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国者

The Patriot,孤军雄心(港),决战时刻(台)

主演:梅尔·吉布森,希斯·莱杰,乔莉·理查德森,詹森·艾萨克,克里斯·库珀,丽莎·布瑞纳,汤姆·威尔金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爱国者》剧照

爱国者 剧照 NO.1爱国者 剧照 NO.2爱国者 剧照 NO.3爱国者 剧照 NO.4爱国者 剧照 NO.5爱国者 剧照 NO.6爱国者 剧照 NO.13爱国者 剧照 NO.14爱国者 剧照 NO.15爱国者 剧照 NO.16爱国者 剧照 NO.17爱国者 剧照 NO.18爱国者 剧照 NO.19爱国者 剧照 NO.20

《爱国者》剧情介绍

爱国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本杰明(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是法国裔美国人,他曾参加过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战争,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令他失去了心爱的妻子,他发誓要永远远离战争。 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将战争烧到本杰明的家园时,他首先选择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躲避。当他看到他的大儿子参加了当地组织的爱国者军队时,也没有跟着挺身而出。 但是,当他的大儿子被敌军俘虏,小儿子挺身去救哥哥而被打死时,本杰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这时才清楚意识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园于水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氪星第一季地狱神警使徒行者3神探科蓝爱在零纬度熟男有惑我为鞋狂殉道者荣誉勋章制暴:无限杀机白蛇传龙吟诏杰茜驾到第六季佩里亚复仇昆仑境仇恨大喜临门美好世界无声无息头文字D第四季Oh!我的幽灵鬼爱情句号龙门镇熊家餐馆第三季攻心灿烂的风和海火星的孩子狼族之中658公里,阳子的旅途BackstagewithKatherineRyan

《爱国者》长篇影评

 1 ) 一个老革命党的故事

某北伐时的老共党于苏区肃反时脱队回家。

后抗战爆发,国军转进千里,鬼子进村挡荡。

痛失爱子后毅然投身抗日,找到当年北伐军的同僚要求发展游击队。

后在党的基层组织的帮助下召集民兵,在敌后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游击战,打得鬼子闻风丧胆。

某鬼子恼羞成怒对其家乡实施了残忍的“三光”政策,虽然百姓们通过地道战等方式避免了一定的损失,但游击依然元气大伤。

老革命另外一个儿子更是在向鬼子复仇时不幸牺牲。

愤怒的游击队员们在老革命的领导下,与国军合力,痛击了鬼子。

苦战多年,终于等来了外国援兵,于是抗战胜利结束。

 2 ) 火烧教堂

In one scene, Tavington herds noncombatant men, women and children into a church, locks the doors, and sets it on fire. At the time of the film's release, some historians note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is and the notorious Nazi massacre of French villagers in Oradour-sur-Glane in 1944. It is, however, nothing like anything that happened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his will be forgotten," scoffs Tavington. It's a disgraceful attempt to sow the seed of a completely unfounded conspiracy theory, implying that the fact nobody has ever heard of the British army burning a church full of innocents in South Carolina doesn't mean it didn't happen. Well, it didn't. As the American historian Richard F Snow commented: "Of course it never happened – if it had do you think Americans would have forgotten it? It could have kept us out of World War I."

 3 ) 不想自由的人们

昨天晚上和男朋友一起看爱国者。

爱国者讲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由美国人拍的,里面有这么几幕,说到黑人奴隶和白人,一起奋勇作战。

而且其中多次出现,黑人和白人良好的社会关系与情谊。

其中,还有一幕,有一个黑人的奴隶期到了,白人对这个黑奴说“你自由了”。

黑奴依然选择和白人(自己以前的主人)在一起。

男朋友说:这洗白的呢!

(《爱国者》还真的是为美国人(使用奴隶)洗白呢!

)我说,也还不一定。

事实上,在我们今天饱受“自由主义”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当然以为人都是追求自由的。

可是,当时的场景并不一样,他们并不是受这种教育长大的。

所以,他们对于被剥削的概念,对于人权的概念,并不会像我们今天这般强烈。

其次,我们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往往会以为奴隶主就是罪恶的,就是残忍的,就是剥削的,阶级就是压抑人性的,然而,实际情况可能真的不是这样。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有奴隶主有剥削的行为,我想表达的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可能远没有我们想得这么激烈。

换句话说,假使给予这些奴隶自由的机会,他们很可能很多人并不想走。

就如同爱国者里面的黑奴。

其实这一幕在《红楼梦》中也曾多次出现过。

贾府为了给为了给元妃省亲,曾经买过十二个优伶,也就是唱戏的丫头。

在元妃死了之后,按照规定,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有筵宴音乐。

于是,尤氏等便议定,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按照尤氏的说法:“这些人原是买的,如今虽不学唱,尽可留着使唤,令其教习们自去也罢了。

”王夫人也表示:“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

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

”这可不是一般的谴发啊,贾府不仅还了这些姑娘自由身,同时还给了他们一笔盘缠。

然而,然而,“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面问,倒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也有说父母虽有,他只以卖我们为事,这一去还被他卖了;也有父母已亡,或被叔伯兄弟所卖的;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

所愿去者止四五人。

王夫人听了,只得留下。

”想想也是,走了之后,获得的只是身份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们却要面临的是更加残酷的生活。

比如,回到自己家中,也许会被自己的家人剥削(他们就是被家人卖掉的),也许会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

相比之下,在贾府中的生活不知比这好了多少倍呢?

《红楼梦》中还有一幕我也是印象深刻的。

有一回,晴雯因为耍小姐脾气(敢对着主子发脾气,可见贾府中待丫头是有多好),贾宝玉曾经对晴雯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让你走了倒好。

结果晴雯说,我是死活都不肯走的。

这一幕中可以看出几个信息,第一,丫头在贾府中确实是可以发脾气的,尤其是对着贾宝玉这样的主子,他们虽然是奴隶的身份,却享受着小姐的待遇(事实上,各房主子的大丫头本身也是副小姐);第二,真的让她们回归自由,是没有人愿意回去的。

为了说明晴雯在贾府中待遇好,还有一幕可以说明,晴雯死前,曹雪芹有这样一段描写:“晴雯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试问,一个要干活的丫头,怎么可能留这么长的指甲?

回到美国的黑人奴隶。

我们都是黑人奴隶解放是南北战争的事儿了。

很多人都以为南北战争是要让黑奴解放。

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而是南北两边的白人利益之间的博弈。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

但凡存在的,一定它的所谓的合理性。

如果真的忍无可忍,这些努力为什么不会群起反抗呢?

我们每一次的革命不都是因为忍无可忍吗?

竟然还在可以忍耐的范围之内,肯定是他们当事人自己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没有人是傻瓜。

 4 ) 保家先卫国

2021.11.18

没有国,哪有家?

失去二儿子的惨痛才让班杰明·马汀这个曾经身经百战的老兵明白了这个道理。

重新拿起武器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牧羊人要保护他的羊群,有时先要赶走野狼”,牧师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毅然弃教从戎走向杀场。

酒馆里各色人种醉生梦死,一句“天佑吾王”引来群愤,拔枪怒目而视,可以看出美国老百姓对英国侵略者的愤恨程度。

烧杀抢掠,尤其是杀俘虏,让英国佬遭人嫉恨,面对顽强的抵抗者,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最终胜利的希望。

同样的历史多年后在中国重演,日本侵华,中华民国的蒋委员长竟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混蛋逻辑,结果遭到全国民众的抗议和唾弃,最终失去民心。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两军对阵,仪式感很强,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比生命重要,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更不会趴着活,现在看来极其幼稚可笑,所以那个年代一场战斗的胜利是用人肉堆出来的。

英国人也不过是靠人多势众和出骑兵打乱敌方阵型,冲垮敌军战斗意志来取胜的。

不知道何时开始,西方人也知道趴下开枪不丢人,打了败仗才真丢人,知道了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多的消灭敌人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

不过那个年代也有像班杰明那样的明白人,所以才有了以少搏多,出奇制胜的战例。

班杰明把死去的二儿子遗留的心爱之物,铅铸的人偶化做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没有比这更好的复仇了。

大儿子佳百列看不上父亲在酒馆里招募的酒鬼枪手,父亲却充满信心“我们要的正是这种人,他们以前打过这种仗”。

什么仗?

就是后来中国革命的制胜法游击战。

靠这战法,班杰明的美国民兵,神出鬼没,打的英军人仰马翻,不胜其烦,大呼“捉鬼”。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有崇高理想和信仰的战争,那就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新世界,多么熟悉和亲切的理想和信仰,时至今日,可惜这些理想都烟消云散了,美国的先辈们要是知道了今天的美国被资本操控的党派之争割裂成如此破烂不堪,非从棺材板里蹦出来骂人不可。

班杰明从缴获的英国康瓦理斯将军的笔记本和书籍等私人物品中了解到,这个英国将军对战争知识非常丰富,之前他在坎登和查理士城的胜利无懈可击,但是也发现了他的弱点,“骄傲”,正应了那句话“骄兵必败”。

其实康瓦理斯将军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轻视农民,这个缺点才是让英国最终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

多年以后,中国的蒋委员长也是犯了这个致命错误而输掉江山的。

班杰明也是人不是神,一个疏忽大意,遭遇了英军一场敌众我寡的埋伏,死伤惨重,他招募的那群乌合之众也开始动摇了,但是,在上一次战争中他在维尔德尼斯堡的英雄事迹让他的威望依然如日中天,更多的人继续信任他,愿意继续跟着他。

大儿子百列佳问起,父亲却不愿意提起。

原来那是一场复仇之战,更是一次五马分尸,千刀万剐的大屠杀,也正是那场惨不忍睹的血腥杀戮让班杰明多年后想起来都不寒而栗,每天祈祷上帝宽恕他,发誓从此远离战争,远离杀戮。

“报仇也是有底线原则的,仇终究是会报的,但在那之前我会为自由奋斗”,显然政治上百列佳要比他父亲成熟许多。

兵不厌诈,班杰明的交换战俘之计彻底惹毛了康瓦理斯将军,人心向背,连国王送给康瓦理斯将军的两条狗都弃他而去。

恼羞成怒的将军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露出了赤裸裸的獠牙,他封官许愿授意手下塔维顿上校不择手段捉拿班杰明。

此行班杰明除了救出战俘,还有个意外收获,康瓦理斯将军的摇摇椅让他毛塞顿开,知道了自己做椅子屡次失败的原因。

家贼难防,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叛徒供出来班杰明的家人,灾难降临,塔维顿上校带领英军血洗了班杰明小姨子夏绿蒂的农庄,幸亏班杰明及时赶到,引开塔维顿,但是农庄的房屋尽被烧毁,奴隶被杀。

塔维顿把全镇的人都集中在教堂里,放火活活烧死,又制造了一起人间惨剧,在随后的搏杀中又杀死了百列佳。

连续失去两个儿子,让班杰明心灰意冷,“我已经为我的理由奋斗过了”。

当他发现大儿子百列佳的遗物,一面修补过的国旗,似乎明白了儿子的理想和志向,现在这个理想只有做为父亲的他来完成了,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再战了,班杰明高举起美国国旗,又加入到为自由而战的战斗中去,他的归来让独立军一片欢呼和雀跃。

决战的时刻要到了,班杰明融化了二儿子的最后一个铅人偶,决心拼死一搏,胜负在此一举。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班杰明建议利用康瓦理斯看不起民兵的傲慢与偏见,布置下周密的作战计划。

第一轮独立军民兵主阵,让康瓦理斯将军大惑不解,果然民兵不堪一击,才放两枪就集体溃退了,塔维顿按耐不住,违抗命令,带领英军骑兵提前发起冲锋,这下子正中班杰明的诱敌深入之计,待英军步骑兵进入射程后,独立军枪炮齐鸣,英军一下子乱了阵营,开始溃退。

可是毕竟人多势众,混战中英军渐渐占了上风,寡不敌众的独立军开始溃败,关键时刻,班杰明举起国旗振臂一呼,很快扭转了颓势。

独立军攻破了英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混战中班杰明和塔维顿再次相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骑马挥刀杀来的塔维顿没想到,班杰明先一枪刺中他的马,让他重重的摔了下来,失去了优势,接着班杰明给手枪装上最后一颗复仇的铅弹,可惜打偏了。

肉搏中班杰明一个反身偷袭刺中塔维顿,接着一个补刀,彻底结果了这个杀了他两个儿子和儿媳一家的恶魔。

此战独立军大败英军,盼望已久的法国舰队终于赶到,陆地海上两面夹击,到了这时,康瓦理斯将军还在那瞎琢磨“怎么可能变成这样?

他们只是杂牌军,庄稼汉”,无可奈何之下康瓦理斯将军只好命英军投降。

美国即将建国,班杰明的长官和战友继续为新国家尽力,而班杰明携新婚妻子和孩子们一起回到家乡,乡亲们正在给他家重建房屋,“新世界从这里开始”。

 5 ) DL

英国人在新大陆上留下了什麽: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国家,以及曾经真实的精神乐园.当过去的道德法官蜕变为世界警察时,当美国人逐渐学会现实政治时,是谁的悲哀呢?自由女神已不在是全体人类的追求.那个英雄的年代,如同古希腊城邦一样,只存在于浩瀚的历史中了.英国人让美国人沿着它的思路走下去.呵,再见吧,往昔的灯塔.你和我们一样了.

 6 ) 中国版《爱国者》

看罢电影在想,如果是有部中国版的《爱国者》,可能会被这样设计:1 为表现日本人的残暴,不会用枪杀战俘这种小儿科的方式,应该是直接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屠杀;如果是虐杀,效果更好。

2 日本人造的椅子比中国的好?

不可能,删掉。

替换之日本人的拳脚比不上中国大侠们的功夫。

3 汉奸在火烧祠堂、火烧会馆等公共场所时,决不能表现出半点不忍心,否则汉奸的丑恶形象会被破坏掉;必须一奸到底没商量,最好是边烧边叫嚣:这就是私通共匪的下场!

……4 出现在议事会议中的将军被人质询和责难——有病吧,在中国有关杀人的事业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将军应该下命令:你们被征调了。

5 身为上校的男猪脚很轻松地就加入了将军们的军事会议中?

这简直是疯了——太无视军队大佬们的存在了吧?

应该递报告。

(属无意义情结,删掉)6 革命胜利后解甲归田?

——有没有搞错?

仗不都白打了?

所以胜利后男猪脚必须而且只能有两个去处:要么出现在党政机关里,要么出现在人民军队里继续为人民服务……7 由第6推出,革命胜利后男猪脚自驾马车回家也是不能接受的——应该胸前戴着大红花,在列队欢迎的群众的山呼声中衣锦还乡。

 7 ) 爱国其实是爱家

国和家是不能分开的影片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主角在失去家人后的愤怒、悲痛和强烈的无力感而且导演也试图去阐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英法大战中主角用一种深深自责口吻向儿子复述战争的经过他一直不断的祈祷上帝的原谅曾有一个画面即是主角赢的胜利后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教堂里静静的祷告其实,电影有着自己本国的风格,战争时,没有敌意的话,作为一个绅士,一方贵族,不会做出偷袭的事情。

觉得这电影适合他们本国人去看,有些不言而喻的事情,像中国的暗指一样的东西,只有去了解他们的历史,他们的风俗,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导演所想表达的东西。

 8 ) 这部电影在我脑中留下了最深刻的画面!susan

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多说了,但对这部电影特殊的感情却是因为mel饰演的Benjamin Martin的小女儿susan!

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不会忘记那一段:benjamin离开家的时候小女儿susan还不会讲话,等他回来susan的阿姨说susan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但每次benjiamin陪着susuan她都默默不语,ben希望susan给他说一个字的愿望都未能如愿,心里很难受!

当ben又一次要离开家踏上战场上的时候,镜头对准了susan,小susan的表情开始变化,慢慢的开始要哭泣,然后几乎崩溃的跑过去说“Papa, don't go! I'll say anything.I'll say anything you want.Tell me what you want me to say.I'll say anything.I promise, Papa. Please don't go.”每次看到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可思议的流泪!

也因此让我永远的记住了这短短几秒钟的画面!

 9 ) 爱国者——大环境下的小人物

爱国者,光听名字大多数人一定会先入为主的判断,又是一部弘扬美国意识形态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电影,当然,在初次观影的时候我也是从一开始就抱着这种带有意识形态的主观概念来欣赏这部电影的。

第一遍观影结束的时候,当时的我觉得早期的美国人只不过是在以保家卫国的视角来评判这件事情,但是殊不知他们也是“保家卫国“的侵略者,他们是为了扩张领土海外殖民的产物,于是,那时我想写美国独立战争中印第安人的存亡然后草草了事。

不过幸好我有一个反复观看影片的习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观看这部电影,我恍然发现这不仅是一部史诗,而且是一部战争史诗,在电影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优秀的战争片,必然是反战片。

当有了这个先决条件,我再去观看的时候,看到的则是一个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爱国者”。

本片的主角本杰明年轻的时候,参与过法国与印第安部落的战争,在这些早期殖民的残酷战争中,他痛失爱妻,从此发誓要永远的远离战争,成为了反战主义者,因此当人们在议院一同讨论要不要对英王军队宣战的时候,他说:“这场战争将不是在前线进行,也不是在遥远的战场,战火会在我们的身边燃烧,在我们的家园燃烧。

我们的孩子们将会亲身体验战争的可怕,他们的童真将会和我们一同死去……”。

但是他代表的少数还是服从了多数,随着战争的开始,战火最终还是烧到了他的家园,英军俘虏了他参军的大儿子,杀死了他年幼的小儿子,然后放火烧掉了他的房子。

这成为了压垮这个已经失去妻子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原来珍视的一切都被人夺走,他终于揭竿而起。

当他为了解救大儿子,亲手杀掉了20多名英军的时候;当他对着一具已经死亡的英军尸体,歇斯底里一斧又一斧劈去的时候,我看到的并不是一位为国杀敌的爱国者,而是一位救子心切的父亲,一个迫于时局反抗的小人物。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这就是他唯一的抉择。

电影中牧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牧羊人要保护他的羊群,有时要赶走野狼。

在这种绝境之中,本杰明就成为了牧羊人,而他使命就是保护他那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赶走英军。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个代主人参军的黑奴,在大儿子向他描绘着独立之后人人平等的美好愿景的时候,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平等,听起来不错。

当他看到政府贴出的告示上面写着参军满一年的奴隶可以成为自由人并可以拿到军饷的时候,一个白人轻蔑的问他:“你自由之后能干什么?

”他虽然没有回答,但是眼睛里已经饱含着希望的光芒。

最后我想用教父中的一句话来说明我心目中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样子,《教父》里的人生观:第一步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顾好家人,第三步要尽可能帮助善良的人,第四步为族群发声,第五步为国家争荣誉。

事实上作为男人,前两步成功,人生已算得上圆满,做到第三步堪称伟大,而随意颠倒次序的那些人,一般不值得信任。

不要说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

——马里奥·普佐

 10 ) [影评]爱国者:美利坚和北极星的家国叙述

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片子译作“决战时刻”或者“孤军雄心”都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直译的名字只是土了点,却恰好符合影片的本意:一个美国农民对国家的爱,于是这个译法确乎不错。

这部片子其实没什么说道,典型的美国式的“古装大片”,特效好,战斗场面多,道理浅显,符合喜欢《勇敢的心》、《最后的武士》之类影片的观众的审美趣味。

有趣之处在于两点,其一就是导演实际上是个甚牛的德国人,他的毕业作品还曾在1983年获选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

然而此君最擅长拍得都是《独立日》、《后天》之类典型的美国大片。

在“大片无国界”之外,我们多少也嗅到了商业利益之后的无根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本质,正如第二点有趣之处,一个德国人拍出来给全世界看的,对美国建国历史的“主流叙述”。

影片讲的是一个叫做本杰明·马丁的美国农民一家在独立战争中的风风雨雨,主要表现的也是美国民兵在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讽刺了英国人的残暴和法国人的不靠谱。

甚有味道的是英音和美音的交织以及对抗,天晓得那个年代有没有这种语音上的分化……切入角度是大家熟悉的从不愿战争到被逼参战,再到领导军队大获全胜这样一个典型的英雄叙述,有意思的是,马丁大叔不愿参战的原因是“要保护自己的家人”,终于,当儿子死在自己的面前、房子也被英军烧了的时候,他发飚了……于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儿子)收拾掉了20多个英军,从此踏上了民兵的不归路。

精心设计的一个细节是他妻子的项链,北极星——他恰好有7个儿女。

这个家的符号一直被强化着。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提供的主流叙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家园,英勇的美利坚人民站起来了,把英国人赶出了美国的土地。

而事实上,所有的经济政治复杂因素都已经被抛开,而最有意思的,关于美国那个“民族”的如何想象和建构的过程丝毫也没有表现出来。

那种对家的爱,怎么看都苍白无力——对待这么大的历史命题,用这种个人的角度去叙述,我们不能要求太多,《阿甘正传》那是极品,可遇不可求。

从这个视角,我们只能看到“家”,而“国”也仅限于利益不同的英美之争。

战争的理由却真的跟历史书,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书上写的一样。

看到影片还煞费苦心地安排一群“自由的黑奴”主动参战的时候,我不由得笑了;而当梅尔·吉布森饰演的马丁大叔扛着星条旗,一如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领导人民》一般冲了出来的时候,我不由得哈哈大笑,终于还是不忘掉战争中的个人英雄啊。

独立战争之后,重建家园的人们脸上是幸福的笑容。

这些都不算什么,可怕的是,这一切竟然是如此的亲切和熟悉,一如我们自己的故事。

无论是德国导演还是中国观众,我们都是如此地熟悉和热爱美国历史,甚至比美国人还要热爱,正如若干世纪之前我们被人热爱一样。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289196/

《爱国者》短评

當我們開始渴望改變,就不要害怕血染家園,自由的代價如此昂貴,但卻值得我們為它而戰;當小女兒説出"爸爸不要走,你要我説什麼我都説,我要你陪在我身邊"跟著哭了,另外還有稚嫩的希斯萊杰可看

6分钟前
  • Pin
  • 还行

是真不喜欢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也是看到想吐,这不就一抗英神剧么,全班一起看的,大家都笑得好开心。

11分钟前
  • 赵铁柱
  • 很差

补标,灯塔国主旋律,剧情和战争场面也就那样吧

14分钟前
  • 马蒙马莫
  • 较差

妥妥的美帝的主旋律爱国片:个人主义退伍富农在殖民者的铁蹄之下痛失爱子被唤起斗争意识参军入伍,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际凭借出众的个人能力和军事素养带动群众发动游击战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战绩。另一方面,殖民地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纷纷起来抗争,在妇女会的动员之下出现母亲叫儿打眉毛,妻子送郎上战

16分钟前
  • 核桃小丸子
  • 推荐

煎熬

19分钟前
  • 核潜艇水落
  • 较差

一直觉得这种电影很无聊 可我还是看了

22分钟前
  • 云朵里的棉花糖
  • 很差

梅尔·吉布森表现不错,法国人我也喜欢,年轻一对的爱情也值得称道。经典场景也一再重温。

26分钟前
  • oldniu
  • 推荐

太浮夸了

28分钟前
  • VZ
  • 较差

robert 才是编剧这次 不是gibson , robert rodat的其他作品还有拯救大兵

29分钟前
  • 妙歌
  • 推荐

hihi,it is somebody

34分钟前
  • 天涯
  • 还行

破产版的勇敢的心。 扛着旗开着挂冲锋 老梅真有你的。

38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还是老套的美式电影,个人英雄主义,还是梅尔大叔最擅长的角色,用力过猛的个人魅力。虽难免夸大矫情造作,但没什么好解释的,就是值得一看。可以思考的东西很多。

41分钟前
  • 暴暴
  • 还行

烂片之一,以前看过。

43分钟前
  • pubb
  • 较差

老美主旋律,整体风格是以前的好莱坞大片,黄金之光、田园诗,但是角色人设和一些桥段使得此片成为一坨💩,另一种经典,当属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英雄主角。另外,白那时的士兵和军队真正搞笑,光鲜亮丽的虚伪的去世,老钱士兵。2000竟然排这种片

47分钟前
  • 肤浅之人
  • 较差

还可以吧~~总觉得很人性~~战争中有恐惧所以害怕,有悲伤所以畏惧~~

50分钟前
  • memory
  • 推荐

低IQ之主旋律,原来是2012的神秘导演,原来他专拍主旋律

52分钟前
  • brocceli
  • 较差

梅尔·吉布森就是英格兰克星!华莱士灵魂附体,漫山遍野专杀英国人,这次连自由都不用喊了

57分钟前
  • 夜无汐
  • 力荐

美国版《平原游击队》……忒英雄主义了吧,Gibson你要不要脸到底?我就不明白Pacino的革命明明强过本片那么多,还老被一群人云亦云的跟风族墙倒众人推,揍得满地找牙~

58分钟前
  • Over5
  • 较差

我是有孩子的人,对于战争我没权利讲原则。国家,家国。人们都是为了守护家人。什么都不做才会让人羞愧。不要相信别人,要相信自己你可以拒绝斗争,可你又空谈一切。6/10战争从来没有停歇,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口中的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人间本来就已经有了很多规矩。

1小时前
  • 糖是甜图是宝
  • 还行

7.4/10 dvd

1小时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