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第十一集现实和落语虚拟世界的结合营造出来的氛围真的太能烘托人物的心情了,白发苍苍依然很帅的八云老师在曲艺场说着死神,此时的虚无语调以及心情氛围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曲艺场的残败,年老的倔强却无奈以及一直以来想带着落语一起死亡消逝的心情,美好的落语就由我带走吧,是死神将蜡烛扔到了观众席吗?
不是的,是八云老师的执念,既然都衰败了,那就付之一炬,一起都埋葬起来吧,带着我最爱的落语,与太郎懂,一直经营曲艺场的老板也懂。
我们不用去评价八云老师的做法是不是正确,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也正是人和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吗?
我们只需体会八云老师的情感就可以,我们也不用叹息时代的变迁中传统艺术的何去何从,眼看着落语败落干着急,剧中也是有一些人在写新剧本致力于让落语跟得上时代,但是这并不是这部剧的重点,与太郎其间也是有纠结的,可是11集中终于让自己的想法明晰了,从未想要超越八云老师,最爱八云老师,一辈子都爱八云老师,跟在八云老师背后就可以了,与其说是同伴,还是同志更好一些,虽然说与太郎对很多事情都很粗线条,小夏那么明示都不知道自己有宝宝了,也是太可爱了,但是对于落语对于同样深爱落语的老师,心思还是很细腻的,所以会在曲艺场被烧之后整理曲艺场,而不是去医院陪着八云老师,八云老师醒来应该不会想要看到我的。
虽然不愿意面对,但是还是会一直揪心八云老师什么时候会去世,面对与太郎伸出来的手,虽然见到了艺术之神,本想带着落语一起死去的八云师父还是有眷恋,所以才会回应了与太郎,我不想死,救救我,一直以来,八云老师只有在助六那里才能撒撒娇嗔怪以及显示出脆弱的一面,终于这次也在与太郎那里不再那么假装坚强,八云老师没有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真的太好了。
八云老师活着的最后一幕,是躺着晒太阳,有小夏在旁边撒着娇,有收音机里与太郎的现场落语,有信酱有模有样跟着与太郎的节奏开心的学说,还有花瓶里盛开的樱花和天上飘落的樱花花瓣,果然温情的这样死去比孤独的死去要好很多,八云老师那么别扭却温柔的一个人,是被宠爱着的呢。
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八云老师去世的展示,没有慌乱没有大哭大叫,而是铺起了一条美丽的黄泉路,那个没心没肺的傻乐的助六唱着落语提着灯笼,那个嗔怪助六不体谅自己老了的八云老师,果然是这样呢,他们的相处,后面的回归年幼模样,一起唱着落语往前走,回复青年模样,在澡堂里洗澡,重归白发模样,和助六一起在曲艺场表演落语,还有小夏和信酱在观众席一起说着寿限无的词,前世今生,历历在目,新老一辈,传承落语,何曾相似,怎么能不是圆满呢?
最后的最后,八云老师虽一人上路,但还有生前一直在身边的人给自己撑船,这样也就可以了可能有人说为什么八云老师在黄泉路上可以遇到小夏信酱,几乎见了所有最亲的人,为什么没有与太郎?
能见到与太郎固然好,可是这样的安排也很好,如果与太郎和师父见面,是要怎样呢?
大哭大嚷?
没心没肺?
还是如看着被烧的曲艺场的表情一样?
总不能像老友那样打个招呼吧?
好像怎么样都不合适都会有遗憾,那么索性在曲艺场被烧后,就再也没有与太郎和八云老师同画面的场景了,与太郎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托付给他了,连自己的脆弱也已经不再隐瞒,八云老师和与太郎已经心灵相悉,无需再累赘体现,留给大家体会就好。
第一次的长评奉献给昭和,也实属心中有太多感想和不舍,愿每个人都能温柔待人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剧透!!!
】 想写篇剧评,一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实因这个故事太纠结太复杂,它最美的地方就是一切美丑善恶都留有余裕,意味深长。
而这种贴近东方文化的含蓄让全篇的故事和人物变得那么真实,容不得你不信。
从叙事顺序来说,虽然是老套的《呼啸山庄》式手法,但是不同的是,《呼啸山庄》中前尘往事的叙述者与故事发展并无利害关系,没有撒谎的动机,读者也自然而然相信了整个故事。
但是在《落语心中》里,讲述故事的八云乃是事件亲历者,听众小夏更是悲剧的参与者和受害者,有意无意间,这段故事的真实性就被削弱了,也是为第二季真相的揭露做好了铺垫。
这样反转又反转(小夏认为八云是凶手→八云澄清虽然是自己的错但确实是事故→其实没有人真正无辜)之后,真相才更加催人泪下。
全剧故事主线其实没有什么新意,不管是狗血三角恋还是古典艺术传承,即使结合到一起也算不上什么创意无边的情节。
但是想要打动读者观众,并不一定需要你写出新的套路,而是在一个套路中写出你自己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除了人物剧情之外,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就是很多细节上的精巧设置。
1. 对于落语选段别出心裁。
菊比古第一次登台,说的就是《初天神》;继承他名字的信之助在剧集里初次表演选择了同一个节目。
信之助曾经央求八云为他表演《寿限无》,八云没有理会,反而我行我素表演了艳情的《明乌》。
但是在冥界,解开心结的八云还是满足了信之助当年的心愿,为他说了一段温情脉脉的《寿限无》。
2. 侧面描写和上帝视角的冲突。
回看在温泉宾馆的录像,与太郎感慨:那时候助六先生和美代吉小姐一定特别幸福,不然不可能说出这么好的《芝滨》。
然而观众得到的信息是,美代吉本人实际上已经抛弃了助六,连表演都只看了菊比古的部分,助六还未上台就悄然离去。
这样的一对夫妻何来幸福?
那一段《芝滨》,其实不是为美代吉,而是为小夏和菊比古而说。
然而这其中的隐情,终归被外人误读了。
3. 伏笔设计说不上多么高级,但简洁有效,而且作者都细心地圆了回来。
助六和菊比古提起过照顾过自己的一代目,后来这段往事由七代目八云揭开了面纱,直到最后三代目助六继承了八云之名,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暗线。
再比如,小夏在剪头发时就说到讨厌妈妈,最终也确实是由她之手促成了美代吉的死亡。
当然这不是说悲剧完全是她的错误。
包括信之助的身世,在最终揭露之前也有过一些暗示,比如动画里八云和黑帮老大的对话,以及漫画中八云和助六在梦中的对话。
4. 暖心的小细节。
OVA中与太郎想要找二代目助六的音频资料来听,但一直淘不好的版本,在后台前辈才指点他,让他就在八云师匠家里找——毕竟助六最大的粉丝就是菊比古啊。
以及,因为战争菊比古和八云要分离,两个人拉钩约定再见,幸好真的顺利重逢。
而在冥界,八云即将渡过三途川时两个人再次拉钩,让人不由得相信他们还能再会。
看过这部作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其他作品都会有食不下咽之感。
品尝过如此尽兴的一桌盛宴,那些水平欠佳的菜肴自然都相形见绌。
然而一生中能与这样优秀的动漫结缘,我们又何其有幸啊。
感谢原作云田晴子,感谢动画制作组的所有staff。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总是让人感觉惋惜。
明知道落语心中第二季讲述的是八云师匠临终前的故事,还是怀着期待看完了。
没有了助六和美代吉,落语第二季的戏剧冲突略弱于第一季,但是由于加入了作家这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上的丰富性并没有削弱,悬疑的色彩反而更为浓厚了一些。
和第一季一样,此番的第二季依旧为我们呈现了角色丰富的情感层次,将死亡诗化,令艺术升华。
尽管与太郎和小夏在第二季里拥有了更多的戏份,然而同第一季相比,我认为菊比古——也就是八云师匠在第二季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第一季讲述的更多的是三人的爱恨纠葛,那么这一季则是围绕八云的天人交战展开的。
当然,所有的悲欢离合都离不开大家对落语的执着以及对落语未来走向的关切。
一切源于落语,亦终于落语。
助六再临篇——从副标题便能看出此篇与死者的亡灵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死神恰是全剧的核心意象。
死神在剧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首先,它指两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东西:一者是八云的落语代表作、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段子——《死神》 ;另一者是以美代吉、助六等的形象(火烧剧场那段出现的长发骷髅类似美代吉的变形)出现,以索取生命为目的的黑暗神灵。
在《死神》的落语演出中,主角八云倾注了所有的心力,这是其艺术追求的集大成之作,最能体现其艺术理念和性格特质,《死神》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神秘、冷漠、令人难以捉摸,恰似八云其人,给人清冷、疏离的印象。
《死神》威胁人类掐灭生命烛火的悚人表演则暗示了八云的灯枯油尽、摇摇欲坠,但是扮演死神的八云并不惧怕死亡,甚至向往死亡,以求完成与落语的殉情。
与之相反,以美代吉和助六形象出现的死神则象征着八云对生的留恋,这份留恋夹杂着愧疚、迷恋、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令其久难释怀。
这两种“死神”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八云的“艺术之神”。
八云——菊比古的落语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只为自己表演的落语,是将传统落语的成熟技艺与个人的心路历程、艺术理想相结合凝成的艺术结晶,是通过献祭自我而完成的艺术表达。
八云的“艺术之神”也便是落语之神,它是由臻于完美的落语作品和影响八云落语创作的最重要的人——助六和美代吉糅合而成的。
在第二季中,八云多次在落语表演中望见死神,这既是他追求艺术至善的象征,也传递了他以死求得人生救赎的渴望。
但是最后的最后,八云并没有实现与落语的殉情,而是在往生途中达成了与故人的和解,也得到了爱的满足。
这个倔强的老人死了,然后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重生。
人不可能永远正确,死不是执着,而是释然。
这大概便是落语心中第二季试图传递给观众的温情脉脉的人生哲理。
死神落幕,温情定格,落语犹存。
助六和菊比古不在了,但是他们讲述的落语以及讲述他们的落语将以生命接力的方式代代相传。
从昨晚就开始难过,但和自己说好了,绝对不写所谓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的影评的。
那种难耐的心酸像蛇一样滑溜溜地袭上来,又凉又痛。
中午连午睡都睡不好,迷迷糊糊之间,满是三味琴的余音。
于是干脆起来,赌气一样地打开电脑,简直带了一股割袍断义的锐气。
不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千言万语,都不及亲自去看一集《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想写的话也很容易,只是纯粹想让自己痛痛快快地放手,让沉浸在他人世界和人生的自己——走开。
老师忧郁的眼神《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是一部日漫,TV版共两季,第一季13集是我上个暑假在王花的强力安利下看完的,第二季12集是我昨天一口气看完的。
昭和元禄是日本的两个年号,是故事最初的两个发生时间。
落语又叫噺,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或者是说书。
而心中,在日语里是殉情的意思。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原标题还要一针见血的概括,所以固执地也把它作为我这篇文章的标题。
我喜欢叫男主角“老师”,用最谦和尊敬的腔调,就像剧中的看客一样。
男主角的原名在剧中一直没有提及,拜师之前被成为“少爷”,入了师门的艺名叫做“菊比古”,最后承袭老师七代目八云的衣钵成为八代目八云,观众都称他为“八云老师”。
没有名字的人容易成为符号而失去自我,这是现当代文学老师说过的。
可是在这里却恰恰相反,老师的自我太多了。
落语有三种,老师的同门师兄助六的落语是把讲述的所有事物都变成了自己,所有人的悲欢离合都是他的模样;老师的徒弟与太郎的落语是把自己置身于落语世界之外,一呼一吸之间只是剧中人的喜怒哀类,完全放弃自我;而老师的落语则系上了自己的整个人生,把经历、情感和命运都交付了落语。
“让我说着落语死去吧,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让我和落语殉情,既然这个时代注定要放弃古典。
”
让我和落语殉情,既然这个时代注定要放弃古典年轻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落语,没有情感亦没有天资,形不成自己的风格,哪怕再勤苦地不断练习,老师也还是被师兄助六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身为男孩子出生在花街茶屋,即便从小学舞、学琴、唱曲也不能像母亲一样成为艺妓而遭受耻笑。
在一次舞蹈中意外膝部受伤导致连行走都不便,于是就被母亲彻底抛弃,托给熟人有乐亭七代目八云老师学习落语。
学舞蹈不是自愿,学落语也不是意愿,年轻的老师的道路一直都由别人篡改把握。
而他,只有拼命在后面一瘸一拐地追赶,才能追上自己的活路。
所以他自卑,他阴郁,他的眼睛里永远弥散着伤感。
而助六不同,这个男孩子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完全是出于对落语的爱而强行拜入师门的。
另外他自己也说过“我是为了落语而出生的”,虽然很自大却是必须承认这事实,对于落语他生来有一股灵气,哪怕是信手拈来也能让人捧腹大笑。
“我的落语是说给别人听的,我的落语是为了观众,我要他们记住这个落语的时代。
那么你的落语呢?
”助六似笑非笑地看着老师:“找到了吗?
”老师碰过许多壁,助六给过他许多启迪和帮助,在失望失望还是失望的最后,终于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自己的落语:“啊,我不为什么人而说落语,我的落语就是从我自己啊。
”从此之后,菊比古的名字终于和助六摆在了一起。
在二战之后日本萧条的曲艺界,有两个痴迷落语的年轻人,在言笑间撑起了古典的楼宇。
有两个痴迷落语的年轻人,在言笑间撑起了古典的楼宇而改变这一切是一个女人,美代吉小姐。
这三个人的故事纠缠哀伤,我不愿多讲。
简言之,就是美代吉疯了一样地喜欢老师,“我不知道啊,幸福究竟是什么,八成是些有的没得吧。
太麻烦了,索性剖心解肺让你啊看看吧,让你看看这个爱意入骨髓的女子”,但却被老师抛弃,负气嫁给助六,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小夏。
在小夏年幼的时候由于一场事故,美代吉和助六双双离世,由老师继续抚养小夏。
小夏因此恨透了老师和母亲,这件事一直成为整个故事的线索和伏笔,事情的真相一层盖着一层,越是拨开越是心酸越是温柔,也越心疼老师啊。
“你对那个人有些误会呢,”晚年病重的老师吃力地望着前方,似梦呓般对小夏说“那个人将女人的酸甜苦和冷暖都交给了我。
”恐怕老师也是深深爱着美代吉的吧,只是他这个人太过于无情,一生所有的爱意都已给了落语。
第二季故事开场,老师就已经垂垂老矣,曾经的挚友助六去世后,他一个人扛起了新媒体袭击下摇摇欲坠的落语,变成了一个自负而古怪的老头子。
当徒弟与太郎和作家向他提出要改进古典落语以迎合新时代的需求来使落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时候,老师只是淡淡道:“邪道。
”他不允许改变,“让我把它带走吧,在它还没被玷污之前”,他固执得叫人无可奈何。
果然老去的老师最帅了但他终于是让步了的,晚年的时候陷于一种难以发生与渐渐忘却篇目的困境,他终于开始在意落语之外的种种。
“我想着如果在你小时候就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樱花树,现在就是时候赏樱了。
”他对小夏说。
“那你为什么不去死。
”“照顾着你哪有功夫去死。
”“那,没有我的话就不会痛苦了?
”“多亏了你,我没有后悔的功夫啊。
小孩子真是每天都很匆忙,不管看多久都不会烦。
小夏,你那是什么表情啊,别用那种眼神看我。
你说过你下定决心了的吧。
”“是啊,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再给这份心情命名了。
”“时而憎恨,时而撒娇,时而哭泣,真是忙碌啊。
人类啊,就是由那莫名其妙的心境构成的,就像是落语一样啊。
”这一幕小夏伏在老师怀里止不住地哭泣,第一次坦诚地告诉老师:“谢谢你没有抛弃地将我养大。
”老师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就像对当年那个倔强地恨着他的小女孩一样。
这时,广播里的三位琴奏响了。
这一幕是老师最温柔的一幕了。
“温柔”这个词,用日语来说,实在是太温柔了呢。
眼睛里渗满了忧郁啊《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这部剧,几乎每一集都会用一般以上的时间来展示落语这项日本传统艺术。
《死神》阴郁至极的荒诞和凉薄;《芝滨》含泪的微笑;《品川心中》的殒命于薄冰之上,我终究孤身一人;还有《寿限无》极具音韵跳跃的“寿限无,寿限无,比五劫还要长,海中沙水中鱼,如水如云如风无边无际,寝食无忧,紫金牛中的紫金牛,帕依珀,帕依珀,帕依珀的修令干,修令干的古比黛,古比黛的彭彭可披的彭彭可娜的长久命的长助”,总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东西啊,就像与太郎说的:“这么好的东西,我可是从来都没想过它会消失呢!
”有时候会想想,原来文化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感动人呢,落语中的人生,人生中的落语,“四方群山冰雪消融,大河涨水,潮水涨起南风吹过,哗啦哗啦的水流声”。
老师很少有这样安心的表情呢说过落语,也爱过人,有过悔恨,也犯过错,但是这不就是人生的美吗?
石田彰先生配的老师的声音,尤其是晚年,好听死了哟,简直要封神了!
这部冷门神作,真希望有同道中人能抽空看一看,又高兴又难过,眼泪止不住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吧,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小子,闭上眼。
出场伴奏响起来了,到你上场了。
”
到你上场了最后,插播一个小广告,欢迎大家关注我和同学共创的公众号:乌发碧眼。
影评书评小说散文,那是我们的小天地。
我是秉存。
一口气看完,第一季的压抑于此刻算是彻彻底底舒了一口气。
菊桑年老的种种都很心疼,不过真是一看到年代,变迁这种情节眼泪就不要命的掉呢,菊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不得已选择落语,寻找自己说落语的意义以及希望的死去 到老一直守着一条命。
落语心中,落语殉情。
关于文化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让我感到无限希望的前景。
菊在追寻落语意义的同时清楚了自己是为了助六而说,为了守住落语延续下去,助六死去,那份责任也就随之丢去。
为了抚养小夏一直到与太郎的出现,剧中一次又一次的孩子出现,也就是文化的新希望,流动下去的活力。
文化,想持续发展就得不断改变不断前进。
助六说,也有不改变的落语呢,菊的责任是说传统的落语,而他则说着迎合客人的落语。
凡事都不是一刀切,以前的我为了烦恼传统文化究竟该与时俱进还是坚守原貌而纠结现在仿佛豁然开朗。
小夏成为第一位女性落语家,作家先生满怀壮志写新落语,信之助继承菊比古名字继续当落语家,跨越三代,象征的大概就是落语的新生命力吧。
结尾与太郎的,落语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大概就是真的所谓文化自信。
真的觉得看完两季像是亲身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呢,松田的存在仿佛一条安稳的时间线,贯穿菊和信的一生,小夏、与太郎,小夏的儿子。
(可爱的老头)。
绝对是心里最好的一部动画了。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更多的落语本身这个文化的因素。
关于刚刚看完的自己很多惊了的地方想说。
十一集那段死后的剧情可以说是又吃惊又安心,吃惊在于我一直认为八云会孤独的死去,并且一直认为他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压抑又铁定的悲剧,他越年迈越出现事故心揪的也越紧,啪,终于死了吗。
和特殊感情的助六一起走向黄泉。
变年轻喝酒看到美代吉,仿佛梦一样的喜剧,甚至让我联想起《鬼灯的冷彻》里的欢乐氛围。
先前所有压抑烟消云散,八云发病被救活,自杀不成,寿终正寝,在黄泉讲了一段落语最后投胎。
大团圆结局。
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是峰回路转。
还有一个不适应的地方大概就是名字,毕竟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一个人一个名字,而剧中落语家的名字是继承师父。
一个人一生很多个名字,一个名字传递很多人,但正因如此才更具故事性呢。
助六这个名字,从抚养信桑的老头到信,再到与太郎,一个名字拥有很多故事。
关于菊、信、美代吉三人的关系感觉很有意思,美代吉出现之前我一直认为就是菊信两人的搅基故事了,然而美代吉喜欢着菊,菊也喜欢美代,美代和助六在一起成为夫妻,生下孩子 。
而结尾处小夏和八云的关系确实是吃了一惊,剧中出现的几处八云和小夏相拥的镜头虚虚实实让人觉得宛如父女的温馨场景生出几分想法却立刻打住,八云和助六的血脉,八云和小夏的孩子,不得不说真的有意思,大家都是疯狂的人。
第一季菊的演艺的真的棒,疯狂截图,不止是好看的外表,各种细腻的眼神,表情和气质,重叠在一起形成我心中的菊比古的形象,一个活生生的角色深深印在脑海,赞叹以外无需多言,说实话在看过的动画里不多见。
沉默寡言的菊,对信发脾气的菊,对美代吉的冷漠和温柔,对师傅的尊重和乖巧,对落语的态度,对小夏的坏笑。
第一季第一集里那个凶巴巴的老头子,大概是因为,他乖巧的对象不在了,温柔的对象不在了,娇嗔的对象不在了,确实是孤独的很呐,但是又好像不孤独。
助六的角色感觉相对扁平一点,活泼的形象贯穿全场,也因此落语受人欢迎,乐观又坚持,他对于落语的态度似乎点醒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继续下去,往前走,注入新的血液,向前走。
但也因不讲礼数被师傅一气之下除名。
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在乡下对于落语的放弃,或许是那些年没有观众或许是妻子的责骂等等,在最后一场横滨之后说出害怕只是梦一场,仿佛印照故事所说,结束了一切,和美代吉一起死去。
其实助六确实是个很温柔的人呢。
与太郎,他和师父一点都不一样。
他的师父菊比古,清冷、忧郁、风雅、多情,温和又犀利,纯然又满怀秘密。
他是一件幽玄的艺术品,一生所为都是为了和落语殉情。
而与太郎是个名副其实的“傻瓜”。
这个人傻到什么程度呢?
他是背锅侠,替黑道大哥落狱数年,出狱时穷困潦倒却只想着学落语;他是接盘侠,心上人不知和谁怀了孩子要养大,他要做孩子父亲;他是复刻品,破格被收徒,也仅仅是因为和师父心里的未亡人有点像。
这些事放在谁身上,即便不恶毒怨恨,也要彻底思考自我的意义。
但是,与太郎毕竟是个不会做形而上思考的傻瓜。
他不仅没有报复把自己当傻子耍弄的大哥,反而出狱后只字不提,像从未发生一样赤心恭敬;他不仅对孩子的生父豪无兴趣,还正义上头情急之下接了盘,逆反顶头人物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他不仅不为当作复制品愤怒,反而把前辈的演绎精髓学习了个酣畅淋漓。
他从未思考过这么做的意义。
但是,让作恶多端的大哥通过落语看到一丝人生乐趣的,是他。
让被爱恨折磨得无法喘息的小夏得到生而为人的共情的,是他。
让一心赴死的师父升起绵延文脉愿望的,也是他。
他从低贱的泥土里出来,难道这个世界不值得他怨恨吗?
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出身?
为什么被羞辱的是自己?
为什么先付出理解的不是对方?
为什么如此热爱落语却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可以唾骂的东西太多了。
他却傻瓜一样在淤泥般的世相里完成了布施持戒精进忍辱,所作所为简直就像一个悟了道的圣人。
与太郎唯一一次深入的思考,大概就是被师父逼问落语的风格了。
艺术怎么能没有自己的风格?
菊比古是风格的大师,他以独特精道的艺术追求在颓靡的战后拯救了落语。
助六的风格截然相反,市井的健康的,把乘风欲飞的菊比古拉回鲜活的人间。
那与太郎是什么呢?
他没有超乎常人的天赋,也没有狂放颓靡的作风,他只是比平常人多了份热爱执着。
他叩拜在地,顶着即将被师父踢出师门的压力,郑重地说:“无我,才是我的自我”。
肺腑之言。
铮铮落地,昭然若揭。
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无我不是没有我的存在,而是没有对一切苦空无常世事的执取。
世人会变,风格会变,所谓坚持的自我,也会变。
生而为人的苦,在于把无常错认永恒。
每个人都在苦海浮沉,没有一个人不值得尊敬。
落语本身就足够美好,那我要做的,就是还原落语本然的面目。
菊比谷是一束耀眼的光,划破黑暗长空。
与太郎承接了光亮,却成为了一盏灯。
他是一个坚实的、顽强的、空空如也的容器,不仅因为接纳了自己的微小、平凡而稳定旷达,还可以容纳为这光吸引的许许多多人,点亮他们的心灯。
我啊,这一生都会爱着师父的落语。
要是超越掉,就爱不起来了吧。
爱得起来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哇!
先看的这部,再补的第一部,这种乌龙事件在我身上经常会发生,我这几天一直在想,顺序倒错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差别感受,可能就是更喜欢第二部吧。
不过没办法,反正也不能重来了。
八云真的很美,怎么形容呢?
透过他的眼睛和声音,能看到用漫长岁月和灼灼爱恨灌溉,在方寸寄席之间生长的,苍白病态的,用累累刀痕刻满了“死”字来装饰的灵魂,他是完全的艺术品。
不自觉被他吸引,但是越近看越觉得厚重阴沉,因为他的记忆从不淡却,泪痕不会被风干,血迹都渗透在每一帧画面,声音也回响在每个角落里。
说到底他其实是个笨拙的人,没有洞悉人心的能力,内心充满了被抛弃的恐惧,做不到洒脱,给不了温柔,只能不断地努力,在别扭中找自己的定位,偷偷地爱,隐忍着痛。
满腔的炽热渴望都一一封存着,不见天日。
我特别理解他的求死之心,哀伤、苦痛、悔恨和孤独,不堪与人说,也无从逃离,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落语,真的不要也罢。
落语和自己都束缚于寄席之上,都是死神手中恍恍惚惚即将熄灭的蜡烛;都被时间拖拽着,都即将堕入深渊的残躯。
为什么不尽快了断了呢?
终究还是因为爱吧。
不知道是不是找到自己爱人的方式,承受着一切爱下去,就能成为自己憧憬的人,就能在忍耐着等待解脱的人生中,有机会微笑着跟这个世界告别。
死后的那一集哭得停不下来,就像受了一身的伤,终于得到安慰一样。
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事果然就是告别。
这集真的太温柔了,可以抚慰所有屏幕前哭成狗的孩子们。
本篇看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以说和第一部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作品,甚至我个人认为本篇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
伦理问题实际算不上问题,问题是剧情缺失了小夏和八雲之间的描述与铺垫,到12集之前,他们的关系只能从少得可怜的暧昧分镜和莫名其妙的黑帮剧情中窥知一二,如果说此前的剧情还能用留白来解释,那12集的出现则是彻底毁掉了这种氛围。
本篇与其说是助六再临篇,不如叫做八雲求死篇,活着的八雲没有一刻是不痛苦的,至死都还在追逐着助六和美代吉的影子,他的一生都背负着因缘的锁链,直到去世,我才觉得他终于解脱了。
若是着重刻画这一点,我觉得也不失为一部好作品,奈何本作加入了大量与主线看似相关,实际浅尝辄止的角色,不管是万月、荣助、黑帮的二位,甚至是小夏,都缺少剧情的铺垫,像是为了故事结尾这点儿醋而包出来的饺子,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除了形同背景板以上角色,与太郎这个角色,比起他承接起落语的未来这一作用,更像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工具人,他的性格必须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却又对落语又无条件的热爱,只有设定如此,才能使剧情继续下去,又或者说与太郎这类的人是作者对落语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在第一季中,剧情清楚交代了落语两次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唯独在第二季中没有提及,似乎落语在与太郎继承八雲名号之后,落语突然又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主流,但现实情况是在流媒体的影响下,落语早已没落,还需要靠着文化保护的力量和少数人的执念在继续传承着。
能看出来荣助这个角色是为了将创新引入落语,但剧情给我的感觉像是想在各方面都涉猎一点,却什么都没讲好,最终除了八雲师傅,其他人的形象过于扁平,相比于第一季的故事有种历史的厚重感,第二季更像是流水线的叙事,无法让我产生共鸣。
第二季基调太压抑,菊比古满脑子都是带着他的落语殉情,助六成了他的心魔,从第五话开始就一直想把他拉入地狱。
第6话听着小关飙演技说了<赖着不走>全本太赞,演出后与太郎却只说了表演的那么好老师却没听到。
第7话看着少爷和助六年轻时的影像,猝不及防地出现当年坠落的真相,虐的好心塞。
两季落语看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死神>和<荒野曝骨>,第9,10两话都说了,尤其是听着与太说着荒野曝骨,想到第一季中少爷俯身低眉给小夏理发,和助六说着荒野曝骨的甜。
画面转到小夏趴在八云腿边说着请收我为徒,少爷笑着说好时,那种渗透出屏幕的温情,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着,我真的没忍住眼泪就下来了。
然后含泪吃完11话整集的甜,八云走的很安详,最后唱着荒野曝尸在松田先生的陪伴下步入黄泉。
12话大家都被信之助的父亲可能是八云的猜测吓到了,毕竟那眉眼像极了菊,但是我更开心于信之助继承了八云的落语,感谢这么棒的番的陪伴,这番是艺术品。
第七集,讲到助六和美代吉去世的真相的时候想到的了这一句。
同一集,记者讲到了三层境界:我为众人,众人皆我,我即众人。
八代目八云技巧高超,他的落语是务求要工,但难脱匠气;助六天赋卓绝,性格鲜明,但是过于自我,所以会受到作品的局限;与太郎最终达到无我境界,也许会是更进一步。
八代目和助六的落语都是他们实现目的的手段,只有与太郎的落语与手段无关,落语本身即是目的。
从上一季的花式接盘到这一季来吃了一泡屎,呸,我咽不下。
三星半……这个结尾莫名的无法接受。11集就结束很好了,这个12集加的太鬼扯,信之助这条线更让我感觉是恶搞
怎么还有伦理梗,结尾被恶心到了。
豆瓣怎么这么失准
丁酉04。 这画面也太美了。故事也太抓人了,人物也太饱满了,节奏把握的也太娴熟了。音乐也这么好听。什么时候你国玩情怀能玩到这个地步的一半,也算你们有出息。
有点过分消费第一部了啊,一再缅怀助六,本该是主线的小夏和与太郎的落语之路反而变成了支线,落语如何在新时代延续下去才是助六之路的精髓,不是么?不过八云的所有独角戏还是能让人沉醉,年轻时的妖娆老来变成了妖媚。还有最后那个大包袱,前面的心结全都重量翻番。
感觉还是第一季好看
麻烦把信之助手机里八云师匠的播放列表贡献出来谢谢!!!
后面几集突然抒情落俗到好感败光。我还是圆润滚回昭和年代算了
作者太会整活了,那种设定是怎么想出来?不会是看本土视频取材的吧?这种情节别说写,你哪怕是想也不行吧。真弄出来了,不然你怎么搞都无法让人满意吧?。
没有看第十卷所以被结局吓到了。信乃助居然是小野友,以及最后一话了小夏还来个爆点也真是了……
没有第一季那种感觉了
自以为孤身一人,实则难断尘缘
生死往复,落语之魂不断传递下去,落语中见历史,见创新,见百态。动画中则见到对于落语的爱。
总感觉第一季就应该结尾,助六死去了后落语和菊之间的羁绊也浅了,第二季的故事也就没有第一季那么娓娓动人,让我没有追下去的动力。。。
这感情线真tm恶心人啊,小夏和八云生孩子。滚nm的,莎比剧情
看在有大关的份儿上给一颗星
我可能没看懂。剧情,人物,动机,行为。。全部一头雾水的感觉
终于鼓起勇气看了半年以来都不敢看的最后两话。八云死后在黄泉和助六道别的对话(和与片头曲的互文)让人落泪,他终于在此将生命以“死神”融入了落语,而被“死神”带来的与太郎又将八云想要终结的落语延续了下去——伟大的艺术莫不如此,纵使颠沛也绝不消亡。这样的一部动画也足以称为艺术品了吧。
建议还是把感动留在第一季吧😅这季什么玩意儿?剧情撑不起来,人设还崩塌了。第七集,助六和吉美代死亡真相打破第一季最唯美的殉情名场面🆘,十一集,死了还想着逛吉原游郭🥰最后一集被喂了💩信之助是八云孩子,我大无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