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我们家都能集齐一道彩虹了。
”这片真的好欢乐。
爸爸妈妈四个女儿四个女婿小女儿的公公婆婆妹妹,一个比一个逗趣。
而且四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
回味了一下,觉得那个嫁了中国老公的敏感的女儿最喜感。
“我的自画像呢!
”移民的趋势导致文化习俗的冲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发生,法国人用幽默的方法表现了现状并以爱提供了解决方案。
我们能不能也放下自己的成见和恐惧去拥抱异见呢?
犹太人、中国人、阿拉伯人三位女婿已经比较奇葩了,加上一个法国岳父真的分分钟笑到停不下来的节奏啊,最后还加了个非洲女婿。
完全要疯的节奏。
老外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
非洲亲家也是比较搞笑,但是整个故事还是比较感人。
父母哪有不为自己子女着想的,最后真的很感动。
婚礼的场面真的很感人,想想自己的父母,真的很触动。
为什么这部片子这么搞笑?
个人看法,不懂戏剧艺术,心理学也学得半桶水。
这部片子涉及大量的种族、宗教、甚至政治问题,理论上这种话题应该很少会是喜剧,但是我们,作为被电影所提及并强烈吐槽的种族,居然会笑到肚子痛。
为什么呢?
为什么往常电影里一出现中国人的桥段我们总要觉得他们辱华,这里却看着他们开中国人的玩笑开开心心的呢?
难道是因为这部片子里的中国人武功比较强、身家比较壕?
在B站看的时候,中国女婿打倒犹太女婿的时候,弹幕飘来密密的一群233333,想来,除了本身的喜剧效果之外,应该还有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狭隘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我们真的只是因为这一点喜欢这部片子吗?
我脑补了一下,假设编剧让他打架的时候被犹太女婿打趴下,我还会那么开心吗?
会,只要他还能继续和其他两个女婿斗志昂扬地吵架。
但假设中国女婿在片子里一直在讨好人,依然不受尊重,回家之后哭起来。
我还会那么开心吗?
不会。
为什么触犯了那么多项禁忌的这部电影在法国票房飘红,而查理周刊却会被穆斯林biu~biu~biu~呢?
拙见,法国最崇尚自由与平等。
这部电影里,女婿们虽然和法国人成了一家人,但仍然守着自己对自家传统的保护,谈到原则问题依然会龇牙咧嘴地针锋相对,不因你JJ比我大我就自卑不骂你,不因你比我有钱我就不打你,不因你是殖民者我是被殖民者我就不讨厌你,不因你是被殖民者我是殖民者为了和谐社会、为我的祖先赎罪我就要忍受你的坏脾气。
导演给了每一个外来种族的镜头几乎是等长的,并且不同种族之间一直在不停地交流,交流摩擦产生火花,但没有任何一方会永远保持优势,所以面对不同的习俗只有从不习惯到习惯,没有因为缺少话语权而被看不起。
不平等的关系下聊种族的喜剧只有强势者笑,平等的关系下即便撕逼打架,所有人都会笑。
为平等点赞。
电影伊始,屏幕上亮出片名Qu'est-ce qu'on a fait au Bon Dieu? 仔细一看(图片传送门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23312626/),其中O化成了阴阳符号(代表中国)、D做成了新月标志(象征与伊斯兰教穆斯林有关)、字母i上方六芒星/大卫之盾(暗示与犹太教众有关),最后的字母U中之剑(我猜指法国人,这个符号像是简化了的法国标志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emblem_of_France),如果是这样,那么电影中的那位黑兄弟便不在其中了,求各位高见。
有豆友认为U中是十字架,代表电影中那位信仰基督教的黑人(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23071176/);如果从这一角度说,亦可指法国人,这样简简单单一幅图片中便包含了中国人、穆斯林、犹太人、黑人和法国社会元老“法国人”——电影中起冲突的所有人物要素。
故事前半段,以Rachid儿子行犹太教割礼一事,引出了以David为代表的穆斯林、以Chao为代表的中国人、以Rachid为代表的犹太教徒与传统法国人在价值观念、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差异。
电影后半段,依旧搞笑,剧情方面感觉有些落入俗套,稍稍减分。
不过从另外角度想,电影还能怎么走向呢?
只可能表现各民族相亲相爱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阐释“文化碰撞”这一现象。
1)价值观念不同。
举个栗子,Chao是中国人,电影里表现他经常赞同岳父岳母的话,对两位老人的问话也总是很积极,但在其他女婿眼里,他就是个马屁精。
2)文化差异。
再举Chao的栗子,中国人习惯以称谓称呼配偶父母,而西方人显然习惯直接喊对方名字。
3)宗教差异。
除了传统的穆斯林不吃猪肉等众所周知的习俗外,根据电影,犹太教传统在孩子出生8天时行割礼,穆斯林在6岁时行割礼,天主教徒认则为这很残忍。
就是这些差异让三个女婿之间、女婿们与岳父岳母之间产生了隔阂,甚至为此大打出手。
如果电影就此打住,呵,不禁联想起查理周刊遇袭一事,火辣辣的耳光打在法兰西民族的脸上,民族间的隔阂何以如此伤人?
彼此的信念和信仰之间竟是如此难以相容吗?
如果世界民族问题真的能像电影里一样,一步一步拉近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彼此互相理解并认同对方,该有好多。
然而现实问题总是十分复杂,远非电影可比,今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痛恨并报复西方,其因由恐怕早已在几十年前种下。
为今之际,更应该思考眼下民族政策。
法兰西民族勇于自我嘲讽,但这并不代表其他民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当法兰西民族打着“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旗号“心安理得”地对其他民族冷嘲热讽时,可曾想过受众的感受?
言论自由固然重要,但不代表它适用一切场合。
相比中国人、犹太人和穆斯林,黑人似乎更少被人提及,在查理周刊遇袭之后的报道中亦是如此,法国社会穆斯林的态度和犹太人的支持不断见诸报端,而中国人和黑人则较少被提及。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两个民族鲜有宗教争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在社会中地位的地下。
有点扯远了(´・ω・)ノ影片不仅在“黑”中国人、穆斯林和犹太人,黑起自己法国人来也是毫不手软,好几次我都想来一句“黑得漂亮”。
电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法国人râleur爱抱怨的特点,只要生活继续,法国人必抱怨都不止。
然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让观众讨厌这些角色,相反各个角色形象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总体而言整部电影槽点大大,笑点多多,诚意满满。
(原本以为狗狗吃了Benjamin的prépuce后,埋入地下的盒子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出现彩蛋,但是没有诶,此处略遗憾)PS 电影值得多看几遍,里面不仅有地道的vulgaires,还涉及到不少文化和宗教背景知识,值得记下来。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表现这么多的内容,法语语速是真的快啊 ╰(*´︶`*)╯♡)
一部轻松愉快的有关文化差异的电影。
全片同一种喜剧的带有吐槽的方式来表达对文化差异的态度。
极其戏剧化的夸张设定,女儿嫁了穆阿拉伯人,嫁了犹太人,嫁了中国人,嫁了黑人…各种文化差异闹出来的笑话让人捧腹大笑。
不过这个片子也看出来法国人对一些人群还说存着一些刻板印象,不过就这部片子来讲,这些刻板印象都还算是中性的,没有到负面,虽然不明白现实里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就这部片子来讲还算政治正确。
也许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真是头脑聪明个个会功夫吧,不过这种印象真的有很酷就是了2333噢,虽然演中国人的那个人实际上是越南人2333合家观看的家庭喜剧,融入文化差异元素,新鲜特别。
说起法国喜剧,最有名应该算是《虎口脱险》了,可今天要说的是2014 年口碑爆棚的法国喜剧《岳父岳母真难当》。
这部当年力压众多好莱坞大片占据法国票房榜首超过20周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三个女儿已分别找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老夫妻期盼剩下未嫁的小女儿能找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白人,可没想到好不容易小女儿找了一个天主教老公,竟然是一位非裔黑人。
这部时长96分钟,轻松搞笑的法国喜剧,没有美式十八禁内容,笑点通俗但不低俗下作,涉及的虽然是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等敏感性十足的话题、矛盾,却被很好地浓缩在了一个家庭里,并与剧情的巧妙融合,用法国人特有的婉转逗趣的方式表达着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请跟随美丽、浪漫的法国人一起尽情欣赏这部温馨、搞笑的合家欢式电影吧。
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有四个女儿。
三个女儿却分别找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老夫老妻唯独期盼剩下未嫁的小女儿能找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白人,结果没想到小女儿找了一位非裔黑人,这让父母头很大,但这是一部轻松搞笑法国喜剧。
当第一次小女婿跟父母见面时,能体现出这部电影幽默之处,女孩儿的父亲非常希望女儿能找一个法国人,小女婿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人,希望他们能够被他们尊重,就这样磨合,最后磨合出好的一个结果。
女婿们个个不同的信仰,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由于不同的信仰,他们每次聚餐的时候都会擦出火花,各说各的,每次都会不愉快的结束聚餐。
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他们终于能够安静和谐的坐下来吃一顿饭。
好不容易三个女婿能够和平相处,后来又来了一个小女儿的男朋友,非裔黑人,但他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女婿们的相处,而是女儿的父亲跟非裔黑人父亲相处的过程,感觉他们相处的过程是本次电影的高潮,笑点不断。
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他们各自的问题,和他们相处中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终成一家人的主人公们于婚礼派对上尽情欢舞,他们最终也是以一个圆满的结局结束的。
这个电影是值得大家一看的,有许多精彩的地方,是一个轻松的喜剧片。
能够看出法国是一个多个民族居住的地方,也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和谐和睦相处。
我对不同宗教信仰一直是持相互尊重的原则,玩笑可以开,但不要讽刺,可以私下说,但不要摆出来。
即使像我这样的普通民众,听到对他人宗教的嘲讽都不舒服,何况那些人。
没有尊重谈何民主,没有尊重谈何自由。
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帜去攻击讽刺不同于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反过来受到别人的报复又扯出打击恐怖主义的言论。
法兰西宣扬的民主就是攻击其他信仰吗?
自由就要亵渎别人文化吗?
法国杂志社恐怖袭击事件结束10日后有感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爆发了反法游行,前几日欧洲多位国家高层领导人进行反恐游行,再前几日查理周刊发生恐怖袭击,再往前是查理周刊连续用漫画嘲讽穆斯林的先知。
这部电影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看完的,下面说正题吧剧中各种梗都很容易get到,全程笑的快岔气了,不会想快进,还总是想回去再看一次,每个人的人物塑造富有生气,不僵硬,简单的一个眼神,两句台词,就能把一个角色演活,无论是这两对父母,还是四个女婿,无论是神父,还是那个心理医生。
四个女儿里,只有二女儿感觉不是特别鲜活,有种容易被遗忘的感觉,大女儿漂亮,三女儿感性,四女儿年轻。
大女婿是律师,二女婿傻傻的,有点呆,三女婿会做饭,会功夫,有商业头脑,有钱,对老婆孩子好,妈蛋的,简直完美。
三个人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一起玩,总会让人觉得很有趣。
我们觉得好看的原因是涉及到的梗容易理解,紧扣时代:比如现在中国商人到处收购,中国足球稀烂等等(我觉得这一点是让很多当时名声大噪的喜剧在十几几十年后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笑的原因,过了那个时代,很多梗我们已经get不到了),宗教上虽然互相嘲弄,却又给足面子,留有余地,让人觉得不是无脑黑,不伤大雅才会产生喜剧效果。
正是2014最佳喜剧电影,希望2015有同样优秀的佳作。
笑料实足的家庭温情大戏,连我这个笑点高过珠穆朗玛峰的人都乐的腮帮子抽了筋。
法国佬的浪漫真不是一般民族能比的,原本以为又是一个照抄《拜见岳父大人》的小喜剧,没想到编剧能整合阿以矛盾,殖民矛盾以及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种种信仰上冲突,让人在这一个半小时里通过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感受爱情带给人们的温馨与浪漫。
可惜电影终归是电影,昨天早上发生在法国巴黎《沙尔利周刊》杂志社的枪击事件,短短几分钟就结束了12个法国人的生命,对于半年前上映的这部温情电影来说不是莫大的讽刺。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太残酷,有时候真想死在电影里算了。
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旧式传统资产阶级家庭中有四个女儿。
一年,一年,又一年,三个女儿嫁给了阿拉伯、犹太、中国丈夫。
岳父岳母大人在婚礼上几乎笑不出来。
十八个月后,她们去参加外孙的割礼,割礼结束后的,几家人在中国女婿家聚餐。
席间,由于讨论割礼是否是野蛮的,阿拉伯女婿和犹太女婿 首先爆发冲突,紧着几家人都卷入冲突,最终以中国女婿对犹太女婿的一记掌劈咽喉告终,不欢而散。
之后岳母几乎患上了抑郁症,她经常去神父那里倾诉,神父貌似也并不敬业,一边听一边在那里刷淘宝,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牧师袍。
岳母决定采取行动以缓解这种局面,她邀请三个家庭来家中聚会。
他们用心的布置,搬出三女儿的怪异画作摆在客厅,买了三只火鸡,分别用犹太方式,穆斯林方式,和中国方式进行烹制,席间,虽小有冲突,但大家慢慢的开始包容理解他人。
之后三个女儿的家庭也开始来往,相处融洽,设置合作生意。
即便如此,岳父岳母终究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女儿可以和一个正常的法国天主教徒组成家庭,这个希望只能寄托在小女儿身上了。
小女儿的男友终于亮相,是一个黑人喜剧演员,小女儿也因为几个姐姐的婚姻对父母的打击,迟迟不敢将真相告诉父母。
假期间,小女儿在机场送非洲男友回家,男友求婚,并说他们的家庭是绝对开明的,也让小女儿必须向父母公布恋情。
回家后的小女儿,经历了一场父母安排的相亲,一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人,但话不投机。
小女儿终于向父母坦白了自己已有男友,即将结婚,只是在最后时刻任然隐瞒了男友的黑人身份。
回到家后的非洲男友同样面临问题,对于他与法国人的婚姻,他的父亲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开明。
准非洲女婿终于到了面见未来岳父岳母的时刻,开心的岳父岳母大人又一次遭受打击。
三个姐姐姐夫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们也希望四妹妹可以有一个符合父母医院的婚姻,他们跟踪非洲男友,拍到他与一个女子进入酒店的照片。
以为胜券在握的他们将照片拿给四妹妹时,却被斥责无聊,女子本是自己男友的妹妹。
婚礼终是要举办的,两位母亲也渐渐认可对方,但双方家长通过视频商谈婚礼事宜时,两位父亲间仍然是浓浓的火药味火药味。
婚礼前几天,非洲亲家来到法国,非洲父亲对这个多民族融合家庭的完全无法接受,两位母亲却在商谈具体的婚礼事宜时渐渐产生了友谊。
随着婚礼的临近,岳父大人的情绪几近崩溃,他决定卖掉房子,甚至说出可能要和妻子离婚。
几个女儿知道父母间的冲突,小女儿也纠结于自己的婚姻的将造成父母的离婚。
婚礼前一天,两位父亲去钓鱼,并进行最后的谈判,他们说出自己都不支持这段婚姻,也与对方发生了争执。
在共同钓上一条大鱼后,他们决定去找个酒馆,讨论如何这场婚礼,谁知在之后的交谈中两人越谈越投机,一同去购买甜点时被店家认为是来砸场子的,报警将二人带走。
这时两位父亲完全与家人失联,焦急等待的小女儿去河边寻找父亲时,发现带血的手帕,他们认为两人一定是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小女儿再也无法面对这样的情形,她决定放弃婚礼,离开小镇,回到巴黎。
第二天,从警察局回来的两个亲家开心的告诉大家他们很支持这个婚礼,但这时被告知小女儿已乘上开往巴黎的巴士,无法参加婚礼,两位亲家追上巴士,做了最后的弥补。
婚礼如期举行,漂亮的新人接受着大家的祝福,岳父大人也决定邀请自己的妻子开始一次环球旅行,去每个女婿的家乡看看。
法式幽默,对不同种族包括对法国人自己的讽刺,吐槽。
但这种幽默的度却也很难把握,也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看这部片子前刚刚发生了巴黎一家漫画杂志被残忍屠杀的事件。
感觉很肤浅。。。为了展现多元而浮于表面,完全无法展现文化碰撞和交流,也叫人完全不知道大法兰西女人是怎么就和各种移民好上了,莫名其妙
famille de Benatton!!! haha²²²² united of colour
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调笑而已
一次也没笑阿 囧 不懂你的法式幽默..
“你没告诉你爸妈我是黑人吗?”“我说了……”“确定?你爸看见我都快中风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前面还真挺有意思的,后面烂爆,都赶上国内的垃圾编剧了,成心恶心观众,好好表现一下种族差异很难?非得整得跟无赖一样,说是移民种族问题,结果还是变成黑人和其他人之间的问题,最后的团圆像开了个玩笑,先喂口s在给块糖,看来只要谈到种族问题,只要正确,拍多烂分都低不了
哈哈哈新年第一片,很「法国」,拿种族主义做电影也算是高精度的外科手术了吧,据说是2014年法国最卖座电影,所以差不多是法国人的泰囧吧……
前部分宗教、种族碰撞出了很多笑料,但黑人女婿出现之后,重点就全偏移到“黑白之争”上了,趣味性、可看性急剧下降,后程明显乏力。
法式幽默终于向好莱坞妥协了。
挺不错的一部喜剧片。
好无聊((-_-))
这部真是照着文化研究指南拍得不是么……除了嘲笑种族(之间互相的)偏见和(中产阶级的)政治正确(四套层笑话写得真棒),最好的一点当然是后殖民逻辑:殖民地国家内化了宗主国的逻辑(两位父亲的交锋)。最后普世主义的家庭和解根本不意外。不过,放在查理周刊这个背景下看别有一番风味。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估计也就法国人可以如此“高冷”的拍这种喜剧
笑点到底在哪儿
出乎意料地应景,不过一部喜剧电影看来也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让人笑掉大牙的法国喜剧,移民、种族、宗教笑料真心赞(不过首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否则台词中很多G点get不到,觉得不好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个角色都生动有趣,典型“瞧这一家子”式欢乐逗比秀,剧情俗套但笑出眼泪,这样的片子适合推荐给小伙伴一起看,尤其看到种族笑话,格外欢乐。
97分钟的低成本情景喜剧,钱估计都让法国三流段子手挣去了,后期连调色的钱都没了。
7.6,特别温情的喜剧,意外的内核既不是悲剧又不是以冒犯之名的脱口秀,讲了一个美美与共的地球村理想童话。很可惜,在全球保守浪潮日益严重之时,这样的作品只会日渐稀少。PS:很喜欢能文能武多金能干的华人女婿,就是看着太像无穷小亮了。
看了好几遍这部剧。对于法剧如果不是因为学习法语我根本不会去看。这部剧感触还是很深的。这是一个世界融合的必然趋势。其实我希望消除种族歧视。尽管我知道这条路慢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