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未完成的追问水母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贯穿于这部2002年,由黑泽清执导,小田切让和浅野忠信主演的电影《光明的未来》之中,它所代表的一种标志是在电影内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也因为黑泽清本人一贯的风格,这种核心意象的情绪冲击力还是让我叹服于其情绪张力。
黑泽清一向高产,但佳作可能并不多,当然,这不是我要关注的重点,毕竟我是那种情绪大于故事的观众。
所以还是会很受用他对“疏离感”和“暴力突然性”的探索。
《光明的未来》这一电影标题在一开始就在创造一种与电影主旨背道而驰的第一印象,但这其实与水母的意向达成了一致,片中所有的人,看到水母的初感觉都是惊叹于其美丽,但又忽视了其有毒的事实。
片名叫做“光明的未来”,但实际又是在构造一个停滞时期青年失去希望,丧失理性,困于社会规训、丢掉常规行为逻辑的“超现实”,可以说,正是在这个世界线中,导演对“暴力突然性”的运用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层次,影片中段对整体叙事起到关键作用的那场杀人行动,完全弱化了两位男主的动机,刻意忽略掉了故事的逻辑性,这使得故事本身让位于情绪的精神探索的铺陈之中。
水母逃走,繁衍生息,占领城市,又游入大海,有意无意的造成靠近的居民中毒。
以两位男主以及后半段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为某种代表的一代人,正是好像这样徒劳的反抗着社会的规训,就像水母美丽,但柔弱,全身有毒就是它们的反抗方式。
这种无因的反抗本身就是没有逻辑的,不论是他们讨厌,但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的社长被杀死,还是那群青少年在小田切让的带领下冲进会社狂欢式的大肆破坏一通。
这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是一种后现代的普遍焦虑,所具像化的表现。
浅野忠信的角色告诉小田切让的角色一个暗号,“红灯停绿灯行”。
但是小田切让始终不理解这个暗号的含义。
直到浅野忠信在监狱中自杀,他留下了最后的信号,“绿灯行”。
如果理解为红绿灯本身代表着社会的规则,当它作为暗号被提及时,化用了这一交通信号灯所代表的秩序和指挥意味,暗示着浅野忠信角色对失序的世界的讽刺,这是一种极具时代特性的隐喻,来自身处崩坏时代的人的质问,规则是否还有遵守的必要?
我在对黑泽清的另一部电影《云》的短评中说到 ,这很神经病,但是我喜欢。
这句话套用到本片也是同样的合适,神经病本身就是一种暗喻和嘲讽,是对规训和传统权威的鞭笞和不屑,是一种艺术性的夸张。
另一方面是浅野忠信角色的父亲,他所代表的是身处变革一代的父母辈的角色,或者可以认为他们事实上是比子代更为迷茫的一代人,因为身处旧有秩序中的他们不能理解,也无力维持原来的秩序和权威。
这在他与自己的亲儿子和与小田切让这一角色的关系中都有体现。
影片的故事走向以常规的故事片角度而言显得杂乱无章且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高度统一的,成长于上升时期的青年遇到了一个不再上升的世界,被迫要自己寻找可能的出路,被圈养在淡水里的水母在寻找着流向大海的路径。
水母的漂流、青年的彷徘徊与上一代的无所适从,这本身就是一回事。
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场后工业时代的寓言,当世界变得不再确定,当规则存在的必要性被质疑,当旧有的秩序崩塌而新的秩序尚未确立,在这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夹缝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光明”。
黑泽清还是对惊悚恐怖片比较在行,这部不伦不类的剧情片最多只能彰显他的创新胆识,在多种类型片之间的嫁接实验,看上去不太成功,比多年后的《东京奏鸣曲》要逊色得多。
浅野忠信自杀前的段落拍得相当有水准:怪诞气氛、人物关系和隐喻色彩把握恰到好处,他死后的故事立马变得肤浅流俗,这后半段缺乏有效的推动力,令整个节奏都呆滞了,高潮的缺失也是意料之中。
成长主题没啥新鲜的,反而是父子关系这条线索值得咀嚼,前半段的“弑父”和后半段“伪父子”情节的设计,揭示出日本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
水母和监狱造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亮点,在如此现实主义的情节里丝毫不见突兀。
那双眼睛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挥之不去。
二村蹲在地上,恍然不知所措;旁边都是废旧的、待修的家用电器,古老的款式落满了灰尘。
他抬头看着真一郎,怯怯地低声恳求,“我可以留下来吗?
”。
真一郎看着这个孩子,看着他破破烂烂的衣服,看着他破破烂烂的心,看着他那双充满了迷惘和稚气的眼睛。
这个不能应付社会的孩子。
这个总是焦躁不安,好象困兽一样的孩子。
这个拒绝接受现实的孩子。
他颓废,任性,迷茫,暴躁。
他会莫名其妙地从饭桌前跑出去,蜷缩在沙发里。
他会愤怒地拿起铁棍,冲到老板的家中,只因为老板开除了真守。
他会任性地打翻养着水母的鱼缸,又无比后悔地把地板掀开找寻它的踪迹。
他会因为便当里的鸡块少了而跟人打架,他会因为电动游戏打输了而生闷气,他会带上一群快闪族,洗劫自己妹夫的办公室。
他总是在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的情绪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他是这样的空虚。
可是他有那样一双眼睛。
那是怎样的表情?
简直像是迷路的孩子。
高反差的画面上,白色白得刺眼,黑色又黑得浓郁。
真一郎跑出破旧的铺子,找寻赌气离开的二村。
他跌跌撞撞地跑在桥上,年龄令他不胜负荷。
他的脸,黑白分明地,棱角清晰地,离镜头越来越近。
那是一张父亲的脸。
他疲累地坐在桥面上,风吹着他灰色的头发。
那一瞬间,无法承载这样沉重的苍凉!
这个一直想要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总是试图跟倔强的儿子沟通。
可是大儿子已经五年不见。
小儿子跟着母亲走了,在他眼里父亲不存在所谓的尊严。
面对监狱里冷冰冰的真守,真一郎胡乱说着亲戚们的近况。
面对叼着烟大大咧咧的小儿子,他显得委琐迟钝,充满了悲凉的讨好的神气。
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或许。
他不了解他的孩子们。
但同时他又是那么一个孤独的人。
他少言寡语,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
开着一家布满灰尘的维修家电的小铺,被工人说成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
寂静的马路上他一个人开着车,在车里唱着自己的歌。
他去超市买来食物,站在桥上独自吞食啤酒,让风把手吹得冰凉。
可是无论如何,他最终紧紧地抱住了无处可去的二村,深沉地说,“我原谅你,我原谅你所作的一切。
我原谅所有的你们。
”影片结尾的时候,真一郎走过真守鬼魂坐着的沙发。
一直以为他不能看见的我们,赫然发现真一郎伸出粗糙的手,静静地抚摸着空荡荡的空气里,真守的鬼魂或许存在的部分。
然后他转过身去淡淡地说,“你可以一直留在这里。
”这位老父亲,他是彻底地原谅了所有的儿子。
看完电影留在心里的是长久的苍凉和幻灭。
这样一部电影,传递了那么多不同的讯息。
以至于要写的时候,言犹未尽。
仿佛在拙劣地描述某天听到的一只不知名的乐曲,耳畔净是久久不散的旋律,心头塞满了空荡荡的感动,但是张张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
你确定未来是光明的吗?
当生活看不到尽头,甚至连梦里也没有色彩,你的人生是不是应该绝望了呢?
故事的开头非常平凡安静,两个青年在一间小小的工厂里终日浪费着青春,冷漠温合的有田和狂燥无助的雄二,彼此以沉没的方式相互守候在一起。
雄二不知道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总是慌张得如困兽般寻找着出口,有田则相对冷静得多,他默黙的安抚着雄二的情绪,与他约定了“前进”和“等待”的手势,镜头中的色彩和声音真实无味,看不到一丝光彩和力量。
这里要介绍一下剧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只漂亮的剧毒红水母……它美丽优雅的红光与摇曳的身姿成为贯穿整个电影中希望的载体……在老板准备将两个人签为正式员工的时候,一次拜访差点要了老板的命……老板的不请自来和对自己年轻时希望的描述惹哭了雄二,有田阻止雄二告诉老板他正在逗弄的水母含有至命的剧毒,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二方面:一是老板的平凡会传染给雄二让他绝望,二是有田希望老板的死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因为最近雄二的梦里什么也没有了,这个生活毫无头绪的年轻人一旦签约他的一生将变得平凡然后落入一片黑暗之中,雄二就是有田的希望……他的杀意已经形成。
逃过水母剧毒的老板想当然的开除了两个人……这成了有田杀人的动机,说实话,老板虽然不讨人喜欢,但罪不至死,但是有田知道如果自己不动手雄二一定会先出手,他得保护自己的希望,在他将自己的水母交给雄二之后,有田赶在雄二手持铁棒光临老板家之前动了手……的确,有田的反映太过极端了,入狱后的有田非常平静,并没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现出反省的意思,每次雄二来探视,他只是耐心的教导雄二饲养水母……他在小心的安抚雄二的心智,给他“前进”的力量和希望。
父亲的探望却并没能拉进父子之间的关系,也没能给有田带来更多的鼓励……这位父亲显然是非常失败的、失败的婚姻、没有前途的事业、两个形同漠路的儿子……影片中二儿子加濑亮的演技也是非常出色的,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那种父子兄弟之间的漠生与不信任已然全盘展示出来了。
然而雄二在失去方向中决定等待有田出狱,十年或者二十年……有田的希望再次面临破灭的危险,他的初衷是希望雄二可以向前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结果自己却成了雄二的牵绊,他在绝决的与雄二断绝关系之后决定自杀,死之前他用床内的铁丝固定了自己的手臂和手指姿势:“前进”,最后微笑着对镜头说了:再见……与此同时,失去稳压器和生活方向的雄二在发疯的时候失手打翻了水缸,水母成功出逃。
有田的老父亲在儿子死后也没能了解自己的儿子到底在想什么?
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儿子死前的手势成了一个“迷”,却将雄二与老父亲联系在一起,无处可去的雄二跟随着有田的父亲回到了那个毫无生气的电器修理厂,为了保住与有田之间的约定,开始疯狂的向河里投放海虾做为水母的饲料,希望出逃的水母能活下去!
饲养海虾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动力,老人也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儿子饲养的水母……在黑暗中它显得格外漂亮!
然而有田的灵魂却将饲养虾苗的电源破坏掉,虾苗全死,雄二彻底崩溃并与老父亲发生了正面争吵……这也是影片开始出现希望的地方: “你为什么不看看你眼前的事?
啊?
为什么你不能面对现实?
因为那很肮脏污秽?
那可太过分了!
因为我面对的也是同样的现实!
你没有权力如此蔑视它!
”“如果你逃,只会有二种结果!
不是在你的梦里,就是在监狱中死去!
”这些话是父亲多次探望却没有对儿子有田说出来的……父亲不能再看着雄二跟儿子一样堕落下去,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现在他要保护雄二,也是保护着有田的希望。
追着雄二跑出去的老人无力的瘫坐在地上……老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但是老人依然坚强的面对着生活,并且在夜晚向着河道里发着美丽红光的水母伸出了姆指,那是生命的力量!
离开老人的工厂之后雄二被妹妹介绍去之前玩游戏赢了他的妹夫公司做打杂的员工,无聊中的雄二带着一群在游戏厅结识的白衣小子洗劫了妹夫的公司,在逃过警察的追捕后再次回到老人的小工厂:“我可以留在这儿吗?
”“没别的地方可去了吗?
你确定你想住在这儿?
既然那样,就永远住下吧!
”“原谅我!
”“我原谅你……我原谅你!
你的所有……我都原谅!
”这些话是老人想对自己儿子所说的吧…………就这样雄二与老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电视里播出水母大量出现在东京各地,袭击碰触他们的人,并从各个河道结队向大海游去……看到新闻的雄二爬上了屋顶,但他依然没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他决定开始“前进”,老人准备将雄二收为养子却没有说出口,如果说出来的话雄二是不是又要开始“等待”了呢?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雄二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了……故事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成群的水母游向大海,那是有田的灵魂也是他的希望,水母受不了城市的淡水最终选择回到它们的故乡,老父亲欢呼着冲进水中不想让儿子离开结果被水母刺伤,因为他不想活着太久……影片没有交待雄二的去向,他离开了老人去完成有田“前进”的梦想……然而工厂里有田的灵魂静静的看着在工作的父亲,大家以为老人看不见,但老人却抚着有田灵魂的肩膀说:“你可以永远待在这里”……这对不善表达的父子终于可以了解彼此的内心。
那群穿着“格瓦拉”T愠的白衣少年们走在明亮的大街上,他们的未来伸向何方?
是不是一片光明?
片尾曲响起……字幕上出现了“暧昧的未来”五个大字……我们的未来真的是一片光明吗?
譬如我此刻 为写这个东西从今天凌晨看完片子开始一直皱着眉头到现在。
期间 不停地浏览无关紧要的网页 不停地整理硬盘里的资料 不停地将一些莫明的程序打开了关闭再打开。
几次准备要写 几次又放弃我期望现在手头有一包烟 我可以点燃一支 看着它独自燃烧到烟头 然后再点一支。
而脑袋里 一次又一次地试图理出个头绪来。
一个世界 被黑泽清的影象与我的视线 打磨成一片薄薄的摩纱玻璃 唯一清晰可见的 只有那头发光的红色水母。
我抵挡不了这绝美的红色 正如我抵挡不了黑泽清自始至终的末世情结我想我还是晚了。
我4岁学键盘、7岁开始读童话、10岁学书法、15岁学绘画和开始听摇滚、从一年前开始大量看片子并喜欢浅野忠信 我还是晚了。
我追赶不上情境的扭曲方向的放肆十指的疼痛心脏的起搏 否则我将在死去的男人的希望死去之前剁碎绝望 在活着的男人绝望醒来之前缝补希望那个狂暴自卑的小田切让 在阳光下眯起眼睛的样子 仿佛已经笃定了心思向前走去 风吹向了什么方向。
他蜷缩在昏暗的小车库里 抬起头默默的问:我可以留在这里吗。
他其实不抱任何希望 不再敢抱任何希望。
以至于老人坚定地回答他可以一直留下来后 他转过身摆弄随手抓住的东西 许久 才抱住老人大哭未来。
浅野忠信很明显不喜欢小田总是做梦 或者说他嘲笑他的梦。
他先于小田很久 便已放弃了未来 因此也必然先他离去。
那个他阻止小田说出水母有毒的手势 其实已经是个委婉的道别。
他所能看到的未来 便是他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死去孤身生活的老人 5年后与大儿子再次相见竟是隔着监狱的铁丝网。
他几近讨好的口气向小儿子打听大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人。
在小田跑出车库后 他拖着衰老的身体 从街角处追到桥头。
在一个客人面前 他畅快地表达了他的愤恨 可他从未成功地表达过他的爱。
恐怕在末世 所有的人 生来对爱就心存芥蒂最后是什么。
红色的水母成了一个奇迹 那仿佛是浅野的灵魂 成批地游向大海 逃离城市。
他曾被自己圈养 每天兑进一杯子淡水 希望可以适应淡水的生存环境。
他最终放弃了肉体 那具时刻感觉疼痛的肉体。
即使是在城市最肮脏的水渠里 依旧可以散发绝美的红光。
那光给了一些人微渺的希望 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他终究还是要回海洋 一如他的肉体死亡时手指的方向 他明白 有些东西注定不属于这里画面的处理。
户外的场景 色彩被高对比化。
自杀的部分 蒙上了很薄的雪花点。
开车的时候 将两个人的画面分割、各居两端黑泽清对于希望的描述十分谨慎 全部在那头水母身上。
你应该看得到 希望 不是一个人所能承载的东西 他人或者自己都是无用的。
倘若你找不到一头美丽的水母 那就去买一件印有格瓦拉头像的白色T恤罢
这不是一部爱情片。
父亲不了解自己的大儿子有田是怎样的人,还要问小儿子,而改姓的小儿子只想要钱。
那只红色毒水母被驯化成适应淡水,肆虐东京河流。
水母都是单性繁殖,复制单性的孤独。
那些穿着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衬衣的日本街头混混们。
雄二想杀死某人,有田无意中(?
)替他做到了。
因为他们都被老板和食堂打饭的欺负,受不了。
下层人民就这样啊。
雄二要等有田出狱的那一天,十年或二十年,但是有田狱中自杀,留下水母宠物给雄二。
雄二把水母放到河中,繁殖,象征有田生命的延续。
有田的父亲收留了雄二,“有朝一日,我们都会消失不见,我们的感觉如同白雪般堆积着。
这是一个小小的革命,你拥抱着我的肩膀,我拥有你,爱着你。
这就是一切。
边缘都溶解(日本歌词都怪怪地),如雪花开放般。
跳过一千个夜晚,我们共同呼吸。
现在这世界是无止境的,未来是暧昧的。
”有一些寓意还不是很懂。
怀疑是某本书的改编。
革命么?
那些穿着切格瓦拉头像T恤的白衣混混少年们,在迷茫和懦弱中,怀着一点点渺小的革命愿望。
雄二和守只是他们中的几个个例!
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中,怀着迷茫,无论暴躁还是软弱的性格,无论是冲动还是假装成熟,都是生存的弱者,怀揣着愤怒,隐约希望能够改变,或者“革命”!
就像这有毒的“镜花水母”,其实开始很弱小,只能依靠着人类生存。
就像雄二在精神上对守的依赖一样。
水母在雄二的努力下,终于从海水渐渐适应现实的淡水,就像在守的努力下改变的雄二一样。
这样存在的水母学会了适应,就渐渐可以集合甚至泛滥,就像头戴着发光耳麦的那群问题青年们迷茫地集合在一起。
他们是社会的负担,现实需要像消灭水母一样消灭他们。
于是水母们只能逃离东京逃离现实,去奔向理想之地!
相信总有一天会回来。
他们也相信着社会总有一天会像希望的那样“变革”!
真的能够变革么?
别忘了他们永远都是有毒的水母。
在无法真正了解,却又关心着他们的一部分人面前,这些毒是致命的。
伤痛着身边真正关心的人,伤痛着懦弱的他们。
那么怎么办呢?
与其吊儿郎当迷茫着,只好试着走下去;只有走着,才能渐渐清晰,才能没有迷茫,就这么坚定的走下去,一直向前。
这就是革命!
这是我第一部看 黑泽清的片子。
平缓 再平缓。
像潺潺的溪水 ,又像那慢慢蠕动 伸展的水母。
记得06年的那个 晚上 我看了小田切让的 东京塔。
从此一直舍弃不了长发的我。
这部戏 一直想看。
却拖了又拖。
难得有沉静的时间 难得有空余的精力,去审视那曾经依旧年轻的浅野忠信 和懵懂平头的小田切。
但是当我看完前半部分我才彻底的了解 joe绝对是因为浅野忠信而开始走他的型男路线。
后者实在太耀眼太耀眼了。
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和底层,挣扎而迷茫,相互依靠着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种若远若近的距离。
内容不想重复。
现在的我早已没有记叙和复述的心。
画面早已流入我的脑海。
一个个动作 一个个镜头。
和那貌似低像素的摄像处理。
这个似乎模糊又沉重的话题,似乎永远触碰不到核心。
一碰,就像红水母那般立刻麻痹。
光明的未来?
在片尾曲响起的时候,也只是留下泪流满面的我。
粗略理顺了一下,自新世纪以来,日本喷薄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国际型导演,他们的作品频频出现在三大电影节,并且勇夺各类奖项,带领日本电影走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振兴之路,这也得益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与进步,但是影帝、影后等世界级别的日本演员却不曾出现,很多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演员也只是昙花一现,难成气候。
回顾这二十年,每名日本演员的头顶似乎都悬着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都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些男女演员无法在戏剧冲突和情感松弛之间,找到一个舒适的缓冲地带,失去了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演员人格和表演风格,完全沦为了导演的泄欲工具、创作奴隶。
开诚布公的说,近二十年,日本演员确实在用豁出性命的表演方式成就了无数导演,但他们掉进了迷失自我的陷阱,整个日本也没有出现菲尼克斯、宋康昊、朱利安摩尔等现象级演员,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
就个人的不完全研究而言,黑泽清导演面临着叙事技巧被其潜在主题推翻的窘境。
当然并非总是如此,他早期的恐怖电影之所以总能奏效,就是得益于其潜在的主题表达:《X圣治》里的恶之本性,《回路》中关于丧失和孤独的探索等等。
然而近来,他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不再微妙含蓄,尤其是在2003年的《自视性幻觉》中,它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探讨了二元性和内在自我的问题,几乎杜绝了观众的解读空间。
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弱化恐怖元素而留下的一片空白,转而以主题性的底色作为填充。
《光明的未来》成片于《自视性幻觉》之前不久,他们都有一个直白的片名,隐隐透露着影片真正的含义。
仁村雄二是一个散漫游离的年轻人,在一家洗衣公司兼职,梦想着充满希望与和平的光明未来。
他有一位同样懒散的同事有田守(万人迷浅野忠信,曾主演《死亡解剖》和《杀妻总动员》),后者养了一条毒水母,试图让它逐渐适应淡水。
因为帮了老板一个忙,两人得以转正。
这两人之间维系着某种古怪的关系,守和雄二之间约定了一种手势暗号,“红灯停,绿灯行”,意为生活的进退。
守残忍杀害老板一家人之后,告诉雄二此时应该“绿灯行”。
守承认了罪行,在极有可能被判死刑的情况下,嘱托雄二继续他关于水母的淡水实验。
但有一天,水母意外掉进东京的下水道系统。
守有意让老板被水母蛰伤,以及雄二对接下来守离职的不满,所有这些听起来都像是一部环境惊悚片的预演。
但严格来说,影片从来不是关于这些,而是一出极简的人物戏剧。
其影像风格和自然主义的表演风格几乎有着一种纪录片的质感。
但同时,影片缺乏戏剧冲突和明确的意图,极大地考验着观众的耐心。
随着守父亲的到来和一个现在不便透露的转折事件,故事逐渐聚焦于雄二对游离状态的摆脱,并 且发展成对水母愈演愈烈的热情。
水母的丢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影片进入了一种象征性和形而上学的领域。
这个发光的生物既是这个年轻人的喻体,又是一个灵魂过境的载体。
我不了解任何日本传统宗教或神话思维的任何基础,至少不能确定,佛教中的转世是否取决于其人生前的行为活动。
正是基于以上这一点,以及守向雄二传达手势信息这一安排,显示了影片最大的矛盾点,即低调平实的表演和巧妙处理有时会与直白道来的叙事技巧相抵触。
总之,雄二的生活找到了方向,守的父亲因为他不肯面对现实而将他赶出家门,以及,此时水母的象征性本质回归了家庭。
由此产生的叙事只能以隐喻的方式联系起来——抛去其中的象征意味,你能得到的只是一个略显贫乏的故事:一个倔强和不满的年轻人学会承担责任,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在雄二与守父亲产生分歧之后,妹妹的男朋友为雄二担保的工作被他搞砸了,因为他带着一群颓废青年深夜闯入公司玩闹。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的冲突在此时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连串运动镜头最终以老套的方式收场:雄二认识到错误,并开始意识到或许老一辈的人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光明的未来》是一部充满有趣想法和积极元素的电影,尽管没有凝合成一个满意的整体。
黑泽清以单色镜头和分屏摄影来表达孤立、友谊以及代际冲突的缓和,简洁而富有成效,这种隐于无形的观察方法使得影片在某些时刻的风格显得抽象化。
在影片后半段,东京的河流出现大片的发光水母,画面富有积极的解读空间,很轻易地便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这一点虽然有趣,但也令人沮丧,因为影片真正着力于表达的是那些深植于内心的挫败。
微信公众号:肃评
也就水母和小田切让好看
黑泽清镜头下的水母和宫本辉笔下的蜥蜴异曲同工,冷清而疏离,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仿佛在映衬主人公的迷惘境遇,但同时又在消解人的生之痛苦,带出一种若有若无的希望来。这个手法很厉害,大部分导演是冷不及他,暖也不及他。
3.5(藤原家最后逃走的女儿不就是…唐田嘛
红色的有毒水母朝着大海,逃离了东京。而人生逃无可逃,只能面对现实。“我原谅你了,原谅所有的你们”孤独的老父亲,迟来的深情。
意象化的异像是黑泽清最喜欢的。如果影片只余情节,没有那只以至那群水母会怎样?一样故事成立,但就变成平成后期大多数的日本抑郁文艺片。当藤龙也发现水道里已经大量漂浮着粉红色的水母,人物的命运即将发生新的转变。但当真有这些水母,还是仅仅存在于人的心里。被杀老板的寥寥几笔;次子加濑亮在离开咖啡馆时,绕了下前后门,这些处理都细小却让我心生钦佩。特定年代(DV开始普及)所带来的实验性的影像也很迷人。
没看懂..直想睡觉....
结尾穿着切格瓦拉头像T-Shirt的少年们走在路上,就像水母结群从河川游向大海。而这是不是就是守临终前的前进手势,いけ的意义。回归盐度高的海水是水母的本能。雄二对此并不像守父亲那么悲观,就像等守时一样,十年,二十年后相信它们还会回来。如此循环。生生不息。而这不是就是光明的未来。
今村昌平的“鳗鱼”投胎成了黑泽清的“水母”,养殖大户小田切让。双男主都看不出基情,黑泽清冷感够重。藤龙也比较出彩。平成系总要拍一部有关青春疼痛的片。
1.有点太日式中二的审美了,接受略略无能 2.纠结了好久好久到底在讲啥,到最后了看见一群中学生踢盒子,又好像悟到了点 3.喜欢小田切让,和最开始在水族箱里的那只水母
片中的红色水母作为“隐喻”的话,含义的确有点明显。画质惨不忍睹的DV美学,竟和电影本身气质很相符,冲在最前的人,精神的一部分得以永久留存。当现代人之间的冷漠、资本主义将人机器化后积累的愤怒不断叠加之后,年轻人胸中的怒火会蔓延到每一寸水源,就算暂时没有方向,是无法被阻挡的
8年前看这部电影,那时我还年轻,对青春的认知一片懵懂。但两位主人公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而且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水母,真是太美了。
未来像水母一样死去了。并不沉重的故事,看起来总有种粗颗粒的迷茫,实际上像主人公一样的人确实拥有光明的未来,因为他经历过一切肯放下,但现实中没有未来的人从没拿起过又怎么放下。好想见到水母死在淡水里,然后大片大片腐烂的尸体流过江水奔向大海的模样。
紅色水母是一種浪漫的化身吧,即使是有毒的生物,也還是想觸碰,想在水里和它們一起游泳。大概電影也是想表現這麼一種神秘卻無法抗拒的關係吧,或者是一個遙遠而致命的夢。電影拍得有些界限模糊,很難看出電影終究要表達出什麼。
水母的美麗與劇毒。http://sensesofcinema.com/2004/53rd-melbourn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bright_future/
真不如叫“未来会光明”。黑泽清太琐碎了,很多地方就只是没来由的烦闷,镜头逻辑也无非是通过不自然的镜头时间搭配以构图确定场景和人物线索的方式在调配。但这种方式至始至终都得让观众至少了解到一定的持之以恒的元素与规范才能显出层次以及特色,但我只不过看见了混乱与无章法。连调动人情感的压迫都显得无力。
并不太能看懂
二村的未来或许是光明的了,但是对于松山ケンイチ的那一帮依然暧昧。有田桑倒在水母边时真切地为二村感到担忧——如果有田先生没有再站起来那他的未来得多么没有方向。全篇最大的起伏就是水母的美了。瓦看过的第一个跟水母有关的电影是《七磅》,这部是第二个~
传说中让让早年的神作 看下来觉得:或许我这的应该在8年前去看会更加了解一些 而不是现实安于现状的状态这个故事的陈述并不生涩 唯独给人不丰满之感 但一切又并非单纯的看不请 无目的或者莫名其妙 日本人喜欢表达极端的东西 所以用红水木来表达和贯穿也不足为怪 如今的让让已不是早年的他 只叫人怀念
彼时的小田切还是太青涩 我之前到底在干什么呀 只有从青春里走出来的人才会这样问自己吧 但看他的样子 却像刚走进青春一样
这真是黑泽清的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