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在车上的两次回头,都让人心痛。
童年被带上车,回望小伙伴。
那是迷茫,心里对未知的恐惧。
后来被两兄弟带上车,凄惶又无助地向窗外望。
这次他已经预感到什么,却不愿意去面对。
他讨好地笑,说第一轮酒钱我负。
这个细节也许无关紧要,却令人闻到善良又软弱的味道。
Dave从始至终都那么无助,迷茫。
他是从始至终的弱者,善良也有正义感,却落得三个人中最惨的结局。
刚看完,也许会觉得愤慨,不公。
但这就是人生啊。
不能期望恶人一定有恶报。
只能说让恶人成为恶人,已是对自己的最大惩罚。
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穿透黑暗,那么可能就会被黑暗吞噬。
Dave的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自己造成的。
他一直期期艾艾活在阴影里不肯走出来。
他把过往都藏起来,不敢谈论也不寻求帮助,只是默默在心里腐烂。
可是人生哪能没有伤害,即使强悍如Jimmy,不也一样要经历丧妻丧女的痛苦。
只是Jimmy选择去面对了,怎样的结果他都承受。
当然,有人说童年阴影更浓重,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
可这就是命,出生无法选择。
童年也无法回避。
只能用李布衣那句很俗的话讲,我信命但不认命。
他埋怨那场伤害让他丢失了该有的青春。
但最终放弃青春的,也是他自己。
不能认命。
认命就输了。
你所受过的所有伤害,都不能作为人生软弱的借口。
本来喜欢的演员是Sean Penn,可是影片最打动我的还是Dave。
谁没独自经历过一段黑暗又弯曲的时光?
只是有人靠着自己独立走出来了,有人却迷了路原地打转,哭着跪着等着别人来搀扶一把。
那个人也许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这就是无常。
临死那刻,Dave才悔悟,有好多事可以修正,有好多人可以珍惜。
对Dave来说是晚了,但对银幕外的人来说,还并不晚。
当我走在黑暗里,有一句话,一直不曾忘记。
那是《茶舞》里,吴镇宇折磨人质讲的一句台词:“死未必是最差的事,人生最差的事是……软弱。
”当你承认了自己的软弱,也就宣告了自我的死亡。
20年前,安迪逃出了监狱;10年后,dave被扔进了神秘河。
本片很悬疑,但对于一批已经产生免疫力的观众来说,哪怕没有猜到最后的结局,也不会认定dave是凶嫌;也正因为如此,会不会让人感觉最后Dave死的很冤?
dave死的冤吗?
看看他是怎么死的:童年的阴影——导致他在人际关系上的自闭,无论怎么说,两个小伙伴对于那件事都没责任。
这种自闭使得他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变得坎坷——中年才有婚姻(从他儿子年龄推断出),娶的老婆遇事不能扛,最后害了他。
案发当晚杀人——直接导致了他面对凯蒂事件时的可疑举动,形成了警察、老婆对他的怀疑,这些怀疑汇聚到jimmy那里,导致了jimmy认定他是杀害自己女儿凶手的判断。
临死前发神经——导致他承认自己是杀kitty的凶手,别人悲愤地问他“why”,他还说了一段很变态但有理有据的理由,使得具有暴力倾向的受害者的父亲选择私刑来复仇。
在这一连串事件演发的过程,他的两个童年好友(jimmy和Sean)一方面对当年的汽车事件心怀愧疚(或者说是遗憾),另一方面独立地审视整个事件;尽管jimmy失去了自己的女儿,sean在面对自身家庭问题的同时,还要顶住同僚不同意见的压力,他们两个一直在有意无意地保护dave。
如果说,jimmy最后误杀了dave是个错误的话,那么在整个事件中,他为了自己被害的女儿讨回公道,所做的几件事实际上使得他更加接近真相:第一时间布置人手寻找线索——警察没有通知他,但他在看到女儿的车之后马上布置兄弟寻找女儿(那时候还没发现尸体)并向警察施加压力;确认女儿遇害之后,让手下人对女儿接触过的人进行逐一排查。
确认最有问题的两个方向——手下人及时找到了几条最有力的线索:哈里斯儿子的动态、警察调查dave。
这些都是事实,而且和案件直接相关。
获得最直接的线报——如果手下汇报情况还只是基于忠诚的话,dave的老婆直接把dave案发时的情况向jimmy汇报那就是基于信任了,请注意:dave和jimmy都问过瑟莱丝(dave老婆)“是不是怀疑dave杀害了凯蒂”,瑟莱丝只给了自己的表姐夫jimmy肯定的答案。
最后,“凶手”的招供——在获得承认罪行可以免死的保证下,dave承认了自己的“罪状”和“动机”,这使得jammy下定了杀心。
dave和jimmy两个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童年和人生经历,在凯蒂的案件上,作为受害者父亲的jimmy抽丝剥茧地寻找凶手一点都不输与警方;而dave却硬生生地把自己从路人的身份转化成了连妻子都认定的“凶嫌”。
俨然是人生的赢家和输家最鲜明的对照。
问题是,jimmy真的是人生的赢家吗?
曾经坐过牢、妻子在孤独中死去、女儿被害、背负至少两条人命,如果故事继续,警察会放松对他的调查吗?
dave和哈里斯的儿子如果有朝一日找到父亲失踪的真相,jimmy的老婆和剩下的两个女儿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我想应该不只是凯蒂式的意外了。
当他老婆在某个地下室苦苦哀求哈里斯的哑巴儿子放下手中的锤子的时候(未满14岁犯案不会判刑,哑巴终会从拘留所出来),等待她的不是那句“你是这座城市的王”,而是“你是这座城市的鬼”。
正如jimmy所说:“你(凯蒂)是因我而死”。
是的,虽然这次他错了,但说是迟早的事也并不武断。
他捣乱涂鸦导致朋友被抓、他报复同伙导致对准女婿心存芥蒂、他独断专行导致警察对其另眼相看、他私刑复仇则会埋下另一个苦果。
他和dave一样惨。
所以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dave自闭导致众叛亲离被冤杀、dave老婆软弱导致“坑夫”的下场,jimmy和他老婆强大地一致最后笑傲江湖。
他都那么惨了,强大又有什么用呢?
以丛林法则的名义施行强大的暴力,固然可以震慑软弱的群众,难道自己的心中就没有一丝恐惧吗?
我想jimmy是有的,不然也不会在女儿死后,苦苦思寻到底是哪个仇人所害、派手下四处搜集线索,最后感慨一句“你是因我而死”。
dave的冤死直接的原因是杀了那个恋童癖引发连锁反应,jimmy的复仇冲动则源于他以前作恶太多,把女儿的死归结于这个方向,dave老婆的悲剧源于自己多嘴、软弱不相信自己的老公。
一句话:no zuo no die 。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同情dave的遭遇和他妻子的选择,dave杀恋童癖、想回家拥抱老婆都使得他开始走出几十年前的阴影,只是导演和黑社会没给他这个机会;dave老婆觉得自己男人是杀人嫌犯而选择举报他是正确的,只是方法不对,应该向警察举报或者和自己的男人摊一次牌,当然,这也是导演安排的。
而那些认同jimmy老婆论调的朋友,一口一个“千万别娶错妻”,宣扬“这就是个吃人的社会,就该强大地把别人狠狠地踩在脚底”、宣扬“jimmy老婆做得对、dave老婆活该”、宣扬“心狠手辣才会长命百岁”、宣扬“这部影片的丛林法则让我们学到很多”,你们还有最基本的人性吗?
就算你们没有人性,白天像驴马一样劳作、晚上像苍蝇一样繁殖,遵循畜生世界的“丛林法则”,难道就可以认为:“丈夫错杀了无辜的人,妻子爱他就可以认为他不用承担半点后果。
”“丈夫有杀人的重大嫌疑,妻子爱他就可以不论是非一味包庇。
”“为了复仇,可以在法律可以解决的范畴下仍旧动用私刑。
”“因为强大,对所有规则都无所畏惧,因为强大就是唯一的规则。
”难道只有你的孩子才是孩子,别人的孩子就可以用每月500美金来打发吗?
为什么改革开放都那么多年了,这里的人们还和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一样愚昧自私呢?
最可悲的便是这是一个人的权利被肆意践踏的地方,而那些被践踏的“贱民”还想着去践踏他们心中“更贱的人”。
我说这些,并不是认同dave杀人有理、他老婆向jimmy告发合适,相反,这两件事情都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也反映出了他们作为老实人、“心理残疾者”的缺陷和弱点,但他们的遭遇如果有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最后的结局也不应该是这样;同样jimmy和他老婆固然处处强大,但这种不择手段真的就能换来一生的平安与幸福吗?
如果一定要从这个剧情中提炼什么“心灵鸡汤”出来,概不过:1、无论何时何地,你都需要在身体和心灵上的强大,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的误解、纷争,还有无数的脑残。
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护好自己和你的家人。
2、无论何时何地,人总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哪怕它与你的血缘至亲没有任何关系,但它终会通过无辜的人影响到你的亲人。
(dave老婆包庇dave会不会使得他们的儿子成为下一个jimmy?
因为那小孩是了解内情的)3、这个价值观保持对别人根本权利最基本的尊重和维护。
这样才能保证事态不会恶化成蝴蝶效应。
导演让片子戏剧化了,但并不妨碍我们分清对错黑白,因为人类发展到这个阶段,要是靠“丛林法则”来完全演绎一部电影,要么漏洞百出、要么精神错乱。
放之社会亦然。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个伟大的导演,神秘河,一群伟大的演员,但电影远算不上伟大,情节拖沓,线索杂乱是本片的最大硬伤。
当然相比国内许多烂到骨子里的电影来说,神秘河还是保持了导演一贯的执导水平,加上众多老戏骨的互飙演技,给个四星还是不用犹豫的。
但对象不同,标准不同,像这种阵容的电影,你不拍出个肖申克的救赎出来你都对不起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民。
电影的开头还算是不错的,三个小男孩在街边玩棒球,在未干的水泥地板上写名字,然后其中一个被莫名出现的坏人带走虐待四天,三个情节连续的镜头已然调动起了观众的兴趣,为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心理犯罪故事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虽然电影在这最开始的十分钟里已表现出了拖沓的品质,但还是不妨碍本片有着成为伟大电影的潜质。
作为一名看电影不多且思想直白的典型性观众,本片理所应当地应该朝向三名小男孩长大后各自不同的变态心理方向前进。
再续前缘也好,重温旧梦也好或者干脆撕破脸皮,电影围绕三个男人成长与友谊的大方针应该是不变的。
于是我也很坦然地觉得导演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把片子拍成像教父或者撞车或者两杆大烟枪那样的吊片。
但是我们伟大的导演显然不只这一点抱负。
电影在情节继续拖沓的前提下,向着不同的电影类型作着全面的尝试。
一会儿它是个犯罪片,让你心理紧张恨不得导演快快揭开你心底里早已想到的那个迷底。
一会儿它是个黑帮片,大哥和大哥的女人还有大哥的一群忠义兄弟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全体皮衣出动好不拉风。
一会儿它是个伦理片,虐童,性侵,人格分裂,夫妻关系,理智与感情,信任与怀疑。
在你被导演带的七荤八素,弄不清方向,并且深深为影片的前途担心的时候,是的,没关系,电影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故事呢。
拖沓的情节无可厚非,都是因为那几个老戏骨在那儿撑着。
所以我们可以看JIMMY在门廊上哭了五分钟,可以看SEAN毫无理智的一次二次三次反驳可爱的黑人同事,可以看DAVE在河边呕吐好久。
并且真心不觉得烦。
烦人的是我们的导演同学,最后了还不忘摆所有观众一道,故意整出了这么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吧,我们的DAVE冤死了,JIMMY内疚了,SEAN纵容好友逍遥法外但意外收获出逃的妻子带着女儿归来,也算各有各的归宿。
但要是你以为我们的导演就这点追求,电影就要在这样的人性大爆发中结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末尾处妻子的那一段凶狠表白才是又一记响亮的耳光:活该DAVE死了,他的妻子都不信任他,而亲爱的老公,你虽然杀了人,还杀错了,但你还是最棒的,你是为了保护家人,保护你爱的人,所以我们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你是我们的英雄。
这时候,电影才在缠绵的做爱镜头后,在狂欢的大游行中,缓慢落幕。
是的,我还是享受了两个多小时候的电影盛宴,但这依旧管不住我把它拖向垃圾箱的手。
Clint Eastwood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之一。
但我这一部作品的结尾真的让人难受。
Jimmy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杀人凶手,而且Sean知道了这一点,他因为两人之间的友情选择了包庇他,他这个行为证明了是一个极不负责的警察。
最后Jimmy和Annabeth之间那段对话真的是神仙逻辑,什么叫为了爱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错?
如果瑟莱斯特的错误是应该是把她的怀疑告诉警方而不是Jimmy,Annabeth是整个三观都有问题。
大义灭亲在正义和法律面前就是正确的选择,要不然为什么要设包庇罪,这个社会的法制何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权,除非是那个人要杀死你,你合理自卫这个可以另算。
逮捕,裁决罪犯是警察和法院的职责。
如果不相信警方自己也暗中调查也可以理解,杀人复仇的话那就是大罪了。
我认为这部作品除了怒斥恋童癖变态以外和童年创伤带给人的巨大影响外,另一个主题则是揭露了社会的一个黑暗法则。
强大的Jimmy即便犯了重罪也能沐浴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参加游行,软弱的Dave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干了一件见义勇为的事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以上是通过情节的理性分析。
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比起那个我一开始想的那个Jimmy最后去派出所自首,坦白了所有事的结局要好得多。
我想的那个类似国内电影,乌托邦式的收尾。
正是最后Jimmy一家和Dave一家境遇的巨大差别讽刺了这个社会本身就存在的不公和肉弱强食的法则。
究其根本,还是一句话,人的经历和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本人第一次写影评,如果写的不好多多包涵这部电影分了好几次才看完的,每一次看都会被这个压抑的基调压的喘不动气。
终于在今天看完了,和我在三年前初识这部电影分时候一样,我依然认为它是神作。
我本来对犯罪电影不是特别喜欢可是当吉米在公园撕心累肺号啕大哭的时候一样,我的的确确知道了这是我想看到的表演戴夫小的时候经历过恋童癖的蹂躏,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他二十五年直到他死去。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而比悲惨更加悲惨的事情是他有一个赛莱斯特这样的妻子。
电影的结局镜头分别给了三家人,这里吉米和戴夫的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赛莱斯特在丈夫迷茫的时候非但没有给予帮助,反而还倒打一耙,认定他就是杀害凯蒂的凶手。
相比之下他的丈夫戴夫反而还算勇敢他敢与直面内心的恐惧杀死无聊的恋童癖,为了活命也敢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
另一边的安娜贝丝在知道丈夫要误杀人并没有事也并没有阻拦,尽管她最后那一番话确实离谱但也算是吉米见不得光的人生中的一点明亮吧顺便提一嘴,本片的两个女配角我都十分喜欢,劳拉琳妮自不必多说,玛西亚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不错,给大伙推一部吊~也是她演的电影《迷雾》自然让你有砸电脑的冲动。
在影片最后的游行中,吉米和西恩都和家人都十分甜蜜,尽管吉米的女儿死了,但是他依然能够从悲伤中回复恢复出来相反,悲惨的戴夫一家依然是最悲惨的,孩子在游行车上为父亲离开而悲伤不已,在这种母亲的养育下,我恐怕之后又是一个轮回电影的名字叫做“神秘河”,而这条贯穿城市的河流中埋藏了吉米的罪过,戴夫的死亡和西恩的真相。
但是又有谁知道,这条阴暗的河水下又藏着什么呢?
刚看完《神秘河》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失望,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可是之后,这个故事会一次次地浮上心头,让人想着她。
这种感觉有点像这个故事本身。
一起谋杀案,单单独独的一个案子,不是连环杀手,不是虐杀,没有宗教关联,没有神秘因素,就是一个普通少女被人杀死。
虽然不幸,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层层挖掘下去,这个故事中的人物竟然彼此关联,恩恩怨怨完全无法解脱,而暴力在每个人心头都投下阴影。
这起谋杀案的确只是巧合,但那些暴力的纠结似乎又让这场悲剧完全无法避免。
大卫说,自从他从那个小树林中逃出来,他就不再是大卫了,他也不知道他自己是谁。
他的表面上温文尔雅,可他的心中藏有一个怨恨的魔鬼。
所以当他看到那个车上的恋童癖,平时那么温柔的大卫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对方活活打死。
然而不只是大卫,几乎每一个人,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都在心中藏下了这样的魔鬼。
因为只是藏着,所以只能更深地伤害彼此。
告密、复仇、仇视、隔离、叛逆、隐瞒、愤怒、发泄、惩罚。
最后给每个人都留下累累的伤痕。
就像贯穿这个城市的河水,平静的表面下从未停止流动,这种悲剧似乎也无法停止。
在一个案件之下,挖掘那深层的悲剧,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力量所在。
《神秘河》中不仅导演Eastwood表现突出,其他演员也非常出色。
尤其是获奥斯卡奖的两个男演员,最佳男主角Sean Penn和最佳男配角Tim Robbins。
Sean Penn一直是最优秀的演员。
而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在他的所有电影中,也算是上上之作。
他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把他的愤怒、痛苦直接印在观众心上。
而Tim Robbins和Sean Penn的表演却完全不同,没有爆发,就是压抑,一直压抑。
可是这种压抑更彰显他心中隐藏的黑暗阴影。
IMDB得分8.0(64820人投票),我打8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Technorati Tags: 电影,影评,剧情,最佳男主角,Mystic River
这个电影是看得非常压抑的片子。
根源并非因为电影中的人物遭遇如何不幸,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得荡然无存:朋友、妻子、兄弟、父女……“你最后一次看见戴夫是什么时候?
”“最后一次看到,应该是二十年前,在汽车的后座上面。
”当西恩潘歪歪扭扭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二十年的创伤昭然若揭。
二十年之前,所有的不幸开始于一种信任:对警徽,对成年人,对执法体制。
所以当中年男子要小男孩上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虽然有些男孩会聪明地撒谎说自己就住在这,有些男孩聪明地附和。
这时候诚实变成了懦弱,然后便是被老人,被中年男人一次次鸡奸。
小男孩哭泣着说:求你们了,不要这样。
时光飞逝,小男孩变成了父亲,有了自己的儿子。
这里如果指责男孩的玩伴见死不救有些过分了,他们可以推诿为对成年社会的尊敬:他是被大人带走的,大人怎么会错?
就连他们的父亲也觉得事情不过尔尔。
除了那个男孩受到伤害之外,但即便是他受到了,别人也会想:不就是肛门被撕裂吗,不是回来了吗,不是一切都会过去吗,我们毕竟没有落井下石。
电影中那个警探的朋友曾说:你认识这个人。
警探说:我们小时候是好朋友,现在不过就是打个招呼。
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好朋友就会顿生嫌隙,之后如果谁上那部车呢?
要知道剩下的男孩都是聪明人。
最聪明的那个男孩后来的人生并不怎么样,他开始犯罪,他开始用杀人来平息自己的愤怒,然后变成了一个超市的老板,变成了一个定期去教堂的好市民,虽然他发怒的时候手臂上的纹身依然扭曲: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要多少社交?
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准备和自己的男友私奔去拉斯维加斯。
那个男友有个哑弟弟,只有这个哥哥会用手语慰籍和连接他和这个世界。
当弟弟意识到要失去哥哥时候,毫不迟疑地杀了女孩:有一根棒球棍。
看看那个弟弟的好朋友:我不要他去监狱,我要他上天堂。
一个小孩开枪杀人如此毫不犹豫,世界太小了吗,杀人不过就是头点地。
戴夫长大了,儿子似乎很相信他,可是妻子哪怕给他洗沾满血迹的衣服,哪怕安慰他,心里根本不相信什么尸体,不相信什么猥亵男童的男人,她坚信他杀了好友的女儿。
为什么这么坚信呢?
因为她丝毫不相信自己的丈夫。
就像西恩潘一刀扎入戴夫的胸膛:你妻子都说是你杀的。
这个时候戴夫的混乱是想起了往昔:如果当年你替我上了那部车。
女儿死后,老丈人来看望女婿:你这个时候要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不要沉湎于自己的悲伤)。
西恩潘渐渐地狂怒起来:我知道我的责任(你只在乎你的女儿和其他的外孙们,我的女儿呢,死了的女儿就结束了吗?
我对她的责任呢?
)老丈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不过就是像个正常人那样说出正常的话而已。
那个警察最后如释重负地和西恩潘说:我们抓住了凶手。
可是之前他也希望通过戴夫找到缺口,或者直接说把戴夫当作替罪羊,证据不足罢了。
西恩潘不需要证据,他就像西西里人那样以血换血,虽然最后他知道他杀错了人,其实他一直觉得对戴夫不起,一个人被长期的负疚感折磨就会杀了对方,所以并不是因为对方疑似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是他受够了,在自己耍聪明逃脱厄运之后的负疚感把他折磨够了,他要解脱。
他连自己都不信任。
死去的戴夫再也无法去陪孩子打棒球,他后悔替那个在汽车里被蹂躏的男孩出头吗,他其实是在替自己出头,二十年隐隐作痛的屁眼提醒他:他现在是成年人了,他可以杀人了,于是他替天行道,最后自己也因此而死,他不信任自己真正摆脱了梦魇。
于是,他死了,死了也许不是什么坏事。
看着妻子惊慌地找着自己一夜未归的丈夫,臭女人,现在你高兴了,因为你的证词你的老公被他的好友捅死了。
你可以消停了。
没有人值得相信,那个警察似乎迎来了他的妻子,未来呢?
当我看到结尾的杰米对着警察朋友微笑的时候,我惊叹于杰米的自愈能力。
他失去了带给他生命动力的女儿,为给女儿报仇错杀了童年的朋友,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他居然还笑得出来,我觉得导演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并且告诉我们要竭尽全力活下去,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不被人所知的秘密,但身为人类,却要背负这一切,接受这一切。
这个父亲是个混混,年轻的时候不干好事,他有值得尊敬的地方,就是他懂得爱。
他爱妻子,他杀死陷害他入狱的伙伴,是因为他没机会在癌症的妻子的最后时刻陪伴她。
他改邪归正,是为了女儿凯蒂。
他第二次杀人,是以为惩罚了杀死女儿的凶手。
只看动机,不问结果,导演将杰米的罪恶埋在了神秘河里,连同更多的秘密。
而那个被他杀死的人戴夫,却再没机会得到宽恕,从他小时候被人带走关进地窖的4天的梦魇般的日子之后,他一直作为行尸走肉活着,当他想打开封闭的心与妻子建立正常的关系,他的大门被杰米关闭了。
也许是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路,有的人总是有机会选择,而有的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
所以杰米总是一个心满意足的人,妻子很爱他,而戴夫总是心事重重,甚至得不到妻子的信任。
幸运儿在被警察朋友西恩知道杀了人之后,西恩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也要给戴夫的老婆寄钱了。
倒霉蛋在临死的时候,被不受罚的许诺骗了,假装承认自己是杀凯蒂的凶手,结果还是被干掉了,他甚至为杀人编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理由,在酒吧里看到的凯蒂的热舞,让他看见了自己从未有过的青春。
生活里总是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幸运儿,就像杰米,做了多少错事,但人们还是喜欢他,随时准备原谅他。
还有一种是倒霉蛋,不管他自身受了多大创伤,如何试图活出意义,总是难以得到人们的喜欢,甭说信任,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能。
前者像个喜剧,后者像个悲剧。
悲剧谢幕的时候,人们甚至不会觉得有什么惋惜,觉得不失为一种好的结果,而纵容这喜剧,给他们一些乐子。
人们觉得,这样理所当然。
结尾的游行,是喜剧的继续,欢庆的队伍,鼓掌的人们,围着幸运儿的有靠得住的兄弟和爱他的妻子,他在阳光下依然笑得那么自信,他还是可以迎接每一天,仿佛悲伤从未来临,是的,他失去了深爱的女儿,可他还有两个。
可是那个倒霉蛋呢,悄无声息的去了,游行队伍里低着头的他的小儿子,还有唤着儿子名字的妻子的忧郁,似乎证明他有来过,但是除此之外,他似乎被无情的抹去了。
人们也许还会想起他——总是紧蹙着的眉头,高大的身影里都是疲惫,想起时也难免觉得不爽,然后这念头一闪而过,继续过他们有滋有味欢快的生活。
但戴夫自有他的分量。
所以这部电影里他带我的震撼,远高于那个胜利者。
他的微不足道的一生,向死而生的一切,都像一个人类的梦魇,没人想去经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难免遭遇,这是真实存在的,不能逃避的命运。
为什么同样是伤害,有人毫不在意,有人郁郁于此,杰米的轻松与戴夫的沉重,是两种选择。
不过是两种存在。
神秘河里的一切,较此都更为复杂。
如果你细心去想神秘河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想必你会吓出一身冷汗。
而人类的正义,又有多少公平呢?
1. 曾经和男朋友大吵过一次,温柔的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摔烂了一罐可乐,我从没见过这种架势,着实被吓得够呛。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他和我表哥有过不愉快,而且我认为我表哥是正确的一方,而男朋友是错误的一方。
再次提起来我仍然坚定地站在我表哥的立场说男朋友的不是,他大发雷霆说“将来是我要和你过一辈子,你怎么总站在别人那边来反对我,咱们应该统一战线”,我就告诉他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明辨是非,坚定地拥护正确的一方。
2.男朋友的外公欺负另一个人,两人开始拌嘴然后恶言相向马上就要打起来,男朋友拎着铁锹冲出去要打人家把人家吓跑了。
我的理解:外公本来欺负人不对,应该小辈的替他道个歉然后把外公带回来。
男朋友的理解:即便是外公欺负别人,还是要站在外公这边,一起欺负别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结:我特别讲理,讲公正,讲正义。
男朋友说无所谓正义和真理,只要是家人做的就是对的。
关于本剧:瑟莱丝怀疑自己的丈夫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打了架,他无时间证人,他的谎言漏洞百出。
但她的结局却很凄惨,一个人在游行的队伍里寻找,呼喊。
吉米杀人了,还是自己的好朋友,安娜贝丝依然安慰他”爸爸为了心爱的人什么都敢做,勇敢地去做,他永远不会犯错,不管爸爸做了什么,他永远不会犯错“,结果两人在看游行时露出胜利的表情。
真是残酷的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三观。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的,从来都没有公平,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
也许接触社会后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Jimmy 做事从来没有负责任的态度,从他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长大后他认为自己是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的,所以向警方告发了他的雷就应该被他杀了扔河里。
并且他觉得他自己就是上帝可以绕过司法系统绕过社会监督手刃任何他听说是杀他女儿凶手的人,哦,对了,以爱的名义,保护家人嘛,为了保护家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
哦,对了,无辜被害的David似乎也是某人的“家人”?
麦可的老爸?
瑟的老公?
他爸妈的儿子??
噢,管他呢对吧,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什么的通通可以去死吧,心好大啊?不过自私的自我保护主义更是大大的哟。
Jimmy手刃一无辜的童年玩伴之后,老婆安娜贝丝一边爬到Jimmy身上,一边对这个靠在窗边伪善地说“我杀错了人,事已至此,无法重来”(一如既往的“我做都做了,你想我怎样啊”的态度)的男人进行pet talk.。
“我跟女儿们说,爸爸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保护他所爱的人,她们就睡着啦。
Jimmy你的心好大的哟,你是统领这个镇子的料,你是个国王!
所有人都软弱鬼,而我们不是!
”听完了妻子一段极端自我保护主义演讲,Jimmy重拾男子汉大丈夫雄风,翻身过来把妻子压住狠狠地前戏!
太棒了,心底任何一丝(如果压根有过的话)内疚和不舒服,通通泄爽了。
不过最杯具的是,现实生活中,安娜贝丝是对的。
环顾四下,“统领镇子”的人,“国王”,从来都是Jimmy和安娜贝丝这样的人。
How about that.
Sean的演技确实牛逼 但Clint的思想恕我难以全懂~~
这部电影留给我很多东西去思考..如何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如何走出童年的阴影?如何建立夫妻间的信任? ..Dave的死几乎是注定的,因为他的性格
压抑,难以忘怀
【A-】“我们仍是被关在地窖里的小孩”吉米的老婆三观震碎我。。。 然后间接害死戴夫的人,是他自己的老婆,而他的老婆呢,又是吉米老婆的表妹。。。杀人的人,会觉得自己很酷吗 本来看完还没有多讨厌吉米这个角色的,但是我一旦回想,我就忍不住的心里的草泥马。最后本片的吉米和戴夫分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配角奖。也确实说明,吉米演的好。看见警察包围住吉米不让他冲去凶杀现场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多好的人呀,哎。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都特别的成功,鲜明且有特色。我也一直在猜到底谁是凶手,随着事情的发展,我越来越迷惑。
不知所云 两个小时的狗屁,精工細做的爛電影
慕名而看,但还是有点失望,唯一的看头反而是那一众熟悉的面孔。再早一点的话,戴夫的死也许反而对3个人都是种解脱,但影片最后戴夫已经决定忘掉过去回去和妻子重新开始时,却是吉米毁了他的新生活!另外,有朋友的这句评论非常到位:不能娶个不足够信任自己的傻老婆。
我很粗浅,我觉得不好看
这个片子的三观真得是让人恶心,最后一段关于”大爱“的解说词更是让人恶心透顶,还装深沉被观众解读为”命运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剧本刻意描写的三人交织的人生浮沉起于谁上了娈童癖的车,真是美国人性电影的通病。伊斯特伍德的导演技法毫无亮点,西恩潘和蒂姆罗宾斯的演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三个小时候在一起刻名字的好朋友,却因为种种意外,迷失在了人性的神秘之河,也许疑心重重的我们,永远看不穿真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个主人公的演技都非常棒,表现出了冷酷的大佬,卑微的小人物,和冷静的警察该有的气质内涵。
07.10.31我开始爱上sean penn了.kevin bacon是我还多小看quicksilver时候爱上的男子.
看完之后觉得,不论是悬疑还是影片对家庭与人生的阐发,都很明显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导演似乎太急于想把自己的表达施加于观众了
“we bury our sins here,we wash them clean”,in this mystic river。
兄弟不会一直是兄弟,夫妻也易劳燕分飞,死亡的那段只能自己走。KevinBacon真精神,要是由他来演CM就好了。对SeanPenn的讨厌无以复加(并不单因为本片),导致对一切妄自尊大的狮子男(或随便什么男女)都极度厌恶,比如片中他的老婆。【30多岁,白人男,没正式工作,曾被性侵】
不是太喜欢,装深沉,讲人生神马真讨厌
这个结局有事吗?太恶心了,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也没拍出什么东西。灰暗的人生真就一暗到底,没人管你都经历了什么,也无法求救。西恩·潘真是油腻到爆表,到底是怎么拿影帝的,蒂姆·罗宾斯倒是演得还不错。
彪悍的演员阵容,以及永远能让我上当的“第三种可能”的悬疑套路。。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看,在真相之后的生活总有理由继续。
我靠是不是我太愚笨了。1,BOYLE为什么不告诉真相,那最后死不就是自作自受了。2,BOYLE鼻孔朝天,从头到尾幽怨相的老婆 3,JIMMY在窗前说自己的罪行时,我靠,出现了他大度包容的老婆,不就是杀了个人,嗨,没事儿,接着放上床去亲。。。我靠
主线和童年绑架事件感觉是硬扯在一起,并没有感觉到内在呼应。节奏慢得让人抓狂,尤其是结尾,以为完了又给你来一段儿,以为完了又给你来一段儿,没完没了……
好烦啊,只有残忍的人活下来了,而他们都获得了幸福,还庆贺新生,为自己的误判与杀戮找到替罪羊长篇大论(´_ゝ`)and有原著的故事果然缜密和吸引人更多,当然前提是导演编剧也有本事。蒂姆罗宾斯真的大才,虽然都拿了奥斯卡但我感觉他比肖恩潘好多了😂说来我对导演真正不认可的不是任何技术相关,而是关于电影的寄托,这种电影就属于,如果我看电影想看的是这种电影那我干嘛不直接去看社会新闻呢🤷♀️(r`Д´)
这个世界毁于爱恨和钱,大概主要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