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的暧昧,我就想到许茹芸那首歌《不爱我放了我》。
守恒究竟爱不爱正行应该是这部电影讨论最多的话题,我个人的想法,他还是straight的,不是gay,也不是bi。
怎么说呢,那种看人的感觉,绝对就是看守恒视为自己的亲人、最好的朋友,而绝对跟爱情沾不上边,你可以死套他的暧昧,但那决不是爱情。
最后的那段床戏一直被那来作为守恒爱正行的证据,但我不这么认为,恰恰是这段床戏暴露出了守恒真的是把正行作为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绝非爱人,守恒是喜欢正行的,但决不是爱,所以在那样的伤心无奈下,作出一些不正常的、极端的举动来表达自己做好朋友的决心和感情,包括fuck,都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太暧昧了,所以让他们两都心智不定,如果守恒从一开始就不要给正行这样有意无意的暧昧,正行便也不会对这样的暧昧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了。
总之,不爱就不要暧昧,害人害己。
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寂寞的人吧,也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寂寞着。
需要人陪,需要人关心,甚至只是希望有个人在身边就好了。
看完《盛夏光年》,突然发现这件事,原来每个人都在寂寞着。
寂寞到有时候竟然分不清自己的感情是友谊还是爱。
康正行是爱余守恒的,那守恒呢?
太过暧昧。
其实他自己都没弄清楚过。
他会在正行跟慧嘉说话的时候打不好篮球,会在正行撒谎说有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突然安静,会在看不到正行的时候到处找,会为了正行跟慧嘉分手……这是爱吗?
还是他不能甚至不敢失去这样一个从小一直陪在身边的这一段友谊。
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寂寞与矛盾吧。
其实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是什么呢?
没人能说得清楚。
当我们和朋友闹翻的时候,不是也和失恋一样痛苦。
所以,守恒对正行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高于爱情的,那种已经融入生命里的一种情感,不是友谊,不是爱情,是另一种存在的形态,最浅层的表现就是他绝不能失去正行,不管正行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他身边。
或许是他太寂寞了吧。
而正行,是真的爱守恒,那种感情是很确定的爱。
然而,“你去做他的小天使,跟他做朋友”好不好,这是正行一直没有逃脱的一句话,或许他跟他做朋友只是因为不敢拒绝老师的请求。
一开始他就不是自愿的,后来更痛苦了,他爱上了这个人。
之所以说确定,因为他会在知道慧嘉和守恒在交往之后放纵自己,那种放纵只是希望心里的痛苦有地方发泄。
这份爱,守恒其实是知道的吧。
所以他会在正行要离开他的时候,跟他发生了身体的关系,那一晚,守恒没有醉,他很清醒的在用这种有些极端的方式希望留住正行,也给正行一些安慰。
所以当他听到正行所喜欢他的时候很平静。
或许他真的太寂寞了,童年的阴影让他不敢再去认识其他的朋友,那么正行就变得无可取代。
守恒说:我们真的长大了,人长大了真的什么都不一样了。
他很无奈,或许他只想正行简单的陪在他身边。
而爱情,太过复杂。
我们都在成长,正行和守恒的青春或许在我们身上都出现过。
我们都寂寞过,我们都在友谊和爱情面前迷惘过。
青春就像《盛夏光年》的画面那样,有些幽蓝的调调。
会明媚起来的。
盛夏光年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了。
半年来我一直在惦记它。
在新知书店,我问过无所不能的老板,他一边修理影碟架子,一边摇头说没听说过。
牡丹江离台北是远了点,但台北离我的心很近很近。
那个遍地稻田的村子离台北不远。
我这个热爱大城市的贱人,倒是头一次向往乡村。
翠绿的稻子整齐划一,簇拥着不宽的小路,年轻的人们在路上追逐。
追着追着,长大了,没有办法不把疑惑留在过去。
疑惑是关于彼此的。
彼此又偏偏各自知晓答案。
后来他们都到了台北。
惠嘉,正行,守恒。
我看到的都不是爱情,也许是亲情。
总之什么能够融化一切,且不需理由,就是那种情。
这个时候人间的词汇显得那样的干瘪,那些感情浓烈的词汇又显得造作,亦或不为人所知,赶不上感动的速度。
有网友说,看《盛夏光年》令他感动。
有人说,它令童年灿烂无比。
当成熟的人们向回看时,小时候往往精彩得出奇。
片子的最后,在一片淡蓝的海边,童年再现了。
时光不再回,盛夏依旧,这就是片名的出处吧。
我对同性恋一向没有态度。
但我乐意为他们而感动。
同性恋者往往只因依赖而在一起,或共同念着过往的什么信念。
太多纯正的异性恋者都有比他们深得多的功利色彩。
真正的爱情都是自然的,从来不会固守彼此,奢望天长地久。
只有不假思索的东西,才真实到令人羡慕。
人总是在走迷宫,辛苦地到达终点时,却又不相信前方的光亮。
正行和守恒彼此心中浓烈的感情,都是因为怕见光而泛滥成灾。
因此惠嘉的出现是他们两个人的奇迹。
这个女人的大度,她本能中对爱的理解,加上足够的偏执,使她在精神上彻底主宰了这两个相爱着的男人。
于是三个人成了亲人,彼此不分离。
要感动,就在此感动吧。
跳出剧情,我对《盛夏光年》的期待还来自女主角的扮演者杨淇。
在《20,30,40》里面,她和李心洁扮演的小洁就有一大段真挚的情感。
最后在机场分离时的激吻,让我所有心理防线瞬间崩溃,热泪盈眶。
杨淇演少女,浑身都带着偏执,执着中又带着鲜明的方向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尘封的故事,有人探索着阅读到了只言片语,有的人躲避惟恐不及,有的人忽视记忆。
对待过往的态度,虽然没有任何希望去改变过往,但足以决定现实生活是充满希望还是低沉悲哀。
所以说,幸福在人们手中,别让它在指间滑落,被吸回过去,又成了镜中影。
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很有感触。
守恒在正行家里时,忽然地震。
摇晃停止之后,四下一片黑暗,街道两旁都是人,让小巷更加拥挤。
所有人都在拼命打电话,向心爱的人们问询是否平安。
那样的地方,灾难随时伴随着普通生活的乐谱,就当是个休止符。
在那样的地方,人们从大自然处学会珍惜彼此。
真令人羡慕。
余守恒:你有种和人家上床,却没种承认喜欢他,太孬了吧。
人家鼓起多大勇气跟你表白,正经八百地,声情并茂地,你不回应就算了,还故意吊人胃口,康正行都转身走了,你又忽然叫住,说什么你也有个秘密,你看清楚没有,从他眼里分明流露出一种光线,那光线叫做希望,你懂不?
结果你说了一堆有的没的,还那么大嗓门吼了一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朋友!!
好吧,如果我是康正行,我可以自行YY一下,因为我表白前说了嘛,“接下来这个秘密,也许你听了就不想跟我做朋友”,你听了,你知道我喜欢你了,还执意做我朋友,你如此执着地对我不离不弃,我勉强就当成你也喜欢我吧,何况你跟我床上还蛮搭调的。
可惜啊,我不是康正行,康正行比较没种,他听了你的话就断定自己被out了,接下来他估计会找个地方猫起来,哭个昏天黑地,肝肠寸断,这个时候你肯定满世界找他,然后你们在某处相遇,空白十秒,然后紧紧相拥,然后你把他扑倒在地,蹂躏一场,拍拍土说,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又伤心地泪奔而去,你又追,然后再跑再追,然后就拍不完了哎。
所以电影在那里打住,是明智的,导演一定是发现趋势不对,赶紧撤摊,来不及收拾了就遮块大布,上书:开放式结尾!
你说你,余守恒,全世界多少女人,比你笨的有的是,非招这么一个不好惹的。
这姑娘,高中就抓着男生去开房,教人家怎么做爱,猛啊。
更猛的是,她很快就判断出康正行的性取向,然后立刻勾搭了你。
我把她对你的挑逗看成纯属裹乱的行为,就算她有七分喜欢你,那她对康正行呢?
她好歹为他痛哭一把,明确了那是失恋,喜欢他至少也是八分吧。
所以,她在更喜欢康正行却得不到他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委身于你,骑驴看骡子,这样一石二鸟之计,真让我大呼过瘾。
而你傻了吧叽的还真以为自己喜欢她呀?
其实你是错认为康正行喜欢她,所以你爱鸟及鸟了,这个女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你本来清晰的情感路线,混淆了你的判断,以至于你真正喜欢的男人问你,选她还是选我时,你懵了,你完全搞不清楚,你想你们三个是掰不开的花卷儿,裹在一起挺好的。
其实,有这个女人什么事啊?
趁早撂一边儿,哪凉快哪栽去,她肯定能生根发芽,立即找棵树攀上。
好,这下就剩你们两个了,你单身,他也单身,你们在一起可以做哥们,也可以做情侣,或者两个都做,本来同性爱发展的始初就是同性友情,只是后来这友情的概念被社会抛弃了,所以你们爱怎么着怎么着,没人管得着,你可以楼着他说,你是我最爱的人,也可以拍他肩膀说,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个时候我就不会锤你了,因为我相信你是神志清醒的,而不是大脑错乱后随机滚出的字符。
总之,余守恒,你想理清自己的感情,就得把多余的横枝乱杈剪掉,能扔多远扔多远,然后再看看眼前,是不是你朝思暮想的,是的话就别左顾右盼了,赶紧压好!
不是的话就不是吧,那就是我说错了,白让你剪了那堆杈子。
其实,你喜欢谁关我啥事?
我看我是知心大姐当惯了,走到哪里都爱管闲事,我还是收拾收拾,洗菜做饭去吧。
“我真的不能失去你们两个任何一个。
” ——余守恒在寂寞中永生,还是于劫数里沉沦。
《盛夏光年》里讲述的不只是同性或异性的故事。
中途有人离场,也不能成为爱情故事。
只是感觉孤单、选择依赖的事。
拚命地,想要抓住一个人,还是眼睁睁看他消失。
耗尽心力。
无能为力。
……这样漫长的过程里,为了那些不曾放弃的,我们放弃了整个世界。
大概在小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地球是行星,而行星总是围绕着恒星运动,有时彗星造访太阳系,则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康正行,行星的行。
余守恒,恒星的恒。
更像是宿命,即使有个彗星般的女孩儿杜慧嘉短暂地出现过两次,依旧无法改变什么。
故事尚未开始,已注定了结局。
所以最后,当守恒向慧嘉讲述他的幼年经历时,她才会忍不住掉下泪来,因为内心明了,她和他,还有和他,从未分享过同一片天空。
康正行,和余守恒的天空。
台湾的郊外有种特殊的美,修剪齐整的绿色稻谷,天色湛蓝清澈,并不宽敞的道路笔直通向远方,人烟寥寥。
这景色使人联想起菲尼克斯眼中爱达荷的大片金黄色麦田——纵然风景有所差异,却同样叫人心生空洞孤寂。
故事里的两个小孩子打闹游玩,形影不离,在寂寞面前,并没有功课好坏之分。
这样的亲密关系,在多年以后,被解释为友情。
我们总是把太多的情感:无法归类的、难以言喻的、羞于启齿的……,统统归进友情的类别,借此说服自身,压抑真实的想法,长此以往便觉顺理成章。
正行是爱守恒的,毋须辩驳,确定不疑。
即使从未讲明,十几年来的不离不弃也足以说明一切。
可惜他梦想的那一场爱情,不过是他与慧嘉翘课去台北的旅途上,火车经过隧道时,出口处的夺目阳光,眼看一步步逼近,顷刻间更加遥远。
那么守恒呢?
是,他每天接正行上下学,在正行消失时投篮不准,在意正行是否有喜欢的女孩子,他甚至可以为了他跟慧嘉分手。
然而究竟那是出于真爱,还是习惯,或者仅仅是对孤单的恐惧,又有谁说得准。
相比之下,慧嘉的爱来得更加浅薄和不确定,不过源于异性最初的好感。
守恒最终和正行发生了身体的关系,顺理成章,与酒精无关。
其实从最初守恒发现慧嘉的存在开始,失落和恐惧就必然迫使他作出这样的决定。
惊慌失措的少年试图通过极端的方式挽留一个人,却注定不会有任何东西因此改善,除了彼此更深的愧疚和躲闪。
康正行还是那个即使被压住依旧会问“余守恒你是不是在耍我”的冷静男子,他理智地将所有得不到的事物划为一旁,拒绝触碰。
他知道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而余守恒,他在回想起时,像是再次看见年少时的自己,孤坐在操场上,视线可及处有碧绿的山丘,越过山丘的更远处是宁静忧伤的大海。
天色蓝得有些失真,如同独自走失在童话世界里。
我们不必花费精力在讨论余守恒性取向的问题上,只因为欠缺所以总不懂拒绝,莫文蔚老早就道破了这一切。
恐惧偏给人打破常态的勇气,世界原本就荒诞不经。
问题是,除了必经的阵痛和感伤以外,青春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是否我们的人生注定慢慢腐烂,记忆里永远充斥遗憾。
他们说每个人都有大胆去爱的权利。
他们说没有人理所当然是孤独的。
他们说的全都是谎言。
而此刻天色昏暗,坍塌的天空堆满阴沉云朵,悲怆莫名,一筹莫展。
音响里阿信的声音异常决绝。
我不转弯,我不转弯。
如同奋不顾身,相约去看一场烟花的短暂。
一早便知道,故事没有传统的好结局。
谁都没有。
然而始终要继续走下去,一直一直,不看路,不转弯。
我们心怀绝望,进而无所畏惧。
谁规定我们要为将来而活。
谁规定我们要为别人而活。
放弃规则,放纵去爱,放肆自己,放空未来。
与其将其解释为正行不问回报不顾世俗的爱情,我更愿意相信阿信的词是写给守恒的,明明是三人中最强势的角色,偏有着无法对他人言说的落寞。
从他把头靠在正行背上的那一刻起,甚至是许多年前当他知晓正行的靠近只是老师安排的那一刻起,他已然坚定不移。
纵使无法圆满,纵使两败俱伤,纵使同归于尽,纵使宇宙毁灭,也要闭上双眼,朝着某一个忘却寂寞的方向,永不回转。
即日,对于必然会到来的黑夜,我们要学会坚强。
朋友 ,是么 .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 .一整個夏天 ,一場未完 ,亦未待續的夢 .夏天 ,我們共同的回憶 .當初 ,剛進入圈子時 ,那份憧憬呢 .忘了吧 ,?大家都忘了 ...
是在你说了差不多半年以后,我才看了这部电影。
其实很早就下了放在盘里了,某天我外出归来,你蹲在我的凳子上,你说,狗日的,这电影好。
我说那看啊。
你说,毕业前我们一起看。
结果,我们还是各自看了。
在毕业前。
音乐很好听。
舒缓的钢琴乐总让我想起我们静静的呆在一起的时光。
那天翻看曾经的照片,发现自己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点点滴滴,都有你。
友情是什么?
女人之间的友情,情到深处,总会带点暧昧的情愫。
或许你不喜欢我这么说,但你还是毫不介意的抱着我,为我悟脚,为酒后的我暖身子。
我在酒吧里醉醺醺的大声对你说,狗日的,亲一个吧!
的时候,我分明记得你脸上一瞬间的惊愕,然后你微笑着点头。
我爱你。
就像余守恒爱康正行。
我不想探究余守恒对康正行的爱算不算同性之爱,我只知道那是一种离不开、放不掉、很心疼的感觉。
正行不在的时候守恒的球就打得不好,正行心情不好的时候守恒心情也不好,没有正行参加的派对守恒便也没有兴趣。
守恒出了事故找了正行,是正行在照顾着守恒的学业和生活。
他们相互渗透得太多,情感的参与太深入,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那么自然,那么让人舒服。
就像我们曾经。
电影开始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总是响起你那句话,你说狗日的我们一起看这部电影吧。
我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在我们还未分手前跟你一起再看一次,或许在一起看这电影的时候,我们会默契的手拉手,或者你亲亲我的胳膊,或者我对你笑笑。
总之一切都很自然。
你照顾我的生活,我也照顾你的生活。
你赖在我这里不走,每晚和我挤着睡小床;我外出回来总会给你带小食物;甚至,我看你一眼,你就知道我想要什么。
你知道我爱吃的所有食物,我知道你爱看的所有电影,我小姑非常喜欢你,你的家人也很喜欢我。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电影里展现的一切都很生活。
两个人,一个学习一个洗澡;一个念英语一个听音乐;一个沉默一个话多。
一起吃饭,一起游荡,一起睡觉,一起玩乐,甚至生气,也像小河流淌一样自然和温暖。
我谈恋爱你似乎不开心。
我知道你是怕我耽误自己的学业,你是怕我忘记你这个朋友。
我无数次跟你说,不会的不会的。
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分开了。
在拥挤的公交车站,我终于哭了。
或许,像《盛夏光年》里那样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可生活不是电影,康正行和余守恒隔着半米相望,正行说,我喜欢你,守恒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友情甚至可以超越爱情。
我对你说,友情大于爱情。
我和你的友情大于我和任何一个别的男人。
你还是不信。
于是生活里,我们还是因为那最庸俗不堪的理由分开了。
守恒有没有伤害正行呢?
那一个混沌夜晚发生的事,也许真的说明不了什么。
我宁愿相信守恒的话,就算他们发生了肉体关系,他们仍然是好朋友。
有谁是真正绝对的异性恋呢?
深厚的感情可以发生在男女身上,亦可发生在同性身上。
为什么同性之间深厚的感情只能用“友情”和 “爱情”来界定呢?
我相信守恒对正行的感觉,就介于这两者之间。
生活在一起很久,印记很深,影响很大,便难以分开。
我伤害了你,虫虫。
你对我误会太深。
说来说去,我终究是凡俗的女人一个。
我知道你一个人睡觉会害怕,一个人吃饭会寂寞,我还是走了。
对不起。
我想这一切已是无可挽回,放到现在,我也不知该怎样挽回。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多么希望,我们的关系,定格在电影里那个凌晨的海边。
后来,后来我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我相信你也是。
我想我的人生会因此有改变。
就像原来你进入我的生活,我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一样。
你最开始认识我时惊讶于我身上的那种感情,最后变成我们分开的原因,它一直是我们之间的矛盾所在。
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已经变了很多,却还是我。
我有你没法接受的东西,你亦有我难以接受的性格。
就像爱情一样,包容其实并不能真的维持感情长久。
相爱太深的两个人,分开的时候伤害就会更重。
所幸《盛夏光年》没有。
影像静止在争吵过后的海边。
回想起来的时候,也尽是曾经的美好画面。
电影如晦涩的十四行诗,为青春打下淡淡注脚...就像所有的青春电影,故事中的少男少女在爱与迷茫中探索迟疑,在光影交替间、暧昧未明中兜兜转转。
看这样的片意识总会不经意就飘很远:康正行能轻易唤起很多同志的共鸣,因为这本来就是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真人真事——为他不经意的亲近就小鹿乱撞;为和他做哥们还是做情人痛苦辗转;看到他牵女友的手就心伤如沸……仿佛灵魂飞上了天,从云霄中俯视自己的躯壳,有点点晕,笑中泛出了泪,只是当时已惘然。
康正行是幸运的。
他的暗恋得到了回应。
余守恒能够给他的,远比他期望的要多。
两人天雷勾动地火的性爱拍得非常之美,迷离的橘色灯光下,肌肤一寸寸的摩娑贴紧,轻轻翻身就点燃了空气——夏永康不愧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
然而康正行也是不幸的。
因为对余守恒来说,做爱只是挽救两人友情的孤注一掷的尝试。
他不能没有朋友,他太怕失去朋友;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盛夏光年》的最后充满黑色幽默感——恰恰是余守恒对友情的执着,才将这段友情逼入了困顿不堪的绝境。
他以为可以通过做爱挽留康正行,然而却让对方更加彷徨错乱,以致于在脑海里一遍遍着了魔似的问:我们现在到底算什么?
我们现在到底算什么呢?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
只记得哪本书里——我甚至忘了说话的是男是女——用哀伤的语气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那是将时光雕刻在案、尘埃落定后的悲哀。
因为怕堕入这个悲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告诉那个人,我不止当他是好朋友过。
不说也许会后悔,说了只会更后悔。
我会像《花样年华》的周慕云那样,等到人届中年,找一道石缝,将这些恨海难填的往事说出来,塞进去,封好,离开。
只有我明白。
PS 那本书想起来了,张爱玲的”十八春“。
村上春树说,世界上原来有三种人,男男,男女,女女。
他们天衣无缝,他们完美无缺,他们要么平和要么直接。
那是上帝所不允许的快乐,于是他将他们生生拆散,只剩纯粹的女和男,孤独在世间寻找自己遗失的另一半。
但是有谁能够确定,那另外的一半,是男还是女呢。
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所以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同性爱的基因。
那种爱很原始,那种爱很纯粹,那种爱很自然。
有些人把爱藏了一辈子,也有人选择诚实勇敢。
盛夏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它就像是被放肆挥霍了的青春,它代表了最原始的冲动和激情,它是强烈的,它是直接的,并且伤人伤己。
喜欢电影的名字,也喜欢电影里少年的名字,一切都结合的那样完好。
盛夏是行星和恒星距离最近的时候,但是再近也得用光年来计算。
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
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是彼此唯一的朋友,他们一直一直在一起。
他们都是不完整的,但是他们加在一起就是满分,拥有了彼此,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王家卫说,原来人寂寞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守恒是因为寂寞而爱,正行却因为爱而寂寞。
所有的人都害怕寂寞,所以需要找个人来陪着,就是这么简单。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彼此越来越相互依赖,形成了无可救药的习惯。
阿信说,没有谁能将爱情划界限。
我想他是对的,真正的爱不需要定义,也不计较结果,一切都在时光中自然而然。
可是他又说,我需要爱的慰藉,就算那爱已如潮水。
潮起终究潮落,所以,离开你的我,不论过不久,还是会寂寞。
爱和孤独,也许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孤独;有孤独的地方,就会有爱。
人们有时候享受孤独,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害怕寂寞。
所以陈绮贞说,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欢太多。
所以,趁我们还年轻,快卸下那些搭配好的伪装,放弃所谓规则,放肆全部的自己,放纵的去爱吧。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对,现在,我要我疯,我要我爱,就是,现在。
可是他又说,一万首MP3一万次疯狂的爱,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
这是我所听过的,最放肆也是最悲伤的一首歌。
每个人生都不应该孤单。
如果当时的我勇敢地说不愿意,那么现在的我到底会多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呢?
《盛夏光年》一个半小时娓娓道来的故事;一段从童年带进青春的友谊;一种由友谊交织升华的感情;一次表白与坦白激烈的交锋;一部透着淡淡的绿色青涩和蓝色感伤的电影。
这就是友谊与爱情在盛夏光年中的盛放,有欢乐与感动,有坦白与分享,有压抑和奔放,有微笑和泪水。
全部的关系始于海边的一所小学,守恒是好动的学业和人缘都不好的淘气小孩,而正行是安静爱学习的乖小孩。
有一天老师希望作为班长的正行可以帮助刚刚吓走转学女生佳惠的守恒,慢慢影响他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乖小孩。
一种本由师命所致的关系带来的却并不完全是所预料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友情愈发坚固,但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一直到高中,正行都如行星般环绕在恒星般的守恒身旁,互相关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直到有一天,同样寂寞的转学女生惠嘉,像彗星一般闯进了两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嘉惠在追求正行的过程中发现他喜欢守恒,并答应为他保守秘密。
守恒在关注正行与嘉惠关系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嘉惠。
正行因为对守恒的感情没有考上大学,而守恒和嘉惠则考上了大学并成为男女朋友。
正行一直为他对守恒的感情而烦恼,试图逃避。
在他知道守恒与嘉惠关系之后,他更是疏远守恒,并尽力撮合两人。
但他没有想到,守恒对他却有不可割舍的感情:酒醉后的迷情,酒醒时透过嘉惠表达的依恋和海边痛苦的坦白。
这种感情已经超出友情,但是否并非爱情?
在青春正浓的这个夏天,又有怎样的词可以形容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呢?
81年出生的导演陈正道很会讲故事,也很善于控制节奏。
他营造的画面略带有岩井俊二的影子,特别是田间赛单车那一段,三个人不同的心思通过眼神和表情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而注重细节的场景设计、意味深长的肢体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眼神让影片的每一处画面都很立体,也很真实可信。
另外几个精彩的场景包括医务室、篮球比赛后、去接酒醉的守恒回家还有最后打架的一段。
当然,也许结尾并没有把三个人的故事讲完,但是该说的话都没有保留地说了,所有的可能性都始于也止于一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结局就是留有想象,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能定格在这一个盛夏光年。
寂寞的恒星永远有行星的陪伴,行星围绕恒星是因为被恒星所吸引,但恒星何尝不被行星所吸引呢?
彗星的邂逅固然美丽,但短暂的光芒能否照亮恒久的孤独呢?
一个真相,用秘密封闭,埋藏在害怕寂寞的土壤里,用整个青春去培育,竟长成郁郁葱葱的友谊。
一个秘密,用理智压抑,堆砌进害怕表白的心墙里,用刻意疏远去逃避,却愈表露出渴望亲近的心迹。
恒星与行星,彼此吸引,但却只能保持距离,公转自转,静看时间推移,由轨道决定的关系,只能接近却无法亲密,用光年标刻的欣赏和感激,只待彗星经过,始在瞬间星辉里激烈地传递心意。
虽然这片子真TMD扯淡,但我好像在里面看到了另一个你。
剧情不吸引,演员也不给力,镜头也无感啊 无感。。。。。。。
应该从小就找个女班长来陪他~ 咩~ 而且那个女孩也没什么非要跟这两个人混在一起的理由。
三颗星均打给音乐,这其实是一部MV。
我们对于台湾的印象就剩下GAY片了
还是不适合我 你还是我最好的朋友
很早以前看的。台湾拍小清新的片子很有一套。有味道,有画面,卡司又有眼缘。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纠结~
关于青春期的一切都只是还好……关于初恋,关于同志,有一点暧昧,有一点做作的青涩,还好,还好……
青春是苦涩的,却也是甜蜜的;在纷繁复杂的情感里,让我们回忆温馨。
又名:糜烂的台湾青春三角恋 ~
断断续续看完的,其实张孝全很有味道,但是太魁了。
so so
最后半个小时没有看到啊算看过啊?
青春始末,你始终是我最好的朋友。想要真挚的流泪,余守恒说``长大了,真的什么都变了。``
哎,我居然把它看完了。。。
台湾的电影 都是一种调调
讲述同性恋的故事,体会不到那种心情,青春感不强
要不是阿信我才不看这个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