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疯狂的导演

疯狂的导演,冬天不冷,I am Director

主演:高天,张殿伦,刘桦,徐帆,王宝强,焦恩俊,金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疯狂的导演》剧照

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2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3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4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5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6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3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4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5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6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7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8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19疯狂的导演 剧照 NO.20

《疯狂的导演》剧情介绍

疯狂的导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高天 饰),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张殿伦 饰)开始了他们的拉赞助之旅。在这途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一连串大腕儿爆笑加盟,将会打造一部怎样的惊世“大片”?在这过程中,小导演为了大梦想,是妥协还是坚持?是忽悠还是实话实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末武江湖之凝神花桃花运恶徒必死美女上错身第五季蛇草莓恐怖说书人橘子红了3D铁三角我想要的圣诞礼物路德第三季晨海的海鸥妙女神探第五季男孩A狩火之王踏破浮屠米斯特和皮特必败治愈魔法的错误使用方法大军团广场事件再见吧!少年虎胆救援伞学院第二季子夜只能是你一切全包夫妻时差吊带袜天使天使禁猎区新兵正传2终极匹配泥土之界

《疯狂的导演》长篇影评

 1 ) 《疯狂的导演》识时务者为俊杰

1.外行领导内行术业有专攻,领导无非内行和外行两种。

内行领导内行也是两种情况,要么下属进步神速做事事半功倍,要么经意不经意间压制下属的能力,譬如某电影只是请个内行导演做监制,结果变成了监制导演电影。

外行领导内行,行道就多了。

不过在下属眼中,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条。

“领导傻逼死,啥都不懂,整天瞎BBB。

”《疯狂的导演》中投资人与制片人导演的关系正如企业中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投资人不懂电影,但是没有人认为自己不懂电影,不就是大屏幕放的那一两个小时吗,谁看完不能点评几句。

况且自己投钱了,这是必须得多提意见多说几句。

加之,投资人投资电影本质未必单纯,要么为了潜规则演员,要么为了把潜规则的演员扶上位,要么给自己家企业产品打打宣传,主要还是要用钱生钱或者用钱生利的。

千万别提什么艺术,根本不懂艺术或自认为懂艺术,提了只会更糟糕。

坊间流传,其实投资人挺好骗的。

具体如何好骗我不是很清楚,不过在电影中起初投资人都不是很好骗的,他们有种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后来在曲线救国满足投资人各种要求之后,一个项目初成形,更多的投资人蜂拥而至想要分一杯羹,居然给了导演得瑟的机会。

其实影片揭露的是电影乃至整个社会全面病态的市场。

2.识时务者为俊杰王菲年轻时也是唱流行歌曲走红的,还改了名字叫王靖雯。

后来她唱歌走红,就很少唱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歌曲,也有在颁奖典礼上很“狂妄”地讲她知道自己会唱歌。

侯孝贤在拍自己风格电影之前,一直也在拍《俏如彩蝶飞飞飞》《在那河畔青草青》等流行电影。

日本现下知名的动漫声优很多是AV游戏声优出身的。

其实大家都一样,在事业发展的初期,总要做一些后来看起来很商业不太体面的工作。

这样不是不好,还要讲侯孝贤,在早期的电影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的统筹总控能力,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掌握发挥。

如果没有长期的前期积累过程,当真正有人给你自由,让你放手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也未必能够如鱼得水。

有自己的坚守固然重要,但眼高手不能低。

《疯狂的导演》中的无名小导演还未有一部处女作,就开始坚守自己的理想,难怪制片人崩溃。

但是不是因为初学者,就要卑尊屈膝,将投资人奉若祖宗?

倒也未必。

商业与艺术如何权衡,这里就需要制片人的协调能力了。

制片人担当着投资者与导演沟通的桥梁,桥越坚固可发挥的余地就越大。

理论上投资人、制片人、导演都站在想要将电影努力做好的一方,投资人、制片人想收钱,导演希望自己名利双收,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坐着就办了。

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会很多,一方面各势力心怀鬼胎想要为己谋利,更主要的是,可能大家集体没有好创意,好点子,甚至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将电影推向越来越烂的方向,还不自知。

《疯狂的导演》除作为一部有着不少大牌明星的完整电影观看之外,还为电影从业者提供了大量业界沟通合作实操经验的反面教材,可逆向参考学习。

文|苏筱兀。

 2 ) 《疯狂的导演》:揭露影视圈残酷现实

如果说,影视圈是名利场,那么在这个名利场的背后,则是残酷的现实。

很多人看来,表面光鲜的职业总是有金钱、性和色的包围,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像想像中的那么高端。

至少在影视圈,对于很多的新导演与制作人来说,拉赞助之旅,就像是一场又一场奇遇,会遭到不同的待遇,同样也会看到世间的冷暖。

《疯狂的导演》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拉赞助。

而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后,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虽然故事非常的搞笑,但背后是无尽的伤痛,电影本身就是想通过这样荒诞的表现手法,来批判和揭露这种黑暗,也许讽刺了我们现如今的影视圈,为什么出品了那么多的作品,却没有那么多的优秀佳作,而是出来会总会遭到吐糟和观众的不接受。

也许这是影视圈最需要思考的,而在拍片的过程中,有各方势利的干涉,自然而然的,最后出来的结果也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该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与虚的相结合,导演和制片人与投资商的聊天中,不经意间插入影片的画面,而徐帆、刘桦、王宝强等人主演的角色也开始了他们被安排下的表演。

氛围很轻松,语言很诙谐,只是一面是冰一面是火,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而这种轻松的结合,虚与实的相互切换,也让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

而地域又限制了东北,所以很多的正宗东北话,也是笑点之一。

雪地场景拍的相当漂亮,而老外们的玩CS,则让这部戏有了更多的笑点,而他们之间的撞碰,则令人捧腹。

故事有针对性的对选角和故事的设置有了更多的表现,也是在批判那些投资商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去改戏,而不是为了艺术愿意投资。

个人觉得,也可以多一点潜规则的东西,只是演员的选择上,更多的讲究大牌,点到为止,而投资商指定演员,也没有过多的有潜规则的戏,也许是故事的一个回避。

现实主义的体裁并不少见,但大多数都显得有些生硬,《疯狂的导演》则让这样的现实体裁更加的幽默化,戏剧化,将无厘头与认真拍戏巧妙的结实起来,也将导演与制作人之间的矛盾,还有投资商与剧本角色之间的细腻关系风趣的揉和在一起,既让人觉得有意思,又没有太张扬,既让人看到了演员的认真努力,又让人见识了投资商的奇葩和无语,既让人看到了导演和制片人的艰辛,也让人读懂了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3 ) 《疯狂的导演》: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这个圈子的疯狂程度,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那些名利之争的攻讦与谗枉,那些规则之下的荒谬与残酷,逼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但影片更多时候不是疯狂似的揭秘,而是……一本正经又歇斯底里的记录。

这种感觉是怪异的,就像影片本身,野心勃勃却在关键时刻草草了事,各种大咖入戏却又走过场糙不可言,取材质朴真实但又想玩出点花样,故事荒诞不经的不够极致缺乏想象,总之,圈子里的这点事儿,得变着法儿的讲出来,但这方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瓶颈,和影片中的导演一样,最终是以补救的方式去完成创作,这就让很多情节失去了力量,也让原本该有的深刻浮于表面。

但努力的痕迹也随处可见,这种努力不光在于解决剧组的日常事务,还有与经纪人的较量,与投资人的角力,与高利贷公司的对峙,甚至道具和演员也需要兼顾到,最终,以“戏中戏”的手法让影片得以完成的同时,也因为这眼花缭乱的各种参与,让影片多少增加了观看过程中的一些乐趣。

如果只是这些,或许还不能体现出导演的“疯狂”,他首先做的就是对导演生活的经历进行“拆解”,以一种“放弃治疗”后的状态把这些属于影片的元素组织起来,让一部分人跟着导演四处筹措资金修改剧本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阻力,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在深山雪林,在东北农村里四处狂奔,或飞天大盗,或流氓无赖,或神经夫妻,让影片内外混合出入。

然而,导演想给予电影的,电影想给予观众的,最终却乱成了粥。

导演也没想解开这个乱局,反而连自己也深陷其中,以致连莫名其妙的鸵鸟和女秘书的大胸也来给故事添乱,到后来干脆就放弃了挣扎,或者说,一开始就是奔着“疯狂”去的,但把持不住的疯狂乱了阵脚也乱了套路,不就是记录吗?

故事里的人物,遇到的事儿确实是圈子里的糟烂事儿,说来至少一半的人都听说过另一半的人甚至都见过,但怎么看怎么不艺术气息,不娱乐精神,不……够充满想象力——这是“记录”的缺陷显露,虽真实,但缺少张力。

好在还有歇斯底里,这是影片除了一本正经之外另一种气质存在,这种气质使得导演对投资或者说商业上的需求更加投入——来自现实题材的再加工;对故事的发展却不管不顾放任自流——戏中戏的展现,即使一本正经的还不够严肃,歇斯底里的还不够彻底,但两种气场混合,还是让人看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最终,以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收尾的影片,字幕——“若干年后,高天成为世界著名导演”安慰了导演的失落,也成全了无数导演奢望却始终无法圆满的幻想。

这才是这个圈子里,最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4 ) 《疯狂的导演》: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

想起某部台湾电影,故事讲一群为了电影梦而奋斗的小人物,挣扎在片场与生活间,高潮的段落,小女演员终于得到了上镜机会,演一个贞子式的女鬼,衣服穿好了妆也画好了,却在那一场戏开拍前,因为高烧真的离世了,组里当然没人知道真相。

本能驱使下,死后的小演员还是带着“完美的妆容”来到了片场,于是,镜头里拍摄的是一只真正的女鬼。

每个剧组都有很多的好故事,《疯狂的导演》以原著《大导演》为基础,将演艺圈的生态杂糅于荒诞的故事情节中间,嬉笑怒骂,有些讽刺意味。

不知道多年后的影青们看到这部电影,是否还会寻找到当年那群“要做著名导演”的年轻人身上的热血。

这种电影很原生态,很赤裸裸,很扯很没规矩,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如果你喜欢,这部就可以算是一部B级片。

狂想曲式的电影,剧情跑线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虐心事儿一个炮仗接着一个炮仗,当牛做马,漏胸漏肉,打架见血,真枪实弹,鸵鸟拉屎,各种生理享受,该有的全有。

《疯狂的导演》开始于一场拍摄不下去的小成本战争片,为了让片子顺利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竭尽所能,去寻找救命的投资,期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路龙蛇前来拦路,折腾不在话下。

影片的镜头语言十分大胆,各种动物乱入,拉伸了人物所处生态的荒诞性。

从北极村穿越到城市,从城乡酒吧穿越到澡堂,背后的逻辑在于人物内心的轨迹。

徐帆、焦恩俊、金铭、王宝强等明星大腕领衔主演,使得影片类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枪林弹雨、家庭氛围、都市男女、黑帮警匪、春贼喜剧被杂糅在一起。

艺术与商业能否两全其美?

这是影片自始至终在探讨的问题。

冲突来自于各路影人的生存压力,同白领一样,导演也是要靠干活儿吃饭的。

没有了项目,脱离了剧组,众人就如同酒馆里的醉汉,街头的乞丐。

艺术和梦想在此时完全使不上劲儿,现实中的生门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找钱,把戏拍完。

抱着这样的目的,想出钱的老板们对于影片的要求不管再扯淡离奇,都是“有道理的”。

导演在生存面前开始走上疯狂之路,战争片剧情在东北雪原上产生了离奇的变化。

期间有挣扎,有绝望,都没办法阻止“把片子拍完”这个不可磨灭的使命。

片子终于拍完了。

导演幻想着自己终于熬出苦海,走上国际一线导演的行列。

到了那时候,闪光灯背后的恶心事儿,还算个屁啊。

苦逼的是,电影行业是个万人坑,纵有千人沦落,后人还是会踩着前人的尸体往上冲。

每年艺考期间,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里都杀得一片血淋淋,要是当时校园子里支开幕布,放一下《疯狂的导演》,估计一轮考试,半数以上的人会自动弃权。

这部电影是给什么人看的呢?

艺考生,从业者,所有为梦想而疯狂的人。

踏踏实实做事儿,早晚有混出来的一天。

 5 ) 推荐给那些还有梦想的人

这零零碎碎的情节中道出了当导演的难处。

为了能拍出自己心中的一场戏,不得不拉投资改剧本加人物,甚至低声下气地做着非本职工作,电影中另一些原本怀有同样梦想的人放弃当年第一志愿,开酒吧,当老板,当秘书。

而戏中的男主角的梦想也一点点被磨灭,终于变成了他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类人。

而我们,曾经不也这样的吗?

 6 ) 权利资本大棒下挣扎的电影艺术

电影到底是艺术还是商品,这几乎是伴随电影诞生就开始形成的问题。

而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拓展,于是就有所谓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分,前者偏重于艺术价值,后者则诉诸娱乐要求。

当然,二者也不全是界垒分明的,优秀的影片总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从而使自己既保持一定的艺术性,同时又具有某种商业价值。

然而,时至今日电影创作氛围却远没有想像的那样和谐,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只能背负着电影梦想挣扎在艺术理念与现实生活之间,并不完善的融资渠道决定了电影制作受制于资金的困扰。

《疯狂的导演》将电影制作人的生存囧境搬上银幕,让我们看到光辉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权利资本是无孔不入的,在社会的任何领域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相对而言,电影作为现代工业的结晶,本身就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无须对之进入回避。

在某种程度上,资本对于电影具有某种催化作用,毕竟任何电影都离不开资本的扶持。

但是,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对于电影来说资本并不是无偿的援助,它需要投资收益。

正常情况下,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资本与电影的关系是明确的,它只追求最大利润率,因而它需要电影能给自己带来收益。

市场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本的走向,因而对于资本持有者来说,可能有自己的特殊电影嗜好,但这种嗜好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收入为前提。

在时下国内的电影界却远没有成熟影视产业的理性,资本更多的情况下以一种肆无忌惮的大鳄面目出现,既没有成就投资者的理性,也没有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理解。

《疯狂的导演》就真实地展现了目前电影界内投资方的这一面,作为青年导演(高天)与制片人(张殿伦)不得不为了筹集资金而到处作揖打躬,而各路资方则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在这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现实面前,高天不得不一步步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顺从各种投资方的意志,将自己的剧本改的面目全非。

极力资本对电影创作的这种随意挤压即不是理性的投资者的态度,也不是电影创作者所需要的资本融入方式。

事实上,这种挤压恰恰显示电影商业化的不成熟与不专业,在投资方看来,电影既不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也不是追求艺术价值的对象,而是自己手中的玩具,或者心血来潮时的消遣。

由此,在当前的电影市场,权力资本更像是一种怪胎,既不追求利润空间,也不关注电影的艺术性,全凭投资者好恶进行运作。

而对于基层导演特别是青年导演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知名度来融资,只能接受这种畸形资本的挤压。

这就造成电影制作的双重困境,一方面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无法创作成熟的商业片,另一方面也没有艺术自主性,无法拍摄体现导演创作理念的文艺片。

而整个创作节奏都跟着资方走,电影最终体现的是投资者的个人趣味。

《疯狂的导演》就是在夸张的外表下真实地反应了当前电影创作的现实状态,也表达了电影人对电影前途的某种担忧与焦虑。

 7 ) 《疯狂的导演》:小强也能变藏獒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8 ) 《疯狂的导演》:电影圈非请莫入

《疯狂的导演》虽有“疯狂”,但真跟《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不是一个系列,它一枝独秀自成一派。

一部电影探讨电影圈内的事,有点自我评判的调调。

而电影只做展示与隐喻,更多的现实留给观众去解读,圈内圈外视角不同,收获的效果也会不同。

正所谓圈内看门道,圈外看热闹。

《疯狂的导演》讲述了一对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以轻松诙谐的手法展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

影片通过戏中戏的巧妙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连串另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影片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疯狂的导演》的荒诞影射了电影圈中的种种怪象,其实在之前的海报上就已经有所诠释,以象征导演身份的导演椅和打板代表电影圈中地位卓然的导演身份,而一头乱入的草泥马则萌囧可爱,这似乎在暗语电影圈的某些潜规则,这个圈子有风险非请莫入的意思。

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位不得志的导演,在为自己的电影找投资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窘境,片中穿插了大量动物形象,给每个主演角色贴上标签,既轻松搞笑又暗含讽刺意味。

而“不会忽悠人的制片人当不了好导演”也充分表现了影片本身荒诞、黑色幽默的特点。

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圈,而这个圈是有其不成文的规则,俗称“潜规则”,如果乱入不懂“道”上的规矩,似乎就无法在该圈生存。

电影圈不是任何人自觉很牛逼的有道行的人就是随随便便闯入的,如果你是新人导演,凭什么让投资人为你投资?

你拍出的东西凭什么让观众喜欢?

这些不是专业学识所能解决的,片中的那位苦逼导演不就是现实的写照吗?

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电影,荒诞中的隐喻、戏中戏的展现手段、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明星的参与,喜剧元素可谓十足,但他讲述的是电影圈里的故事,了解电影圈的人一看便会产生共鸣,而如果圈外的人呢?

可能看不出导演所隐喻的内涵,单纯的把该片看着屌丝导演逆袭记。

这或许是该片的局限性之所在。

看完这部反映电影圈之怪现状的电影后,突然想起此前有一个《大片》也是在反映电影这个圈子的现实,二者不同的是《大片》展现的是电影中表面现实存在导演、群演、剧务等真实存在于各种剧组中的角色,而《疯狂的导演》隐喻的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圈”。

中国电影市场近两天确实足够火爆,《泰囧》《西游降魔》等票房大热后,让电影圈里涌入众多热钱,很多“人傻钱多”的人都想投资电影,而他们还非得整一个很洋气的词叫“进军文化产业”。

电影圈暗流涌动,入圈有风险非请莫入。

 9 ) 《疯狂的导演》:戏中戏的蝴蝶效应

多年前的一部《疯狂的石头》成就了内地小成本电影的传奇,除了单纯搞笑之外,题材和叙事手法上的巧妙创新让观众眼前一亮,开辟了小成本高回报的先河,随后《疯狂的赛车》承其衣钵,又赚得盆满钵满。

“石头”和“赛车”之后,疯狂系列第三部迅速繁衍着,《疯狂的导演》再次精彩来袭,如何用小成本影片再次引起蝴蝶效应成为了影迷和专家的一致期待。

《疯狂的导演》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并且通过戏中戏的巧妙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连串另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影片讲述了以一对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为主线,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他们的拉赞助之旅。

该影片无论是导演、演员亦或编剧、剪辑来说,都充斥着疯狂系列的影子。

在拉赞助之旅途中,高天、张殿伦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强有力的制作班底和珠玉在前的例子,也使这部影片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人气。

在观景过程中,娱乐码头整个过程都是愉悦的。

因为像该影片这样以搞笑为本务,真正回归电影的本质的中国电影着实难得。

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娱乐一直是电影的本质要素,甚至是第一要素,但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们似乎着了魔,一定要把电影里灌入那些故作高深、国家民族大义、政治导向正确,因而很多影片都成了道德的注脚、政治的下脚料,这让观众真正在影院里轻松的笑变成了一件难事,而《疯狂的导演》上演了戏中戏,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正是一次搞笑的本真回归。

电影中的戏中戏与导演、制片人被连续悲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桥段。

今年就有诸多这样题材的影片上映,例如《大片》、《北漂鱼》等。

而《疯狂的导演》故事精彩完整,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高潮迭起,因此吸引了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众多明星的加盟,形成众星捧月。

为了导演和制片人的梦想,众星显得更加的疯狂,在皑皑大雪覆盖着的东北丛林中,演绎着“杀马特”意味十足的战争场面。

另外,从中国电影产业回报层面来说,票房成为了唯一的投资回报方式,植入广告在影众的极力排斥之下已并没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疯狂的导演》却别出心裁,里面最大牛的广告植入,就是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均以现实的明星身份加入。

因此,《疯狂的导演》采用的多线叙事的炫技手法、从复杂的人物关系衍生出笑料密集却又经得起推敲的故事。

对没有“性欲”的冯小刚和只追求画面美的张艺谋等大片导演来说,小成本影片已经成为中国影片的发展趋势。

 10 ) 无笑点还敢称喜剧片?

昨天去万达影城 看了#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立意是想以喜剧的方式表达电影创作面对资金,商业化运作而屡屡违背创作宗旨的辛酸与无奈。

但导演编剧对故事的拿捏能力相当差。

全片情节碎片化,无戏剧冲突高潮。

影片号称爆笑喜剧,但全场无笑点,也无人发笑。

(有的估计是选错电影的苦笑)。

你见过让人笑不出的喜剧吗?

这次真见识了。

当年周星驰用喜剧电影《喜剧之王》来表达"其实我是演员"的无奈,笑中有泪。

如今疯狂的导演把好创意硬生生做成痴呆导演,唉。

《疯狂的导演》短评

你麻痹

6分钟前
  • 小红帽板蓝根
  • 很差

看了20分钟,是在看不下去了。

7分钟前
  • 张伍可
  • 很差

导演牛逼,烂片也能请这么多牛人

8分钟前
  • 我们都会死
  • 很差

一分都给多了

13分钟前
  • 立乐
  • 很差

无话可说

14分钟前
  • π的启示
  • 很差

这样的片子就是纯粹浪费时间。

17分钟前
  • frontboy
  • 很差

烂片,浪费带宽。

20分钟前
  • o
  • 很差

感谢万达电影城免费赠票。

24分钟前
  • bathball·巴思柏
  • 还行

我就没见过这么差的电影……

29分钟前
  • 暧叶
  • 很差

拉长了的微电影

31分钟前
  • 火子
  • 还行

人生苦短,珍爱生命:远离垃圾电影中的电影垃圾。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少去做为好。

34分钟前
  • 夜丫儿
  • 较差

看过打卡,

35分钟前
  • 白猫霆
  • 还行

集合众多腕打酱油的一部大烂片。

36分钟前
  • 需要毅种力量
  • 很差

看了十分钟看不下去了。

38分钟前
  • 孙晓轩
  • 很差

········

40分钟前
  • Aix
  • 较差

这。。是。。啥

44分钟前
  • 雏菊~velly
  • 很差

看不下去,真心难看,烂

48分钟前
  • Bounce l
  • 很差

还好吧 明星挺多

49分钟前
  • 狂心顿歇
  • 还行

真尼玛垃圾 没负五分吗

54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很差

年度耐着性子看完之一!

57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