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的电影很是奇特,他是韩国独立制片导演的代表,拥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固定的支持人群。
但是一如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孤傲,他总是偏好情爱题材和饮食男女,通过琐碎细节描绘现实生活,通过浅白警醒流露出相处无奈。
这种风格十年间未曾动摇,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暮气沉沉的林权泽不同,又有别于其他苦大仇深的韩国导演们,当然他也不会和商业电影沾边。
应该说洪尚秀的电影在题材上还是相当慎重,注重男女情感,而且主角总是百无聊赖的男子和性感独立的女人。
也正因风格鲜明又能持之以恒,他的作品连续两届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外界评论则是分化得比较严重,几年来无甚收获。
一般非常喜欢一部洪尚秀电影,其他影片将会非常对你的口味。
他的电影风格非常相似,而且说来道去总是停留饮食男女上,没有挣脱界限。
但是一旦你厌恶他电影里的沉闷,其他影片也肯定会让你避而远之。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很不幸地被情色旗号吸引来观看,同样会无比失望。
虽然洪尚秀电影每部电影都会有情欲场面(正如每部电影总会出现小饭馆、酒家或者唱卡拉OK一般),但这些只是情境需要,何况他作品本身就是剖析男女关系的题材。
比之国内电影,韩国电影的尺度显然要宽松太多,这恐怕也是韩国导演游刃有余的一个有利条件。
《生活的发现》、《剧场前》的主演都是金相庆(《杀人回忆》里面的苏探员),百无聊赖的神情几乎就是写在脸上。
鉴于故事里的情欲场面尺度,不得不感叹韩国演员真是敬业,表演水准也相当精湛。
洪尚秀的电影既有东方式的平淡含蓄,又有西方观念价值的冲突存在,二者的结合还真是有点怪。
他的影片欠缺一次实质性的突破,应该为期不远了。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它应该是洪尚秀作品中故事结构最为规矩的作品,没有插叙倒叙,没有平行叙事,甚至没有试图把玩的迹象。
影片用了7个小标题,段落大意一目了然,叙事流畅从容,人物形象饱满。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生活的发现,错位的爱。
听着有点无聊的故事?!
前半段故事很像《江原道之力》里的两个男人,无目的的散心旅行、闲聊。
后半段的故事场景很像记忆里中学时候的城镇一隅,狭窄的巷道、干净的小街,甚至还有一个绿色的小山包。
只是韩国人的吃住餐饮依然不太通晓,虽然这在洪尚秀电影里已经是习以为常。
洪尚秀为人所称赞的不多优点就有生活中的小幽默。
《生活的发现》里随处散落:俊淳登门拜访孙娅,结果孙娅一家人认为他不怀好意,跟在后面,那场景特搞;俊淳在小饭馆吃饭,打量起隔壁桌的女孩,结果人家男朋友察觉,于是他只好装傻,尴尬得不行。
Turning Gate,转门。
影片借春元寺转门的故事影射了俊淳最后的尴尬处境(小标题也有所提示)。
俊淳对孙娅炽热的爱在闪电雷雨中慢慢消退,冥冥中注定他是那条蛇一般的命运。
毕竟这才是生活,孙娅不可能为他放弃掉丈夫的名利。
俊淳拒绝秀婷时的冰冷终于得到了回应,孙娅选择的更像是现实女人的必然逃离。
《生活的发现》的情绪甚至还被带入了《剧场前》,这也是自己不理解《剧场前》戏中戏部分的年轻男女为何会突然说要寻死。
2005年,洪尚秀的《剧场前》入选了《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可以说《剧场前》延续了《生活的发现》里的情绪。
所谓生活,所谓男人。
洪尚秀的吸引力之源来自于某种紧张感。
松散表面之下,结构的严密性。
故意延缓步调,有条不紊,同时保留大量缝隙,夹杂犹豫与不相关的走神。
但在转折之时,却完全是冷酷的。
某种程度来说,所谓风格仅仅是重复而已。
就像奏鸣曲中飘忽而来的动机,也许仅仅轻轻地暗示着。
然而那个动机,提醒着细心的听众,这就是命运,它在还魂,它在重复,它在壁橱里悉索作响。
细心的观众们需要格外注意影片中的重复,在故意的拖延中更加显眼:一、台词的重复。
失败的演员金俊淳,被导演训斥,导演骂道:“即使做人不易,也不要做一个禽兽。
”金俊淳旅行到春川,曾两次重复这句台词,一次一本正经地告诫他的朋友,另一次训诫爱慕他的秀婷。
二、动作的重复。
在火车上遇到女人孙娅,并燃起爱情之火。
孙娅的魅力何在呢?
金俊淳发现了埋藏十年的回响。
十年前,金也曾尾随孙回家。
而当年在旅游地的饭店,孙用手掌扇风的动作(配合语言“真热”)在十年后重现。
金一旦在重复中闻到了命运的甜蜜,便毫不吝惜地扑上去。
三、性爱的重复。
金有一套性爱的技巧,插入后的晃动让两个女人获得快乐。
他还要分别询问:我干的好吗?
金依靠床上功夫,相似的动作获得赞许而随后两个女人的纸条,都十分诗情画意地提到了“合二为一”。
只不过,面对孙,他的肉欲忽然消亡,寻求形而上的一次性解决,产生殉情的冲动。
四、故事的重复。
金俊淳与朋友在风景地游览,讲述了蛇与旋转门的故事。
(公主为了摆脱变成蛇的恋人,骗他等待,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在尾声阶段,不再想死的孙娅,微笑着撒谎,消失在门后,果然雷雨大作。
雨中,剩下一条金俊淳。
乐曲果断的转折点来自算命老太太,她奏出了刺耳、不容置疑的旋律旋律。
转折点冷酷而果断。
仿佛利刃出鞘,切开男女缠绵的幻想,破开了伤感之旅的平衡感。
所有情节都在软绵绵地对称着,只有这一刀是孤独着,它唤起了一场雨。
影片一开始就让作为演员的金俊淳在事业上跌入谷底,在离开公司的电梯里,同事甚至提醒他不要变成野兽,而这句话在之后却被他当作警世名言送给了女人。
洪尚秀的作品时常会出现相似与重复的结构,而在重复的故事或场景里又会设置不同的状态与言行,就像大家来找茬一样,这种剧作风格的代表毫无疑问就是《这时对那时错》了。
而本片里前后邂逅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在酒足饭饱后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即使女人的追求者,也是金俊淳的朋友就在门外,他们仍然毫不顾忌的接吻,而后一蹴而就的上了床。
但这段关系金俊淳一直是被动的,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第二段关系始于火车,认出自己演员身份的女人一直表现出旧相识的状态,再加上高颜值,于是金跟踪到了女人的家,在女人一家人怀疑与敌视的注目下和女人见了第二面,要了电话,随后开始了约会并做爱。
原来女人之所以认识金是因为金曾经也曾跟踪过她,并用同样的方式搭讪约会.......然后金通过女人用手给脸扇冷风的动作记起了这个女人........第二段邂逅通过对话里的回忆进行了相似的重复。
如今女人一家为人妻,丈夫干着体面的教师工作。
金与女人做爱时技巧高超,两人整日翻云覆雨,可当金偶然见到女人的丈夫后,他却阳痿了,他说他不再需要性爱了,这似乎是类似于爱情从性爱中提纯升华的状态,真正的坠入爱河,并且他还希望与女人同归于尽,死在最纯洁的爱情里。
这一段让我想到了《剧场前》........就像《这时对那时错》一样,重复的结构里有差异却也有相似,在算过命之后,女人说要金原地等她回家拿钱,可女人再也没有从家里出来,金站在门外,雷电交加,最后他就像传说里的那条蛇一样逃掉。
洪尚秀的电影里男女性爱和情欲与他们是否单身无关,多数时候道德观念是被搁置的,但他又总会让人物回到现实,就像第一段邂逅时没有结果一样。
洪尚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认真对待。
开头的时候如果刷刷手机,倒水喝水,开零食袋,然后就会不知所云。
所以还是很乖地从头定到尾吧。
这部片子的剧本结构可谓完美的镜像。
两条脉络,相向而行。
一条是“人生困难多,但不要变野兽”的野兽进化路线。
另一条线则是转世之门的故事,也是题眼。
“人困不兽”这句来自导演的劝诫。
人们在说“不要……”时,省略号的部分却往往是真相。
金俊淳遭遇了人生低谷,表现不那么理性,在他人眼中如同困兽。
来到春川,红色香艳的小酒馆,一切是原始的欲望,但俊淳奋力保卫裤子,这表明他仍拒绝成为野兽。
他与秀婷的一段,对男方来说爱情的成分比较少,但生理欲望占据了上风。
那通湖边的电话,女方婊里婊气挑战底线的企图,大约本想令对方醋意大发,意识到他爱她,却挑动了他的本能占有欲,进而令无爱的男人更觉鄙夷嫌恶,恨不得远远距离保持,即使电话留言也不想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告白照片也必须扔给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火车上,金俊淳遇到了孙娅。
爱情的发生过程,两人关系的主动权从女方转移到男方又回归女方,爱情令俊淳有了更多的人味儿。
俊淳真正想与女方在一起时,正处于一段“贤者时间”,他搬出了那句超脱的人困不兽之语。
至此俊淳完成了从兽到人的转变,甚至展露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法师”之相。
在没有性的背景下他提出自杀,他认为这是纯净的意念。
为了令孙娅能相信两人在一起命中注定,俊淳坚决要去算命,这种宗教性进一步提升。
至于“转世之门”的故事,开始以为只是一场过场戏,直到片尾那特意闪过的一道闪电,才反应过来公主与蛇的寓言完全是映射两位女主与金俊淳的相处过程。
在第一部分故事中,金俊淳是平民,秀婷是公主,平民令公主得了相思病,秀婷对生活充满兴趣,小镇姑娘却有空中飞人的大志向,努力丰富自己的经验,舞蹈中又是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的,其实这样元气又果敢的女孩子,金俊淳不懂欣赏,说实话他配不上她。
在第二部分公主与蛇的故事中,公主变成了孙娅,显然她带着“旧相识”的影子,她清楚记得曾令她相思难忘的少年英雄,时过境迁,公主有了夫君(虽然也在出轨中)。
纠结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还是期待被蛇松绑,回归正常看起来运气更好的生活。
这里算命大妈正是引导公主脱困的道士。
蛇在大门前徘徊,在大雨与电闪雷鸣中惊觉一切结束了。
生活化的流动,却铺陈了极精巧的结构,形式上达到圆满。
在洪常秀的作品中,这种对称性常常出现,比如《这时对那时错》,前后两段仿佛精准的对照实验;《夏夏夏》中两个人各自叙述,完成了对同一时空的构建。
洪常秀的作品,几乎离不开出轨,也许出轨是对婚姻和爱情最简单又最直接的试验时刻。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很难再隐藏自己,导演的镜头就像是那些酒瓶子,令充满伪装和游戏人生的人们醉后吐真言。
他非常关注这些细腻敏感的时刻,导演的每一部片子其实都在进行“生活的发现”,而这也根本不止于文艺男女的生活,而是每个人的生活。
这是至今我认为最好的一部,即使他永远重复母题;看洪尚秀的过程,就像是伤疤被慢慢揭开的尴尬和痛楚,你痛恨有人竟切中你微妙不可言说的心事,你很想从画面里把他揪出来痛斥一番。
结构对仗工整,4段式对称,两场雨两个女人,一句被问畏缩一句主动陈情,两男两女空间上的平衡,一切完美。
无论这里的男性“知识份子”的身份是什么,导演,大学教授,演员,作家,其本质上都是拥有着庸常而露骨肉体与萎靡困倦心灵的“野兽”,而所谓“生活的发现”,大概只是希求自己可以“好命”一点...生活就是这样,爱你的人教会你爱人的能力,然后你离开他去爱一个不爱你的人。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看到算命的一番话,我就知道注定不会在一起了,男主和旧相识 在听完算命的一番话后,心里都会做出可行性评估,如果选择强行在一起风险很大,幸福的几率有多高?
B女反而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和一个可期待的美好未来,保持现状对自己来说也许是最佳选择男主也怕自己会后悔、给不了她幸福,我们的人生选择受太多因素的干扰,选择了就勇敢走下去,坚持不了要放弃就勇敢选择放弃,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中 坚持和放弃。。。
洪尚秀的电影让人感觉不安。
他往往拍摄的都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吃饭,走路,聊天,在这些繁杂的不知所谓的叙述中,展示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以此为背景,来反映男女之间那最不可言说的小心思。
洪尚秀往往以男人的视角来展开画面,或怯懦,或猥琐,或纠结的男主们,都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洪尚秀对男人的不认可。
或者说,他是对生活的不认可,某位影评人说过”洪尚秀电影的唯一缺点是:看不见一丝阳光。
”很多镜头都是在吃饭,饱暖思淫欲,男女的饭桌,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就像运动前热身一样,必不可少。
但饭后的男女之事,却只是一种需要,就像人必须要不定时的排泄一样,没有任何其他意味。
他的电影里面的男主,很多都是沉溺流连于这种不期而遇的两性关系中,这是一种不需承担责任的旅行,偶尔的逃离固有的生活以外,做一次精神和身体的放松。
我不知道这是生而为人的本性,还是男主不成熟的体现,他们似乎都在逃避稳定的情感关系。
虽然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对未知的好奇,对固有的厌倦,对新鲜的追逐),但我仍希望这是一个人不成熟的体现。
想了很久我才明白,其实这个片子讲的就是去旅游的那艘船上,主角朋友和他说的那个神话:男人死后化作蛇,缠着公主。
公主到了庙里,然后说她去拿点饭就出来。
但最后她没出来。
电闪雷鸣和雨中,蛇离去。
所以,这个《生活的发现》片名就很含蓄了,相比较,英文片名《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更有含义。
我感觉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暗示着,这个结尾,就是主角想起命运之门的时候,他是带着对那个命运之门的神话所感而离开的。
另外,主角那条橘黄色的T恤衫,我觉得是故意安排的,为了让你明白,送他相片那个女的在相片里穿的也是橘黄色。
她穿了和主角一模一样的颜色。
可见她的卑微。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饮食男女 性欲,是探寻洪尚秀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秘密通道之一,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你甚至只需尾随男主人公蓬勃的欲望,就能清晰地把握其意图的整体脉搏。
[生活的发现]最终似乎还表明,男人对情欲的需求事实上超过了性欲,或者说,最终男人对情感的占有欲会超越对身体的占有欲。
男人总是试图尝试更高层次的占有,从身体到情感,又从情感到灵魂,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男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失落——要么是得不到而失落,要么是得到了而失落。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小津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吃饭、饮酒不同,洪尚秀电影里的吃,用意多半会直指饭后的性事。
[江原道之力]中的海鲜,壮阳的意味不言而喻;[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两个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吃饭,酒未到酣处就开始分别向同一个餐馆女服务生调情;在[生活的发现]里,导演更是在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性事之前,都精心安排了一顿酒饭,甚至有一回,还出现了男演员在饭桌上和陌生女人调情的滑稽场面。
吃是一种生活常态,做爱也是。
压抑性欲和不吃,才是变态。
从吃和性的渐进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出,洪尚秀对日常生活(世俗)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渗透着两重含义——不回避和不煽情,这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并不常见。
一个男人对于自身欲望的尊重,往往比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尊重更加可靠。
洪尚秀比较习惯于使用男性视角来观察世界,这种观察的焦点常常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女人身上,但最终又会落回到那个男人的精神处境。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忠厚、诚恳的叙述方式,相反,我对很多男性作者摆出一副女性代言者的姿态感到不解,事实是我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切身体会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焦灼,那些貌似女性立场的男性写作,充其量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而已。
洪尚秀电影中的女人,最大的特征除了感性和性感,就是不可知(不可捉摸)。
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男性视角的揣测和幻想,但最终男人们只能捕获她们的肉体,却无法捕获她们的灵魂。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灵魂是虚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这些女人,这些男人缺少一个有诚意的出发点和付出爱的胆量。
更何况,说到底一切捕捉他人灵魂的企图本身就都是徒劳的,除了他妈的死神和上帝,谁又有权力这么做呢?
2、旅行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宿命的是,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旅行也和性有关,原因大概是旅行可以不断地给人提供一些情欲和做爱的可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安居,旅行是动态的,它具有漫游和寻找的双重含义。
不过,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还常常会出现两个男人一起旅行的情况,这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就会出现含混、暧昧的多意性。
我注意到,当洪尚秀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同旅行,他们往往会在到达目的地前中途放弃,而原因常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看到了不喜欢的人)。
这种缺少坚定目标的男性同盟,在行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和不彻底性,但是如果此时有女伴同行,或者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一个名胜景点,而是一个女人的卧室,他们就决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但寻找是,“漫无目的”也是寻找的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被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洪尚秀寻找的,其实就是韩国影评人所说的:“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神话’”。
3、未遂的性欲与男男同谋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生活的发现]里,演员对作家朋友的生活构成了侵犯,原因就是他和朋友的女友睡了觉。
虽然他并不爱那个女人,但既然占有了她的身体,就已经伤害朋友(另一个男人)对此的所有权。
这绝不是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狭隘思想,在大量的西方传说和历史片段中,类似事件也比比皆是。
这其实是男(父)权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未遂的性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和挫败,但有时候,挫折感并不会出现。
同样是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去开房,却被中途打扰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老师和那个女学生竟然都没有感到非常的沮丧,相反他们正好了衣冠,坦诚地聊起天来。
但我不认为这是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因为这种表面的谅解很可能说明的只是这次的性企图还缺少酝酿,而不是别的什么。
[江原道之力]中也曾出现男人未遂的性欲,事发之后,那个郁闷警察把自己挂在阳台外,这个荒唐的举动具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
但当影片结尾,女孩和大学教师上床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造成警察未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那个女孩并不爱他。
这个未遂更有说服力,但另一个,却更冷冽。
4、知识分子特色 洪尚秀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事实上,他本人还是一位作家。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注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属于“小众”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洪尚秀对当代人(特别是处于焦虑和困惑状态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微妙把握,确实时常令人叫绝。
特别是他以性还原了知识阶层最基础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焦虑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没看懂啊。
还是我太年轻了?
奇怪,电影世界每天都生产些啥东西。
耐着性子看完了,期待片尾能来个醍醐灌顶的尾巴,但是最终没有出现。
真不理解其中有何深意,也许这就是一部生活流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也并不想告诉大家啥道理。
女演员并不耐看,男主演也没有味道。
南韩的风光挺好,看到了南韩的乡野俚居,恍惚到了江南某地,挺好。
看洪尚秀的每一部电影,都好似在看同一部。
发现洪尚秀的片子只适合长得耐看有自己的气场能撑起情节的人来演,不然就从讨论男女关系的故事片变成了丑陋人类的猥琐求爱记录,这部片子的男主和两个女主演太糟糕了,一股寒酸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简直是灾难,《夜与日》和《江原道之力》也是。
【4.0】生活的发现就是金相庆前脚还是下半身思考的猛兽,后脚就甘愿成为窝在女人胸脯里幼稚呢喃着殉情的可怜虫,惯用性征服女人的男人,在爱情面前也会软塌下来,也会自乱方寸陷入狼狈。能够犀利洞察人身上的丑陋与虚伪,也愿意卸下防备去相信人的真诚与可爱,清醒的洪常秀会拍出《生活的发现》之外的所有洪常秀电影,勇敢的洪常秀才能拍出这部《生活的发现》。
每看一次洪尚秀对男女关系都有一层新的认知。依旧无聊依旧白描手法,可这就是生活啊。床戏拍的太好了。:)最后雨中家门口的镜头好美,还是想去水源看这时对那时错的那个房子和大佛。:S
让人哭笑不得,一阵一阵。shit! 闷骚了这么久就不能来个happy ending么。洪尚秀的片子里,那些在中国电影中绝对当不上女一号的女主角总会很耐看
她爱他 他爱她。你爱我 我爱她。他爱她 她不爱他。咦? 怎么这世界 已经没有人相爱。怎么这世界 每个人都不快乐。怎么这世界 每个人都爱别人 不爱自己。
没有zoom in/out的洪,时空的打开似乎是一扇扇门,是摄影机从一条路看向另一条,是一次次闲笔蔓生,游船借火,接住枝杈,拾起碎片,夹到手,无数次的逗留、等待,直到再次被雨水浇透。你看见他/她的时候,他/她不定认出你,反之亦然。未择之路,兜兜转转终是要走的。
两点二五星
如果说你看到的是男人的本性,男人的欲望,男人的自私,男人的贪婪,那么,女人呢?起码这几位都是不安分的主吧。发现我们也只是被愚弄的棋子,是被生活愚弄。
turning gate1。因为我在等所以你不回来2。10年前,你因为我上了渡船,前天湖中划船碰见你老公3。“我试过早点告诉你,我已经结婚了”
剧情轻松,但看起来却觉得自己禽兽不如。PS,之前在一本影视书籍中看到过该剧简介前一个女人被称作丑女人,后一个女人的故事像一缕烟一样,被风吹起来就找不到了
唐太宗有一个女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处死。他死后化身为蛇,紧紧地缠住公主。公主很辛苦,道士向公主指点迷津,叫她到高丽的青平寺去。到达以后,在青平寺前,公主对蛇说:在这里等我,我拿食物来。公主进去后再没有回来。于是,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转世之门。结尾她对他说:我去拿钱来。在这里等我,然后再没有回来。他去找她,站在那扇大门前,忽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他转身走了。转世之门的传说做了互文,于是显得高级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所谓的发现。关键的可能还是落魄文艺工作者为什么总要瞎搞呢?
尺度好大……结构真是精巧(简直是严格的镜像结构嘛)。洪常秀的侯麦化应该就是这部开始的。
继《夏夏夏》之后,12小时内看的第二部洪尚秀作品。两部都喜欢。据说,如果你喜欢洪尚秀的一部电影,那你每一部都会喜欢。
也许有爱情,也许没有爱情,就这样。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工整简洁的初心洪尚秀
节奏缓慢,镜头固定,啊,完全没有电影的质感,像是毛片,又真实贴近生活。男女感情,就是这样你来我往,你强我弱,来来去去,没有绝对的平衡。爱情是失衡的,不对等的。
我发誓这是我看的最后一部洪尚秀
黄网下的
还是有点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