感情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因为害怕被伤害,害怕被侮辱。
即使在明知自己的儿子心理已经很脆弱的情况下,他的父亲依然毫不留情,对他的自尊恣意践踏。
还有这季的主角,所有人眼中“投了个好胎”生存难度-100的Bryce也不例外。
他活在一个典型的「有钱缺爱」的富人家庭里。
从小父母不在家,他家的豪宅便成了和同学一起寻欢作乐开party的最佳场所。
在他被起诉性侵告上法庭之后不久,父亲便提出了离婚,抛妻弃子搬离了原本的家。
从他的外公,到他的父亲,再到他自己,这个家里可谓集齐了“老中青”三代恶棍。
外公大男子主义极端严重,胳膊肘往外拐。
年轻时就在家里掌握绝对主权,对自己的妻子女儿毫不尊重。
而他的父亲,在离婚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一样。
不见面,不接电话,对他不闻不问。
某次在餐厅偶遇。
Bryce高兴地向父亲提出高尔夫邀约,对方找借口搪塞说明天就要飞迪拜,却被旁边的新欢不给面子地拆穿。
就连在Bryce的葬礼上,他的父亲也喝得醉醺醺地出现,和他的朋友们笑嘻嘻地打招呼寒暄,连一丝悲伤都没有。
因为他除了Bryce之外,早已在外面有了一个12岁的私生女。
在学校里,他那些所谓的“兄弟们”也一样。
没一个人真的喜欢他,但又只能依附于他的势力。
欠钱了,惹事了,Bryce永远是最佳选择。
Justin被刚出狱的前继父追着讨债,Bryce帮他还了双倍摆平。
Monty在派对上借着酒劲发疯,把别校的人打得满脸血迹,Bryce出手就是7千刀的封口费,只希望对方别声张。
Alex对自己身体不自信开始滥用药物,Bryce把他当朋友半价卖给他高级货,想办法帮他重建信心。
但到了最后,当他问“兄弟”寻求帮助,说:我们是朋友不是吗?
对方却说:我们从来就不是朋友。
一个公认的恶人,想要变好,有可能吗?
这很难说。
但我看到了,Bryce有想过变好,尝试过去弥补。
他笨拙地向他伤害过的人示好,习惯性地希望用钱表示他的歉意。
或者说,他只会用钱,就像十几年来他爸妈用钱来打发他一样。
但没人买账,他造成的伤害永远不可能如此轻易被抹去。
从小畸形的家庭环境和身边虚假的朋友情,让他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也不懂得如何表达真心。
平时看他头脑简单好像粗神经,对什么都don't give a fuck,但他对这个世界、对他的亲人有着清醒的感知和认识。
谈到外公
在Bryce死后,他的外公也病逝了。
在病床上的他,留给了Bryce的妈妈最后一番话:「我尽了全力,没人教过我,要怎么做才更好。
」
或许Bryce也同样如此。
当他最初开始犯错时,大人无暇顾及他,身边的人不敢指责他。
如果有一个人曾经真的站在他身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可能很多悲剧便不会发生。
在妻夫木聪主演的日本电影《恶人》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活在底层失去了追求爱的能力的工人清水祐一,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杀了抛弃他倒贴富二代的女朋友,他的内心依然毫无感觉。
直到遇到女孩光代,在两人的逃亡之路上,他却开始后悔了。
对祐一来说,要是能早点遇上光代就好了。
而对Bryce来说,要是早点能和因为抑郁症疏远他的母亲敞开心扉,或许结局也会不一样。
但很可惜,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经太迟。
因Bryce而死的Hannah不会死而复生,被他伤害过的人可能要一辈子带着伤痕生活。
暴行没有洗白的理由,他的生命也再没有改过的机会。
而同样的校园霸凌,时时刻刻仍在我们身边上演。
校园,一个和平的表象下残酷丛生的地方。
校园暴力,从来都不只是某一件事。
而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每一件“小事”。
当你觉得无所谓,别人大惊小怪,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
或许,你就已经成了事件里的一个帮凶。
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永远都不要说受害者玻璃心。
不要再让沉默,变成施暴者的帮凶。
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首发公众号:不止鱼)
第三季度观感就是,非要引入一个在第二季就存在但是从来没有露脸的所谓局外人来带观众进入第三季剧情。
这个人的存在唯一的作用无非是带我们进入布莱斯转学后的世界而已。
偏偏把这个人搞的很重要一样。
明明本季塑造的价值观就是大家所谓的坏人(bad kid)也可以变好,布莱斯确实也是可怜(I wanna change , but the world won't give me any chance)。
所以最后大家认可了布莱斯的转变,所以为了就克雷,就必须要有人背锅?
片里呈现的所谓警察兢兢业业调查办案,到头来就是听这个说,听那个说。。。
(哇,布莱斯老妈说的好有道理,又有指纹,又没有不在场证明,一定是克雷!
接着,哇,这个女孩说的好有道理,蒙哥马利又死了,太好结案了,一定是蒙哥马利。
)我尼玛 就这?
既然塑造的是bad kid 也可以改变,也可以回头,那蒙哥马利这个bad kid为什么死了还要背锅?
真正直接间接导致布莱斯死亡的凶手可以完全不用背负任何罪责好好活着?
到头来,我自己都觉得蒙哥马利确实可怜、可悲。
可恨之人必也有可怜之处,原生家庭对人影响太大了。
对编剧太失望。
这是我19年唯二的两部在追的剧且还没看完就被编剧气得不行一定要来抒发一下情绪的片了。
上一部是那个奇葩烂尾神剧《轮到你了》只能说脱离了原著后编剧们集体失去了思考的大脑,在创作的海洋中放飞自我,看到了编剧们好似收了立白的钱一般一顿疯狂洗白的操作。
有人说,青少年嘛,本来就懵懂,做错事了就一下子明白了呗?
我呗你妹啊,你有好好看前两季吗?
就誓问一下,一个前两季连奸三人且毫无悔过,法庭各种狡辩,逃罪后还沾沾自喜,对人大放厥词一副我爸李刚你耐我何的霸蛮。
会在一个夏天的时间里犹如被耶稣的右手点中脑门突然茅塞顿开,如来转世,翻然悔悟,人性完成了极大的180度反转?
你觉得可,能,吗?
这就像你和我说,思聪今天突然出家了还要好笑。
另外你非要这么写就算了,但你那剧情实在是拖得比香飘飘奶茶还要长是几个意思?
每一集我觉得都是一句话就解决的事情,永远都徘徊在各主角:卧槽发生了啥?
卧槽我要自爆吗?
卧槽你是狼是民?
卧槽我又是啥?
一个个明明自知都是平民还把自己当神职玩,警察也甘愿自降智商,愉快地落在几个小屁孩的股掌之间不亦乐乎,感觉维系着这个小镇的一切屁事儿都是这几个高中生罢了,高中生也实在是闲,看了这片我一度觉得自己读了个假书,美利坚的高中校园生活啥都有就是没有学习。
最后,我劝编剧放过这部剧,这剧原先掀起的热度正是呼吁大家关注校园暴力,第一第二季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我也被看哭过,沉迷于各位的喜怒哀乐,把这剧有口皆碑的招牌拍成一部校园烂俗爆米花劲爆版gossip girl,真的感到遗憾。
第一部讲述了可怜的汉娜是如何一步步放弃生的希望,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里面的13个人似乎都有过错,都有可恨之处。
第二部在庭审上的盘问,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与第一部那个可怜无助弱势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汉娜。
汉娜在其它学校也是施加霸凌的人,有些麻烦可以避免但她依然自找麻烦。
如果说我们先看到了受害者可怜的一面,然后再了解他为人所憎恨的一面,但我们还是会宽恕他的过错,为他的死感到惋惜。
但如果是你先了解了他作恶的面孔,再看到他想要改变,变得更好的一面时,你还是会说他是恶人有恶报,死得其所。
第三部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zac,justin还有alex说的,he's just a humanbeing。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受害者,可怜的人又可恨的地方,可恨的人也一定会让人可怜。
13个原因1,2季塑造了汉娜的两面,让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满。
第3季为布莱斯洗白也做得挺好,霸凌者也有想改变和被人霸凌的时候,也会放下傲慢,感到内疚。
刚刚追完第3季就来评论一下这部剧吧。
编辑做的很好,通过这个剧揭露了现在校园里很多的社会问题,校园霸凌、强奸、毒品、暴力、性、枪械,等很多的问题。
该剧发布当天也上了推特的全球话题版,还是多少引起了社会的对校园问题的关注。
而且这部剧另外的两个关键词我觉得是沟通和谎言。
其实剧中很多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彼此真诚的交流来解决的。
保护别人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在不伤害当时人的前提下如实的说出当时的情况,而通过编造谎言来保护别人的方式到头来只会是加重伤害,编造更多的谎言。
ani,clay,justin,alex,jess,zach,monty,jony,tyler在剧里都说过谎话。
如果他们多说那怕再少一点的谎话才相信这部剧至少可以缩减到1半。
关于沟通,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当clay被列入嫌疑人名单时,愤怒的他在和父母交谈中想的不是向父母如何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而是想让父母相信他不是谋杀人,那么你倒是给出让他们相信你的理由啊!
还有关于Jess和justin的虐恋也是,都是彼此没有好好沟通的问题。
这部剧不好的一点就是剧情进展太慢,节奏拖拉,感觉在凑时常,内容3季了还是关于谎言和忠诚问题。
这部剧的结局其实让我很失望,但是这样让我更期待第4季。
monty在监狱里死了,ani利用了这点,dead man bury dead man。
alex的爸爸为了保护alex,让monty背上了罪名。
感觉monty变成了这一季的bryce,但是他的确是无罪的,他只是为自己的性取向感到愤怒和矛盾,同时因为暴力的家庭环境变得愤怒。
和bryce称兄道弟的他在剧终时变得孤独无助最后在牢狱中死去,和第2季霸凌tyler时的对比非常明显。
汉娜的死是有很多原因的,bryce的死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我坚信monty的死也是。
像极了东方快车谋杀案里面,火车上的人都是凶手,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掩盖。
到了后期我感到monty很像电影燃烧中的女主,成为了边缘化的人物,不是没人在乎,而是变得人人都讨厌。
那么monty的死成为了ani用来保全其他人的工具,这样的结局变得很承重,我为他的遭遇感到悲伤,为他的死打抱不平。
希望第4季,那个喜欢monty的那个男生可以成为主角,为monty证明清白,新的风暴从不会停止。
三季以来,一直认为第二季结尾有些仓促,但你念在原著实在赶忙下完成的也就算他合理,但这一季的HAPPYENDING莫过于三季以来最烂之尾。
可能是导演不同因此表述风格不同的原因,就我个人看来,十三个原因他就是一部带有警示性,教育性的悬疑犯罪剧,它若需要出下一续集,它就不该这么早来段happy ending。
上一季结束后我发了剧评猜测出Monty应该是一个人格极其扭曲且暗恋过布莱斯的深柜,而这季结束后,即使在happy ending的情况下,导演和编剧还是给了一个不怎么起紧张气氛却又应该成为下季不幸开始的线索。
被找回的枪支,寓意着在下一季中,已经“康复”的泰勒,在下一季中可能成为新的”嫌疑犯“,那么这里的嫌疑犯之所以打“ ”是因为枪支可能不单单指向泰勒,也同时指向了处理枪支的克雷和tony。
Monty小受的支线浮现出来,寓意着下一季的围绕点可能转变为了Monty之死这块比较多。
alex的副警长父亲也算是一只脚加入了克雷帮,那么同克雷一行人一同掩盖了自己儿子杀人事实的他,在下一季中又是怎么样的存在,以及如何组织Monty的不在场证明出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高开低走,这一季加入新旁白女,感觉尴尬极了,一直上帝视角。黑了两季的Bryce这季莫名其妙洗白了??时间线也是这部剧很大的一个问题,一直跳来跳去
所以蒙蹄才是最可怜的
一屋子喇叭精转世,稍微知道点秘密就奔走相告。。。这要是在现实当中一群人这样串供早就把自己绕死了
Messed up alot.
拍到第三季还是一个套路 有一种这群高中生每天都在矫情的无病呻吟
用心之作。在处理青少年心理方面非常深刻,还非常网飞但限于篇幅而无法深刻地触及了枪支管制,非法移民,女权等当下热门话题,已经算是很有诚意。演员演技都无可挑剔。
上一季不完美受害者,这一季是不彻底加害者。剧情有些绕,每个人的人设都很颠覆...但看到最后会让你醒悟这就是一场狗血电视剧啊
这季每个人都……OOC了……
竟然比上一季更臭更长,洗白不该洗白的人,黑化不该黑化的人,空降的新女主替编剧背了锅,试图重现第一季的叙事方式,但为了塞满13集写了很多原地绕圈的情节。Tyler的蜕变和Jessica的成长是shit show里的唯二亮点,尤其是前者让我泪流成河。
好牵强啊
1没有非黑即白的事 2青春期荷尔蒙上头的高中生时间微妙的羁绊 your shit is my shit!we share shit。3看了第一季之后每次上课讨论这些敏感校园话题我都自动带入学生视角 联系到学生的难处和学校老师管理层的不作为 听着我的同学们学校视角讨论 感觉这些就是无解命题 讨论不出什么来 各种意义上的任重而道远
剧情真的挺牵强且不合理的。孩子们第一季时还个个绝非善类,之后听了汉娜的磁带后就突然良心发现,连布莱斯都洗白了,这也太神奇了;第一季和第二季大家还对泰勒横眉竖眼,让他滚出他们的小团体,结果这一季都是兄弟了;警察那么轻易就相信女主的证词,然后就定罪了,警察们是吃干饭的吗?但是但是,虽然剧情很鬼扯,我还是被孩子们互相保护的感情所感动了,团结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很暖心~
两季了还没学到教训 尽显愚蠢 画蛇添足
为中间“女权/边缘人发声是否可能发展成为另一种暴权”的demonstration加私人一星 而且这剧怎么还还还没完。
渣男就算强奸了别人,还是有人喜欢爱着,这才是现实
节奏慢到爆炸
等待好久只求不要烂尾~
Ani is such a self-righteous b*****.Bryce Walker也是一个不开心没人可以说话的孩子 他把自己内心对父母的愤怒和挫败外化成暴力和极端的行为去伤害别人 但是他也是一位需要开导需要一个人和他聊聊天的孩子 唉😔
Zach的演员Ross Butler真的帅,身材还好。不同于亚洲女性在西方的抢手,亚洲男性在“约会食物链”中长期处于底端,原因是亚洲男长期背负着“书呆子,不擅长运动,不性感”等刻板印象。愿美国的影视中有更多像Ross和Henry Golding的亚洲魅力演员,为此群体正名!
越来越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