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9号晚去看 赶10:30的场 人龙在门口排长队等11:30的那场 以为10:30的票已经售空 却发现原来排队的人是在等一个好座位 放映场门口居然还出现了检票员告知座位满了 不甘心的挤进去 到处是人 所幸在近屏第二排发现某个位置 只能选择坐下 据评最吸引的是30以下的男性 果然前后左右坐的都是年轻男人 大家都颇激动 神情亢奋 周围各种语言都有 可见300的人气 废话一堆 言归正传 散杂乱评画面:这部电影之所以轰动 80%要归结为它的窒息般的影像魅力预告篇的轰炸效应完全得到延续 整个影片的画质有种超越真实的优良 蓝幕技术极度彻底的一次运用色调是暗暖的 血滴的飞溅 泥土的翻滚 风的具形化还有类似英雄里的箭雨这些都被反复表现 镜头定格的画面也不断出现在节奏的快慢切换间 总引发下面的观众鼓掌喝彩几乎是融和了现有一切能表现影像张力的手法 可以成为以后视效的参考书(因为是完全超近距离看屏幕 所以几乎都无法感觉自己眨眼)音乐/音响:很赞的背景音乐 全半段有段极精彩的和声咏唱故事:电影是基于一部漫画而非一部小说或者一首史诗改编 所以它要忠实的是原漫画表现的故事 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其中的出入 里面涉及到的魔幻题材都是为了体现原漫画的味道而非历史 因此作为漫画改编的电影 300是无疑的又一经典 它完美的完成了漫画想要传达的所有镜头(原始故事参见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 Battle of Thermopylae,以及斯巴达的整体背景资料)人物:不知道导演从哪里找来这么多雕像般的男人 一律的身材高大强壮 八块腹肌 奔跑起来都像耀眼的阿波罗 每次群体出场都像J.L.大卫的油画 实在是太过赏心悦目 让人眩晕的在下面猛吸可乐女人只刻画了王后 是个狠角色铺天盖地的波斯军以一个噩梦般的魔鬼军队登场场面:影片是R级的 因为血腥和暴力 是直接的 长慢镜头的斯巴达人击退的多次进攻中 波斯军的惨烈无法言传 300人被塑造成都是战神般的人物 对付普通敌人好像在砍杀羔羊 直到精疲力竭对茅-盾-剑在战斗中的组合运用展现的很好缺点:个人认为 因为被画面和节奏吸引的太厉害 所以看完以后对其中塑造的人物以及其性格都没有深刻印象 主角Leonidas国王也只能留下一个主调英雄的形象 表演这方面只能沦为一个淡化的记忆 英雄主义的情节都显得非常刻意和明显 正邪双方的形象泾渭分明 但原漫画如此 所以也不能计较过多华纳这下不想躺着数钞票都难了
要关电视的时候,有个台演《斯巴达300勇士》,应该不是盗版,但是颜色整个加了层厚厚的黄,轮廓也柔化了,画面人工弄成古旧的油画。
这个处理后来发现不错,血变成黑色,不那么刺激感官了,虽然人头还动不动飞起来,毕竟比溅血的画面少太多了。
是完完全全的暴力片,r级不用说了,还该声明女士不宜,就这我还存疑而问那位:你觉得美么?
这种就叫暴力美吧?
我还能看是因为台词很棒,不是一般的史诗感,根本就是直接用史诗的原文,古希腊那个时代是英雄的时代,英雄与史诗从来就是相依为命。
再欣赏一下:Spartan King Leonidas: This is where we hold them! This is where we fight! This is where they die! (恶战前)---Spartan King Leonidas: My children, gather round! No retreat, no surrender; that is Spartan law and by Spartan law we will stand and fight... and die. A new age has begun. An age of freedom, and will know, that 300 Spartans gave their last breaths to defend it! ---Spartan King Leonidas: The world will know that free men stood against a tyrant. That few stood against many. And before this battle was over, that even a god-king can bleed. (波斯王威胁说,你若不下跪投降我就灭了你们国家,烧掉一切,甚至没人记得你们存在过,斯巴达王如此回答)-Spartan King Leonidas: Spartans! Prepare for glory! ---Dilios: We did what we were trained to do, what we were bred to do, what we were born to do! ---Narrator: "Goodbye my love" - He doesn't say it... there's no room for softness... not in Sparta. No place for weakness. Only the hard and strong may call themselves Spartans. Only the hard... only the strong. 旁白还有几句很精彩,没找到,好像是“we march ,for freedom's sake, for glory's sake, for victory's sake, we march”---斯巴达国王遇见另一伙军队,对方头领愿意加盟,但看他们人少很不屑,斯巴达王问他军队里的几个人:你的职业是什么,分别回答:陶匠,铁匠,雕刻匠。
斯巴达王笑,回头问自己的军队:告诉他们,你们的职业是什么?
回答声音震天:战士,战士,战士。
Spartan King Leonidas: You there!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points to Arkadian soldier behind Daxos] Arkadian soldier #1: A potter, sir. Spartan King Leonidas: Hm... and you, Arkadian -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points to another soldier] Arkadian soldier #2: I'm a blacksmith, sir. Spartan King Leonidas: [turns to his soldiers] Spartans!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Spartans: Harooh! Harooh! Harooh! (电影好像是齐声喊:soldier,soldier,soldier)[simultaneous, followed and preceded by immediate silence] Spartan King Leonidas: [turning to Daxos] You see, old friend? I brought more soldiers than you did. 画面就不真实,语言也是,情节也是,还有大犀牛和指环王里那种巨象,斯巴达勇士的腹肌都漂亮得不真实,怀疑穿了肌肉装。
但是史诗就可以这样,也许还非得这样,壮美不是在人间烟火里容易看到的。
所以,虽然暴力不美,这个片子整个是一种壮丽,还是很过瘾的。
我一贯有些政治反应迟钝。
难得福至心灵却是在看所谓美国娱乐大片的时候,真是令我错愕。
说起来这也是件有点黑色幽默的事情。
这部让一贯迟钝的我突然警惕得不得了的娱乐片就是目前全美的票房冠军:《300》。
这是一部由美国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讲述300名斯巴达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于温泉关战役中与二十余万波斯军拼死奋战的故事。
故事的视觉效果真是没话说,该血腥的该暴力的该变态的该性感的,制片方都做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音效方面,虽然我不太明白金属质感的摇滚乐到底和古斯巴达勇士有什么联系,但是在大影院里面适时地来一段电子乐确实是震撼性一流。
其实我也很困扰,因为银幕上或暴力或唯美或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却像躲在墙角看着猫聚餐的老鼠,总是不踏实地在心里腹诽:要警惕啊要警惕。
话说这问题就从倒霉兼变态的波斯国王出场开始。
其实之前出场的波斯这边的小卒子也很恶俗,几乎是脸谱化的粗俗、卑劣、残忍、和难看。
但是他们和大反派一比,就不算什么了。
你看,满脸夹满金属圈,眉毛剃光光用碳笔画成细细弯弯状,再配上粗粗的黑色眼线,低俗的黄金装饰配兜档裤,再来点低沉沙哑的声音配有点同志风格的语调动作和神情,唉,我几乎当时就昏倒在电影院里面。
这就是美国人塑造的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
无怪乎美国人和伊朗人势成水火。
我看着这个版本的薛西斯,都觉得国王大人可能从坟墓里挣扎着爬出来重新和西方开战。
至于电影中的东方人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有色”(指皮肤)、丑陋、神秘、邪恶、充满了奴性、堕落、愚昧、不懂得自由民主为何物的典型风格。
看着种种波斯人的恶行、劣行,再对比着希腊人的高贵、优秀、人性、政治进步、美丽……我以为布什先生实在应该想法子颁个奖给这部电影的一票制作及演出人员。
于国有功啊。
这套电影比什么国会演说都来得有力,充分演绎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更进一步说明了作为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和继承了希腊传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优劣高下。
顺便还再宣传了一把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自由和奴性之间是如何难以调和的对立,不可共存。
阿弥陀佛。
幼稚的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看看这个世界不是他们自己在那遥远的大陆上想象的模样。
美国人用电影洗脑的招数实在是高。
《300》全球票房几乎是勇不可挡,强于一切武器和宣传。
所以说,美国人里头最牛的不是政客,而是娱乐圈人士。
他们所向披靡,杀人于无形。
斯巴达面积8000平方公里,略小于目前的武汉市,希波战争时期的人口不过三万多点,不及天通苑的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在人类历史上打上了一个烫手的烙印。
古罗马人喜欢和它扯上点关系;卢梭推崇它政治组织的稳定和秩序;纳粹将自己标榜成它的模仿者;美军用它激励基层官兵的士气;华纳兄弟更是凭借《斯巴达300勇士》全球狂收4.5亿美元。
任劳任怨、勇敢善战、忠心为国等等,是我们熟知的斯巴达精神,它源自于公元前七世纪的吕库古改革,改革中包含了著名的“零岁”方案①, “够格者”训练② ,重甲步兵战术,全新的“公民”概念③等。
这些改革彻底改变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城邦变成了军营,斯巴达整个社会变成了为战争而存在的巨大方阵。
这些都使得斯巴达人能够领导希腊人成功的抵御外敌。
而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战役,更是将吕库古改革的成果推到极致,斯巴达的精神从此成为了斯巴达的神话。
温泉关战役,也是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讲述的故事。
在公元前480年,由游牧部落组成的30万波斯军队,沿着陆路和海路向西进发,穿过辽阔的波斯帝国,来到希腊境内,向希腊人讨要“土”和“水”。
希腊人忙着过节和开运动会,懒得搭理这个由不同民族组成,数量几十倍于自己的军队(也可能是因为恐惧)。
总共也就拼凑了将近7000人的联军,由列奥尼达为首的300斯巴达勇士带领着,在被称为“炙热之门”的温泉关阻击敌人。
在仅能通过两辆马车的关口,希腊人成功的阻击了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波斯国王薛西斯绕到温泉关战士身后,同样受到强烈的反抗,无奈之下,在第三天夜晚,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卫队“不死军”。
很多历史学家不同意温泉关战役败在“阿诺佩亚”——那条特殊通道上,而认为是败在了斯巴达人鄙视的称之为“女人才做的事”的弓箭之上。
当有波斯人说,我们的箭可以遮住太阳时,狄耶涅凯斯(300勇士之一)答道:那更好,这样我们就能在凉荫下作战了!
斯巴达人崇尚近距离肉搏(这在电影中有大量体现),把弓箭这种远距离杀伤武器看作软弱的表现。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被这种不屑一顾的飞箭击溃,战斗到最后一人。
温泉关一役对于希腊至关重要,它证明了波斯人并非不可战胜,斯巴达的精神振奋了整个希腊,他们不再犹豫和恐惧。
希腊的陆军在斯巴达指挥官的领导下,低挡住了波斯军队,最终赢得了波希战争。
① 斯巴达人的优生方案,即抛弃掉孱弱的新生儿。
② 斯巴达人特有的教育和训练制度,所有公民都要参加,其中包括偷窃、军事训练、忠诚训练、狩猎、跳舞等社会技能训练。
③ 有别于古希腊传统的“公民”概念,此处的概念是个人将自己无条件的献给所属的群体,首先是国家,然后是家庭或朋友,最后才是自己。
《300》列奥尼达率斯巴达300勇士死守温泉关的故事,漫改电影。
油画质感,暴力美学,慢镜下的胸肌腹肌,都可以是这部电影的注脚。
不过,电影将斯巴达过于浪漫化了,世人只记得斯巴达女人递给出征前的丈夫盾牌时“持盾归来,或躺在上面归来”的豪言壮语,却忘记了,斯巴达有着史上最反人性的社会制度(之一,因为还有红色高棉)。
斯巴达人,是南下征服了伯罗奔尼撒的多利安族希腊人,自诩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征服者人数约仅1万,与随征服者来到斯巴达的其他少数部族,一起统治着10几万原住民。
为了防止暴动,只有征服者多利安人才有政治权利,以及服兵役的义务和资格。
原住民近乎农奴,没有公民权,只从事种田放牧。
多利安民族不健康的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被弃之荒野,健康男童满7岁离开母亲在军营中生活,成长过程中只学杀人技,基本不读书,因为斯巴达人认为知识无用,艺术无用,最看不惯雅典人的高谈阔论。
他们从成年开始服兵役到60岁,一生不脱离集体,即便结婚,每晚也一定要回到军营住帐篷。
女人,也要把健康的体魄放在首位。
与其他希腊城邦不同,斯巴达女人也会参加属于女性的运动会,且同样裸体示人,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女人一生的最大意义在于生育,性只是生育下一代军人所必须的工具,没什么好遮掩的。
与雅典的梭伦改革相反,斯巴达在经历来库古改革之后更为封闭集权,甚至在铸造货币时取消了黄金等贵金属,采用铁币,这样做的动机匪夷所思:是为了断绝与其他希腊城邦的通商。
没有华贵的底比斯织物、雅典陶器等奢侈品流入,那么人民可以安于一贫如洗,军队可以适应艰苦奋斗。
再比如:为了不断以实战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斯巴达城不设城墙。
极端吗?
太极端了。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就没有在希波战争之后,那段刻在温泉关石碑上、感人肺腑的话:“过往的旅客啊,请转告斯巴达,我们阵亡于此,至死信守诺言!
”
经过同学强烈推荐,还是看了这部本不属于我观看范围的战争片。
刚开始看会很不适应里面的用色,大片的古典黄加黑。
油墨浓重,象极了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
血液就好像是流动的色彩,导演也毫不吝啬。
镜头经常快慢转切,极富有节奏感。
看了下来,觉得这部电影是很富有美学意义的电影,它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
电影本身探讨的东西好像在大场面里不复存在了。
看着看着,你就会研究一下下小细节。
勇士们都不怕冷么,穿那么少。
照别人的概念,那几乎等于没穿。
不过这样一来,身材成了艺术品。
由于年代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希腊雅典那些现在还存在的雕像,肌肉的分布和人体的协调。
时而我会觉得好像是大卫拿着铁枪和盾牌在战斗,又好像是活跃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格斗高手。
我不得不说,西方对身体的裸露和崇拜其实是高尚而美丽的。
电影里善于发挥对身体的描写,粗糙的感觉和细腻的描写交错。
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想到色情。
连最色情的性爱场面也成了蒙太奇式的截取,更加让人有回味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
巫师占卜那一段,简直把女人的身体描绘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似舞非舞,美呆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与波斯军队第一次交锋的时候,也是电影里的第一场战争场面。
国王说,他们是一个集体作战的团体,所有人除了自己战斗以外,还要保护旁边的兄弟家人。
因此他拒绝了身材畸形的斯巴达人,这个人也因此而叛变。
他们的阵型和战斗方式有节有制,你看到的是一支精良的部队,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抵挡,这是一种力量的美。
大场面让我想起了指环王。
人就像是一台杀人机器,面对超呼想象多的敌人,最后剩下的就只是机械动作了。
好在导演为了不让我们疲倦,把各式各样的杀人方式变换着来,而且把镜头调得时而快时而慢,有时又是从高处俯瞰,有时又是从背后追踪。
视角多样化,非常精彩。
让我有所思考的是片子快要结尾时的议会大会。
终于让我感性地体会了一下柏拉图、苏格拉底时代参政议政的场面。
凡是战争片必然会涉及战争前方和后方的对比。
前方厮杀猛烈,后方政治斗争激烈。
这之间的冲突延续了下来,如今还看得到。
如果只是休闲,就看看吧。
如果不想那么轻松,就看看吧!
1、“斯巴达人是天生的战士”当300勇士在中途遇上底比斯的援军时。
国王莱奥尼达斯嘲笑援军尽管人多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斯巴达的300勇士确实骁勇善战的职业战士。
可能观众会在这个情节感到震撼。
但实际上,正如片头所说的,斯巴达人把整个国家组织的像一个军营,体弱多病的婴孩被遗弃在荒野等死,只有体制好的婴孩才能得到抚养,男孩从七岁就住到军营训练,不满60岁的男子都得接受军纪的约束。
用这样方式训练出来的斯巴达人又怎么可能不是天生的战士?
2、“新的时代来到了...自由的时代。
所有的人都会知道300斯巴达人为了保卫自由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影片中我们似乎在斯巴达看到了雅典的光辉,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杜撰。
实际上的斯巴达是个独裁的国家,斯巴达人穷兵黩武骁勇善战,与雅典的民主相比实际上是两位一种极端。
恰恰成为讽刺的是,斯巴达的存在正是因为公元前1000年前后,斯巴达人的祖先多利安人入侵了欧罗塔斯河流域,把原本的土著人全部变成了奴隶。
因此在本质上来说,斯巴达人本身就是奴役他人的自由的民族,并且斯巴达人的军事化组织正是为了控制大批受压迫的当地居民而建立。
3、波斯人《300》中的波斯人简直是魔戒中索荣大军的翻版,难怪伊朗国人都对影片对历史上的波斯人的“妖魔化”而感到不满甚至愤怒。
当然,作为普通的观众自然可以看作是忠于原著或者是美式文化对于异域文化的陌生和挑战,但这种意识形态对立极为尖锐的时间拍摄这种电影,还是给人有很多的遐想。
甚至有人说,这是给小布什的新年礼物。
但是,对于伊朗而言,这是不是也可以将角色对换一下,现在的伊朗不正是两千多年前的斯巴达?
4、真相300 勇士在温泉关抵挡波斯大军三天的历史的确是惊心动魄,并让人热血沸腾,而铭刻在温泉关的纪念碑上的“过路人啊,请告诉希腊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托,我们长眠在这里”也毫无疑问的表明他们的那种誓死抵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世人数千年。
但历史上最后击败波斯军队的却并非是是1000名捍卫自由的斯巴达战士,而是海上的霸主——雅典的舰队。
但是斯巴达30勇士的浴血奋战争取了三天时间也是毫无疑问关键的一笔。
作为一部漫画改变的电影作品,其他地方确实无懈可击,油画般的画面凝重而深刻、血腥镜头也有另一种与吴不同的“暴力美学”。
原文见:http://www.tianya8.net/2007/04/300300.html
看这个片子,我想没人会不觉得爽。
可以说,这片子的镜头渲染达到的惊人的效果。
我没看过原作漫画。
听说网上有个帖子,就是把片中的镜头截图和漫画作比较,结论是非常像——连演员选得也像。
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后目送部队出征的麦田——屹立的战士,古铜色的皮肤,不算漂亮不算帅气的男女主角,金黄的麦浪,远处不安的天空与山崖……如同油画般的质感让人大叹。
武打——这场战争本身就是神化了的,所以这300个老爷们儿牛逼成什么样子也不算过。
片子还算设计得很优秀,起码不像我看matrix2的时候那几万个smith那样让我恶心。
片子中大场面不少,但真刀真枪的打还是占了大多数的部分。
几段刺刀见红的部分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个帅哥年轻战士被砍头前的那段部分——就是他和他的老爹一段二人舞。
盾挡剑出鞘,十步杀五人。
豆瓣上发现,影片评价普遍不高。
这让我挺不解的——大家都觉得爽,为什么又不给高分呢。
自然,又是些个小小的虚伪在作祟。
这部影片情节和人物自然是无比的单薄,所有人不过都是动作的符号而已。
可能这样的电影会让人觉得浅薄无聊。
但是美漫从来不认为这样就是浅薄无聊。
你能说早期的超人哪里又不浅薄了?
这又不是长篇情节漫画,它存在的理由就是让你爽一下。
如果你爽过之后又开始在片子本来无心深化的剧情方向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了。
对于别人对某事物单纯的喜爱不屑一顾,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然后拿出一堆东西引证自己学富五车,此行为即装逼。
鲁迅先生教育我们,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这片子就是一大型MV,鉴定完毕。
肌肉发达,头脑简单。
一直就是几个肌肉发达的肉男的过路过路。
背景做得飘忽,不说那过万的人,就是所谓的300勇士,看来也只是找了10几人在排队。
文戏可有可无(甚为牵强),就是一直的屠戮屠戮,闷不闷啊?!
(突然还感觉真像美国这种爆发户的姿态!
)波斯国王弄得像黑人巫师,笑死了
首先,我们都是网络共享或是盗版产业的受益者。
终于在尽可能早的时间段看见了这季的美国大片,还好没被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落下太多。
撑死有半个身位?
再加把劲儿,下次出《黄金甲后传》的时候,估计还能超他们一个车身。
直接说片子本身吧,估计之前骂名听多了,所以期望值摆的不高,感觉片子可看的地方还挺多的。
从漫画改过来的电影有点夸张还是可以允许的。
人家《龙虎门》不是打斗也挺过吗。
有些镜头还是颇精彩的。
当然,那些飞溅鲜血的场面搞得太漫画感了,不刺激,更残酷些才能体现冷兵器时代肉搏的真谛。
关于那个核心的“温泉关”战役,导演感觉太对了。
真的,麻烦有心的仔细读读王朔《我的千岁寒》。
不用多,13页最后一段开始到15页第二段结束就行。
分析的太精辟了。
古代那会儿动不动几十万人查架,那里面混子多了去了。
绝对头一排都嘬上了,后面还30里外聊天呢。
压根就没那么大的接触面积!
真要是双方各50万人,都排成一字长蛇阵对冲,那大家有可能一对一的干上,可这能吗?
连马谡之流都没犯过这种低级失误。
想当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人家就掉过百万号称还雄师。
他前锋都到淝水北岸了,中军还在长安打包呢。
而且这队伍里水的成份太多。
那会儿全国才多少户人啊,中国在哪个朝代都绝对是人口大国。
这号称几十万军队里面老弱病惨是肯定有啦,被不准还有女眷呢(当然像木兰姐那么猛的我们按男兵算)。
所以看史书里讲的都是谁谁谁带精兵3000大破敌军20万,不夸张。
片子里人家Leodinas不是问了他的友军了吗。
你们都是干吗的?
扛大包的,秘书,雕刻家。。。
我靠,忒不专业了,我们来的人少,可都是职业杀手。
平时你们早上胳肢窝夹一皮包上班的时候,我们就跟家练剑呢。
不会别的,就是体育生,一水儿的大牲。
其实这300人真要是在温泉关那个小缝里堵好了,我估计还能再挺一阵子。
那种刺猬式的步兵阵堵个角,勾个芡什么的应该绰绰有余。
当然前面还要加防护工事。
女儿墙至少应该有吧,要不就影片刚开头那个回合就挡不住。
毕竟对方人多啊,光排成队,就举盾牌跟推土机似的,推也把他们300人推出涵洞了。
另外Xerxes的人也是被写的太孬了,赶着犀牛,大象的居然踩不过去。
显然导演对波斯人有意见。
一看就是打911之后心里就没转过弯来。
人家波斯帝国的兵可猛着呢。
当年成吉思汗往西边攻的时候就属打花腊子模费劲。
可电影里面都哪儿跟哪儿啊,把人家中亚的搞成一帮牛头马面的怪物,都不是人类了,全改半兽人了。
几个传令官还给变成了黑人。
人家波斯帝国是什么概念,最早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第一个带头大哥居鲁士灭了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在小亚细亚站稳了脚跟,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更是征服了埃及。
再后来,他们国内乱过一阵子,有个祭司带头闹过好几年分裂,结果大流士一世横空出世。
成了波斯的中兴之主(跟咱们的汉光武帝一个意思)。
片子里面的Xerxes就是大流士一世的继承者史书上一般叫薛西斯一世(或是大流士二世?
)。
这会儿波斯帝国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了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比咱们200多年后的秦国可大多了,世界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国家(下一个是亚历山大帝国,即马其顿帝国了)。
你要看地图就知道了,人家波斯帝国基本上都是白皮肤为主,当然也有黑的啦。
不过我认为传令官,大使这类显示国威的活儿历朝历代都是挑精神的主儿去。
而且找人家希腊那边的敌人聊天,怎么也要找口语和听力靠谱的吧,我个人觉得那会儿搞西方外交的波斯人还应该是白人。
你再看看薛西斯一世,给人家身材整的倒是挺个儿的,得有2米1吧,可翻来覆去看着像个小同。
影片中后来的那些抒情聊天我都快进了,莫名的有点看不下去。
总觉得导演又开始灌那套美式的自由,民主。。。
的迷魂汤。
其实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在结尾点题上手法也没新意了。
蓝幕制造,非写实视觉奇观的崛起之作。另外基本上是这个片出了之后就告别FR了。
让人无语的电影。注定留下失败的口碑。
姨学电影。欧洲封建贵族武士不敌编户齐民的残暴亚洲统治者。很多场景和 剑风传奇 里,库夏大军入侵米特兰的故事很像
剧情不怎么 但是追求美学感觉的画面啊
画面处理的很好,视觉特效很棒。但是可疑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塑造,还是有些微妙。
各种慢镜,各种夸张,各种不过瘾,各种不痛快。
初三漫友里提过的训练肌肉男的斯巴达300,那时导演刚开拍,对制作手法很感兴趣。喵\(^o^)/
本該是熱血沸騰的,可是波斯人略逗比,沒有很强大的感覺;所以重創逗比的勇士也并沒有很厲害的樣子。看到第二部預告里的波斯王才想來補。Snyder標志性的鏡頭和色彩,美翻了。神諭少女舞蹈那段最美。幾個熟面孔,不一一列舉了。This! Is! FRIDAY!!!
勇士的勇气是无敌的。。。千古流芳。。
很久之前看这片的时候完全不记得具体情节,只记得很多不咋穿衣服的肌肉棒子打过来打过去,杰拉德巴特勒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浑身肌肉的棒子了,现在回头来评论才发现,这是瑟曦?应该是中规中矩的,遗憾的是我看完不记得了,可能扎克施耐德总是能拍出名气很大但总也让我记不住情节的电影吧~
Mar 5 2014第二部快上映了重温下这部, 演员阵容现在看简直碉堡了好吗!有法叔!有瑟曦!还有The wire的McNulty!各种肌肉男还能再好看一点嘛,当年我是完全不懂欣赏啊。。。
寥寥无几的西方精锐横扫人数众多的乌合之众,以征服者姿态统治驯服的东方。狡诈的东方君主利用谋略和西方的弱点,以数十倍群众大军的代价歼灭了少量的西方精英。这两种模式交替出现,没有一方是注定胜利的;但东方总是依靠更加廉价的生命和更加诡诈的手段,抵消西方更加原创的技术和更加勇敢的精神。
当你把游戏搬上大银幕它还是个游戏......裸男集体高潮类电影之你都不知道他们为啥高潮。
在电脑上看这影调怎么呈现出了一种廉价游戏的史诗感,整部片就像动作元素叠满的纪录片,一直有解说旁白,还记得之前央视九套会播关于人类起源的纪录片,其中便会配上莫名其妙(还原历史)的影像画面。战鹰式的激情还是那么无语。
剧本真的很一般。画面有油画的感觉,但加分的是神域少女太粉了,女主实在太好看太性感了每一个部位都让人血脉膨胀,战争部分倒不是很史诗吧,差点感觉可能是年代原因,一开始想到会不会是欧美的漫画改编,有一段爬到塔上和一群丑八怪算命算战争,但是那些人又没死 不知道漫画是怎么交代的 还是什么原因 总感觉有点不完整吧
是还不错啦,感觉和斯巴达克斯一个风格
有一部恶搞这部影片的影片,不过觉得这部改编自漫画的影片本身就够恶搞了。斯巴达重装步兵不是这个样子的,温泉关也不是这样的。现在卖肉都是卖男的了,真是~
很喜欢这种graphic novel的电影。看视觉啊~ 最喜欢波斯奴隶头被杀的镜头,还有波斯谈判者被踢下井的镜头。
为何要一直慢镜头?
sh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