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的基本设定是“钱=未来”(尽管扯淡,姑且承认它)。
根据这一设定,未来变成了可以量化评估的黑钱(Midas Money)。
而如果在Deal中获胜,获得了更多的黑钱,那么未来的价值增加了,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黑钱可以当做真钱用,然而Entrepreneur未来其实并没有改变,直到他在现实中使用黑钱,黑钱带了很多本来不应存在的东西,比如主角老师的第二个小孩(如果没钱他不会生这个小孩)。
但是如果在交易中损失了黑钱呢?
好吧,如果只是少量损失,剩下的钱仍能支付Entrepreneur因为使用黑钱改变的未来,那么不会对Entrepreneur的现在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不能支付,那么就会改变部分因为使用黑钱造成的未来;最坏的情况下(破产),那么就连本金都没有了,Entrepreneur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全部被剥夺(全部都被量化成黑钱给了别人),这时使用黑钱之前的过去也会改变。
比如主角的老师破产了,结果连第一个小孩都消失了(老师只进入金融界1年半);东南亚金融街破产了,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不存在了。
那什么是C呢?
C代表了一系列以C开头的破坏性名词,是金融街的破产对现实造成的影响。
这里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金融街会破产?
其实就是金融街背后代表的所有东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变成了黑钱,并全部都投入到现实中去了,但还不足以支付由于使用黑钱造就的“现在”(其实本质资不抵债造成的信用危机) (2)为什么会对全世界有影响?
金融街的破产和Entrepreneur破产类似,但略有不同,因为每个金融街发行自己的Midas Money,而这些黑钱是以金融街的信用作为担保的,那么金融街的破产使得过度发行的货币变成了废纸。
所有使用了这些货币的地区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那么就会损失用这些钱创造的“过去”。
而且你使用的黑钱越多,受到的影响越大,这就是为什么C跟距离有关系。
好了,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三国和主角理念的冲突了,三国看重的是“过去”,要守住的是“现在”,牺牲的是“未来”;面对C,他以未来作为抵押,为的是不让“过去”改变,由于透支了未来,新生儿都变成了黑钱,店长也提前结束了生命。
尽管看到这些,还是反复透支更是错上加错,(第一次是由于东南亚黑钱变废纸,第二次是由于美元贬值)他完全是为了个人的理念,而打算牺牲掉整个国家的未来。
(加速了国家的老化,甚至可能进一步造成日本金融街的破产)而主角看重的是“未来”,为保全未来可以牺牲“过去”和“现在”,这就是主角为什么要保护Asset朱真,而宁愿自己受伤。
(三国一开始也是这样的人,第一次Deal中保护了Q,但是由于妹妹的事情才改变了这一看法)最后随便说一下魔鬼,看了这些以后应该明白,通过发行Midas Money魔鬼得到人和他们所创造的东西的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黑纸换存在,简直是抢劫),因此对魔鬼来说最有利的应该是金融街的破产(这样得到了这一地区的全部),但是从他们的做法来看,他们并不想很快灭绝人类,比如给主角黑卡让他来阻止三国。
信不信?
金融街的口号是:“打不过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且看笔者分析。
照目前看来,每一次Deal都会有败者,败者基本上就是上吊啊自杀啊永不超生啊什么的。
也就是说最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家每周都会以一半的速度减少。
这也是为什么真坂木说现在企业家急缺,需要随机抽取一批的原因。
但是每周1/2的速度实在是太恐怖了,这种速度的话一年下来就变成了人口基数 x (1/2)^52,假设一年后剩下来的人是1000人,那么就需要1000x2^52=4503,5996,2737,0496的人口基数=64万个地球人口。
极端情况下的结论:运行一年金融街,每周淘汰一半企业家,需要初始运营人口数达到64万个地球人口,最后只剩下1000人。
我了个擦,你开玩笑吧。
-当然,可以说并不是每次Deal中败方都会被干掉。
但是目前看来这个几率是相当高的。
那么咱们降低这个几率,假设每周的Deal中只有1/10的人口被干掉,那也就是9/10剩余,那么1年之后剩下的应该是 人口基数x(9/10)^52。
假设剩下1000人,那么初始的人口基数为1000/((9/10)^52)=24万人。
这个数字不算大了。
但是。。。
这只是一年。
如果三年呢?
如果三年之后剩下1000人的话,那么三年前的时候的人口基数应该是1000/((9/10)^156) =13745752738人 即2个地球人口。
结论:如果金融街维持三年,每周淘汰1/10的企业家(已经是很低的估计了),那么最开始的时候需要两个地球的人口才能够支撑三年。
三年之后,金融街只剩下1000人。
---咱们继续企业家放大存活可能性。
假设每周只有1/50的人会被淘汰。
那么10年下来运行下来剩余1000人的话,初始人口应该需要3725万人口(计算公式同上)。
这个数字不可能。
因为金融街自中世纪开始运行,中间经历了几个世纪。
即便算上人口的自然增长,每10年要在金融街死掉3000万人也太多了。
---继续放大企业家存活可能性。
假设每周只有1/100的人会被淘汰。
那么10年下来运行下来剩余1000人的话,初始人口应该需要18万人口(计算公式同上)。
这个数字应该是合理的吧。。。。
或许是合理的。。。
---总之,Deal的淘汰率不能太高,否则金融街就活不下去了。。。
没人啦。。。。
所以证明,金融街为了自己的生存,肯定是鼓励企业家们活下来的。。。
蛋疼的楼主,谁来帮楼主揉揉?
首先,整部动漫的主体可以说是整个金钱世界的缩影。
我们知道钱这东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过去剩余价值的出现,我们把过去劳动所产生的价值转换成金钱兑现成现在使用的可以累积的价值这就是金钱的厉害之处,但随着世界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所存储的价值反而因为其泛滥而大幅度贬值了。
这就带来了危机,资本的危机,至于什么是资本的危机那就话长了,单危机简单说就是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而且是没有限制的有钱,一有钱就又去赚钱,获取更多的资本,非常强大的恶性循环,结果导致压缩了普通人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几乎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价值或者说仅仅够维持自己的生存,民众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出头,这就衍生了许多矛盾,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金融了,这也就是金融的发展了,这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将未来的钱用在现在去赚取更多的钱,这就相当于金融街产出的黑色钱币了,这种现在未来混为一起使用的金钱模式非常有竞争力,可以与现有资本分一杯羹,乐观来讲,只要未来的价值一直升值,就是说整个世界处在发展期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当你在使用未来的钱赚钱时你会发现只要世界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就不会存在贬值,而所谓次贷什么的也只是大面积的未来价值方向错误,世界应尽量认清未来方向,从而尽量减少这种错误!
那么动画里面所谓的为未来还是为现在的战斗,我是无法理解的,就好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没未来的现在与没现在的未来,这值得讨论吗!
二者缺一不可,才是健康的世界不是吗!
钱,资本,金融,这个发展趋势,与三者共存的平衡点就在于地球价值的兑现,当有一天你会发现地球这位母亲无法兑现价值时,人类就开始走下坡路,更惨的是地球母亲正被我们无尽的索取弄得每况日下,所以地球是在贬值的,也就是未来正在贬值中,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贬值,两个交汇点之时,嘿嘿,这时就是金融的末日了,个人感觉现在就有点快交汇的感觉了,同志们,小心啊!
地球母亲大喊:“看谁死得快,死得惨!
”(若是有好的见解求交流)
2024感觉是神作。
十年前的自己观看这部作品,肯定是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只能说日本果然是我们的超前服。
在11集的作品之中,想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精神是很难的。
但在这种浅尝辄止的作品中,我确实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作品中三国这个反派的塑造非常好。
在被资本异化的社会当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反派?
所谓的三国就是真正的反派吗?
考哥太适合配这种神经病一样的角色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多次提到的上面能看出作者确实想通过这部作品和那个充满战斗色彩的世界来映射一些现实的东西。
那段时间的作品非常喜欢这种所谓master的战斗模式。
在本作品中,这个所谓的asset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未来的这个设定,我觉得也免于留于俗套。
2024感觉是神作。
十年前的自己观看这部作品,肯定是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只能说日本果 2024感觉是神作。
十年前的自己观看这部作品,肯定是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只能说日本果然是我们的超前服。
在11集的作品之中,想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精神是很难的。
但在这种浅尝辄止的作品中,我确实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作品中三国这个反派的塑造非常好。
在被资本异化的社会当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反派?
所谓的三国就是真正的反派吗?
考哥太适合配这种神经病一样的角色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多次提到的上面能看出作者确实想通过这部作品和那个充满战斗色彩的世界来映射一些现实的东西。
那段时间的作品非常喜欢这种所谓master的战斗模式。
在本作品中,这个所谓的asset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未来的这个设定,我觉得也免于留于俗套。
2024感觉是神作。
十年前的自己观看这部作品,肯定是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只能说日本果然是我们的超前服。
在11集的作品之中,想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精神是很难的。
但在这种浅尝辄止的作品中,我确实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作品中三国这个反派的塑造非常好。
在被资本异化的社会当中,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反派?
所谓的三国就是真正的反派吗?
考哥太适合配这种神经病一样的角色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多次提到的上面能看出作者确实想通过这部作品和那个充满战斗色彩的世界来映射一些现实的东西。
那段时间的作品非常喜欢这种所谓master的战斗模式。
在本作品中,这个所谓的asset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未来的这个设定,我觉得也免于留于俗套。。
到底是牺牲未来换取现在,还是为了未来更好而不去考虑现在让泡沫刺破。
这个可能对于当权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感觉这部作品就是一个普通人希望通过一些奇幻的手段来改变经济规律的故事。
毕竟处于经济下行期的我们多么希望通过一场战斗就能够逆转印钞机儿而改变未来。
[C]作为今年四番中标题记忆难度仅次于《如果杜拉》全称的原创动画,连题材也是标新立异——金融战争。
一开场就是连续不断的英文解说和眼花缭乱的模拟金融PK,让人有种看到《海猫鸣泣之时》里魔女魔兽们战斗的既视感。
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实在无法透支了怎么办?
去金融街赌一把吧。
堵上身家性命也破产了怎么办?
那你就跳车轨吧。
咳咳开玩笑的,那个大叔的人生悲剧只是个引子,真正的男主公磨才是被真坂木QB强行诱导订立契约的穷苦大学生。
别人随便甩给你五十万你就一点都不动心?
没钱拼命打工还是无法去同学聚会心灵不会受伤吗?
喜欢的妹子的男友超有钱就算你心里默念“她才不会是那种为了钱就可以XX”也还是很不爽吧?
不要总板着一张脸说“咱不差钱”,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
公磨就算是被诱导的,这人生总也得拼一次才有意思对吧?
几话看下来感觉总有种游戏王对战的感觉,虽然大家都十分洋气地在吐英文,在用专业术语,但战斗还是召唤+血拼+秒杀(特别适用于男主)的模式。
而更深入人心的则是各种博弈之后那些所失去的“珍贵未来”,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圆脸里的契约交换,着实让人心又苦闷了不少。
该作的原案人设非常拉风,每个人物从头到脚都酷劲十足。
女主真朱于第一话最后登场,其穿着打扮得到了一致好评(不穿贵的,只穿少的)。
她也是公磨在金融街进行博弈的搭档,其声优户松遥近来演出频繁,歌唱功底扎实的她也是吸引眼球的存在。
动画的场景转换干脆流畅,以分解构筑的过度画面给人一种专业又有趣的感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OP极具“观赏性”,至少出现了六种纸币,其中就有我们熟知又热爱的红色毛爷爷。
本作的导演中村健治一贯以故事深邃隐晦出名。
在本作中,导演将诸多各种经济学&金融学领域的专有名词具体化,用来称呼某种攻击手段或操作方式(如白衣骑士之类的),可以说每一集都有值得考证的地方。
不过本文并不是试图一一解释出现的所有的专业名词,而是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试图发掘本作的主题。
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出,本作的OP以及最后一集中出现的公式,诸如FV=PV+I或是FV=PV(1+r)^n之类的,虽然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同,即现值(Present Value)和终值(Future Value)的关系,这是现代金融学领域的基础公式,衡量的即是资产(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或者说当前和货币和未来的货币的价值关系。
虽说如此,但实际上这两者关系的思想不仅仅针对货币,也可以针对其他几乎一切事物,概括而言,即是未来品的价值与现在品的价值的关系,或者说未来在现在人们眼里价值几何——而这一价值的关系就会影响人们在未来和现在之间做出选择,这便是本作的一大中心问题。
从本作中可以发现,三国是一个极度重视现在的人。
他在deal中坚守平衡保持现状,并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来追求现在的稳定,即是这一代价是非常巨大的也在所不辞,但是由于这一代价过于巨大最后被主角所唾弃。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的时间偏好来解释,或许还是显得过于小气了。
可以说,三国极度重视现在的这一时间偏好,这种追求“稳定”的性格,也代表着一种大萧条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即政府应该采取手段熨平经济波动稳定现状,一般称为“凯恩斯主义"。
与之相对的则是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的"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不应干预经济。
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下,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财政收入&支出)或货币政策(货币&利率)应对经济波动。
但是,当政府利用政策稳定了当下之后,是否会对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呢(例如:当前过多的财政支出的政府债务需要未来后代人偿还),也就是说政府的各种政策以牺牲子孙为代价换取现在的稳定呢?
本作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最典型的便是当最后三国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的外生冲击C时,代表未来的Asset受到了负面影响。
更可怕的是,这种对未来的冲击还会通过预期反噬现实(例如孩子的减少),这和现代理性预期中的“李嘉图等价”有相似之处。
因此,从本作的结局来看,中村健治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他反对以牺牲将来为代价换取现在的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故事的最后日本废弃了日元而采用美元作为货币,即“美元化”,由此政府丧失了用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这一有利武器。
也许,这是中村健治理想的社会吧。
作为一个设定狂魔,这个番对我来说还是很吸睛的。
把金融商战元素融入到少年漫式作战之中,还带有一种世界奇妙物语的黑色感。
恩,感情线路总体还算清晰。
男女主的额头吻可能是全番最细腻值得揣摩的感情点了,其他的感情波动都中规中矩,要算败笔还是在于本身背景设定上的模糊,也不知道男主亲吻的是——未来/女儿/女友?
逼死逻辑控,细想会脱力。
总的来说,世界观架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但是可能是因为短番集数的限制,为了推进剧情,很大篇幅着重于大嘴炮战,渲染主角的心态嬗变,金融街对战的许多元素反而一笔带过,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啊。
如果采取中长式动画,应该能够描摹得更完整更有逻辑性。
最后,看番不扯专业知识,反正我是依靠情商看完的。
樱井孝宏赛高。
作为一个学理工的,在此谈谈我的浅见。
当片子第一次黑色的米达斯币出现的时候确实挺震撼的,浅显的象征却切合要害。
纸币本质就是通过信用凭空变出米达斯币,片中的正常的货币则对应着相应的社会生产力。
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货币的信用就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变成了单纯的国家信用。
米达斯币在此之后占有的流通比例也大幅的上升。
米达斯币是个好东西,中国1997年成功救市其实就和三国开动印钞机一样,当然,这个也未必能成功,就像今年川普也开了印钞机却让巴菲特刷新了他对熔断的认知。
金融在人类的发展中功不可没,无数像是三国或宣野的人用米达斯币守护着自己的国家或是世界的和平。
或许这个还不够直观,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一笔米达斯币就是房地产。
我们用我们的未来的生产力买下现在的房,而国家得到了米达斯币。
这笔钱被国家用来创造现在,从而获得预设的未来。
但归根结底,米达斯币不是现在的生产力,而是未来的生产力。
中国的现在比起过去的人们心中的未来更好,当年用来买房的米达斯币就变成了真的货币,但是如果中国的未来不如预期,米达斯币就是一张废纸。
用未来的钱为人民创造一个未来,过去的中国政府做到了。
但是,日本失败了。
广场协定轻松的日本的把米达斯币消除连带着连真实的货币都变成了一张纸,日本人卖掉了未来还把现在也赔进去了,没有了现在,也就谈不上未来。
于是乎作者就想出来另外一个大招,想要避开日本本来的命运,得到一个没有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废掉日元,改用美元。
既然美国通过打击日元来掠夺日本,干脆我们就直接用美元,美国人要打我们就得先打自己。
虽然我不是学经济金融的,我也看得出这是多么扯淡的故事,把拳头换成别人的,别人就不会再打脸?
这是把自己的主动权完全出让,彻底化身美国小弟。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确实别无选择,留给他们的只有差和更差。
米达斯币就是渴的快死的人面前的一杯盐水,不喝渴死,喝了可能死得更快。
这原因就是他们在沙漠里,贫瘠的资源以及美国的驻军让日本的生命都握在美国的手里。
所以,选择就是挣扎了,痛苦了,最后还是输了的三国方案;或者直接趴在地上的主角方案。
比起赌上未来再输掉未来的三国,主角觉得自己的方案还不错,但其实不然。
日元不在了就没有米达斯币了么?
美元里头的水分比日元还多。
结果就是掌握着这些米达斯币的人从日本人变成了美国人。
美国人会怜惜日本人的未来么?
中国现在亦是如此,米达斯币在国民体系中的比例越发的上升,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的未来很可能无力偿付的地步了。
如果真的大潮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办?
事实上,真正的问题是大潮什么时候来临?
在此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无法给出一个像样的回答。
但肯定的是,让代表现在的货币变得更多是最可靠的方法。
另外,把米达斯币用在创造未来而非赚取更多的米达斯币也是重要的一步。
一切还没有太糟糕,毕竟大洋的彼岸的便利店的收银柜里黑黑的一沓子钱里并没有几张是真的。
最终对决。
凶猛的[C]浪从北美反弹,跳过(!
)日本——喵的,身处上海的我背脊发寒,果断减去一星。
装逼到喜感的平行世界,宏大到蛋疼的叙事,狂塞不怕菊爆的金融术语,深刻领悟屌丝精神的泡面细节……凡此种种的片段过于耀眼,没有简洁的主线收束,反而套上与金融危机毫不相干的妹控与父控桥段,瞒过投资方与幼年漫宅算数。
你爽我爽大家爽。
编剧纠缠于刚柔各持一端何去何从的伪命题,图森破。
我在前面一篇影评中提到过,一个人拯救时代不能非此即彼,而是需要“御剑二刀流”——精确到哪一点,刹那间百炼钢变为绕指柔,最为体现施与者的修行。
未能开悟此节的编者估计脑汁被绞尽,真是愧对前面出色的架构。
胆敢打破大团圆结局让人类全灭的,唯有痞子庵野。
[C]一路末世氛围浓郁,理想结局当然是悲剧。
比如,主角努力之后还是自己的破产和国家的萧条,但有个孩子(和谁制造的可以商榷),他和父亲一样留下秘笈,期待未来。
等等等等。
要现实就现实到底。
半吊子现实主义,半吊子理想主义,就和糖醋小排放油辣子,各种违和。
撇开构架,细节还是很高的水准。
最萌的是上海证交所的上海话“要死快了,哪能爱乐海跌。
”字正腔圆,足见制作之良心。
尚未看完即迫不及待来记录思绪了。
以一个人的未来为代价所换来的人形或兽形化的“资本”实体,隐喻的即系目前支配并榨取着货币实体的虚拟的资本编码,由于这种编码较之于实体的货币具有相对独立和自由的运行规律,故也伴随着人类对数字世界的熟悉化及实体世界的陌生化的这一必然的历史进程,成为受到资本家操纵的“玩具”。
然而,资本编码并不纯粹是虚构的,当货币实体再不足以支持虚拟数字的膨胀时,经济实体即从逐渐的崩溃转向显性的瓦解。
人类的未来也随之被堙没,而此堙没过程在经济实体逐渐崩解的过程中也是渐进性的,于是我们看到,象征人类未来的幼儿及至人类的人性,被等值于“资本”,随着资本数指的变化以至破产,在片中不断受伤、失踪乃至趋向虚无。
也就是说,资本的谱系无形中编码了世界,令后者逐步丧失了张力及生气,本该或本应存在之物(尤其是“未来”)皆潜移默化地被消灭了。
因之,虽然对于这个世界的经济结构而言,资本业已成为了前提条件之一,但还是应竭力地消尽之。
一如片中所影射的,即使竭力调节资本与货币的矛盾,前者仍旧具有虚构性,而集腋成裘,前者异化及瓦解人类世界的进程不过是被减缓罢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消尽,故总要趋于爆发(这里似乎意指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的救世行为,所谓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所以最后,金融街的消失实然标示着资本编码机制的消失,由于不再受到资本编码的限制,日本自然也就逃过了由资本数值与货币实体间矛盾所带来的金融危机/“C连锁”,换回了自身实实在在的未来。
没坚持下去 作为理科生听到金融方面的专有名词就头疼
如果每一集做得和最终话一样好就好了,嚼棒棒糖的佐藤大爱啊
严重低于预期的表现。有点类似no game no life的问题,每场战斗本来都是应该详细描写过程和对策的发光点,结果写得含含糊糊一把带过,白瞎了背景设定。比如本作既然在写金融交易,那用战斗类比投资策略和博弈的效果是必须写出来的,这一点上狼辛都比他强太多。我的预期是金融版本的liar game,结果是金融版本的no game no life,非常遗憾
4星给有创意的题材
★★★☆ OST做的很精緻 前5話設定挺神的 後半部份就是中二少年男主和中二大叔男配的中二帝稱號爭奪戰
比起买进未来,坚持现在还是会被套住。谁不阿Q呢?对吧,Q
设定不错。
ms还行?1话继续.不用了,2话跳完弃,B片确认。我已戒装B真心。
隔了好几个月终于看完了。。。费解番
透支未来以守护现在,这是大多数当代人在做的事啊。很深刻的主题。
一话 弃
有种烂尾的感觉orz展开不够,节奏很奇怪
和我定下契约,成为金融少年吧╱/( ◕‿‿◕ )\╲【女儿控打败妹控。。。三国大大各种美 可是 烂尾了!】
真心希望是个神番,但还是个伪内涵作。主题是“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发展是否应该透支未来,直白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男主和q都很可爱,吃货大姐萌!要是战斗和经济更融合一些就好了,现在还是有点生搬硬套?11.6.26
如果这是《爆漫王》里秋人想出来的故事,我真是太失望了。这哪里有什么智慧,男主犹疑不定的个性实在是让人受不了,还要把一把虚拟妹子,唉唉。
- -真正意义上的用钱砍人……看了第二集……和金融有个毛关系 设定能亮出来么
很特别还是故弄玄虚?估计我看不懂的都是好作品??
宠物小精灵……
每一话的标题还是蛮用心的
竟然爛尾了……竟然爛尾了……竟然爛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