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觉得,亚洲电影总是有两个极端的发展方向。
要么是揭露人性,用平稳的镜头去讲看似猎奇又现实的故事;要么是体现人性光辉一面,即便是世间的一草一木都似乎是以最和谐的方式相处。
而这部电影毫无疑问体现得是前者。
于我而言,抛开导演本身得经历而言,单论电影内容,是十分得艰难。
虽然我习惯了阴暗电影里对人性的剖析,却依然无法面对这个电影所发生的故事情节。
原来,人,是可以为了那么一口面包而拼尽全力地生存,尤其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群体。
跛脚的哥哥,智障的妹妹,从一开始,电影的基调就是昏暗与冰凉的,哥哥寻找又一次迷路的妹妹,当他空手而归的时候,将家里那个家庭照片选择盖住。
那时我便想,的确,这样的身体与家庭完全是一个负担。
可至少,他们还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最初的哥哥还保持着人性的认知,他斥责妹妹的“不义之财”,将她的存钱罐砸烂,对妹妹大打出手,为自己的看护不到位也痛恨那个伤害自己妹妹的男人,更多也夹杂着对自己和妹妹病残的身体的无奈和愤怒。
这时的哥哥还清楚自己是谁,是一个跛脚的男人,也是一个智障妹妹的哥哥。
直到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他被辞退了,交不起房租了。
故事便开始急转而下,朝着悲剧的方向缓缓发展,所发生的任何细节都是为后来的他们逐渐迷惘到人性泯灭所铺垫。
为了生存,哥哥开始做一些“手工”,说是“手工”,其实也不过是将小卡片塞到纸巾里借以宣传,每个一日元,做足一百个有一百日元,为此他还考了妹妹的数学问题,但妹妹顽固地坚持是一万日元;为了生存,哥哥开始逐渐暴露人性恶的一面,他向老友借钱,借不到足够的钱,他开始决不罢休,大哭也好恳求也好,为了钱,他发挥了一个无赖最该有的本事,连老友的丧钱也借走。
在这个情节发生的时候,妹妹有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她非常好奇地聆听老友夫人的肚子,似乎好奇着那是一个如何的生命;为了生存,得到那么一口面包,他们逐渐沦落到捡垃圾,一个酱料包都如山珍海味。
在街头捡到披萨,却被一个咀嚼着石头的疯狂流浪汉所夺。
再到绝望的他们连纸巾都如天下最甜的甜品。
这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再生存了,没有了那一口面包,兄妹俩都在挑战人的生存极限。
命运的转折点的到来便是妹妹的那句“我要去探险了。
”然而哥哥默许了,甚至非常“聪明”地带她来到长途客车休息区。
他清楚不过,这些长途奔波地男人需要地是什么,然后将妹妹推销给她们。
第一次哥哥被拒,他竭力扒在窗口边然后苦苦祈求,那双眼睛已经是为了生存的渴望,为了抓住一丝希望的拼命。
可他一旦尝到“面包”的味道后,他再也不会放开自己的面包,于是哥哥也变成那个流浪汉,吐出了咀嚼在口中的石头,为了生存大打出手,强者至上。
有了钱,这里的情节霍然又变得积极,两个人撕开了屋子里的遮蔽物,就像是撕开了所有伪装,他们承认与认可了自己身份的转变,能够为了钱为了面包去做任何事情,阳光就像一种讽刺,有了钱,他们就如同拥有了光明,哪怕这钱来得并不光明。
在这段过程中,他经历了目睹妹妹被凌辱,自己也在心灵和肉体上被折磨再到最后能够面不改色地将妹妹推送到一个又一个人的手中。
鳏夫老头、黑社会、学生哥、矮小症残疾人士还有各种人,一组组镜头切换与特写既是写出了每个嫖客对于性欲释放的渴望也写出来兄妹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人性沦丧。
其中,在学生哥的情节故事中,哥哥的转变最为激烈,他彻底摒弃人本性中的善,为了活下去,已经不在乎任何的事情。
他被校园欺凌团体所诈,竭尽窒息死亡,也许是失禁也许是求生本能,他将大便丢向那些人,用大便变成武器。
这段也是最令人不适的一段。
所谓的武器,所谓的求生,不是《大逃杀》中的货真价实的武器也不是任何中二漫里各种魔法加身,而是人最习以为常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大便。
他大喊:“我还能拉!
有本事继续啊!" 人为了活下去,已经忘记任何的仁义道德。
所以,那个也被欺凌的学生哥怔怔地看着他,原来能赶走这些霸凌的学生真正的方法就是比他们更狠比他们更恶,既是凶恶也是恶心。
老友来质问他,他还可以叫妹妹继续服侍。
这时,哥哥的嘴脸几近扭曲,像极了佛经里十足该下地狱该千刀万剐的恶人。
他见证了那个矮小症的男人抛弃了妹妹,妹妹在人行道上大哭,几近癫狂,而上次她的大哭还是因为存钱罐被砸。
他在梦境里幻想自己是个正常人,如孩童一般。
可是,一当梦醒, 在目睹妹妹怀孕的肚子,甚至憎恶地想要用板凳直接结束这个生命。
人的贪婪与欲望支配了这个病残的男人所有的思考,他从肉体的残缺到心灵的残缺,他真正变成一个行尸走肉,为了一口面包活下去的行尸走肉。
最后,如同宿命般的轮回,妹妹再次不见,哥哥再次赶出来寻找。
海角边,两兄妹的对视。
哥哥再次接听电话,妹妹静静地看着他。
此时的两个人都像是亡命天涯的人,在人生的海角边试探命悬一线。
结局停在此处,我无比希望哥哥听得不再是嫖客的电话。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最可怕的是它讲述的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或是忽略的残疾人群体。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残疾人要么是积极向上的,就像是虎克或海伦,身残志坚。
最常见的也是坐在轮椅上乞讨的老人。
但无论怎么联想,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将这群人同电影的兄妹俩的形象联想在一起。
最多也只是在报纸上的某一角留意到一些黑社会或是偏远乡村,利用智障少女卖淫的新闻。
可,事实就是,哥哥当老鸨,利用先前为纸巾塞名片的手段自制小卡片推销妹妹以卖春,亲自给她涂口红拖着她站街,在目睹妹妹被凌辱自己发出痛苦的大叫后依旧选择继续这样方式。
他在吃一口面包的同时也吃掉自己那个没有了人性的心灵。
我看后,甚至偏激地产生如果人只为了这么一口面包活着,那还不如自尽罢了。
这样的人即便有后代,也是祸害。
待到睡了个觉,冷静一下后,方觉这是导演的能耐之处。
先前,知乎有个热搜,谈到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十年后一事无成还会选择继续抚养吗?
回答五花八门,都有为人父母的怜悯之心。
其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句——如果我知道他一事无成可能身体还有残缺却还在为了活下去而竭尽全力,我只会反省自己知道了这样的未来却还要在他们出世的时候剥夺他们生存的机会而自愧不如。
回答大概如此意,结合这部电影则意味深长。
从最初,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最底层的社会群体,母亲是舞女,妹妹在年幼时还会模仿妈妈服侍客人的模样。
母亲将妹妹托付给哥哥,这个妹妹的确低龄,但他从来没有抛弃她,坚信着一口面包就是生存之道。
这么来看,两个人做得并无不妥,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我们眼里,他们丧尽天良,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多了去,纪录片《黑市中的器官贩卖》,穷乡僻壤的男人为了一家人可以卖掉自己的肾,一个三万美元,原来为了家庭与生活,人都可以连赖以生存的器官与肉体都交由黑市衡量,各取所需。
最关键的是导演深知我们的内心。
从影片的开始,老友的那句"我无法理解"就像暗讽着我们看完这电影的大多数人的感受。
的确无法理解,只能感到唏嘘。
再到影片的高潮,已经被生存冲昏头脑的哥哥大吼:“你们这群伪善者!
”初看我一直鄙夷,再到后知后觉的如坐针毡。
是的,我们往往都是披着伪善者的外表,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手画脚,我们无法无法理解只因我们从未经历。
当一个人意识到好死不如赖活着,当哥哥可以用大便作为自己的武器时,他这时的形象并不会比《上海滩》里发哥高呼:“我争得的是一口气”的形象来得要差。
如果说发哥喊得是为了灵魂的自由,那哥哥喊得则是为了那一口面包的渴望。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能看见经不起生活考验的人。
衣着光鲜却并不开心,享有着山珍海味却不自知,任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会在看新闻的时候假装怜悯地感慨:真可怜啊。
我们根本不自知。
回到影片的结局,船厂老板开着车找到在沙滩的他们,漫不经心谈起当初裁员的事情,想要哥哥回厂。
妹妹这时又习惯性地想带他嫖娼。
气急败坏的哥哥大打着妹妹,痛斥:“你是跟任何人都可以吗?
”这一刻,他终于醒悟,他对老板大叫:“你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吗?
都是你啊!
” 老板不自知自己可能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就摧毁了一个家庭,将两个人推向完全不同的结局。
我们都不自知,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亦然。
人是为了一口面包而活,这个命题并无大碍。
只是人为了这口面包选择生存的方式各有不同。
我们无从评判,因为我们根本无从体验也无从理解。
我想,最后哥哥接起的是老板的电话。
我相信着,重新开始的两个人还是会有着光明的未来,只是这次,他们可以用光明的方式了。
讨生活从来都是很艰难的事情,对于边缘人来说,失去稳定的工作后毫无保障和后路可言,那该怎么继续存活?
垃圾堆里捡残羹剩饭,一个披萨角都是难得的,他们要和更加歇斯底里的流浪汉抢夺。
眼睛饿的发昏时纸巾咀嚼起来都是甜的,到底为什么要脸面,守伦理,这些于他们俩有何作用?
带着妹妹卖春揽客依然是艰难的,这个行业水很深,而且妹妹行为不受控。
她就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儿,固执地守着颈上的毛绒挂件、有名字的储钱罐,要是有人剥夺这些宝贝她会用自己成人的牙齿攻击之。
而她又对性毫无顾忌,享受这种驾驭男人的时刻,反馈自己每一刻的感受。
她会将这当做爱吧,对那个侏儒,她止不住地想用性来留在此时。
除了发泄外,这个人还有其他的内容分享给她,如果单独截取她们的片段,或许它会是个残缺情侣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
不过,孕育孩子也切断了我们臆想出来的温情可能,侏儒客仅将妹妹当成发泄工具,他自己的人生也是颓废的,何来治愈填补他人的能量。
妹妹与哥哥似心有灵犀,也来到此处,怀着期待、终要用嚎叫、捶打结束心中的寄望。
他们俩是唯一的相互照应,孩子还是没有缘分来到已经如此风雨飘摇的陋室中。
锁在妹妹脚上的链子到底是多少个年头,不得而知,她的逃跑、“走失”有多少次,或许卖春的短暂时光是她为数不多接触外面世界的经历。
结局中,她在海边岩石边缘回看哥哥的眼眸,含着很多东西,她也成长了吧。
或许世俗意义上,她低能、没心肺、她哥哥将她带进泥沼,这样的人生悲哀、难忍。
但是,他们仍然挣扎着,为了活着,汉堡和薯条就能让他们笑,今后他们也决心死磕到底。
看了《海角上的兄妹》,7.5分。
看角色设定属于社会边缘题材,哥哥瘸腿残疾,妹妹自闭近乎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两人生活拮据相依为命。
妹妹一次意外走失,与人发生关系并带回一万元,哥哥下岗后开启了妹妹卖春生意。
故事题材和情节走向都有点反传统反正义的,看豆瓣评论很多人对哥哥带妹妹卖淫的故事设定,以及对妹妹卖春时乐在其中有不适感,觉得三观不正,我觉得题材和表达手法是匹配的,内核还是生存挣扎和反抗,这个是关键。
艺术本来就不是教育人的,而是表达和探索。
电影中大量的裸露镜头,但是我没觉得有一点色情,其中一段不同客人的蒙太奇剪辑很厉害,以及半开放的结尾都是个人很喜欢的处理。
电影整体不到优秀,但是内核和表达很统一,电影故事跟音乐旋律一样,被开发的没什么空间了,现在很少有没听过的原创性故事,这部电影很好得平衡了故事性和表达深度上。
这是一部光读到故事大意就够惊世骇俗的电影,尤其是哥哥带著妹妹到处去卖身这句话,根本就是道德沦丧的行为,原以为电影将朝向大尺度或猎奇的方式来呈现,但导演却选择直接开门见山,毫不虚伪且全无遮掩的真实呈现,写实无比且一点魔幻的色彩都没有!
《海角上的兄妹》充满许多看似荒谬且近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在一个被断水断电的小铁皮屋,还是到处翻找垃圾桶中的厨余等,但是在观影的过程中却完全不觉得有任何怪异感,甚至也未明显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所看到并不单单只是那些世俗上的道德定义,而是一对残疾的兄妹,为了在这冷漠又艰困的社会中努力求生的生活态度,即使困苦的生活环境让人怜悯,但他们不卑不亢的意志力,却让人由衷地感到一丝丝的温暖。
《海角上的兄妹》是一个充满性、残障和贫穷的电影,故事的本质上就是个彻底的悲剧,但观影的过程我却完全哭不出来,且因为看到妹妹因为卖身赚到的钱,有了经济能力去填饱肚子而觉得欣慰,甚至替他们兄妹感到高兴,这到底是在多么无奈又悲哀的情况之下,所做出的一个极反常的情绪反应
学编剧理论的时候,一个剧本分为很多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叫做“灵魂黑夜”,当主角在人生的谷底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最落魄的时期。
编剧会剥夺主角的一切:爱情、工作、家庭、健康、财产或者其他一切,让他在濒临绝境的时候,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然后触底反弹。
这是商业剧本的套路和主角光环观众似乎喜欢看主角濒临绝境之后,会怎么办?
更真实的作品是,主角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他们什么都没有,从社会层面来说他们是赤裸的,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像动物一样活下去。
动物需求就是:吃喝拉撒睡+性导演展示了一一个真正的底层:没有社会属性的人,只有动物性需求的人们电影里的两个兄妹:残疾、贫穷、没有工作、没有房子、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帮助。
哥哥在丢了工作之后,也尝试做过家庭代工,但是工资太低,求助朋友,朋友无能为力。
最后出租屋被断电,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吃纸,最后哥哥决定用妹妹的身体换钱,为了活下去。
出卖身体还不是更糟的,更糟的是,连客人都找不到,还要被驱逐、被打,一个接着一个的失望接踵而来,没有人来拯救你妹妹把“性”称为“冒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神来之笔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性”,“性”是一个切入点,成为此片里阶级隐喻的表现。
有产阶级(或者受文明束缚)的人,我们会觉得妹妹很可怜,被迫出卖身体,哥哥怎么能这样?
让妹妹做这种事情?
社会规则告诉我们:出卖身体是不好的,哥哥妹妹是不能赤裸相见的。
而真正底层的人(影片里的兄妹):他们已经被社会抛弃,所以根本不需要受社会规则的制约。
而且实际上,妹妹并没有觉得“性”很肮脏,或者痛苦,她是享受身体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满足了“性”和“吃”的需求。
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此之下,也一样有各种生活里的快乐(吃汉堡、走在马路上、撒纸片等等)朋友一家代表的就是有产阶级,体面的工作、圆满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我们对他们的帮助有限,但是却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批评他们,你怎么能这样!
你太过分了!
你这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
哥哥只想说:为了活下去,伦理和道德都是狗屎。
还有一幕也表达了主角动物性的一面,在哥哥被小混混掐住脖子抢钱的时候,快要死了过去,他用力拉出了大便,并且把大便抹在了那些人脸上,天哪,这也太野性了。
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可以做。
在各种各样的客人里,也折射出“性”的多元:妹妹从小自慰(黑帮老大)、服务与被服务(孤独的老人)、爱与性的真真假假(侏儒)、中学生的第一次(小男生)真实的底层生活就是:没有绝对的绝望,也没有什么希望,明亮和肮脏同时存在(影片里还是有很多明亮和快乐的镜头)在我们看来肮脏不堪的生活,在他们来看,其实就是平常的生活。
所以同样是讲阶级,我觉得这部电影会比《寄生虫》更好,它更赤裸更直接、更贴近生活(我们这个阶级和更底层的阶级),而不是寄生虫那种豪富阶级和地下室阶级(好歹还有家庭、健康和工作,而此片里的兄妹一无所有)看完电影很多想说的,落笔之后就少了很多,后面又想法再补上……
拍摄方式很真实,甚至很严肃,高饱和度的绿色,抖动的镜头,通过摄像机这个眼睛冷漠地旁观挤破头想要活下去的人。
童年的镜头穿插回溯着,就连做梦也是像孩童一样打闹,这段时间对兄妹俩的意义很大吧。
看的心里真的很难受,很想哭。
很像《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鸟儿》《从宫本到你》的感觉。
撕开阴暗狭小的出租屋纸板,一瞬间模糊的光芒照进,很不真实,被光拥抱的兄妹在那里饱腹,以为日子好像真的可以靠这个进行下去。
良夫宁愿相信这样的假象。
最后真理子站在礁石的尽头,冰冷的海风肆意打在脸上,电话响起,良夫还是接听了,两人的眼神中,是不安,是妥协,是无奈,是放纵。
或许能给你慰籍的,只是偶然放的一次烟花,撒向天空那刻的纸片,还有梦里的世界。
影片聚焦于一位腿患残疾的哥哥与一位自闭症妹妹一起生活在海岛上的故事。
哥哥因为腿部的行动不便,不幸遭公司裁员,本不富裕的二人更是面临生存上的巨大考验。
他们从垃圾中试图找寻所剩无几的食物,放下尊严向亲戚借钱,直到某天哥哥在妹妹的内裤上发现了男人的精液和裤兜里的日元。
这两者的同时出现不难让人想象发生了什么,从此哥哥开辟了一条世俗上反人性,反道德的赚钱之路。
当人性,在社会中生存必要的那些礼节,边界,道德,和一切冠冕堂皇被剥去之时,剩下的则是人类最本能的动物性。
哥哥被黑帮大佬逼迫观看自己亲妹妹与他人性交时,他心中某块回忆被撬起,想着儿时看着真理子用秋千铁链摩擦下体激发出性快感的那一刻,是年幼男女的性启蒙,某种不伦的种子,如今成年的妹妹身体已完成了发育和蜕变,但是如此当下与过往回忆折叠的时刻,他的心里何尝不是撕裂般的痛苦,这是通过观看承受的酷刑。
在通过性交易获得了“第一桶金”后,兄妹二人放肆地吃着麦当劳,哥哥拆下家中玻璃上的纸板,照进屋内的阳光代表了开始向上走的生活,他勇于摘下的遮挡物意味着作为人类,终于拥有了一些尊严,不再惧怕窗外的世界和过客了。
这些非常普世的,甚至都称不上快乐的快乐,在他们的生命中是那么的奢侈。
此后哥哥开始想尽办法让真理子看上去有吸引力,他笨拙地给真理子涂上口红和腮红,真理子则像一个小孩子般傻傻地笑着,她任意摘下路边店铺娇艳的玫瑰,在天台上撒小粉红色的卡片,完成工作后开心地在夜晚的道路上奔跑起来。
虽然这些都在刻画着背德的社会角色与兄妹关系,但却真实地映射了真理子内心最为简单的,当下触手可得的快乐。
这些画面令我无不想起李沧东的《绿洲》,同样也是两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相互看见,听见,取暖的叙事:韩恭洙幻想着自己从地铁的座位站起来,用矿泉水轻轻打向洪忠都的脑袋;幻想着在一间有大象和撒花的房间与爱人翩翩起舞时,这些画面与上述的本片情节产生了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其便是世间最平凡的举动在特定的场景下形成了反差,迸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
嫖客的温柔可谓男女情爱世界中最为悲哀的事情之一。
侏儒对待真理子足够温柔,除去性交外的身体缠绕与枕边细语,足矣激起一名女子心底的眷恋和涟漪,况且真理子从未被人如此对待,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可惜现实残酷,床笫之欢走不出那一间狭小的屋子。
最终真理子像未经驯化的孩童般大喊大叫,在侏儒的门口撒泼打滚表达着内心的痛楚与不舍,也没换来一丝回应。
影片无时无刻都在突出人类的动物性,当哥哥被逼到绝境时他选择用自己的排泄物去反抗,从表面上看,这一行为充满了肮脏与污秽,但是这也是他为了自己与妹妹的保命之举。
那一刻我感到一股原始的力量油然而生,一种通过绝对无尊严的方式来捍卫生命最本真的尊严。
随着妹妹的意外怀孕,二人的生活仿佛跌到了谷底,求人无果后只得花掉所有的积蓄来做堕胎手术,这样一来,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前功尽弃了。
哥哥不是没有想过用石头一下了结妹妹的生命,活着实在太苦,悄无声息的死去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他放弃了,这一刻他的人性面在与自我的斗争中重新被唤起。
真理子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接受着命运不公的审判,随着她大脚趾的微微一颤,堕胎完成。
画面来到她手拿一只麻雀,嗅着生命的味道,随后是镜头快速向前移动,经过海岛上一座座房子,奔向夕阳。
真理子又失踪了,哥哥再次打着电话四处找寻,最终在礁石上发现了面朝大海的妹妹。
海风吹着真理子湿漉漉的长发,哥哥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没有人知道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只是真理子回眸的面孔上,除了孩子的清纯还多了一丝女人的成熟。
兄妹俩就这样对视着,他们知道,生活将会继续。
#剧透吃饭时看猎魔人,再血腥的场景最多也假装恶心一下,饭还是吃得很香。
但看海角上的兄妹时,吃着饭看两三分钟就放弃了,再看吃不下去。
比起露肠子的血腥画面,残障哥哥带着弱智妹妹去卖淫带来的不适感要更难忍受。
观影中伴随着抑郁和不适,我一直在想,拍这样一部电影,到底是想要传递什么信息?
电影中有哪些快乐的片段?
哥哥做梦,不再瘸了,游乐园中快乐奔跑妹妹卖春时大部分也是快乐的饿了多时,妹妹第一次卖春后的大餐,也是快乐的,在吃饱后,哥哥把房间的隔板拆掉,阴暗的房间重新有了光线,这是妹妹卖春带来的"光明"不少人提到"不要批判哥哥的做法"不要批判他人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如果认为别人做得不对,那为什么不能批判?
似乎批判等同于没有同情和自大哥哥是一个相当守社会规则的人胆小,受人欺负,见人就来个四十五度鞠躬妹妹拿了别人门店的一枝花,也会阻止把花放回去两次的反抗一次是中学生抢劫时,把屎糊了中学生一脸一次是面对好友的质问第一次逼上绝路是失业妹妹卖春带来了光明第二次逼上绝路是妹妹怀孕想让侏儒和妹妹结婚发现侏儒心底也是瞧不起他们动了杀心最后还是下不了手再次砸了妹妹的储钱罐无能以及对无能的愤怒手术后的妹妹再次不见在海边找到电话响了,接还是不接犹豫接还是不接?
接就是继续工作(卖春)是不是一定要接?
也不是,厂长已经说了,希望哥哥回来工作妹妹回头哥哥接了电话轮回
本年度日影十佳一席。
整体上其实挺韩国片的,李沧东的视角金基德的力度,又让人想到今村昌平。
表演 摄影 剪辑完成度都很高。
有些细节的表现抓得“精准”,像是和学生仔的第一次,真理子其实和“正常人”一样,她也懂爱,需要爱,想被爱,即使是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得到。
最后一幕的表情实在五味杂陈...或许也该叫“乞爱之人”。
虽是R级却丝毫不色情,这样的电影才是眼下日影所需要的“正能量”吧。
每年1月末,除了我去的鹿特丹电影节,在瑞典还会举办哥德堡电影节,它是北欧地区最富有国际声誉的电影节之一。
我接下来说的这部电影参与了哥德堡德英格玛伯格曼竞赛单元,这一单元因纪念电影节前名誉主席英格玛伯格曼而设立。
而该竞赛旨在关注第一次拍片的新人导演利用“实验”的电影表达方式探索人的存在。。。。
存在!
这个主题真是足够宏大!
导演片山慎三第一次拍摄电影,却有常年当副导演的经验。
他辅佐过的导演可都是大人物。
其中一位就是曾经在东京拍片的奉俊昊。
他获得了很多奉俊昊的赏识,转年又前往韩国帮助老奉完成了《母亲》的拍摄。
在接下来,他又遇到了日本独立名导山下敦弘,他帮助山下完成了其最经典的屌丝神片《苦役列车》的拍摄。
所以片山可能也遗传了这两名日韩名导对边缘小人物的关注,在自己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海边小城的有残疾的兄妹。
哥哥是个瘸子,走道一拐一拐。
妹妹有严重的自闭症。
而哥哥却拼尽全力撑起了这个小家,照顾妹妹的起居。
他们的家一团糟,但却顽强得在小城镇生存下去,然而由于哥哥的残疾,他被公司裁员,唯一的经济来源消失了。
哥哥尝试四处借钱。
但有一天他发现他找不到妹妹了,他跑遍了小城,在回家的一刹那,电话响了,一个陌生男人叫他去一个停车场接人,哥哥感谢这个陌生男人的救助,还想给点钱答谢。
陌生男人谢绝了。
在回家之后,哥哥发现妹妹的口袋里有很多钱。。。。。
或许您能朦朦胧胧猜到一些背后的故事。
一个有点醉酒的陌生男子和神智不这么清楚的少女能发生什么呢。
可是这让哥哥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于是他让她的妹妹,开始卖身。
如果看过奉俊昊的《寄生虫》,或许你能理解奉式电影中在刻画贫困人群为实现生存权利而进行的行动时,特别强调了它的动物性。
寄生虫作为一种动物,它传递出人作为动物最原始的欲望和激情,而自由的人性已经丧失。
在这部《海角上的兄妹》,妹妹的身体成为了非人化的性爱机器,她被哥哥利用,毫无身为人的人性可言。
但是影片却设置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命题:哥哥利用她的身体,并不是完全得剥削她和压榨她;因为她的自闭症,她的生活无法自理,她的性爱只是通过哥哥这个智力达标的中介去换得财产,去满足她本身作为人最起码的需求--去活下去。
所以即使影片展现了贫困人口一种作为非人的存在,却仍然在强调这种存在是为了使他们成为最基本的人,去满足他们生存下去的最基本权利。
他们就是资本上的无产者,他们能在现代社会做些什么?
在影片里有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场景。
一群高中生为了看朋友破处的笑话,找到了他们。
然而高中生却突然想抢走哥哥腰包里的钱,此时的哥哥突然憋出了一抛 “热翔” 跟这帮高中生开战。。。。。
我知道大家都到这,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不适合你,如此恶心,低级,下流。
但这就是他当时还击的手段,为了自己和妹妹活下去,哪怕再脏也要战斗。
我在那时,看到了一个最无力却最伟大的哥哥。
我不想给大家看那些肮脏的镜头,我也相信很多读者也无力忍受这种人生的肮脏。
但是这就是某些与我们一样,身处在同一个地球的人,此时此刻的生活状态。
如果您有一些对人性极大的宽容,还有一些良心的话,您可能会和我一样,会认为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写给人的,最美好的赞歌。
就…一般。生活所迫下的人为生活低下头
不喜欢剧情
最后在海边妹妹的回头,眼神有点奇怪,这么认真的眼神不属于智力不正常的患者吧,是妹妹的病好了吗?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了?Ps. 情色电影在我的豆瓣里最多只能给两星,但是这部导演拍得太写实了,这对身患病症的兄妹太不容易了,让我感触颇深,勉强给它加个感情分。
悲伤爆发在在深邃静谧的海底,却压抑着发不出一点声音。
看了想吐
社会底层的样子,我们真的想象不到!整部电影各种影射暗讽导演运用的十分到位——“侏儒顾客”“招P的学生”“哥哥做梦痊愈”,但这部电影也真的让人很难受,很不是滋味。
恶臭攻击
片山导演的长片出道作,优秀得不像出道作。
少少不適⋯想到三夫
过程觉得是个粗糙的三级片,有点三夫的感觉,随着妹妹和侏儒在一起的快乐开始,真正的升华是妹妹堕胎后的母爱感知。过程很金基德(尺度),高潮像李沧东的深刻,结尾很今村昌平(爱和底层)。借评论里的一个总结,稍微改动一下,借评引用:“今村昌平的主题,李沧东的深度,金基德的手法。”
(霓虹女星真可怜,总是配合老登演这种虐女践踏的片子)脚盆写人设就是一定要这么极端。一个弱智妹妹,一个瘸腿哥哥,想看骨科片偏偏给你看三级片……但凡是个帅哥我也不说什么了,偏偏是个簸脚老登😢
天呐怕是我本年度最佳了吧 男主长得好像葛民辉啊…兄妹的演技都绝了太喜欢这个导演的运镜了!夏天游泳池拉屎那段太精彩了 “活着果然会遇到好事啊” 又和之前穷得要死的时候什么都拉不出来呼应 太细腻太有劲了 做梦太梦幻了 所以结局是妹妹已经死了吗
这真是一部让人看完以后惆怅的电影,因为影片的主题既现实又深刻,甚至还多了几分黑暗与残忍。道员良夫和真理子兄妹相依为命的生活,在求生存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沉重;而对于残障人士的保障,也算是影片中未曾提及但却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良夫是肯定爱着妹妹的,只是生活的黑暗袭来,出卖妹妹的肉体成了良夫生存下去的指望,而其中的黑色讽刺在真理子怀孕以后,良夫找那个侏儒不成给真理子打胎和影片结尾接那个电话,就是证明了。影片的黑暗就在于这种生活永远看不到光明的到来,导演的残忍也在于此,生活并不是充满美好的,尤其还是现实社会的底层人民,影片带来的深思真是让人只能长吁一口气了。
殘廢找不到工作的主角,如果只有自己一人,或許做乞丐也能存活吧,面子尊嚴與活下去何者為重?社會最底層的苦與難如何用一般人的道德去審視?再苦再沒尊嚴活下去才會有希望!
哥哥
人间地狱绘卷,迫真的贫困宣言,虽然梦终归也只能是梦,但是💩之反击就是弱者最强的呐喊。比起许多无病呻吟的“大师之作”都言之有物。
3.5,2019.08.08@光點
精装版三夫 很有力量 今村昌平再世
为了口吃的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