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国王的演讲

The King's Speech,皇上无话儿(港),王者之声:宣战时刻(台),王的演讲,国王的演说

主演:科林·费尔斯,杰弗里·拉什,海伦娜·伯翰·卡特,盖·皮尔斯,迈克尔·刚本,蒂莫西·斯波,詹妮弗·艾莉,德里克·雅各比,安东尼·安德鲁斯,克莱尔·布鲁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国王的演讲》剧照

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2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3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4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5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6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3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4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5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6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7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8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9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20

《国王的演讲》剧情介绍

国王的演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约克郡公爵(柯林·菲尔斯 Colin Firth 饰)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海伦娜·邦汉·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为了帮助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饰)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手寓言好想告诉你热带疾病林冲之风雪山神庙拉努埃大街万圣节家宴蝠鲼拉普拉斯妖仁寺洞丑闻致命丛林枪口之下丧钟已鸣焦急的罗曼史童话西游爱的距离抗争第一季神速侦探~春天的诡计反击祭~集骨杀人狂犯罪现场调查:维加斯第一季浮图缘信不信由你摸骨大师惊声尖笑圣斗士星矢圣斗少女翔夜行法医天空之蜂随机约会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女子美味汉堡部尘封的记忆

《国王的演讲》长篇影评

 1 ) 宪政真伟大……

【和谐版】不大理解怎么这么多五星。

尤其写评论的都是五星。

其实此片难道不就是一个宫廷励志故事嘛?

欣慰的是导言没有处理成过于煽情而让人呕吐的口水片。

(毕竟是大英王室题材,现女王她爹,不能太媚俗。

)不过不也导致全片情节上挺不温不火没啥亮点么。

结果撑起这个老套励志情节的也只有2个演员的演技了。

但可惜我一直对演技什么的不大感冒。

说口吃国王演得好,但我觉得什么口吃啦神经病啦这种不正常角色其实是比较好演的,因为他们不正常,所以只要别太离谱,怎么演都有道理。

但我总觉得Mr Darcy的表演在暴躁傲慢又自卑的口吃男与忧国忧民的伟大国王之间的连接不够有说服力。

相比之下Helen Mirren演的他女儿,就可理解多了。

而Rush这个角色,演的大概是不错啦。

但本质上,这种面对暴躁傲慢不配合的问题儿童,不惧艰难险阻,不卑不亢努力做一碗心灵好鸡汤的角色,也不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么。

而且此片国王才是主角,结果Rush的角色不免显得尴尬。

比如他面试戏剧演员的段落,也许可以丰富他的角色,但对于整个电影来说却毫无意义。

人说宫廷剧两大乐趣,costume和music。

此片作为现代剧服装首先就没什么看头了。

音乐更是让人吐槽,byrd、dowland、purcell,是比较不合时宜,handel也不是纯货,但我就不信沃恩威廉斯,delius或者elgar,britten的东西里找不到靠谱的,至于在对德演讲里还靠德国人的音乐炒气氛嘛。。

另外还有一个乐趣就是看风景,漂亮的皇宫啦,庄园啦,《女王》里Balmoral空旷的荒野啦,再不行就是英格兰乡村美景也是很迷人的嘛么。

不过这个片子里导言实在吝啬的不行,不论是在白金汉,温布利,西敏寺还是Balmoral,几乎都是中景近景。

描绘最完整的也只有Dogue的那间破房间。

真不知道那么多评论说画面美丽是哪来的。

另外几点让我不那么钟意本片的:口吃太多,所以不利于练习英英,想想《女王》全片的Queen‘s English。

八卦不多,除了爱德华八世那位默片风格的老婆挺霸气的。

而且不像《女王》那样有个很萌的角色布莱尔……当然这片的萌点硬要说也是有的……邓布利多,虫尾巴丘吉尔啥的…… 至于许多人说到最后的演讲看得高潮迭起心潮澎湃,我就更奇怪了。

的确作为口吃男说成这样是很不容易很令人感动的,但是这缓慢的语速,漫长的停顿,极端稳健的口吻,令我实在觉得似曾相识……哦,这不是我们主席的演讲风格么…… 其实有一个严重的吐槽点,就是:这个国家面临危机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国王心急如焚殚精竭虑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竟然是如何流畅地念完一篇短文…… 对于这一点,虽然我被囧翻在地,还是深深地感到,这才他妈的是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

宪政,实在是太伟大了。

把国王都限制得只能念念稿子。

你看看,Douge一个无证经营的江湖郎中,面对皇上是个什么态度!

“Call me Doniel!

”(英国王室对这种坚守first name term的人还真是无法呀= =)你想想,如果X太子患有口吃的毛病,P太子妃居然亲自下到民间四处搜罗名医,然后太子每日只身前往医生的陋居治疗,还任其摆布(半个警卫员都没有!

乾隆微服私访记也得带个大内高手的吧!

)……Burger off!

It's bloody ridiculous!!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啊,伟大的英国,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等级社会;又想到最新那贴《北大妹拍手机险被抓》,我也不禁想到:啊,伟大的XX,真是一个主奴分明的和谐社会。

 2 ) 古典情怀之作

年前写的,忘记贴了。。。

以此文致敬UK film council,希望奥斯卡奖大胜能够挽留这个机构。

第83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提名刚刚公布,《国王的演讲》以14项提名领跑,压倒此前呼声甚高的《社交网络》、《盗梦空间》等电影,傲视群雄。

英国导演汤姆•胡珀(Tom Hooper)以此片提名了最佳导演奖,而早已以演技精湛闻名的科林•菲尔斯(Colin Firth)也以此片中“结巴国王”乔治六世的角色,成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最有力竞争者。

英国王室题材的电影,上一次在奥斯卡上大放光彩应该是《女王》,而《国王的演说》讲述的则是《女王》的主角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的故事。

这对于英国电影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能够最终获得压倒性胜利,无疑可以提振阴云密布的英国电影界的士气。

在支持英国电影制作的“英国电影委员会”将于今年年中被政府解散的背景下之下而言,尤其如此。

《国王的演讲》的荣光,无疑也会是这个委员会的一首悲壮的告别之歌——这部电影正是由这个偏重支持商业电影制作的机构资助拍摄的。

这些优秀的人才很快就要失去最为稳固的政府支持,而一旦汇入到好莱坞的市场洪流中,不知会做出怎么样的妥协,一想到这一点,就很难不黯然神伤。

国王的声音香港把这部电影的片名译作《国王无话儿》,乍看的确引人瞩目,一下把人们的思路引导向下三路。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实在是近年来少有的情怀之作,香港版译名实在有些误导。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的确这部电影的核心是讲话,一个国王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也是一个人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在乱世里挺身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乔治六世。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浪漫故事,常常给艺术家们甚多灵感,而英年早逝的乔治六世却很少出现在银幕上。

就算是知道他是当今在位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父亲的人,恐怕都不是很多。

如果他不成为乔治六世,而一直只是约克公爵的话,他可以和妻子女儿一起安心地过小日子,不用去承受那么多的责任与压力。

但恰好他是天性浪漫——按照他的判断标准就是没有责任感的爱德华八世的弟弟,所以他只能不情愿地接过国王的重任。

那正是风雨飘摇的年代,在他加冕后不久,英国对纳粹德国宣战。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灰蒙蒙的雾色,戴着礼帽的人们面色凝重。

乔治六世虽然是责任感很强的绝世好男人,但自小有口吃的毛病。

作为王室成员,他需要经常对公众讲话,这就成了他的噩梦。

在若干次失败的矫正之后,他的妻子伊丽莎白(由海伦娜•博哈姆—卡特扮演)找到了一位治疗师:来自澳大利亚的莱昂•罗格(由杰弗里•拉什扮演)。

他们渐渐成为了朋友,罗格可以像王室的家人一样,叫他伯蒂。

在罗格的帮助之下,伯蒂终于克服了自己的种种来自幼年的恐惧,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发表了著名的《圣诞演说》——在圣诞节问候大英帝国,是英国国王的传统职责,而那一次的演说,则因为二战而载入史册。

技艺精湛之作这样的故事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似乎就是一个简单的励志题材。

但是科林•菲尔斯和杰弗里•拉什两个超级演技派,演出了剧力万钧的效果。

科林•菲尔斯对这位二战时带领英国百姓一直坚守的君主的把握,更是入木三分。

而电影的各个制作环节,都体现着精益求精,完全是可以进入教科书的作品。

奥斯卡的12项提名,也不光提出了导演编剧和演员,也包括了对摄影等等技术环节的肯定。

编剧大卫•西德勒(David Seidler)自己就有漫长的口吃史。

他的祖父母在二战中死于大屠杀,那时他还幼小,已经随家人逃亡到了美国。

在他看来,这个情感上的巨大打击,导致了他后来的口吃。

因为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他经常保持沉默。

他也有和乔治六世同样挣扎的过程,最终他不再恐惧发言,“我想我说的话,值得别人耐心倾听”。

这种隔着时空的感同身受,使他的剧本充满了骨肉与灵魂。

电影中也充满了莎士比亚的影子,但也只是点到为止,留下无穷余韵——这的确是只有由英国人才能表现出来的感觉。

伯蒂一家观看希特勒发表演讲的一场戏,也有着十分微妙的意味:有的人也许言辞流利,擅于煽动,但却可能是恶魔;那些羞涩木讷甚至笨拙的人,却有可能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光看电影本身,对历史没有背景了解,恐怕无法体会这部看似励志的电影,背后其实有极大的沉痛。

而有幸福家庭和朋友的温暖友谊的伯蒂,其实是十足的悲情人物。

在他鼓舞人心的圣诞演说之后,是英国士兵和平民遭受的战争创伤。

片尾字幕里,导演将这部电影献给他的一位家族长辈,二战时战死沙场的前英国军官。

乔治六世身上也有着大英帝国最后的辉煌,在他任上,不列颠帝国的殖民地纷纷分崩离析,从大英帝国变成了英联邦。

他在二战中为了鼓舞士气,始终坚守伦敦,健康受到极大摧残,1952年就离开了人世。

丘吉尔为他题写的拉丁文墓志铭是“勇者无敌”。

他其实经历的是一个帝国瓦解的时刻,二战当中英国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二战之后世界霸主的地位却被美国占据。

历史上真实的乔治六世的长相,更接近于影片中饰演爱德华八世的盖•皮尔斯(Guy Pearce),倒是爱德华八世长得更接近科林•菲尔斯一些。

但科林•菲尔斯的演出实在精彩,从胆怯懦弱还十分暴躁的二王子,到自信幽默的国王,整个过程让人激赏。

而甘做配角的杰弗里•拉什,也将一个和王室成员作朋友的“冒牌”治疗师的形象拿捏得十分精准。

他本身就是澳大利亚人,饰演一个在30年代还常常受到歧视的澳大利亚人,相当合适。

电影中的配角也都是英伦演员中的一线人物,从海伦娜•博哈姆-卡特,到饰演丘吉尔的提摩西•斯珀尔(Timothy Spall),还有饰演罗格夫人的詹妮弗•厄尔(Jennifer Ehle)——她和科林•菲尔斯合演的《傲慢与偏见》现在也还是经典。

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那只有可能是看到《哈利•波特》里的“食死徒”和“虫尾巴”出现在宫廷中,一个是王后,一个是丘吉尔,会有些许错乱的感觉。

导演和编剧向罗格家族借来了当年他做治疗时候的笔记,“很多精彩台词都直接来自于笔记里的原话”,导演胡珀接受采访时曾经这样披露。

胡珀过往对历史和非虚构题材的把握,在这部电影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尽力去做到忠实于历史。

不过还是有一些批评家指出,电影本身有一些和历史不符的部分:比如丘吉尔其实努力支持过爱德华八世,而非像电影里那样,一开始就希望他退位。

而一些历史资料也披露,乔治六世的家庭远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美满。

考虑到这是一部王室题材的电影,不如此恐怕也无法面世。

对于这些年来益发岌岌可危的君主制,这部电影不知是否能够让人们重拾对王室的热情。

不过,抛开这一切,仅就电影来说,观众可以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拍电影的技艺。

 3 ) 口吃不扫何以扫天下

影片结尾,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映衬下,电台里“国王的演讲”每一个单词都好似一节音符,感染着每一位英国民众。

语言治疗师莱昂内第一次称「乔治六世」为“陛下”,这句“陛下”是由衷的肺腑之言。

最后一个镜头,「乔治六世」携家人在阳台向民众挥手致意,殊不知聚光灯后,这出演讲以及莱昂内这句“陛下”暗藏着多少心酸多少泪。

记得乔治五世向儿子说过一句话,指现在的皇室都已变为演员,这话多少带有些讽刺意味。

「乔治六世」也可以说是一名演员,但他与那些冠冕堂皇的“演员明星”不同,他的表演是真正服务于国家的,他的不断“排演”也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努力的“好演员”,一个真正的国王。

几乎所有电影中的国王形象皆是高大威严,吐字铿锵的,很难想像紧张、口吃会与一国之君划等号。

而历史上的「乔治六世」正是这样一位羞涩的国王。

1939年9月3日,面对德国纳粹的崛起和英国民心的紊乱,临危受命接替兄长爱德华加冕的「乔治六世」做出了参战的艰难决定,并通过广播直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段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话。

面对希特勒这样一位牛逼的敌人 — 不止是个战争狂人,也是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讲不仅极富感染力,也是民众思想的洗脑工具。

与希特勒相比,有话难言的「乔治六世」在“文”上已经处于下风,他必须也要通过演讲来武装自己。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前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只有先突破自我的局限,树立起信心,才能带领国民重拾信心,建立起必胜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心理缺陷,重要的是如何有勇气去冲破那层局限。

影片对「乔治六世」的口吃及家庭背景间的因果关系有只言片语的交代。

童年时代的他在强势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在兄长的不屑与嘲弄下丧失信心,他害怕面对父亲、兄长、公众。

但他的灵魂,他的痛苦是真实的,尽管外表平和,内心却有波澜。

他一直希望兄长爱德华能以国家为己任,但爱德华不爱江山爱美人,最终退位让贤给约克公爵成为「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是比国王的威严更难能可贵的国王精神。

口吃是一种言语障碍,也是一种心理病症,往往是因为陌生环境和人产生紧张、害羞的心理,从而造成言语交流上的断层。

我小时候也有这毛病,喃喃自语或同熟悉的人交流都没事,但在众目睽睽下或在陌生电话中交流便会发病,当然没有「乔治六世」这般严重,朗诵文章时仅是在开篇难以进入主题,需要做足酝酿准备才能渐渐由开始的紧张变得平稳顺畅,口吃不会贯穿始末,它是一种“紧张外露”的临床表现。

所以,柯林.费斯对口吃的演绎几近完美,那种吞吐、羞涩、怅然若失的紧张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口吃者的紧张是会带动一些肢体上的细微动作,以往许多演员在表演口吃时仅限于言语,从而忽视了肢体方面,而柯林在表演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这一点他的确是做足了功夫。

心理障碍难于国王加冕,影帝加冕之于柯林.费斯。

“英皇室电影”形而上的汤姆.霍普在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广角环境和狭长空间,与局促人物心理相搭配,再加上室内布景及优雅的摄影机运动的视觉呈现,让影片很像是一部带有维斯康提式的贵族电影。

 4 ) "Stiff upper lip, Bertie."

在实际上瞎着一只狗眼的情况下还坐在天杀的影院第二排脖子一仰就是两个多小时只为能赶上The King‘s Speech的第一天上映。

这是怎样的一种排除万难的坚韧不拔的很久没有了的苦逼精神。

所以我说,人总要是有点念想的。

从凯旋多伦多开始每天盼这片美国上映,盼啊盼阿盼啊盼。

脑子里老转的是一个叫Colin Firth的男人在BAFTA上像个终于拿到最最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地对着奖杯轻声说Hello时脸上的感激与平静,去年的奥斯卡轻薄地与他擦肩而过,但人们会记得他和他的银幕化身共同经历的那些痛苦、挣扎与顿悟——从那一刻开始,他与自己的过去道别,留恋已经是昨天的故事,而明天是一条未知的路。

——不过,我似乎又跑题了。

那么就来说说The King's Speech吧。

记得前一阵子看到有人评论说,这种电影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了。

复制一个或远或近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找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再找一帮熟门熟路的人来演。

看完King's Speech,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评论作何评价,也许我该说,历史本来就是陈词滥调的,只是这陈词滥调,难说是你电影看得太多,还是书读得太少。

——这句话不是想要呛谁的肺管子,我只不过想说,有些情节像驴拉磨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你总不能跳到历史的车轮前面大叫喂喂喂编剧你是个傻缺:瞧,这不成了那个神马神马挡车的典故了么?

所以对于这种非无边际改编的历史片来说应该指出的是,当历史已经帮你写了百分之七十五点四的剧本之后,剩下的二十四点六到底如何才应该是我们公正评判依据。

就这点来说,这部片子的剧本并无多少可以指摘之处:对话狡黠、讨巧,带着英国人歪歪扭扭干干巴巴的幽默感,每个人物都得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最重要的是对于这帮憋足了劲儿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英国佬们来说,这剧本既不扫兴又不抢戏:Oh, come on, 谁都看得出来,拉这么一套卡司大家的目的明摆着是要竭尽全英国之力踏平好莱坞的,猜还有哪部电影祭出了这阵仗?

用英国两字全球吸金的哈利波特啊。

可惜的一点是导演这环弱了一点。

Tom Hooper是个生于长于电视界、现在也还没完全脱离电视界的年轻导演,面对着这么一帮老辣的戏骨,估计他也只有放手让他们自己打个头破血流的份儿。

整个片子的风格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带着室内剧摄影棚里的聚光灯味儿,用镜略显单调,对于场面的掌控一般偏上,不过,嘿,这只不过是我说的——09年Slumdog Millionaire出来的时候,我很不识相地嘲笑人家是一流导演耗上个二流本子带着一群不入流的卡司,结果人家得了奥斯卡奖,10年A Single Man出来的时候,我思忖着这大概是有往一流冲的潜力但目前还夹在二流一流中间的导演、一流本子和一流卡司的结合,结果它神马影片奖也没得上。

今年这King's Speech可更是完全是属于三流的导演加上二流的本子再加上一流的卡司,过往的悲催预测不论,今年奥斯卡这片除了表演奖之外的命运到底如何,还得看评奖季冲刺这一个半月里其他片子的脸色——目前为止一流本子一流导演再加上由Jimmy Franco一人组成的一流卡司祭出的127 Hours已经跑到了前头,科恩兄弟改编、很有可能也是一流三次方的True Grid正在不远处虎视眈眈,而且照例半路还很可能有至少半打的程咬金杀出来,所以King's Speech的最佳影片提名,还是自求多福吧。

总算说到了表演。

——Colin,Colin,Colin,你该是个多让人记挂的乔治六世啊。

挂满勋章的深蓝色制服,洁白挺拔的衬衣领,以及那双忧惧却坚毅的褐色眼睛。

没错,他是结巴,没错,他是从小受欺负,没错,他是被一个狡猾得像老狐狸一样的治疗师像陀螺一样地转来转去,没错,他老婆是Helena Bonham-Carter,但是,他还是国王,天佑的国王。

从约克公爵到乔治六世,这个男人的生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走不出童年阴影的Bertie,强硬的父亲、聪明伶俐却缺乏同情心的哥哥、以及孱弱残缺的弟弟;而另一面是忧心国事的约克公爵、关心兄长的阿尔伯特王子和两个小公主的父亲,只是对于他来说,这个硬币很不幸地印反了——本该印在反面的Bertie被牢牢地困在了正面,于是他害怕他父亲、害怕他哥哥、害怕和公众生活有关的一切,于是他总是紧张得喉咙打结下巴扣紧,无论面对的是上千的公众还是BBC一个小小的直播话筒。

他的幽默、他的执着、他的勇敢、他对国家、对责任、对家庭和对友情的忠诚以及他偶尔的动摇(在不透露情节的前提下,我只能说国王书房里的那场戏他的表现近乎完美。

Colin的电影我看了那么多,这是他的表演真真正正让人止不住眼泪的一次),完美,你的名字是每一个细节。

Geoffrey Rush,一如既往地到位与犀利,看他和Colin两个人的对手戏就像看一场精彩的击剑表演,每个回合的你来我往都在展示自己实力的同时能衬托出对方有多么出色——说句题外话,Rush和美国万能胶Chris Cooper该是有多像啊,两人同年出生,分别是西区和百老汇滚打出来的正宗舞台剧演员,混迹好莱坞多年,无论任何类型、任何budget、任何年代的角色都能驾轻就熟地拿下,当然,最大的共同点还是他们俩都手握小金人一座——也许真是因为人家已经此生无憾了,所以才放得开手脚尝试所有想要尝试的角色?

呃,这个我也不知道。

Helena Bonham-Carter,呃,阿姨啊阿姨我真真不是对您十几年前的homewreck还有偏见,但是您现在怎么演什么都有点Tim Burton电影的感觉了呢?

您就真那么恨当年演Period Drama的历史,非得要把那范儿烧成了灰再倒进下水道里冲掉了才心满意足?

语速太快、口音太怪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气场——我不是说在任何一场戏里HBC的表演不到位,她作为一个演员早就超越了这些基础要求,但是很遗憾哥特悍妇的影子不受控制地在她的演技之下时隐时现。

想当年她出走好莱坞本是为了拒斥"Ms. Corset"的外号,可惜二十年后再回头,好像只是被套上了另外一副type casting的辕子而已。

Queen Elizabeth(就是现在的女王登位之后母仪天下许多年的银发慈祥老太太,2002年101岁的时候才去世的)固然精明又坚强,但断断不是Red Queen那个硬朗法。

片中配角的表现,比如老戏骨Derek Jacobi(再次膜拜爷爷),现在难得一见的Jennifer Ehle以及精气神十足的Guy Pearce一个个地都可以排在HBC阿姨的前头。

Michael Gambon和Timothy Spall是只有几场戏没错,但是你又怎么能说给你的印象不深刻呢……(于是整个电影里只要她一出现,我心里就会出现一个冷静的声音不停地轻轻念叨:Emma Thompson,Emma Thompson,Emma Thompson,Emma Thomp...)(我是真的对多年前啃泥叔和爱玛姨离婚的那档子破事没有怨念了。

真的。

不管怎么说,没那离婚不还没Sense&Sensibility了么,不还没Emma阿姨和Greg叔叔的幸福生活了么。

……)这又是一部满是重聚时刻的片子。

其实在英国片里说这个挺无聊,因为实质上不管神马英国片都TMD是重聚片:圈子实在太小,人实在太少,想凑出一部电影来怎么可能没几个人曾经合作过一两次的。

但是这片踏踏实实地给我们贡献了个等了整整十五年的时刻——是的,我知道我是神经过敏,Colin和Jennifer Ehle一起只有一场戏,但当Mrs Logue弯下膝盖朝His Majesty鞠躬的时候我还是得拼命在满满当当的剧院里忍住鼓掌的冲动。

十五年,足够他从Mr Darcy这棵大树底下走出来,足够她拿到两个托尼奖,但是经典,毕竟是永远不变的。

说了这么多,应该就此打住。

再次,剧透可免,您大概不认识我,但认识我的人应该都知道,虽然鸡零狗碎地对这片发了这样那样那样这样的一堆牢骚,但当我最终揉着脖子饿着肚子眨巴着更瞎了的一只狗眼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心里的满足劲儿一定是接近“幸福”那挺俗的两个字儿的。

让我给这片打分,我也一定会给足五颗星的,因为这么强的表演,任何编剧导演上的不完美在这一刻我都可以忽略。

我知道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

在片中听到别人Bertie Bertie地叫未来的国王对我来说的确有点触发奇怪的笑点,因为这让我不停地想起另一个Bertie,另一个好心肠、好脾气、好欺负、爱帮别人忙的Bertie,所以忍不住在标题里用了这么个小典故。

那本故事集本来叫"Stiff Upper Lip, Jeeves"的,不过what the hell。

对The King's Speech赞不绝口的大伯一定不会介意。

再一次想像去年看完A Single Man一样许一个新年愿望。

Colin Firth for the Oscars。

五十岁的男人,在事业上留给你的机会还有多少?

答案是,无数。

If you dare。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 ) 自己感动自己而已

我观影向来不苛刻,但这次真无语了。

有人说这片比盗梦空间好看,我还真不知道好看在鸟儿地方了?

从一开始就一眼望穿,心想难道就是治了一个口吃患者,而这人恰巧是国王?

弟弟在旁边劝我淡定,说好电影也许看到最后才给人震撼。

于是耐着性子看完不过结局悲催地证明了我的猜想,我是对的!

而之所以给了三星,只是为这部剧的摄影、音乐、细节啥的给出的辛苦分。

(其实什么摄影、音乐、细节啥的,这词儿都是看了别人吹得天花乱坠的影评才学会滴,用我们外行人的心态实事求是地说就是感觉这不是粗制滥造的一部电影,画面很细腻观影很流畅倒是真的)。

又或者正如我开头说的,我一向不苛刻,以所表现在--感觉很没意思也只是给三颗星而已,没有痛下狠手给二星。

当初也许看了影评,所以抱着很高的期望看的,一开始心是悬着的。

但随着情节这么不紧不慢地展开,我开始一边不断地把鼠标放在进度条上好让自己明白到底看了多少分钟了,一边接着怀疑这么久了怎么好像还没很给力的感觉出现。

直到过了1个小时,又过了10分钟,又过了20分钟……眼看着电影接近尾声,我心里还期期艾艾地幻想着能有振奋我心的高潮出现。

但随着国王有点艰难但又战胜自己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演讲,电影结束了,就这样带着我的一颗有点受伤的心,电影真的结束了。

于是好像被夯了一闷棍,不死心地跑到豆瓣来看影评,也许希望发现点和我类似的声音。

但,铺天盖地的啊,都是溢美之词,什么艺术品,什么黑夜里盛开的奇葩。

头一次感觉被主流抛到了河的对岸,热闹是人家的,我什么都没有。

又忍不住看了一遍大家的影评,我相信自己的血压是开始上升了,现在,我已经从心里想把三星改为两星了。

好吧,俺承认俺看过的纯英电影不多,俺无法见证一个主角的成长历程!

这个人现在俺知道了他叫Colin Firth ,但主角成长了,主角极为优秀,这部剧就可以得奥斯卡啦???

俺也感觉他的演技挺好的。

但一部电影不能只是看主角表现吧!

对于广大的不识Colin Firth的人来说,他只是演技好点而已,估计大肆褒奖的人都是受了这个Colin Firth 影片之外的影响!

看完片子抱着无语的心情却反而说出了这么多的话。

说实话,自始至终,我只是感觉影片气场很大、画面唯美、配乐得当、镜头流畅、细节考究、主角演技佳,但自始至终,我都知道自己在看电影,就像是学生在看一部被称作“好电影”的正面教学案例。

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带入感,都没有投入,都是飘在影片外的!

其实豆瓣上也有影评算给我解惑了的---“演员的演出无可挑剔,这是一部很典型的英式电影,但也正因此而失于创新,变成了一种在镜头、剪辑、台词、画面上追求精细的工作。

这部电影不能给我任何切实的感动,整个故事情节可简单归纳为:怎样治疗结巴然后作为弟弟继承王位。

但是请注意,这部片子因为其本身的传记性质,很合近几年学院奖的一贯口味 ”我基本上同意上述影评,我的观点跟这个比较一致,也学到了这部片其实被称为典型英式电影,原来这样的电影是符合学院奖的口味!

可是,看到那么多人呓语似的猛劲拍手叫好,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跟他们站的还真不是一个队伍。

以前很是把自己的赏影水平当回事儿的,现在仅通过一部电影,头一次切实感到了自己与那些人的不同。

但也许就是这些令我有点小纠结的不同,才让我站在一个外面的地方看清了那些人的世界。

对于结论只有两点。

第一,我是低俗的,我的水平还无法欣赏这么优雅的电影,我没有从这部片中看到心中开出一朵花来。

也许我的影评是众多影评中为数不多地唱反调滴。

第二,如果我的真实赏影水平还不至于像第一条中自己所说的这么低,那么,我真的很想说一句,那些看了这部电影心中开出了一朵花的人,你还真是矫情!!

也许你是影评的生力军,正在或者即将从事与电影相关的事业,但不得不说一句,你已经被模式化了,不论这个模子到底是啥!

以前一直怀疑自己对某部电影的评价会不会下意识地受其他影评的影响,现在觉得某些人还真是会。

总感觉有些跟风的人,不过看了一部三星的电影而已,心中的文学酸腐气泡总是会把它膨胀描述成五星,最后写出的影评估计把自己都能感动到哭。

其实哪里是电影感动了你,不过是你自己感动了你自己!

……

 6 ) 短评字数限制太短,在这里啰嗦下

接短评——注意德意志安魂曲的出现并非作为配乐,而是剧情中电台播完英王驾崩消息后接着放的广播音乐,当然刚刚开头医生一家就把收音机关掉了,他还有个喜欢德国战斗机的儿子。

作为第一部新教的安魂曲,德意志安魂曲用在播报英王驾崩消息后是说得过去的,只是不知道历史是否真的如此。

国王和医生的关系,让我想起康熙和韦小宝,穿越啊。

总之,那边凡人打败了超人,这边鹿鼎记也终结了武侠小说。

 7 ) “皇上无话儿”这种下作译名是哪个十三点想出来的啊?!

该片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传统意义剧情片,没特技没反转,很正面很积极,故此也会带上一定程度的平庸。

(这种新闻联播的评论风格怎么样!

)Geoffery Rush演得挺好,却也是不过不失稳健保守的那种好;Colin Firth还不错,人高马子大,适合制服Look,走路样子非常有气势,整部戏里他一直保持着小兔子眼睛红红的“下一秒钟就会掉泪”表情,挺惹人怜爱的,这么多基片没有白演啊!

Helenna Boham Carter的角色则很一般,无论是作为公爵夫人时和妯娌的对垒,抑或成为国母后的微妙变化——她在戏里缺乏一种淡然不动声色的精彩,因为这个故事没有脸谱化的英雄、没有怪异的女王、没有神经病角色,所有人——即便是王室成员——都必须首先是个具有日常行为逻辑的普通人。

而且她和CF之间没有火花,即便抱在一起缠绵都感觉国王夫妻两个没有爱啊没有爱,以至于她在医生家吃茶时表情微妙地对医生太太说:“你丈夫叫我丈夫Bertie,我丈夫叫你丈夫Logue……”,我总是会忍不住觉得她是不是也以同样的表情对某位名叫Paradis的女士说:“我老公叫你老公小亲亲,你老公叫我老公小南瓜……我跟你们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然后就突然把头发抓乱跑出去了或者干脆在对方手臂上刻字……她还是演女疯子比较像话。

其他角色各有好坏,但是都不给人特别深的印象:Guy Pearce没什么发挥,中规中矩;演丘吉尔的那位,求求你还是回去演哈利波特吧!!!

演辛普森太太的演员很像真的辛普森夫人!

我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丑的女人,但是约克公爵夫人对于她的评论(“她非常有技巧,一看就是在上海的圈子里磨练过的”)真是让人与有荣焉啊!

Jennifer Ehle人到中年还是温婉又秀气,虽然这个角色真是配角中的配角。

她和Firth相见的那一幕一定让很多95P&P粉丝回肠荡气吧:“你……你这个众牲……你居然讨了别的太太……在彭伯利庄园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东西!

”总的来说是部很老实但是老实中透着一股“我想上春晚”气质的正剧。

画面色调很美,场景气氛也很古典很能满足英伦范儿迷的YY,演员基本都很到位,营造出的老派腔势也很浓郁。

剧情就比较平庸,对于国王本身的性格和皇室人物之间的纠葛都没有深入,很稳健,很小心,不过也就这么回事点到为止了。

用一句话形容,整个故事就是“结巴的男孩当上了国王还做了个演讲”。

但是看到最后国王演讲的场景,确实会觉得感动,也能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吸引一批不会在网络上造势的中老年(英国)观众:不仅因为这几个皇室人物在英国民众心里的地位,也因为他们代表了过去某个黑暗时代里最激励人心的某些情怀和气质。

当国王庄重而坚定的声音响起,的确可以在人内心唤起某种信念和勇气,而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是会被这种信念和勇气感染的——“在这严峻的时刻,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至于中国观众……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对于演员和英国电影的热爱才喜欢这部片吧,毕竟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新闻联播……要么是我太低俗了,在观影过程里有很多时候一直无法入戏,满脑子是“让我为新宇写一个气势恢弘格调庄严主题深刻的剧本来描述他如何克服自己身为红3遭受到种种冷眼与非议坚强地突破自我寻找本真并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的具有感染力的戏剧性人生!

”这种妄想。

如果拍摄手法嗲演员阵容强大剧本写得煽情,估计也会很好看的哦(划掉大概我会在提篮桥完成创作并且在狱中拿到奥斯卡吧!

最后呼应标题一下:港译太有九十年代香港搞笑色情片的风韵了!!!

很棒!!!

谁想出来的?

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

PS:现如今超过港译的内地译名已经出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嗲啊!

 8 ) 这是艺术品

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

是一件艺术品。

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华服。

不用让你辛苦的戴上眼镜在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屏息凝神两个小时兼带大呼小叫,这部电影不负责锁牢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尔蒙, 不负责代入你的情绪,它只管兀自绽放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美丽,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明明安静而没有高潮,却每一秒每一分都是高潮,雍容华贵得需要用慢镜头去体会。

毫无疑问描述《The King's Speech》的故事情节,怎么说都是苍白的:从前有个结巴的国王,后来他不结巴了。

这是一个注定怎么讲都励志,换句话说,怎么讲都无聊的故事。

怎么办?

靠张力。

张力哪里来?

一靠表演,二靠剪辑。

此片匍一出,对Colin Firth斩获影帝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人们似乎都在努力的忘记《A Single Man》里同样出色的他如何一如既往的被奥斯卡不待见。

但是对于《The King's Speech》来说,Colin Firth 自身的表演不是唯一关键,他需要与其他同样重要的演员之间形成张力。

很幸运又很幸福的是,Jeffery Rush确保了这点,Helena Bonham-Carter 确保了这点,Guy Pearce 确保了这点,参与电影的所有演员都确保了这种张力无时无刻包围着Colin Firth, 电影中的乔治六世,使他每场戏,每一分钟的酝酿和爆发,每一个转身都有完美的接应,使得这也许是Colin Firth从影以来最具挑战性的角色得以在语言的艰难中表现流畅的情感转折,在故事的单薄处积累厚重的表演质感。

是的,Colin Firth无疑达到了master级别的表演层次,他让一个结巴的国王同时具有令人怜惜和敬重的两种气质,他让平淡无奇的演讲戏份变得一波三折揪人心肺。

可单凭一个演员,无论他多么出色,也是无法让一部电影成为一件艺术品的,而当Jeffery Rush那颗脑袋横着从门板处露出来的时候,当Helena Bonham-Carter面带微笑恰到时机的流下那不多不少正好一滴的眼泪的时候,当Jennifer Ehle用出镜仅三分之一的脸部表现各种层次的惊异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个可以让Colin Firth尽情挥洒演技的平台,永远有一个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去接应,举重若轻也好,信马由缰也好,怎么演都不会过,更不会错,只会愈精彩,愈精美,值得用放大镜仔细推敲,反复鉴赏。

电影的剪辑给这种靠表演积累的纯张力提供了第二层保障。

影片结尾处乔治六世的宣战演讲从头到尾仅三分多钟,可是我看到了什么啊,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完美配合的语言节奏下,镜头对英国各个阶层人的速写渐渐铺展开,我看到了不列颠最引以自豪的气质和气场,那种面对最糟糕情况的从容和淡然,那种无需大张旗鼓宣扬即可万人一心的觉醒,那股冷静中透着的热血豪情,决心里蕴含的豁达自信,那是对人性至高的尊重,那是心灵最深处的优雅。

这是个于无声处高潮的结尾,让我突然正襟危坐,让我不禁起立鼓掌。

很多时候,英国电影都是以小见大,但求精致不求大气,虽自成一派温婉的风格但久了未免让人心生疲倦,这与被商业票房3D炸弹轰炸多了而生出的懈怠是一样的。

可一旦英国气质的电影在具备了表演上的收放自如的传统同时,达到了自身叙事节奏的平衡,那就成了masterpiece。

而一旦masterpiece又具有了无懈可击的张力,那就是美丽的了,那就是于无人处怒放的昙花,那就是艺术品。

The King's Speech是艺术品,欢迎鉴定。

 9 ) 认真看下去才有感悟

这是一部有魅力的电影,它虽然说的是皇室事情,但是并没有华丽的壕服等等排场,平实的像普通人的琐事,真实的不像话。

这电影你只要看进去,你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推上位的国王,为了当上称职的国王,必须克服自己的一切缺点,因为臣民需要国王发生,战争在即,责任所在,他无可躲藏,不会像他的兄长一样放弃国家,必须鼓励国民。

 10 ) 国王的演讲

e【反复】d2k://|file|[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DVDSCR.XViD-iLG.CD2.avi|735307776|8acfb271186826ebfc3746daa5ac7662|h=2horeed7klokbfst4lqgdffjlrtxboow| e【清明】d2k://|file|[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DVDSCR.XViD-iLG.CD1.avi|732696576|41d343ad8a98a457d912c3e4d78e4721|h=srra7v3t3edaskxckqiwaxzdqglaa4cf| 我的影评会不会太直接了?

《国王的演讲》短评

結尾對開頭的視角修復

9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还有8天了,希望我抓紧一点,多看几部获奖影片。

10分钟前
  • Seamoon
  • 还行

国王的妻子. 希特勒的演讲.

14分钟前
  • 还行

制作精良、四平八稳,然而没有惊喜,Alexandre.Desplat的配乐保持一贯水准、一贯的调调,一贯令人“闻弦声而知雅意”。有些无意义的配角设置。剧本还有再锤炼的空间。Colin.Firth与Geoffrey Rush学院式的表演撑满整部电影。遗憾的是:其实还可以再好一点的。

1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这个故事让我们对George VI在成为英国国王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18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这不是国王的演讲,是国王的演技

22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推荐

降到三星。哼!

23分钟前
  • SHX
  • 还行

那个社会,够勇敢,你也可以和国王做朋友。

27分钟前
  • 小敏仔
  • 还行

好看

30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扎实不炫技的英式励志电影,cast一流,感人真切,这种温暖的感觉就像走进医生家生着炉火的客厅般妥帖舒适。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演技真的是好

38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电视剧

40分钟前
  • \t^h/
  • 很差

无懈可击的表演!4.5星。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整部片子弥漫着严谨庄重的英伦风,斑驳的墙壁加上旧旧的沙发,每个场景都非常美,海伦娜回归优雅,科林一如既往的气质逼人,还有不能忽视的Lizzy。最后的演讲感觉整个人都悬空了,极具神圣的原声,冷静又沸腾。鸡皮疙瘩一身啊。这是一部完美到无懈可击的作品。

44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45分钟前
  • Jia
  • 较差

意识形态色彩这么浓,竟有那么多好评。

48分钟前
  • 易良
  • 较差

心理障碍难于国王加冕,男主加冕之于柯林费斯。

5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这磕巴的,憋死我了,史上最沉闷励志片~海伦娜穿的这么正常真是太不正常了;科林费斯老了,达西的风采一去不返;治疗师的老婆怎么这么眼熟,莫不是当年的伊丽莎白?~这片子就跟当年的玫瑰人生一样,奥斯卡喜欢,我不喜欢,祝他们得奖,谁爱看谁看

53分钟前
  • 苏上坡
  • 较差

片子很拖沓,两星给的是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

5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一场不为人知的胜仗,皇后才是亮点

60分钟前
  • Rainelf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