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部电影的恶搞元素也不少,但是,有些对话是在是无聊,而且多余的镜头也不少,还不能称得上是一流的恶搞电影!
总是觉得将本片划入喜剧有点不和谐,在这的划分标准估计是能让人发笑的片子统统划入喜剧,但总觉得不妥,毕竟喜剧这个古老的类型最初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拍的,此种类型的喜剧已经有着足够多的个性特点而足以为它们单独开辟一个新的类型了。
所以,个人觉得还是将这类影片暂时以恶搞片称呼吧。
其实,恶搞这个东西,说小了就是一些人吃饱了撑的过家家一般的炮制大杂烩,但说大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蕴涵恐怕也大有来头。
首先它体现的是新时代的人性解放与个性张扬,其次,恶搞是一种草根文化向精英文化直接对抗的战场,最后,恶搞更加是一种网络时代媒体力量重新分配的标志。
总之,平民老百姓不再是以前被几个主要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愚昧大众了。
尤其是youtube还有博客的出现更加削弱了主流媒体的统治力量。
你形式古板,我就调侃游戏;你装神弄鬼,我就讽刺挖苦;你愚弄大众,我就揭你老底。
总之,在一个允许言论自由的法制社会里,恶搞就如同传统的杂文一般既有娱乐大众的功效又肩负着监督主流文化的责任。
当然这其中也有烂俗,但恶搞绝不等同于烂俗。
当然也有人说这都是快餐文化时代浅薄与浮躁的象征——也许吧,但有快餐的时代总比只有慢餐好,多一种选择多一种机会。
再说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内容早已不再统治一切,取而代之的是选择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市场的多元化注定了电影空间中也一样的纷繁复杂。
但就电影的娱乐本质来说,我还是欣赏和喜欢恶搞的片子的。
所以对于本片笔者十分期待,毕竟说到底,恶搞片就是给影迷们奉献的课外大餐,管他那么多呢,饕餮之……
用一整部电影来恶搞另一部电影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如果你看过《斯巴达300》,那么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定会笑。
很多恶搞桥段堪称妙笔生花,光一个挑选斯巴达婴儿的片段就恶搞了史莱克和安吉丽娜•朱莉。
除此之外,什么蜘蛛侠、恶灵骑士、丑女贝蒂、变形金刚之类的都被整一遍,反正娱乐、政治、生活应有尽有。
比较惨的是帕里斯•希尔顿,简直可以用恶心来形容。
其实从恶搞本身可以看出编导的意图,对著名影片的戏仿是致敬,而对很多人物的设定就体现的没那么善良了。
如果观众会心的笑,说明此人物的确在某些方面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或不习惯,公道自在人心嘛!
人都会有犯错或大意的时候,好的心态就是自嘲,一笑解千愁。
而谩骂或发怒只会让旁观者看到当事人的脆弱。
(写于2009年4月)
从一部“烂片”说起。。。
生活条件好了,有dvd机电脑可以看电影了,于是有了一种现象,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电影,直接用“烂片”二字评价。
哪么如何理解“烂片”二字的意义呢?
网上流传着《完全烂片手册》,里面对“烂片”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烂片,当然就是指那些剧情漏洞百出,表演毫无生气,画面乱七八糟,声音唧唧歪歪的粗制滥造之作。
不过,这可是评价烂片的最高标准,要找到完全符合这些要求的烂无可烂的极品烂片实在不容易(令人神往!
)” 我总结一下,要不是剧情有问题,要不是制作一塌糊涂,要不就是画面完全失败。
电影的这三大要素失败了,影片自然好不到哪去。
我是赞同的。
网上喊烂片的太多,是个人看个片完后都能喊“真是个烂片啊”,殊不知,你的标准是什么,你有标准吗?
很多伪影迷有种观点,达不到自己期望值的归属烂片范畴。
看《变形金刚》,说是烂片,因为剧情完全失败。
这里需要请问,有多少人是为了扑朔迷离的剧情才去看《变形金刚》,一部特效大片,看的就是特效,感受的就是震撼。
这就说出了我的观点:每部影片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如果做过导演,或者看过导演导片就会明白,任何影片都倾注了导演的心血。
每日每夜的拍摄,艰苦的外景,漫长的后期制作和编辑,没有哪一个导演愿意耗费这样的金钱和精力去“玩游戏”,而之所以有的电影拍出来得不到影迷认可,确实是导演和拍摄组的水平有限。
但那都是外部表现而已。
导演的内在意图,心理过程和真实想法,是需要在影片中慢慢体会的。
所以,在看完一部正片后,请勿立刻下结论,建议看一些拍摄花絮,听一听导演和演员评论,会有更多的收获,对影评的理解也更加全方位。
《Meet The Spartans》,以《300勇士》为主轴,恶搞了很多电影和社会现象。
爆笑之余,你能发现它并不是那么平庸。
它是一部娱乐片,因为恶搞太厉害;它是一部政治片,因为映射了很多美国社会现实;它是一部歌舞片,因为决战中的街舞对决相当专业。
可以看出,导演是用了心在拍摄,编剧是用了心在构思。
当你抱着爆米花随着剧情爆笑喷饭过后,压力随之排解,心情愉悦舒畅,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加快乐,娱乐片的娱乐目的已经达到,何“烂”之有啊!
不同的影片,要用不同的心态和标准来衡量。
ps:对于老拿IMDB排名说事的朋友,有个建议,在看影片之前,请勿查任何相关资料和评论,IMDB排名是谁排出来的,别人的意见能代表你的意见吗?现在人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同时,内心的个性却在一点点失去.人云亦云不好.影评要客观理智的分析,不可老拿IMDB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ttp://blog.sina.com.cn/kevinlee1001最新博文:【原创】《写在2009年5月12日的一封信——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编剧若转行去做导演,恐怕连他编剧的老本行都做不好了。
McQuarrie当年就是一个极端的绝佳范例,无论在编剧界多么风生水起有口皆碑,一旦掌镜,就连自己负责编剧的部分也开始失去冷静了。
两位Scary Movie系列的原创功勋,两位致敬喜剧的先驱,近年的这几部所谓的票房奇迹,愈发没有营养了。
这部作品连完善的剧情都做不到,长度也只是不足60分钟再加上10几分钟的花絮来凑,这样的影片也能在首周获得票房冠军并席卷8000万刀票房,粉丝的力量还真是可怕。
早已经知道这部片子是恶搞,但没想到恶搞得那么直接。
恶搞选秀节目。
恶搞同性恋。
恶搞明星负面新闻。
恶搞电影。
恶搞游戏。
恶搞等等等等。
看完笑完觉得特痛快。
平时身边总是充斥着铺天盖地的大品牌大广告,一直被强迫接收乱七八糟的新闻和小道消息。
早已经对这些麻木到厌恶了。
美国偶像看多了都变成看评为了;露底照被暴多了都开始说小甜甜是故意的了;即使是明星夫妇收养有色人种小孩这种善事,看多了也都觉得有些假惺惺的了。
所以这部电影就成了对这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又和生活本身无关的东西表达恶心厌恶和讽刺的渠道。
要是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笑到高潮还真有向银幕砸爆米花的冲动,向导演和编剧致敬。
和朋友一起看完此片,朋友说佩服我能从头笑到尾还不觉得累。
看着朋友对电影还有些一知半解的迷茫表情,我骄傲又无奈地回答:“看不懂这个怎么在地球生存下去啊”
只有一句话:够搞的。
这样一部场景十分之粗制滥造,还不时夹杂着广告的恶搞电影,确实可以在无聊的时候做消遣。
前半部分还可以,后面就开始有点“恶搞审美疲劳”了。。。
关于这部电影就说2点1.实在是太扯了2.如果去看这部片子,不要让父母发现(开放型父母除外)
如今epic movie系列大有赶超另一笑抽筋系列scary movie的趋势。
说实话,每年的好电影因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像这样调侃热门、潮流、时尚的恶搞影片倒是成为我的期待和喜欢。
如果你不知道今年的关键词是什么,如果你不了解美国的大热电影,不妨参考一下诸如epic movie和scary movie的影片,保证你愉快的了解了当年的美国“时尚”。
本部epic movie看图便知是以《300壮士》为主线,上一部呢是以《纳尼亚》为蓝本。
两部其中更是穿插了无数“笑点”。
影片一如我们神勇的斯巴达国王Leonidas所提倡的“男人亲吻,女人击掌”那样,rock u world,颠覆你的世界!
最令我笑得捧腹的是两军对抗时采用的方式:拼街舞和对骂!
如果真实世界是这样该多好,不仅省去庞大的军费开支,还可以卖转播权以获取赢利。
我们国家队队长一定是把死人说活的“周星星”,试想对方输的张口结舌、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呵,损人无敌。
片子虽是恶搞,但特效的制作却是一点不马虎。
细节上的注重更是比国内的许多所谓的文艺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看来,它的评分可以比《满*》、《无*》、《夜*》高两倍。
[By Vincentspring]
无聊了点,但是BT网站上总是冒出这个电影,忍不住下来了,随便拖了拖,没啥意思,干净腾出了硬盘。
郁闷时可以乐乐
受不了了。
看來我好的是悲壯那一口。
这几天看恶搞片的最后一部,已经非常疲劳。觉得长头发队长蛮有爱,那只嗯嗯的暹罗猫也不错……%¥#(咿呀大~姑娘faifai辣~~梭奴家像辣只猫~~)
就是爱恶搞 就是喜欢贱
没看过spartans 300应该看不大懂吧,这个简直就是那个电影的副产品
超级恶搞。American Idol,Project Runway,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Britney, Lindsay and Hilton, Ugly Betty, Heroes,....
这货不是斯巴达。
外教说了,剧情越烂的电影,越有助于练习英语。
那个Simon像爆了。还有save the cheer leader,save the world呢。
哈哈哈,笑完就删
很有时代感 这就是恶搞片的风范
Not a fan. I won't watch any more movies like this...
恶搞的太痛快了,咩哈哈哈
垃圾胡搞剧……不喜欢 可我有强迫症 所以还是看完了
里面至少70%的引用我一眼就知道出处~包括美国偶像这几个评委的特点~中美毒太深了~
低级趣味,糟蹋了《斯巴达300勇士》
这货不是斯巴达
好吧,我投降,太搞笑了
这种片子得是阅碟颇多的人才能看懂!搞笑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