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之苦》在大光明影院看的,这大概是进过的最豪华的影院了吧,近百年的老建筑,两层楼的千人大场,很有三十年代的复古感,但硬件又做得一等一。
可惜的是买的票在二楼偏后,大荧幕也战胜不了这个距离——观感其实像在家看60寸的电视。
很多影片里的小细节都容易缺失,类似演员的微表情,颜色和光的差异就都不那么明显。
幸好看的是剧情片,倘若是注重视觉效果的大片,一楼十六排以后和二楼五排以后的座位真心不推荐。
说回电影。
典型的日式家庭片,简单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如水流过,胜在真实。
日本文化有很多和我们的相似之处,所以看这部片子,我想多数国人都会有共鸣。
操持了一辈子的温柔母亲,脾气古怪臭毛病一堆的父亲,性格各异的儿女,有的愁经济,有的愁感情,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吵来闹去,看似细琐的矛盾,却堆积起来,成为自家那本难念的经。
所有演员,按天朝的审美标准,颜值都不在线,可看着就是舒服,日常。
尤其桥爪功老爷子,小表情、说话的口气真真一个老顽童,这家的儿女,也一定是遗传了他的幽默基因。
全场爆笑的点绝不止一两个,且这些点,也绝不是硬胳肢观众的生硬幽默,他就是平常人也会犯的中二,尴尬,和靠演员魅力撑起来的趣味。
说是喜剧,这电影的泪点却也和笑点铺得一样绵密。
母亲缓缓说起自己开始讨厌父亲,感情渐淡的时候;孙辈们给母亲描述棒球赛的时候;总是戏谑对生活的父亲难得沉默的时候;那张离婚届被撕毁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带着无奈的温暖,随着减缓的配乐眼角湿润。
但它又不过分煽情洒狗血,总是及时回转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然而这更让人印象深刻——真实的生活里,有谁整天哭天抢地呢?
默默忍耐,装作没关系的时候才更多,有些问题,也真的无解呀,但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不过日子啊。
而当某天一件事,戳中了你隐忍的点,那一瞬的心疼,足以让人印刻在心。
想起了刚看完的日剧《最高的离婚》,颇有些相似之处,温柔地抖机灵,却讲出犀利的真相。
在一起容易,分开难啊。
你什么都没做错,就真的没关系了吗?
感情,是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呀。
一家人在一起讨论问题,哪怕吵架,只要大家都关心这事,就真的像个家啊。
一条一条的真理,就这样看着电影,慢慢传达给你了,连同一些思念的心情,和一种不能完全理解但早已深深认同的氛围。
总之很想和家人再看一次,这一截笑中带泪的生活片段,这个普通却重要的故事。
连着看完了3部,第一部和第三部讲夫妻,第二部讲生死。
是喜剧电影,但内核又笑中带泪。
第一部这部更像是系列电影的介绍,认识了平田这一家人。
已经忍受刻薄毒舌的老伴好几十年,在生日那天依旧被老伴轻视忽略,提出离婚的奶奶。
在子女的努力下,老伴被迫说出在意的话语,奶奶听了撕毁了离婚协议。
虽然很真实,但还是有种痛其不争的感觉。
有多少女人没敢提出离婚,也没有等到一句应有的赞美,而是像一件家具一样泛旧老化死去。
第二部这一部讲生死。
七十多岁还在工作的老人,因老同学一时兴起举办同学聚会,夜宿同学家里却悄无声息死去,连亲人都拒绝收殓,最后靠老同学一家人的一丝善心送走。
葬礼的那一段还是蛮好哭的,人都会死,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父母交待我他们的身后事。
他们有所牵挂,也给我一处缅怀他们的地方。
第三部主角是被忽略的长媳。
问老公讨用家用,放弃年轻时喜欢的跳舞,还被轻视自己一天到晚全年无休的家务工作,太真实。
最后轻飘飘被老公的一条丝巾几句不走心的情话哄好。
女人啊女人,你真的是伟大。
电影是好电影,就是有点苦涩。
山田洋次今年85岁,累积80多部作品后,仍活跃在电影一线令人感佩,也让人担心高产背后能否保证品质。
要知道,就《家族之苦》来说,与2013年的《东京家族》一样,展现的都是老年父母与子女疏离的关系,就连演员也保留了桥爪功、吉行和子、妻夫木聪、苍井优原班人马。
纵使长袖善舞,已经说完的话题如何讲出新意?
看完《家族之苦》后,这些“常理”都会被狠狠打了一记耳光,不少年轻观众泪洒现场。
而今年1月在日本上映时,影院里坐满了年迈的夫妇,对着剧情又哭又笑。
《家族之苦》不单是搞笑版的《东京家族》,举重若轻的笑声背后,是用爱回应生老病死的释然。
妻子生日之际,丈夫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妻子答:一件只要450日元的东西。
接着,淡定地递来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
一向温柔周到、逆来顺受的妻子突然有此举动,丈夫知道这是真的了——到了这个年纪提出离婚,不是玩笑,不是娇嗔,也不是威胁,而是单方面对婚姻完结的宣判。
女儿女婿断定是父亲的婚外恋被母亲发现,于是找来私家侦探调查父亲。
似乎除了出轨,子女们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夫妇互相容忍了一辈子,为何不能继续将就下去。
然而母亲的答案却全然不是这样,只是突然有一天,对枕边人充满厌恶。
打呼噜、扔臭袜子这样的生活细节,新婚的时候觉得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到了今天都变得难以忍受。
如果说过去体谅丈夫养家的艰辛,担心子女的成长,如今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那爸爸以后你就把裤子和袜子叠好给妈妈,这样行了吧?
”大儿子自以为解决了矛盾。
一边吃软饭的女婿也忍不住提醒丈母娘:没有工作能力,没有存款,没有住所,该如何生活?
只有同是家庭主妇的大儿媳;理解婆婆晚年渴望自由的心——不再有繁冗的家务和抱怨工作的丈夫,“两个优雅的老人一起生活多好!
”大儿媳言语里充满憧憬。
看上去荒诞的离婚案例,在现实中的日本社会并不少见。
社会调查显示,在日本四五十岁女性中,近一半的女性“考虑过与丈夫离婚”,回答“准备采取实际措施”的人,接近3成。
对于年龄更大的女性,她们的决定更为果决。
在子女成年成家后,尽完母亲责任的妻子们,非常快就办好了离婚的相关事宜,不少人为此准备了十几年。
而另一边,丈夫也尝到了晚景凄凉之苦。
年轻时为家庭奔忙一辈子,等到退休之后,娱乐生活少得可怜,每天只有清晨在街道遛狗、傍晚在小酒馆买醉。
虽然与子女朝夕相处,儿媳照料周到,却没能得到子女真正的尊重,成了子女嘴中“脾气古怪的老头”。
中风住院昏迷之时,大儿子和女儿已经开始讨论葬礼事宜。
大儿子也有自己的苦。
不仅要应付没完没了的会议和应酬,还要抽出时间为儿子比赛加油助威,被迫取消后惴惴告知儿子,儿子却欢呼:“太好了!
爸爸加油的声音实在让人尴尬!
”某种程度上,父亲的今天,仿佛是自己的明天。
所以加班回家后,忍不住幽幽地问妻子:“到老了你不会也像妈妈那样提出离婚吧?
”这些不大不小的苦痛与烦闷,彼此交织在一起,没那么歇斯底里,没那么痛彻心扉,却因为真实和琐碎,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必将经历的日常生活。
影片中充满着无比真实的细节,看似处处是闲笔,彼此交织反倒成了深刻的隐喻。
比如家庭会议因为公公的突然晕倒而中断,留守家中的妻子等来了事前预定的鳗鱼饭,讨厌的是价格又涨了,好像暗示着伤感的情绪总会被新的小烦恼所打断。
影片中老爷子在躺椅上睡着了,电视里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想来是导演对小津的致敬,也是写实——在日本,多少老人守着电视机里那些家庭题材的黑白老片,在小津冲淡的叙事里,在笠智众的凝重而平和的表情里,寻找些许慰藉。
影片的结尾,看上去妻子是因为羞于表达的丈夫终于说出“很高兴和你成为夫妻”,而撕碎了离婚协议书。
其实,是在经历意外后,选择与现实、与生活和解。
一度,她曾在写作班里找回了少女情怀,戴起老花镜优雅地品味着罗曼蒂克的小说情节。
然而,当丈夫倒下生死未卜时,小孙子打来电话“直播”哥哥棒球赛的战绩,唤回了她对于家庭的眷恋。
那一刻,我们同老人一起,泪如雨下。
说到底,梦幻世界的甜与家庭现实的苦相比,到底是后者来得更加真切吧。
我的重点可能有点偏:家庭会议乱哄哄结束后,还没交代2万4千500日元的鳗鱼饭呢。
听见边上观众跟同伴抱怨,七份鳗鱼饭还没来了!
天呐!
这就是生活呀,你在担心的事情别人也在惦记,太喜欢国际电影节大家一起看片的感觉了,好安心!
外卖小弟送来鳗鱼饭的时候,大光明影厅里仿佛飘着饭香!
3500円一份的高级鳗鱼饭,到底是哪家的嘛!
我要去横滨市青叶区找一找!
和步履不停同风格的生活电影,山田洋次的作品。
不过更偏于喜剧,所以比步履不停感觉要好一点,有趣一点。
主题就是,爷爷奶奶离婚引发的家庭闹剧。
爷爷真是太搞笑了!
演技好好!
像我爱我家的爷爷,都是像小公举一样傲娇的怪老头。
妻夫木聪也蛮帅的。
忍耐很多年爷爷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奶奶终于受不了了,提出了离婚,要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最后,看似呼唤女性独立的大旗还是说倒就倒,不了了之,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实质问题没有解决,可是换个方面想,因为爷爷的住院让奶奶发现了自己依然担心着老伴离不开老伴,也说的通,不算Bug。
也告诉我,只有经济自由了,才能过不下去就潇洒散伙。
不过爷爷住院,大家对葬礼安排异常热心也是让我感觉怪怪的,因为喜剧效果吗?
生活就像钢琴曲,总是有不和谐的重低音,小儿子说话好文艺啊。
其实爷爷奶奶的相处模式就是大多数亚洲夫妻的相处模式吧,在一起是生活,而情情爱爱什么的,仿佛过了那个年纪,就不再开口诉说,心里有爱,可表现出来又那么满不在乎,夫妻相处真是门大学问。
虽然我可能没机会学习了。
看的时候觉得家族之苦更有趣,可现在想来,步履不停这样的细腻也好像更有余味。
老头: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放心享福了,竟然还要被老太太离婚,实在有够郁闷哪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主妇,终于可以追求自由生活了…老太太的苦闷只有大儿媳才理解,也是因为家庭主妇的压抑生活也只有家庭主妇才能理解吧…大儿媳:接过老太太的工作,照顾一家人的日常,做的事情很琐碎又没有技术含量。
一天一天又一天,重复重复又重复,没有假期,难得有社交,差不多与社会断层,压抑苦闷可想而知。
而且没有收入,被人看轻都是常有的事。
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老太太,伺候了一大家子一辈子,到老了仍然被丈夫儿子儿媳看轻,看起来就觉得可怜。
主妇的工作是做差了有人骂,做好了没人夸的工作,累死累活干一辈子,也只是被当成应尽的义务而已。
如果老公理解一下,都可以稍微减轻一些压抑和苦闷。
可是不巧大儿子也是个不理解主妇苦闷的愣头青,不懂说些体贴的话,估计老头也一样吧。
所以老太太说的离婚后的生活才会那么让大儿媳憧憬。
而二儿媳不用照顾一大家子和有个温柔体贴的丈夫是个多么让人羡慕的事…大儿子:其实内心关心父母的,可又跟他们处不好,对妻子也不体贴,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陪儿子打棒球还会被嫌弃…好像日子很辛苦,但好在这是个愣头青,傻人有傻福…当你不知道不理解别人难处的时候,你是在给自己减负。
女儿女婿:注册税务师,女强人。
在家强势是难免的,和女婿的懦弱正好配一脸。
两个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把离婚当过家家般的口头禅,但实际上也就是闹闹,根本没想过真离。
女婿是第一个知道老头要离婚的,也是第一个说出要办老头葬礼的。
有时候那些迎合你的人其实也真的只是迎合你而已…二儿子:第一个看出老头不对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知道老头要离婚的人,虽然很努力在缓和家里的关系,但也没有真正理解老头老太太。。
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也是可以很疏离的。
就像《一一》里面,一件事又一件事,家人之间互相都不知道别人的事,一个人留给别人最多的其实是背影。
又疏离又亲密,又真诚又虚伪,因为无聊琐碎的事情吵架离婚,又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好,看起来什么都好的时候有一件遗憾要一辈子去补,看起来什么都坏的时候似乎也没什么大遗憾,大概这就是人生啊!
日子过久了,就会生出一种错觉,以为所有的存在都会是一成不变的。
早上起床,妈妈自然会给你准备好早餐端上来,你一边抱怨着每天都是那几样,一边老大不情愿的吃完;离家工作,给父母打电话,嘟嘟嘟,拨通了后你在心里面默默的数着,念到3之前肯定会有人拿起电话,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老妈;过年回家,总是会被逼着押到爷爷奶奶或是姥爷姥姥面前,有一茬没一茬的聊天,虽然气闷,却也不敢不从。
早饭是一定有人准备好的,电话那边一定是有人接听的,说话的那些人是一直都在的。
生活以一种简单机械的方式重复累加着,让你觉得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而且,毫无趣味。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
妈妈做得饭菜再好吃,那几样也总会腻味;每周一次的电话变成了例行公事,说完几句之后便无话可谈,气氛变得无比尴尬;父母尚且如此,和老辈更是冷场,要不是有人押着,你肯定会高高兴兴的在家里看场球赛。
这样的日常生活,牢不可破,坚若磐石,你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不逃离,不改变,生活就这样一成不变的机械延展下去了。
不行,你要改变。
小民所理解的《家族之苦》中富子老太太想要离婚的动机,与上面的“你”想要改变的心思,没有区别。
年少时生活困苦,筚路蓝缕,尽心竭力的佐助丈夫,养育子女。
眼看着子女纷纷长大成人,生活安定,丈夫也老有所依,似乎不会再有大的波澜。
苦痛都已过去,生活成为定式,一眼望到头的机械重复。
于是年少时的文学梦想,翻涌了起来。
学了写小说后,心也变得敏感,再回望相伴半生的枕边人,居然变得厌恶起来,以前能够容忍的坏习惯,现在都像是白墙上的蚊子血,说不出的刺眼和难看。
就像你学了更多的知识,见识了外面更大的世界,不自觉的就会鄙视起自己成长的故乡,对父母唠唠叨叨中老旧的观念不屑一顾。
所以你要离开。
所以富子老太太要离婚。
到时候了,家里面安排妥当,外面也安排妥当,自己净身出户,自由追梦,两不耽误。
不仅是外人,连家人都觉得这个决定如此的不可思议,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到了到了,离婚?
怎么想的?
但是站在老太太的视角,一切好像是水到渠成。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故事的走向也许真的如她所愿,鸡飞狗跳之后,一纸离婚协议终结所有的纷扰,年老的家庭主妇,开始了新一段的追梦之旅。
可是山田洋次的家庭剧里,不太可能有这么浪漫而又有点残忍的情节出现;而且在他的影像铺垫中,看似平静温婉的富子,实则幼稚天真,表面上的毅然决然,不过是因为对于生老病死的残酷估计不足。
所谓的日常生活,最大的骗局便是,你以为它会一成不变亘古长青,实际上却是每天都暗藏着足以震裂所有平静的危机。
比如,一次旧病复发。
当老伴周造突然倒在地板上时,木然的富子露出了呆滞和迷惘的表情,在她关于未来的设想里,老头离开她也可以顺顺当当的生活,生离死别,是太过于遥远的事情。
可是啊,可是啊,岁月不饶人,哪会这么简单的就遂了人的愿。
就在周造倒下,去医院,生死未卜的这段时间,富子老太太终于意识到,从来都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日常生活,单调无聊的幸福日子,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命运之手击得粉碎。
生老病死,生老都占了,病死真的只是一瞬间。
那一瞬间也让富子明白了自己的心意,这个老男人,这个家,无论如何,也是割舍不下的。
所以当一切证明只是虚惊一场后,周造解开心结,签好了离婚协议递到富子面前时,我们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从来都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日常生活”,所谓的“习以为常”真的是无比脆弱;即便没有意外,时光的流逝也会无情的带走人的生命力,对谁都是如此。
所以:老老实实吃妈妈做的饭;打电话时多聊两句,哪怕是没话找话吐槽最近的天气;有时间去看看老人的话,哄哄他们开心,不会掉两块肉。
珍惜那些单调而又无聊,却大家都在的幸福日子吧。
你要知道,老天从来都不是那么好心,也没有那么多耐心。
看完的时候正巧快到傍晚了在窗户这突然闻到不知道哪里的香味简直像回到小时候啊小时候最希望能一家子住在一起了现在却感到人多真是好吵大了都不一样了吧有一天我也在想我爷爷奶奶什么时候会离婚既然吵成那个样子我爷爷就像里面那个老头吧只不过一本正经的似乎就不是那样人似的哈哈
一直超喜欢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系列,讲述平凡人的家庭生活,平淡中有诙谐,有欢笑,也有泪光。
说到这一家的家庭结构:1.老一辈。
真的很不喜欢这家的老头子,晚上喝酒,白天喝酒,跟居酒屋老板娘搞暧昧,回到家胡乱蹬掉外裤,让老婆捡;又随手把袜子扔地上,让老婆捡。
对老婆吆五喝六,晚上才知道是老婆的生日,没有丝毫歉意。
无论是在外人面前,还是面对老婆,都对她的梦想大加挞伐和嘲笑。
心安理得地享受老婆的贴心服务。
要是我,我也离婚,伺候你一辈子,得不到丝毫尊重与感激。
一辈子能有多久,还得继续伺候你吗?
2.大儿子和大儿媳。
大儿媳其实就是全家的保姆,从早到晚忙如陀螺,老婆婆还只用伺候老头子,而她得伺候一大家子的吃饭、洗碗、打扫卫生,包揽全部家务,还得调节一大家子的关系。
这一大家子包括老头老太、老公、两个儿子和小叔子。
一样,伸手向丈夫要钱,被批;纳豆的大小不符合丈夫心意,被批。
也是得不到丝毫尊重。
老头老太都是潇洒地过退休生活,去打高尔夫、去学习写作,不会有任何人跟她一起分担家务。
3.二女儿和二女婿,属于女强男弱组合,这一对很有意思。
4.小儿子和小儿媳,属于现代年轻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这句话很打动我。
人间烟火,家庭琐事,柴米油盐。
说起来都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小事情。
陪着孩子去参加棒球赛,被嫌弃;去追求一个漂亮姑娘,成功了;酒馆偶遇老友,来两杯;甚至更小的事。
今天买的鳗鱼饭好贵;丈夫刷牙漱口的声音好大;花瓶被熊孩子打碎了。
一件件我们每天都经历,但被忽略的小事,其实在那里默默的填充我们的内心。
当有一天,我们无法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许才会品味到,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家庭之苦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个精致的小品喜剧。
整部电影的节奏轻松愉快,平铺直叙的讲述着家庭琐事。
儿媳妇拿起电话将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的公公当作了骗子,逗的全家人发笑。
另外加上久石让的配乐恰到好处,让这样平淡的叙述反而让观众心里有了一股淡淡的温暖。
可以面带微笑的感受着这样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生活。
然而转折出现了,婆婆提出了要和公公离婚。
让这个普通的家庭陷入慌乱。
从而引出了很多猜忌矛盾和不解。
闹剧最终以公公进了医院收场。
全家人终于冷静了下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放下了自己的那份固执,去理解对方,去理解生活。
也懂得了那句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闹剧结束后的他们继续着他们简单的生活。
继续教育者孩子,继续在电视机前睡着,继续和自己的爱人开着车,行驶在通往前方的道路上。
看到肖邦的曲谱,无处不在用不和谐的重音。
看来,不和谐音对美妙的音乐是必要的呢。
上边这句话出自家庭之苦这部电影。
是啊,我们的生活就是美妙的,但是没有对比,美妙终会变为无趣。
当有不和谐的重音出现时,才会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妙。
本片的导演是日本的国宝级大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已经八十多岁的他,绝对已经看透了人生。
在这个疯狂追求独特,追求技术,追求视觉特效的2016年,竟然拍出了这样一部简单而温馨的电影。
就像在吃了很多天的大鱼大肉后,喝了一小碗温暖的白粥。
很舒服。
嬉、笑、怒、骂,都是真实的生活图景,没有距离感,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婚姻和人生。总而言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真实地幸福着。
「咱家真难」之「离婚记」。百姓题材里充满了活着的气息,各种分寸拿捏、欲言又止,在剧中纷纷化为潜台词。喜剧主要手段是丑言丑行,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或失神恍惚下跌跤,本来觉得风格有点像三谷幸喜,但喜剧实现的手法不太一样。用「笑中带泪」已不准确,泪流满面时真的是不断在摩擦灵魂……
理智上无法接受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剧啊
3.5,,以《东京物语》做结尾,你有意见吗?没意见……
勉强及格。《东京家族》同样的班底和人物关系。在水准之上但也没有惊喜的山田洋次作品。核心事件是老太太闹离婚,直接导火索是作家弟弟去世为她带来财务自由和写作班的经历(这种为了写作而在生活中做出格举动是北欧电影的老传统),但剧本铺垫挺仔细的,开场就交代老头子性格的不讨喜,以及为了弥合家庭的幼子妻夫木聪(护士未婚妻苍井优亦有同样作用)、甚至长子的俩孩子对长子的嫌弃,这些设定为这个家庭注入了不安定的背景,其实跟片尾让桥爪功看《东京物语》一样,都是致意小津的特色。喜剧化的细节不少,演员也认真,桥爪功在医院刚醒来时,连脚都在表演,整体表演风格多是搞不清状况,或是蠢萌,久石让的配乐和老人刚进医院,儿女就考虑后事这些细节把气氛往回拉了一点,让欢闹感不至于过重。老太太回心转意的转变未免轻飘,并未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分数为什么这么高?
不好看
这哪里是家族之苦,分明是家族之甜嘛。三代同堂,父母健在,儿女孝顺,孙辈健康,这种家庭别说放现在的日本了,就是现在的中国也是少有的模范家庭。可能真的只存在于影视剧中吧。不过故事太过于寡淡,没有任何能够打动人的地方。包括最后的结尾都有点太过于和谐了。这个片子过审应该很容易吧,但估计是没什么票房。实在太过平凡且无趣了,我还不如多刷几次搞笑一家人。
果然还是特别吃山田家庭喜剧这一套,愿这琐碎温柔天荒地老。
好几处笑点的设置居然是靠跌倒来实现的,并不高明。最后奶奶放弃离婚的动机太过于鸡汤,落入俗套。个人感觉,作为家庭剧,流于表面;作为喜剧,不太好笑。温馨的场景也有,但不足。
就一般……有些小细节倒是蛮好笑的
山田洋次什么时候能不再“致敬”小津 才能摆脱这种中国大妈向电视剧的鸡毛蒜皮模式
的确不太适合国产翻拍
我怎么觉得这是《东京家族》套拍的喜剧呢?就像《东邪西毒》套拍《东成西就》一样……
其实,文艺女青年不可怕,蓦然顿悟的文艺老奶奶才可怕。剧本情境和场面调度真是赞呢!8分
在传统价值观来说是个很温馨的故事,但是为什么男人们都要这么「欺负」人而女人们都要忍受呢?
那么大一份鳗鱼饭能够吃好久了
“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慢慢来,等云到,一年一部即可,保重身体,长命百岁。
旧时代喜剧的况味,应该是套拍吧?
苍井优……是真的……好丑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