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
”看完电影《小情人》的时候,内心有着惆怅。
似乎电影中的那些情景,离现在的我真的好远好远。
小时候,男孩儿们在空地上踢着足球,而女孩儿们在另一边玩着过家家,跳着橡皮筋——当时的我,又在哪里呢?
好像已经记不清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记得的,记得小学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候,夏天一个人偷偷拿着钱去买冷饮,或者是和同班的男生交换当时收集的贴纸,诸如此类。
而如今,我和过去俨然已经隔着一条深不可测的沟壑,我只能眼看着曾经的一幕幕在眼前上演,却怎么也无法触及。
时光飞得很快,四季就像是电影,一帧一帧地就这么过了,再也回不来。
我是真的羡慕阿捷和奈娜一群人。
看着他们在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中,肆意地欢笑和玩乐,好像这个现实的世界于他们而言,是那么的新鲜和简单。
他们身边没有心机和虚伪,有的只是融化得很快的雪糕、红色的单车、空地上的足球、手边的漫画和零食、彩色的橡皮筋……他们可以一群人去吃刨冰,松开双手骑着单车在路上驰骋,玩到很晚才回去。
哪怕到家之后,要面对母亲的唠叨甚至打骂。
他们似乎无所畏惧,只要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闹钟在七点准时响起。
然后呢?
翻个身关掉它,继续自己的美梦。
这部电影很简单,也正是由于这份简单,让我感受到了更美的东西——阿捷和奈娜青梅竹马般懵懂的感情,自行车队伍里六个男孩儿的嬉笑打闹,这种滋味就像是吃到夏天成熟的草莓,酸中带甜,回味无穷。
我真想啊,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中,自由自在地张开双手去拥抱蓝天。
但我不能,这也许就是我惆怅的原因吧。
我只能看着阿捷拿着那辛辛苦苦编制好的橡皮筋,喘着气在马路上流着泪,望着远方奈娜坐着的车,慢慢地驶向远方。
我什么都不能做。
但是,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又是甜蜜的。
《小情人》带给我的,绝非是对曾经的追忆或者是现实的无奈。
更多的,也许是对未来的期待吧。
即便我已经成人,即便未来是不可预知,如果我内心始终保存着这份最初的希冀,我也能像阿捷那样,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那么时间,就请你走得慢些,好吗?
好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的关系,写得好的不多,也就李白这首诗。
两小无猜的故事,拍得出的也不多,除了青春期的《两小无猜》,还有童年的《小情人》。
小的时候总有些固执和放不下的尊严。
长大以后,就知道在爱人面前放下那些撑不住的东西,感情就好说很多。
但小时候不是,被别人的眼光和自己幼稚的自尊压着,委屈了天真的萌动。
可能也就是那么一两个比较关键的时刻,想说的没说,想做的没做。
就这么,想阿捷追不到奈娜搬家的车子一样,就这么过去了。
再见的时候,可能是在彼此的婚礼上。
成熟地表演着克制的礼节,在男婚女嫁之后,那段故事就算彻底埋藏了。
小时候,不仅骄傲,还自信。
总觉得跟这个人挥别以后,可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些欢笑,玩笑,和默契,很容易找到另一个主人轻易上演。
只是没想到,从那以后,再也没遇到这么一个人了。
所以还是像阿捷一样,记忆中总记得那张青涩的脸,和十分熟悉的笑容。
无论对方今日是成功失败,是意气昂扬还是灰头土脸,是别人的什么人。
在自己眼里,还就是十几岁时候的样子。
骄傲,有趣,独一无二。
童年。
她经过的时候,你想大声叫她的名字。
可是没有。
可是她却听到了,停了下来。
你看到,她的长发不见了。
在狭窄的刘海之后,却再也找不到她的眼神。
那是在你伤害她之后,一夜长大的女孩。
那天晚上,她搬走了。
有些东西,再也无法偿还。
不是说好吗,要一边作伴,一边长大。
还是,成长后慢慢发现,原来都是戏言。
夏季。
他做了一个决定。
之后就是夏天了。
大树开出绯红色的花。
女孩的秘密像雪自半空落下来。
事关未来,对他而言却重不过一段谎言。
因为,这是一个现在。
如果还可以回忆,生命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这是他的决定。
所以他的叙述里多半是命中注定的慨叹。
可是我常常想,那因故作镇定而交叉的双手中握紧的会不会是一丝悔意。
在听到她结婚的讯息,在空旷的马路上,那个无助的告别的年代。
偶然停住的搬家的卡车,在绿灯亮起时绝尘而去。
手里见证了最残酷的玩笑的东西和身边的伙伴。
任凭怎样努力也无法挽留的,是时间。
长大的那一天。
雨季。
借着流丽的潮湿气息,爱情才可以发生。
清晨一个女人草草地涂了口红去看男朋友。
她经过街头,风吹起她衣服下红色的衬里。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银边。
忽然下起了雨。
少年长大了。
可是年少的爱情里无处不在的女孩一定不能出现。
她不能长大。
不能对承诺发表任何评论。
不能穿起永远无法合身的礼服。
雨季的最后八分钟,他酝酿的一场哭泣并没有如期而至。
因为,一切都没有改变。
她还是那个身高三尺的女孩。
目光明亮,言笑晏晏。
看到他,轻轻的叫他的名字。
雨季过去。
从此再也不能不,长大了。
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
她会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她站在高高的椅子上,纵身一跳。
她就住在我家的隔壁,我们的爸爸是死对头,我们的妈妈是好朋友。
她可以比我大一岁,我们一起坐在杂货店里喝汽水看电视。
她和我一起在浴缸里比赛憋气,和我一起躲猫猫,和我一起长大。
她让我在我们晚归时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回家,然后我被妈妈痛打一顿。
她会去向街角的小孩借来足球和我一起玩,即使那并不是她钟爱的。
她跳舞那么好看,她接过我给她的玫瑰花,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悄悄的藏在了书里面。
她总是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扮演妈妈,她用竹叶给我做的领带,那么帅。
在我逞强剪断了她的皮筋之后,她是那样倔强又哀伤的流着泪看着我。
我会为她赢得小山一样的皮筋,然后串起来,想要弥补她。
我跑进她爸爸的理发店理发,只是不肯低着头,为见她而见她。
在她搬走的那个清晨,我开了两个闹钟叫自己起床,却仍旧错过。
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梳着长长的麻花辫,有着红红的脸颊,和水灵灵的大眼睛。
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我遇见她,然后错过她,在最美好的纯真年代里,在我的心中开出一朵花。
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孩。
只想说好。
很美,人美,景也美。
小孩子的电影,却没有一点点做作、没有一点点矫情。
音乐也美。
听了一周了,还在mp3里循环播放。
很多童年的小游戏、小心情、小伤感……都争先恐后的涌上心头……审美真的是无国界的。
现在国内很多影视作品,主角都是要海选的,奇怪的是,掘地三尺,挖出的却归于平凡和普通。
有人说是国人的审美观变了,也有人说是缺失了,或者多样化了。
但真正的美,没有标准,却会让你在一瞬间感动!
车会不会停下来,就像大多数影片里那样停车然后皆大欢喜,虽然很俗但也是我期望中的事,等红灯拐弯,一次次貌似要停车但是都没有,从自行车到小胖的卖冰车到奔跑到赤脚,我一直在期待,一直到阿捷弯着身子喘气,当阿捷从口袋里掏出橡皮筋音乐响起时,我知道是奈娜走了,阿捷追不上。
我很惋惜也很遗憾,然而这才是真实的,就像第二天男孩子们在窗子下喊他玩,这又是新的开始了,奈娜只是他的回忆。
片中的主要形象都很立体。
最逗的是黑胖,在球场上咋呼咋呼的喊谁谁谁拦住拦住,喂,你是球员还是教练呐。
他和阿捷正是不打不相识,欺负他最凶,打架一场,却是感情最好。
当吵架后阿捷申请再加入群,黑胖提出三个条件要阿捷证明自己是男子汉,逗死我了当阿捷为了实现第三条件引发和奈娜的感情断裂时,黑胖上来安慰说女人不记仇我爸说女人睡一觉明天醒来就没事,当阿捷追奈娜时胖子为了提速把冰车里的冰全倒河里...男孩们从来不和女孩玩到一起,昨天还欺负女孩,临别了却和阿捷一起追车一起大声喊奈娜等等,一点都不突兀,这才是孩子最真实的情感,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纯真。
导演着实很棒。
最初的人物写实简介而生动极。
在描写阿捷赖床迟到时只把镜头停留在屋外,仅靠闹铃声,流水声等声音来展示,太特别了。
在追奈娜时,一次次调动起观众感情却不遂其意。
在描绘奈娜时,奈娜的新娘形象先是一个背影,我满心期待想看看成年奈娜的模样,转过来却是奈娜儿童时模样,包括奈娜小时的短发,也只取了匆匆的背影和侧影。
正应了片尾阿捷说的,这个有这长长的双辫子,红红的脸颊,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女孩在记忆中一点也没变过。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只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成年人的固执在遭遇难以舍弃之事物时会让步,孩童不会,孩童的固执,固执在他压根不懂何谓固执。
所以以上那句话,在他们身上万万不可成立。
阿捷说,唯有一件事他永不会忘怀,那便是扎俩小辫子、脸颊红扑扑笑容可掬名叫奈娜的女孩子。
这张脸,在很多年后依然清晰盘旋于他的脑际。
在诸多爱情里,有一经久不衰的设定,青梅竹马。
只四字,便蕴含了多少年月。
对它的拿捏也是众多大家的突破,稍有差池,也就成了狗血九流之作。
鲜少有人能很好的驾驭竹马、青梅,安达是个例外,如今看来,小情人也是个例外。
或许人对于从未有过的东西,总怀抱着一种情节。
因此我确是有着这种两小无猜情节的人。
但所谓两小无猜,真的能两小、无猜么?
豆丁大的时候,小女孩走向小男孩,这一走,就走进了他人生萌芽的无数年数。
她生而比之大一岁。
一岁,是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多个日夜,因这平端多出来的没有他的华岁,她便注定了在担当任何角色时都必须多加扮演一个姐姐。
于是她就总照顾着他,包容着他,甚至坚强胜过他。
阿捷、阿捷,起床了。
阿捷、阿捷,我们今天玩什么?
阿捷……阿捷……奈娜的生活里面这个名字的主人几乎占满了全部,我想我听到她对他一声声呼唤的时候,心口都被叫得柔软了,因为听到了里面饱含的少女小小的私密心思与情感。
可是男孩子却并未听到。
这些事,那样的理所当然。
因她给予得也是那样理所当然。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太容易得来的幸福便不再称之为幸福了,非得等到失去的一日,才能体会到难等可贵。
这是几多人知道又必须犯下后才会深信不疑的真理。
他之所以那时候世界围绕着奈娜而转,并非奈娜在自己心中有着怎样坚不可摧的牢固地位,只是,周遭没有别的同年岁的小孩儿。
吃不上龙肉,吃碗稀粥也是聊胜于无的。
这比喻大概有点过了。
除了邻家的那个女孩外,阿捷几乎没有朋友。
在别的男孩踢球、捞鱼、玩橡皮圈的时候,他最多的消遣当属办家家酒、跳皮筋儿。
他是很秀气,却不是女孩儿,你怎能希望他在一堆丝毫打不起一点兴趣的玩乐中坚持良久。
奈娜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天性的不同。
内心的渴望一旦找到了契机,会不顾一切地想要冲出去。
阿捷开始主动靠近那一堆叫叫嚷嚷的男孩,然后他发现,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作为正常男孩子的玩乐生活,再不是每日端着小碗无奈地一次次舀着树叶说妈妈今儿的饭做得真香。
好不容易才被接受,突如其来的排斥自然是不能妥协。
他肯定没想过伤害奈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需要维护小小的男子汉骄傲与尊严。
所以他剪掉了女孩们的皮筋,并将奈娜推倒在地。
终日言笑晏晏,脸上挂着的明亮笑容不复存在,她望着他,鼻头是红的,眼睛是红的,两行委屈的泪流了下来。
她不明白。
那一刻,阿捷是有些无措而后悔的,但是他无法表现得更多,身后有那么多的人,他只能佯装不在意的推着自行车缓慢离开。
胖子对阿捷说了那么一句话:我爸说女人生不了隔夜气,第二天肯定就好了。
当时我就笑了。
你以为,只有男孩子有他的尊严与骄傲么?
孩童时期,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其实那时候,只是固执得不知所以。
很多年后我们再回首,无一不觉得可笑,但是时光一去不回头。
他腆着脸一次次徘徊于隔壁理发店的门口,好容易鼓足勇气走进去,那座位上的,却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奈娜爸爸问,有什么事,他慌乱中称自己要理发,多么蹩脚的借口。
再见到奈娜时,两条鞭子成了一头短发,他不知她剪掉时流了多少泪,他想道歉,还未来得及出口,她再不能对他甜美的笑,扭头走向了另一头。
于是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各有心事在胸腔里头。
他不可遏制地想到那个体贴入怀的女孩儿,前几日在看到一脸失落的自己后,向别人借来了足球,一群女生东奔西跑,只为了陪他踢球。
他注意到她跌倒后皱起的眉头,却在自己看向她时微笑着说没关系,继续吧。
而现在,他们第一次形同陌路。
奈娜和阿捷曾一起在小卖部看过一部电影。
电影里的小孩也是青梅竹马,有一日,女孩搬走,于是男孩子颤抖着啜泣起来。
看那部电影的时候,阿捷很镇定,只一旁的奈娜安静地流着清泪,是真的伤心。
人说伤心,多是触景和伤情。
在那时,女孩体会到了影片之中人的情感,因此而伤怀。
她知道,自己倘若要离开身边的那人,是怎样的一番滋味。
终于,无巧不成书。
可能全天下的青梅竹马都是要离别的。
然后冷战尚未结束,奈娜就要搬家。
明明上了好几个闹钟,偏偏闹不醒他,直到车子启动,才翻腾起来追赶了去。
自行车换成朋友的卖冰车,卖冰车不住地抛锚,他开始下车奋力地奔跑。
只有一次机会,红灯之后绿灯之前。
这一次,回荡的是男孩嘶哑的声音:奈娜——奈娜——奈娜——只可惜她再听不到阿捷提着鞋子,赤脚奔跑在公路上,那身影,就好像追逐着一个永远企及不了的梦。
我分明看到一个幻象,一路奔驰下去,不曾停歇,没有尽头……记忆中,有一张脸,在离去之后才让他明白,那才是整个少年时期最甜蜜的储藏。
此生皆不会模糊的轮廓,his first love,his girl。
我经常会假设,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会怎样发展呢?
是否该遥远的依旧会变得遥远,即使原本是触手可及的也得变成咫尺天涯?
沧海桑田似乎太过于正统,而这些来不及追赶的改变总得用一点什么来表示的吧?
2002年,我决定生一场叫做冷漠的病,病痛延续时间长至今生。
那些本该美美满满的小故事如果能够继续下去,不至于病生的如此早。
痛苦太过于漫长,又永久,所以偶尔睡梦中记起的却是一些曾经温馨的片段:晚自习的教室,亲手木刻的小物件,桌下纠缠在一起的手。
现时的我,冷漠、自私又倔强。
相亲对象马某曾经说,我第一枪还没打响就已经拜在你的手里了。
看,这就是我,如此的坚强、冷硬,又不给人留有余地。
所以有时候我也偶尔会想,是否我太过于差劲,显得身边的人都那么的女人味以至于花枝招展战无不胜?
这些想想即算的过程,总是没有结果,而如刺一样的现象却是真真切切摆在眼前。
所以颓废颓唐。
却是只有在梦见那些我也曾经拥有过的甜蜜时,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曾经柔软。
而做梦能够梦到这些事情,总是会控制不住笑出声的,醒来后精神也饱满。
她们如一座铭碑,立在那里,我才知道自己也并非太过于差劲。
其实,每个人都过的不算如意,只是我是那种能够表达出抱怨的人。
在现实中间寻找着自己摇摇晃晃的立足点,而愤怒却是最合适的发泄口。
什么时候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呢:不装做坚强、不无所事事、不调戏女人、不意淫男人、不用那么多的感叹号、不装逼、不用生殖器写文章、不发情、不抽烟、不喝酒、不装纯……2008年,我已经正式提前进入更年期。
却想,回到当初等待爱人的抚慰;却想,以后不用以“不”字开头的凶狠语气;却想,平平静静多读几本喜欢的书;却想,闭上眼睛,思念的人会过来牵我的手;却想,多看几遍如《小情人》一样的电影。
我病已入膏肓,需要如此清新的空气来沁润;上气不接下气,等待如当初般浅尝辄止的亲吻;性很近爱情遥远,初恋少年已经轮回至何处了呢?
坟前无花,无事勿招魂。
唱过的歌被忘记了。
音乐和故事一样坚强,故事和露珠一样脆弱。
影片开始的那盘磁带,散发的小时候的味道,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地吸引所有长大的人。
原来我们不曾忘记曾经的歌。
原来我们不曾忘记过曾经的欢声笑语。
所谓的那些阴霾里被堵塞的残缺,所谓的“笑容立等可取,快乐下落不明,幸福永垂不朽”之类的话统统都滚到一边去。
小时候的事情不能用单纯这样单纯的词来形容,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并且具体存在着的,只有那些深埋心里的记忆才可以唤醒:拿着那些莫名其妙的娃娃,我们扮演,我们配音,这是最早的自娱自乐。
盒子里面满载的儿童玩具,有被遗忘的,有被正在宠幸的。
溜出来疯狂的玩,打弹珠,拍洋片,然后会为赢了一大把而欣喜若狂。
女生当然会办家家酒,跳房子,跳皮筋,莫名其妙地叫别人爸爸妈妈,糊里糊涂的多出几个姐姐妹妹,或者记忆里面那些"小马过河""马兰花"。
......当然男生和女生会有很大的纠结的地方,传说中很著名的三八线,很鲜明。
或者是你会常常被坐在你前后的男生用小虫子或者其他邪恶的东东吓唬。
又或者因为你和某个男生(或女生)玩的好然后就被不知所措地说了一通,到那个时候,若你的男性(或女性)意识萌发的话,就会因为这样的琐语吓得躲到远远的,从此和那个可能成为青梅竹马的人儿恍若隔世。
若你没有萌发那种意识的话。
你可能就会渐渐成为一个假小子或者是一个假姑娘(0-0)。
......父母的教训也是小时候不得不提的珍藏,他们会在小时候唠叨你,有没有做完作业,什么东西又在乱放,你当然会对这些唠叨左耳进右耳出,只是牛鞭赶这个词貌似依然很熟悉。
吃冰棍,放风筝,咖啡皮鞋白袜子,足球,光着屁股跳到河水头。
夏天就这样一页页地掀过去了。
差不多十几年后我们还能想起那时耀眼的阳光,以及阳光下旋律悠扬的吆喝。
结局我认为是美好的,因为留下个阿捷的回忆是最初最美好的记忆。
情节没有多么华丽,但是确实触动了最深的神经。
看影片的时候,很无缘无故在很多无缘无故的地方蹦出了笑声,我想可能不是有什么很搞笑的事情发生了,只是单纯地觉得开心。
特别是胖子吉扎的所有镜头和oh yeah那里。
觉得是在夏天里值得看的一部不错的电影,有点小温馨。
电影的最后,长大后的阿捷参加奈娜的婚礼。
穿着白色婚纱的奈娜在就要回头的那2-3秒时,我同阿捷一样很紧张等待等待答案的揭晓,不知道曾经的那个“长辫子、红脸颊、大眼睛”的儿时挚友,如今为人妻了会变成如何的模样。
幸好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很完满的结果,阿捷眼中看到的还是儿时的那个长辫子的奈娜,那个在他心目中最美好、最完美的意象。
电影里的故事定然是哪个幸福而且才华横溢的编剧或者导演的幸福童年生活,因为小男主角的故事和想法感觉实在太真实了。
即习惯和女孩子们玩家家酒、跳皮筋、看电视剧;又不甘被男孩子们取笑,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去踢足球、斗橡皮筋圈、跳河游泳、单手汽车、捉弄女孩子、一起喝汽水、一起在路边撒尿…这大概也是成长中必然的过程吧。
阿捷努力斗橡皮筋圈,赢回来了大把之后,又亲自编成很长的能跳的那种皮筋,想为自己的行为补偿给奈娜。
不过最终还是没能在搬家之前亲手送给她。
阿捷站在路中间,掏出口袋里的皮筋,眼神怅然。
童年和奈娜的这段故事就此结束。
幸好导演没学韩剧,硬要弄出个多年后久别重逢、旧情复燃之类的故事,那就把这么美好、纯净的感情破坏了。
……
一分钟都没糟践,排版布局非常妙,堪比泰国的蓝色大门,所有青春片黯然
这电影评分是不是太高了点 里面两个小男森好萌啊 男主像陈冠希小时候 嘿嘿 总体的我觉得一般般 剧情也比较老套
咋男主长大这么丑
我恨不得给0星好么?这算哪门子电影
可能泰国电影看多了吧 这个其实还好
一定是我老了。。。。
90年代的香港影业真是牛逼啊,泰国电影里面的小孩子玩游戏都是玩的武侠过招,配乐是天蚕变主题曲,“独自在山坡,高处未算高,命运在冷笑,暗示前无路。。。”
我硬是快进看完的。。我真怀疑我看的这个电影是你们看的那个吗?真的好看吗?
我头上也长过虱子......
看完感觉有写伤感。
表示没有初恋这件小事有感觉,不过大赞那个胖子,最佳男2号
本来该得四个星的,可惜了结尾仓促了点。好多儿时的回忆哦
睡着了。。。
小男主很萌很奶油很fifi,但豆瓣8.8是怎麼來的啊???拿這麼老掉牙還要標榜追尋美好童年迴憶的劇情來唬人,這108分鐘完全不值啊。。。
@2024-05-31 10:18:08
片子本身很一般,甚至有点沉闷。只是影片中童年的情节,触动了绝大多数观众那遥远的童年记忆,所以评价才如此之高吧。
小胖子是里面的表演帝啊,各种欢乐各种卖萌啊,男女主好可爱啊,以后度蜜月要去泰国啊,
结局是遗憾美?
我已经忘掉崔如平长得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