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绝代艳后

Marie Antoinette,玛丽皇后,凡尔赛拜金女(台),豆蔻风华,玛丽·安托万,玛丽·安托奈,玛丽-安托瓦内特

主演:克尔斯滕·邓斯特,詹森·舒瓦兹曼,朱迪·戴维斯,雷普·汤恩,萝丝·拜恩,艾莎·阿基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日本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06

《绝代艳后》剧照

绝代艳后 剧照 NO.1绝代艳后 剧照 NO.2绝代艳后 剧照 NO.3绝代艳后 剧照 NO.4绝代艳后 剧照 NO.5绝代艳后 剧照 NO.6绝代艳后 剧照 NO.13绝代艳后 剧照 NO.14绝代艳后 剧照 NO.15绝代艳后 剧照 NO.16绝代艳后 剧照 NO.17绝代艳后 剧照 NO.18绝代艳后 剧照 NO.19绝代艳后 剧照 NO.20

《绝代艳后》剧情介绍

绝代艳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三重间谍毁灭战士阴阳镇怪谈复原行动第三季年鉴计划我是一名教师降落之爱余生一年的我,遇见了的余生半年的你的故事母性光辉两个女人牡丹与玫瑰私法行动杜立巴颂乐人偶南国医恋第四季私家侦探第四季雪崩王子转生王女与天才千金的魔法革命五岛医生诊疗所喋血钱塘江宝宝进城我们的花样青春雪人不要回头超市特工第五季等着你铁血尖刀耶稣受难记花之屋大电影阿蒂米德的膝盖

《绝代艳后》长篇影评

 1 ) 玛丽·安托瓦内特,华丽的,空洞的

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妻子,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波旁王朝的皇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国王一起被送上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Sofia Coppola的第三部电影,展现了玛丽从奥地利小公主到法国皇后的一生中的些许片段,极尽华丽却难免被认为空洞。

大概从片头音乐开始,就应该大概知道这电影绝对不是讲历史,甚至称传记都有些勉强。

十八世纪的法国宫廷竟然配上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

十四岁的小玛丽来到了凡尔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绝对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尽管王子好像对她并不很感兴趣,而且法国宫廷的繁杂礼节也让她有些厌烦。

婚姻生活并不完全如意,她还没学会这座宫殿中的生存之道,而一位新的皇室成员的诞生更让她难堪。

乏味的宫廷生活自然得找些有趣的事,高跟鞋、折扇、礼服,水晶的、镶钻的、蕾丝的、皮毛的,蛋糕、甜点、香槟,连赌钱的筹码都是五彩的。

终于太子妃成为皇后,小女孩也十八岁了,她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了一座宫殿里的村庄,有了一个英俊的情人。

最后的生命必然多事,第三个孩子不幸夭折,而革命的战火也使得他们离开了凡尔赛,离开的马车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菩提大道,我想她并无留恋。

画面定格在一片狼藉的凡尔赛,摇滚乐再度想起。

原来,Sofia一点都没有变。

她所关注的仍然只是那个年青的女孩,她的单纯又复杂的心理,她似乎拥有一切但又空洞无比。

自杀的女孩是,东京街头的女孩是,法国的皇后仍然是。

所以导演尽可能的把所有的镜头都对准这个女孩,她的宫殿,她的锦衣玉食,她一个又一个的舞会,她梦幻般的农场;她因为没有孩子的失声痛哭,她对情人如情窦初开一般的期待。

那么历史呢,当然只是陪衬,尽管它何等的波澜壮阔。

电影在戛纳引来骂声一片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段法国人引以为豪的追求自由的历史在一个美国小女子眼里还不及一个女人的礼服高跟鞋折扇来得精彩。

实在很想知道,一向自负而高傲的法国人在听到片尾那节奏强劲的摇滚乐会是怎样的表情。

但是,金棕榈能给《911》,Sofia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表现她眼中的玛丽皇后呢。

更何况,这华丽而空洞的电影实在就是玛丽在凡尔赛的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华丽的,空洞的。

 2 ) 法国版的奢侈封建皇室,贵族的悲剧都是如此相同。

为了维持奥地利和法国的同盟关系。

奥地利公主前往法国,和从来没见过的法国未婚夫结婚。

法国皇室城堡的一切华丽又陌生的环境让单纯的玛莉充满好奇,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可是选择没有感情的贵族生活对她来说却是一场彻底的错误。

这是一场很形式化,没有感情的婚姻。

所谓贵族却不能婚姻自由,连进洞房也是在众人面前进行的某种任务。

虽然贵族生活很优越,但是却很可怜,时刻被监督的感觉。

贵族们就像关在雀笼里面,沉浸在自己的物质世界里面纸醉金迷,还自以为自己很优越,国王外面虽然光鲜,却养了类似妓女的情人。

整个贵族男女见识格局很小,整天就背后议论或者被议论,非常八卦无聊的群体。

玛莉一人在异国,虽然身处优越的法国王室,身份尊贵,但是面对自视清高性格冷漠的贵族,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还有无聊呆板没有感情的丈夫,玛莉开心的日子越来越少,甚至强颜欢笑。

日渐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热情。

少女天性的玛莉最终沦为国家与国家之家利益的牺牲品,自己的母亲那边不顾自己女儿是否开心,却一直给她施压,让她尽快唤起王子的性欲获得子嗣,好巩固两个国家利益。

整个贵族都在注视着她,背后议论她不能生孩子。

人言可畏,贵族们不仅夺取她的小孩天性,也让她开始情绪崩溃,整个王室就是一个封建朝国。

玛莉终于情绪大爆发后,开始沉醉于只能给她短暂快乐的所有物质,生活开始纸醉金迷,奢侈浪费。

每次出场衣服都不一样,都很美,但越是这样越突显出她内心的孤独。

电影后续,国王去世,王子成了最后一代路易十六。

没错就是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而电影名字取绝代,也是有最后一代的意思。

才18岁成了王后的玛莉地位变得更高,变得越发放肆,奢侈无度。

想用这些华丽的表面快乐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玛莉诞下了两个孩子,这种一儿一女,自然只有儿子受到全贵族的追捧,这是全王室的心愿。

后面凭借更换女子图,发现小男孩的照片被抹掉了。

看历史,应该是唯一以后历程王位的儿子死掉了。

经历了母亲去世和唯一王族希望的小皇子也去世,时间来到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巴黎暴民开始攻陷巴士底狱。

电影前段都在刻画皇室的雍容华贵,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圈子。

最后电影部分才看到皇室外的普通百姓,他们正在攻破皇室。

像中国古代因为不满朝廷专制独权而造反的暴民。

最后路易十四和皇后逃走,被推上了断头台。

而留下的破败皇室景象,是一种腐烂后曾经的奢侈气息,让人不禁感叹。

电影整体环境是巴洛克风格,装修纹理超级繁复精致,水晶吊灯,桌椅板凳设计巧妙,配色一致。

女主的每一套衣服装扮,发型,都是一场法式复古视觉盛宴。

你可以把这部片看作类似中国古代皇室的一场悲剧。

看完会觉得原来在古代,除了我们中国,世界的每个国家朝代都在经历着各种家族皇族的悲剧和落寞,有专制就有群众的反抗。

而且封建的思想也不只是中国以前独有。

这是一部这样类型的文艺片里的顶尖之作,非常值得看!

 3 ) 洛可可的巅峰

今天一天 我反复看了两遍《绝代艳后》截了无数张图 每一张都像是油画一样细腻有质感 把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体现的太淋漓尽致了 奢靡 繁复 醉心于追求美的极限 要是说《加勒比海盗》是我洛可可风格的启蒙 那这部电影真的可以拿来反复欣赏了皇后的奢靡 国王的愚钝 造就了最后的悲剧 但是导演一点也没有让悲剧结尾破坏整个电影的美感 法国大革命让他们不得不面临断头的结局到最后国王问:你还有心情看风景?

皇后回答:我是在道别

 4 ) 明艳是颗毒蘑菇

索菲亚科波拉的颜色真是太梦幻了。

就像是18世纪法国宫廷的甜点,看着漂亮,越看越不能拒绝饕餮的欲望。

本质上是一个没有高潮的电影,像是一部艺术片,致力于发觉内心情感。

但错位的是,俺是半夜在朝廷6台本来放逃学威龙之类的片儿的时段看得这片子,于是,看得有点懵。

ANTOINETTE是我最喜欢的西方宫廷女子。

在年轻时候迷恋过一阵子女皇和公主,看了叶卡捷琳娜以及几个维多利亚女皇的传记,但是ANTOINETTE打动我的只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

是她正在走上断头台的时候对着一不小心踩到的刽子手说的。

遗憾的是,这位王后在历史上绝对应该被绑在耻辱柱上,只是高中的历史课本是这么说的,奢侈的宫廷生活,加速了法国王权的腐朽,使得这个君主政权在太阳王的全盛之后迅速的土崩瓦解。

男人不行的时候归罪于女人是写历史的人屡试不爽的定律。

关键在于,你是在评价一个皇后还是一个女人。

王后殿下要种树,不过预算超支了,于是原本预想的大森林变成了小树林。

王室的花费过度,王后殿下说,那么那些首饰就不要了,我本来就用不上。

王后殿下每天开Party,换发型,做最好吃的甜点。

王后殿下躲在凡尔赛宫,抱着小公主沉溺在草堆边,鸟窝里,不回去应付没完没了的社交。

王后殿下在宫殿的闺房里和军官偷情。

王后殿下在三级会议的代表攻下凡尔赛宫的时候对仆人说,我要和国王呆在一起。

很2的一个人。

一般来说,身居高位的女人要想变得不2只有在职业需要和人性需要中放弃一个。

大多数人选择放弃后者,如果两个都要难免变得2。

具体参见贾南风和慈禧太后。

问题是,我们没理由要求她们放弃她们的人生啊。

所以,只能敢怒不敢言的在历史书上涂涂画画,就算坏也要让这些与国体相关的女人看上去不那么2。

 5 ) 解构

1.无良母亲威逼无知女儿嫁给性冷淡终于,一向以联姻的手段巩固皇权的奥地利皇太后对她女儿下手了!

作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的二丫头嫁给了法国波旁家的二小子,据说又是一场世纪婚礼,其豪华程度效仿大清皇帝迎娶慈禧贵妃。

2.牧师闹洞房,新娘早上被脱光哈布斯堡家和波旁家的这场婚礼当天,有二十多人闯入宫内,激动的闹洞房,其中不乏社会精英名流,比如,宫廷红衣牧师,波旁家的大管家等。

当晚新郎疲于应酬未行房事。。。

第二天早上,二十多名妇女给新娘换衣服,可是必须按礼数进行呀,于是,新娘被脱光,几乎感冒。

3.婚后无性,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玛丽和他老公一直无性,老公天天热衷于打猎、遛狗。

这下急坏了奥地利的老太后,怕如意算盘打错了,怕女婿的皇太子地位不保,甚至要亲上阵了。

给女儿带口信说,母后为你担心啊,眼看就要独自担当皇后了,还是不懂“事儿”,叫我如何放心的下!

你妹妹你姐姐可都在外国怀孕了!

4.纵欲嬉戏,国王驾崩波旁家夜夜笙歌,贵族们有的喝着,有的吃着,有的玩着,有的抱着,有的。。。

终于老国王由于包二奶,纵欲过度,身体不支,终驾崩。

路易十六当晚便连夜即位,同时数名贵族被软禁或逐出王都。

5.皇嫂喜得皇侄子,继承人依然不明朗路易十六的嫂嫂生下一子,暂时是波旁家的独苗了,路易十六夫妇马上前去祝贺,玛丽皇后热情夸赞,小王侄长的好!

可是在人后,却哭得泪不成声。

当晚,路易十六和玛丽终于把事儿办了。

6.龙胎降世,竟是女娃玛丽皇后生下了第一胎,可惜是小公主。。。

不过国王依然欢喜,赐新宫一幢。

7.皇后的奸情新宫远离巴黎,路易十六长期不在玛丽身边,据传,皇后身边小白脸,贵族中的情圣某伯爵,与皇后近日眉来眼去,或有奸情。

8.皇太子诞生了玛丽不顾国家政策,生下二胎!

是小皇太子,但是群众并不知道,他爹是谁?

9.与英国决战美洲,积极支持美国独立因为英国发现的,所以美洲自古以来属于英国,作为法国的宿敌当然是支持分裂的,暗中支持反英实力,挑拨民族矛盾,倾全国支持美国独立。

10.国库空虚,转嫁红颜为了支持美国,抗英援美!

法国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平民日益不满。

于是贵族们把矛头转嫁给了来自奥地利的玛丽王后,指责她挥霍浪费。

哈哈,自古一直如此,妲姬祸纣王,貂蝉害吕布,其实,都是男人们做了错事,转嫁在女人头上。

11.山雨欲来风满楼由于民众们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满,受一小撮资产阶级第三阶级挑拨,一群不明真相的国民攻陷了巴士底连夜软禁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

据官方口舌国王吧报道:巴士底没流一滴血。

(史实:巴士底守军没有把人民当地人,兴奋的市民与无意与市民作战的巴士底狱守备军之间的战斗,以市民们的胜利而告终,巴士底狱被攻陷了,放下武器投降的守备军全部被打死了,人们还在司令官拉那伊和巴黎市长的头上插上刀枪,游行于巴黎的大街小巷。

残忍的场面才是真相,没有真相的纪念是没有意义的!

)12.国王王后死于断头台软禁许久的国王和王后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没逃走的贵族80%被杀!

封建社会似乎被推翻了,但不久,他会回来。。。

 6 ) 浮华与空洞:索菲娅·科波拉解读下的《绝代艳后》

原本对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绝代艳后》有点小小的期待——曾因《处女自杀》、《迷失东京》而给人们小小惊喜的才女是如何讲述那位上了断头台的王后的。

然而,这次,这位电影《教父》之女却让我失望了。

也许索菲娅心中的玛丽是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地点的尴尬人,而拍了此片的她便如同一个被小聪明误了的女人,用错误的手法,导出了一部空洞的戏。

索菲娅是有野心的,想将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告知于众,想告诉人们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厄运王后,所以在借用历史文献时,她坚决抛弃了最权威的史蒂芬·茨威格的人物传记,而青睐于弗雷泽的小说《Marie Antoinette::The Journey》。

显然,索菲亚这次是自信得有点过了,所以在戛纳放映遭遇嘘声时,毫无防备的她有点受伤。

在这里很想自作多情地奉劝索菲娅一句——虽然有时候剑走偏锋会有奇效,但是有些事件是不能走偏锋的。

由于取材上的偏向,科波拉的着力点便放在了呈现女性心路上,想渲染出一种因空虚倦怠而索取无度的放纵人生。

在她的执导下,失意于婚姻的安托瓦内特寄情于声色犬马,为了再现这种精神找补,科导将奢华香艳的宫廷生活作为该片的构架依托,一如贵妇们的裙撑:鲜艳瑰丽的布料、新颖别致的鞋子、奇巧诡异的发型、美轮美奂的饰品、精致诱人的美食、浓妆艳抹的贵族、一次次盛大华美的服装秀和一场场豪华奢侈的盛宴……此类镜头初看时赏心悦目,“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仿佛目光触及了色彩迷幻的梦境,可是一旦雷同繁多后,就开始反感乃至反胃,就如同让观众们一次性地吞下了大量的奶油蛋糕,真正腻味到了极点。

更何况科波拉原本就打算将这部和历史人物相关的作品淡化历史感、沉重感和沧桑感,她那女性视觉的美感和华丽尽现的同时,也吝啬了给予法国大革命和最后悲惨结局的镜头,更失去了丰满人物形象该有的依托。

卖弄小技巧的科波拉越是将宫廷再现得富丽堂皇,影片就越发向空洞枯燥迈进,于是单薄、片面的角度与解析经过大量浮华空虚镜头的堆砌后,使得该片显得轻飘飘空荡荡到令人产生质疑——有必要拍吗?

或许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所以索菲娅缺省了很多背景,即便是很关键的点,她也不屑于涉及,例如玛丽的性格养成,这该是她日后所走历程的诱因。

安托瓦内特出身于真正的豪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当时欧洲NO.1的女政治家奥地利女王的小女儿,这个被宠溺得过了头的小公主任性而懒惰,出嫁前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法文和德文,而且更可怕的是——生于长于政治环境的她竟然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和其他必备的概念。

从公主之身走向太子妃之位,再由太子妃升级为王后,安托瓦内特被献媚之人包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压根儿不知道世上还有饥寒交迫的这码事。

即便她本非恶人,但她的挥霍奢靡对于生活水准一跌再跌的法国贫民来说无疑是个讽刺。

她的奥地利皇帝哥哥曾在访法时这样写道:“王后是个美女,但她非常无知……把光阴都浪费在挥霍和消遣上……她必须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但这样的闲散生活让她无法思考。

”大革命后,陷入困境的前王后开始有思想了,只可惜她长脑子长得太晚,一切都来不及了。

该片主演柯尔斯滕·邓斯特在她11岁时就有惊艳的表演——《夜访吸血鬼》里的她和三名大帅哥配戏,阿汤哥、皮特哥和班德拉斯哥。

当年的她在大明星中豪不逊色,将尚为小女孩时就成了吸血鬼的克劳迪娅,在几十年后想成为女人想拥有美丽身体的渴望,对阿汤哥吸血鬼的恨以及对皮特哥吸血鬼的爱情,演绎得令人喝彩。

观众在那张幼稚嫩滑的娃娃脸上却分明地看到了岁月的痕迹,特别是那双世故而敏锐的眼睛。

可见邓斯特应该是年轻女星中有实力的一位,只可惜近年来没遇到好戏,也就当当蜘蛛侠的女友赚点人气吧。

这次,在科波拉片面、牵强的构架下,她不能将人物立体起来,宛如相片。

该片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至少在色彩、画面、配乐上有长处。

例如配乐,使用了大量现代摇滚元素,显得张力十足,在质感上体现出华丽精美与摇滚音乐之间的碰撞与交汇。

或许本片的另一个译名《豆蔻风华》更为贴和索非亚的本意。

不论断头王后在她短暂的一生里是否曾留下那句“名言”——贫民吃不上面包时,她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说,腻味了超大号的奶油蛋糕,却还没面包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6970393_d.html)

 7 ) 空有華麗

雖然知道劣評如潮, 也知道整齣電影空有奢華, 但我還是看了Marie Antoinette, 不為Sophia Coppola, 不為Kristen Dunst, 真的只為了Marie Antoinette。

為瑪麗皇后平反的傳記出了好幾本, 寫得最好又最客觀的並不是Antonia Fraser那一本, 而是法國歷史權威Evelyn Lever的Marie Antoinette The Last Queen of France。

但Sophia Coppola偏選了Antoinia Fraser。

不幸中之大幸是, 幸好導演也沒有用上最爛的Evelyn Farr版本。

言歸正傳。

實在不明為什麼要用Kristen Dunst來當瑪麗皇后。

她算不上漂亮, 有點口腫面腫, 也演不出皇后應有的高貴氣質和少女太子妃那種又天真又迷失的心理狀態。

無論由嫁到法國, 被貴族指指點點冇仔生, 豪賭, 搬至離宮的小農村中生活, 甚至最後向國民鞠躬, 都是一模一個樣。

而且導演也拍不出要替皇后平反的理由。

瑪麗皇后的一生有好幾次事件不但影響她個人, 而且更是影響到整個皇室甚至是法奧兩國的安危。

最初一次是在她仍是太子妃的時候與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莉夫人公然為敵, 最後要屈服於妓女出身的情婦並向她先開口說話的一刻。

可惜電影完全拍不出這句「凡爾賽今天有很多人」對維持法奧關係有多重要, 也拍不出瑪麗的自尊心有多強(這是她向杜巴莉說話的唯一一次, 太子妃的地位和自尊可不容許她再向妓女說話了)。

另一個影響她一生的是在化妝舞會上遇上瑞典貴族菲爾遜。

電影中描寫他們的都只是一些未經證實的魚水之歡, 歷史學家還未有證明他們有肉體關係, 但皇后和瑞典伯爵搞婚外情則是鐵一般的事實, 最大的爭議只不過是柏拉圖式還是真材實料。

然而, 我個人認為菲爾遜的出現並不單是要證明皇后的婚姻生活不協調。

電影只把菲爾遜描繪成情場浪子 (而且他在化妝舞會後一直有和皇后聯繫, 而非如電影所言打完美國獨立戰才再相遇), 省去了他是用真心去愛皇后的重要情節。

而這些情節就是當波旁皇朝全面崩潰, 皇室試逃流亡, 菲爾遜不顧生死回法國協助皇后和國王逃亡奧地利。

一個趙完鬆, 相信不會冒死做這些事吧? 可惜電影拍到巴黎市民攻陷凡爾賽, 皇室被押送出宮就完了, 看不到皇后最慘痛和改寫法國歷史的一刻。

Sophia Coppola也刪去了把皇后名聲推落谷底, 令她遺臭萬年的「項鍊事件」, 雖然皇后在這件事上是受害者, 但整件事暴露了皇室的無能, 可說是人民甚至是部份貴族也離棄了她的原因。

但是, 從另一個角度看, 皇后是白狗偷食, 黑狗當災, 如果電影能夠加回這個段落, 可讓人更能同情這位身不由己的皇后, 也令鋪陳到後來她失去人民和貴族的支持(在劇院內拍手一幕)更有說服力。

罷免財相Necker, 三級會議和網球場宣言等重要事件也沒有在電影出現。

瑪麗皇后在此其實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路易十六的軟弱, 令沒有什麼政治智慧的皇后不得不女兒當自強起來捍衛皇權。

罷免人民愛戴的財相是她的意思, 三級會議會場被封也是她的主意, 不過她這樣做不是存心要與人民為敵, 而是, 瑪麗皇后不過是一個漂亮高貴的闊太, 根本不會政治, 大權落在她手上不亂才怪。

而事實上, 她也根本不渴望權力。

她寧可在離宮中當個好母親(她確是個好母親, 要親力親為帶大孩子, 而不要奶娘和僕人代勞), 也不願理什麼國家大事, 錯就錯在她嫁了法國皇帝。

可是, 電影就未能展現皇后作為一個好媽媽和在逆境中掙扎求存的一面, 極其量是個尾聲時民眾快要打到來凡爾賽時說「只要國王陛下留下來, 我也會留下來」,以表示她的勇氣。

看完2006年版的Marie Antoinette, 就更覺得, 日本寶塚舞團改篇池田理代子七十年代的作品中的瑪麗皇后, 更值得人同情。

 8 ) 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这部电影是我重温次数最多的一部影片,纵然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内容空虚浮华不实,但是从导演的镜头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的迷茫与磕绊:在边境被转交给法国宫廷与朋友和小狗哭泣道别的她,深夜出逃在巴黎化妆舞会彻夜狂欢的她,背负着由子嗣维系的法奥同盟的压力而在凡尔赛宫内奔跑最后抵在门内崩溃的她。

在老国王骤然离世时,她与路易十六一齐跪下对上帝说“请指导我,我还太年轻来背负这个国家”,只可惜上帝最终回应的是人民的呼唤。

从此剧情在一种鲜艳的,明媚的,洛可可风的画布上埋下了晦暗的伏笔。

小特里阿农宫似乎是隔绝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天堂,国王夫妇的不善经营体现在多个方面,路易十六可以因为一句“气死英国佬”而不留余力的支持美国独战从而继续对人民增税,王后终日在小特里阿农沉浸于自己的田园美梦中不问世事。

最终从满剧院的掌声到死一般的寂静凝视,王后也早在凡尔赛宫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位,那么接下来悲剧的发生也不过是顺水推舟。

而导演似乎比上帝更加偏爱这位少女,在她的镜头下,一切都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9 ) 電影的餘留

导演及其他各工种希望自己倒腾出的电影最后能留下什么呢?

一切速朽的时代,大多只求观众能得到片刻娛饗,就連陳凱歌在<無極>上映那樣不可一世的時候,說起在法國盧浮宮看展,那些得到千年供奉萬年記的大師們不用得意,沒有人記得你們的作品,不過都是衝著名聲來到此一遊罷了。

陳說完全不指望電影能流芳百世,拍電影只對自己有意義。

就算口是心非也道出了真相。

觀眾撞上同一部電影時的心態,體態,精神狀態各各相異,感受自然不同。

是贊是棄導演大可不必留意,因為不關伊事,電影最多是個觸媒,這和寫作者一樣,能從寫作中得到的已在過程中得到了。

我曾在看過某些電影後輕微幻覺,模仿某個人物的行為打扮,也曾在看過另一些之後反覆難忘某場的景物陳設,記取某段突然出現的旋律。

這些我覺是電影從“古“到今就有的異於其他媒介的潛在魅力。

能餘留這些念想,便是我對電影的喜愛了。

影院家庭化,電腦屏幕化,youtube化,土豆化,最該喊冤的就是服裝道具這些工種,他們才是電影魅力的基本支撐。

但是像<英雄>,為何會讓人覺得服裝武鬥音樂縱然華麗但又空虛非常呢?

為何不能像marie antoinette那樣給人純粹的享受呢?

在於導演時不時要跳出來拿他的思想干擾大家,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marie antoinette卻沒有,思想退到很後面我喜歡一部電影,會為了它去開始聽某些音樂,開始養成某個生活習慣,開始識得欣賞某種衣妝,這是電影最直接最好的餘留物。

而導演很在乎的思想,會在某個時刻浮上觀眾的心頭,一定會的,電影所能給的啟發,不建築在畫面音樂上,不和它們糾纏無間,便會失落。

 10 ) 索菲亚在状态中

昨晚看了索菲亚 科波拉的《玛丽 安东瓦内特》。

开始觉得有点无聊,这都是啥跟啥啊?

怎么都是不断重复的细节,一点都没有往前走的情节呢?

推动力呢?

主要人物呢?

就像一个超级豪华的MV一样。

拍摄手法也看似凌乱,摇晃,随意,一点都没有大型历史题材的稳重和厚实,音乐更加跳,完全不贴剧情和时代,总把你从电影里拉出来,是那种电子音乐,没有质感,轻浮,迷幻,空洞。

然而,就是这种东西,在看了三十分钟之后,成为我最佩服的厉害之处。

之前我看过《断头皇后》,事实上,也是索菲亚的这部电影的小说原著。

小说里重点突出的,除了她的奢华,还有她的死亡,死亡使生更鲜明。

突出她给自己的尊严,她的成长,她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后。

突出她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爱情。

……这些东西在一起,大概就是《玛尔戈皇后》那样波澜壮阔,浓墨重彩的电影。

但是索菲亚的电影不是这样。

电影剧本不靠技巧,靠观念。

重要的是,要一直在状态中。

这电影重的不是冲突和故事,历史和文化,而是细节,是感受,是氛围,是状态。

重要的是法国的皇后年轻的玛丽的个人生活和内心状态。

在HIGH过之后的清晨,觉得头痛和空虚。

别人的情妇生了小孩,自己却和丈夫没有床帏之实,那种痛苦的哭泣。

生了第一个小孩,人也变得纯净,穿白色简单的裙子,和女儿在草中嬉戏。

在清晨,和内宠以及宫廷贵妇一起,在水面前迎来清晨。

第一次和真正喜欢的男人结合,回来的路上,无限喜悦。

……这是散文的笔法。

谁曾想过,用散文的方式拍一部豪华的电影,关于一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尤其是在好莱坞。

电影是要表现的,但是电影的本质是隐藏。

电影的台词也很少,这是对的。

电影是靠眼睛看的,话剧才是靠耳朵看的。

我最欣赏电影的一点则是,完全战胜了说明意识。

玛丽身边的男人到底是谁?

她的好朋友又是谁?

他们和她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没有,电影里完全不去追究和推敲这些:而这些,往往是历史题材的命脉。

电影很轻浮,浮光略影的,一片繁华的,这些人都在,在笑。

然后最后,他们一个一个的走掉。

但是我觉得,这也许更贴近玛丽的生活。

其实,玛丽真正的生活也根本无从追究,也根本不必追究。

就像电影的结局不必告诉我们她如何死,我们已经看到她的态度:她在马车上,看着凡尔赛,眼神已经不再没有一点内容。

逃亡的国王问她:“你在想什么?

”她平静的说:“跟他们说再见。

”看这电影的私人原因是张曼玉曾经跟我推荐过。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短暂的怀疑过她的眼光,在看完之后,化成了理解和尊重。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啊!

索菲亚和张曼玉。

《绝代艳后》短评

乏味的流水账,拖沓的mv。。。

3分钟前
  • doee
  • 较差

不去谈剧情。画面色彩实在是漂亮,服装华丽丽,音乐很好听。其实也就够了。

4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不伦不类!我看见了all star!

5分钟前
  • R
  • 较差

华美的服装,诱人的马卡龙……,但是剧情太不行了

9分钟前
  • ShaneRay
  • 较差

这部电影适合挂在墙上的画框里循环播放。

12分钟前
  • .
  • 推荐

变换的色彩,跳跃的节奏,那是玛丽年轻的心~

15分钟前
  • 三鲜锅巴
  • 推荐

作为演员,我想Kirsten Dunst一定很开心她曾饰演过「Marie Antoinette」这部片拍得她有多美,使得她吸血鬼般的眼神和冶艳的唇角能被铭记,谁要管历史与恶评,里面的华服与高跟鞋,红唇与头饰,窗帘与地毯,都是18世纪的宫廷之美。如果觉得这部片乏味,完全是因为你不懂上述与电影组合而成的蒙太奇

19分钟前
  • A-sun*
  • 推荐

Sofia这姑娘后劲不足了

24分钟前
  • 戈戈
  • 较差

无聊死了

25分钟前
  • effygaga
  • 较差

生错了时代和家庭的女孩

28分钟前
  • 蓬蓬
  • 推荐

TO BE ELEGANT

32分钟前
  • Scioist.yir
  • 推荐

kiki太美了!

34分钟前
  • Rachel
  • 推荐

我一点也不觉得邓斯特艳丽。。。

35分钟前
  • 胖胖女超人
  • 较差

只觉影片中的法国比大清的乾隆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能吗?

36分钟前
  • Kashing
  • 推荐

估计找不出比在凡尔赛宫里讲英语更违和的事情了……

39分钟前
  • Philharmania
  • 较差

大饼脸皇后

41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还行

服饰简直美翻了,让人着迷

44分钟前
  • 木雅游
  • 推荐

为了画面和服装还有色彩

4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配乐很赞,道具很美,别的…………这电影还有别的?

52分钟前
  • 马自挂
  • 还行

摇滚配乐有点无厘头

56分钟前
  • 泥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