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稀饭盖盖,看了新闻听说盖•皮尔斯为角色咬伤手,真是很敬业啊,比国内的明星好太多了!
预告片很精彩,期待9.2去影院一睹盖盖的风采!
作为澳洲电影,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中,质量上乘的有堪称经典的《钢琴别恋》,也有别具一格令人难忘的动画片《玛丽与马克思》,此外也有大制作的如《澳洲乱世情》,各种门类,相当齐全。
除上述之外,我曾经看过一部由杰弗里·拉什主演的《泳往直前》,淹没在众多的励志片之中,但其实是格外感人的一个故事。
其他,澳洲也有像《逃亡鳄鱼岛》这样的垃圾片。
而有关中国与澳洲关系的片子,陈冲主演的《意》,也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片子。
而作为影星,澳洲则是出了不少著名的影星,像拉素·克劳、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休杰·克曼、凯特·布兰切特、妮可·基德曼、娜奥米·沃茨等都星光熠熠。
近两年大陆也引进了一些澳洲进来,像《澳洲乱世情》、《逃亡鳄鱼岛》、《奇袭60高地》,质量良莠不齐。
而作为中澳之间联系更见紧密的电影,像合拍片《寻龙夺宝》,则只能是一种灾难,中澳两种不同的元素的搭配,明显的不匹配,无法相容。
算是为了后来者趟开了一条路径,而眼下的《幸福卡片》,不行将成为《寻龙夺宝》之后的另一个殉道者。
质量上,虽然比之前者有所提高,但总体还是相当的一般。
其实,这次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可惜细节的安排,还有导演的调度,显然存在大问题。
生生将一个好故事给糟蹋了。
其实,这中澳之间,为何不去借鉴一下2007年的《意》?
那可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榜样,主演陈冲不仅当年拿下了澳洲昆士兰Inside Film影后,而且拿下了当年太晚的金马奖影后。
有人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幸福卡片》是“当澳洲犯罪片遇到中国主旋律”,此概括可谓精准。
但问题是中国的主旋律可是积极向上的,而犯罪片则一般揭示的都是社会阴暗面,这两个元素要想完美地吻合在一起,其中的难度可不算小。
果然,《幸福卡片》就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所谓中国主旋律,是中国的希望工程,这个工程不仅让很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而且还可以因此而出出国表演,而且表演地还是悉尼歌剧院。
作为主旋律,出了希望工程,还有中国伟大的孤儿院,希望工程救助的正是这家孤儿院里的孩子们。
所谓主旋律,就是之赞扬不批评,所以片中的中国孤儿院与希望工程都是好的。
那么,单纯的中国孤儿院与希望工程,怎样来与澳大利亚对接呢。
对此,编剧们的安排也算尽心,希望工程对接的有爱心的澳大利亚人士,正是他们的捐款,让中国的孩子们得以读书;孤儿院对接的则是悉尼歌剧院,就是希望工程中的那些孩子们,学会了表演,于是被邀请到澳洲进行表演。
于是,中国主旋律被天衣无缝地对接到了澳大利亚。
因为远离了中国的国土,主旋律不需要再继续的被表演下去。
于是,澳洲的犯罪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荧幕。
监狱里的狱霸及保护费、还有黑社会、偷盗与倒卖车辆等澳洲社会问题全部涌现了出来。
相对于中国的主旋律,这样的澳洲如此的不堪。
同一部电影中,充斥着这样的矛盾与情节冲突,想象之下很是可笑。
这算不算情节设计的BUG呢?
跳过框架上的设计BUG,进入电影中具体的细节。
其实,电影故事的内核,还是相当不错的。
一个中国的孩子,得到了一个澳大利亚人的捐助,两个人,两个国度,通过33张明信片,沟通得以链接起来。
这样的故事,《玛丽与马克思》已经演绎到了极致。
在那个动画片中,一个在澳洲孤独的老人,因为书信与美国的一个同样孤独的小朋友建立了联系,两个之间离奇的友情支撑了两人在彼此孤独的岁月中,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那种若有如无的联系,还有间有间无的问候,就像一个一个薄薄的云烟,将整个世界变得迷离起来,而感觉中的世界因为迷离而显得失真,而失真则让世界显得朦胧而美丽。
《玛丽与马克思》因为没有打破那种迷离与朦胧,使得整个片子显得别具风采,也摇曳着一种现实无法满足的美。
而《幸福卡片》中的中国玛丽则努力去寻找同样来自澳洲的马克思,这里是盖·皮尔斯。
就像美国的玛丽不知道马克思真实的样子一样。
中国玛丽也不知道盖·皮尔斯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同样通过通信知道整个马克思在澳洲住在海边,过的很好。
而现实则是,盖·皮尔斯版的马克思是一个囚犯,虽然善良,但同样也存在着软弱、委曲求全等缺陷,不仅不阳光,而且称得上是猥琐。
盖·皮尔斯的演技自然没话说,他将这一版的马克思演绎的很形象。
至于发生在盖·皮尔斯版马克思哥哥身上的犯罪及中国玛丽遇到的澳洲男孩的父亲身上的犯罪,似乎是像将剧情拉向复杂化,也有着鲜明的向商业片靠拢的意图,但这一努力,结果反而将救赎的主题给大大地淡化了。
也正是救赎的主题被淡化,所以中国主旋律与澳洲犯罪的糅合,使得影片的故事显得非常不合理,不仅游离了主题,而且显得荒诞不经。
其实,一个囚犯,十年如一日地区救济一个异国的小女孩,这样的主题设计师可以拍摄出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片来的。
但试图夹杂过多没用的东西,不仅没用使得影片更好看,反倒是画蛇添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笑话。
还想说一下,片中的女孩长的很挫,有些乡下女孩的草根气。
如果说,是像打造中国女孩的淳朴,选一个不够漂亮的姑娘也可以,但这个女主演的演技实在是太差,总觉得她自己很陶醉,却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其实,像往清纯上靠,还不足找一个漂亮的花瓶来的好些,将演技的部分全推给给盖·皮尔斯,女孩只负责花瓶,又有何不可呢。
中澳合作,看来选角还是个大问题。
《寻龙夺宝》里的中国小姑娘就木讷得完全不成样子,到了《幸福卡片》,结果仍然还丝毫没有改进。
而悲催的则是,《寻龙夺宝》里的第一主角的小姑娘,在《幸福卡片》里有轧了一角。
就是那个孤儿院表演团里坐在轮椅上的那位。
因为她的身高与年龄,与其他的小演员比,明显多出了很多吧,于是搞来一辆轮椅,生硬地让她坐了进去,于是,成功地挤进了演员表。
中澳合作片的不思进取,从此也可见以斑了。
抛却《幸福卡片》让澳大利亚人泪洒影院,受到某电影节热捧,肩负着架起两国友谊的桥梁如此高贵的历史使命不谈,就影片本身来说,同前不久上映的《雪花秘扇》类似,同样是以外籍华人的眼光看内地,在因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差异而产生的距离下,始终隔着层纱,呈现出严重脱离现实的虚无之美。
恕我孤陋寡闻,在中国,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孤儿院,也从未听说过关于孤儿院的只言片语,仅在有关近代历史评论或影视剧中偶尔看见过,但一笔带过的描述总跟洋人教会有关。
像片中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孤儿院是否存在,我不知道,我想即使存在,大约如《旅行者》和《总有骄阳》中描绘的那样艰辛孤独。
因为只有那样才是一种正常状态下的正常表现。
乌托邦式的儿童乐园可能会有,但不可能是孤儿院,更不可能产生在本国。
影片大部分的背景设置于澳大利亚,相对于中国几个美丽虚幻的镜头,澳大利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犯罪和暴力,以及对青少年的放任和漠视。
中国的孤儿,甚至残疾的孤儿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澳大利亚有父有母的孩子却受到堕落社会现象的危及。
这种一边无限意淫本国的美好,一边极力放大澳大利亚的丑陋,如果不是一味地讨好某种意识形态的化,就是对电影叙事的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整个故事跟《旅行者》有些相似,却缺乏《旅行者》的犀利和真实,跟《玛丽和马克思》也有些类同,但欠缺《玛丽和马克思》的细腻和深刻。
该片以少女寻亲为主线,讲述了中国萝莉和澳洲大叔的情感故事。
整个故事围绕着如何让两位主人公碰面而推进,叙事的着重点和发力点皆为此服务,目地简单而纯粹,这无形中就造成了表现手法上的急功近利,使得整个故事过于简单和粗暴,缺少细节上的铺垫和对配角的重点刻画,影片的逻辑性和可能性也就大打折扣。
就像一棵为了快速生长而砍掉枝枝蔓蔓的树,乏味而单调。
盖-皮尔斯的表现是片中最大的亮点,隐忍沉默的表象下,是伺机而动的爆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向重质不重量的皮尔斯,即使在《幸福卡片》没有多少剧情可发挥的情况下,依然靠精湛的演技准确的完成了角色任务,毫不逊色于他在《记忆碎片》和《洛城机密》中的表现。
可惜一个完美的皮尔斯依然无法改变本片平庸的命运。
显然,该片所有的美好感觉都建立在一种童话式的语境中,或许澳大利亚人在施恩者的身份认同中,会获得某种与现实对应的回馈和感动,但作为一个中国内地观众,很难从中找出那怕一丁点印证现状的情节。
再加上故事叙事上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尽管题材还算新颖,情感也算真挚,但也仅存在于电影中,与内地现状毫无牵连,终究无法打动观众,最终只能使《幸福卡片》沦为“卡片上的幸福”,不过一纸空谈罢了。
想看盖皮尔斯给中国观众的祝福吗?
http://tieba.baidu.com/p/1187392240中国观众好!
希望你们可以喜欢这部特殊的影片《幸福卡片》致您和您的家人以最良好的祝愿--盖-皮尔斯
木有颜、木有演技、装纯、做作、木有半点生活感,加上弱智的台词,女猪无敌了!盖皮尔斯为啥自主这样一个倒霉孩纸?
故事叙述的简直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实在想不通怎么会在澳大利亚获奖的。
虽说这题材确实是让人感动和励志的,但是影片拍成这样还能让很多人感动流泪就实在让人费解了。
故事就像流水账,一下流到低暂且不说,关键是它流的还不通畅。
“妹妹”不因身在异国他乡而有丝毫胆怯,不顾一切的跑去找兰德尔“爸爸”,可以看出她对他有多深厚的感情,这感情深厚的使她说跑就跑,跳出租车、三番两次找人带她去监狱,一个山村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没见过世面却丝毫没有不安,胆量十足,还说要留在这里照顾他,但是到了最后呢?
刚刚出狱的兰德尔“爸爸”为了救她再度入狱,她从长凳上醒来看到孤儿院的院长,两人畅谈了起来,兰德尔爸爸竟完全被她抛在脑后了,这就很让人纳闷了,你们被抓了,你醒来后不应该很迫切想知道你牵挂的人情况怎么样了吗?
“妹妹”倒好,和孤儿院院长谈完后,帮她忙为她留澳到处跑腿的女警官来了,说她可以留下来,此时“妹妹”的脸却变得莫名其妙起来,那表情就像是说:“我什么时候说要留在这里了?
”然后她发话了,说“中国才是我的家!
”之后和院长两人相视一笑,院长感动的眼含泪水,并用带有深厚的感情的语气说:“好!
我们回家!
”这是唱的哪出啊?
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你不远千里跑到这就是为了耍别人啊?
耍了女警官就不说了,关键是狠狠的耍了兰德尔“爸爸”一通。
口口声声说人家是家人,要留在这里照顾人家,害的兰德尔信以为真,费尽心思给她办留澳手续,到了最后,却又被关回监狱,人家“妹妹”却说“中国才是我的家”,人家又不要照顾你了,换我是兰德尔,还不得吐血啊!
这种水平的片子给1颗星都嫌多。
电影通篇看下来,没有任何细致的描写,许多情节都莫名其妙的要命,如果换个有水平的导演,有演技的女主,和有审美水平的化妆师,这部电影应该会有另一番前途。
羊城晚报8月23日报道 由好莱坞男星盖·皮尔斯和今年上海电影节“亚洲新晋演员”得主朱琳主演的中澳合拍片《幸福卡片》将于9月2日在国内公映。
昨日该片在广州试映,口碑不错。
女主角朱琳虽是第一次亮相大银幕,但跟曾经参演多部奥斯卡得奖影片的盖·皮尔斯演对手戏却毫不怯场。
在接受采访时她更透露了不少对方的“小秘密” 原来外表冷酷的盖私下很会关心人,甚至为了配合她表演“废”了坚持十年的戒烟。
原型:澳洲死囚助养中国儿童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岁就进入孤儿院的中国女孩“妹妹”一直得到一位澳大利亚兰德尔先生的资助,兰德尔在寄来的卡片中描绘了一家人田园般的美好生活。
“妹妹”16岁那年跟孤儿院的小朋友去澳大利亚参加合唱活动,途中违反纪律去寻找兰德尔一家,却发现兰德尔其实是个混黑帮的单身汉,而且身处牢房。
兰德尔不愿意见她,“妹妹”却坚持留下来,她认为,现在到了由她来帮助兰德尔先生的时刻 这个关于爱与救赎的剧本改编自真实故事:一个澳大利亚的囚犯被判死刑,他捐出了所有财产以资助贫困儿童,而这些贫困儿童最大的心愿就是见一见资助人。
主演:盖·皮尔斯演技很神奇 盖·皮尔斯曾经主演过《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影评)》、《拆弹部队》、《国王的演讲》等多部大片,其中不少都是奥斯卡得奖作品;如今他正在拍摄的《普罗米修斯》很有实力冲击明年的奥斯卡奖,而他本人也是影帝的有力争夺者;此外在第63届美国艾美奖以21项提名领跑全场的《欲海情魔》,也由盖·皮尔斯出演,他本人也被提名“最佳男配角”。
这位实力派好莱坞男星第一次跟中国演员搭档,幸运儿是来自安徽芜湖的24岁新人朱琳。
朱琳以前只演过电视剧,还做过两个月浙江卫视主持人,因其“清纯中带着倔犟”的气质以及流利的英文被选中出演《幸福卡片》。
朱琳说,在见到盖之前她很紧张,“第一场戏就是在监狱见面,盖向我走过来,突然一瞬间我就放松了 很神奇,我只能说他的眼神太能带人入戏了。
”有一场情绪冲突戏,朱琳怎么都演不好,只有背部镜头的盖就一直坚持陪着他,“镜头拍不到他,但他却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眼睛含着泪 要知道他已经戒烟十年了!
”拍完后,朱琳感激得抱着盖大哭了一场,“之后我就找到了人生目标 做一个像盖一样的演员”。
不过,朱琳说私下里盖也有活泼的一面,“他会抢我的巧克力吃,还会在片场突然拉我跳起华尔兹”。
市场:多个电影节上大受欢迎 《幸福卡片》导演陈宝玲为澳籍华人,曾被《亚洲时代杂志》评为“澳大利亚新兴首要电影制作人”,片中多个配角演员都是澳洲最当红的电视明星。
电影受邀参加戛纳、纽约、多伦多、伦敦、柏林、爱丁堡、东京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并在今年6月份的悉尼国际电影节被组委会评为“五部必看影片”,并荣获了“社会贡献奖”。
目前《幸福卡片》已经销往澳大利亚以及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等众多欧洲国家,正在接洽北美市场。
哇塞昨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了 上面写了“品面包新语 观幸福卡片” 好像有活动 本人喜欢 喜欢面包新语的童鞋 可以关注下哈
虽然没有非常的大牌演员,甚至女主用了新人,但很多故事情节只有新人才演得到位,期待一下,到时候看看女主是否经得起大家的考验
林肯·路易斯获得“明日之星”奖 即将于2011年9月2日上映的电影《幸福卡片》中的男演员林肯·路易斯于上周在黄金海岸举办的的2011年澳大利亚国际电影大会上获得了“明日之星”奖。
林肯在国际电影和电视中表现出了优秀的表演天分,此奖项设立旨在颁发给那些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这是在朱琳于201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亚洲新星”之后的又一个电影《幸福卡片》的奖项。
http://jinhua.19lou.com/forum-885-thread-2031531314683615945-1-1.html
这是和你在影院看过的只有我们两个人看的影片,电影一般。但是我知道,那一天看完,我就彻底失去你了。
严重没拍好。。
没什么意思。。
超现实主义的童话,盖·皮尔斯演技不错,最后病床那场戏比较感人
卧槽我是SB了,为了盖皮尔斯跑去看这片,2B女主各种抢戏啊,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你展现2B爱国情操,2B社会主义好,2B中国式淳朴,盖皮尔斯悲剧,片中的苦逼好演技都被这2B女孩弄得像喜剧了,哥承认最后20分钟一直笑个不停,看在这份上我加多一颗星吧,哥以后再也不相信中X合作的片子了,即使有喜欢的演员
男主是外教的学生。。
2012年看。故事还是挺温情的。
为嘛我对男主有认脸缺失吖?无论演什么我都认不出来...
感觉结尾有点仓促
这个故事应该是令人动容的,可拍出来却如此别扭,逻辑不通。大叔遇上萝莉,真是杯具!
艾玛,我真喜欢这种温情片~
为什么女主角要叫“妹妹”呢?
ww乱七八糟
卡在那里看不下去
情节虽然很简单,但是感觉很感动!!每个人物都很到位!
145.这是多么扯淡的一部电影啊...我放弃海洋去看这个真是一场人间惨剧...好吧,我讨厌那个女主角到死啊!一颗星,全部送给男主角~>_<
与明信片有关的电影。故事看起来不真实,不过有些情节还是很动人。
主要为了盖皮尔斯这个分数吧,其实稍微的更精细,更最求艺术这部电影应该成功,顾虑太多了……
俺们不应该跟不同的人比来比去,而应该自己跟自己比!
至少故事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