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青春并不温柔

青春並不溫柔,Who'll Stop the Rain

主演:李玲苇,叶晓霏,张洛偍,Anan Chang,Hsin-Tai Chen,洪群钧,黄柔闽,黄礼丰,游珈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青春并不温柔》剧照

《青春并不温柔》长篇影评

 1 ) 【哲学篇】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我居然还没毕业)

23.哲学思想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加缪哲学思想与角色的对白。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荒谬的世界里,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落差,所以反抗才能感觉活着。

」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落差,也就意味着被否定,需要否定被否定的自己来获得肯定,反抗是肯定自己,获得存在感。

魏青和她老爸的对抗,一定程度上是在获取注意,因为注意也是一种肯定,无视是最大的否定。

「自由好像是我们努力争取才会拥有的,但我们本来没有吗?

」加缪所认为反抗者争取之自由,并非无限之自由,而是有限之自由。

美术系所要求之「创作自由」到底是什么?

在美术史的课堂上,大保拿出泰德的作品请老师评价,之后又请在场的同学评价,实际在参加strike的学生心中,并非全然否定校方对自己的创作评判之权力。

季微与系主任battle,也并非质疑系主任评分之合理性,而是探讨分数之合理性。

简而言之,系主任简永行在公听会所持之词——艺术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也并非全然为厥词。

而这个标准应由谁来确定?

如校方有订立标准之权力,那么校方的审美立场与学生(抑或大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又该如何平衡?

「创作自由」的界限又在哪里?

反抗本质上是在与威权之间持续不断明确自己所要求之界限,界限注定是不断拉扯的,自由是要不断争取的。

所以季微会说「我们像滚轮上的小白鼠」,魏青也会说「抗争是不会停止的」。

24.理想主义者季微和魏青之间互相吸引的很大原因是她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时代,仿佛已经成了无用之人的代名词,他们被认为没有生产力,对现实的一切都充满不满,无法融入社会和群体。

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会遭遇怎样的结果呢?

一种是像季微那样陷入迷茫,一种就是像魏青一样痛苦的疯掉。

然而理想主义者又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最群星璀璨也最悲壮的一群人,他们忍受着寂寞,却未必能够获得狂喜。

魏青不赞成和政客合作的原因可以从加缪的思想中得到答案。

在加缪的观点中,手段也是目的的一部分,不义的手段对正义的目的是一种伤害。

和政客合作,不过是借威权的力量来制衡威权,本质上是「利益交换」,当手段不纯粹的时候,目的也已经蒙尘。

因此在魏青眼中,纯粹的季微就对她有天然的吸引力。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作为演员却可以在电影中体验这种充满激情的人生,真的很羡慕做演员的人。

)25.系学会的众人首先须知一条真理,即群体的正义是一个伪命题。

系学会看起来是要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然而每个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

文嘉和阿光相信只要目的正义,手段可以非正义(甚至可以牺牲掉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人),敏莉比较出世(更像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向现实妥协,郑泰德作为事件的起因,有种被现实裹挟的无力感。

既然群体的正义已经不可追,那么一个理想主义者想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活下去,最终只能去追求个人的正义,即「我要怎么活着」。

但是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只要季微一天不毕业,那么她的个人创作就要被以分数来评判,魏青一日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生活在老爸的控制之下,这根父权的脐带便无法剪断。

个人的现代化到底该如何获得,这是一个终极问题,但好在她们还有彼此。

「雨不会停/也没有关系/我们都还有自己」

 2 ) 《青春并不温柔》:怀旧影像中的青春影像与女性意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耐观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Q5gncwaWsRDbMbe8HVDA “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这个与九十年代发生在台湾的大量政治运动不同的案例,它有着很强的个人性,它追寻和捍卫的是艺术创作权,也是我作为导演和创作者深有共鸣的地方。

”台湾导演苏奕瑄在映后向观众分享了她拍摄《青春并不温柔》的初衷。

该影片也已在第二十五届台北电影节、第六十届台北金马影展以及第三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相继亮相,并摘得台北电影节最佳新演员奖。

这部糅合了九十年代台湾解严后社会事件(1990年的野百合运动)以及更为开放自由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多元浪漫关系,并且携带着绕不开的政治色彩,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浪漫故事的青春与残酷。

与同样涉及激进社会事件与青春浪漫/情色关系的70年代左翼日本电影不同,《青春并不温柔》对复古怀旧影像的回溯与对爱和性的讨论似乎更与入围第七十五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罗马尼亚电影《节拍器》(Metronom)更相近。

然而,后者遵循着罗马尼亚新浪潮长镜头、直切严肃社会话题的现实主义风格,让片中少男少女之情更像遗憾下的阴影,苦涩并充满杂音。

而前者所批判的僵化教学体系下滥用职权的教师与反叛追求自由的学生所构成的二元对立,在政界的沽名钓誉与对儿女的掌控的父亲形象出现后,影片的批判色彩才稍微显得浓烈一些。

外在体制的抗争更像是个人革命的背景,影片中主角所感受到的学生组织内的矛盾更是通过她的美术天分(油画的制作过程)不断更新外化。

最开始由同学们向心相拥而组成的花朵,逐渐被抹去脸庞成为更为平凡的装饰画,最后在内部争吵后被愤怒涂上杂乱的颜料,反映着主角内心理想与秩序的混乱。

而女性对自由意识的渴望与父权结构下男性控制女性的本能之间的矛盾,则更像是当下进步意识对过去的显像投影。

两位女主出色的演出为影片117分钟的体量带来缓解,为观众带来当下时代有遗憾也有温柔的《爱情万岁》。

 3 ) 弯弯百合|愿我们都能遇到温柔且坚定的她

电影:《青春并不温柔》类型: 中国台湾|同性|剧情|爱情导演:苏奕瑄上映时间:2023年好像每一部湾湾女le片都带有时代运动,但这并不妨碍我嗑两位女主!

魏青一眼姬好嘛,太拉了!

两个女生感情线很细腻,美好的青春校园恋爱,即甜蜜又带点伤痛,海边的镜头画面太美了,眼神都拉丝了,💋xi绝啦!

电影《青春并不温柔》讲述了美术系女学生季微有着坦率霸气的性格,恰逢她所在的美术系学生会反抗校方及教育内容,学生会里非美术系的女学生魏青是主要带头人员,魏青的男友是学生会会长,三人形成小团体共同抗争,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季微与魏青的关系逐渐变亲密……“我真的是被你们搞乱了”觉得女主说这句话时很可爱捏,被喜欢的女生亲完再被喜欢的女生的男朋友亲,论谁谁不迷糊啊!

季微纯粹的可爱,一次次的守护着魏青,太吸引人了,为了和爱的人在一起,不断打直球,追求自我追求感情。

弯弯的百合片向来拍的都很细腻唯美风,魏青身上带着一股忧郁感让人心疼,年轻时钢琴老师的痛让她不愿面对自己,直到遇到了季微,愿意不顾一切站在自己前面。

如果大家遇到了那个永远对你温柔相待的那个人,请好好珍惜,狠狠爱她吧

 4 ) 浅谈电影中的各种意象

电影不错,值得细细品味的点挺多,如果是期待一个纯纯的爱情故事的话,也许这部影片不太适合你。

其实内容不光是对于明面上的艺术自由的抗争,也有魏青对于父亲的抗争以及魏青与季薇的觉醒与自我认同.1.镜子。

镜子在影片中很多处应用,其实是潜意识或者说隐藏的自我的一个体现。

比如说女主们从海边回来后,镜头先切到镜子中的魏青再切回到现实中的,暗示着她的心境从海边的突然展示的真实的自我又重新回到现实中那个隐藏的自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躲着季薇并通过减少见面等方式试图把她推开。

在比如两次深入交流都有切到镜子,也代表着在那个当下她们有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段的魏青对着折叠镜子,有了三个影像,效果就是自己看镜子中的自己,右边镜子中的自己也在看着左边的自己,是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对话,个人感觉这也是最后能HE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2.镜子中间的照片。

如果不按暂停的话感觉挺难看出来这是那位高中钢琴老师的照片。

这张照片一直留着就知道她在魏青心中的分量,并且照片也是贴在了代表魏青内心世界的意象,即镜子当中。

在季薇给魏青留呼机号码的时候她注意到魏青手腕有割腕的伤疤,根据剧情猜测这应该就是之前为了钢琴老师割的,还有在此段对话中季薇提到钢琴,魏青脸色一下子阴郁起来。

在第一次之后魏青主动提起钢琴老师这个也许是她最大的一个伤痛,也表示着她逐渐向季薇打开心扉,让对方得以慢慢走进自己心里。

3.季薇的画。

那副蔷薇/牡丹?

代表着季薇自己的觉醒。

季薇是用画来表达自己,这幅画就是她对于这段感情的表达,开始是模糊的,她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再后来慢慢的清晰成型,花朵鲜艳绽放,代表着季薇的内心与成长。

所以在分开后她狂暴地在绽放的粉红色花朵上面涂抹灰黑色,此时她的内心也乌云笼罩4.魏青对于父亲的抗争/隐藏自己。

虽然吵架的时候话语最伤人,但很多时候也是一直隐藏起来的真实想法的流露。

阿光一直知道魏青参与罢课一方面是为了不平等发声,其实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父亲的抗争的体现(说不定魏青自己都没意识到)。

包括有些观众诟病的魏青态度的反复(又跑去跟男友亲密),其实背后都是她不想面对真实的自己,怕又会被伤害(钢琴老师的巨大阴影)。

甚至第一次的契机都是在跟父亲吵架后。

明明知道对方喜欢自己,开始却是躲闪季薇的靠近,感觉除了有喜欢的人来理解安慰伤心的自己这层之外,说不定还有对于父亲最后一句"不要搞相同的事情"的反抗(自己都没觉察的心理)。

可以说这时候对于季薇的感情不是成熟的爱,要不然也不会要对外隐藏两人的关系,甚至对男友都不透露半分,让季薇瞬间黑脸,她不会不知道这样做季薇会不开心,但是她完全没在管的…最后两位在占领广场上公开吻,魏青终于勇敢地诚实地面对感情,没有隐瞒躲避了。

最后的最后她给季薇的简笔画,终于考虑了对方,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爱,让对方开心5.钢琴就是魏青封锁的内心。

男友从来没听过魏青弹钢琴,因为从来没走进过她的内心。

她的内心在钢琴老师事件后死了,影片的最后终于打开了心,钢琴不再是一个不能被触碰的禁忌,一个人弹钢琴一个人画素描,有种高山流水心灵相契之感。

门铃声响,魏青男主人般的看向季薇,两人不用言语就心意相通,季薇如同女主人般自然地起身开门,女主人般的招待像客人一样的前男友问喝点儿啥,是真正地融入了魏青的生活中。

与影片前半段男友说魏青不喜欢别人留在她家,她喜欢一个人呆着形成了鲜明对比。

题外话:1.会画素描的女生真的好厉害好有魅力2. "魏青”只存在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就好,真实生活中这种个性的人相处起来应该会十分消耗心理能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5 ) 【人物篇01】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太长发不出来)

1.季微喜欢魏青吗?

很明显是喜欢的,从一见面就喜欢,魏青像一颗深水炸弹一样打开了她的世界,上头,纯纯的上头。

应该说魏青吸引到季微这件事完美的论证了坂元裕二的诱惑理论:「诱惑有三种模式,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

」季微和魏青谈恋爱,可以一次性获得上面这三种模式的大礼包(笑)。

魏青对于季微来说有着致命吸引力,神秘、不安定和破碎感,总是能打破她生活中的一潭死水,让她感受到激情与刺激,除此之外,她看得到这个人在浑身反骨背后的脆弱和单纯。

坦白来讲,在别人眼中的魏青可能是永远都在走极端的疯子,但和季微在一起时候的魏青是温柔和安静的,也总能理解或者尝试理解别人不理解的季微,或者说,魏青是季微的世界里唯一一个愿意倾听她想法的人。

( 在这里我想highlight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魏青和季微其实都是很善于倾听的人,只不过周围的人和世界都没有想要好好跟他们交流,而是选择不理解甚至拒绝了解,一味地对她们单方面输出,所以她们孤独又迷茫,而她们身上的美好当然只有对方才值得得到。

)季微其实和魏青一样,是个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人,只不过魏青是很强硬的格格不入,而季微是温和的格格不入(她更倾向于讲道理而不是选择爆炸),但这两个人其实都是人群中很特别的存在,和魏青的情况一样,季微和周围人的交流也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同学也好爹味男同学也好,无非就是跟她讲一些过于婆妈和世俗的东西,不然就是劝她听系主任的,而魏青第一次交流问的就是你觉得未来是怎样的,第二次看到她在画画问你画的是真实的世界吗还是自己想看的,这这这不用我说了吧,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聊天对象,她不对魏青crush对谁crush(狗头)。

和魏青的聊天让她感到灵魂的碰撞、温和又平等的沟通,魏青不会judge她,不会对她说你这样做对与不对,而是很自然的接受她说的做的一切,也不会说教,告诉她应该怎么做,魏青对于季微属于电波无比契合的soulmate。

季微拯救了魏青,魏青也点亮了季微。

「有时候因为遇见一个人,你突然被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

此外,魏青接近季微的方式就对她很受用,一见面就是一起偷偷做「坏事」,英文数字讯息对她来说足够有趣(有种两个人在分享秘密的感觉)。

魏青对于季微的若即若离,和她以往接触过的人(特指男生)也不一样,她虽然眼神中透露着野性和吸引力(像猫科动物),但可能因为女生的身份加持,没有给季微一种被狩猎的感觉,应该说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这让季微感到刺激的同时非常舒服和愿意接近,应该说魏青如果是男生,季微可能不会这么轻易的愿意靠近她。

p.s.个人感觉季微不像是那种会喜欢加入某个组织的性格,会参加整个strike集会大概率是因为一开始来游说她的人是魏青,而她对魏青第一次见面就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青长得太好看了,少年感扑面而来(气质或者说气息很吸引人,极致的干净mix极致的癫狂,无性别的美,很高级,这么伟大的一张脸真是中了基因彩票的头奖),如果换了别人(尤其是男的),她可能只是去看看,不一定会加入进去。

(话是这么说不过稍微吐槽一下魏青在前两次遇见季微的时候眼神真的好油腻,不过后来季微去过她家以后就变得正常很多,再后来她们一起玩的时候魏青的眼神就变得很干净也很软糯了。

可能魏青对不熟的人开启防卫模式,熟了就变成小狗(误)。

) p.p.s.这里有个送分点就是她拒绝阿光的时候坦白:「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 她说有喜欢的人了耶姐妹们,这个人不是魏青难道是大保吗?

(狗头)2. 魏青喜欢季微吗?

很难讲,要分阶段来说。

一开始的接近大概率只是「感兴趣」,季微的外表应该是她喜欢的型(一见面就一直瞄人家,说是图人家内在估计魏青自己都不信,不过感觉苇苇是那种比较适合把脸露出来的长相,披着头发再配上那个年代的衣服让她某些地方看起来很像阿嫲(不要打我),不过现在这个锥子脸一统天下的年代这种圆脸美女真是很少见),确实在两个人刚刚认识的时候,魏青主动的接近要多于季微,邀请她加入strike,跳舞的时候牵她手还带着爱意看着她,给她发讯息,约她出来玩(这里经豆友补充信息,魏青开小绵羊载她出来那里好像是有删减,原本的剧情是季微和系主任battle,魏青站她然后带她跑路了,啊那我觉得原本的剧情很好耶,为啥要删呀。

这里仔细看那天季微从魏青家走的时候是提着画板的,能看出来是从学校上完课直接来了她家),但很难讲这里面有多少喜欢的成分。

她感到季微身上干净、稳定、温柔、纯粹而强大的成分——诚如导演所说这些是现代人才具有的特质,这些都让她感到安全和舒服,除此之外,季微是真正试图理解和关心她,这和阿光对她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她本能上就愿意与季微待在一起,但这并不等价于喜欢。

在魏青家里聊天时,她不经意的提起的那句「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吗」,我倾向于理解她是真的迷茫,真的想问,而不是想要撩季微。

当然她最终还是喜欢上了季微,这点后面再讲。

3.魏青亲了季微以后,一直在逃避的原因是渣吗?

无意为她洗白,因为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搞,但我想去深度剖析一下魏青的心理状态。

(笑死被主持人问二选一想当季微or魏青的时候苇苇和晓霏两个人都抢答选季微,苇苇还补刀说啊可是当季微还要cover魏青,所以真的很难选。

我真的要笑死了你们到底是有多怕魏青啊,感觉戏都演完了还深深地被魏青的阴影折磨)a. 家庭环境的压力。

因为钢琴老师的前车之鉴,她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从而一直在封闭和压抑自己(不排除她也有不想把季微拉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我不是在美化她哈)。

b. (这点是我猜的,但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因素。

)魏青不明白季微为什么喜欢自己。

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只有按照对方的意愿去表现和扮演自己才会得到爱的环境,在季微的老爸和男朋友阿光的心里都有一个期望的魏青的形象,她只有变成这个形象才会得到爱,所以在她眼里,爱是有条件的,喜欢也是有条件的。

魏青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所以她不明白季微为什么喜欢她,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她,这些都让她感到不舒服,对她来说爱是一种负担,她不相信世界上有无条件的爱。

c. 像她自己所说,这个吻不代表什么,因为她自己都没有想明白。

吻了就是喜欢吗?

还是只是精神恍惚状态下的一时兴起?

她不明白,于是再从男朋友的身上求证(再试试,看能不能喜欢上男生),但阿光真的救不了她……d.在不确定是不是喜欢一个女孩的情况下亲了人家,讲真再见面确实很尬,魏青做事总是脑子还没想清楚身体就行动了,说实话我还挺理解为什么她躲着不想见季微的……e.季微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更加加重了魏青的负罪感,逃避也有抱歉的成分在。

f.猫猫迷惑行为。

当猫猫没有弄明白一样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它会一直去扒拉,一旦搞清楚了以后就觉得自己搞定了不再管它了。

魏青一开始应该是对季微好奇的,觉得她的一些想法很有趣,跟自己见过的人都不一样,但是当魏青感觉到季微的心理活动一览无余(喜欢我,想见我)的时候就开始回避了。

我这么推测的依据是来自于她和季微在校长室外面的对话,季微两天没理她,她就又开始好奇的来扒拉,刷存在感,结果被当场捅了两刀(to魏青:你这么好看,这是你应得的)。

4. 魏青喜欢阿光吗?

不喜欢。

甚至阿光也并不喜欢魏青,这两个人在一起属于各取所需。

a.魏青需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获得反抗的快感,同时也通过与阿光的对抗(她把父亲的形象投射在了阿光身上)来实现自己对于对抗父权的想象。

实际上魏青对于父亲的压制是毫无招架之力的,她本质上是个懦弱又无能的女孩,季微反而比她勇敢很多。

( 这里插句题外话,魏青提到说自己的妈妈没有办法离婚因为她好的生活过惯了,早就失去了生存能力,这里其实我觉得也是在说她自己,因为诚如她爸所说,魏青其实是靠家里的关系和钱在活着,从来没有打过一份工,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实际上她毕业以后能不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很难讲。

甚至魏青自己的专业很可能都没办法自己选择,她看起来不像是会喜欢法律系的那种人,读法律系比较符合zz世家被安排的人生规划。

)魏青和老爸、阿光的吵架,其实是可以互为对照的,都有一种跨服聊天的既视感,魏青老爸不想理解女儿(反正觉得是错的),阿光有试图理解过但理解不了(本质上就不在一个频道,他对季微表示过的所谓女生不需要太独立云云,也侧面反映出魏青对他把自己当「附属品」的指控也不完全是扣屎盆子)。

他不愿意试图了解和理解魏青,总是说「你又怎么了」「刚刚不是好好的」,在阿光家讨论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发现魏青手上缠着绷带,他对于自己的女朋友毫无关注,他只关心他自己。

魏青和阿光在厨房吵架那里,她突然不想出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想见季微,一开始她有在试图好好地跟阿光讲,但阿光突然就生气了,魏青因为底层原因讲不出口,让她对阿光的质疑感到没办法好好回答,只能搪塞,心中苦闷,所以才会吵到那么凶,不过这种原因阿光是肯定不会想到的,他只会觉得女朋友又阴晴不定了,又把对老爸的不满发泄到自己身上了吧,他从来没有走进过魏青的心。

b.魏青需要一个男朋友的存在来让自己看起来变得「正常」。

她需要隐藏和躲避在一段异性恋的关系里获得安全感。

5.阿光喜欢魏青吗?

可能一开始有一点吧,不过我倾向于接近没有。

在魏青绝完食回家那天,在厨房,阿光明明就握着季微的手,大概意思是想说那天突然吻了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认真的,只不过被宣淇打断了,然而隔天,魏青跟季微do了之后的隔天,魏青家里面,阿光又亲热的扛着魏青的尸体(误)哄她。

我觉得这种真的是没得洗的渣,魏青至少是迫于现实压力以及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状态下的反复横跳,而阿光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季微,还在两个女生之间流连,我想说就算季微没有喜欢魏青,也不会看上这样的阿光。

可能就像宣淇说的,阿光他不是喜欢魏青,而是「需要」魏青。

阿光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同时也有对于美丽坏女孩的爱慕(毕竟宣淇也是他的战友,但他对宣淇毫无兴趣,虽然我觉得他俩其实很般配……)。

这个战友不一定是魏青,可以是任何人——当他发现了季微的有趣之处以后又立刻喜欢上了季微。

p.s. To阿光:要不你考虑下宣淇吧,她真的很适合你。

而且你整天张口闭口就问是宣淇吗,宣淇去哪了,宣淇怎么还没回call,你真的要回去好好想想。

(狗头)

 6 ) 理想自由和女同真的很搭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抗争的电影,然后是很少见的xueyun题材的女同电影,同时有这俩主题的我能想到的还有麦婉欣导演的《蝴蝶》,主角都有参与xy。

这部片让人更惊喜的是两位女主都是xy的领导者或参与者,而不像蝴蝶中只有一位是参与者,另一位何超仪演的主角阿蝶是旁观者,和xy的核心人物真真也产生了分歧并永远错过了彼此,阿蝶在xy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真真,她俩的爱情也少了一丝共同为理想献身的深入灵魂的感觉。

而《青春并不温柔》两位女主有着共同的追求并能相互理解彼此,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有广阔的胸怀和抱负,敢于对抗强权,思想先锋,不受男权社会的规训,不会因为性别就限制自己在xy中的角色,真的是绝对的理想型。

即使在xy这样left的运动内部,男权的压迫仍然无处不在,两位女主不仅对抗强权也对抗父权制,这让两位女主的慢慢靠近和相爱蒙上了更加理想自由冲破束缚的色彩,感情起伏更激动人心。

看了影片相关的采访,导演提到之前的《女朋友,男朋友》《戏梦巴黎》都是把xy当背景,聚焦于三角关系,这部片是直接选择运动的参与者作为主角,不仅关注感情和人际关系,也关注xy的走向。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非常难得,包括国内也有很多片比如同性恋的《蓝宇》,异性恋的公园片,xy都是当作时代背景,给他们的感情人为加上了历史的厚重感,撇开历史背景,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恋爱,但都因为时代背景的加入感觉立意和格调就提升了的感觉?

在时代大背景下关注小人物的悲喜的确是很常见的题材,不过似乎都选择了当成爱情的背景板,我觉得是不够的。

《青春并不温柔》的导演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也是xy的亲身参与者,又想到一般都是男性为核心的领导,所以想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我觉得能把反对父权和反对tz威权同时作为核心抗争的点,立意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性甚至是经典的xy背景板爱情电影的。

关于导演性别,网上说男的女的都有,大部分都说导演是男的不懂女同怎么做,拍的男凝之类的,零星见过几个说女导演拍的很细腻。

我不想给导演性别下定义,通过看采访我没看出导演性别气质有特别的偏向,比较偏中性,说男导演的可能只是看了照片吧,我们对性别的认知什么时候可以打破二元制呢?

本片对女主角刻画的镜头,应该是女性凝视没有争议吧,季微画魏青的时候,有种烧女图的感觉。

还有亲密戏,姿势可能没有那么常见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吧,不是异性恋专属,这个姿势前面魏青和阿光也出现过,魏青都是处于更主导的位置,但是她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也有可能是一种前后对比。

因为这个就觉得是男导演会拍出来的不免有些武断,除了这里全剧我看不出别的明显直男导演拍的痕迹了。

就算是直男导演,或者是gay导演,也有可能拍出思想和镜头语言都很女性视角的片,虽然我更倾向于导演应该有女性的成长经历(看台湾报道也用的是“她”)。

片子的女权思想也有很多体现的地方。

刚开始魏青和季微交谈的时候就提到自己母亲是因为没有选择所以没有离婚,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对婚姻中女性的弱势地位魏青看的很透彻。

还有开头美术老师指责季微收纸条男女关系不清楚和头发乱糟糟的,喜欢他的男生也对她说,女生可以把画画当兴趣,以后结婚找个好老公就好了,男的就得担心挣钱。

而季微直接和老师争吵,听到男生说那个话直接走人,都能看出季微虽然表面温柔女性但是内心很有个性和想法。

魏青在xy中更是灵魂人物,而不是男性的辅助角色,不仅承担了经费,还有关键的决策。

她非常清楚这种抗争不要涉及到tz,投诚了tz最后可能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可是阿光是比较有表现欲和需要证明自己成功的直男,所以他俩从一开始就是观念不合的。

阿光跟季微说过魏青太独立了,季微觉得独立很好,而阿光说女生还是不要太独立了。

阿光在魏青也直接质问,你是真的参加xy还是想表现你自己,你想带我去是因为让自己脸上有光让别人觉得你女朋友是议员的女儿,每一个问题都直戳男权的核心,毫不留情面。

所以说魏青不仅反抗父亲也反抗男朋友哈哈。

导演本科生物出身半路学电影,能够拍出完成度和立意都很高的首部作品,可以说是很有天赋了。

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魏青参与xy的动机如果按照影片里的是为了反抗父亲,不免有点单薄,我觉得应该是反抗父亲代表的父权制和教育的威权体系,和本身就是理想主义者,这点可以多交代一下。

还有她和阿光的对话也比较单薄,基本全靠吵架推进,两人之间没什么正常的对话。

关于两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如果是阿光说的她通过他可以参与美术系而反抗父亲,说服力也不强,非得找个工具人男朋友吗。

或者大胆猜测一下有人谈男朋友纯粹为了反对他?

让他知道不要把我魏青当成附属品。

关于魏青季微俩人的感情,总体衔接还是比较自然的,化学反应很好嗑,演员在一些小眼神小表情上都非常有氛围。

但是有的场合可能现实中并不太适合一上来就接吻,可能拥抱一下会更好,用接吻来推进感情看到后面有点疲惫。

还有前期季微的参与抗争程度非常足,到后面她的参与程度就变低了,基本是魏青去哪她就陪到哪,魏青什么时候吵架了难过她就什么时候在,抗争的进程就更像是旁观者了,虽然很好嗑但是后面形象就单一了,也可以一边追逐爱一边深入参与追求理想。

这部片从选角和摄影都很成功,魏青本人完全是清冷天菜型,天生电影脸,海边白衬衫简直就是大写的美强惨,海边接吻那一幕真的是太美导演太会拍了。

季微也是温柔带着倔强和坚定的内核,别的人都是把魏青附庸,当金主,利用她的身份的时候,只有季微是唯一在乎魏青的,不选她选谁哈哈。

魏青为什么一直逃避季微的感情,除了因为性取向,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是魏青应该是想好好搞xy不想情情爱爱的人所以一直躲躲藏藏吧,全程魏青是非常关心xy走向的,即使被排挤也坚决深度参与,所以最后因为不是美术系被取消投票资格真的是太扎心了,感情对她是排在第二的。

而对于季微后期对魏青的关注和爱就大于xy的重要了,虽然也挺好,她对爱的发现也是完成了自我成长。

魏青的看似渣的一些表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成长的环境一直太压抑了,一直处在父权的威严之下,这种环境下还保留有女权的意识没被培养成纯直女已经非常难得了。

而且后面越来越阴郁压抑捉摸不定也和xy的走向不明朗逐渐偏离初衷有关,她作为xy领导人承担了很多压力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处理感情(所以这个片如果按照纯爱情片思路去分析渣不渣就太降低格局了,它不是一个青春校园恋爱的小甜剧,如果只想看谈恋爱还是花香吧)。

而季微可以看出母亲非常开明而且也有独立生存能力,成长环境比魏青要自由很多,所以就充当小天使的角色吧。

从她俩对性取向的接受程度,还是看出跟家庭关系影响很大。

最后俩人在一起后的对话,魏青说“protests will never stop”。

即使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要怎么活着。

所以到最后即使是甜甜的恋爱,也远远超过了爱情片的立意,本来女性关心和参与zz的片子就很少,女同的就更少,而lgbtqia is also politics,这样的片子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女性也是推动社会revolution的重要力量。

虽然独立电影很难女同题材也很小众,仍然有这样不只局限于情情爱爱的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追求的女同片产出,感叹一下湾湾真的是东亚女同之光,亚洲百合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希望会更好。

 7 ) 【镜头语言与其他】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

20.镜子在片中的作用魏青家卧室的陈设很有意思,她的床对着一面镜子,这个其实是很不符合一般卧室的陈设的。

卧室通常是一个人展现真实自我的地方,魏青的床对着镜子,给人一种魏青长期于一种真实自我和虚幻自我分裂、对视、拉扯的状态。

a.魏青在海边亲完季微然后两人各怀心事的回家以后,魏青洗完澡拿着毛巾出来时她的影像是从镜中走出来的,然后刚好季微洗完澡裹着浴巾出来。

b. 季微在魏青家里沙发上蜷缩着睡着,镜头给到的是魏青在注视她,然后镜头拉远,发现这个魏青的影像是在镜中,然后魏青的影消失,转到真实空间中的魏青,走出来给季微盖被子。

c. 魏青和季微在do的时候,最的镜头转场那里,视觉落点是镜子里面弹钢琴的照片。

d.令人记忆最深刻的镜子段落应该是魏青把季微甩了以后,回家照镜子,这段跟隔壁的Raye老师讨论的时候有幸得到了证实。

魏青照镜子的时候,仔细看一下的话,那面镜子是两面对折的,这样就会映出两个镜像,加上魏青本人的背影,有三个人物在那里,此外因为这个机位不是在正中的,是偏右一点,所以角度关系会看起来魏青自己和左边镜子里的影像在对视,右边的影像有点像在注视着她们一样,大概是想表达一个分离出来的灵魂在观察两个割裂的自我。

最后魏青看向弹钢琴照片的时候,她本体和两个镜中的影像都在看那个照片。

综合起来就感觉是魏青在认知自己,然后回想钢琴老师那件事,思考要选择怎样的面对自我和人生,大概已经决定不管她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扮演了几重身份和形象,都要正视真的自己,不管未来么选择,先肯定自己真实的欲望。

21.镜头语言a.一开始打开电影的时候就感觉到有些变形,调了比例发现电影采用的是4:3 的画幅,当时就想,采用这个画幅是为了更复古吗,后来看到导演的采访视频印证了我的观点。

b.不知道大家有感觉这部电影有点糊吗?

看导演访谈她有意去调低清晰度让电影更有那个年代胶片的颗粒感。

c.整部片的镜头都有些晃动,在机位上来说,使用非常多处以某位主角的作为前景的越肩镜头,不知道是导演想以此表达出角色和剧情的不稳定还是想增强画面的临场感和即时感。

但确实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述用这样的摇晃镜头会给人一种新闻记者的记录感。

d.看到有些朋友说光线太暗了经常看不清魏青的表情,其实我觉得这里是导演刻意为之,片中很多地方季微和魏青的二人戏,在打光上来说,季微面对光源,魏青是背光位,所以会经常感觉魏青的脸上灰蒙蒙的看不清,感觉也是来表现季微内心的开放性和魏青的封闭与压抑的心情,观感上会令人觉得季微很简单、一览无余,魏青就让人看不清也搞不懂她在想什么。

e.季微在楼梯间的魏青的对手戏。

用楼梯间憋仄的环境来体现人物的处境。

季微始终在同一个平面,而且多数面对镜头。

魏青大部分时间都没有正面出现在镜头,要么是背面,要么只有声音出现,她的走位也一直在变,从一个背向季微的俯视机位,转到同一高度的对峙角度,魏青说 「你以为你想怎样就能怎样,你太天真了」,镜头被突然出门的系学会人群打破,两人在画面中分开,呼应魏青对白里面提到的外在环境的破坏 ,之后魏青走上楼梯,以俯视视角(展现两人关系中魏青的主导性)走下来对季微说让她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季微多数是面向镜头、稳定的走位,展现人物的固定性和内心的坦率,魏青不断变化的走位、多数以背面面对镜头展现人物性格的不稳定性和面对现实的逃避。

季微从站位上来讲,前景是虚化的楼梯,在视觉效果上会有一种魏青和季微之间隔着障碍的感觉,这种障碍以季微走向魏青查看伤势而在画面上被打破(季微在季青关系中的破冰身份)。

22. 关于电影价值的来源写这一条是有感于很多人给这部电影打低分的原因是女二很渣,剧情令人不忍卒看之类的。

我真的好想问电影的价值、角色的魅力什么时候要和角色的道德水平挂钩了?

电影的价值不是应该来自于它的内涵和思辨性吗?

角色的魅力不是应该来自于它的复杂、丰富和有血有肉吗?

如果我们只能用道德水平去评价一个角色,那我们的所思所想真的就太单薄也太稀少了,人类是很复杂的动物,不是三叶虫,直接给某个角色打上一个道德标签然后就判s刑,在我看来是非常残忍也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属于思维上的懒惰。

以及,角色无法脱离于时代,我们之所以喜欢季微,是因为她超前于时代,但就像魏青一样,每个角色都有其困境,我们没办法以上帝视角去慷他人之慨。

如果角色必须是古今中外第一完人才能给电影打高分,那估计莎士比亚都评不上三星,倒如出门左去书店买一套曾文正公全集好好看看。

 8 ) 青春并不温柔观后感

今天看了部台湾电影青春并不温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所大学的美术系学生为反抗系主任的强权行为,争取创作自由,发起罢课行动,在此过程中两个女生彼此吸引,靠近,最终挣脱枷锁走到一起的故事。

这个题材听起来是非常吸引人的,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腻内心,而且青春、爱情、同性一直是台湾很擅长拍的题材,但可惜剧本展开不尽如人意。

也许是想讲述的东西太多,反倒都没讲好。

但如果抛开其他,只关注两个女主的感情线,这个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首先,两个女主的外形不错,跟角色很贴合。

尤其饰演魏青的演员,气质很特别,冷清,英气,泪眼汪汪的时候感觉脆弱极了,惹人怜爱,笑起来又特别温暖可爱。

其次,两个演员的演技都很好。

饰演季微的演员从头至尾都演技在线,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温柔内心强大的人物。

相对来说,饰演魏青的演员演技有那么一丢丢不稳定,有的片段表现得非常好,比如几个流泪展现内心痛苦的片段,有的地方又有点让人出戏,比如她跟阿光吵架的几个片段,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演员在戏中很有化学反应,两人的对手戏真的是演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我看了一些她俩的采访,现实中的两人真的没啥 CP 感,两人在戏中能表现得如此出色,不得不感慨两人确实演技出众,导演的调教指导也功不可没。

最后我想吐槽下这个片名,中文名青春并不温柔,实在有点矫揉造作,毫无吸引力,英文名 who'll stop the rain,影片中没记错的话只在冲击教育部的时候出现了大雨,还是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么?

 9 ) 勇敢是爱情永远的课题

今早在《写作好故事的科学原理》中看到一句话:“角色的痛苦产生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矛盾。

在他们看来,自己一直以来生活于其中的神经模型,就是现实本身。

这个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从而影响了角色控制现实外部世界的能力。

混乱来袭时,这些模式便开始瓦解。

角色会渐渐失去对世界的控制,而与周围的人和事件产生进一步的戏剧冲突。

然而,这一切变得复杂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在与外部世界斗争,他们也在与自己作战。

这场战斗的主要部分,是主人公在潜意识这间奇怪的地窖中进行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驱动所有戏剧的根本问题:我是谁?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前些天看的一部台湾电影《青春并不温柔》,在1994年的没有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在追求自由的大背景下,演绎了一个文化大学美术系罢课过程,产生的感情纠葛,战斗、追求自我、自由的冲突中,穿插着一条爱情线, 隐喻在追求自我中对现实的反抗。

季薇初入校园,结实了魏青和美术系会长阿光。

开展了被“我真的是被你们搞乱了“的感受。

季薇在美术上的创造追求自身的感受,违背主任的意思,因为分数过低,而跑到系主任办公室要分数,她的直白纯碎,让人感到单纯可爱。

她在对待魏青的感情也从有感觉到渐渐失去自我,勇敢追爱,坚定自己要什么,不放弃。

她是懂魏青的,也看出她和阿光本就不合适。

她被魏青推开过3次。

第一次在海边的拥吻,整个画面很美,同时带着大海的绝望,令她失去理智,总是会想起魏青,想要更多,她不曾怀疑过她们是否合适,在追求爱情方面,她也有自己的主见:见到那个人,心一定是怦怦跳的。

她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勇敢在阿光家的门外,问魏青那个吻,勇敢表达自己天天想她的感受,魏青让她当作没发生过一样;她的委屈在那一刻被留在了孤独的楼梯间。

第二次,在发生关系后,魏青不想让别人知道这层关系,包括阿光。

当时的她,在画着魏青睡觉的样子,听到又被拒绝,她感到很失落;在阿光哄魏青的时候,她吃醋,她开始混乱,她想要的只有她,她却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们的关系;第三次,在任何冲突中,季薇都会维护魏青,她懂她的脆弱。

在这次的被推开后,经历爱情感受的画作被她毁的一干二净,爱是混乱又复杂,可怕又自私,还需要大胆。

她跑回家,母亲的话给了她力量:”这个世界每个人的想法本就不一样哇,不管别人怎么想,你怎么想?

“她本就坚强的,在一次次的进攻,打直球,她想和她在一起,可以一步步的进,这一点在容错率很高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做到。

最后魏青为她打开心门,为她画了一张”鬼画符“,她很开心。

最后的画面,都变得清澈。

她为什么喜欢魏青呢?

是心疼吗?

还是吸引?

大多看起来像是她更心疼魏青。

我思索了好久,魏青哪些方面吸引她?

魏青很独立,身上有反抗的那股劲,她们的观点很像。

她对反抗没有更多的言论,她不懂政治,更多的是沉默,注重自己的感受,她时不时都在作画,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她总能在激烈争吵过后,出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魏青为什么喜欢季薇?

看了很多评论大多数人都喜欢季薇。

魏青更多是自我的破碎和重整。

她在经历了与钢琴老师的关系后,钢琴老师拒绝了对她的感情,从此她开始抑郁,变得反复无常,尤其是自己在喜欢上季薇的时候。

她对季薇的感情更像是一见钟情,她会不自觉的约她,看她,问她在画什么,问她的感受,更会情不自禁的吻她。

她在不能做自己时,开始伪装自己,真实的自己和现实的冲突令她开始变得激进,当她对季薇产生感觉的时候,令她变得更加破碎不堪,季薇的一个电话都能让她抑郁发作,自己能得到却不敢要的纠结,是她一次次推开季薇的根本原因。

在绝食中,季薇问她:”你会感到心痛吗?

会是因为他心痛,还是因为我。

“季薇一次次的进攻,令她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拥有坚定的力量。

她在一次次被排挤,只有季薇的安慰,令她心生力量,坚定她们的未来。

看完之后,颇有感触,对爱情,对破碎的生活有了重新认识,青春并不温柔,这个名字很好,苦中有甜,看似成功的成功,看似失败的失败,看不到未来的现在,需要更多积蓄下一次出发的勇气。

 10 ) 青春并不温柔

魏青一边反抗,一边脆弱的想死,她快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

魏青叫季薇去谈正常的恋爱之后独自坐在镜子前那晚,桌子上有剃刀、包括她手腕上的新旧伤痕,感觉一片叶子就能将她压倒、一滴水就能将她淹没…反观季薇,她拥有正常的家庭,即使爸妈离婚也是在她大学之后,她的妈妈也是一个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会引导季薇的人。

季薇勇敢、即使中途有些困惑,也能很快确定自己要什么并去实践,这样的人谁会忍心不去靠近她,去汲取她散发的温暖呢。

魏青在带领学生运动时那么有魄力,内心神秘又破碎,季薇不自觉的喜欢也在所难免,但总感觉季薇不是魏青的终点,谁也成为不了魏青的终点,影片或许按导演最初所想以魏青的死亡来结束会比较贴切吗。

影片里两位主角人物都很有魅力,阿光学长这个人物也很有想象空间,他对魏青(高于他的地位)带着点利用的喜欢,或是对季薇(传统男性想法里可以被掌控)的喜欢都可以表现的更好呢,但是剧本真的不太连贯,片段片段的,看是看懂了,但也只是觉得画面蛮美的,故事本身并不怎么吸引我,没什么新意。

《青春并不温柔》短评

真的不太好看。靠拉扯表现疼痛。无聊

5分钟前
  • 神秘的二百五
  • 较差

我觉得反倒是李玮霖的演技更好吧,被拒绝那里演心碎真的是很能共情。但是有一说一,这个剧情就很瞎啊……亲了睡了但就是不承认喜欢你系列

10分钟前
  • Algernon
  • 较差

“罢课?抗争?还去教育部?你们学生根本是扮家家酒。”希望导演对着这句台词看看自己拍了些什么。

11分钟前
  • 東村自動販賣機
  • 较差

只有概念和雄心壮志,还有被世代熏陶的清新文艺遗风。多大的背景最后都是小清新和刻意的恩怨情仇。故事写得不好,演员更尬。

1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b解版,故事拍得一坨屎,但是拉拉挺好看的

14分钟前
  • 大脸喵
  • 还行

全片就是无病呻吟,给两个女主两星。

16分钟前
  • 西兮。
  • 较差

的确是给高分不太行低分又觉得没那么差,也是70分钟左右才进入佳境,但是为了he多给一星吧,主角们好养眼画面配乐也都很不错

20分钟前
  • 斯普特尼克溜号
  • 推荐

又是天雷滚滚的一部湾湾女同片。女一,上帝视角的我比你更凌乱。省略聊胜于无的学生运动戏份&永远摆不正位置的男性角色,船戏意外地喜欢,亲得很黏很女同。

22分钟前
  • Midnight
  • 还行

谁都说青春灿烂,但忘了这也是无力的青春。滔滔洪流之下皆是蝼蚁。

24分钟前
  • Ubiquitous
  • 较差

故事里的人都没啥逻辑,但情绪能感受到

27分钟前
  • s_plus
  • 推荐

导演想在这部电影里讲很多东西,学生权利抗争,父权抗争,影射政治抗争,再到创作自由,爱情自由,灵魂自由。但什么都想描述一嘴导致高开低走,搭了一个很宏大的框架发现考试卷只允许写800字于是草草收尾。女主很漂亮。

30分钟前
  • 斯莫喵
  • 还行

蓝色是温暖的颜色

31分钟前
  • 有一天,你会忘了我
  • 推荐

为两个女主的颜值和火花打三星,吻戏相当有感觉,为最后勇敢的he加一星。1,剧情很单薄也很空洞,大学生谈政治感觉又幼稚又可笑,最后得到的结果也是基于魏青的背景,男主他们其实并没发挥作用。2,魏青确实很渣,第一次亲了季薇以后直接玩失踪,甚至故意找男主接吻加上床,仿佛就能证明自己不爱她一样,被追到面前,直接摆烂说是个玩笑。第二次更离谱,让人家不要告诉任何人,跟偷情似的。还好季薇是个坚定的人,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如果她也去故意找个男的,或者撬她男朋友,或者被伤到后开始远离,两人能拍出几十集悲欢离合。3,季薇被两人分别亲了的崩溃大喊,好笑程度100%,男主在魏青家发现画册,才意识到自己从来不是被抢的那个,大破防好笑程度1000%,男的真是永远有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觉得两个人都爱他,笑死!

34分钟前
  • 小楼听春雨
  • 推荐

季薇这样的恋人也太完美了,勇敢善良温柔

36分钟前
  • 馬長樂
  • 推荐

39分钟前
  • 金黃色的
  • 较差

相信真的有发生吧

44分钟前
  • Sunnyˏˋ♥ˎˊ
  • 还行

网络高清版 从1:19:00到1:20:40 全片就这一分多钟可看了 另外拍个罢课的事 湾湾的文艺片就是很文艺

45分钟前
  • 木易
  • 较差

谁都无法阻止一场大雨的倾盆,如同我无法闯进你的心门。引以为豪的作品被无故贬低,因掌权者的主观意识决定一个人的去留,所谓的专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上层领导的放任助长了压榨者的气焰…解严后遗症弥漫在80年代末期的台湾校园。“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努力去争取自由?自由不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拥有的嘛?”简单的想法往往藏着最深刻的真理,我们只不过想要做自己而已。抗争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要被看见,是被剥削者挺直腰杆的发码,为了平等为了尊严,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要为被恶意评不及格的作品讨说法,加入罢课抗议,拿起画笔画自己想画的,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不论别人怎么想,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我无法阻止一场大雨,但我可以等雨停,等她狂风大作,等她阴晴反复,等她风平浪静,等一切尘埃落定。青春不够温柔,但我想对你温柔。

50分钟前
  • 24.1℃的风
  • 推荐

她爸说的对啊 没她爸她哪能有能力这么装又作 都吃不饱肚子吧

52分钟前
  • 丫丁
  • 还行

每个个体的境遇都是时代的缩影。亲子之间的压迫与反抗,师生之间的压迫与反抗,同学之间的压迫与反抗,恋人之间的压迫与反抗。恰好此时有一个人可以平等交流,可以放心地让自己被看见,可以做自己被尊重,可以相互欣赏扶持,那就是爱情了。

53分钟前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