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片,些许伤感,但我知道,cin对dean没有爱情。
最艰难时的保护,错觉成就了这段婚姻。
在一个错误的时刻,dean的爱掩护了cin自以为可以委以继续的婚姻,但一切当初的美好在逐渐加深的了解中稀释,甚至消亡。
他们的婚姻本没有坚实的基础,及其难得的是dean的一往情深。
但爱情终归是两个人的互动,只一方的付出只能是一具空壳。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似乎并不是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因为开始的他们并没有爱情。
出于感激的承诺会让人为这种善良的温情所打动,但舍身取义后的冲动与汹涌却并不能掩盖空壳的内里。
他们并没有爱情。
cin是善的,在婚姻刚开始的阶段,她报以十二万分的感激要让自己爱上dean,因为dean是个好人。
但是,爱情恐怕无法用好坏来丈量,因为爱情是没有标准的。
dean是爱cin的,不管是否有怀孕的契机作为两人结婚的理由,他始终都是爱着她的。
但这种爱又是些许盲目的,因为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交融才能成就真正的爱情,可是作为莽头小伙的他到最后也无法理解到这点。
我想说,完整的人才能成就美好的爱情,而cin和dean显然是有所缺的,即使那些闪亮的特质一度令我们动容。
之前有影评说,这部片可能会动摇观者对婚姻和爱情的信念。
而在我看来,本片并非着力要表达爱情是如何在婚姻的过程中消解的,因为cin和dean之间并不是爱情。
末了,还是忍不住为dean感到无奈和伤感,可亲爱的,那真的不是爱情。
这个故事简单,就是本来很好的两个人走不下去了,讲故事的方法也不复杂,一段当前一段回忆穿插。
但它让我又想起来了最近想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不顺手记下来也许就忘记了。
电影真实得苦闷而压抑,如果编剧可以理想化一点点,人性光芒发挥一点点,可观性都会大大改观。
但是我反而觉得它就这样最好。
而且以我个人的主观的相对的看法,一切意淫的歪歪的电影,其价值都是不大的,不是说没有功能,而是作为文艺作品,没有启迪的意义。
我同意电影和生活是不同的世界,对前者的艺术加工是必需的,但是我绝对不同意文艺是逃避现实的出口。
我不觉得只谈论风花雪月而对柴米油盐避而不言的人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了。
文艺的意义更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
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某个电影的细节并有了些体会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不会因为看电影或者看书本身这个行为而自我感觉良好,即使它们是被评价为小众或高深的作品。
文艺和现实应该是两个相对平行的世界吧,两者会互有交通,可是人总要在现实的世界里往前走,不管文艺有多悲怆多励志多辉煌,那里的时空如何停止甚至交错,它不能帮你以具体的步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不同的人会在两个世界找到相对的平衡,但不是所有人如此,有一些真正的文学家画家他们选择了终结现实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失衡。
我仰慕他们,但无法理解。
但若完全脱离现实之外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失衡,比如说完全不关心抽象的升华的命题。
就我看来,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趋近于绝对正确的事物的,比如说责任感,比如说同情心。
即使由于成长背景性格弱点时运不济遇人不淑种种原因,我自己实践不了这些相对美相对真的东西,我至少要知道什么好的,我才能有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我才可以评价事物,包括评价自己,做出选择。
在纯现实的世界里,这种标准的建立,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通过观察别人学习。
可是我们能生活的时间多么短暂,能遇到的人何其有限。
但是好在,在我们生之前,结交之外,有很多人把他们的生活经历思考过程,总结成可以传播的形式的了。
因为大量信息需要压缩,所以主动或被动,有了艺术抽象的过程。
然后我们才可以幸运地享受文艺。
这是我觉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原因,它也许不能帮你根除现实问题,但是可以帮你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
我很功利,所以电影越现实越好,即使现实如此苦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但也不是所有现实的话题都值得讨论的。
这个电影讲的是家庭的破碎。
破碎之前得先建立啊,其实它也在讲家庭的组建。
电影最后,两个人矛盾无法调和,吵架都吵不下去了,男主角说了这么一些话:“Baby, you made a promise to me. You sai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you said that. You said it. It was a promise. Now this is my worst, okay? This is my worst….”我去搜过,这的确是结婚誓词,“through the best and worst, 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easy”。
我觉得这个时候听到很催泪,而且我在看猫伯爵的日志的时候, 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她原话是:这让我想起,如今大多数的女孩面对婚姻只愿意说” 我愿意跟你一起过幸福的未来“ 却没有想过“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磨难与困难,在你生病困难时,我也愿意不离不弃。
”伊嫁了个印度男人,伊不懂数学,但是伊这一点脑子很清楚。
对于“大多数女孩儿”,她们没有想到也不全是她们的错,我觉得有环境的问题。
前两天我听班上的台湾女生诓来上暑期学校的本科小mm,劝她忍下当前的苦逼课程,将来申到我们学校来找男人。
为什么要我们学校的男人呢?
因为学工科的男生多啊,技术宅,有前途毕了业能挣钱啊。
为什么我们学校的男人也愿意找你呢?
因为你长得PP,可爱又萝利啊。
如果她们说的找男人是指向结婚的话,我们每天在生活中谈论的条件标准,这些都是easy better best。
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日子,谁不会开开心心过一辈子?
除非婚姻已经堕为打个招呼吃个饭一样random的日常活动了,否则找男人怎么能不考虑difficult和worst的部分呢?
技术宅和多金固然可以免去生活中的不少艰难,也是through easy的一个保障,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矛盾不是人力可以控制,而且不是小概率事件。
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我抱着最美好的期望人人都最终在外在条件优越的人找到了同甘共苦的人。
可是,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怎么办呢?
电影中,Cindy是MD,Dean高中辍学;Cindy是医生,Dean刷油漆;Cindy努力工作,Dean不求上进;Cindy做早饭做家务接送孩子,Dean歪在沙发上惯孩子调皮又捣蛋。
所以我看着Cindy明明还年轻但又是疲惫又是隐忍的脸,也没法责怪她。
一样是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之前全是青春的活力,现在全是苍老的神情。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样的婚姻不破碎又要怎么继续呢?
可是这对Dean又公平么。
他纵然万般不是,至少避免了Cindy单身母亲的命运,至少承担了本来不关他事的家庭责任,至少养育了妻子和前男友的孩子。
他说“I didn’t want to be somebody’s husband, or Dad.”但是他都成为了。
如果说前者还不是那么困难,因为那时候他为爱痴狂,娶了就娶了。
那父亲的职责呢?
他没有任何理由会对这拖油瓶小女孩有好感,但事实上宠她宠到甜腻,任何时候在电影里两个人一起的时候,都是小mm勾着脖子,坐他臂弯里,被正过来倒过来抱。
父女画面温馨到不真实。
唯一一次他没有抱她,是最后一次无解的争执之后,他离开了家,小mm跑过来追他,小小的身子歪歪地仰着,小小的胳膊扯他的衣服,要他留下来。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会对别人的孩子真心疼爱,也才换得回小女孩真心的留恋。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能go through别人的difficult和worse.可是善良有什么用呢?
在成人的世界里,谁会因为你善良来共度你的困境呢?
回头再看海报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苍凉感——拥抱得那么绝望。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我这次抱紧未必落空。
今天是2010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11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一。
昨晚,从大年二十九日延伸到大年三十凌晨,看完了这部Blue Valentine。
起初,是抱着看奥斯卡候选影片的态度去看,不抱着发现什么感触什么的态度。
但是,恰恰是这部影片,正符合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态、心境、心情。
爱无力的感觉,爱情的挫败感,家庭面临破碎的思前想后,可爱的6个月的孩子的亲情的折磨。
正如电影最后,2位主角在厨房里谈到——我们还有一个女儿。
这对她的成长不利。
这何尝不是我目前想得最多的问题!
马上要面临离婚了。
呵呵,万万没有想到,我那么快就成了一位离异人士。
不再是单身人士了。
从2004年的1月份开始的恋爱,从2008年底开始的婚姻,就这样离婚的结局。
2010年6月,我决定放开工作,回家一日四餐煮饭配营养菜单给她吃,照顾她怀孕的日子。
我自己以为,我够伟大的,男人放弃工作而宁愿成为一位家庭煮男,照顾怀孕太太的饮食起居。
在她看来,我没有了收入,是在不得已才回家蹭吃的。
那么多年,感受最深的——爱不是单方面的互动。
当你爱一个人,爱她,宁愿为她花费再多的时间,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出差,入住酒店之后的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她,看到自己认为符合她风格或者我认为她穿着好看的衣服,第一时间买下,千里迢迢万般转折搬回家来。
在恋爱的过程当中,她让我屡次不爽,觉得她不够爱我。
电话聊着聊着,就挂了,再打过去,就是关机。
她很少主动给我电话。
分手我提了十几次,平均大约每个季度一次。
可是,最后,我还是和她结婚了。
以为,2人在一起,会改变的。
结合这部恰到好处的电影,以下,是我最近有关爱情和婚姻或者说是俩人相处的感受:1、恋爱就是这样,一开始的相处形态,就是以后你们两人的相处形态。
尽管俩人可能互相之间一直在相互博弈,但是自始至终不曾改变,不能改变。
你爱她多一点,还是她在乎你多一点,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始终如一。
你依恋他,还是他依恋你;你时时处处在乎他的感受,还是他时时处处都以你为先;每一次争吵是你道歉先,还是他道歉先。
都在最初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你们的命运。
谁够狠心?
谁够坚持?
谁先心软?
不要想着某一天你可以把决定权、话事权争夺过来。
你要争夺的话,最后也是以分手或离婚告终。
2、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会改变。
所以,不要想着总有一天,可以改造一个男人,或者改变一个女人。
3、离婚的理由:每一次,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不再身边。
得不到支持,得不到慰问。
而且,还要分心去思考她,很是不爽。
每一次,就像最初吵架之后的电话那样,还没有吵完,就直接挂电话,然后再拨过去,已是关机状态。
每一次通话之后,我都很是不爽。
原来这些不爽的感受,是永远相伴左右的,只要我们还在一起。
4、如果她或他对你不够爱,或者不够在乎,不够喜欢,那么,无论你做神马,做到多么好,都不能给她最深的触动或感动,相反,她会在你们吵架的时候回忆的时候,觉得你做得还不够好。
她的记忆里,只保留了你的不好。
如果她对你足够在乎,那么,你只需要做一点点,偶尔做一点点,她都会自然而然感动老半天,而且这种感动会在她的脑海里自我加强。
再以下,是其他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精彩评论,至少,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1、在超市遭遇旧情人之后二人在汽车上的对话,令人哑然失笑,那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并纠缠的争执,一句无心的言语,一方耿耿于怀,另一方不得已妥协、道歉,但道歉绝非心悦诚服,而是一种变相的消极抵抗。
至此,所谓爱情,已经在加速向下冲了。
2、《蓝色情人节》:我们从电影看多了旧情人决定分手后的那种如释重负,因这个结果本身并无令人惧怕之处,可怕的是每当有人走到此处,总是要忍不住好奇地回头张望。
在回忆里持续燃烧的旧爱,令回望的人们感到不舍,于是想要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试图挽回,而这种欲挽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3、《蓝色情人节》:爱情最终会走向哪里?
有时候两个人如此相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是发现没办法生活在一起。
爱情的烈焰褪去之后,还有更多需要妥协的东西,而无法妥协的结果只能是结束… 所以,在婚姻里,都不要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
4、《蓝色情人节》:她说“我要和你离婚”,他气得一怒之下把婚戒拔下扔掉。
然后上车,车刚开,他又急得连车都没叫停,就跳下车去,跑到草丛里慌慌张张的找刚刚扔掉的戒指。
他那么爱她,爱得像烟花一样热烈,还是会被黑夜无情吞噬。
窗外炮竹声声辞旧岁,家乡父母殷殷盼孙归。
我亲爱的6个月的儿子,你已经开始折磨我了。
我独坐在电脑旁。
家,空荡荡的向我压来。
《蓝色情人节》在分级上经历了一波三折,最终被定为NC-17,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观众们对它的赞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蓝色情人节》极其精准入骨的描绘了一段美国式婚姻、爱情的衰亡史,也泼了那些沉溺于非现实世界的情侣们一盆冷水,而这段婚姻衰亡史也可以由点及面的覆盖美国当今很多的婚姻层面上的社会问题,可以作为一个美式婚姻的负面典型来看待,此片最为露骨、最为极端的地方并不是情色,而是残酷的、赤裸裸的给我们展示了婚姻怎么样成为爱情的坟墓。
什么叫做悲剧?
悲剧就是把你认为美好的东西活生生的毁灭给你看,《蓝色情人节》算的上是今年最为成功的爱情悲剧了,它几乎可以彻底的颠覆一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在大多数人眼里,爱情、婚姻是极其美好的东西,而《蓝色情人节》所表达的东西是对爱情与婚姻深深的绝望,整片都沉溺在一种忧郁的氛围之中,而影片中的冷暴力更是让人心情压抑。
迪恩和辛迪的婚姻面对现实问题不可调和的冲突不断的升级、恶化,最终把他们的婚姻送进了坟墓。
影片使用双线交叉叙事来展开电影,一条线是以现实时空为原点,描述迪恩和辛迪步入婚姻第六年后,婚姻状况逐渐恶化,这条情感线是不断的往下走的。
另一条线是六年前,迪恩和辛迪从相识相知到步入婚姻殿堂,这时候他们的爱情是越来越牢固而甜蜜的,这条情感线是不断的往上走的,当完全是往反方向走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影片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比起最初的幸福和最终的痛苦,影片泼了憧憬爱情憧憬婚姻的人一盆冷水。
时间是可怕的东西,承诺的沧海桑田也敌不过时间,面对感情的逐渐冷淡、面对现实之间的衡量取舍、面对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念,迪恩和辛迪最终也只能像影片最后一样背道而行,渐行渐远。
美国的离婚率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美国大约有60%的婚姻以离婚告终,离婚率的居高不下折射了美国很多的社会问题,而《蓝色情人节》正是很入骨的用影像剖析了一部分问题,把《蓝色情人节》归之为现实主义电影是恰当的,它没有过分夸张的去表达它的主旨,认为它极端其实是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我们本认为美好的事物的反面,美国高达60%的离婚率也有力的佐证了这部电影,而究其根源,一部分是人类的共性,另一部分是美国本土的社会问题,总所周知美国人的性开放程度是极高的,而性开放在很大层面上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未婚先孕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婚姻的忠贞度问题等等,而美国本土的民主自由观念也覆盖到婚姻上,人们离婚的自由程度很高,另外由于美国历史的短暂,难以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或者是道德,所以约束在婚姻上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美国是很薄弱的,一旦没有了道德障碍,离婚率自然提高。
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美国发达的经济使得个体生存变得容易,所以离婚以后的经济障碍很大程度上也会被削弱,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使离婚的顾忌变小。
这些归纳在影片中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而另外一个原因是人类的共性,就是观念的冲突和一些现实问题的影响。
《蓝色情人节》可以被当做是美国婚姻悲剧的典型案例,而这部现实主义电影很残酷的把这些问题用琐碎的方式一丝一丝的呈现给我们。
影片的色调使用是个极其出彩的地方,冷色调和暖色调在影片搭配运用增强了整片片的艺术感染力,回忆时大多呈现偏黄,糖水味道的暖色调,而在现实之中,则选用经过校调的绿色、蓝色等冷色调。
此片导演对于影片整体的把握是极其成功的,有条不紊的忧郁陈述加强了电影的整体气质,两位演员大胆的表演也为电影增色不少,而此片被冠之NC-17之名也略显冤屈,在采访时米歇尔-威廉姆斯说:“在10年、20年、30年以后,重新评判这部电影,我很好奇他会属于哪个级别。
”此片在评级上显然是有些过了,电影中的情色镜头并不是为情色而情色,而是故事的一个辅助元素而已,虽然这影响了电影的票房,但是本片的艺术水准却是丝毫不打折扣的。
《蓝色情人节》整体一直保持了一种忧郁的气质,它没有愤怒的吼叫、没有充满个性的表达,它只是一直在陈述,忧郁悲伤的细细陈述。
影片之中,迪恩和辛迪一直没有很大的冲突,但是他们每一句对白都让人感觉一种压抑和冷暴力,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互相伤害,但这种伤害不是直接急性的,而是慢性的伤害,这种漫长的不愉快不仅使影片压抑,也会让观影者感受到一股冷意,电影中穿插的甜蜜“曾经”更使得现实中迪恩和辛迪婚姻状况的恶化变得可悲。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是种乐观调侃的态度,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去回避这所谓的“坟墓”的,《蓝色情人节》并不是让我们去排斥婚姻、回避爱情,它只是在倾述的陈述,陈述该死的爱情,陈述一些社会问题。
即使到了最后,我们仍旧可以看到迪恩对辛迪的爱,《蓝色情人节》只是选择了一个忧郁的方式去表现一些现实问题,让人去感受去体会其去思考,我们不能因此去对婚姻爱情产生绝望,而应该以艺术和理性、成熟的态度去欣赏这样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
好久都没有一部电影让我在看完之后,泪眼婆娑中决定写些什么.Derek Cianfrance的Blue Valentine,无论怎么看,都是pure pain.导演竭尽全力得诉说着一个破碎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见Ryan Gosling 和Michelle Williams的Dean 和Cindy是如何从开始的如胶似漆,“Baby, it's just you and me";发展到最后的彼此厌恶,"I am so out of love with you".爱情初期,一切都散发着熟悉的味道.他说,像你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能去学医呢,应该是super model才是.她笑,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他们在大街上弹琴跳舞,他们在房间里不停地做爱,他们有自己的歌,他们眼睛里只有彼此,他们以为这样便是永远.几年之后,他头发少了,年轻时帅气的衬衫变成了满是油漆的背心,那双曾经明亮的眼影也藏在了咖啡色的镜片之后。
她也发胖了,年轻时漂亮的金色长发变成了脑后凌乱的马尾.他们很少对视,谈话内容离不开孩子,也不再做爱.他们去sex hotel,在他们互拥跳舞的一霎那,一切仿如昨日.可是音乐一停,一切又只是他满嘴的酒气和她蒙雾的双眼.这也许就是婚姻的真实面目,谁对谁都不剩任何保留.既然已没有必要再去装扮自己经营自己,何不让惰性渗入,把最丑陋的自己展现出来.可是谁又能说这种身体力行地说“hey, this is the real me"不勇气可嘉?
如果对方无法接受这样“真实”的我们,那这到底还算不算爱?
他爱她到可以接受做别人孩子的父亲,她爱他到可以放弃学医的梦想.可是看到他头发稀疏游手好闲,她身材走形脾气暴躁,所谓的“爱”是不是都不复存在?
最后的最后,影片切换在婚礼那天的他们和在厨房里争执不休的他们.婚礼上她握着他的手说"I, Cindy, take you, Dean as my husband, my partner in life and my one true love".厨房里他冲她喊着" you lied to me, you told me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and this is my worse!". 我们在爱一个人的时候,许下了如此多美好的誓言,却殊不知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甜蜜的词句都有着无穷无尽的杀伤力.一字一句毫不留情地刺到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直到那里淌着血淌着泪淌着过去.我们忘不了过去却又承受不来现实,究竟谁是谁的valentine, for life.
由德里克•斯安弗朗斯编剧导演的剧情片《蓝色情人节》,讲述的是美好爱情的丧失和夫妻缘尽的悲剧。
迪恩和辛迪是一对结婚六年的夫妻,伴随着“七年之痒”的到来,他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正像我国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一样,影片要揭示的是问题婚姻并非来自外力如常见的丈夫外遇或妻子出轨等,而是原本恩恩爱爱的夫妻因时间推移对生活价值观的差异所导致生活方式的不同及对待事物不同的思维角度而出现感情裂痕,进而导致婚姻的破裂。
当年你迷恋过再帅的那个谁,过了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样的秃顶中年老男人,腆着圆滚滚的肚子、外套上落满头皮屑,为了一场球赛喝光小卖部的啤酒,逐一问候球员女性家属。
当年让你脸红心跳的班花小红小绿,都会在眼角长出斑驳淋漓的鱼尾纹,一梳头掉满地黄发白发,腰上挂着或大或小的游泳圈,在菜市场提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讨价还价,为孩子的成绩单和丈夫的衬衫纠结不休。
当他抱着年幼的女儿,满身烟臭,留着一脸隔夜的胡渣;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质问、争吵,所有的谈话都失去意义,她习以为常地生活着,勉强维系着那被生活的琐碎和平淡磨得所剩无几的爱情。
也许她只是厌倦了;那个当初因意外而组建起的家庭,多年后终于失去了意义。
他依旧固执、敏锐、浪漫,而她失去了耐心和兴致,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多余。
疲倦和重复的生活终于让她爆发了,她流着眼泪时显得那么伤心和无助,却依旧泪眼模糊地将他赶出了家门。
多么美丽的姑娘有一天都会变成那个暴躁和疲倦的母亲、从不听你说话的、不耐烦的妻子;当年多么英俊动人的帅哥都会变成那个不断追问争吵的丈夫,宠溺着年幼的女儿上课迟到,戴着落满污垢的帽子,早上八点喝得醉醺醺——是不是这一切就是怀疑婚姻怀疑爱情的理由?
最绚烂烟火开过,只剩一地鸡毛。
电影不时穿插着过去和如今,偶尔让人迷失在时空的交换中。
感情的结局将浪漫的开端杀得措手不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痕和缺陷,共同的生活也并不如曾经想象的完美和容易。
最后两个人终于分手了;我一直在等一场逆转,却始终也没有来。
他的身影消失在烟火中,片尾曲响起,一幕幕都分明是热恋时的甜蜜滋味。
影片里始终泛着那样的蓝色,疲倦、沉闷、单调、忧郁却不失深情的色调。
曾经在夜色下唱歌跳舞的年轻人,夕阳把那姑娘金黄的长发点亮。
她的眼神迷茫、稚嫩,却充满信心。
而多年以后那个疲倦的母亲,失去光彩的妻子,放着那首熟悉的歌是否也回想起了从前的他们。
当她大着肚子穿上洁白的婚纱,阳光静静地照在他们的脸上。
她的丈夫英俊、年轻、贫穷却充满希望,所有的生活尽管一无所知却充满无所畏惧的勇气。
那就是年轻的力量吧,你还有时间犯错,也有机会改正。
也许他们的这条路只是走得太远,来不及改过。
两个迥异的人,终于无法将露水情缘发展成地久天长。
你以为那是爱情吗?
那是一夜情。
故事在他们的争执和厌倦里依旧看见相爱、浪漫、天真——那又如何。
你惋惜过的正是你失去的,你失望的正是你信奉的。
正如同有的观众深信的,他们争执的时候是相爱,她的父母吵架的时候是相爱,他们分手的时候还是相爱。
然而相爱有什么用?
浩叹生活的无望和爱情的短暂又有什么用?
心碎和分手不过是为当初的错误赎了罪。
与其坚信激情的消亡,不如相信烟火就是这样。
长大了以后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会为了一部电影就动摇了自己的信仰,就像不会因为看到姚晨离婚了就怀疑爱情,不会看到谁谁的多年长跑就感动到深信他们就是爱情的典范。
因为爱不分高下,无论贵贱。
金凤玉露从未曾胜却人间无数,只是后者往往因失去理性、耐心和宽容,被生活的琐碎磨平稀释,变成街头巷尾屡见不鲜的故事,路人叹息都茫然。
聚光灯前放大的幸福和悲伤,在生活里俯拾即是。
话虽这么说,看完这电影以后我的确沮丧了一会。
把那样美好的青春和美好的激情在你眼前毁灭,谁能不心疼呢?
但我依旧相信爱情就像怀抱一种信仰。
我信仰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包括烟花一样的浪漫。
时间扭转了你的容貌,在你身上刻下世事的变迁,日子的琐碎和冗长把脾气磨钝了也削尖。
没有爱情婚姻里那一切平淡与平庸该如何容忍,而有了爱情又该如何躲避它的残忍、盲目与自私。
在那之后人们才能牵着手,把平凡的朝朝暮暮走成地久天长。
我始终记得那个还在读书的姑娘在深夜的街里跳踢踏舞,他为她伴奏,两个人的笑脸像烟火把夜空照亮。
烟花最美的,是只开一时。
这片子我看不到任何关于爱可贵的一面一见钟情叫爱?
还是努力追求叫爱?
至始至终女主没有过付出。
怎么可能平衡。
你们说她在上司面前坚定的说出我结婚了就叫对家庭负责?
连女儿的亲生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叫对自己对爱情对丈夫对婚姻对女儿负责?
整部影片都是男主一直在努力。
就算不是努力让家庭变得富裕。
可毕竟他比她真挚很多。
只有一个人努力的爱情必定会断送。
更何况另一半已经对这种付出感到厌烦。
男主角:幽默。
真诚。
有各种天赋。
有爱心女主角:有学历有理想这就是差距男主角:安于现状不上进女主角:私生活混乱不负责这片子里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女的爱上过男的。
只不过迫于怀孕现状。
迫于被男主打动。
她没能力照顾好狗。
对孩子也不是那么上心。
对男主更是没一点鼓励。
只有不满。
这不是婚姻给的。
是这女的自身的爱无能。
就算你再能赚钱又怎样。
你有理想可你没有爱。
你也配被爱?
爱情要经营。
请问你们在女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自私有人说男主在去往the future room时表现出的敏感是爱情变质的原因。
她遇见的那男人可能就是自己孩子的生父。
并且曾经暴打过自己。
试问谁能淡定的只当个老朋友听听就过去了。
做女人你有脸为这个计较么。
真是自私的不能再自私了。
没想过为你的男人你该做些什么么。
除了践踏他的尊严你就不能做些别的么。
我一点都不懂这女人究竟哪里值得被爱。
我很庸俗。
我不会在我男人想跟我做爱的时候把他关起来。
我不会在他爱我的时候得不到回馈。
做不到。
我也不会接受他的爱。
但起码我认为我对我们的感情还算负责。
他们本来就不平等的爱。
当然会把婚姻过成垃圾。
过成勒死人的绳。
最可怜就是孩子。
我真的一点都不懂这女的哪值得被爱。
谁好心看到这篇影评告诉告诉我
乐队的介绍和这首歌的来历Penny & The Quarters are a "lost" soul band which came to prominence in 2010 after an unreleased demo of their song "You And Me" was used in the film Blue Valentine.Penny&The Quarters是一个“失踪的”灵魂乐队,在2010年在他们的一首未发行demo“you and me"被电影 蓝色情人节 用作插曲后才被人所知。
Presumably teenagers at the time, Penny & The Quarters were invited to audition by Harmonic Sounds Studio in Columbus, Ohio, recording three demo songs in all. The group consisted of Jay Robinson, the lead male vocalist and songwriter, and a female lead with three or four male backup singers and an accompanying guitarist.在可能还是青少年的时候,Penny & The Quarters被请到Ohio columbus的Harmonic Sounds Studio去试音,并录制了一共三首小样。
这个团队有Jay Robinson,男主唱和曲作者,一个女主唱和三四个男和声和一个吉他手。
The songs were recorded some time between 1970 and 1975 at either Harmonic Sounds Studio or at the home of studio co-owner Clem Price in Columbus. Relegated to storage, the songs were discovered after Price's death in 2006 when a collection of tapes and acetate records was purchased at his estate sale. They were subsequently given to an archival record company, The Numero Group, after a Columbus, Ohio musicologist came into possession of the recordings.这些歌曲在1970-1975年的某个时间段里,在Harmonic Sounds Studio或是在录音室所有人Clem Price在Columbus的家中录制而成。
在Price 2006年去世后,在他的财产变卖中,一些被他储藏起来的磁带和录音被人买走。
The Numero Group在一个 Columbus, Ohio的音乐学者之后买走了这些录音。
One of the songs they recorded, "You And Me" was released by Numero Group and was later heard by actor Ryan Gosling, who recommended it to the director Derek Cianfrance as the song meant to bring the two lead characters together in Blue Valentine.这些录音中的一首”you and me“被Numero Group发行出来并在之后被演员瑞恩·高斯林所听到。
他将这首歌推荐给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来作为电影蓝色情人节中男女主角相爱时的歌曲。
Numero Group announced in 2011 that they were actively seeking members of Penny & The Quarters or their surviving relatives in order to share the growing record royalties from "You And Me". Ken Shipley of Numero Group told reporters, "we have played this recording to over 100 movers and shakers from the time and no one has a clue." The members have since been identified as Nannie "Penny" Sharpe and her brothers Preston, Johnny and Donald Coulter. Jay Robinson, a singer associated with the siblings, died in 2009Numero Group在2011年宣布他们在积极地寻找Penny & The Quarters的成员或是他们的现存亲属,以分享不断增长的来自"You And Me"这首歌的版税。
Numero Group的Ken Shipley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把这首歌给当时的一些权威人士播放,但是没有人知道一点线索。
“他们从那时起确定了Nannie "Penny" Sharpe,她的兄弟 Preston, Johnny and Donald Coulter这些乐队成员。
Jay Robinson,一个和这些兄弟有关的歌手,死于2009年。
这部电影是四年前的了,我忘记自己的感情观和婚姻观是什么时候定格的。
但是,大概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这样。
有一次我问朋友,你觉得,人跟深爱的人结婚真的好么,爱情并不是一种持续性的感情,有荷尔蒙作祟,有一些最初的心动使然。
在最初最相爱,最甜腻,最好的时光过去之后,按照人类的本性,就该开始看到那一开始被隐藏的好好的缺点了。
再加上,一旦结婚,爱情就从最初的样子,两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两个甚至三个家庭的事情。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是只靠感情就可以维持的。
当你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时候,爱情迟早会有消磨完的一天。
最可悲的是,这并不是说你不会爱了,而是,你对对方的爱已经没了,可以持续的只剩下习惯,责任感和陪伴。
或许是能够把对方当家人了吧,可是,你空出来的爱情,就很容易再一次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再次动心。
那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曾经想过,如果是好朋友,无话不谈,却毫不干涉私生活和隐私,两个人没事可以一起看电影吃饭,一起生活、偶尔会评判一下对方的选择。
其实这样,反而很能持久。
可这不是婚姻,我觉得即使是好朋友结婚,也会有一定的占有欲,以及按照当世观念的“结婚之后就不能再爱别人了”来处理。
但至少,跌下来的地方没那么高就摔得没那么疼。
喜欢男主这一类型的
单纯地不买账把过去那条线男女主角都换成别的两个人来演
總之就是有一天早上(為什麼總是早上?)突然就不喜歡了
父母离异,高中肄业,靠体力劳动赚钱:大学生,13岁失身,有二十几个性伴侣,大学在读;俩人结合:是娃娃!婚后,双方父母都没帮上忙,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古今中外,这样的婚姻都是悲剧。哪怕你再善良、再有艺术细胞、有情调或是床上功夫一流,没有钱,都是扯淡!!很现实,人生若止如初见!
本以为是悬念结果只是杂乱的无剧情,我只看到了一个没有眼光并且乱交的胖妞,也没懂为什么名字要叫蓝色情人节,真不敢相信我凌晨两点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并且把他看完了。
想分手吗 那就看这部电影 想结婚吗 那必看这部电影 想离婚吗 那还是要看这部电影
爱情与婚姻,甜蜜与厌倦,they get used to it,or they get out of it.
米歇尔演这种中年大妈就对了,没事演什么梦露啊!对自己定位太不准了,啐!露点ox镜头多到呕吐好嘛!导演平时少看点a片好不好?如果不是高司令谁要看这种开演5分钟就能猜到结尾的片?无病呻吟!爱情个p,女猪当初不过是空虚寂寞遇到喜欢她的男猪结了个婚罢了
闷死了。这就是修改了12年的剧本。很少有电影从头到尾都不感动我一下的。就连最后BABY的短暂哭声都没感动我,因为太不深入了。很少打二星的,可能以前都没打过。
拥有那些美好的瞬间,但无法挽回,无法让他们永恒。在大喜后的大悲然后分离,也许是人生无可救药的轮回。影片很美,美到让人心碎。
看得好纠结啊,这个剧情肯定变大家众口难调的分歧,演员还是很靠谱的
看不懂,淡得没点味。
整体比较温吞,过去与现实的交织算是不错的立意,但似乎没有想想中的戏剧效果,还是说我太年轻了。。。?PS:片尾字幕做的很漂亮。。。。
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因为成长、环境的变化,渐渐的情愫不在,演变至最后甚至无法相处,却因为依然深爱对方不想分开而试图挽回,彼此折磿最后落入更痛苦的深渊。
Fuck you son of a bitch. Valentine, whatever!
无感
她说“我要和你离婚”,他气得一怒之下把婚戒拔下扔掉。然后上车,车刚开,他又急得连车都没叫停,就跳下车去,跑到草丛里慌慌张张的找刚刚扔掉的戒指。他那么爱她,爱得像烟花一样热烈,还是会被黑夜无情吞噬。
脑海中不断重复着一条影评:爱情最后的样子~
烂片
①一见钟情最不靠谱②得过且过的浪漫主义者和志向远大的现实主义者凑一块儿就是杯具,甭管恋得多火热婚姻归于平淡南辕北辙照样崩盘③婚前带套同居两年很有必要,磨合不好各滚各蛋,成了三人行再离扯成两瓣的就是孩子的小心灵④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大量性描写,除了旅馆那段悲伤的性交,其它都很破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