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春日暖阳》真敢拍。
揭露了很多娱乐圈中的真实现状。
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比如不看演技只看颜值,不背台词只拼背景,不要初心只顾市场等。
流量明星当道带偏演员这个职业。
比如只会无底线炒作,不顾作品质量。
只会红毯争艳,不敢舞台比拼。
只会雇水军搞打投,上了舞台连台词都说不清楚。
以前的演员们无论是专业出身,还是非专业出身,都十分谦虚。
现在耍大牌的比比皆是。
所谓的娱乐圈,主要指从事电影、电视、相声、小品、歌唱、舞蹈、谈话等艺术的人,简称艺人。
以及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
随着跨界艺人和多栖艺人数量的增多。
很多艺人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
还有很多好看的或者有才华的年轻人,通过选秀节目脱颖而出成为爱豆。
通过唱跳舞台收获粉丝和人气,继而被专业的经纪公司签约。
公司先期大多让他们去很多大型晚会亮相,赚取“脸熟”和关注。
爱豆和流量,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流量没了,转型失败,就恢复素人身份。
流量大了,转型成功,就由流量爱豆晋升为流量明星,甚至成为能让娱乐APP崩掉的顶流。
后期公司大多会根据他们的人气和粉丝偏好,分别把他们往时尚、电影、电视、综艺、歌手方面包装和推进。
爱豆中,无论男女,最终的出路大多都是成为演员。
先从微短剧和短剧开始,继而拍摄网剧和电视剧,运气好的能拍电影。
这虽然是爱豆和很多流量艺人,不得不走上的职业归宿,但其实对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不公平的。
非专业的爱豆和流量,演戏靠导演一句一句的教,唱歌靠调音师一帧一帧的修。
抢走了专业学生的饭碗。
专业学生运气好的,在校期间能有外借演配角的机会。
运气不好的,毕业后几年都拍不到戏。
更可怕的是,如今的爱豆入圈年龄越来越早,养成系爱豆逐渐成为趋势,成名要尽早深入人心。
就因为长得好看,很多非专业的爱豆,很多童星出道的小演员,很多网红转行的艺人,他们成名多年后,还未成年。
到了想考艺术院校的年龄,只要文化课不过分拉跨,基本都能考到心仪的艺术学府。
此时的爱豆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积攒的大量人脉,再加上学历,让那些十八九岁才起步的同龄学生望尘莫及。
新加入娱乐圈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学历越来越低,专业越来越差,悲哀啊!
如果说歌手舞者类型的艺人,因为天赋高可以通过比赛类节目出道,也能让人服气一些。
但是像演员这样的艺人,不是长得好看,或者看着有灵性,抑或是学习东西快,就可以的。
即便是拍偶像剧,也不是光靠卖萌和耍帅就行。
需要眼神戏和内心戏。
没有专业基础,又没有生活阅历的爱豆和流量们,根本指望不上他们演好戏,能顺利拍下来就不错了。
看过他们拍的偶像剧,很多都是全程冰块脸。
《春日》剧中的流量演员,为啥都想演话剧?
确实有像松杨(黄子韬 饰)那样不忘初心,在成名后仍想提升演技的流量明星,但说实话并不多。
更多的爱豆和流量艺人就是走的割韭菜模式。
趁着有流量的时候,趁着有演戏的机会,连抽转的扎戏。
现在大家公认,综艺对艺人的专业能力要求低,只要情商不太低,肯配合台本和炒作就可以,比拍戏省心。
尤其是旅游和美食类综艺,来钱快,挣得多。
总而言之,人们都知道娱乐圈是高收入行业。
很多家长从小就把孩子的简历投往各个剧组和模特公司,就为孩子能以童星的身份出道,从小就开始积累人气和流量。
很多年轻人不想上学,觉得自己的脸能当饭吃,加上娱乐圈的门槛越来越低,妄想靠选秀一夜成名。
还好现在的选秀被叫停了。
通过努力把自己从流量变成实力演技派的人,有,但不多。
大多数流量都是靠人设和炒作来维持热度。
第一集集中体现娱乐圈矛盾对立面与乱象。
在众多无实力的流量演员中,松阳秉持着真诚的态度,认清自己劣势,像老戏骨学习,能屈能伸,弥补自身不足,老戏骨亦不吝赐教!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贴近生活,真实呈现,揭示了市场导向下优秀演员的困境,但大家共同克服困难,顾全大局,砥砺前行,在利益与本心之间相互平衡。
挺好的,看了两集,黄子韬不错,某些台词写的还有点小犀利,我是第一次看到把群众演员和司机的名字打在演员表上,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剧是有诚意的!
孙怡能看出来还可以不出戏,于晓光微发福,目前像渣男一个哈哈,个人观感,欢迎打脸!
其中的老演员们演技不错,属于正常现象,以后再来评价!
当代都市成长励志剧《春日暖阳》将至,曾用名《新名利场》。
演职人员阵容强大,绝对是上星剧的配置。
敬畏艺术励志成长这个题材,既有职业代表性又有话题讨论性。
适合各年龄段的观众。
剧中有关于职业的思考,有情感方面的纠葛。
导演是执导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剧集的刘家成。
编剧是改编过《人世间》、《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等剧集的王海鸰。
男主黄子韬(饰 松杨)代表作有剧集《谈判官》、《热血同行》等。
黄子韬被大众熟知,最初是因为他是“归国四子”之一,之后是因为他参加了很多热门综艺,他的表情包曾火爆全网。
女主孙怡(饰 丁沫沫)的代表作有剧集《十五年等待候鸟》、《因为遇见你》等。
男女主都是自带流量的90后新生代演员。
男二号吴刚(饰 丁可芒)的代表作有《人民的名义》、《潜伏》、《庆余年》等剧集。
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看吴刚演反派。
女二号刘蓓(饰 姜叶)的代表作有《手机》、《梦开始的地方》、《忠诚》等剧集。
这次是我第一次看她演绎“泼妇”。
男三号韩童生(饰 罗夏)的代表作有《永不瞑目》、《大丈夫》、《红高粱》等剧集。
我喜欢看他演“作精”父辈。
女三号周奇奇(饰 何水)的代表作有《琅琊榜》、《亲爱的翻译官》、《流星蝴蝶剑》等剧集。
我喜欢看她演贤妻良母。
男四号郑凯(饰 孔高)的代表作有《步步惊心》、《奋斗》、《火蓝刀锋》等剧集。
我喜欢看他演军人或者霸总。
男五号何冰(饰 陈姜戈)代表作有《我这一辈子》、《芝麻胡同》、《情满四合院》等剧集。
我特别喜欢看他演京味电视剧。
知名导演,知名编剧,集齐了老中青三代演技派,这强大的演职人员阵容太让人期待了!
而且励志成长是经久不衰的题材,适用于各种影视作品。
尤其是近些年关于演艺圈“只看流量不看演技”,“只顾眼前不管将来”的讨论,始终没有中断过。
《春日暖阳》就是把焦点聚集到演艺圈新老两代演员身上。
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碰撞,诠释他们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敬畏,观察他们各自面对名利诱惑时的状态。
也通过他们跟身边人的交集,展示他们的情感世界,观察他们的爱恨情仇。
松杨是红极一时的流量明星。
他和他的经纪公司,最初都是只看眼前利益挣快钱的做法。
直到遇到参演话剧《父与子》的机会,遇到话剧界德艺双馨老戏骨丁可芒之后。
松杨才发现自己如此热爱演员这个职业,有了对表演艺术的敬畏之心。
最初松杨因为表演功底差,领会不到剧情的重点。
因为急功近利而拿捏不好角色的情绪,没少遭到同行的嘲笑,没少让丁可芒生气。
在丁可芒不断的启发和鼓励下,在松杨不断的潜心钻研和虚心请教后,付出有了回报,演技得到质的飞跃。
才有了话剧《父与子》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刻。
松杨一步一个脚印,从花瓶流量明星蜕变成演技派演员。
师徒二人还凭借实力,从众多知名演员中突出重围,获得影版《父与子》的出演机会。
松杨最终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
在拼搏事业的同时,师徒二人也在爱情上各有收获。
姜叶作为妻子,虽然在事业上没有拖丁可芒的后腿,却因为性格过于强势,再加上价值观上与丁可芒有分歧,一度跟丁可芒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后来在夫妻共同的反思下最终解除误会。
丁沫沫虽然最初对有花瓶之称的松杨看不顺眼,但是在亲眼目睹松杨从演技到人品的蜕变和提升后,她发现了松杨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真实的松杨,他们从欢喜冤家变成了相亲相爱。
两代演员因为敬畏艺术而励志成长,收获事业和爱情。
看《春日暖阳》,如果单纯说故事性感觉没什么出彩的。
但是这部戏的出现,不是戏本身的好与坏这么简单。
其中影射的内娱乱像,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
的确,很多人无论是影迷还是粉丝也都知道,都明白。
可是没有用,普通人再怎么质疑这些乱像,他们和其粉丝都可以简单用俩字来回应:抹黑。
而现在,在电视剧作品里直接说出来,这就不一样了。
所谓“官方吐槽最为致命”,现在连娱乐圈自己人都明摆着说这种乱像的存在了,从明星到歌手再到演员,那些整天买热搜、假唱、台词只会123却极力否认的人等于被狠狠打了耳光。
尤其是这些人的粉丝,天天吹嘘偶像,纵容偶像错误行为,强行为偶像洗白,到处双标,一捧一踩,却忘了纸包不住火。
做了丢人的事,就得承担丢人的后果。
所以个人认为这部戏很不错,敢想,敢拍。
当流量明星成为了贬义词,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所谓的人气,真是代表真实水平?
字不会认、买水军冲热搜、拍片偷票房、没演技却被强捧成未来影帝、磨破手指头全剧组就得停拍好几天、只会翻唱还只能假唱却成了华语乐坛未来希望,更有甚者直接违法犯罪。
这种水平的人,流量再高又能如何。
娱乐圈是什么情况?
看这些年的作品,看这些年层出不穷的花样塌房。
或许大家都心知肚明。
剧情真的悬浮么?
遇到水奖的明星的时候哪个实力派演员不想做陈姜戈?
一部戏的cp一旦主动拆,什么后果这几年真的看不到么?
拆cp的姿势真的没在现实中见过么?
就目前来看喂汤环节纯粹是自导自演,为了后续提纯做准备。
或许这些天大家都在吐槽黄子韬演自己,但是没有注意到从一开始大家是否就已经认定了他的身份了呢?
或许大家没有发现的是,松杨的语速不管多快,他的表达和断句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这几天看评论,有一个人的评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那就是他认为黄子韬是娱乐圈刺头,是因为他抨击影视圈酒文化。
我不能理解,但是大受震撼。
别人向不正之风提出质疑,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员工,他是希望这个行业的氛围能变好而发声,可以觉得他傻,但是因为他的发声而认定他是刺头,这种行为不是为虎作伥又是什么?
放在剧里,编剧通过演员之口告诉你一个乌烟瘴气的娱乐圈,那么屏幕之前的某些人,到底是抱了什么样的心思要把这个发声的人打倒呢?
就算捂住了春日暖阳的嘴又能怎样呢?
流量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好演员好剧本的春天就要来了。
文 | 不执“绿茶”是“绿茶婊”简称,起源于2013年“海天盛筵”嫩模陪睡事件。
如今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着人畜无害,但实际很有心机,专门勾引有女友或老婆的男性的女人。
也就是说, “绿茶”这个词其实是形容女性的专属名词。
但实际上, “绿茶”是一种品质,女人有这种品质,男人也不例外。
如果你看过电视剧《春日暖阳》里的罗夏,你就会知道,男人“绿茶”起来,根本没女人什么事。
不是第三者,胜似第三者罗夏和话剧演员丁可芒是好同学、好同事、好兄弟,两人相识几十年,为了话剧奉献了自己大半辈子。
不过,在感情生活上,两人却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丁可芒有过两段婚姻,第二任妻子是著名演员姜叶,女儿则是很有才气的编剧丁沫沫,平日里父慈女孝,和老婆吵吵闹闹,生活过得很有烟火气。
而罗夏则选择了不婚不育,平日里养着一条狗,当儿子养,并且经常向丁可芒说自己单身的生活有多自由精彩。
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感情,相反,因为姜叶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罗夏反倒成了丁可芒的树洞,心情郁闷的时候就找罗夏诉诉苦。
也正因如此,罗夏在丁可芒和姜叶的婚姻里慢慢失去了边界感。
姜叶不同意况南珊改《父与子》的剧本,所以在剧院门口和况南珊起了冲突,直接把合同撕了,罗夏气得要死,想直接冲进姜叶家里去骂她。
被丁可芒拦住后,他开始挑拨离间,说丁可芒软弱,难怪姜叶会欺负他,临走还骂丁可芒是贱骨头。
在丁可芒面前,他经常毫无顾忌地说姜叶的坏话: “整天号称自己正派、直爽,敢情也分人呐,对我那就敢一插至柄,对那些真给你气受的小鲜花们,也就敢在背后过过嘴瘾。
”
姜叶要丁可芒出席新闻发布会,澄清两人没有离婚,他当着姜叶的面各种阻挠,还说丁可芒想离婚想十几年了,早离早好。
虽然他不是丁可芒和姜叶之间的第三者,但是他做的那些事,不是第三者,却胜似第三者,对两人的婚姻极具破坏性。
人前好兄弟,人后捅刀客我原本以为,姜叶脾气火爆,罗夏和她不对付也正常。
但他跟丁可芒十几年好兄弟,应该会真心为丁可芒着想的。
但是,在罗夏身上,我不但看不到他为丁可芒着想,反而是看到他处处对丁可芒捅刀子。
在知得况南珊要改剧本,要让松杨演男一号时,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根本不去想《父与子》的剧本和出演剧中的父亲对丁可芒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只想稳住松杨。
在得知丁可芒私下去找松杨,可能导致松杨不会参演话剧时,他直接跑进课室骂丁可芒自私。
在丁可芒道歉后,他茶里茶气地说: “背后里捅人一刀,杀死了,然后跑到人墓前跟人说对不起。
”
后来,在知道陈姜戈要来演演男一号时,他明知道这样丁可芒会失去出演这部话剧的资格,但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反而高兴得不得了,彻底沉浸在自己导演的话剧由大腕出演的喜悦当中;丁可芒排练时扭伤了腰,他百般阻挠丁可芒去参加姜叶的新闻发布会,他茶里茶气地说:“可芒,今儿我就作为一朋友,咱不是什么团长代团长,我劝你一句,下午的会算了,就算你身体好好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我都不建议你去,为什么呀?
跟你没关系呀,你甭管网上说什么,他说得再难听,那是人家名人的事,人家名人自己都说,我担得起多少赞美,我就经得住多少诋毁,翻译过来就说,甭管是赞美还是诋毁,那都是人家名人专属的事,您一寻常老百姓,上赶着凑什么热闹啊。
”实际上,他只是因为担心陈姜戈不来,害怕丁可芒腰伤加重,到时话剧没有办法按时演出罢了。
可当听说陈姜戈说要和编剧见面聊剧本时,他明知道丁可芒还没回复,而且谈剧本起码要三四个小时,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在丁沫沫表明不会让丁可芒参加的情况下,他还偷偷地反复做丁可芒的工作;
《父与子》首场演出,陈姜戈突然失声,他不管丁可芒的腰伤如何,请求丁可芒来救场。
结果演出一结束,丁可芒就因为腰伤进了医院,可到了宣传的时候,剧团却对丁可芒这个人只字不提。
就连后来《父与子》的庆功宴,为了顾及陈姜戈的感受,他也不打算邀请丁可芒参加......如此种种,罗夏堪称“捅刀第一人”。
他清楚丁可芒的为人,清楚丁可芒最在意的是什么,但是他却一次又一次帮着其他人夺走丁可芒最在意的东西。
他从未真正替丁可芒想过,对于丁可芒的委屈、痛苦、无奈、失望,他统统视而不见,真的是人前好兄弟,背后捅刀人!
利己,才是他的终极信念自私,是我看这部剧时最强烈的感受。
尤其是对于罗夏这个人物,他在乎的从来不是什么戏比天大,更不是丁可芒这个好兄弟,利己才是他的终极信念。
作为京汉话剧团的代团长,罗夏太想赶快把团长前面的“代”字去掉了。
所以他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此为前提的。
他表面上与丁可芒关系很好,实际上是因为丁可芒是话剧团里的艺术指导,不仅是剧团里的台柱子,也是培养演员的能手。
丁可芒把自己最得意的剧本给他导演,他明知道丁可芒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知道丁可芒想通过这部话剧来为自己的表演生涯谢幕,但是他却从未真正去帮忙捍卫丁可芒的权利和愿望。
由始至终,他想的都是如何通过《父与子》这个剧,把跟了他三年的“代”字去掉。
所以,谁来演男一号对罗夏来讲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有没有票房号召力;丁可芒委不委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能不影响陈姜戈这位大腕的心情,不影响话剧的排练和演出;丁可芒和姜叶幸不幸福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丁可芒还能不能为他提供价值。
看着他装得委屈巴巴的样子,问丁可芒到底是帮自己说话还是帮姜叶说话话的样子,真心觉得,一旦男人“绿茶”起来,真的没女人什么事。
---END---大家好,我是不执,心理倾听师,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视综里的人物关系和性格,希望和你一起看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連續看了兩部孫怡的作品,這部吧其實也只是衝著滔看的。
滔是男主絕對沒疑問了,但你說這女主更像是過氣影后姜葉吧!
劇裡一個勁兒的在爆發,「數字小姐」、流量明星,過氣演員不受待見。
只有最後那點我是不太認同,一個曾經的影后,我看到的不也是可以繼續當主角嗎?
就算不能的也不至於像劇中的這麼不堪吧?
但看看我們姜葉老師的態度、說話方式,不斷的在抱怨、埋怨別人,感覺時代不同、演員不會演戲,我就明白為何她會下得這種下場了。
說真的,作為一個演員,演好自己就行了,你管他背不背台詞?
觀眾無腦就是喜歡這種沒實力的流量,你能怎麼樣?
結果就下得被人寫死唄!
一個資深演員應該專業、隱忍,這樣才能長久吧!
去抱怨又如何?
她就是演不好,你演好你自己了,管她怎麼胡扯唄!
下班了,沒你甚麼事兒了,回去睡覺不是更好。
至於滔吧,台詞說的比2017年的《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好多了,但演的還是差不多,松揚跟鄭柏旭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孫怡就是個擺設,丁可芒的戲都比她多。
我就搞不懂為啥一定要有感情線,就只說松揚的進步不是更好看嗎?
反正這姜葉都已經把觀眾給耗盡了。
文/紫依在热热闹闹的3月里,有这样一部剧,清新脱俗,直面娱乐圈的各种乱象。
它就是由黄子韬、吴刚、孙怡、刘蓓主演的都市情感剧《春日暖阳》。
这应该是孙怡宣布和董子健离婚后的首部电视剧,也是吴刚自《狂飙》、《庆余年》等热播剧之后的首部现代剧,也是黄子韬和自家艺人徐艺洋的首次同框剧。
可以说,无论是从剧情,还是几位主演的话题度来看,都踩准了娱乐圈的套路,再加上数字小姐,流量明星炒CP等圈内乱象,关注度非常高。
从目前猫眼的热度值来看,基本处于平均值以上的水平,而每一个高点,都是话题词上热搜的那一天。
那么,这部剧为什么会这么火爆,讨论度如此之高,同时对主创团体又有如此大的正面作用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吧。
(1)黄子韬不惧绯闻,直面自己流量明星的身份《春日暖阳》讲述了流量明星松杨(黄子韬饰)行至事业瓶颈处,剧院为了保证票房请他出演,他在老艺术家丁可芒(吴刚饰)的带领下,潜心磨炼演技,并遇到了真爱丁沫沫(孙怡饰),最终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故事。
看到这个简介,是不是有股莫名的熟悉感?
因为这样的逆袭之路,我们熟悉的两位男明星也都走过。
一个是胡歌,一个是肖战。
胡歌自《仙剑奇侠传》成名后,一直在仙侠剧里打转,走着第一代流量明星的路子。
正是他转型之际,他沉下心来,仔细磨炼演技,从《如梦之梦》入手,经历过全国巡回演出,在观众们犀利的视角下,他脱胎换骨,顺利完成转型。
从2013年到2021年,胡歌参演了104场《如梦之梦》的演出,一直演着“5号病人”。
他说“9年了,你们没变,我拍照的样子也没有变...”而肖战,在经历了223事件,事业处于低谷之时,他接棒胡歌,加入《如梦之梦》剧组,磨炼演技的同时,也积攒了不少人气。
而《春日暖阳》,十分大胆地将此事拍出,一方面,对黄子韬的圈内形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圈内的真人真事,讲给大家听。
早期的“归国四子”,除了一位因犯罪被清出娱乐圈之外,其余三人的路线都各有不同。
鹿晗这位顶流明星,已经从曝光恋爱后,人气断崖式下跌,转为几乎普通艺人了,演戏口碑不行,唱片许久不发,商演也很少,就快没啥名气了;张艺兴在2022年约满之后,主要重心在经营街舞学校和娱乐公司上,算是四个人中发展最平稳的了,也是口碑最好的一位。
而黄子韬作为第一代“归国四子”之一,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路线,他就是属于,“我要是不好好努力,就得回家继承公司”的那类人了。
他的父亲黄忠东,作为龙韬娱乐的创始人,自2020年去世后,黄子韬就彻底走上了,一边开公司培养新人,一边年产一部偶像剧刷存在感的路子了。
这几年,黄子韬是出了名的宠粉,别人家的直播间大减价卖货,他的直播间是做公益和满足粉丝心愿清单。
河南水灾时,他二话不说,捐出直播间货架上所有的货,并且要求第一时间支援抗灾前线;粉丝在直播间许愿要九价疫苗,他会记在心里,并且认真去实现。
黄子韬就是这样,有钱任性。
其实,如果没有父亲留给他的产业,他在娱乐圈的道路,已经和鹿晗一样,处于转型尴尬期了。
他早已不复当年的流量,无法唱跳,演技方面也没啥突破。
看看他一年一部偶像剧的进度,再看看评分,大家就心中有数了。
可以说,流量明星的困境,与黄子韬现状匹配,他和松扬的适配度,几乎是100%。
有段剧情,流量明星松扬获奖,可老戏骨却拒绝到场为其颁奖。
身为一个演员,演技却不被认可,这是一种莫大的羞辱。
剧中的松杨也意识到,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演技,没有代表作,那他就不能称为一个演员,早晚会被市场所淘汰。
于是他选择参演《父与子》,与老戏骨丁可芒搭档,借此磨炼,以期成为一个演技合格的真演员。
可以说,这段又与当前娱乐圈内的现状相似,这几年流量明星扎堆演话剧的,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觉得,这是黄子韬在通过《春日暖阳》向大家解释什么。
比如流量小花故意亲近流量小生松杨,并让自己助理用别样的角度拍下二人的亲密照,然后故意散布到网上,引起热议,吸引目光,为自己博得更多的流量。
又比如,为了流量,松杨和流量小花一起演假CP,吃CP粉的红利,玩转流量。
如果是别的明星也就罢了,偏偏前段时间,黄子韬与旗下艺人徐艺洋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不能说是与剧情一模一样,但也是相差无几了。
黄子韬与徐艺洋曾私下被人拍到同行,且举止亲密,而且他们在节目里也丝毫不避讳,徐艺洋甚至透露,黄子韬会讲故事哄睡,两人的绯闻指数,简直100%。
可是即便如此,黄子韬与徐艺洋从未有过任何回应,甚至这次徐艺洋也参演了《春日暖阳》,效果绝对加成了。
老板为了带自家艺人,玩转CP,掌握流量密码,徐艺洋应该也凭此再获一波热度,简直双赢。
(2)吴刚作为老戏骨敬业之余,也直面整容争议第一次认识吴刚,是在姚晨和孙红雷主演的《潜伏》里,而他真正走到人们心里,还是《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并成为他最大的标签,成为演技派的一员。
在2022年爆火的《狂飙》中,他作为重要的剧情推动人物,有着蛮重的戏份,这部剧火了张颂文,火了高叶,张译的演技也再次得到了认可。
但吴刚作为一个拥有许多代表作的老戏骨,表现一如既往,只是略带肿胀的脸,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整容。
作为一个经常出现在荧屏上的老戏骨,观众们对于吴刚可谓是非常的熟悉,他有一点变化都会被观众们发现,尤其是面部变化,夸张的双眼皮与肿胀的苹果肌,让他的面部状态呈现着一种奇怪的感觉。
后来剧组澄清,说是吴刚因为肾病水肿,为了拍这部戏延长手术时间,导致整个人的状态不太好。
可以说,他是相当敬业了。
在《春日暖阳》中,吴刚本色出演老戏骨丁可芒,演技再次得到观众的认可,但他的面部状态仍然不是很在线。
再看一下《春日暖阳》和《狂飙》的开机时间,差不多是同一时间,可以说,吴刚为了演艺事业,也相当拼了。
按理说,像他这样有口碑的演技派,完全犯不上整容,只是为了延长事业线,对脸部做出必要的调整,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对来说,《狂飙》里是水肿,《春日暖阳》里显得更柔和一些,整体也比较年轻态,感觉好很多。
(3)直面娱乐圈乱象,《春日暖阳》太敢拍大多数观众选择《春日暖阳》是冲着吴刚来的,同档期播出的,还有张译的悬疑剧《他是谁》,《春日暖阳》的竞争力明显不足,但观众们在看过一两集之后就再也舍不得退出了。
为什么呢?
因为该剧把焦点对准了娱乐圈的各种内幕,比如“数字小姐”事件。
流量小花可以没有演技,在片场念数字,唱儿歌,仅仅因为她年轻,长得好,其它任何专业方面的严重不足都可以被忽略。
而年纪略大,却有着扎实演技的老戏骨,却因为被流量小花排挤,而被编剧写死,丢失角色,离开剧组。
演技在颜值和流量至上的娱乐圈里,真的如此不值一提吗?
当然不是了,松扬的表现就是对这一点的回击。
《春日暖阳》最大一个看点,其实不是娱乐圈的各种乱象,而是在染缸中拼命爬出,绝不妥协的松杨。
他是娱乐圈中一些人的代表,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他们不愿再向流量低头,只想坚守初心,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
黄子韬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帅气,与演技派完全搭不上边,再加上“归国四子”的头衔,可以说与剧中松杨的设定十分符合:无演技的流量男星,黄子韬恰巧也曾被质疑为无演技。
或许黄子韬也想通过这部剧告诉观众们,他就像松杨一样,已经决心改变自己。
在流量至上,流量掌控市场的现阶段,有些事情发生了,却又被压下去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只是不那么明显,《春日暖阳》又把所有事情都放到了明面上。
这哪里是给观众看的,但分明是在给娱乐圈中所有的流量明星,敲响警钟,开个好头啊。
结语《春日暖阳》低开高走吸引了许多观众,比起虚假宣传,厚积薄发,显然是更正确的选择。
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更期待黄子韬的表现,他能否接上吴刚的戏?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现在人们喜欢爽剧,这部剧想加的东西太多,编剧真心不咋地。
感觉里面的人都是八百个心眼子,看的特别累。
还有尤其是哪个哪个吹了半天的陈江歌,吹了很多集,结果一看,水平没见多高。
尤其是那个话剧躲在光圈外面的男人,这简直是硬推剧情,尤其是前一秒还调追光,知道追光能动,后面就感觉这种事故简直了,感觉我的智商有些被冒犯到。
把各种问题都炮轰一遍,但怎么总觉得剧情有点假呢?话说孙怡真是越看越耐看的类型诶。
打是亲,骂是爱这点在姜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别看她吐槽丁可芒吐槽得狠,骨子里不知道多爱她呢,看看她在看丁可芒教松杨演戏时那个眼神,满满的全是爱啊
一开始觉得这个剧真的很敢演,抨击了很多当今娱乐圈中的乱象,但是渐渐的这个画风就不对了,这个姜叶这个角色性格过于张扬了吧,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姜叶和丁可芒俩人打架闹出来的,越看越乱。
感觉小黄演的是他自己,还是蛮有意思的人设,至于刚子则让人觉得有些失望,演技一如既往的端着,有些用力过猛的感觉,人设也非常不讨喜
挺现实的,但是戏剧团的戏太多了。剧情稀烂,男女主感情线来的很生硬
【弃剧】唉呀我的妈呀 看的真闹心…除了松杨加入、男二争男一、换男一以外,就是女主妈妈和何水叭叭叭,17集了还没好好排练几次,看的真着急,不想看了
演啥都是黄子稻自己啦
还挺好看 编剧深谙娱乐圈之道
吴刚老师真的不能再演戏了,一张毫无表情的脸。这剧有点真东西,但是演员选角真差。第一次看孙怡的戏,声音真是不好听,那个学霸,来搞笑的吗?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户一样。
希望所有演员能意识到,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人气就像是烟花,转瞬即逝,唯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自己在圈子里走得长久。
没倍速看完两集,暂时给四星。感觉卫视观众会喜欢
剧本塑料味道重 角色都是脸谱人 对娱乐圈流量现象的表现太浅 韩童生刘蓓老戏骨是强 吴刚从狂飙之后再看就觉得油了 孙怡是美的但好像每个剧都一样 男主不如找xz
两天刷完了,没有那么糟糕,但里面有的逻辑是比较怪的
之前是觉得老丁很倒霉没想到看到后面男主也开始倒霉了哈哈哈最后一场演出俩人难兄难弟谁也别上😂这剧是有点反套路在身上的
有一种「渣中有所获」的感觉
本子总体是好的,但注水太多,压缩一半会好点。另外,某个年轻主演太尴尬了,不可说
在这个剧范围内说一句女的歇斯底里都是男的逼的没人反对吧
本来是冲着孙怡和这个题材看的,但是截止到17集我都觉得丁沫沫这个角色非常离谱,她好像高高在上的谁都看不上,包括她爸妈,阴阳怪气怼这怼那,啥话都让她说了,前后的行为逻辑也是割裂的。然后他们剧团排练,大家都有自己的反应,哭的哭,眼红的眼红,镜头多次给到丁沫沫都是木起的,她经常说着话我感觉她下一秒就要翻白眼了。打及格分是觉得几个老演员演得不错。
比较理想主义的一部剧,可惜现实里没有松杨,只有蒋劲夫
姜叶女士我真的怜爱了,她也许是有一些性子冲,但也都是为了丁可芒着想,她比谁都希望丁可芒的才华被人看到,只是方式偏激了一点,希望俩个人能尽快解开误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