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化学分析工作者,实在不能容忍了,先吐为快。
首先,我觉得该剧的编剧是不是对高科技有什么误解。
既然想靠高科技破案,但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高科技。
第一案件里,玻璃门上蹭了遮瑕膏,而法证人员只用棉签沾取一点点遮瑕膏,回到实验室就能做出全成分的分析报告。
这简直就是把所有化学分析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开什么玩笑,那么点东西,能够做出全成分分析吗?
每个样品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都得先对样品做一个前处理,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色谱分析方法。
你都不知道那里面有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那种前处理方法能够把样品提取出来?
就算提取出来了,没有标准品如何定性?
棉签上的那么点东西,够做几次的预实验?
这是问题之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编剧是不是不知道什么叫定量限,什么叫检出限啊?
就算,你知道该如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那有没有想过,现场采集的样品因为浓度太低,而根本跑不出色谱图呢?
即便现在痕量分析的设备和方法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对于现场采集到的那么点东西,根本就做不了分析。
是高科技,不是科幻,不能无中生有啊。
还有最新的22集还是23集里面,凭着残留在窗帘上的气味,就能分析出凶手抽的是什么烟就更搞笑了。
剪几块窗帘碎布,离心溶解,然后上机分析,不仅分析出的气味中的成分,还能分析出每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占比,这是把机器当什么了?
比那种闻一闻就知道气味中成分的人还离谱。
虽然说,第四季的法证先锋在炫高科技,但是,科技的先进也只是在于把第一季中的气相色谱的手动进样变成自动进样而已,还有就是先进的仪器提高了样品分析的灵敏度,但是实在做不到剧中所展现的那么神奇。
一味依赖科技的法证,可是这些技术手段更经不住任何的推敲,简直太可笑了。
利用高科技破案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怎么样,科技都只是一个手段。
第四季成了各种仪器的主场,但是却少了法证最基本的魂,所以说,这一季的编剧很业余,不懂法证,连最基本的化学分析都不懂。
作为刑侦剧,缜密的逻辑是最重要的,从本剧的剧情来看,TVB就是在炒冷饭,而且是毫无诚意。
所以,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谈情说爱,增加各种狗血的桥段充数,毫无刑侦剧的严谨缜密,所谓的破案也全靠运气。
法证先锋第四季这么多差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编剧,还真应了那句话,编剧烂,烂一窝。
夏日解暑剧 之 法证先锋IV 该剧似十足 一部高科技广告片 对应用于刑侦的3D扫描技术的宣传 可谓不遗余力 剧中所有命案现场 缉凶过程的分析判断 均借助了此3D扫描技术 另一个广告嫌疑 则是墨镜 法证 法医 与 重案 三组人员现身命案现场 必有墨镜上鼻 七情只剩cool情 各种镜架款色 应有尽有 值得肯定的 是故事尽显了警方在命案缉凶过程中 严密的思维逻辑 与 先进的刑侦科技 又展现了三大部门人员 忠于职守 无私无畏的专业精神 故事编排上 既有主线案情生发与破解的悬疑 又有亲情 爱情理性与感性的纠缠 两者故事齐头并进 角色个性鲜明 演员演出到位 三十集剧情 画面超高清 侧田演唱之主题歌 虽歌词粗俗显浅 却胜在旋律铿锵 特征明显夏日解暑之作《法证先锋IV》
夏日消暑剧 法证先锋IV 之 潇洒背后 重案组郭辉煌(King 国王)与高靖的坚毅神勇 ,法证组高安(go on?)与水慧明(Queen)的严谨缜密,法医组闻家希与湛庭(暂停?
)的细致专业,为观众展开的是一个又一个快节奏的侦破故事。
因被不少观众视作警匪片一类,因而观感与口碑麻麻。
而我的睇法不尽相同。
我看见的,是在警匪较量的背后,是每个人在专业工作态度,和潇洒身姿的背后,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心路历程。
有失落、有遗憾、有内疚、有苦痛、有愤懑、有无奈…… 高安,既有因妹妹被拐而造成的自责、有寻妹过程的艰辛,又有因蒙受爱侣的背叛,而产生的内心滴血的痛苦;是go on还是暂停,他给出了积极的人生答案。
《法证先锋IV》
论文还没写完,这部剧倒是先看完了,罪过罪过。
没看剧之前,我的b站首页就全是各种吐槽法证4的视频,各种批评都有,什么剧情拖沓,什么太高科技用iPad破案等等。
很多人都对法证系列有一种情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抛开情怀不说,我觉得这部剧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不是特别出彩,也不算烂到没眼看。
三星给整部剧,多出的一星给我喜欢的演员。
其实这部剧要是改名叫《高安寻妹记》,可能没这么多人骂,或许还会被赞主线鲜明。
先谈演员吧。
黄浩然我不算陌生,至少看过他两三部剧,对他那一身肌肉印象深刻,我觉得他演警察比较合适啊,谭俊彦跟他比起来简直是文弱书生。
他真的有一米八吗?
他的脸总让我觉得他不高,百科上说郑希怡一米七一,但是在戏里经常跟黄浩然差不多高,难道她的高跟鞋七厘米以上?
高安这个角色,小时候是比较温和体贴可爱的,但是因为那时候忍不住哭破坏了脸上歹徒留下的指纹,所以他就决定再也不哭了。
确实,长大后的高安,跟处了五年还是出轨的女友分手了,心里再难过也没有流泪,只是默默把前女友睡过的枕头收起来,一个人睡着曾经的双人床。
高安这个角色写得还是可以的,性格的形成原因交代得还算清楚,长大后的高安,冷静,专业,通情达理,擅长安慰他人,但是自己有心事却不会向他人诉说,也不能流泪,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躺在床上消化。
这种人设,演好了就非常有魅力,演不好就容易面瘫。
高安不是没有情绪,只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他压抑的情绪不能用太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但是可以靠眼神和一些小动作表现。
黄浩然在眼神和微表情方面的演技不太行,内心戏的时候显得很僵硬。
我对郑希怡的印象还停留在08年的《秀才爱上兵》的陈细妹,后来就一直没再看过她的戏,我查了下,她后来都是在内地拍戏,我很少看内地剧了,不查都不知道她演过那些剧。
她出场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虽然她一开始跟黄浩然很恩爱的样子,但是交往五年还没有结婚的打算,再加上我深知TVB“开局情侣结局必分定律”,所以我看他们秀恩爱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再怎么恩爱也撑不到结局的。
果不其然,莫妮出轨了,还是出轨患了绝症、时日无多的初恋情人,即使有心理准备,我还是想痛骂编剧一顿。
至于陈炜跟路易斯那对,我也早就猜到肯定会分,只是没想到过程这么惨烈。
我真的觉得陈炜的角色看似女强人实际上心思好单纯啊,防火防盗防闺蜜都不懂,还老是给机会让闺蜜和自己男友单独相处,居然还让闺蜜代替自己做男友的女伴,我真的服了,这种送羊入虎口的事也能做得出来,也太相信人性了吧??
而路易斯对自己的下半身也是过于自信,再熟识的异性也要注意避嫌啊,尼玛的你女友不懂事让闺蜜代她做女伴,你自己也见色起意没有拒绝,睡完才知道后悔,立马就想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跟QUEEN求婚,害。
还有什么“419必中定律”、闺蜜抢男人的狗血戏码,真是看了想快进。
唯一可以看的就是陈炜的演技了。
谭俊彦我是第一次见,觉得他没有男主的气势,存在感比不过黄浩然,虽然可能他的戏份比黄浩然少,但是群戏的时候,他的存在感真的好弱啊,好颓废啊,让我觉得他呆头呆脑的。
《金宵大厦》让我喜欢上了李施嬅,没想到我看她的第二部剧就是她的离巢作。
李施嬅的演技在这部剧里算不错的,亲手解剖秋姐的时候忍不住流下的泪太令人心疼了。
因为重拍的关系,整部剧看下来,感觉闻家希的戏份比徐意还多一点。
讲真,我觉得李施嬅跟黄浩然比徐意配啊,徐意喜欢高安还是看得出来,但是高安什么时候喜欢上徐意我真的搞不清楚,结局都快求婚了,我真是摸不着头脑。
待续。
真的一点演技都没有,瞪起三白眼以为是凌厉的眼神,没有表情就是酷。
谢贤粤语显时也算有演技吗?好像一直也没有。
现在老到讲嘢都讲不清楚。
米雪最好看,但是周围的人都在尬,连他也觉得很尴尬。
剧情也是毫不吸引。
我宁愿重刷美剧也不想看。
我觉得七分也不值。
不喜欢不喜欢真的不喜欢。
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你。
第一个案例:你和你男朋友在一起五年,你们很恩爱,也不会吵架什么,活得很滋润,你还有一个好姐妹,每当你有什么事她都会第一个帮你,你说你想吃甜品她会跑过来你家里做给你吃,你想吃什么她都会第一时间做给你吃。
你们感情会很好,有一次你男朋友跟你求婚了,你想着等在一起六周年纪念日你在带上他给你的戒指,结果六周年那天你偷偷先回到家里准备他最爱吃的醉鹅,为了偷偷做这个醉鹅你还特地去学的,六周年这天你还骗你男朋友说你要加班让男朋友忙完自己回家,而你事先回到家里在做他爱吃的醉鹅,当你在厨房做醉鹅的过沉重,你听到你男朋友回来了,而且刚好这时候你姐妹刚好把你上次借给他去晚会的衣服还给你,你听到了他们两个人对话,发现有一天你好闺蜜和你男朋友喝醉了睡了一晚,然后谈话内容是你男朋友对着你闺蜜说,我们以后不要再见面了,我很对不起我女朋友,那晚的事是一时糊涂大家喝醉了才会这样。
当你听完这些之后你会怎么办?
1、TVB真的没人了咩?
这么多年了还是陈炜黄浩然李施嬅。
还是我老了?
不认识新人,可配角也还是那几个啊。
鉴证科这个角色陈炜拿捏的不错,可是黄浩然,kkk我怎么看他都更适合花花公子的角色,高婧这个角色不错,演员也选的好。
2、全剧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述篇幅过大,这部剧怎么看都像谈恋爱顺便破个案。
并且一说到回忆就是那几个片段重复播放,公园被抓走、天台看星星,难道就剩那么点回忆吗?
3、爱情线真的是最大的bug。
高安和莫妮克的感情线被硬生生斩断,没有任何预兆和伏笔,高安和徐意也开始的莫名其妙,一点火花都没有,也没看到怎么升温,就突然求婚了?
奎茵和国王看起来是患难与共水到渠成,可是我很可惜和路易那段。
好在家希和斯坦这对没让我失望。
4、说起剧情,真的足够我吐槽三天三夜。
破案三步走,搜证鉴证结论,是我适应不了高科技的破案方式吗?
把所有收集回来的证据逐一化验,没有抽丝剥茧推理和验证过程,然后结果符合,破案了!
好多时候都是提出一种假设,多半这个假设都没有事实依据,就是感性上的直觉,然后为了佐证这个假设而去寻找证据,感觉是为了达到这个结果而破案。
这已经失去了原本追求真相的意义。
还有在人设三观刻画上,真不敢相信2021了还有那么天真的人和想法。
比如龙映雪和陈森。
打住,真要说起来估计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尴尬到不行,幸亏一天一集,不可能连续看两集的!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在假装干练?
都在假装很专业?
都在假装冷静?
都站的笔直?
都表情木讷?
但是,亲情梗仍然给我看哭了,那个女的记者(请原谅我真的记不住名字),抱着高善(并不是真的高善)的亲妈妈的瞬间,还是给老阿姨看掉眼泪了,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仅仅是因为亲情梗而已!
第一个故事看完了,尬到不行了。
第四集最后一堆人聚在一起说风凉话实在看不下去了。
简直有病,一堆人说风凉话,巴掌不是打在自己脸上永远不知道疼。
卿姐独女被强奸犯强奸,法律不能给人公证,导致独女自杀,报仇不是很正常的吗?
这是固执,偏激吗?
难道卿姐女儿就该白死吗?
那个男孩杀死自己爸爸,可是还能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
报警,男孩妈妈就会说是跌倒的,然后再次遭遇家暴。
还有那个淑敏,完全没觉得她在教唆杀人啊!
只是说出事实而已,这样就会终生监禁了?
监狱编剧家开的吗?
法律编剧家编的? 看的气死了~~
发现命案-勘验取证-玩pad-找到凶手-一段感情戏-健身房(男mma)-聚个餐-凶手被杀-去到现场-摆个pose-玩pad-找到凶手-感情戏-同一个健身房(女瑜伽)-又聚餐-凶手被抓-凶手讲故事-众人一顿点评-下一个案子。
男性警察基本上是全剧最弱战斗力,抓人基本靠女警。
男警察打不过法证,断案也不如法证,阴阳怪气说垃圾话的本事倒是一流。
每次取证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同样的BGM,下车给特写然后带墨镜一起走一走模特步????
最近TVB是不是特别爱这种重复的模块,十二传说里也是每个单元都要掏出小镜子看穿凶手的原点。
你们能不能每次先说个英文版专业名词再专门翻译成汉语再说一遍啊!!!
是当我们不看字幕吗???
或者你干脆直接说中文啊!!!
法医大型装逼现场
太老套了吧
不如一二,而且是老年版
3星半,可以看出梅小青对自己的退休作品是相当重视,不光在电视剧里营造全明星阵容,最重要是,在四部里,这一部的案件奇情度、科技手段新颖度,都是超越前作太多了,令人眼前一亮。但是演员和剧情的硬伤无法攻破,凹造型、太生硬,甚至调色的“高级感”,都是被疯狂诟病的点,可是从收视来看,即使有不能外出的客观因素,如果真的不好看,再无聊也不会选择啊。另外,谢贤在这里面的表现让人很惊喜,和米雪的对手戏,真如米雪所说,光是转身的背影就让人哭了。
开篇就不错。太棒了,真好看。难得的TVB好剧。
第一集不错,希望保持水准
空旷的大房子,明晃晃的灯光,毫无生活气息的屋内陈设,港剧布景也越来越向内地电视剧靠拢,越来越不真实不接地气了。第一个案子看得挺憋屈,卿姐,康诚两人的犯案隐情很让人同情,但是警察没表现出一点人文关怀,一副公事公办的冷冰冰,反而米雪的角色有些亮点。
真不敢相信,走位运镜剪辑比二十年前还老土……狄龙的儿子脸好垮好老,红不了,算罢了(认真脸)。其实tvb的警匪刑侦剧里本来就属法证系列最难看,又装逼又多bug,这部简直尬上了珠峰。诚意邀请大家翻煲几套tvb遗珠剧,比如《900重案追凶》《迷情家族》《仁心解码》什么的。
第三部已经够狗尾续貂了,第四部连狗尾都不配当。第一个案件就世界观奇葩,不说检验尸体完全没有过程,每个人开会都拿着个IPAD坐得好像随时要对砍的距离,警察查案不找证据忙着针对和盖章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是犯人,教唆杀人那个明明人家只是告诉别人真相,就强行定下是教唆杀人。而且警察把“犯人”带回去录口供完全不是审案是直接给人定罪。除了米雪和谢贤,其他人全员演技尴尬!不要说新人,就算男女主角这种演技也是典型的有演技的都跑了才上位,全剧尴尬到爆
法证4在tvb烂片频出的续集届都是耻辱 没有能记得住的案子 没有一对像样的感情线
新卡司果然还是打扰了 前20分钟整得像科幻剧 第3部虽然全部卡司换了 但剧情节奏之类的也还算可以 这部太别扭了
每天边吐槽边看,竟然不知不觉看完了。King和Queen超甜的!
滤镜真的太厚了,这剧居然6分。果然有个鄙视链?国内出品应该不足5分才对吧。这个一星是衡量于前3部,为什么?因为一集一半讲案子【空谈】另一半谈感情,我呸
最爱经典 聊胜于无 为什么总以小丑结尾?小丑哪不正常吗?
节奏有点奇怪,想讲主角背后的故事,但是每一段都太长了,夹在案子里都忘了正事了。最后一集……你们恋爱是不是谈得太快了一点?????
每天晚上洗漱的时候看看,就这样,这么难看的剧我竟然追完了。
小丑案终于填坑了技术蛮先进的,看在Raymond那么帅的份上,先给4星看得我很疲惫,三星再见
每一集都在划水…醉了。
二星半吧,相比之前的,太差了
就是一部普通的别的片子 不把他法证先锋系列剧还是可以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