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看的片子虽然视效,剪辑不高明,甚至与剧本有点平庸(开局一把枪,冲破防守线),但很有趣的是他同时把好多内容以并没有很唐突的方式放进了1个半小时的片长中,而且人物关系处理的还不错其中最亮眼也是最俗套的镜头就是英国佬疯狂的想给牌老点上最后一根烟,但是直到最后牌佬双目圆睁也没能抽上最后一口(牌佬在片中很憨厚,全片都在要烟)而全片中虽然是“走啊走啊走”的公路模式,一些情节的设计也中规中矩,但每个人都有一个物件(或者行为)作为联系,一个秘密进行深化,让每个人的形象都很有血有肉但也有失真的地方1.前线1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法兰西女人的家,还播放着黑胶,甚至还在整面包2.中途的那个德军士兵在结尾处和医疗小子互相点头笑了(大哥你被俘虏第二次了)【但是这个德军小子是全片反战主题呈现的关键,主角迪克说过一句话“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只是身上穿着的军服不同”】,直到最后医疗小子为一个德军进行医疗,似乎是在讲他与德国人的和解(恨来源于他不想参军还差点被杀,战友也大多被杀自己却无能为力),但实际上在讲反对战争,坚持人之间的人文温暖总评4分吧,一分给他反战的呈现,0.5给题材,一分给他人物之间关系的呈现,1.5分给英国佬最后给牌佬点烟没点着的那个画面最后So fucking warm.
英国佬没给牌佬点上的烟
德国小子
迪克
被迪克误杀的一家
迪克和他的老婆
我看的不全,感觉一般,我看的版本配有中文,但是和英文混到一块儿了,感觉怪怪的,没看完 但是看了一部电影,记录到豆瓣来,已经是一个下意识的习惯了,来了发现有点BUG,所以改了一下,就此给管理员发了一个帖子,今天上午进来,已经改完了,佩服的。。。
这部电影,灌输的思想是——上帝站在了盟军(也就是所谓正义的)一边,其并通过上帝的使者——那位牧师的种种关键性作用,最后把情报送到了盟军的防区。
为了体现上帝的博爱和仁慈,凡是敌方(德军)中有信仰上帝的,也可以被当作“兄弟”来对待——哪怕他成为对自己国家和军队的叛徒(同时也是懦夫),但是一样被获得了肯定和赞许。
殊不知,战争本来就是成王败寇的事情,对战争的记录和描绘也是由胜利者来写就的。
于是,到底是上帝成就了胜利者,还是胜利者通过胜利后强化对上帝的信仰来确立自己获胜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正义性呢,电影给出的答案充斥了意识形态的东西。
谁都害怕死亡,特别是在战时,对死亡的恐惧一直伴随着每一个人。
如何去寻找解脱,个人方法不同。
不要等到死前才想到忏悔。
一个人,应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是找到这样的人相伴,也不至于在死前恐慌。
本片试图对人性进行挖掘,对战争中的敌我关系进行思考,但不够深入。
也许故事本来就不够精彩,所以本片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卖点,唯一感觉就是冰天雪地好冷,和敌我的彼此包容,战争对人性的冲击。
这些别的片子都拍烂的概念,绝地三尺的题材。
到了这片,给人感觉也就是一个二战老兵,在冬天和我们说了一个很普通很真实的个人经历而已。
德国眼看就不行了,开始屠杀美国俘虏。
这明显是违反某些国际公约的,一直都觉得英国和法国这些欧洲国家还算是文明人。
怎么德国却做出这么不人道的事情出来。
最后只逃出来几个人,找大部队的路上又遇到了一个英国飞行员。
这个英国人是赶去送情报的,几个美国人决定带他去找电话。
开车过去的时候,瞬间暴露了。
还好及时的撤掉了纳粹的旗帜,不然就要死于友军的炮火了。
迪克牺牲了自己,掩护其他2个人撤退。
迪克对德国鬼子还是比较友善的,在一开始他就放跑了一个。
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否则真的可以坐下来喝啤酒吃肉串了。
好几篇影评说本片是老美在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因此评价不高。
并且,如此一来,甚至应在观片时对此有所警惕。
如果本片真的有“意识形态”输出,最明显的一条大概就是“善待俘虏”了。
这不也是共军一向所自我标榜和大力宣传的吗。
既是本土也认同的“普世价值”,何来意识形态输出?
退一步说,如果一种意识形态(价值观)是让人向善的,那就算真是老美在输出意识形态又能怎样?
宁要公产草,不要美帝苗?
我觉得这个片子给人很好的反思。
男主角对德国人有那么好的回忆,如果不是战争他也许永远都不用用枪对着他曾经热爱过得民族。
他们只不过都是在完成自己对国家的义务,谁是战争的罪人呢?
只不过是那些利用战争来换取利益的人。
还有男主角读的那本书不是圣经。
在战争中,我们只是一个士兵,我们在战场上,除了救赎自己,是否也可以救赎别人。
一个或者几个恶人挑起了战争,许多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离开自己的生活,穿上不同的军装,在冰天雪地里淌下自己的鲜血。
战争最可恶的就是这一点,普通的年轻人,大家并不彼此仇恨,却因为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的原因,彼此剥夺着年轻的生命。
许多本来善良的心,在队友的血肉之中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他们憎恨敌人,并且以此为战斗的动力,不然如何支撑下去?
在这样冷酷的世界里,有一颗善良的心,更加备受折磨。
传教士迪肯,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喝咖啡,在柏林传教期间,战争爆发了,参加了战斗,他会讲德语,是神枪手。
他的长官被他救过很多次,说他是最可靠的战友。
然而就是这样善良的一个人,却在一次战斗中,无意中杀死了两个妇女和六个孩子。
这种错误,对他来说不可饶恕,他出现了幻觉,不时地看见那些平民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
一群盟军被德军俘虏了,一个德国人搜迪肯的身,却给他留下了他心爱的圣经和妈妈的照片。
一个盟军逃跑,引发了两边的混乱,德军杀掉了许多投降的盟军,迪肯在逃跑过程中,夺了一个德军的枪,却发现正是当时搜他身的人,他放了那人一条生路。
在小木屋附近,迪肯这个神枪手意外地没有打中一个德国士兵,后来才知道这个德国士兵正是他在柏林传教时候教过的鲁道夫,他放走了鲁道夫,后来,鲁道夫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又留给他们一辆吉普车,让他们可以穿越火线,把信息送到盟军那边。
我想说,救赎别人,既是救赎自己。
最后,憎恨德国人的医疗兵古尔德也终于懂得,敌我双方,只是制服不同,其他都是一样。
他在结尾对迪肯说,你救了我的命。
但我看到他开始给投降的德兵包扎的时候 ,我知道,迪肯也救了古尔德的心灵。
在迪肯死去的瞬间,他看到那些被他误杀的平民就在不远处,他死后是闭着眼睛,手放在胸前的,我想,他也救赎了自己。
很少在看完二战题材的影片后心情如此复杂。
说起战争,太多的战火和硝烟,大多数这方面的影片都是利用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人们感觉到战争的残酷,破坏和毁灭。
我认为这类型里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拯救大兵瑞恩》,不过这也算是大成本的制作,他们有钱这样折腾。
《Saints. and. soldiers.》(中文译做《圣战士》或《冰雪勇士》)的视角比较独特。
一开始德国兵枪杀战俘就已经届定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
在非正义的背景下,观众自然多了对逃离出封锁的士兵的同情。
而且他们只有5个人,在此之前并不相识,但是相同的处境让他们很快结成联盟,相互依赖以保存活。
英国飞行兵的出现,让大家承担起护送情报的责任。
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战争给每个身在其中的人带来的内心冲击也随之暴露出来。
迪克一直笼罩在战争幻想症的阴影下,被他误杀的两个妇女和四个儿童让他完全陷入了内疚和自责里。
当看到一个手握枪支、训练有速的士兵因为在幻觉里看到一个破损的玩偶而惊慌无助,并且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谴责时,震撼了。
战争的恐怖并不只表现在一片片的废墟上,灵魂的不安是最无法接受的。
迪克随身带着《圣经》,希望从中得到救赎。
广阔的树林,漫天大雪,希望仅仅寄托在一本书上。
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这部电影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在于5个人临时组成的小分队内部的矛盾。
本以为在敌人的威胁下,这是一个很和谐的小组织。
可是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保护圈,他们并不轻易打破这层透明的膜。
卫生兵的自私胆怯、英国兵的些许高傲,都在结尾时有彻底的改变,而这种转变又正是因为他们内部的磨合所致。
彼此依存,相互矛盾,从中得到净化,当这些同时发生,并且是发生在相同的人身上,人物形象就立体的展现出来了。
结尾处,迪克因为掩护战友,被敌人击中。
他中枪时,双膝跪地,两手张开,面向天空仰面倒下,临死前眼前浮现被他误杀的六个人。
整个镜头看上去像是受难的基督徒的形象,而虔诚的他身上却穿着德国兵的军服。
那么,他是在祈祷胜利,还是在忏悔罪过?
迪克牺牲后,被他掩护的卫生兵把那本《圣经》放在了自己身上,并且为一个不相识的德国人治疗。
迪克曾经说过,他们只不过穿的服装不同而已。
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他的心已经被迪克感化。
战争带给人们多样的体会,残酷中也能涤净灵魂。
so fucking warm。ps 谁译的这二逼中文名?
战争场面
总下错电影 靠
1944年12月纳粹在马尔梅迪屠杀美军俘虏,前神父迪克、医疗兵斯蒂文、老烟枪谢尔和中士戈登侥幸逃脱。迪克通晓德语枪法精准,因追击德兵误杀妇孺精神失控,如今缴械德兵却无法扣下扳机。搜刮野战医疗车后栖身木屋,躲入地窖窃听德军抢先救下跳伞飞行员温利,得知德军正渡过墨兹河奇袭弹药库,必须警告指挥部。半途小憩未能舒缓情绪,迪克又见冤魂哀嚎倒地。风雪骤起,谢尔误踏木棚顶坠落,众人将其搀进木屋受到女主人凯瑟琳热情招待。路过德军见色起意,迪克出手射杀军官却数次未射中德兵。鲁道夫撞上冒雪离开的温利被俘,迪克认出教友喝止战友杀俘,更让其用情报换取自由。放弃曼赫转道莱根,谈笑间戈登被狙杀。温利腿部中弹流血暴露藏身地,谢尔搀其逃跑遇敌牺牲。经鲁道夫指点夺车逃跑,冒充德军穿越火线暴露被炮火掀翻,迪克断后牺牲。情报送达
往战友嘴里放了半支烟 手却一直抖的点不着 。。。战友的情谊
节奏太慢了...
随便用什么题材,人家说的都是人性,不像我们的战争片都是组织啊党啊什么的,搞得跟义和团似的……
CCTV6看的,至今印象很深刻,我喜欢
没同题材的血战钢锯岭给力。
it is this less
一直在思考这个电影的名字叫什么?今天百度提问终于知道原来叫冰雪勇士,当时看完很感人的,现在觉得也很有感触,情镜塑造的很好
5个盟军,5个有自己秘密的男人,故事紧凑,值得休闲时一看。
这片也能拍到3
一群不知名的二三流演员主演的美国战争片,拍得有点像恐怖片,汗~~
导演想体现残酷的战争下人性的可贵,出发点挺好,但是前面的剧情铺垫实在是太长了。差点没坚持下来
垃圾
跨越国界的战争在个人层面上的投影,原来圣与凡,他与他之间如此接近.冰冷中透出温暖的思考.眼光独到的战争片.
有几处细节挺感动人的,人物不多,但涵盖了战争中的所有人 战友 敌人 平民 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伤害者。
要了一部电影🚬的胖子到死也没抽上,看完之后退回开头,发现开始德军搜刮的烟就是他的。有点滑头蜜汁自信的英国佬因为对绝密情报有独家解释权,所以在大家奋力相助下完成任务。那个领导好像是中士吧,爱上了比利时这片土地,然后刚表示想学法语,就被爆头了。迪是一个在柏林生活过的美国兵,对德国兵没有那么深的恨意,觉得很多人只是军装不同,他误杀了女人和小孩之后,就有点崩溃,最后的死是他对自己的救赎,虽然很让人惋惜。医疗兵从开始对德国兵的态度,到被迪感化,最后主动救战俘,这才是最让人感动的,因为如果没有迪放走的德国兵,他也无法活命。弹幕里看到一句最戳的,说二战的西方士兵都穿牛皮靴,而我们是布鞋。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看到过美国人的靴子和志愿军的球鞋,那个对比,直击人心。越看二战电影,越了解那段历史,越感恩生活。
一部二十年前的美国小成本二战题材电影,第一次看,超高清版;在部分法语和德语台词缺失中文字幕的情况下,我依旧看完了,剧情的主要来龙去脉也能看明白;该片各个方面中规中矩,没头什么太出色的地方,但是也无明显不足之处;三星评价,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