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一部《乒乓特种兵》,里面maggieQ扮演的人物把乒乓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就像这样,很多电影里都不乏一些把普通事物变得神圣让人敬重的事物。
《战·鼓》也是这样,可表达的却不明确,有些模糊。
先说它神圣一面在电影里的表达。
从打鼓人员的服饰及练习方式、生活方式上看,俨然一副出家生活的样子,多了一项打鼓的学习。
但为何非要把吃素等一些艰苦朴素的条件附加在打鼓的身上,有些没有写明,但也容易被忽略,就像寺庙和尚为什么练武应该是一个道理吧。
原来是尖锐的石头,后来被磨圆了。
这点上导演想要把它表现得有深意,从刚刚来不经世事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刻苦练习深居简出的人。
其实这一切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吧。
电影里还有一两个练鼓时的难度镜头,是在把神圣化的打鼓再添上一点儿难度。
在卧室里有一幅“禅鼓”的字。
种种迹象表明除了打鼓的神圣。
说它表达的模糊,也是有原因的。
在用尽一切办法把打鼓冠以神圣的概念后,一切又转向黑社会的明争暗斗。
父亲在战斗,他在打鼓。
很讽刺,在父亲的葬礼上,黑白两道通吃的老马说他们的打鼓世界巡演有他的赞助。
影片结尾他最后的一枪,成功的复仇,却打破了打鼓的神圣性,犯下了罪恶。
所以说这部影片定义为励志影片还是有些牵强。
没有表达出励的什么志,什么精神。
硬把这联系到禅意,有些牵强附会。
前日看得《战鼓》,只看得三分之二,未竟全章,然颇赏其意味。
往往人美善莫名者,曰若有禅意,今观此剧,乃可曰:此得道之三昧者也。
《庄子·达生》谓: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
”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何谓德全、神全?
便是得其天。
庄生借关尹口言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
夫奚足以至乎先?
是色而已。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
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
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
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如此。
艺术如此,人生何莫如是?
开场的独白说得多好:记不记得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你没办法记得起来。
因为在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
在我们母亲的肚子里,我们最大的依靠,就是她的心跳声。
之后的故事相当乏味,看着看着睡过去了,醒来的时候看见他们在打鼓,为之一震。
很惊奇鼓也可以打得这么好看。
可惜的是,整个电影也仅限于台上的那一场鼓打得还算好看,以及,让大家知道了这个叫优人神鼓的奇妙乐队。
鲜明的香港与台湾元素,糅杂混沌。
没有鼓的打鼓,没有打鼓人的打鼓。
心在那里。
山的这边。
乌龙,水,花,石头,烟雾。
净化与物,空白脑袋,你看到了么。
那一刻,我看到我自己。
那样的衣物,很好。
仰起的脑袋,高擎的双臂,唯我独在。
阿道。
呵,应该有那么点意义吧。
以这样一个题材去拍一部黑帮片,追求的也许是反差的最大化。
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关键在于要懂得小而化之。
就好像做杂志一样,在设计要懂得留白。
满满一色版的纸张,往往无法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把所有情节都说清楚的电影,也没有了让人回味的余地。
故事开始是在描述一个糟糕的家庭,黑社会老大的父亲,叛逆的摇滚青年儿子sid,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兽医女儿。
随后是一个关于洗净心灵的故事,摇滚青年儿子去山上学习打鼓,在磨练当中懂得看待人生,同时结识了红豆。
最后却又变成了黑社会仇杀片断,虽然害死他父亲的人没死,可是已经让人厌烦。
哪怕最后sid放下手里的枪,依旧抹煞了第二段一半的功劳。
父亲有没有杀carmen,杀害sid父亲的人到底是谁,红豆最后有没有喜欢上sid,这些统统都可以作为留白。
他们的结局对于故事本身所要传达的含义没有任何影响,硬生生在影片末尾的曝光却把含义显得过于赤裸裸而没了滋味。
阿照(张耀扬饰):男,年龄不详,资深黑社会成员,阿关(梁家辉)助手,有多年用枪打猎经验,因想当老大,出卖了阿关,并找人在狱中杀了他。
sid(房祖名):男,年龄20出头,黑社会大哥阿关之子,典型的摇滚青年,乐队鼓手,因泡错妞被人追杀逃到台湾,偶然机会下加入了禅鼓队终成正果。
最后,sid为报父仇,两人大战于树林。
结果:新手干掉了老手。
(并没有当场打死)。
电影的情节可以省略,黑帮的仇杀又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就离开,但鼓声让我留了下来。
不打鼓的打鼓,一句禅语让我回味至今。
不好评价,可能个中滋味只可意会吧。
看这部片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祖名,房祖名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即使以二世祖的身份饱受诟病,但我依然喜欢,喜欢他的歌,喜欢他在《早熟》里的表演,喜欢那种懵懵懂懂的感觉。
房祖名注定是要饱受人们诟病的,他的出生众所周知,在这样的环境里还坚决的走演艺界这条道路我是很钦佩的,更重要的是他还一直在成长,从《千机变》到《早熟》到《分手说爱你》我真的看到了他的努力,所以即使很多人不喜欢他,我依然挺他。
而梁家辉的表演更是让人着迷,我以前对他不怎么有感觉,但零零总总也看了不少他的片子,现在我被他折服了,他对每个角色都有很好的把握,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没话说。
但就这部电影来说,从故事情节来说很一般,有点落俗套,不过是想从商业片中表达一点艺术,而想表达的东西也。。。。。。
我一直认为商业片就是商业片,艺术片就是艺术片,想在商业片中追求一点哲理性的东西不是不可以,但有那么一点就够了,但这部片子表达的似是而非,不知所云,名字也起得怪怪的,真是很不喜欢。
但这部片子让我最为满意的,还是它的画面和不温不火的节奏,画面清新细腻,节奏缓缓而过但又不会让你想睡觉,不得不说这样的这是本片的神奇之处。
这是一部虎头蛇尾的电影,开始梁家辉的表演真是让人过瘾。
后来为什么所有的黑帮老大不能一黑到底,要转走温情路线。
后来的煽情让我直接拖着看过去的,还好省了我不少时间。
戰.鼓The Drummer 國別:香港 台灣導演:畢國智《海南雞飯》編劇:畢國智《海南雞飯》演員:房祖名《太陽照樣升起》 李心潔《鬼域》 梁家輝《蘋果》 何超儀《戲王之王》 張耀揚《放逐》曾江《東京審判》 鄭希怡《美女食神》 優人神鼓官方網站:http://thedrummer.emp.hk/官方blog: http://www.kenbiroli.com/blogc前提 這次有機會參加Blogger Ads的活動(就在部落格右邊,點下去就知道是什麼了= =),於是提前觀看了這部電影《戰.鼓》,這部電影預計在10月12日上映,如果還沒有決定要看那部電影的網友們可以考慮看看這部電影。
導演與卡斯 導演畢國智是知名老牌名星金漢與凌波的兒子,這部電影是他執導的第三部長篇電影,曾在泰迪羅賓執導的《香江花月夜》擔任演員與剪接,也曾幫黃浩義的《雷雨》及陳輝的《無問旅程》擔任策劃,香港知名寫實派導演陳果的「香港三部曲」(或者是「97三部曲」、「回歸三部曲」)中的《去年煙花特別多》也請畢國智擔當電影配樂,2000年推出個人長片電影《小奇蹟》拿下芝加哥數位電影節最佳外語片,02年與新銳導演林華全合作以《走火槍》入圍金馬獎影片、編劇、導演,而第二部作品《海南雞飯》不但請出影后張艾嘉主演,也順利拿下06年香港金像獎最佳新進導演,畢國智可以算是全才導演,在每種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而這部電影是他第三部長片電影《戰.鼓》,電影在各地試映都有不錯的評價,此片相信會有不錯的表現。
演員部份大多是香港耳熟能詳的演員,主角是由成龍的兒子房祖名領銜主演,搭配影帝梁家輝、影后李心潔、何超儀、張耀揚、曾江等知名演員參予演出,可以說是卡司非常堅強的演出團隊,而這部片特別的是台灣知名藝術團體「優人神鼓」也參予這部電影的演出,而這部電影叫做《戰.鼓》,「鼓」當然就是貫穿這部電影的靈魂的樂器,而「優人神鼓」在片中化身「禪鼓山人」在片中具有比重很高的戲份演出。
關於「優人神鼓」 2000年導演畢國智與太太(這部電影的監製李嘉繪),在香港文化中心觀賞了優人神鼓的演出,對這樣的表演藝術深深的感動,一個禮拜後,導演畢國智就去拜訪這位居台北郊區的山上劇場拜訪優人神鼓,也向創辦人及藝術總監劉若瑀女士提出拍攝劇情電影的提案,而對於導演畢國智的誠意下,優人神鼓也答應這部電影的演出。
86年成立的優人神鼓,劇團於台北郊區(老泉山)設立山上劇場,距離台北市郊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優人神鼓追求著「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藝」(藝術技能的學習)合一」,做為他們對於創作與生活的目標。
至於優人神鼓是什麼意思呢?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
「優人」即表演的人。
「優」在中國傳統劇場的解釋正是『表演者』的意思。
「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
那是存在於每一個身上最大的能量。
「神鼓」就是人的鼓 「優人神鼓」就是在自己寧靜所擊出的鼓聲。
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文字與圖片來源:優人神鼓官方網站觀影心得(文章觸及內容,閱讀前斟酌) 電影名稱叫做《戰鼓》,當初看到這片名我還在想是什麼樣的一部片,梁家輝在戲中飾演黑社會老大關爺,又黑社會又戰鼓的,我還以為是黑社會的警匪槍戰片,或著又是一部像現代武俠電影,但是直到看了簡介以後才發現電影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記不記得第一次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電影故事大概是這樣,主角Sid(房祖名飾)是黑社會老大關爺的兒子,因為父親暴躁個性的影響,造成Sid桀驁不馴的個性,也因此招惹了黑白兩道勢力大的富商Stephen Ma(曾江飾)的女人Carmen(鄭希怡飾),而遭到Stephen Ma的追殺,在情急之下,關爺將Sid送到台灣避難,而在台灣百無賴聊的Sid偶然遇見了隱居山林的「禪鼓山人」(優人神鼓飾)藝術表演團體,為了追求鼓團中的團員紅豆(李心潔飾)順便打發時間,Sid加入了禪鼓山人的行列,而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在看這部電影前其實很迷惘,說實在的畢國智導演的電影我從沒完整的看完一部,演員的部份除了梁家輝、李心潔等老牌演員,房祖名的電影我基本上可以說是從來也沒看過,尤其是香港第二代(老牌名星的兒子)的演員傑出的沒幾個,所以我對他的印象一直都很模糊,最多也只知道他是成龍的兒子,而且有個很特別的性,除了老牌演員等,對於優人神鼓我也僅是略知一二,更惶恐這部電影是由房祖名領銜主演,要是在電影院自己挑片買票,我可能就錯過了這部電影了。
「你沒辦法記得起來」 打鼓很難成為一部單純為音樂的電影,而以往跟「鼓」有關的電影其實都只是一個媒介,曾經有部電影,是改編「威豹合唱團」的故事《Hysteria:The Def Leppard Story威豹合唱團:歇斯底里》,談的是一隻手的鼓手如何在努力站起來重新登上巔峰,還有前陣子的《鑼鼓喧天》,故事在說藉由打鼓讓主角了解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而《戰.鼓》,也是一部藉由鼓來砥礪人心的電影。
「因為在聽到那聲音的時候」 片中一開始就點名男主角對在樂團擔任鼓手,而本身對於鼓也有一種情懷,當初媽媽因為被父親誤以為與樂團鼓手有一腿,而被迫敢離他們家中,對於打鼓,不但是抒發情緒的方式,也是輾懷母親以及當年完整家庭的一種寄託,而在台灣他巧遇「禪鼓山人」,讓他了解打鼓不只是打鼓,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我門還沒出生」 電影傳達很多正面的訊息,藉由禪鼓山人(劉若瑀飾)對Sid以及師傅(黃誌群飾)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原本充滿暴利,個性反叛的Sid了解人生很多的意義,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優人神鼓」的理念相同,讓Sid了解真正的表演、真正的藝術,應該是要做到「道藝合一」,經過嵐姐的諄諄善導下Sid慢慢可以了解真正的生活方式跟態度,藉此改變自己,間接改變別人。
「在母親的肚子裡.. 電影厲害的就是把「優人神鼓」的理念,用劇情片的方式更簡單的傳達到觀眾心理,當你在舞台上看到恰似炫目或是震撼的表演,也許只是一時間的感動,但是藉由以劇情片的方式,更讓觀眾可以體會一個表演我們看到的只是表現,而在這之中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我們最大的依靠」 嵐姐最後給了Sid的一個新的稱號「阿道」,雖然當下我覺得很像法號,因為剃頭加上他們專有的儀式,但是後面發現其實這個字如同鼓,就是貫穿這整部電影的關鍵,整部電影就是以「道」為本,正確的如同通道亦或是道理,行為的通道、行為的道理、思想的通道、思想的道理,藉此讓我們了解正確的方向以及正確的生活方式。
「就是他的心跳聲~」 雖然說這部電影很正面在闡述一種精神,但是絕不是沉悶的電影,畢竟是劇情片,故事還是有起承轉合,配合著劇情還是有高有低,而且片中有很多橋段其實很有趣,而片中腳色之間的和關係及互動也有很多很感人的橋段,尤其是男主角與父親之間那種不同一般家庭的互動,是片中最令人動容的地方,最後 電影後段,在故事的鋪陳下,「優人神鼓」在房祖名的加入下有一場舞台演出的戲,搭配故事的內容你更能了解,「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意義,而「鼓」本身就有振奮人心的功能,藉這節奏的波動,畫面劇情的變化,短短的幾分鐘表演僅有單音的鼓聲,卻在潔拍快慢、聲音大小下,詮釋了片中腳色的心境,以及藉由藝術轉化為生活的一種衝擊,最後在電影的最後一幕,男主角總算省悟了,至於結果如何導演也留給觀眾自己省思。
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pocato&article_id=12830887
还可以,梁家辉的发挥不错
0
关爷
有一定禅意
叫Sid额,羊六反复播
梁家辉才叫演员。
要看了。。
刚开始,以为是一部演黑帮争斗的片子,看着看着,感觉电影跑题了,而且觉得一众演员都在装逼,直到看到后半段,才发现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虽然房祖名实在呆傻,但是电影真的很好很深刻,只要你用心看,就能从中找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来点化心灵,指导人生!很庆幸把它认真看完了,是部好电影!四星
坑爹儿子放弃为父报仇
那個夏天,那個悶熱,那個刻意的故事。
打鼓还是很霸气的
李心洁 梁家辉 畢国智 這部剛才說過, 畢生可說再下一城, 但票房不算好, 幸優人神鼓實在神奇
浓重的台湾山里味道,有两位老戏骨撑着台面,加上浓稠的配乐,值得一看
牵强
明明是个不错的题材,愣是把披萨拍成了馅饼
一生中有无数个一刻,在当下这一刻,我看见了我,那一刻我就是我,而我就是那一刻。
喜欢他们在山上练鼓时的装扮,清清爽爽
喜欢架子鼓
老人家演得好
“打鼓有什么用,听完了就完了。”“不,它还留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