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之所以这么受人欢迎,可能是因为女生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Christine,而男生很容易把自己代入魅影的角色;也可能是因为剧中的男女主角都能带给观众共鸣吧。
魅影爱慕Christine,却又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他对Christine的爱,更多地存在着一种占有欲或控制欲,他想让Christine成为自己的双手,为自己谱写的音乐插上翅膀。
然而,爱从不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般的给予便期待理所当然的回报,而等需要理解对方的内心。
难怪Christine更多地把魅影当作自己的父亲或导师,对他怀有感激与恐惧混杂的情绪,却不会将他视作自己的恋人。
魅影这一形象,与《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有点相像,那希望用詹姆和哈利的生命换取莉莉性命时的斯内普,其实并非真正地爱着莉莉,在邓布利多的指引下才逐渐明白,爱是付出,也是成全。
然而,从没有被别人爱过的魅影又如何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呢?
看见他在戏中颤抖地与Christine双手相握时,在最后一刻才轻声说出“Christine, I love you”时,才体会到他内心的卑微与无言之痛。
魅影又像极了《基地》中的骡,何尝不是个值得同情的角色呢?
Christine最终选择了子爵,但退还魅影的戒指时又眼含泪水,大概是因为她清楚,魅影才是她灵魂深处渴望的伴侣吧?
我们又何尝不是Christine,不敢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最终转头面向了现实与浮华。
记第一次写影评因为选修课论文需要来看了这部音乐剧,看完之后已经上头了好几天,去补了电影版,剧里的原声音乐反复听。
魅影和克莉丝汀应该算是be美学吧,怎么说呢我这个人对悲剧有种特殊的偏爱,相比于美好的结局,好像悲剧结局更能让我沉浸、难忘爱情里的面目全非更沁入骨髓,我爱你但我和我的爱都不堪直视,我向往美好纯净的你但我是畸形的克莉丝汀是魅影的光和救赎,是冰冷烂泥里的温暖,可是克莉丝汀也向往光和温暖,他们的向往是相同的,所以他们是对立的
2019年9月23日,我终于看了上一学期在“文学创作基础”课上白老师播放片段的《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版。
我已经忘了他为什么播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一段,只记得这短短几分钟让我激动不已,女主角简直像美漫里走出来的人物。
后来7月12日我在维塔斯《20》演唱会上听到DIVA乐队solo时演奏了一支曲子,好听到入迷,在微博上一问才知道是《歌剧魅影》。
总之我认为自己与这部音乐剧有缘哈哈一经观看更是相见恨晚,搜罗B站、循环歌单、收藏图片……能阅读法国侦探小说家加斯通·勒鲁的原著,观看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改编,在莎拉布莱曼、迈克尔·克劳福德等大师的演绎和打磨下,能尽情欣赏Ramin和Sierra饱满的歌喉和表演,特别是在无法亲临现场的情况下,能在B站和各路网友一次次观摩赞叹……矫情地说,我觉得出生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既然这么喜欢《歌剧魅影》,又读了小说,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发现和感受。
让我惊讶的是,令人沉醉的音乐剧或电影《歌剧魅影》,竟脱胎于19世纪风靡法国市场的侦探小说。
惊讶的原因是,在我的感受中音乐剧美妙、浪漫、魔幻,应该源于爱情小说。
我没读过太多侦探小说,但它应该是冷静、理性、恐怖的。
小说《剧院魅影》的作者加斯通·勒鲁(1868-1927)是个高产作家,有据可查的作品就达三四十部之多。
《剧院魅影》发表于1911年,是“一部体裁介于侦探小说和荒诞小说之间、讲述’人鬼情’的精彩小说”。
小说以身为记者的作者的第一人称写作,是多年以后对整个“案件”的梳理和回顾,包含了大量所谓的调查资料——剧院魅影是一桩“案件”,与阴谋、人命、欺骗、犯罪有关,而不是“故事”,讲述传闻、爱情、幻想、魔法。
这种区别决定了有一些是音乐剧里独有的,而另一些是小说中才会讲述的。
1️⃣ 音乐剧中的奇闻旧事,小说中的真实事件音乐剧开始于1905年巴黎歌剧院的一场拍卖会,此时拉乌尔伯爵已步入老年,克里斯汀去世。
联系后来墓园那一幕,克里斯汀父亲墓碑上的生卒年(1821-1872),以及她对父亲多年的思念,可以猜测故事主干大约在1880年代。
拍卖的物品是二十年前主人公命运中的重要物件,尤其是小猴子音乐盒。
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的拉乌尔,好像在缓慢讲述他的爱人与音乐天使的故事。
而小说开篇的章节名字是“这本奇书的作者讲述的是,他如何经过追踪调查,最后确信剧院幽灵确有其人”,第一句话便是“歌剧院幽灵确实存在”。
为了强调幽灵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说明事件是客观真实的,作者使叙述者成为二十世纪初的旁观者、调查者,引用一系列证据,比如继任经理蒙沙尔曼的《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档案资料,报纸,当事人信件,米弗瓦警长询问拉乌尔·德·夏尼子爵的有编号的调查笔录,波斯人的记述……总之,这部像刑侦报告一样的小说,目的是追查真相。
音乐剧所要营造的,正是小说力图廓清的。
音乐剧主要讲述的是一段哀婉的回忆,有音乐和爱情的激情,也有恋慕、傲慢、嫉妒、自卑、欺骗、威胁等痛苦的感受。
虽然这段往事牵涉的人物众多,但核心永远是克里斯汀、魅影和拉乌尔的三人关系,这也是音乐剧改编的着力点。
它使人沉浸,感受剧中人的处境。
但小说一次次用多种旁观者视点和外部资料来打断故事本身的迷离幻梦。
从标题到人物介绍,力求清晰详尽。
在客观和条理下,疑团被一层层剥开,故事高潮即是案件揭秘。
音乐剧是魔幻浪漫的,似乎提供了跨越世俗偏见的爱情可能,有一定思考现实的作用,同时用音乐这种本身能影响人心理和身体的艺术形式,使观众切身体会魅影的魔力。
这样,我们能对克里斯汀和魅影抱有更多同情、理解甚至尊敬。
而在侦探小说中,案件的缘由却是魅影的天才狡诈,女演员的天真(她成长在神话和迷信氛围中,这种道德基础给人可乘之机),拉乌尔的善良勇敢。
沉醉音乐的邪魅恋情变成天才疯子的绑架诈骗案。
魅影带来的是恐怖,丑恶,和死亡。
而克里斯汀就像经典的“受难的少女”(damsel-in-distress)一样,引发读者的焦急、同情、惋惜等情绪。
但音乐剧的幻想和侦探小说的真实都给人很多乐趣。
小说毕竟比音乐剧容量充实,细节丰富。
小说中宛如空中森林的高空布景架、深不见底的巨大的歌剧院地下迷宫、有平衡锤的转轴镜子、墙内隐藏的巴黎公社时期的暗道,波斯人和拉乌尔几乎丧命的由六面会发热的镜子(以及它们形成的幻象)组成的酷刑室,以及最后叙事者提醒读者应仔细观察巴黎歌剧院的墙壁和柱子……它们使音乐剧的幻想更加生动,使小说更具真实性,甚至把这种真实性的幻想带进现实。
2️⃣ 音乐剧中神秘的Phantom,小说中的埃利克魅影的美和丑是音乐剧与小说最直接的不同。
在音乐剧中,我们熟知的是高大迷人的饭桶,半边脸和常人无异(甚至还有点帅),另一半藏在白色面具之下。
他有一定年纪,因为面具下是稀疏的白发。
他的歌喉在狂怒时声如洪钟,在面对克里斯汀时温柔低沉,尤其The Music of the Night。
在吉利夫人那里,我们仅知道他来自一个马戏团,是个音乐天才,魔术师,建筑师……但是面目丑陋,善于使用致命的旁遮普绳索。
据他自己倾诉,他出生时就带着这张脸,母亲都不愿亲吻,只是给他一张冰冷的面具。
舞台上的饭桶必须高大帅气。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过,视觉艺术的第一原则是美,只有诗才能写丑陋,写嚎哭,而且要以运动的方式写出个性。
小说中魅影的形象的确极其丑陋可怖。
根据小说开头置景工约瑟夫·布盖的描述:“他瘦得不成样子,罩在骨头架子上的那身黑衣服飘飘荡荡的。
双眼深陷,让人难以看见一动不动的眼球。
总之,只能看到像死人骷髅头上那样的两个大黑洞。
包着骨头的脸皮犹如绷紧的鼓皮,颜色不是惨白的,而是那种难看吓人的蜡黄;鼻子微不足道,连轮廓都看不出来,而少了鼻子的脸看上去是怪吓人的。
前额和耳后垂着三四绺棕色的长发。
”(3-4)魅影在音乐剧中降下枝形大吊灯,造成大量伤亡,绞杀了布盖和皮安吉。
在小说中也是这样,不过没有皮安吉这个人物,吊灯杀死的是领座员吉利夫人的代替者。
小说中的魅影性格更为立体,比如会给“带领”他至5号包厢的吉利夫人小费,吉利归还了魅影女伴遗落的扇子,他会回赠吉利夫人一盒她爱吃的英国糖(不过女伴是谁依然是个谜)。
再加上他好听的声音,因此吉利夫人认为魅影温和可爱,讨人喜欢。
他有强烈的占有欲,善于洞悉和利用人的心理,将克里斯汀掳到地底的湖滨寓所,让她看到自己的真实生活,激起善良姑娘的同情,意欲使她下次主动前来。
但在逼迫克里斯汀结婚时,魅影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和反社会人格,他准备了足以炸毁四分之一个巴黎的火药,克里斯汀同意结婚,地底的湖水就会淹没炸药,否则所有人都要为魅影陪葬。
这可不是缘于爱的嫉妒和自卑,而牺牲一个拉乌尔的问题了。
魅影形象和性格的不同,当然有艺术形式和改编等的要求,也有之前所说的强调幻想还是真实的原因。
在音乐剧中,魅影没有名字,身世简略,而在小说中,通过最后波斯人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可怜而不幸的埃利克的一生,同样也有两种艺术形式诉诸情感和体验,与诉诸文字与理性的原因。
在小说中我们才知道,埃利克被称作“喜欢摆弄活板暗门的人”,以超人的天资和非凡的想象力,极力盘剥人类,做事大胆毫无顾忌。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马戏团经历使他学会唱歌和魔术。
随后是在波斯的“马赞达兰的美好时光”,他为国王建造魔宫,但统治者往往会杀死这种能工巧匠。
波斯人救了他,随后埃利克来到苏丹,并因为相似的原因离开。
最后他参与建造了巴黎歌剧院,便有了现在的故事。
他会腹语,所以幽灵的声音才会听上去无处不在。
埃利克和克里斯汀非同寻常的亲密而信任的关系,则是她在歌剧院屋顶与拉乌尔互诉衷肠时告诉他的。
埃利克这个名字,以及克里斯汀感叹的“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都使魅影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他的动机、痛苦和邪恶除了激起我们的艺术感情,还有道德感情。
我们有多恐惧、不安和厌恶,对于埃利克最后所说他放走了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对于他与克里斯汀的吻和哭泣,就会多么感动和悲伤。
音乐剧里的魅影尽管也有悲惨的身世,但他的无名无姓、飘逸的形象、最终的消失,以及最后克里斯汀的同情与救赎,使神秘事件变为神话,成就了真正审美中的音乐天使。
同情等人性话题在小说中已经屡见不鲜,小说讨论的是另外的社会性话题。
3️⃣ 音乐剧中的简省,小说里父亲、拉乌尔、克里斯汀、波斯人的身世音乐剧需要根据小说做出大量删节。
如果细心一点,我们才能知道克里斯汀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界小有名气。
拉乌尔打小认识克里斯汀,他们曾在夜晚一起聆听神秘的童话故事。
音乐剧中干脆没有波斯人,透露魅影身世、引导拉乌尔进入湖滨寓所的人是吉利夫人。
她在音乐剧中有点像斯内普和麦格教授的合体,威严端庄优雅,也神神秘秘。
但在小说中她仅仅是领座员,除了熟悉5号包厢、巧妙地交给魅影两万法郎月薪外,没有承担太多其他情节任务。
但音乐剧中没有省略的是克里斯汀和父亲的关系。
她敬爱怀念着父亲,那首在墓园一幕唱的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就能够说明。
父亲死后她把父亲故事中的音乐天使当做精神寄托和依恋对象。
小说中这是骗局展开的契机,而音乐剧让人感受到魅影对她的守护,一个女孩的成长,和他们之间复杂扭曲的关系。
艺术中的爱情和现实社会中的爱情,看来是不能简单放在一起比较的,人“鬼”恋、师生恋、霸道总裁爱上我都是如此。
供想象驰骋的浪漫,绝不能原样放在生活中。
小说中,关于老达埃的叙述放在第六章叙事者的跟踪介绍中。
老达埃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杰出的乡村小提琴手,父女俩的演唱被瓦勒里乌斯教授夫妇赏识,克里斯汀因此得到了正规的音乐教育和训练。
老达埃思乡成疾,父女俩返回家乡演唱时,遇上了名叫拉乌尔的小男孩和他的女管家。
三年后克里斯汀和拉乌尔再次相遇,但他们都知道因为身份的差距不可能结婚。
随后老达埃去世,克里斯汀美妙的歌喉不再,直到她在魅影的帮助下一鸣惊人。
音乐剧中我们仅知道拉乌尔是子爵。
而在小说中他的母亲因生他难产而死,拉乌尔由哥哥菲利普伯爵抚养长大,受到两个姐姐和老姑妈疼爱,接受的完全是女子的教育,因此性格非常天真善良,而且长得像少女一样漂亮。
然而,他却是一个航海家,毕业于海员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全球航行,六个月后即将受命前往极地冰海寻找失踪船只。
剧中的拉乌尔颇有男子气概,运筹帷幄,世故聪明,揭开阴谋。
但小说中他有最奇妙的性格搭配,面对爱人和高空布景、地下酷刑室,他似乎很软弱,轻易感受到痛苦。
而遇到追寻爱人、解决疑团、跟着波斯人地下探险的行动,他又非常勇敢,不顾一切,甚至鲁莽冲动。
波斯人达洛加对歌剧院幽灵的叙述和提供的证据,是最终让叙事者相信一切故事的关键。
魅影不为人知的经历,案件或故事的高潮,歌剧院暗道、暗门、湖滨寓所、“冥河”、镜子、酷刑室、旁遮普绳索的秘密,都是波斯人揭晓的。
他戴着灰色圆帽,是波斯官员,因为曾暗中营救埃利克也不得不离开波斯,来到巴黎。
他是小说的隐形叙事者。
这些人物的背景都被当做故事中的故事、证据中的证据补充进来的。
从时间到空间,他们拓展了剧院魅影的情境——人物生平混合着政治时期与地理环境的改换,使案件给人的想象空间更为悠远。
🎵《歌剧魅影》使人醉心痴迷、流连忘返,得益于艺术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和爱情和偏见这种经久不衰的人性主题。
原著侦探小说更是添加了足够的真实细节,险象迭出的悬念,和很刺激的“大标题”性质的内容:无须赘述,此案曾在巴黎轰动一时。
女歌唱家被劫持,菲利普伯爵意外死亡,歌剧院的三名灯光师无故昏迷!
……可怕的事接连不断!
太多的悬念萦绕在首都居民的心中!
围绕着拉乌尔和温柔迷人的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故事,骇人听闻的罪恶勾当接踵而至!
……红极一时的神秘女歌星销声匿迹后,她的命运究竟如何?
……(319)如果只能选出一条理由,来解释这个故事的魔力,我想应该是“同情”。
加斯通·勒鲁结合了极致的才华和极端的邪恶,最华美的亮相和最悲惨的命运,将古老的同情与恐惧、怜悯、美感、爱情,甚至虐待、依恋、斯德哥尔摩效应等隐秘的心理结合,形成了这位复杂的造物,可怜的不幸的埃利克,永生的Phantom!
最后还想摘抄一段对埃利克歌声的描写:“它每每把最高音和最低音结合得天衣无缝:音域宽广,音色雄壮,高亢而委婉,激昂中见细腻,细腻中寓激昂,令人无法抗拒,赞叹不已。
这歌声博采众家之长;凡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悟性和表现能力的普通人,只要一听到这歌声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这高雅的音符。
这是平静纯洁的音乐源泉,信徒们可以大胆畅饮,其中有些人从中汲取了音乐的真谛。
他们的歌唱艺术一经神的点化,便立刻发生了巨变。
”(116)👉[法]加斯通·勒鲁:《剧院魅影》,符锦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剧院魅影7.4[法] 加斯通·勒鲁 / 2012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北京演出一楼14排,离的比较远,但是感觉刚刚好,模糊的面部最有魅力,不会揣度这表情是否发自内心。
我现在理解为什么我讨厌电视剧中的坏角了,简直是一无是处,战胜这样的对手的主角又有多少魅力可言?
在这部歌剧中每个人可以坏,但都有自己的优点,至少都有很赞的歌喉。
看到用心的布景和投入的演出,真是深受感动。
最后演出结束,灯光聚集在面具上时,忍不住眼睛发热。
魅影依然孤独。
在等高铁的时候与母亲一起又重温了一遍剧院魅影(准确地说是我第N+1遍,她是第一遍),脑海中音乐盘旋,遂决定用我仅有的墨水来写写感受。
子爵还是魅影?
对于C来说,子爵和魅影的选择是及其困难的。
子爵代表了世俗观念中成功的爱情:①子爵与C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有深厚的友谊(子爵十四岁就为了救C的围巾(?
)而跳入水中)②子爵高大英俊帅气。
剧版魅影也很帅气,这里特别提出这一点是针对原著的设定。
原著中魅影有这样一段话(魅影的名字是埃利克):“您害怕……但您爱我吗?
……如果埃利克是个帅哥,克里斯蒂娜,您会爱我吗?
”对于魅影的外貌也有一些描写:可怜又不幸的埃利克!
应该同情他呢,还是应该诅咒他?
他只不过要求成为一个像普通人那样的人!
可是,他长得实在太丑了!
他只得埋没自己的才华,要是他拥有一张普通人的脸,那他早已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以四处走走了!
剧版拉面帅气的外形确实为魅影增加了不少。
PS:其实剧版也有表现这一点。
比如魅影第一次将C带到地宫中,他一看到C向自己看来,身体就远离她。
这时魅影正在唱夜之乐章,很温柔。
看出来魅影其实是很紧张的(我认为)。
这样的紧张的确可以理解为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C+向C坦白自己的身份(音乐天使就是魅影),但如果只有以上两个原因的话他为什么要紧张的退开?
这个时候的魅影也不是什么可爱的人,他已经在剧院搞过不少事情了。
如果魅影本身是一个因为外貌而无比自卑的人,即使是有面具的遮挡,他也不够帅气(或者他认为自己注定比不上子爵那样帅气),他的后退才是合理的。
魅影后退③子爵是子爵(废话)。
相较于整日徘徊于地宫的魅影来说,子爵作为欧洲贵族,无疑是风光的。
不仅如此,子爵作为剧院的投资人,对于C的事业上升也有帮助。
但是这些并没有真正打动C。
C与魅影的情感关系无疑是复杂的。
最开始,C认为魅影是音乐天使,是父亲派来的。
她对魅影更多是一种敬爱。
这也是魅影与C的第一层关系:师生/父女。
C坚定地认为魅影就是父亲派来地音乐天使魅影对于C的爱也很深沉,是有父爱的意味在里面的。
他本人也有唱过:
她在完成了think of me之后,与吉瑞夫人有一小段对话(应该是这个译名吧🤔):
明显知道内情的吉瑞夫人。
注意此时C的表情:
这个拍摄角度显得C好小少女的喜悦,眼睛闪闪的,充满希望。
与闺蜜聊天时(这一段二重也好听),她依然沉浸在被音乐天使肯定的喜悦里。
不得不说鱼演得太好了,这一段是和梅格的二重,但是C的心中一直是被音乐天使肯定的欢喜,C心中可能在幻想音乐天使会怎样夸赞我,所以她们几乎没有眼神上的交流,鱼一直在看着远方,畅想着关于音乐天使的一切。
后来她发现自己的音乐天使居然就是魅影,她惊惧交加。
此时她认为自己是被魅影欺骗和掌控的。
欺骗很好理解,C肯定在此之前肯定不可能想到自己的音乐天使就是歌剧院的幽灵。
掌控又怎么理解呢?
①C被魅影带到了地宫中,这是一种肉体上的掌控(或者说囚禁)。
她此时可能不认为自己能够再出去,因为她所了解的魅影是杀人不眨眼的,她内心是很绝望的。
②声音上的掌控,或者说精神上的掌控。
抽陀螺那一段的高音确实听的很爽,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在这一段高潮结束后C有这样一个动作:
眼神中有不敢相信,手抚摸上了自己的脖子。
联系到刚刚完成的高音,可能是对于自己的唱功的惊讶。
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这个动作是为了确定自己的脑袋还在脖子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理解能力确实不够(也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的吧,毕竟C肯定是有担心过魅影要杀掉自己的)。
最近为了写这篇评论重新看这一段,才意识到C实际上是在震惊自己刚才完成的高音。
为什么呢?
①演出之前的试唱能够看出来,C并不自信。
试唱时,C害怕地看向吉瑞夫人。
她本来甚至想要放弃,是在吉瑞夫人的威逼(?
)之下才继续的。
虽然后面的曲目都完成的很完美,但是从剧情上来说,她这一场演出结束就被魅影带到了地宫,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个人不可能有一个很大的性格转变。
但在抽陀螺这一段,在魅影的引导下,C有了突破,她是很惊喜的。
②她此时已经没有最开始那样震惊和害怕了。
魅影将她带到了地宫,她本以为自己知道了魅影的秘密是必死无疑的,但是魅影不但没有对她下手,反而还对她如往常一般进行了音乐上的指导。
此时魅影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是更接近于音乐天使的。
所以,此时她回味着自己刚才完成的高音,思考着魅影/音乐天使给她的指导,沉醉于音乐的魅力之中。
这时已经体现出了C和魅影的第二层关系:soulmate。
两人在音乐上达到了和谐。
这层关系在后面三人合唱的部分也有体现:
第三层关系自然是爱情关系。
魅影的小黄歌中的欲望:
我好喜欢鱼这里的眼神告白:
此时魅影已经将自己的戒指戴在C手上了,是在求婚了。
最后的告白,也是告别。
第四层关系,也是最后一层关系,堕落者与拯救者(好中二的名字……我想不出什么好听的了……)在魅影想C求婚的那一段,他的唱词中明确提到save me:
在魅影将C带到地宫时,他在路上将自己以前的遭遇告诉了C:
等等悲惨遭遇。
虽然最后大叫着leave me,他心里其实是想要C留下来陪着他,拯救他。
这么复杂的关系,难怪无数同人太太纷纷产粮(●ˇ∀ˇ●)在分析完C与魅影、子爵的关系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C不论选择哪一位,都注定遗憾。
所以在最后C做选择的时候,她明明身体走向子爵,却频频回头。
她心里必然有她音乐天使的一席之地。
选择子爵,她能够获得世俗的幸福,社会地位的提升;选择魅影,她能够拥有灵魂的伴侣,艺术造诣的提升。
(写到这里回看了一下,发现我把爱情模式分析写成了几个人关系的分析,,ԾㅂԾ,,)。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主要是根据剧版(毕竟我小说也看了很久了,记不住)子爵为大家盘点子爵的品德:自觉:在C和魅影见面前主动离开,连C都留不住他。
他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了。
礼貌:在墓园碰见C被魅影蛊惑的情况下依然一口一个“先生”
墓园独唱结束后。
富裕:赞助了这个剧院。
深情:恋爱脑的高情商表达(?
)。
他几乎所有的词都和C有关,在我们听不见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思念着C。
自我:要求C演出并执意在魅影出场时杀死他。
PS:其实在我妈妈看这场之前,我看了中魅影之后因为太兴奋睡不着其实给她讲了一遍大概的剧情(没办法,LLF还是把我唱哭了)。
当时我讲到C做出选择之前特意停下,问妈妈,如果她是C她会选择谁。
她说这很难选,毕竟两个人都这样深爱着C(我们三个人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在看完之后她觉得子爵对C没有魅影对C那样深沉🤣
总之子爵是一个相对扁平的形象:天降富二代竹马,深情但刚愎自用。
他在很多方面和魅影形成了对比:外形、身世、才华(对不起子爵,但是魅影实在是太天才了)、性格……有时会感叹:如果魅影有子爵那样的条件,他肯定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了;但真的拥有之后,他或许也不会这样有才华,这样沉醉于音乐了。
克里斯汀子爵和魅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男主可能还有争议,但C是绝对的、唯一的女主。
作为女主人公,她不仅有高光唱段:
think of me
著名的抽陀螺
我的最爱,墓园告别曲还有最完整的人物成长历程。
从最开始的纯真少女:
此时的C不仅对于音乐天使没有任何的怀疑(准确的说,她对于这位神秘的老师还在孺慕阶段),对于自己的唱功也没有自信。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面试中,她甚至需要吉瑞夫人的“帮助”:
对不起截到了糊糊的鱼在被吉瑞夫人“警告”后还瞟了她两眼才鼓足勇气继续唱下去:
这两个眼神特别慌乱,特别有少女的感觉。
此后,面对竹马子爵兼剧院股东的示好、闺蜜的好奇与担忧时,对于音乐的虔诚、对于音乐天使的信赖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这一段对于观众来说,可能只是揭露魅影身份的高潮之前的一段普通剧情。
实际上,这一段异常重要:它初步交代了剧中重要人物的关系与性格:贪婪的剧院经理(对于C的演唱没有任何表现,但十分满意这场演出满座)、似乎知道真相的吉瑞夫人(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她在后期会有更重要的剧情)、钞能力且对于C有明显好感的子爵、关心自家小姐妹的梅格,最重要的是点出了C受到身为小提琴家的父亲的深刻影响和自身对于音乐的追求。
音乐上,C与梅格的二重是我听过的女声二重里面最惊艳的。
想象一下,魅影神秘、低沉、撩人的声音在剧院某处响起,在两声呼唤尚未完全消弭在剧院幕后时,两位少女灵动的声音跳跃着进入了观众的耳朵。
而随着曲目的演唱,梅格发现了C的不对劲:苍白的脸色、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仿佛两位的肉体尚在剧院的后台,但是C的魂灵已经被幽灵俘获,正在抽离。
这一段在两人的互动中完美的塑造了C对音乐的渴求,烘托出剧院的神秘与诡异。
观众们此时隐隐意识到:这位音乐天使似乎没有C眼中那样纯洁。
缘更了,最近三次元生活过于忙碌。
从小看的是电影版,因为演员们外形更好看,且场景制作精美。
但看了这一版现场版之后,才觉得电影版被碾压了!!!
这一版演员虽然看上去都不好看,但唱功超一流,表演出的情感更有逻辑性。
尤其是女主角,她的恐惧、被诱惑、愤怒、怜悯,所有情感都相当真实而有人情味。
从她这儿我才理解人物感情的走向。
相较之下,电影版女主角有点儿白莲花……另外,由于是在剧场,虽然是选取的scene,但连贯简洁,反而衬得电影版情节花哨。
舞台设计很棒。
从魅影对小两口唱出leave me我就哭了,再到后来Christine回来还他戒指,主角和我一起哭成狗。
顺理成章,毫不出戏,这是电影版一直没让我做到的。
最后的返场彩蛋也炒鸡精彩!
音乐剧其实看得并不多因为汉密尔顿入的坑零零散散下来也有了五六部从前看音乐剧更多是因为被舞美、演员、音乐所震撼的直到看了这版的歌剧魅影当初代的莎拉布莱曼和五个O.G.同台时我好像明白了音乐剧的意义 传承于是我去搜索了各个O.G.的现场初代MC像是一位绅士 娓娓道来joj的soar让人忘记呼吸拉面更显霸道而寇叔 也是最让我感受到魅影魅力的他的声音中 既有绅士风度 又有着近乎疯狂的占有欲望 既有为自己才华的肯定 对C近乎变态又狂热的爱 还有他心中那份早已扭曲的自卑之情我本以为这是一部卡西莫多式的悲剧但剧中所展示的善恶远比这复杂亦或者说天使亦是魔鬼 魔鬼亦是天使而C最后的那个吻 或许是剧作家想告诉我们人的心中是潜藏着一抹善无论多深 都能被唤醒的吧没有一丝准备就入冬了的11月夜 记
先看了电影版,再看音乐剧开始时就有点不太适应,可能是舞台剧的原因演员的表情比较夸张,但后来看习惯就好了。
毫无疑问舞台剧的演员唱的要比电影版演员好得多,情感表现的也丰富有张力得多。
中间几段合唱简直华丽到爆!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太好听了!
舞台版和电影版在部分情节处理上有些不同,人物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
舞台剧里的Giry夫人严厉刻板,老爱用她的破手杖捶地,而电影里的Giry夫人更高贵和蔼。
非常不喜欢这个男二,与电影版里温柔多情勇敢的子爵形象相比,这里的劳尔就是粗暴无礼自大的讨厌的家伙,表情一直咄咄逼人,没有耐心,一点也看不到他的深情。
而且舞台剧里的女主与子爵的感情有点莫名其妙,Christine刚见到Raoul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并且在他安排了晚餐走后自己说了一句“Things have changed Raoul”,让我觉得她对他已经没有儿时的那种感情了,结果没有征兆的他俩就在一起了,感觉好唐突。
魅影简直太迷人了啊!
身为一个生活中黑暗中的天才,心灵扭曲的音乐家,学者,设计师,魔术师,他爱上一个人就会给自己和爱人都带来苦恼,而他自己忍受的苦难一定又多得多,因为他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狭小而孤独。
他爱着美女,但美女会惧怕他,抗拒他的爱。
在Christine和Raoul对唱时,他躲在阴影中,痛苦的想要捂住自己的耳朵,最后终于痛苦的爱意变为仇恨,要让他们都不好过。
舞台的魅影表情更加丰富动人,在他的面具被Christine扯掉时,他对她的咒骂,更多的其实是自己面目暴露的慌乱和不安,说起自己内心悄悄的爱慕着Christine,他深情的眼神和语气还有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都让人心痛不已。
结尾处他吊起Raoul逼迫Christine跟他走,其实特别可悲,他希望她爱自己,但如果她为了救爱人而和他在一起,他依然得不到她的爱,依然会伤心,这是个彻底的悲剧,她在不在他身边他都会伤心。
然后Christine决定拯救他,吻了他。
他的表情有局促有惊喜,在一吻之后 终于被感化,放他们走,而自己失魂落魄地低声喃唱着“化装舞会”。
当Christine回来时,他的惊喜和眼泪都让我特别心痛,但是她只是把戒指还给他,又跟着Raoul走了。
所有的音乐都很好听,演员唱出来好听到让人发抖!
化装舞会时魅影出场的造型惊艳爆了啊!
简直King of the world!
傲慢无礼的子爵,深情风度翩翩的魅影,明明是后者更有魅力啊!
不过这样的安排倒是更显示出魅影绝对的男主地位。
天啊超爱魅影啊好么!
*文笔以及逻辑有点乱*有剧透看完歌剧魅影后,又重新回去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好听的歌声和凄美的故事,让人实在无法割舍。
每次到结尾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在屏幕面前跟着鼓掌。
震撼。
棒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音乐剧入坑之作。
现在来说说剧情吧。
就一点我想知道的是,小C到底有没有爱上饭桶,情侣之间的那种爱,哪怕只有一分钟一秒钟。
我觉得是有的。
最初的子爵在拍卖会上说,小C经常向他提及饭桶,而那只音乐猴子,甚至被她描述的分毫不差。
而那只猴子,出现地点就是最后一幕的地下室里,小C进来将戒指还给饭桶的时候看到的。
那个时候,饭桶一边唱着Masquerade,一边伤心欲绝的摸着看着猴子音乐盒,无疑Mas的歌词正是表达了他的内心的渴望与自卑。
而这一幕恰好也被小C看到了。
谁也不知道小C到底在饭桶身后静静地站了多久。
而紧接之后,饭桶又向小C表白了一次,而此时的小C几乎是哭着将戒指还给了饭桶。
再次表白的饭桶
与内心痛苦的小C
亲吻饭桶手将戒指还给他的小C之后,小C又唱起了" All I ask of you"这首曲子。
而在楼梯上的子爵边牵起小C的手,边开始和歌。
一旁的饭桶伤心痛苦的抱着婚礼的头纱一边小声的也跟唱着。
这个时候的小C,更希望的是谁的回应呢。
我觉得八九成,当然是饭桶了,而不是子爵。
可以说,如果之前的小C对饭桶的感情是恩师之情和一些父爱之情的话,这个时候的小C已经对饭桶动了爱人之间的情愫。
即使他曾经做过那么多令人无法原谅的事,但是,他也给过了小C他的最好的东西音乐。
他所做的一切是疯狂而不顾后果,是自私的爱与奉献,但只要是个普通人,多多少少都会被他的不舍的举动给打动。
陪伴她最久的是饭桶,教她音乐唱歌的是饭桶,带她走出亡父之痛的是饭桶,让她领略到音乐的乐趣的是饭桶,让她成名的是饭桶,不顾后果的维护她的还是饭桶。
论付出和奉献,还是觉得饭桶远大于子爵。
只不过这个方式太极端。
小C从来就不是个颜值党,谁让饭桶一直戴着面具,只靠苏到爆炸的声音,是个少女都会去幻想面具下的面孔的好嘛,并且八成都是往帅的那面想。
突然发现面具下的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这个人脾气还古怪不定,论谁谁都不能一时接受吧。。
可以说子爵把妹的时机十分的棒了。
毕竟在最开始,子爵强迫性要求小C去吃晚饭的时候,小C内心是拒绝的。
(还must..还要求2 mins..)要不是最后因为见到了部分饭桶的真实的一面,与天使设定相差较大的一面,子爵估计要追到妹还是有点困难的吧。
可以说,时隔多年又再次见面的子爵,也就是小时候的那些事能够为他增加一些好感度而已啊....并且如饭桶所说,子爵再次和她相认,也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小C此时变得牛逼而吸引人了吧..是不是可以说,喜欢小C的饭桶是因为喜欢她本人外加唱歌有天赋才一步步沦陷,而子爵是看到小C居然是首席歌唱+唱歌好听+小时候认识还帮她捞了围巾才喜欢上的呢(注意顺序)。
说实话,有点为小C和子爵的未来担忧。
最后对饭桶动了真情愫的小C怎么样也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忘掉饭桶,加上最初喜欢原因感觉有点歪还是有点强人所难的子爵,搞不好以后会出大问题啊........反正还是更喜欢饭桶和小C这对CP。
噢还有,请不要再吐槽拉面的妆容了好么,拉面很帅的!
当时带着面具只有一半脸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人超帅了!
丑是因为特效状!
还有,这剧还告诉我们了啊,追妹子的时候不要只光表现最好的一面,既然是想让对方喜欢你的话,那就应该是不论好的坏的都要一并接受才对呀。
以上。
感谢看完我写的乱七八糟毫无头绪的影评。
全程被震撼,全程无尿点,情绪随着演员的一皱眉一挥手而波动,已经记不起来上一次这样持久的震撼是什么时候了一、音乐剧1.魅影-克里斯汀-拉乌尔子爵的爱情魅影对于克里斯汀的意义,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亦师亦父,既是天使也是挚友”。
其实有理由相信,如果魅影没有过度偏执并且深陷在自卑的情绪中,将自己与全世界封闭起来的话,克里斯汀是有可能爱上他的,甚至于发展到最后,我愿意相信她已经有些爱上了他。
而拉乌尔子爵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与魅影恰好相反,一个光明一个黑暗,一个生活优渥快乐成长,对未来也有着美好的憧憬,一个自小为世所弃,甚至连他自己的母亲都会厌恶他的容貌,虽然才华横溢却被因样貌而被当做玩物一样囚禁在马戏团中,逃出之后也只能生活在冰冷的湖边迷宫里,离群索居。
克里斯汀一度抛弃魅影,选择拉乌尔子爵,在我看来并不仅是因为样貌的原因(当然在普世价值的观念下,样貌一定会有影响,但如果只是样貌普通的话也都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毕竟魅影的样貌丑陋到连自己母亲都厌恶的程度,所以还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或许只能说克里斯汀只是一个普通姑娘。
她向往的只是一份很简单的爱,只要能与爱人一直陪伴、追随就够了。
在没有真的完全爱上的时候,她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要去“与全世界为敌”,要去与所有人做决裂,而魅影因为生活遭遇却形成了非常扭曲的人格,他对自己的样貌极度自卑,并且也已经把自己与全世界分割开来,他要求对克里斯汀的绝对占有。
这就形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
而在这时,自小青梅竹马的拉乌尔子爵再度出现,阳光、快乐,又满是深情,跟他在一起,克里斯汀可以想象得到未来安定而幸福的小日子,那么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也会选择拉乌尔子爵吧,说到底,谁都没有“牺牲”自己去拯救另外一个人的义务,除非出于深厚的情感而让你不再感到这是一种牺牲,甚至于甘之如饴。
而之后魅影也从本来只想占有克里斯汀,到这份爱可以深厚到愿意放手让她走,哪怕明知道自己会失去生命中唯一的那一束光,哪怕牺牲自己,也愿意放手让自己心爱的人去获得幸福。
魅影的悲剧在于他的脸,更在于这样一个“看脸的社会”对他的不包容和对他的灵魂的扭曲与拷问。
如果他真的有一个普通人的样貌,或者是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他的脸就完全否定他,那么他如此才华横溢,定然早就有所成就,那么在刚刚见到喜欢的姑娘的时候,他就会勇敢的去袒露心迹,而不是只能隐藏在面具背后偷偷去爱。
也就不再有之后的种种悲剧。
所以更深入的来看,其实是这个社会造成了对人性的扭曲。
2.为什么外表如此重要?
在音乐剧的最后,克里斯汀对魅影表白心迹,虽然她已经不再害怕他的脸,但是“扭曲的不是你的外表,是你的灵魂”,造成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根源于这样一个“看脸的社会”,因为一个人外表的美丑而完全忽视其内在,哪怕魅影是一个卓越的音乐家、建筑师,哪怕他是一个天才,但是仍然被人圈禁在马戏团的笼子里,当作玩物一样供人消遣,就只是因为他相貌丑陋。
有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相貌对人的就业、对人的社交的确产生了种种确切的影响,人们普遍性地愿意以貌取人,对于相貌端正、秀丽的人往往跟容易产生较多的好感和更容易形成信任关系,更愿意主动去亲近更加好看的人。
天性无可否认,但是后天决定不应完全出于本能,而应该是通过脑子做出的智慧抉择。
这部歌剧之所以能流传甚广除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它启发了人们去思考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在爱情乃至于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中究竟是外表更重要还是内在。
另外,在我看来这部歌剧要讨论的绝对不只是外表和相貌,而是可以拓展到以此为代表的一切外在的条件,甚至更广泛地来看可以包括家庭、工作、社会地位、财富等等,或许这些外在条件的相配可以更容易的实现沟通的融洽,或者说相比于其他范围和类型的人群而言,同质化人群相互之间吸纳、融合的概率更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异质化人群之间就完全没有融合的可能,不同的阶层乃至阶级之间同样有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来源于其本来已经接近于固化的外在条件,而来源于内在条件的超出,而这恰恰是引起外在条件变化的根本原因。
不同阶层或阶级的根本区分点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外在上对于生产资料、对于财富的占有绝对量,而是内在心灵的富足和作为人本身的灵性与智慧。
我不认为外在条件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到内在,而相反地,内在条件却可以从根本上引起外在的变化,内在富足则会通向外在的升华,内在的贫瘠也会造成外在的进一步贬值。
说回《歌剧魅影》,魅影为人厌弃,背景在于只关注外在的盲目的社会,导火索在于其相貌,而直接原因在于他与世界相隔绝,他没有给这个世界被他内在所打动的机会,当然这个话说的可能对魅影很不公平,因为这实在是很艰难,尤其在那样一个盲目的年代里。
魅影的悲剧主要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在这样一个冷冽的环境下,他只能用冰冷的面具来掩盖自己内心对阳光对爱的渴望,而且甚至是只敢“隐秘地”渴望,也才会在心爱的人看向他的时候下意识的隐藏,而在一束阳光终于洒向他的时候,他才会如此珍视而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想要攫取这束光。
所以当他轻声吟唱,满怀欣喜又无比悲痛,只有在黑暗中,只有在音乐中,只有当爱人臣服于暗淡的夜之乐章时,only then can you belong to me,而他将永远在黑暗中沉沦。
所以在其他人因为化装舞会而欢乐的时候,人们觉得“当我戴上面具其他人就不知道我是谁”,这对于他而言,是多么大的心伤,只有与面具相伴,他才能在人前出现,而且带给别人的只有恐怖。
他永远不为人世所容。
在看这部歌剧的过程中,几次都差点流下泪来。
克里斯汀与子爵互诉衷肠,唱起love me is all i ask of you,可这却被魅影看在眼里,当他声音凄切 i give you my music, made your song take wing, and now how you repaid me, denied me and betrayed me. He was bound to love you when he heard you sing……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心碎,所以当他求而不得,甚至转而生恨的时候,我也并不怨他,而只是满满的同情。
最后一场戏里面。
魅影决定放克里斯汀和子爵走,并大喊着告诉他们走,可是他喊着leave me,我却总觉得他心底里的声音是don't leave me。
他跪在地上,在小猴子模样的八音盒边上哽咽着独自唱起“化装舞会”,颤抖着模仿小猴子擦镲的可笑模样,那一瞬间,眼泪完全止不住。
二、题外话因为是25周年纪念版,所以当音乐剧本身结束之后还有主创们的登台1.对音乐的爱和艺术的传承当一位位演员登场谢幕,当原创者登台,当幕后工作人员登台,当他们一起向创作者唱起“臣服于他的音乐”这一句的时候,无比感动。
当五位魅影的扮演者用不同的声音但却同样深情的演唱同一个选段时,心情激荡。
不知道有多么感谢他们的付出,才能给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带来如此美好的体验。
音乐、艺术是美的2.真正的技艺与现下的网红小鲜肉演员演技全程在线,唱出的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在生动地刻画着人物的心理,语气的停顿与衔接、细微的颤音、哽咽、叹息,都如此的吸引人瞩目、侧耳聆听,魅影的脸几乎都被面具挡住,但是仅靠一双眼睛就能看出他的所有心理变化。
好几次都差点流下泪来。
蓦然间想起了最近越来越多的老艺术家对现在小花儿、小鲜肉的批评,只有脾气只有架子但没有真正的技艺没有对艺术的尊重,把艺术当做是捞快钱的工具,甘于舍本逐末去做所谓的“流量小生”。
北京人艺挂着的“戏比天大”,这或许才是对艺术的态度。
作为艺术的传播者更应该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要给自己加担子,艺术是传播,是教化,是熏陶,是构建美的环境,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艺术从业者更应当有入行的责任感嗯,等待胡歌沉淀、学成归来,等待有无数能冷静内观自身的人出现在这个躁动、膨胀的娱乐圈里,等待我自己能够也成长为不急不躁、懂得扎根的人
为鱼面组合打call!
故事能说很俗套甚至烂大街吗?演员歌喉还有舞美是真的赞最后那段其他版本的魅影演员半包围着女主唱“sing for me”我感到不适
四首曲子撑不起两个半小时的音乐剧叙述的段落真的是一拍脑袋写出来的,根本没法听
在伦敦看过,犹然记得那个旋律,很震撼!
Bravo但我真看不下去。
3.5剧情蛮空洞的,舞台华丽但值得琢磨的地方不多,歌好听但是我真的很想快进。
真的看不下去……可能我还没有到欣赏这个的品味,可能现场会很震撼,从屏幕上看就只能这样。
不解释,
服化道好,演员好,剧本实在难崩
高中艺考备考的时候老师给放过,当时真的很不喜欢电影版,很折磨的看完后对歌剧魅影这四个字一直无法有任何好印象,一直以为是电影拍的不好的原因,看了歌剧,发现还是不喜欢,对这种莫名巧妙的故事就是喜欢不起来
谢幕真的蛮感人
歌好听,但是有点震耳多
1故事性一般。不懂音乐,但觉得好听。2再见西区伉俪。又多了人鱼。冉·阿让的扮演者也出现了。
音乐很棒,镜头剪辑更棒,把不在现场的观众完全带进了现场!整个舞台设计很有新意!
2022-05-1015年看了一次池座,相比现场声音和舞台表现确实都差点意思。电子屏其实消减了舞美的魅力。最后五位男主同台还是蛮感动的,左边两位的声音也好棒。
🤢
剧情毫无逻辑
在艺术表现上无与伦比 但是登味极冲的剧情 饭桶这个ego极大无比的形象实在是让我幻视太多现生中的男的了……
音乐剧#002
魔幻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