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超贤的电影总是有一种类似于深度马杀鸡的感觉,看的时候被无形的按摩手按压得全身紧张,甚至有点对抗,过后又觉得身心舒畅,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亟待好好休息的快乐,那种肾上激素被充分刺激甚至有点儿过度透支的畅快感,也只有在他的电影里才能感受得到。
《爆裂点》用的仍然是百看不腻的经典配方,几乎贯穿全片的情绪张力和塞得满满当当的人物和故事让观众目不暇接,即使是周秀娜客串的小角色也有其高光和反转时刻。
每一个角色都是动态的,有因有果,在片中不被遗忘地有着自己完整的发展过程(有些角色太小甚至有时候观众自己都会忘记)。
单是从这一点上,就能够感受到林对剧本的严格把控和打磨。
在林超贤的电影中,你似乎很难找到空白之处,观众永远处于肾上腺素被无限提升的过程中,开局李振邦(张家辉饰演)和江铭(陈伟霆饰演)的两三次互动,算是全片唯数不多的松弛时刻,从青衣南突袭开始,所有角色都进入了荷尔蒙破表的对抗状态。
然而,全片那些强烈的情感激荡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由复仇二字紧紧包裹住(再一次感叹剧本的缜密度和严丝合缝的结构)。
在这里不得不说,在缉毒主题的故事架构上,香港和欧美的走向还真是完全不一样,看过《毒枭》及其衍生剧《毒枭:墨西哥》的都知道,制毒团伙和缉毒警察之间一直都有一种隐形的平衡关系,就是大家各司其职,“公私分明”,即使警方的缉毒力度再强,捣毁再多的毒品,也很少有毒贩敢将恶手伸向主事警察本人,更不敢祸及其家人。
因为这条线一旦被逾越,就会容易激起缉毒大队更大力度、甚至疯狂不顾理性的捣毁行动。
这条底线,是双方默认的。
但这种微妙的对抗平衡在港台的缉毒故事线里基本不存在,后者更多的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相互撕扯,所以复仇在这里成为全片的关键情绪,也是推动整个电影故事走向的轴心,绝望是全片最大、最强烈的情绪。
卧底多年的江铭承载全片大部分的重大转折,也是最绝望的一个角色,他不像正派如李振邦或制毒头目韩洋那样面对亲人死亡时的那种绝望,而是看着自己人生一步步走向疯狂和绝路但又无法扭转的那种绝望,这种绝望的底色其实是无奈和被动。
韩洋的复仇和李振邦的追击的主动性,显得被夹在中间的江铭异常被动,后者的每一步都是被大环境推着走的,被卡在互相博弈的警匪之间被动地作出反应,无论是首次突袭之后的再次回归卧底,还是面对祖的威胁,每一次他都在生与死、正义与罪恶、犯罪与立功之间尝试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
出乎意料的是,江铭的卧底身份没有像《无间道》那样走计中计的揭露之路,而是直接诉诸实打实的暴力冲突。
在真实得吓人的暴力面前,江铭作出正确选择、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角色给予观众如此强烈的绝望感。
被截停在门口的小警察之死,虽然导演没有给出镜头,但几乎可以肯定是江铭所为,因为当时的那个情况,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破局。
可以看出来,导演对这个角色的复杂度处理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谨慎处理的,屠龙者是否终成恶龙是大部分卧底片都会探讨的主题,杀人和被杀困境也是常见的套路,但《爆裂点》把这种挣扎难度提升了一个更激烈的层次。
用火烧和一枪射杀虽然都意味着一个人死去,但很明显论残忍程度,前者比后者要强烈和恐怖得多,对施行者的心理折磨也强烈得多,这几乎模糊了正邪之间的界线,上升到身之为一个基本人的考验。
而林九的死,究竟是正当防卫不得以而为之,还是江铭阴暗面的爆发(为自己前面的无奈选择而作出报复),导演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解释,但江铭知情不报、私下处理尸体却是铁一般的事实,见到李振邦之后的仓皇逃跑,更是让人对这个角色的未来走向增添一丝丝的不安感。
再到后来的对祖的猎杀、对韩洋的追踪,这个角色的理智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只剩下复仇二字而已,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
可以说,江铭的悲剧早就在缉毒团队被团灭(除李振邦之外)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复仇这个核心故事线是由制毒大佬韩洋推动的,扮演者谭俊彦在这个时间点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timing 真的是太对了,绝对会引起高热度的讨论,因为和最近大热的《新闻女王》中他的角色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由Man 姐的温柔善解人意的白月光到这里心狠手辣有仇必报的制毒大佬,自由切换完全没有难度,他一出场的时候我就有听到观众有人细声惊叹:这不是杰哥吗?!
最后谈谈梁洛施演的膺秀这个角色。
初看时觉得有点多余,基本功能感觉可以完全由她的弟弟膺汉承担,但看完细想,又觉得这条线设置得颇有意思。
全片其实都在诉说着两难局面的绝望情绪,膺秀这个角色同样也在不断回应着这种情绪,无论是丈夫“死后”被迫走上制毒之路,女儿的自作自受的不幸遭遇和叛逆,还是弟弟的惨死,又或者最后发现的真相,每一个转折都在不断加深这个角色的绝望情绪。
同样是面对绝望情绪,江铭、韩洋和李振邦等男性角色都选择复仇,而作为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膺秀却选择了自杀(成功被救下),这不得不让人对这个角色产生怜惜和同情。
但与片中其他角色相比,膺秀的结局已经算好的了。
看完这个电影,让人觉得缉毒这个工作是真的太危险了,要向缉毒警察队伍致敬!
刚看完《爆裂点》回来,忍不住写一篇,太激动了。
很久很久没看过这么喜欢的港片了,画面和故事的精彩程度太超预期,尤其是陈伟霆,《爆裂点》一战封神。
我觉得这可能是张家辉、陈伟霆个人最好的作品了。
为什么我没说可能是林超贤最好的作品呢,因为我觉得他可能未来还有更好作品出现。
但是这片子里张家辉,尤其是陈伟霆,真的太顶了,真的真的有可能是他的巅峰之作。
一提到香港男演员很多人都觉得梁家辉是最好的,我心里最好的香港男演员是张家辉和刘青云(插播一句张家辉老婆关咏荷我也很喜欢)。
张家辉金马、金像两个影帝都是跟林超贤合作拿的,这两位感觉是真的有化学反应。
这次林超贤给张家辉的角色发挥空间也很大,既是警察又是父亲,既正义又无助。
我喜欢张家辉的地方是他能演好人也能演坏人,都很有味儿,不受特定类型的限制。
这次的《爆裂点》他也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他看手机那场戏我都扭头不忍心看屏幕了,太揪心了。
林超贤+张家辉是好片子的基础保障,这二位组合去影院看稳赚不赔,绝对值回票价。
不过这次最让我惊艳的是陈伟霆。
我本来对他就是路人粉,没有特别喜欢也不讨厌的程度。
可能因为他太帅了吧,没有特别注意到他的演技。
但这次陈伟霆的表演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我之前看见网上很多人说这部戏陈伟霆拍的特别拼,但是其实我觉得拼不是最值得去说的,而是他演的真的好。
人物特殊身份的复杂性,整个人的悲壮,都诠释的淋漓尽致。
有几场戏,他的面部和肢体控制绝了,眼睛的抖动,面部肌肉的抖动,迷茫又坚毅的复杂状态,太出彩了。
就这部片子中的演出,陈伟霆配得上一个影帝。
感觉林超贤太会调教男演员了,跟他合作的陈伟霆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悟了。
被迫吸入大量毒品和那一场打斗戏真的太虐了,看的我好揪心啊。
曾经听到过一个没有出处的故事,一个卧底警察跟毒贩一起在街上的时候,碰见了老婆和孩子,孩子很小喊了一声爸爸,然后就牺牲了。
真的太残忍了。
估计很难在大荧幕上看见这么炸裂的画面程度,这个级别,绝对不要错过。
近几年的动作片真的有一些好作品,爆裂点太好看了,又爽又惨烈。
准备去二刷,太值得了。
仅仅记录个人观点不代表谁--看名字与简介就知道很爆裂。。。。。。。。。。。
可是说好的爆裂呢?
怎么跟想的不一样,你这个不是打打杀杀的爆裂,,,,,是家庭关系职场艰难--当罪犯孩子没有未来当公职人员,一天天的没时间顾家孩子叛逆--看到中间韩洋得的那个病,,,,,你是怎么安排的?
----最后那场打斗,看到他拿刀,,,,,,是兄弟就来砍我。
故事的最后,坏人没死干净,当然好人也没有胜的开心。
为什么陈伟霆用的是原声啊hhhhh软软糯糯黏黏糊糊的🤣🤣太可爱了,完全不符合人设🌿German又是一脸凶样的黑社会模样出现了哈哈哈哈😂背头小胡子,好大的眼睛hh真是超级擅长演小混混的我们German😂啊呀我们朱朱又演帅气小警察😊(我像在看年轻帅哥们过家家hhhh)搞半天你们来来回回都演这些个角色()原来韩洋不是梁家辉演,认错了😂好drama啊你们…警方和黑帮都很……(呃)梁洛施好漂亮!
(眼前一亮)感觉演女儿的演员好像之前和彤拍广告的妹妹😲(查了一下发现是《焚城》里演女儿的)演梁洛施老公的是杨祐宁?
😂男主儿子为什么长得有点像...蔡程昱😂😂(dbq)朱朱🐻肌也好看嘿嘿(不好意思这片子剧情属实不怎么样,看看这些吧...)German好帅,真是个悍匪hh明明是很紧张的情节,陈伟霆一开口就是软软的普通话,好出戏😂😂这个时候比《太阳星辰》时期精瘦,更像小混混hhh帅的又跟警察前辈缠缠绵绵()你小子😎哎哟我们朱朱真的是一脸正气小警察,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German哈哈哈哈哈,感觉像在看《太阳星辰》()情节设定真的槽多无口……就这样吧🚬反派女友是周秀娜演的(和彤拍广告短片,演了《临时决斗》的小姐姐),都好熟脸hh(dbq我是来认人的)反派原来是这位!
造型好适合他,完全没认出来诶演得好好👏🏻最后:太drama了主角反派都很降智操作,我真的没法吐槽……随便看看吧🚬🚬这个分数是它应得的。
(呵)
剧情不太想吐槽了,个人评分是3.5星,总感觉林超贤的水平不应该拍成这样,在他类似水平和题材的作品里观感大概是线人>证人≥爆裂点。
这里只写一些在观影过程中看出的致敬,因为是一刷有些地方难免看漏,应该不止这些,欢迎补充1.李振邦和江铭第一次见面,李振邦问江铭愿不愿意做卧底,江铭问是不是“三年又三年”那种(无间道1)2.江铭的人设和经历应该是无间道的两位经典卧底陈永仁+刘建明的结合体:①陈永仁:因为一些问题退出警队又被找回来当卧底,在制d团队里扮演寡言少语、凶狠冷漠的角色,私下里却主动帮李振邦庆祝生日(无间道里黄Sir送陈永仁手表,提前给陈永仁生日礼物),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和信念②刘建明:江铭在失手杀人后为了继续任务和保证自己的安全,毫不犹豫将卧底身份栽赃到别人身上(对应无间道里刘建明杀陈永仁和大B,再把卧底身份栽赃到大B身上),却一步错步步错,精神也因为短时间误杀两人和被迫吸食du品而开始失常(对应无间道3刘建明在精神压力下误以为自己是陈永仁),最终走向末路这里也衍生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刘建明真的与陈永仁互换,那么刘建明大概会成为一个在处事上会更加极端、更加利己的江铭吧(无间道1-3)3.韩洋对家人的重视也带有几分倪永孝的味道。
虽然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但本片对无间道的致敬之多很难不让人觉得韩洋重视家人、为家人复仇最后却被家人出卖的结局没有受到倪永孝的影响,以及结尾处反复提到的“我们是一家人”“家人最重要”个人认为是很明显在暗示倪永孝(无间道2)4.李振邦作为卧底的接头人,上司让他劝卧底继续行动,他在医院却毫不犹豫地劝江铭放弃行动(对应线人里李沧东受上级指示,即使内心挣扎也听从命令劝线人继续行动,最终把线人推向绝境)这里李振邦和李沧东的对比也难免让人感到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爆裂点中李振邦做出了与线人中截然相反的选择,却因为各种因素无法控制地迎来了同样的结局(线人)5.du品交接地点在重庆森林2046号(王家卫 重庆森林 2046)6.因为汽油引发火灾和爆炸,导致数位jc被火烧死(魔警)7.韩洋在乱战中断手(扫毒1)【评论补充】8开头李振邦和江铭在拳馆庆祝生日的台词有几分像《激战》里程辉与林思齐练拳不小心亲到的桥段,但不得不说《爆裂点》里对基情戏(?
)的把控远没有《激战》中自然,显得有些刻意制造基情(激战)暂时发现了这些,除了无间道和王家卫是很明显的致敬,其他都只算我个人认为有所致敬和既视感的剧情。
不得不说这些小彩蛋还是挺好玩的,不过我看的场次没几个人,大部分应该都是普通观众没看出来梗,只有我一个人傻傻的一边想这里致敬了哪部电影,一边在那里对“三年又三年”和“重庆森林2046”两句致敬最明显的台词很小声地笑(……)最后再补充一下家辉的李振邦人设,江铭的人设原型来自无间道,而李振邦的人设原型大概率来自同为林超贤导演的线人中的李沧东(也就是所谓的“我致敬我自己”)然而李振邦这个角色倒霉得特别夸张,倒霉程度大概就是把家辉以前演过的倒霉角色的遭遇全部double放到了李振邦身上:1.离婚,与家人不和,间接害死自己家人(线人)2.队友在枪战中被泼汽油后被火烧死,最后儿子也是同样的死法(对应魔警里韩江引发火灾烧死jc)这大概算是家辉在魔警里烧了别人队友的因果报应吧……(魔警)3.从江铭差点暴露开始李振邦一直想让江铭脱离行动,但上司却让李振邦安抚卧底继续行动,卧底本人也坚持继续行动。
直到局面越来越不受控制,江铭甚至被录下错手杀人的证据无法安全离开行动,李振邦只能看着江铭在卧底行动中深受犯罪的煎熬,不断挣扎和弥补过错最后死在血泊当中(线人)4.李振邦答应帮线人膺秀照顾女儿(对应线人中李沧东帮死去的细鬼照顾妹妹,将细鬼本应得到的线人费私下交给妹妹赎身)(线人)5.执行任务时因为队友失误(扫毒里阿秋误发情报,爆裂点里队友没有请示上级就擅自行动)导致走进du犯陷阱差点被团灭,最后整组人只剩自己和两个队友活着(扫毒1)不得不说李振邦的倒霉真是惨绝人寰,生日过后不到一个月身边所有亲近的人都先后死去,一直在救人却谁也救不了,很久没看见惨成这样的角色了,惨得我都几心疼家辉……
帅帅的家辉 惨惨的邦Sir
本片表面上看似讲述了一个关于毒品交易和警方行动的故事,实则暗藏了对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失效的深刻隐喻,即构建了一个语言失效的世界。
片中的各个角色们,无论是警方、毒贩还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线人,都陷入了交流的绝境。
张家辉饰演的缉毒总督察李振邦,要求下属"守住爆裂点",但却无法真正理解警员个体的恐惧与压力;陈伟霆饰演的卧底警员江铭,在犯罪集团内部充当卧底角色,却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表达真实身份的能力;连梁洛施饰演的神秘女毒枭,在她冷酷无情的背后,也有一种拒绝沟通的生存策略。
所以暴力成为了唯一通用的"语言"。
本片的动作设计巧妙地反映了这种沟通困境,林超贤摒弃了以往传统动作片中轻快流畅的打斗美学,而是用一种笨拙却又真实的暴力。
尤其是那场废弃工厂里的长时间肉搏戏,两位主角在打斗之后变得精疲力竭时,依然在机械地挥拳。
在视觉上,林超贤用冷色调的香港夜景、狭窄压抑的空间构图。
角色们总是透过障碍物相互观察,或者就是被囚禁在物理空间之内。
这种视觉语言让观众感受到:暴力不是因为角色们本性邪恶,而是因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对方意图,做到有效的沟通。
唐唯瀚,新人导演,网络消息说是已故导演陈木胜的徒弟,再加上 林超贤总导演的掌舵,让我对这部戏的期待上升了一个的等级。
然而我的期待大多数迎来的只有“失望”,多线路的铺设确实是可以吊起一个人的胃口,尤其是在时长有限的电影里,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心里有个不好的想法,完了,导演大概率给自己挖坑跳。
要说电影能以现有的尺度上映,让我蛮感到意外的,这点应该感谢“剪刀手”的手下留情,但若是导演自己再动点刀,删减多余的线和人物,补充一些主线的剧情,我想是一部可以加分的电影,毕竟当前所呈现的一些人物,到最后也没说出个什么所以然, 另外影片大量跟拍和晃动的镜头,尤其在动作戏的场面,让我略感不适,一个字 晕。
影片中陈伟霆的造型,总让我想起《新宿事件》里的吴彦祖的造型,而且他们还有相同的命运被人砍掉手掌,通片下来给我“全员恶人”感,要对付坏人,你要比对方更疯狂。
辉哥的演技自然不用了,倒是 谭俊彦 的表现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感觉演技要比在剧集中的表现要好的很多。
最后,影片应该有删减,但即使删减的时长拼起来,也很难让这个故事变的完整,除非这是一部电视剧剪辑出来的,有或者原本是拍摄剧集、由于资金问题,改拍成了电影,又或者有续集计划呢,毕竟最后的“坑”有的都还没填好”。
或许二刷,对剧情理清会更清晰,但这也是后期平台上映的事了,票价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我这附近的那影厅播放设备太“渣”了。
大尺度、够劲爆、真炸裂。
对于《爆裂点》这部电影来说,这几个标签应该算是准确形容了吧。
不得不承认,在电影场面的呈现上,保持了林超贤导演一贯的水准和风格,不断挑战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内心世界。
一场电影观看下来,身体依然是紧绷的,可见视觉冲击力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在开场时,歹徒穷凶极恶的手段,开车强行拖拽警察,最后闯入废钢堆,让警察牺牲得足够悲壮。
面对这样的场景,任谁看了都得生出几分愤怒。
毒贩的凶狠报复,使用燃油瓶伏击警察。
熊熊烈火瞬间吞没了年轻的生命,正与邪的势不两立也在烈火中疯狂对峙。
卧底江铭即使在暴露的情况下,为了捍卫心中的信念,拼尽全力控制毒瘾的发作,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洞穿在场每个人。
这样的场面还有很多,它们一起拼凑起整部电影,成就了电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爆裂尺度感带来的震撼。
如果除去这些“打打杀杀”的场面,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剩下什么。
也就是说观众只是看到了一副精致绝伦的故事框架,而故事内容却少之又少,没有很多情感内容来支撑起这个故事,当然也就无法与观众取得情感共鸣。
在电影中,缉毒总督察李振邦是核心人物,他需要面对韩洋贩毒团伙,也需要对接卧底江铭,还要与制毒师姐弟谈判,同时也要处理自己儿子惹下的事情。
数小时的电影,却要展现多条支线的故事走向,稍有不慎就会凌乱不堪。
主线本应占主导却被削弱了,支线本应配合却占了主导,最终导致顾此失彼,故事难以讲透。
《爆裂点》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场面上,缺少了人物故事的交代,使得情节发展生硬且难以理解。
制毒师姐弟怎么突然出现了?
到底是基于什么缘由要和警察合作?
其中,两条由孩子所带出的亲情线为故事增加了什么?
整个故事都在讲警察与毒贩的斡旋斗争,但是结尾却落在了“家人”的支线点上,与故事的核心点发生了偏差,导致故事不仅错位且杂乱。
但是,每个人物的塑造的都有各自的风格,只是糅合在一起却显得彼此突兀。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电影已经成为文化娱乐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其成熟的制作流程和业态,港片已经提炼出了独居风格的影片元素:兄弟与战友、卧底与背叛、尖沙咀与金三角、枪战与肉搏等,可以说从这些元素中随意选取几个就能拼成一部电影。
熟悉的配方,如何拍出新意就看导演的操盘能力了。
毫无疑问,《爆裂点》具有浓浓的港片的基因,在呈现上做到了不出错,但是很难出彩。
主线被支线渐渐淹没,每个人物都是带着结果上场,缺少了前因,再怎么看也很难理解后面的结果。
一部好电影,首先重在把故事讲好,而不是依靠大尺度来撑场。
『爆裂点』开局既巅峰,一场张家辉的追逐戏成了全片最大爆点,进入正片后的动作戏,除了有惨烈度,啥都没有,纯靠“惨”的程度堆砌,剧情涉及角色过多,每一条线都想展开来说,结果一条也没说清,相当凌乱。
似乎导演林超贤这些年合拍片(主旋律片)拍多了,已经记不太清何为“港味”,只能靠“一刀未剪的原版Ⅲ级港片”来作为此片唯一的卖点了。
【4分】
一、卧底身份被识破,遭受生命威胁,杀了毒贩为什么要坐牢?有人断章取义是吧?当卧底就是在黑白之间不断游走的,为了达到目的一路走来手上沾的黑事肯定多了去了,一段视频就可以抓卧底去坐牢,这点法律权益都保障不了你们还让人当叽霸毛卧底。
这卧底可是到死都要匡扶正义啊。
二、墓地搏杀那场戏,所以是彼此为了队友,达成一致,数一二三同时撒手妥协,点根烟目送对方离开的?
三、这毒贩都四面楚歌了,自己也快一命呜呼,想抓他想杀他的人四面围剿,结果他说第一要素是杀缉毒警察泄愤?可以理解为人之将死想着疯狂杀戮,但居然拼死还不忘记出货,那你到底是要赚钱还是要杀光人?不惜命想赚钱的话你去抢个金店可好?想杀戮的话把工厂关了可好废那劲干啥?四、女制毒师寻情债,男制毒师塞钱打发,怎么你是不知道制毒有多赚钱?还是你觉得女制毒师跟你这些年啥也不会靠要饭活下来的?
五、铺了那么多条线,埋了那么多内容,兄弟情、父子情、母女情、战友情、上下级情、姐弟情、男女情。
正义、法理、情欲、贪欲、失职、背叛、冲动、愤怒,面面俱到,好好好,最后全部嘎。
除了全部噶,我也想不出如此复杂的线序后,该怎么去交代每条线。
动作戏还不错,拳拳到肉,打得扎实,暴力血腥的尺度也是有所突破,有点被吓到!这尺度在院线电影中真的很少见了,也难怪在香港被评为三 级,不适合家长带小朋友观看。演员演的基本都在线,就是剧本/故事有点难评,东扯一点,西讲一些的,138分钟的时长,看得有点让人不耐烦。
风格还是那个风格,味还是那个味,林超贤独有,非常喜欢的一类港风,在陈木胜去世后,现代时装枪战警匪片也就林导的最喜欢了,且珍惜! 本片下料挺重的,就是故事线太多,叙事拖拉混乱。其实最后所以人的结局都…,如果能围绕宿命论精雕细啄,加点内心戏,去掉不必要的设定,肯定是一部上等的港片佳作,可惜了… 希望林导再接再励!
好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片子了。。。
(3.8)复仇绊 暴力界 黑白斗灰 皆逝(动作与枪战 差口气 人物与故事 走在可视的道路上)
这片太港了,所有对港片的期待都有,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故事走向都有,还有他们互相吐槽的“三年又三年那种卧底啊”,当然还有港片式的尺度与结局,那条横亘在差人面前的线。另外永远可以相信香港那帮演员的表现,渣渣辉、陈伟霆以及一众脸熟的朋友,看他们对戏,文戏武戏,都很赞。这片太酷了,所有人都很帅,然后会忘记他们的帅脸,和他们的角色一起在故事里蹉跎,那种毫无出路的绝望啊……电影的确线索很多,可是这不是就是日常生活的样子吗,生活时间被一件件抽的开身抽不开身的事情占据填满。香港导演镜头里的香港熟悉美丽。香港导演故事里的香港好危险😂
呜呜呜,港片诈尸啦!
零星。可以不要拉着张家辉、梁洛施这样的好演员共沉沦吗。
那丈夫给出第二沓钱的时候,成功夺得今年“喜剧大王”的称号。
0 博弈含量为0,像是看一场煎熬的比赛,比谁失误多,更蠢
非常混乱,所有人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布局这么多条线到了结尾竟然毫无交代,且完全没有必要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尾。
一部电影不能只有尺度……
导演巴不得将所有剧情点放到一个电影里面,本来只是一个贩毒卧底电影,加上了男一号的家庭故事,加上女制毒师的家庭故事,还加上了某犯罪分子的所谓的炒股剧情。整个138分钟,支线剧情占了不少,然后主线故事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一个反派是老大,也不知道一阵阵的动作戏到底了为了啥? 爆裂点,爆的是自己的钱包,裂的是自己的大脑,都快被导演搞到头痛欲裂了。
每个人物的行动都缺乏动机,张家辉离婚后就不管儿子了也没看出有多忙,陈伟霆都暴露了还得去作死政治觉悟太高了赶紧入党吧,梁洛施作为制毒师一个制毒镜头都没有,莫名其妙就开始帮主角,感情线不知道有什么用。槽点太多了,林超贤导演的滤镜给三星吧
梁洛施制毒师和周秀娜这两条线没啥意义啊
《爆裂点》作为 5 年来内地院线未见的Ⅲ级港片,生猛、火爆尺度大、全员疯。但比视觉更炸裂的,是情感的重击。不管是正义方的缉毒警,还是制毒师,内核都是寻常百姓千疮百孔的“亲子关系”。逼疯犯人、无恶不扫的警察,其实是一个无力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故意疏离儿子,担心祸及家人。而表面富贵,干尽坏事、对女儿极尽控制的制毒师,最柔弱的部分只是一个不安的母亲。世人千万种,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大抵只有一种,就是拼命保护。但越是拼了命要守护的东西,越是要变形、扭曲,《爆裂点》最终爆的,还是人类情绪的临界点。
三级片,血腥暴力程度令人吃惊。失无可失,忍无可忍,退无可退,避无可避。从头到尾的绝境。愤怒,疯狂,丧失理智,失去底线,变节,友敌不分。随着枪战打斗摇晃的镜头,陷入无力。在二战日军遗迹爆裂山,拔出当年的刺刀,血流成河,彻底爆裂。是非黑白曲直似乎已不再重要,因为那一把火已经彻底烧成炭。暴君最终自食其果,必须接受制度的审判。张家辉延续《线人》中的角色,这次更加过火。陈伟霆自从《前度》《扎职》之后终于又有了一次突破,有柔有刚,又不会过火。谭俊彦六七年没演电影,发挥居然还不错。董玮的动作指导也是很稳。梁洛施好久没有出现在大银幕,这次表演没什么问题。柏安妮女儿许恩怡和梁洛施对戏也不会落下风。
开头还有点无间道的意思,后面一堆无聊的支线太墨迹了,实在不喜欢陈伟霆,有一种gay强装硬汉的感觉
支线较多,张力有限,偶尔会感觉有点喧宾夺主。林超贤的动作枪战片依然保持水准,各位主角配角真的是非常非常用心演戏。杨祐宁“加钱哥”上身令人忍俊不禁,全片唯一笑点。各路正邪人马,各有各的困局,因果交织最终汇聚成了一个血肉横飞的“爆裂点”。最后张家辉只身突袭制毒工场的桥段打得很精彩,看得出来这一段戏是想要拔高人性与情感,然而,真的塞的太满了......粤语版+1星。
杀疯了杀疯了,这回是彻底杀疯了!
众所周知,故事片可以没有动作,但动作片不能不讲故事!这么拼命的卧底,是因为不想辞职?无关主线的细节太多,好像从电视剧里拎出来一集。以及太暴力太血腥了,为了打打杀杀而打打杀杀,显得很无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