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今天派爷要给你们来个毁三观神剧。
经品尝,点评如下——比《贤者之爱》里「闺蜜儿子养成记」还高能。
比《玻璃芦荟》里「女儿睡妈妈情人」还狗血。
这是一个有关女儿和妈妈的故事。
名字就直接了当地说出了女主的心声——《妈妈,不当你女儿可以吗?
》从海报中紧抱的母女里便能看出压抑的气氛。
妈妈陶醉于自己的世界,女儿却流露着不安和渴望求助的急切。
这是一部让人细思极恐的悬疑剧,平静底下尽是家庭的暗流涌动。
剧中出演母女的是波瑠和齐藤由贵。
她们是两个年代的清纯女神。
波瑠从《对不起青春》、《BORDER》到去年的《世界上最难的恋爱》深受粉丝喜爱。
齐藤由贵,虽然年过五十依然美艳动人。
两人搭档一起,就像一对姐妹。
小美(波瑠饰)是一名25岁的中学英语老师。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感情,全听妈妈安排。
察言观色也是了得,妈妈稍微摸下脸颊立马改口迎合。
就算自己不喜欢连衣裙,也为了妈妈勉强穿着。
一定是周董的粉丝《听妈妈的话》。。
妥妥的「别人家的女儿」,现实中的「妈宝女」。
美妈(齐藤由贵饰)非常疼女儿自不必说。
而且十分享受和女儿亲密无间的关系。
女儿便是恋人,为自己深谙母女相处之道沾沾自喜:这种时候与其说教,不如成为她的朋友。
两人不但爱好一样,连呼吸也一样,形影不离。
如果不是美爸在家中如同空气般存在,这个家庭应该能评个模仿五星。
但世上哪有什么绝对和谐的家庭?
在完美的表象下,往往潜藏着不为人知的苦衷。
编剧井上由美子,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探讨家庭伦理了。
她的细节表现力突出,作品有深刻的意义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为一名重口味老阿姨,却在《昼夜》中把人妻出轨写成了美好的事。
而这次她将伦理探讨从夫妻转为亲子。
手法同样克制,母女间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温暖又阴冷,依赖中又掺杂着背叛。
大家都觉得她们是情同姐妹的母女,但其实女儿就是被母亲控制的人偶。
妈妈对女儿的爱,更像是变态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自己没能当上教师,要求女儿选择这个职业。
自以为全天下自己最聪明,非要让女儿认同。
自己喜欢连衣裙偏要说适合女儿装扮。
说支持女儿谈恋爱,却每次必然跟踪监视。
催婚不断却又对女儿的对象挑剔无比。
希望和婚后的女儿同住,让女婿入赘。
以一切都是为女儿好,吞噬处于萌芽中的自我,迫使其重新退回到无意识中。
女儿如同是帮她实现梦想的分身活着。
这有点像我们大天朝中宣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
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
其实美妈的控制欲之所以如此变态,一切的根源来源于外婆。
美妈的童年就生活在畸形的巨婴家庭中,小美的外婆患有卓越的强迫症。
巨婴家庭,派爷的理解如下:极度焦虑的母亲,缺席(没存在感)的丈夫,有问题的孩子。
希望美妈考上志愿学校,当上老师,嫁个优质夫婿。
奈何,这些都没有实现。
美妈在缺爱和自卑中成长,被标上「失败」标签的美妈只能寄望于女儿来完成她的理想人生。
「我没能。。。
但我孩子可以。。
」这变成了恶性循环的诅咒。
这不得不提美妈做出来的人偶(替身)。
它们事实上是小美外婆眼中完美的自己,是自己眼中完美的小美。
真正的小美也不过是她众多人偶中的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躯壳,任她摆弄打扮。
她就是集外婆和妈妈完美综合征的体现。
在这个家庭中,上一代已经陷入了被支配的困境中,而下一代依旧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可见家族式教育是会影响性的遗传下去的。
精神分析认为:你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和父母及家庭的全套互动模式决定了你的人格,这种家庭的互动模式是会遗传的。
父母怎样教育她(他),她(他)就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儿女。
这是子女与父母畸形关系中常见的一种:附属,拷贝。
同时,剧中还反映了一个当下普遍的家庭现象。
丈夫在外打拼,妻子多为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
虽然大环境是父权社会,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一定程度上却是笼罩在一种潜在的高度母权之下的。
只要孩子胆敢做出摆脱控制的事,就会搬出不孝顺、不听话、白眼狼、白养了等言论。
甚至以暴君的姿态昭告天下,你背叛了她。
神似小美外婆的话但在原生家庭影响下活得不幸福,并不等于没救了。
人的第二次重生是恋爱和婚姻。
毕竟家庭的主体是恩爱的夫妻。
用爱的力量去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重新组建家庭是最好的办法。
好了,我知道有人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派爷只能说那是重生的时候点错了,直接夭折,那神也救不了啦。
井上由美子似乎深谙此理,精心安排了男主松岛上线。
饰演者柳乐优弥,曾凭借影片《无人知晓》成为戛纳历史上最年轻影帝。
精明的他一眼就看穿了母女之间奇怪的关系。
一语道破小美揣测、讨好母亲的天机。
小美心中被压抑的自我逐渐被唤醒。
其中一幕,小美抓住了松岛的手,仿佛抓了一枝可以摆脱母亲控制旋涡的救命稻草。
之后的剧情,派爷就不想多谈了。
毕竟把女儿作为私有财产,有着变态的独占和排外心理的美妈是不会那么容易放过女儿和她对象的。
经典的对话也是少不了,和天朝难题一毛一样:我和你妈掉水里,你救哪个?
还有为了女儿留在身边,美妈主动把鲜肉收了。
只能说狗血毁三观的剧情发展依旧延续了井上由美子重口味的爱好。
如果宝宝们想服用,加上弹幕更佳。
在这里,派爷想聊聊一点关于养育的个人体会。
在当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依旧处在一种不平等的位置。
对于长辈,孩子总被要求孝顺,不能忤逆。
最后导致很多人因为父母的意愿而放弃了想学的专业和想做的工作甚至是所爱的人。
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恐怕是这些父母未意识到子女不是附属品而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
既然孩子注定是要长大与父母分离。
相比把孩子掌控成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的扯线玩偶。
不如帮助他树立品格、加强能力,早日放手让他去独自面对社会。
孩子需要庇护的是身体并非灵魂啊!
尽管本剧有点毁三观,但如此现实的话题刻画在国产剧中实属少见。
派爷还是希望它能唤醒更多的无灵魂者。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一个像是白雪公主的黑童话故事,但结局却是美好的。
毒苹果暗喻印象深刻。
母亲对孩子爱之深反而成了一杯毒药,一种束缚。
女主一直以妈妈所期待的模样活着,当着一名老师,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老师这个行业,只是因为说当老师,妈妈很开心而已。
长大后的现实是爱情和工作都很糟糕,不知道怎么和男性相处,不知道怎么和学生相处,如何当一名老师,一直寻求妈妈的意见,和妈妈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唯一不敢告诉妈妈的就是头上的十元硬币大的秃斑,但却很轻松的和男主说了。
或许在母亲的心里,她是完美的,认真善良的孩子,没有任何缺陷,比起失败的自己,女儿一直就是她的骄傲,是她的分身,替身,另一个完美的自己。
最后女主有勇气说了,妈妈却难以接受,不愿承认。
还有妈妈制作的娃娃看似以女儿为原型,实际是母亲所想女儿的样子,其实也就是她自己。
而女主的前25年就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按母亲所希望的活着,通过母亲一个细微的捂脸动作就明白了一切,为了家庭的和睦活着。
爸爸作为家中本是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却话语不多,其实他都明白,只是不想面对,一直在逃避而已,他的逃避,没有担当,实际是在纵容着这一切的发生。
女主的妈妈看似可恶,其实又很可怜,自己的妈妈也是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一种习惯所在,虽然后来背叛了母亲,并老是和自己的母亲抱怨你看我没有像你一样强迫我女儿,但她却又无意识的把自己母亲的意志强加在自己女儿身上,女主简直就是按照外婆的意愿活着。
这部剧看似母亲对女儿的爱很夸张,但却很现实,是现在某些现象的缩影而已,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过高,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似出人头地,其实不过是父母亲自己的意愿,并不是孩子的。
第一次写影评,不好请见谅。
2017-1-8 首发小白君 看剧不吐槽会死会死星人需要清晰大图亲麻烦点回原文哟原文看这里点我,点我客观说,这个打分不客观,但是没办法必须先打分。
“我胆小又狡猾,因为不想让妈妈讨厌,光顾看妈妈的眼色,只做妈妈中意的事,事情进展不顺利的话我就怪罪到妈妈身上,欺骗自己,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喝着讨厌的果昔,穿着连衣裙,笑眯眯的站在讲台上……”,这是全剧最触动我的台词,自己也是这样,想成为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甚至任何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习惯性口不对心的答应别人的随口提的建议,要求,无理要求,居然到后来都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了。
自卑,没有主见这两种主旋律在生命中盘旋了太多时间,消解了大部分生命的活力,以前的我像另一个闷闷不乐的我妈。
事实证明我不拒绝、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过得一点都不畅快。
短评写不下了,所以想到长评来。
第一回,危险的蜜月,最后一幕女儿无意瞥见妈妈真是看的我背后冒冷汗。
感觉她们母女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母亲被自己的母亲那样控制,很反感,所以也想要控制自己的女儿。
每次和人偶说话时就不寒而栗。
明明女儿喜欢的穿衣风格、喜欢的家具风格还有壁纸风格都是简单的,却在每次看到妈妈的标志性动作(手抓脸)后言不由衷,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华丽风。
这种一味迁就其实不是你的本心,所以男主看穿了,女儿只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女儿的那个不敢告诉妈妈的秘密相信会在未来告诉男友的。
这种母女关系本身就是畸形的,目前她到底是报复妈妈居多还是只想摆托妈妈随意找了个人呢?
我觉得是前者。
因为比起妈妈了解女儿,女儿更了解妈妈的喜好。
妈妈只是了解自己以为的女儿的一切。
影帝演的浮夸和小聪明还有狡黠有点感觉。
爸爸好多余,好可怜啊。
每次被当空气,作为旁观者他看的最明白,也默许了。
之后会展开的可能有爸爸那条线、男主那条线、学生那条线还有妈妈童年那条线。
正如妈妈的朋友说的,女儿就像妈妈的分身一样,细思极恐,玩偶就是女儿,任人摆弄。
原来有妈宝男,现在有妈宝女,希望影帝能解救她于水火之中,最后不会同归于尽了吧?
感觉像女主一样从小到大都没有朋友,这种把妈妈当朋友甚至是恋人的关系太恐怖了,完全没有隐私,下集好像就要反抗了。
还有妈妈不仅想要控制女儿,还想要控制女婿,现在失控了,所以会发生妈妈勾引女婿的戏码,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就从第一集开始追,终于等到大结局。
一周一集真的真的好幸苦。
但我完全不会忘了以前的剧情。
五星全给大结局!!!
一直一直都期待女二怎么怎么改变。
对妈妈一直处于绝望状态,觉得没救了……最后一集前半集简直失望透顶,都已经完全可以脱离妈妈了怎么可以打回原形啊,应该彻底抛弃才对啊。
没想到最后是妈妈改变了,不管怎样还是妈妈更宽容吧。
美月班里的总是去医务室的学生和妈妈的关系看起来和美月一样,但其实完全不同呢,到底是女儿啊最后还是选择离开母亲呢我一直记得一句话,原谅父母的时候,也记得原谅自己。
我到现在都做不到呢。
所以我一直是带着偏见去看这部剧的。
但最后可能有小小的宽容吧。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昼颜》,把出轨拍得美好如初恋,刷新了我的认知,重塑了我的三观;《玻璃芦苇》,女主恋上父亲,后又杀死母亲,再次刷新我的认知;《不愉快的果实》,女主不仅搞婚外恋,还搞多角恋,我的三观再次受到冲击;
《贤者之爱》,“你抢我初恋,我睡你儿子”,如此疯狂的复仇手段,彻底震碎了我的三观。
原以为,经过这么多“高能”日剧的这么多次洗礼后,我早已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然而,在《妈妈,不做你的女儿可以吗》面前,我又败下阵来。
女主25岁,是一位英语老师。
她自小就与妈妈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人总是形影不离,情同姐妹。
女主很依赖妈妈。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情感,她都听从妈妈的安排,寻求妈妈的意见。
上班穿什么鞋,她听妈妈的;
约会穿什么衣服,她听妈妈的;
工作出问题了,她找妈妈;
恋爱不顺了,她也找妈妈。
她觉得,比起跟朋友在一起,跟妈妈相处更快乐,因为妈妈比谁都了解她。
她还曾怀疑,妈妈一定有超能力,即使不在她身边,也知道她何时因何在苦恼。
她也很了解妈妈,并很懂得察言观色。
只通过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她就知道妈妈在想什么。
左手抚面做思考状,就表示妈妈“不喜欢”。
她们超乎寻常的亲密和默契也被别人看在眼中。
“你们的关系真好啊。
”
“两位简直像一对恋人。
”
就连身为家庭一员的父亲,也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外。
妈妈是家庭主妇,偶尔去人偶教室做些人偶。
同事非常羡慕她有一个孝顺的好女儿。
不,与其说孝顺,不如说是她的一个分身,一个实现了她理想的优秀分身。
一针见血。
妈妈真的很爱女主,但她的爱更像是变态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她不把女主当成一个会思考有主见的人,而希望女主成为一个无思想无灵魂的玩偶。
表面上,她支持女主恋爱、结婚。
事实上,她跟踪尾随并试图破坏女主的约会。
男主是装修设计师,负责母女俩新房子的装修。
他幽默风趣、机智健谈。
妈妈便强迫式的要求女主和他约会,然后,她又故技重施。
男主很聪明也很擅长观察。
他知道女主一直都在刻意讨好、迎合妈妈,并建议她不必为了妈妈的喜好而勉强自己。
女主原本还想自欺欺人,自我催眠,可她发现了跟在自己身后的妈妈,她明白了和妈妈的“心有灵犀”,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于是,她故意在妈妈的偷窥下,紧紧抓起了男主的手 。
她开始有意识的做出了反抗。
而对于占有欲和控制欲强的人来说,她绝不会允许自己的东西脱离自己的掌控,更不能容忍自己的东西被他人占有。
结合后续剧情介绍,“既然你倾心于一个男人,那我就勾引了那个男人。
”这就是《妈妈,不做你的女儿可以吗》的高能所在。
不过,该剧剧情设定虽无下限,但它只是想用一种相对极端的方式来探讨母女间不平等的情感关系。
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至今依旧处在一种不平等的位置。
对于长辈,我们总被要求要孝顺,不能忤逆。
孝道,我们都应当遵守。
但,孝不等同于顺,更不等同于完全听从长辈的支配。
在注重个人意识的西方国家也存在孝道,但他们的孝是“honor your parents”,意思是“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这与我们所谓的“孝顺”,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我很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放养式家庭,看到剧中母女的相处模式,我从心底感到恐慌和反感,甚至厌恶。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会像基因一样,在整个家族中代代相传。
“你在想什么我全都知道。
”
“其实小美你心里也觉得松岛先生不错吧。
妈妈说得没错吧。
”
“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最了解我的人。
”“相对于和朋友一起,和妈妈一起更轻松。
” 外貌上相对于母女更似姐妹的二人,轻快地对话,不时地嬉闹,开场看似轻松令人羡慕的母女关系。
这样温馨的气氛却在女儿选择每样物品时下意识看妈妈脸色的样子,和妈妈尾随女儿约会的身影出现时顷刻被破坏。
井上由美子这次埋得线并不深,也许这部剧本身相对于悬疑得让人迷惑,更多的就是要把这样一种生活中习以为常,旁观看去却感到诡异的关系展示给观众而已。
由目前播出的两集来看,人偶的比喻一目了然。
被无视的爸爸角色,以及把女儿视为所有物的妈妈,同样令人不适应的外婆。
略显夸张的人物设定让人无法不去正式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的存在。
作为探讨问题,而非推理为主的本剧,在第一集结尾就迅速打破了母女表面的和谐。
玻璃上妈妈的身影让一直无视自我沉浸在幸福家庭关系假象的美月惊醒。
第二集因为美月和松岛悄悄地见面,那番妈妈从不知道的真实心意的对话引发了母亲的不安和不甘。
建筑现场的一番话语,既是不想失去听话的女儿,又是不想输给那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臭男人,于是一边努力想让松岛知难而退,一边又炫耀着自己对女儿的深刻了解。
然而,回到家再装起笑脸却已经无用,美月已经不再是那个会因为妈妈喜好就穿起碎花的女孩啦。
接下来无疑就是不愿再做妈妈人偶的美月,从小失去母亲于是渴望母爱的松岛,还有把自己的灵魂寄生在女儿身上的妈妈之间的发展啦。
松岛究竟是成为美月自我救赎的助力,还是抵抗不了母爱诱惑而和母亲不伦,需要等待剧情的发展。
说实话这部剧看到现在可能大部分观众都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明明那么美的色调却让一切都显得诡异。
柳乐优弥的演技不愧为影帝,波瑠可见的每部剧演技都在增长,特别是曾经的超级偶像齐藤由贵,不伦是外貌还是演技都让人印象深刻,把一位心灵扭曲即没有自我也不让子女拥有自我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但是,电视剧的气氛好压抑啦让人有种不想追下去的感觉呢。
稍微讨论一下本剧所描写的内容,请选择性阅读。
相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注重个体,东方文化中人与人,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条连绵不断的链条,子女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被上一代人束缚,而后又有意或者无意的束缚下一代人,一代代传递。
另一方面,本来真正互相陪伴相互扶持共度一生的明明应该是丈夫和妻子,但是对于很多家庭,家庭的主体,却成了孩子,进一步说,是妈妈以孩子为中心构建家庭,而父亲的形象如同本剧中描写的那样被淡化。
于是, 随着成年而需要独立的孩子,却因为成为母亲无法放弃的寄托而被困在上一辈的家庭关系中。
“即便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样的思想还远远没有成为主流。
“你是我生的,所以你得听我的。
” “我辛苦把你养大,你得听我的。
” “我帮你安排好都是为了你好,别人我才不管。
” “我吃得盐比你吃得米都多,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家长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期待孩子成为某某某(职业),什么时候结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什么时候生子,最好是自己还能帮着带的时候。
把时间细节都想象的那么具体,仿佛自己是孩子人生的编剧,然而,却忘记子女并不是自己笔下的角色,无法也不应该无视本人意志而擅自去设计规划。
家长们一方面因为上代人行为的潜移默化,一方面因为太过在意疼爱,生怕对方受一点伤的心愿,恨不得把孩子放在一个永远安全的温箱里面,却忘了再安全美好食物充足的温箱,对于一个独立的灵魂而言也只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牢笼。
大多家长在做子女的时候明明也不满过,试图冲破过,却不知道是时间的磨损还是岁月的侵蚀,当自己成为上一级时就忘记了曾经的不满。
避免孩子受苦走弯路的心愿可以理解且令人感动,然而实际上却并不一定有利于后辈的成长。
像是剧中外婆和妈妈的对话所显示的那样,一边耿耿于怀于上一辈的牵制,一边炫耀自己与母亲的专治不同给予了孩子自由,却完全不自知或者不愿意面对自己也在控制美月不愿意放手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的内心。
而这一幕在现实中一遍遍的上演,成为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想要结束这条链条,或许唯有期待一个强大的外援或者突然出现一代拥有坚强的灵魂了吧。
说这些并没有否认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也没有否认长辈在更长的岁月中所掌握的经验对于子女的帮助。
然而,再好的心愿也需要好的方法去实现才有好的结果,每一代的长辈在掌握经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着自己时代的局限性。
家长可以成为子女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参谋,可以建议,可以指引,互相尊敬,互相关爱。
却不能擅自抽掉孩子的灵魂,用各种借口拴上绳索,让对方成为自己的提线木偶,去走自己想象的或未完成的道路。
井上由美子大概不会让美月再回到妈妈的怀抱中,无论松岛会不会因为眷恋母爱而有三角关系,美月还是会去找回真实的自我吧。
本剧结束的时候,美月能不能和松岛在一起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她不再穿着碎花的连衣裙,而是简约的文雅的自己喜欢的衣服,去外国也好,做别的工作也好,就算是继续现在的工作,都不再是因为那是妈妈的心愿,而是自己的追求吧。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
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
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
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第二个家庭叫新生家庭。
这部剧向观众展示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对新生家庭及子女的影响。
剧中母亲和女儿关系好似恋人,母女之间没有任何秘密,然而小美为了处处和母亲达到一致,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会下意识看一眼母亲的脸色,小到决定房间壁纸,大到是否和男朋友继续交往,母亲通过自己的暗示影响女儿的喜怒和决定。
在剧中女儿有一段心里独白:“当看到妈妈难过的表情时,我便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其实妈妈这样是因为外婆的影响,妈妈把原生家庭的问题带到了她新的家庭,外婆与妈妈的关系延伸到了妈妈与女儿小美的关系中,不健康的母女关系被又一次复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
摆脱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原生家庭不是简简单单形式上脱离出来就可以的。
有的人意识到需要改变,但选择就这样吧,别挣扎了,就是认命了。
有的人意识到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并且下决心想改变,如果不想把上一辈的问题来当作我们拒绝成长的借口,那么就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旧日的生活彻底脱离,取得自己精神独立和物质上的彻底独立,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话语权,那么改变自己长期所受原生家庭的不健康影响只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摆脱糟糕的原生家庭,才能建立美好的新生家庭,否则原生家庭给你的痛苦印记就会成为家族的基因不断复制和传承,只有摆脱他,我们才可以为下一代创建一个无毒无害的原生家庭。
最近抽空刷完了一部日剧,《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
》
暗黑系的现实日剧,压抑得让人窒息。
看的时候,几度崩溃得落泪了,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无法呼吸。
因为,这部剧里面有我的影子。
我是一枚乖乖女,乖到愚孝的地步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妈妈的“乖乖女”,最听妈妈话的“贴心小棉袄”。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不敢真正地去反抗过妈妈,永远都在迎合着妈妈,永远都是顺着妈妈的意思。
我偶尔会闹点小性子,但是一被妈妈训斥,立马就会变得乖乖的,也就不敢接着再继续作了。
从小到大,我穿着的衣服都是以妈妈的品味为主。
我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在挑选的过程中,我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永远是我妈妈会不会喜欢呢,我买这个我穿这件衣服会不会被妈妈骂呢。
我穿某件衣服,只要是妈妈不喜欢的,哪怕妈妈跟我说一句这衣服不好之类的话,或者妈妈露出了不太开心的表情,一律都会被我压箱底了。
从小到大,我永远都是听从妈妈的安排。
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跟妈妈很明确地表态,妈妈都只是在表面上同意,到最后都必须得要按照她的意愿去行事,绝对不能去反驳,妈妈她要怎样说都好,最后都是认为她自己才是对的。
慢慢地我也就不再挣扎,不再反抗了,我已习惯了把好多好多的话积压在心里了。
从小到大,我不过就是妈妈的一只提线木偶罢了。
在妈妈眼里,永远当我是个小孩子,是个要被监护的未成年。
妈妈“忘”了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是一个成年人了,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愿的人。
我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得要听从妈妈的指令和安排,我必须得要在她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从小到大,我不敢越界。
哪怕露出一点点想要出去的念头,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啊。
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害怕触碰到雷池,更不敢作死去踩地雷自爆。
从小到大,我永远都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的。
我在想任何事情,做任何事情之前,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到那事情已经做完了,我永远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我的妈妈,我这样做,妈妈会怎么想呢,妈妈会不会生气呢,妈妈会不会不喜欢呢,我是不是又闯祸了,我是不是又惹妈妈不开心了。
我慢慢地忽略了自己,一点点丢失了自我。
在这部日剧中,女主算是蛮幸运的。
因为,女主生活在一个小康的家庭里,可以接受到教育,也有一份工作。
因为,女主的妈妈,身体很健康。
因为,女主有爸爸,虽然有点半透明,但是也一直在她身后默默地支持着她,是她这个家有力的后盾。
更幸运的是,女主遇见了他。
女主“利用”了男朋友,借此机会作为一块跳板,跳出一直依赖的安然的舒适圈。
她的男朋友,一直都在陪伴着她,给她提醒,给她帮助,让她成长。
真的是他,给了她很大很大的勇气,才能让她有足够的勇气离家出走,同时也给了她一个坚定而温暖的依靠,接纳她,守护她。
她紧紧地抓住这棵救命稻草,爬出了那个禁锢的家,非常努力地去地摆脱她妈妈的控制,一点点挣脱出她妈妈的“爱”。
在外人看来,母女俩的关系是如此的和谐。
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这份甜蜜的背后,隐藏着多么沉重的痛苦。
我和女主一样,没办法做到女二女学生那样坚决地去“恨”自己的妈妈,如果真的能够去恨的话,也许会简单点吧。
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妈妈,太“爱”我们了,对我们太“好”了,太过于保护我们了。
无形中,我们已经变成了妈妈的傀儡,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偶,任由妈妈的摆布。
这样的母爱,实在是太沉重了,甚至乎压抑的无法呼吸了。
我要离开这个家。
等那一天的到来,我也会同样的坚决。
我知道那个过程很难,或许对于别人而言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正如女学生鄙视她的老师说,感觉你好像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I WANNA BE FREE.
第一集,女儿是妈妈的分身,女儿观察妈妈的表情提妈妈提出她的想法,一摸左腮,表示不满意,女儿马上替妈妈说出不满意,而妈妈也是所有的生活围绕女儿 还有好喜欢影帝
弃
剧情有些夸张了,但是聚焦的问题挺好。
开头很期待地想这么变态的设定怎么着也得出它一两条人命才收得了场吧……谁知道平平淡淡地就结局了……好失望啊。
开头不错 后面就烂了
这部总体看来评分低,但看过之后发现并没有评分说的那么不堪。这部剧如果说最失败的地方还是结尾,因为结尾的确是有点,怎么说呢?交代的有点乱,而并不是不好。整部剧反映的是一个很畸形的家庭关系,看似如姐妹一般开心的母子实际上却是一个强势而且疯狂的母亲对一个弱势且无助的女儿。女主和她的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正向对照,一个关心则乱的母亲和一个粗暴强势的母亲。很多的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该都经常能听到,这也正是这部剧最让我们触动的地方。
基本上属于背景音看的
本季最佳。母亲可怕的控制欲,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女儿的生活,看得毛骨悚然。最后的强行洗白有点违和,为了he而he,太生硬了。配乐很赞。
几乎全员演技过于用力…最后那结局莫名其妙了吧…
nhk式致郁。。。
影帝真的特别苏,特别好看…………简直就是最佳彼氏担当~也想起了在小希里面的他……他真的好适合这类型的角色啊……ಥ_ಥ
略无聊啊
没有期待的好
太扭曲了太扭曲了恐怖片设定论一个控制狂母亲是如何毁掉女儿的波瑠演技还是那么醉 瞪眼杀我投降
一开始故事的还是蛮有爆点的,但是后面剧情真的越来越拖,这样下去影帝也拯救不了这部戏啊!果断弃剧
哎呦,这不是我和我妈嘛。
这季唯二两部追完的w 好看 影帝男友力最高\(^ ^)/
气氛塑造地很好啊,妈妈的演技厉害了 ,虽然大团圆结尾真的很突兀啊
三星半,齐藤由贵奉献了史上最赞的一次表演,但除此之外,剧本结尾却走向了大和谐,这就让它无法成为神作;如果中间的大高潮是母亲试图杀死女儿,那就好了。
纳尼?这就结束了??real雷声大雨点小,编剧大概去吃shi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