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是不是寿命挺短的,因为癌症太多了,很老套的剧情,虽然小演员和老演员都很尽力去演,但感觉用力过度了,特别是小男孩,最后强行催泪,感觉不好,豆辫分高估了,比同类的电影"准备"差了不是一点点。
3.5分。
ps,韩国人也有外国新娘,穷人也是娶印尼的,跟中国人娶越南女人差不多,呵呵,韩国人真的比较自恋,生的孩子一点东南亚人的基因都没有?
里面爷爷回韩国倒在雪地里被送到医院时,德九拿出一小块炸猪排让爷爷也尝尝,当时就泪崩了,不管是德九还是其他小朋友在幼年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爱,哪怕物质条件再不好,但还是有彼此可以相互取暖,让我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其实很不喜欢这个名称,觉得有标签化,本来他们内心没觉得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多么不正常,可能一个村子里面的小朋友都一样,爸妈出远门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们,但是一标签化,任谁都会怀疑自己的现况,越发觉得自己就是留守儿童,所以父母在幼年时期给小朋友最好的就是陪伴,哪怕是每天10分钟的陪伴那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幸福的时光,起码你们一起度过了那些时光。
这部电影整体上看来还是不错的,平淡的叙事中流露真挚的亲情,煽情的台词直接让人泪目。
故事虽然没有深度,但表达的主旨足以引起众人的共鸣。
虽然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公式化的韩影套路,却依然次次被戳中泪点。
也许是因为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情感,这部电影才能如此动人。
大概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个老人,他们的脾气可能有些倔,没有文化又不讲道理。
总是穿着破了洞的鞋,却依然惦记着给你买好吃。
每次见到你时,他总会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或者让你爬上那弯曲的后背,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向你表达他最无私的疼爱!
写在前面:这部堪称《外婆的家》的姊妹篇《德九》,依然出自特别擅长拍出剧情片的韩国,豆瓣评分9.3,由李顺载主演,没错,就是那部韩国版的《搞笑一家人》里的老爸。
电影主要叙述一个故事,年迈逝子,即将离世的爷爷尽自己所能想要照顾唯一的孙子孙女的故事。
整部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有一个小时几乎都充斥着温情的泪点,让观众哭到不能自己(我眼睛已经哭肿,毫不夸张)老戏骨李顺载诠释的爷爷,温情,刚强,经历儿子过世,媳妇“骗取抚恤金”,毅然决定依靠自己打零工,照顾两个年幼的孙辈。
孙子德九聪明,敏感,勇敢,善良他有着小男孩单纯的执着(对机器人玩具的执念),也有着大人才有的成熟(他能区分一时的生气和责任,尽管爷爷食言没有买来玩具,他还是给爷爷贴上了膏药,照顾爷爷)他敏感,当别人说妈妈拐跑了爸爸死后的抚恤金,他勇敢,为了找到妈妈他独自一人去寻找,在大街上勇敢的大喊希望能让妈妈发现自己,他善良,因为被诬陷偷了玩具他挨了打,朋友向他认错他依然选择原谅,他是个小小年纪却懂事的有些早的孩子,他也贪玩,他也想要母爱,他也害怕,他也懂得难堪,他都懂。
谈一谈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年纪越大,我们越是能够捕捉到情节里最微小的瞬间,被击中。
不是我们泪点变低了,也不是因为剧情太过感人所以容易被触动,而是因为,我们真的足够成熟了,我们更能对陌生人产生共情,我们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原谅,原谅别人更是放过自己,只是那一句活着就好,在一起就好,开心就好。
我们需要倾听,我们更需要亲自去看,也许我们只是被表面所歪曲了理解呢、就像爷爷,如果他没有去到印度尼西亚,他就永远都没办法原谅德九的妈妈,理解她拿走死亡抚恤金的用意。
真希望这个世界处处都有像电影中的温情,老师对学生的温情,医生对病人的温情,邻居对邻居间的温情,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家人之间彼此依托的温情,还有长辈对晚辈无私的爱的温情,我们都想要拥有这样温情的世界,如果暂时得不到这么多,起码让我们自己先对这个世界保持温情吧。
在罗文姬前辈凭借《我能说》拿下青龙奖、百想影后等荣誉时,再看李顺载老爷子的《德求》,有一种错觉,《搞笑一家人》里的老两口走出了医院小楼,生机勃勃地竞相焕发第二春。
有时忍不住赞叹韩国电影业为老演员留出的耕耘空间,纵然有很不小的票房风险,但他们依然制造出了一部又一部让前辈们担当主演的片子,《我爱你》《诗》、《长寿商会》、《母亲》、《地狱奶奶》、《奶奶一年级》、《奶奶强盗团》、《酒神小姐》等等,以及上面提到的《我能说》《德求》……韩式老人派电影四处开花。
▼
单说《德求》。
从剧情来看,本片的主人公并不完全是小孙子“德求”,还有爷爷,即李顺载,是他在家庭变故以及自身健康的双重打击下,承担起辛苦劳作养家糊口的重任;也是这个角色,串起全片上下的诸多情绪点。
还原到剧本中,《德求》全片的情绪点着笔可算密集,孙子被指偷窃、将孩子送给寄养人家、得知儿媳妇卷款真相、病发住院、儿媳妇归来……「爷爷」拖着病躯游走在村邻、饭馆、学校甚至异国他乡,梳理着未尽的生事,表面上掀起的波澜并不大,但内心柔软者,可能已被点点触动。
插一句:德求妈妈是印尼人这个剧情点对于韩国观众来说毫无理解障碍,韩国乡村的东南亚外籍新娘问题很常见,如同咱国屡见不鲜的越南新娘。
干嘛找外国媳妇=何不食肉糜?
除剧情推动外,爷爷身上的属性也很明显:文盲——纵然韩文已经非常简单,但乡间仍存在着不少目不识丁的老人;正统——念念传承着自己的族裔来处,乃至孙子名字的含义;古板——宁可给孩子买零食也不买玩具……这些属性,既鲜明了人物,也应该能让不少观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说大制作电影是鱼翅山珍,《德求》这样的片子则如清汤米饭家常菜,摆在被华彩轰炸过的眼前,貌不惊人地和你对视,不卑不亢地轻抚着味蕾,给你一份被絮叨后的小满足,就像你可能不会为李顺载老爷子疯狂打Call,但看到他就会油然而生的一种踏实。
相对对于「德求」这个直白的角色片名,英文片名「Stand By Me」更为点题——总有一种身边的陪伴让人念念不忘,片中的德求和德姬,片外的你,故事不同,爷爷不同,但那份横跨代际和时间的陪伴,是否还记在你的心头?
片尾的彩蛋是一张张飞出的真实爷孙(女)合影照片,大概是这个片子在剧情之外,想唤醒观众的吧。
✎文︱韩影书 ©原创︱著作权所有
一直存着不敢看这部电影,知道大部分这类影片的剧情走向和套路,早就知道自己会哭到心肝肺疼却还是义无反顾地看了。
果然是长大了吧,看的时候在大人和孩子的角度中不断切换。
爷爷拖着年迈的身躯挣钱养活他们但敌不过时间也无法弥补孩子们心中缺少的那一部分。
看到德九德姬闹脾气乱说话时似乎看到当初可恨的自己,心想是不是孩子生下来天生就是会伤害人的,所以做父母就一定会受伤会被辜负。
但当他们对爷爷笑,心疼爷爷,认认真真地说再也不离开了,说自己可以不要玩具不要猪排,说一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的话的时候,就算知道孩子只是在说出口的那一刻是认真的,转头就可能忘记了,但没关系,还是觉得真好。
因为其实是爱着的啊,是能感受到的,只不过小时候不懂事会肆无忌惮,只不过在失去来临之前不会意识到那份爱,不会意识到那些人有多重要。
爷爷因为无法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感到抱歉,感到无能为力,而孩子懂事后哀嚎着的悔痛他却无法听到了。
每一刻都值得认真对待,每一份温暖,每一个笑容和帮助都应该都应该被珍惜。
什么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
年老丧子,又因为误会,把儿媳妇赶走,独自一个人靠打零工养活着孙子孙女。
刷着烤肉盘子,肩膀疼的时候;赚到一大笔钱,但还是无法给孙子买喜欢的玩具的时候;看着孙女明显语言发育迟缓的时候;要把孙子孙女送走,面对孙子的质问,无法回答的时候;就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吧!
虽然没有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但是,却依然很努力啊,三百韩元的盘子刷,六百韩元的盘子刷,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带孩子们去买了好看的鞋子,准备了学习用品,还有好吃的炸酱面。
一切做到安心,最后把孩子们送到车里,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这就是最后能做的啊。
语言发育迟缓的孙女,喊着爷爷,回到家,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痕迹,安心也变得不安心,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那么轻易地就把整个人吞噬掉。
世界上,最痛苦的,就是离别,最最痛苦的,就是无法再相见的离别,最最最痛苦的,是明知道无法相见了,却依然还要离别的离别。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恐惧长大。
开始抵触每年的生日。
我以为这是对年龄的恐惧,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是对离别的恐惧。
长大,就意味着告别,意味着失去,意味着你不得不要跟过去的所有,慢慢地说再见,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老人,再笑着对下一代的人说再见,摸着他们稚嫩的脸,轻轻地拂去他们的泪水,然后说一句,哭什么呀,这就是人生呀!
什么时候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大概,人在天命面前,就是这样吧。
电影《德九》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一场关于理解的故事。
这不是所谓的亲情外壳之下的滥觞,而是跨越年龄,文化彼此的理解。
没有跨国之旅,这个故事就只是托孤的小故事,然而,跨国之旅,就让故事本身升华了。
爷爷在国内的时候的穿着都是比较破烂的,但去印度尼西亚的时候,穿着明显以优雅明快的风格突显。
如果不是么强烈的对比,就不会知道导演的野心。
这两家人很久没见,而且彼此语言不通,但是会两种语言的瓦妮莎充当了不在场的沟通人。
信件上的两种语言就代表了这种沟通的可能。
瓦妮莎为就大女儿卷走了钱,可还是回到韩国去挣钱还给老人 也还要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
她是一个坚韧的,负责人的母亲。
(不在场的她却告诉自己的母亲,钱是德九的爷爷给的,这就让人非常动容。
在自己本身受尽委屈的情况下,她充当的是那个传达善意的桥梁)。
虽然语言不通,但Angela可以和爷爷通过绘画了解彼此的真情实感。
事实上,不需要语言在场,人本身可以沟通的方式如此之多。
电影多个拼贴闪回的镜头回忆的都是瓦妮莎的好。
爷爷也从不当着孩子说母亲不好,回忆的也都是瓦妮莎好的一面。
这种于人于己的宽容才是真正融化误解和埋怨的解药。
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
看似德九受了委屈 可小朋友第二天就负荆请罪,德九并不是狠狠报复,打对方,而是开了个孩子间的玩笑,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才是电影在细微处不断的灌输给我们的东西,关于理解,关于大爱。
韩国影片的催泪能力不容置疑,大多与亲情有关。
今天的影片讲述了爷爷养育孙子和孙女的故事。
虽然影片名字为德九,可是感觉里面的爷爷才是真正的男一号。
影片中的爷爷由韩国老戏骨李顺载饰演,看见他总能想起《搞笑一家人》里的一家之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时光,1934年出生的他已经成为韩国演艺圈的领军人物,有种看一部就赚一部的感觉。
小主人公德九和德姬是一对兄妹,父亲突然去世,之后母亲带着保险金走了,只留下爷爷带着两个小孩子相依为命。
爷爷在孙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他是庆州金氏第67代传人,要有伟大崇高的理想,向自己的祖辈学习。
从祖孙三人日常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生活条件一般,爷爷为了养育两个孙儿只好到餐厅刷烤盘,甚至没有能力给孙子买喜欢的玩具。
德九开始进入了叛逆期,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些淘气,对于爷爷的管教甚至有点嫌弃。
爷爷对两个孩子宠爱却不溺爱,得知孙子可能偷了同学的游戏机,忍不住将孙子的腿打出一道道伤痕,过后有心疼的擦药。
爷爷老了,得了癌症,再也刷不动烤盘,也不能一直陪伴两个孩子,只好到印度尼西亚寻找两个孩子的母亲,去了才知道,原来孩子的母亲把孩子父亲的保险金寄到家里,给另一个孩子治病。
影片以回忆和现实穿插的方式进行演绎,向观众展现了爷爷误会孩子妈妈,把她赶出家门的过程,也能够看出爷爷后悔错怪孩子妈妈,却一直没有机会道歉。
观影过程中让人心酸的还有爷爷在得知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多后,给两个孩子买文具、买鞋子、托付给别人,德九问爷爷:难道一家人不应该呆在一起吗?
可是现实残酷,生老病死,是谁都不能逃出的宿命。
影片结尾时,两个孩子的妈妈回来了,爷爷抱着孩子妈妈泣不成声,可以感觉出爷爷对再次见到孩子妈妈是充满感激的,不仅仅因为她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还因为当时对她的误会有机会和解。
影片就在德九和德姬满脸笑容的往回跑时戛然而止,对面可能站着的是他们的妈妈,也可能是他们的爷爷。
看过之后,不得不赞叹一下韩国小朋友的演技,流畅自然,能够轻易赚足观众的眼泪,有的时候明知道电影的目的,却还是止不住哭出声来。
祖辈总是用他们的方式默默爱着我们,那些手上五颜六色的糖果、好吃的零食、等着你爬上去的弯曲的背,最简单也最深刻。
影片将目前题材中最心酸的两种放在了一起,一个是老了没有儿女依靠,另一个是尚在年幼,却没有父母在身边,不想催泪都难,虽然在剧情方面没有什么新意,但还是值得家人在一起看一看的。
这部影片讲述了与孙子相依为命的爷爷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为孙子准备离别礼物的故事。
七岁的德九与妹妹德熙,一起和爷爷住在一个小村庄。
几年前,德九的爸爸因为交通事故过世,备受冲击的妈妈后来也不久于人世。
爷爷只能四处打零工,努力扶养两个孙子,但甚至连想给德九买台玩具车都负担不起。
当德九将进小学时,爷爷发现自己时日不多,担心年幼 的德九无法照顾自己和妹妹,爷爷准备了最后的礼物要给他两个孙子。
看过很多李顺载爷爷演的电视剧,每一部都能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仍然不会让我们失望,虽然剧情是韩式温情剧但从人物表现和剧情发展上并没有老套到让人想弃剧,而是会跟着李顺载爷爷的情绪跌宕起伏,两个小朋友也很自然,没有做作的表演。
没有期待中那么催泪,演技没得说,总觉得缺点什么
哭得我脑仁子直疼。顺才少爷的电影都很好看
临睡前点开真是哭成狗…关了视频才细想,一个小孩子都能摸到的地方,爷爷你倒是吱一声拜托一下医生,不就能找到人了吗!而且哪那么巧,街上看见的一个路人就跑到别市遇到妈妈!啊我的眼泪…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套路而仓促,几处泪点还是令人动容
没有想象中的温情。没打感情牌。
和海蒂和爷爷相比,德九德熙缺少了几分孩童的天真,同样的题材,影片的节奏、氛围完全不在一个层级。误会与癌症是韩国电影永远不会缺少的点,德九德熙对爷爷态度的转变很模糊,为了催泪而催泪,也可以说是戏剧冲突不够。孩子母亲是外国移民的点不知是不是想表达韩国社会对外来移工的歧视,不知道如果孩子母亲如果是韩国人,爷爷还会不会赶她走。爷爷为了德九德熙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天顶着别人的白眼努力工作,缺还是没有办法在物质上或者精神上满足孙子孙女的需求,为了他们,爷爷情愿将他们送往寄养家庭,这就是最高层级的爱,也就是放手。爱不分阶级,无关物质,只是内心里所保留的最后一丝柔软。
感人
小屁孩身上我看到了马景涛的影子
文艺又暖心,剧情字字入心啊,主人公演绎的每一个动作都扣人心弦。看后令人沉默
第一次发现豆辨的剧情介绍不对,德求的妈妈一直都在世,并最终和爷爷团聚。
忍着委屈,心里会痛苦。
其实是老桥段,顽固的爷爷,顽固的孙子,可爱的孙女,被赶出家门的儿媳妇。但台词真的是好,特别的落地和实在。
这部剧是一个温情路线的剧,感人,真实
平庸且混乱。庆州金氏的67代长孙想成为村里文具店的老板而不是大总统;爷爷千里寻印尼儿媳;母亲偷丈夫死亡赔偿给娘家治病被赶出家门;德求因爷爷患病而放弃恐龙变形机器人和炸猪排。最后母亲回归,全家团聚。德求小孩子的演技真的很用力了,未来韩国电影的熔炉。
顺载爷爷眼泪收割,小演员未来可期
很标准的韩国家庭电影~没有太多的惊喜 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看多了
现在的小演员真是不得了
亲情与爱和坚持,可以战胜天灾人祸。
剧情是没有冲突硬制造冲突,但顺才少爷的演技绝对一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