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考试家长会挨打离家出走。
26.离家出走躲刘星家。
29.全素宴。
刘星生日乐队派对、大厨宴席。
借钱,放风筝。
30.抢厕所,洗床单,赶稿子31.护送病人、天津采访出差三天,家里看影碟、玩游戏、开派对。
爷爷到家军事化管理。
欢迎会,孩子为出版书32.小学同学追小雪33.外面被欺负被推一跟头,集体练武,夏东海受伤隐瞒,老胡上门报仇人不在,夏东海见义勇为。
34.父亲节礼物 维纳斯雕像 小蜜蜂剃须刀 老白薯 绿帽子 猫牌影碟机 35.36.电脑联机 (刘星)37.艺术画 大扫除38.见义勇为 奥数第一 磁带 随身听 39.迈克杰克逊演唱会 摇滚歌手 家里住农村远房亲戚40.41.小黄鸭治病弄丢 (小雨)42.外星人电影面试现场 胎记按钮 上报刊 外星人签约服装大使
这部经典情景喜剧是我小时候饭前饭后都要各种回味的家庭电视剧,无论什么时候去回味它,总是不仅能被刘梅夏东海一家各种生活中的趣事逗乐,还能从中学到不少人生哲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这部电视剧完全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成长的烦恼》。
虽然是重组家庭,但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都非常和睦,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的,夏雪夏雨刘星三个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快乐而幸福地成长着,跟父母之间的相处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相处。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童真童趣,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而夏东海和刘梅这对夫妇也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大家庭辛苦操劳着,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擅长,值得每一位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家长们学习借鉴。
那时候的杨紫张一山等明星都还是小孩子,却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表演天赋。
这部电视剧永远都不会过时。
很好看的一部喜剧片看了这部电视剧给我更多的感触,就是重组的家庭也是可以很幸福的。
虽然说他们是成熟的家庭,但是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没有什么隔阂,都会用真心的去对待每一个人。
从爸爸妈妈还有孩子都是那么样的善良。
可爱。
在每一个小小的故事当中都有搞笑的元素,也有爱的元素,总之我还是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的。
虽然说三部《家有儿女》几乎都差不多看过了,可是“小雨”——尤浩然这个名字真正让我记住却是在他的一次电视采访中才得知的不算新鲜的新闻——这个小家伙竟然就是几年前那个家喻户晓的电视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小主人公。
这之后才发现,这个有眼角下面有颗醒目黑痣的小家伙,面孔看来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
作为几年前那个某药几厂赞助投放的公益广告,至今在业界的影响力非比寻常,更有甚已经成为广告创意教学的典型案例。
那个端着洗脚盆,蹒跚而至镜头面前的小家伙,现在竟然是《家有儿女》里面的“夏小雨”……呵呵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呢,如今都已经大学了,再看看剧里的小雪,小雨,刘星,也已经在娱乐圈打出来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了,刘妈也老了,夏爸啤酒肚更显了。
可能是看得长大的,看张一山与杨紫拍感情戏的时候,真的不太适应啊,总感觉他们还是那个搞笑的刘星,学霸的小雪,可终归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看《家有儿女》的时候才上小学,虽然那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是就是很简单的被剧情吸引,这个重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小雪聪明,刘星顽皮,小雨可爱,妈妈和爸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每天都是很欢乐的。
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到北京去看一看,看一看北海公园,看一看她们的“家”,多年以后,我终于到了北京,看到了那些剧里多次提到的景点,看到了拥挤的街道,心境却不复从前了!
当时陪我们的她们长大了,小雪,刘星,小雨都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她们不再是“一家人”,“爸爸妈妈”也老了!
我们的童年也远去了,只是属于记忆里的快乐不会被磨灭,偶尔再重看,思绪还是会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刘星太逗了 真正因为一部剧记住一个人 说话好贫啊但不让人觉得讨厌我这小暴脾气哎!
不是敌人太狡猾,只是我们太愚蠢驴尾巴毛数不清!
有了哈根达斯还吃什么国产破冰棍啊?!
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我招谁惹谁了?!
这本书好……好厚啊!5个人3班倒?能除开么? 你数学怎么学的?体育老师教你的吧?水仙不开花——你装蒜!
张一山塑造很成功的一个角色 当然其他人的表演印象都很深刻 还比较喜欢姥姥虽然是重组但整个家庭氛围温馨欢乐
刘星和夏雪的性格比扮演者要好许多。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象都一样 ,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 ,新的时代新的主张新新的模样 ,快乐学习德智体美个个是强项 ,贪玩耍讲义气我们都一样 ,校里校外一不留神就会把祸闯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脸儿又拉长 ,见势不好爷爷奶奶身后藏一藏 ,唠叨的话呀可不可以不讲 ,给我们一片自由自在同龄人广场 ,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 ,不知不觉就会超过你们的想象 。
我说妈妈呀哎呀呀可不可以让我有个完全放松的角落 ,放松的角落有许多许多漫画和我最爱最炫的罗纳尔多 ,现在一切实属意外 ,老师竟然夸我是个天才 ,cause你的唠叨无处不在 ,琴棋书画文理双赛补锌补铁补血补钙呀 。
事实上无论什么什么做对了也像做错了一样 。
因为好象我们好象好象比较容易让大人们去紧张 ,真的好象能够不上学堂像超人一样自由自在天空自由飞翔 ,没有妈妈叫我起床 ,不行不行不能这样好好学习德智体美1234567妈妈我真的爱你 。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个性要张扬 ,在校不做书呆子居家不当小皇上 ,充满友爱充满幻想充满时尚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成长 。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个性要张扬 ,在校不做书呆子居家不当小皇上 ,充满友爱充满幻想充满时尚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成长。
十多年后再看《家有儿女》,与小时候的感触不同,现在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部如何教育儿童的片子来看。
夏东海的职业是儿童剧导演,或许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对儿童心理颇有研究。
他是一位集智慧、包容、勇敢,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爸爸,当然唱歌和做饭除外。
“夏瓦罗蒂”做的饭恐怕连他自己都下不去口。
作为刘星的继父,他对刘星说,咱俩是哥们儿,是兄弟,有什么话都和哥们儿说。
所以刘星好多心里话都会和夏东海说,夏东海也成为了解决刘梅和刘星之间“矛盾”的重要人物。
此“矛盾”只是指刘梅教育方式的武断行为,当然这也是爱得心切的一种表现,但她的形象正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在夏东海这个“洋家长”的主导作用下,这个重组家庭的元素便更加丰富了。
第一部100集,出现过不下好几对父母与刘夏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记得玲玲的父母过分关心比赛,忽视玲玲的身心健康,导致玲玲被过分打压,内心深处既抵触又恐惧,却不敢反抗父母。
而小雨和刘星听到玲玲的抱怨“我根本不想弹钢琴,可我不敢跟父母说”却只有满脸的不理解:那就直接和爸妈说“不”不就好了吗?
怎么会不敢说出口呢?
显然,在夏家,父母和孩子往往是平等相处,父母与孩子之间遇到问题更多是以朋友方式好好沟通,他们家的家庭会议也是我小时候偷偷羡慕了好久的,因此勇敢地拒绝在开放式教育的家庭自然是见怪不怪了。
颇有正义感的他会教育孩子见义勇为,且他坚信,勇敢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在危险面前还敢于帮助他人。
这一形象和刘星的亲生父亲胡一统形成了鲜明对比。
胡一统打肿脸充胖子,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见义勇为,抓住了抢劫犯,却因为害怕同伙找上他复仇,怂到半夜企图爬窗躲到夏东海家去避风头;他戴口罩乔装出门,寄生在夏家,害怕所有来敲门的人,生怕这些人都是“寻仇之人”,因此老夏一家一天都没收到送的报纸和牛奶。
最后真相大白,“寻仇之人”竟是“被抢来道谢之人”。
这一集的戏剧效果特别明显,把老胡的胆小如鼠又死要面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夏在旁只有一脸无可奈何。
夏东海憨厚、老实、耐心,也特别爱孩子,教导孩子十分有一套。
小雨说自己爸爸是拳击冠军,让同学来围观夏东海劈石头。
夏东海用发糕录了个视频巧妙糊弄过去,结果小雨又找来二胖的爸爸跟他单挑。
二胖的爸爸看似能劈断木板,着实让夏东海捏了一把汗。
不过结局非常温馨,两位爸爸都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失望,在孩子心中建立形象,并保护孩子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心。
两个孩子都问爸爸:到底谁赢了?
爸爸们回答:当然是我赢了~ 当然,夏东海也没有那么神,他也有心情不好,气急败坏地和孩子们发脾气的时候。
但特别感动的是,最终他还是会和孩子们道歉。
夸人夸到底,夏东海这一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
家有夏东海,实为幸福欢乐的一家。
看过<成长的烦恼>再看家有儿女,发现两者有不少共同点:都是2个儿子,1个女儿,女儿是优等生,大儿子是差生,都很搞笑,都是肥皂剧,真不知道家有儿女的编剧的创意有多差.由于创意差,这两部片子的不同点就多了,家有儿女只是以搞笑为目的,纯粹只想反映一个和谐的社会,为了反映美好,父母开始做作,里面小孩成长遇到的麻烦,全被美化了,然后在弄一些没有智慧的笑话.这部电视剧里面的和谐成分,要是给外国人看,一定会羡慕死中国吧,给我们看也是憧憬一下,但却没有真的帮助.这样我还不如去看<武林外传>呢!如果想休闲一下也不错,但真的没什么收获.
小朋友都非常可爱,剧情就有些做作。而且受不了夏东海这个爸爸的形象。 太。。娘。。了。。。
仅仅适合上流阶级生活的情景喜剧,作为贫穷家庭的孩子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努力多年最后的生活还不如十几年前的刘星一家,十分悲哀,原来出生就决定了很多很多。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拒绝恶意低分,守护经典老剧
小时候断断续续看过,但一直不喜欢。
竟然忘了标记这个?童年回忆,下饭神剧,里面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每个家庭学习啊
第一部的时候我还蛮喜欢的。虽然觉得挺山寨的。后来。。看不下去了
感觉不太现实,完全不像重组家庭,太理想化
@2011-03-05 13:54:02
很像美剧成长的烦恼。
我可喜欢看了,每天追剧笑不停。宋丹丹的喜剧细胞永不枯竭。哈哈哈!
18年在迈阿密的房东家和房东儿子一起看,居然笑出声。仍然觉得这剧太傻,但体现了当时中国父母辈的文化的观念,所以感到祖国母亲的亲切。
家里人都喜欢看的家庭剧,中午晚上都看,蛮不错的一部剧,三个孩子各有特色
一点没有思想,很瞎胡闹
在其他台播广告的时候,我还是愿意看看这个的
现在偶尔也会看。教育意义很不错。
根本感受不到这部剧已经过去那么久了。看的开心的回忆。
没有看全,但是这部家有儿女绝对不输给《成长的烦恼》,只是当时这个重组家庭就可以这么开明和欢乐真是太好了。
没事儿就看着,挺好玩儿的
那是完美家庭的模样,他们用爱填满了我的童年
应该是一代人的童年吧 不过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