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看了一点直接跳到了复仇上,坚持不下去了,有评论说这群人罪不至死,但死不足惜。
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应该是死有余辜才对,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想只有拥有相同经历的人才会有那样深刻的恨吧——那种就算过了十年八年再见到也想要冲上去给对方几十个巴掌并破口大骂的恨意,精神上的凌辱有时比身体的摧残更可怕,更甚至比死更可怕,不然他们怎么会哪怕豁出性命也要报复呢,连命都可以不要,可见精神已经坍塌崩溃了。
而那些故意做坏事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如果有人想把这归为教育不足等客观原因,那就把监护人拉出来判罪好了或者其他可以追溯其责任根源的人都拉出来判罪好了,因为总归要有人对那些遭受欺凌甚至虐待的孩子负责任的不是吗,总归要有人承担后果的,这样以后看看那些家长、学校、老师、社会等等与之关联的群体还会不会冷淡漠视。
只有当责罚具体到自己身上时,才会有人把这当个事来看,不然校园暴力永不停歇。
前几天刚刚补完,心情不出意料地很沉重。
校园暴力、校园霸凌……也许我该庆幸自己足够中庸,所以一直能牢牢地挤进大多数人的队伍中,不曾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
印象当中好像也有过一次。
那是上高一的时候,有天班级里三四个一直比较不合主流的女生将全班女生叫到花园里。
具体说了些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领头的那个女生突然狠狠地甩了班级里另一个女生一个耳光。
真的应该用电光火石之间,我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但那一瞬间气愤、愤懑以及害怕得浑身颤抖的身体反应告诉我那是真的。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校园暴力。
气愤是最直接的反应,但随着时间拉长这种气愤会慢慢转化成恐惧,因为恐惧你会想保护自己,保护自己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到最后说不定就对欺凌漠然视之,只要被欺凌的人不换成自己就好。
我不知道剧中那一整个班级的人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心态转变?
所以他们能够大笑着看Joseph被欺凌而麻木不仁,而唯一一个有良知的人对Joseph流露出一点点同情后即遭到所有人的排挤。
悲剧还在于老师的无能。
除校长之外另外两个老师也比较有代表性。
一个是能够明辨是非但却没有足够多的智慧去扭转局面,甚至因为为人师的道德操守间接地强化了Joseph的悲剧发生。
另一人,当她对Joseph的无奈自黑露出忍俊不禁的笑意时,我其实不愿意承认她是个教师,因为她不配。
影片最后当俩主角决定用枪杀的方式了结这一切的不幸时,我很难过。
我并不可惜被杀的那几个(除一无辜妹子)人,因为他们的确该死。
我难过的是他们曾遭受那么多的不幸与羞辱,却只让那些人惊恐了那么一会儿。
一枪爆头只有一瞬间,这一瞬间比起长期的尊严被践踏简直就是最仁慈的报复。
而这一瞬间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何其昂贵?
如果你没有制止校园暴力的勇气,那请至少保存自己的善心,不要在弱者被欺凌时肆无忌惮地大笑,至少让他们看到哪怕一点点的善意。
愿这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从不了解的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爱沙尼亚引入眼帘,原来校园枪击并非美国专利,第一感手持自然光的画面风格带去了dogma95的方向,这才发现爱沙尼亚在地缘上与丹麦隔海咫尺,片中种种升格凝音细节放大可谓是dogma95的继承发展,导演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创新出色,当然这更归功于真实改编的剧作张力,本片相较于gus的大象而言立场过于鲜明,反思的空间倾少,这是格局上的不足,真善美教育能否克制假恶丑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才应着重聚焦
结尾无疑非常的残酷,而更震撼我的是他们在警察来后竟然面无表情提议自杀,Joosep是想活下去,他希望去荷兰学电脑,结束这一切,他有梦想,他有目标活下去。
这个世界怎么对你,你就这么对这个世界,Joosep和Kaspar在动手前他们已经不打算活下去,这个残酷的世界怎么能容的下着两个正常的灵魂?
全一个班的人一起来欺负一个人,真是够决了,他们不是想这么做,而是必须这么做,他们是人有尊严,他们这么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他们被逼到不想活了,他们必须让自己再次有做人的那种尊严,最后也是正义得到伸张。
当Joosep对kaspar说谢谢你的时候,我想他们想的绝对不是后悔,而是感到解脱。
愿他们的灵魂在天堂里安息,愿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
心痛 校园暴力我见识过 实在是太可怕了 回想起曾经自己也被排挤过 所以片中主人公的遭遇我理解 那些欺负人的学生的行为表现的像小学生一样幼稚 他们口口声声骂别人是蠢猪 其实他们自己最像我本是憎恨暴力的人 但是当他们被打死的时候真爽 Joosep叩动扳机那一刻真帅 真像一个男子汉 他做了许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在现实当中我们活的很无奈 强迫自己夹在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 一天又一天的凑或着过 学校校长的势力与不明事理 居然认为那个人渣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人性的扭曲 正义与公平 似乎就从来没有存在过 唯一让那些我们憎恨的人不再凌辱我的办法就是杀了他们 这个想法很极端 但是这就是现实中唯一可以惩罚他们的办法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无知 邪恶 没有良知的坏孩子 Joosep和Klass在为民处害 被杀的人渣们跑到社会上去 只会让这个世界更加把丑陋一览无遗 其实社会上的恶棍早在娘胎里的时候他就是个恶魔 片中一个片断一群小鬼打一个小鬼 说明邪恶的人从小的时候他就坏 社会环境就是这样 如果你幸运遇上好人 发达的国家 优秀的家庭 善解人意的父母与老师同学 你或许会过的很好 可是在另一边 你出生在一个冷酷的 边缘的 人性麻木的社会中 那你如果是个善良的人就会被欺负 被排斥好人 懦弱的人 善良的人 就会被邪恶的人,坏心眼儿的人欺负,伤害 法律不会做出什么改变 没有人帮助我们这些受伤害的人 所以我们只能用极端的方式去惩罚那些上帝不会去惩罚的人
第一次看真实的校园复仇。
只能说有些事情靠人性美德,社会伦理,法律法规这些是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
欺负他人的青年们俨然失去了人性美德和社会伦理的约束。
从那个对这个班级失望之极的老师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价值观有多么畸形。
但是校园暴力是法律法规无法根治的现象。
在自尊已被践踏得连一条人命都不值得的时候,在那些丧失了基本道德底线的人群中,武力显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
第一次看爱沙尼亚的电影,即被震惊得无话可说。
据说《班级》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随即在网上搜索,竟未查到原案件,倒是芬兰的一起校园枪击案,与此案还有些近似。
不管是否有真实背景,电影本身拍得还是挺有力度,也很好看。
与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人都会在自己的群体中寻找最弱一环,jossep不幸成为了目标,人性之恶在他的身上不断地暴发出来,对弱者的欺凌似乎更能显示出自己的强大。
jossep也是逆来顺受贯了,对于同学施加于已的暴力,总是默默地独自承受。
但群体之中总会有叛逆者,kaspar的良心发现,让他站在了jossep一边。
但这更激起了对方更大的恶,对jossep的欺凌也在升级,kaspar也备受欺辱。
当善无法解决问题之时,人性之中的恶也会爆发出来,为自己找个说法,为自己寻求公义。
他们两人联手拿枪血洗了校园,将欺压他们的同学枪杀,他们也吞枪自杀。
相当地震撼吧?
影片倒是拍得不动声色,不玩花招,将如此血腥的事拍得很吸引人。
其实最让人惊讶的倒不是那种血腥的以暴易暴,而在于那种恶的无处不在,在人性的枯井之中,源源不绝地流淌。
这种恶,是无关大小,无涉年老与年轻的,它充盈于人的内心,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喷涌而出。
这让人想到了一句话:人之初,性本恶。
人性中的动物性,让人充满了凶残;而人性中的社会性,则又为这种凶残披上了和善的外衣。
动物之恶,仅在于为已,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出路,为自己找寻更多的食物。
而人类之凶残,有时仅只是让自己显得强大,让自己从中找到乐子。
jossep的悲剧也说明,一味地忍让只能让自己显得更弱,让别人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恶如小溪奔流不息。
耶酥式的“人打你左脸,你再将右脸献上”是行不通的,而以牙还牙才是正道。
呵呵,这部影片就告诉了人们这么一个道理,你看看,每个看此片的人,到最后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毕竟正义得以申张,而不管这种申张是以更大的恶来达成的。
这部电影我对死者没有同情之感,只有对两个开枪学生深深的悲哀。。。。。。。。。。。。。。。。。。。。。。。。。。。。。。。。。。。。。。。。。。。。。。。。。。。。。。。。。。。。。。
。。。。。。。。。。。。。。。。。。。。。。。。。。。。。。。。。。。。。。。。。
..................
只想说,只能这样做了。
看的我心里很难受,其实这和我们经历的初中和高中一样。
我们都会想到类似的关乎尊严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好人,但总是有一些垃圾人以为你好欺负。
想来欺负你。
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小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欺负弱者。
我也欺负过别人,但我也想不明白当时是为什么。
后来我就变的同情弱者了,有点像电影里的J的朋友。
这可能是在那个年龄善恶的道德观念开始要定型的时候,自己会去分辨到底要怎么做,那时候小学就有人这样了专门找弱者来欺负。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自己也有经常碰到别人总来欺负自己,每次打架之类的事,我家人总是先把我骂一顿,说我给家人填了麻烦。
当时自己觉得很冤。
后来幸好自己懂得要自己去对付他们。
当我找人开了刀,发现其他人都老实了。
想想挺没有意思的。
太多时间浪费在左右这些事情上了。
我也为了处理这些事情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一个人没有真正的从小就去开发自己的爱好。
其实。
有的人就是这样成年人有的依然是这样,我觉得那些试探你是否是弱者的人,脑袋一定是有缺陷。
至少说智商很低。
那种人成年了,他所信奉的生存原则似乎也就是这么简单。
但其实人与人之间真的还是有很多东西的,友谊。
伙伴。
都是小时候很美好的记忆。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将来我自己要是有了小孩,我也一定要让小孩看看。
教育太重要了。
尊严的教育。
还有分辨是非的道理。
据我说知,当年那些当初喜欢欺负别人同学们大多依然在做这样的低级的事情。
当你发现有的人躲不过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捍卫尊严的决心。
要让对方知道你的拳头哪怕不硬,但也够狠!
现在成年了,但觉得这样的法则依然存在。
你软了别人就骑到你头上来了。
就是这样,所以一定要在对方试探你的时候让对方知道你是否软弱。
无意间翻到这部电影,非常认真的看完。
看到有的人评论想到了马加爵,我还没第一时间想到,不过让我进一步了解到马加爵当时是感受。
这部片子实际上只是很简洁的直叙,没有多余的故事堆积,而是一步一步让你体会到事情最后发展的必然性,以至于任何一个曾经经受过侮辱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我甚至还想到当Joosep最后没有子弹的时候,还应该上去鞭尸。
在他们用枪对准自己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为什么Kaspar也要被迫如此,他是在帮Joosep,而自己也被牵扯进去,我想对他太不公平。
直到Joosep说了一句谢谢,然后应声倒下,而Kaspar仍然站着,他不是没有扣动扳机,而是他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这是Joosep唯一能够表示自己对他的感谢的方式,其实Joosep应该在这之前就已经想好,为自己留了一颗子弹自杀,但他们子弹都打完之后,Joosep问Kaspar还有没有子弹,然后帮Kaspar上好弹,其实Kaspar的枪并没有子弹。
Joosep死了,而Kaspar还活着,在这之后会是怎样,又观众自己去想。
我并不喜欢在看完这样的电影之后去想那些大道理,而是让自己从刚才的画面中冷静下来,胸腔里仍然还有枪声的共鸣。
校园暴力的背后是人性关怀的缺席
挺惨的
虽然语言不通但还是震撼到了
我真的不懂导演的脑回路以及结局安排。前面漫长的被欺负耻笑,最后仓促的持枪杀人,死一个站一个还剩个小婊。你想表达什么?是校园暴力的残酷还是人性的复杂和毁灭?我看完之后就,That's all?莫名其妙地滚字幕了,前面的80分钟你让我白闹心了?整体来说,此片还不及《大象》的一半。
没小说精彩啊 逼kaspar口的那段真恶心到我了
note:是年輕的電影,但放在校園片系列裡也不會遜色太多,忠實地把憤怒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楚,也就不會形成一種青少年恐怖主義的疑慮,而比較回到校園霸凌的主題。Kaspar名字好聽,人也好看。
比起大象更注重叙事还原
影片走着写实的路线,深刻描写了校园欺凌背后引发的犯罪事件,优点是影片的代入感很强,观影时让人对欺凌者愤怒,最后的犯罪段落也紧张的令人屏住呼吸,可遗憾的是,导演的整个叙事带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所以也远远无法达到叙事客观和风格化的《大象》的高度,但不管怎样,这种故事值得人们反思~
穿着fasion的高中生们,
没大象好 不过里面居然一个长的歪的都没有 爱沙尼亚是好地方……
虽然他们希望平安渡过高中时代,但在一次极具侮辱性的欺凌之后,忍无可忍的Joosep终于取出父亲的枪
其实还有很多瑕疵,但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电影
爱沙尼亚牯岭西街少年杀人事件,到底谁是元凶...
should kill them all
给我的冲击力不亚于大逃杀
用暴力取得尊严;环境让他们走向绝路;不仅欺凌者让人看着愤怒,那些冷漠围观的人更是让人悲伤;整体略显生涩,不过一些镜头把气氛营造得还不错。
我本是憎恨暴力的人 但是当他们被打死的时候真爽 Joosep叩动扳机那一刻真帅 真像一个男子汉 他做了许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导演立场太鲜明,同样是手摇跟拍的纪录片风格,远不如《大象》凝重。
这是校园吗?比起地狱都不如,看完结局后很想问,然后呢?然后怎么办?
什么是真正的残忍与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