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已经拍的很好了,但和原著还是有很大差距,作为一个看了大把日剧的人来说,日剧的特点不就是努力感?看看原著,细品一下什么叫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一句“泡沫经济的破裂”,是多少普通女人的悲剧。
这本书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电视剧的配乐、演技什么的都挺好的,但是有一些点和原著有差别女主的演员长得太漂亮,原著里是一个长相普通,也不喜欢打扮的女人,不过这个女主的演员演技很好,也特意处理过不常打扮,这个就不说了,好演员值得肯定①删掉了阳子爸爸婚内出轨+家暴的一段②阳子的弟弟死于校园暴力,家里只有阳子察觉了这件事③阳子的爸爸不仅是因为泡沫经济破裂后被辞退,而是玩股票证券之类的破产了,直接离家出走了④阳子27岁之前都过着一个很普通的年轻女性的生活,我看有人说她天资普通又要强这可真是冤枉她了,这个女人没有任何野心,纯粹是被家庭和社会逼到这个地步的,别再在她身上找问题了,要不然社会推理派的“社会”就白写了⑤删掉了阳子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她初中喜欢的男孩,是个漫画家⑥剧里“绝叫”次数过多⑦把神代改成了真爱阳子,原著里只是对宠物的爱情⑧原著里,阳子最后没有被找到
无论我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来形容日本影视都不为过。
今天,我强烈推荐两三个月前播出的一部电视剧——《绝叫》。
虽说是电视剧,也才四集,每集大概五十分钟,总共时长四小时不到,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绝佳的电视剧时长。
从《绝叫》这个题目也可以预想到它并不是一部让人欢快的剧目。
如果你看电视剧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也许不会喜欢看,但如果你把它作为欣赏一件艺术品来看,我想,你必定也会喜欢这部剧的。
虽然它是一部电视剧,但是它具有电影般的严谨。
情节紧凑,画面色调考究,演员演技精湛,思想主题悲悯且悲怆。
在这里我就不剧透故事情节。
我只稍微聊一下剧中的女主角铃木阳子。
剧中反复强调一个词——“弃民”,也就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阳子就是其中之一。
阳子从小就被重男轻女的母亲所忽视,后来又被父亲抛弃。
举目无亲的她不得不到东京去谋生计。
东京虽然繁荣,但是不聪明、没学历、没背景、又单纯的她根本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这个城市对她是那么的吝啬,甚至给她提供的空气都稀薄得难以呼吸。
后来,阳子成为了一位“恶女”,但她是那么的可怜与可悯,她的恶行在我看来都可以被谅解。
也许是因为在她的身影中,我看到了自己焦虑的一面。
很多时候,我都担心自己说不定哪一天会一不小心掉入到没工作、没谋生手段、没人爱的“弃民”深渊。
别看身边的人总是在消费、总是在炫富就觉得整个国家都是有钱人。
觉得方便面是一种奢侈品的小孩大有人在。
中国的有钱人是有很多,但穷人更多。
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富裕有时候也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像《绝叫》这类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的极具人性关怀的影视在大陆是绝对拍不出来的,至少近些年不会有。
大陆有才情的导演和制片人不在少数,无奈有一个影视审查制度。
有审查制度没有错,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但偏偏大陆这种机构有点“与众不同”,他们想,我们必须要让观众以为像《绝叫》里的“弃民”只有日本这种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才有,所以我们可以引进,但我们自己绝不能拍。
source:【专访】《绝叫》——尾野真千子(突然想补TV志的访问XD) (weibo.com) Q:这是从一具死后半年才被发现的女性遗体所开始的故事,此剧描绘了「贫困」、「边缘社会」、「黑心企业」等社会问题,看剧本时是什么样的感受?
A:真的很揪心。
觉得是心痛、又难受的剧本。
被称为「弱者」的人们走上作恶的道路,还有那些为了自己而去利用别人的人,也让人觉得恐怖。
因为这在现实中绝对都是存在的呀。
而且为什么都没有人帮阳子一把呢。
回想以前接不到戏的时候,我要是一步踏错,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呢……。
这么一想就让我觉得很可怕。
以这层意义来说,我对阳子是有共鸣的。
Q:应该只是个平凡女生的阳子甚至还去犯罪,尾野桑对这样的人有什么看法?
A:她的人生会开始产生改变,我觉得首先关键还是在于不被父母认同吧。
因为父母没有负起该承担的责任,结果她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弱势」。
明明如此,但她还是打算接济母亲。
老实说,我觉得她不用去接济对方的啊。
但阳子对母亲还是有心软的那部分感情。
自己都没钱生活了,甚至还要去借钱来帮助一直对自己都很无情的母亲,换作我是做不到的。
越是被母亲冷落,也就越会想去相信自己后来所遇到的人呀。
她想着如果是这人应该行,结果想要相信的对象却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
所以对她来说也只有那样的方法了。
Q:虽说是会发生在身边的事,但是像阳子那样甚至犯下那些罪行的人也不多,妳是怎么接受这个部分的呢?
A:是一种似近又远的感觉吧……。
光是没钱这点,人就会有一种可悲又不安的心情。
电车也没钱搭、很多事都不能做。
这样一来,很容易会觉得全世界是不是都在与自己为敌。
有时候甚至去买个东西,人家只是卖个东西,也会对人家有一种「不过是个卖东西的为什么要看不起我」的想法……,明明有身体和力气,想做的事却无法做。
这点会让人越来越往负面去思考。
所以,就算平常觉得「竟然会去犯罪……」,但这样一想,会有这种负面想法,其实也没离自己有那么的遥远。
像我没钱时还有一些人愿意听我说话而且帮助我,烦恼的时候,至少一星期有一次会和家人聊聊天……。
因为从周遭的人身上得到了帮助,总算才能想办法熬了过来。
但阳子却没有得到这些帮助。
母亲对她撒手不管、没人倾听她的心声。
一想到这点,真的很难受。
Q:饰演阳子注意的地方?
A:「希望演一个很普通的人」,一开始制作人和导演这样对我说,表示「想要刻划出一个普通的人如何渐渐的发生改变」。
所以我真的只是在演一个平凡的人。
只不过因为几乎都是小小声的说话,觉得好压抑啊(笑)。
有很多驼着背视线朝下一边说「对不起」的道歉镜头,肩膀好酸……。
也有像剧名《绝叫》那样号哭的镜头,但是现在还没拍,好想赶快发泄一下哦(笑)。
Q:剪掉长髪是因为要塑造角色吗?
A:我是很想说「对」啦但其实不是(笑),纯粹只是转换个心情。
从国中以来就没留过这么短。
剪短之后洗头时间变短、吹干也很快、洗发精也用得少,实在太感动了啊(笑)。
所以一想到没钱的阳子应该是过着节俭的生活吧,以结果论来说剪短是正确的(笑)。
只是阳子因为职业缘故,加上年龄是包含了从20代到30代,所以在这点上面还是有和妆发师讨论「这时期头发卷一点、那时期直一点……」。
毕竟直观的要素也很重要,比如浏海有没有盖到眼睛感觉也会截然不同。
Q:水田成英导演说看原著时觉得「铃木阳子就是尾野真千子啊!
」A:心情复杂(笑)。
希望她有个好下场啰。
如果是在说我演得出这个人物,那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觉得我可以的话我会全力以赴的。
是抱着开心的心情去演的喔。
Q:确实可能会觉得「我是给人这种感觉哦?
」。
和水田导演都聊些什么呢?
A:拍摄空档都跟导演一来一往的开玩笑。
我乱开玩笑,导演都会配合我耶。
然后要是我突然眼神认真起来,他就会吐槽「一副要杀人的眼神」。
每天都像这样的对话。
但只是两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已啦。
Q:拍摄现场的气氛如何?
A:真是很棒的团队,每天都过得很愉快。
这是一个以扎实拍戏为重心的剧组,很感激。
也多亏了大家,让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去演。
在能够专心演戏的这个层面上,这次也聚集了很多我很欣赏的工作人员们。
像这么不带压力又幸福的拍摄现场真的很难得,要是习惯了,我怕会不会不想去其他剧组了啊(笑)。
Q:接下来想请问关于共演者,让阳子成为犯罪者而且改变其面貌的神代,对饰演他的安田显桑有什么印象以及合作的感觉?
A:整个人就像一个无良业者(笑)。
注视着那双不知道在想些啥的眼睛深处,会被吸进去。
在拍摄阳子听到神代说那些温柔的话时,忍不住内心波动「好想被这人给收了」……。
体会到这种很「诈」的地方,理解大家为什么会被无良业者给骗了……。
他演戏起来真的很有趣,觉得很尽兴。
也会提出建议,有一股强烈的吸力呢。
所以我下意识觉得跟着他的脚步就可以了。
他拥有这样的力量。
安田桑是如此、神代也有这样强烈的吸力。
他对阳子说出了她一直以来都希望听到的话,虽然她不知道那是不是神代的真正心声。
与神代的相遇对阳子而言,尽管只是一瞬间,但至少也体会到了短暂的幸福。
Q:说到WOWOW的电视剧,就是给人「社会派电视剧」的感觉,对尾野桑而言,妳对WOWOW电视剧的印象是?
A:第一次参演W台的剧是《飞上天空的轮胎》,可以饰演带有讯息性和意义的人物很高兴,得到了很好的角色是很开心的。
然后以前在工作上从来没被说过漂亮啥的,但在那一部被灯光师说「很美哦」。
而且那位灯光师还是这次的灯光师耶。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的缘故,当然演到值得传达的东西也是原因啦,回忆特别鲜明呢。
Q:像这次《绝叫》这样让人心痛的故事,看剧本会不会受主角影响呢?
A:在演戏的当下会投入那个人的情绪之中,但当天收工就会回到平常的「尾野真千子」了。
切换算是擅长的。
Q:都是怎么切换的呢?
A:平常收工就是结束了。
Q:那么,不是属于那种很难出戏的人?
A:很难出戏的话我应该会死掉吧(笑)。
毕竟至今也演过很多痛苦的作品,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变成擅长这种切换的人了。
算专长吧,极少数的专长之一。
Q:相反的,都是怎么入戏的呢?
A:喊「start!
」就会进入角色了。
拍摄前不会先去塑造人物。
Q:听过尾野桑也会把自己经历反映在角色上,那像这次的作品,要运用过去的经验去诠释这人物会不会变得困难?
A:像在底层生活的时期或没钱的时候也曾经心生埋怨,因为跟阳子有过类似的感觉,所以那也是一种运用自己经历的形式。
虽然偶尔也是会在心里先进行一番解释,觉得也会有像人物这样的心情,然后才去演,但那些演过的作品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自己本身也经历到了一些事,我从这两者之中去提炼出来的比较多。
应该也有很多人拥有极相似的经验,所以也许能够理解她的心情吧。
Q:饰演阳子的感想?
A:平常演比较脱离现实的题材时也会烦恼不知道要用什么情绪才好,但这次可以拿自己的感觉来做参考,泪水就会自然而然的涌出。
这人物让我可以真诚的去面对她。
Q:剧中那句「所谓活着,是不是代表着就要去挣扎」的台词也让人印象深刻,对于尾野桑而言,妳认为「活着」是?
A:拥有了生命,还是不能放弃。
只能活下去。
这点阳子也知道,结果她为了活下去而一路挣扎。
但她做错了选择。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尽量不让自己演变成像这样的局面。
这也是一个无法简单找出答案的问题,如果活着就会遇到很多事,这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
「活着」虽然会很辛苦,不过我觉得为了这天经地义的事还是要好好的努力。
Q:透过《绝叫》这样的作品,有什么获得?
A:有很多收获。
觉得原来有这样的心情啊之类的,原本自己内心所没有的感觉,在这方面来说是有收获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收获,也无法投射在下一部戏。
看不同剧本时看到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我不会心生抗拒的认为「不可能有这种事」,而是觉得可以从中学习到些什么,「也许可以这么说、也许会这么想」,所以有一种「嗯,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事吧」的心情,能够多得到一种收获。
Q:那么最后,请向观众说几句话。
A:我自己,虽然对于犯罪本身没有共鸣,但能够理解一个女人说不定会陷入走投无路的处境。
平常,那些日常生活中和自己聊着天的朋友和家人们里面,会不会也有人也被逼到了困境中呢。
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周遭也不奇怪的故事,有了想试着多去关心自己身边人的心情。
所以透过这部作品,想传达出也许某天,一直以来都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也会失足坠落。
提醒自己不光是周遭的人,哪天可能也会碰上和阳子一样的事。
或许无法帮上对方什么忙,但说不定只是一句「谢谢」也能拯救对方,可以试着去多关心周遭的人,所以……请务必一起来瞧瞧这部剧好不好?
(笑)
老板 pua 阳子,然而令阳子屈服的是一段深刻的记忆:以前父母对她的疏忽、冷漠、打压。
没有被认真对待,最亲的人都觉得她没用,那在老板 pua 的此情此景,只好接受了自己无能没用的“人生谎言”。
老板之所以能够PUA 她,肯定是掌握了社会现状,他的公司全部都是女职员,他都对付她们的手段如出一辙。
那个社会现状就是,对女性不友好,重男轻女的过分,以及很多人都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
《厌女》《被讨厌的勇气》可能也是反映这种意义层面,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下。
女警官对拉阳子“入坑”的女性说“没关系”,但是是有关系,因为她,阳子踏入了这个行业,一步一步愈陷愈深。
政府的问题:不想核实,盲目,不想花钱,整个那个社会就有问题,加重了阳子的负担。
“绝叫”,是绝望的叫喊,影片中展现过阳子母亲的绝叫、阳子假装的绝叫、阳子杀神代时的绝叫、阳子企图弑母时的绝叫。
阳子两次真的绝叫实际是呐喊、是发泄,夹杂着悲愤与不甘。
没有人会是弃民,总会有某件事联系到你。
自认为是弃民,只不过是内心缺乏他人的关怀而已。
女警官不认识阳子,从未见过阳子,却一直努力寻找她,好奇她,虽然她是为了破案。
但在阳子看来,自己还不是弃民,虽然消除了所有自己存在的痕迹,然而内心深处却希望自己被人寻找—自己不是弃民—所以,她后来笑了“总算结束了”,其实是释然了—鱼缸的鱼比以前多了很多,也是种暗示吧。
总之,我觉得这部剧既是批判,又是教育。
让我们看到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激发我们多关怀别人,多关怀自己,尤其身为亲人。
政府和社会整个系统也应更加完善,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应该适时处理,而非推给“阳子们”。
起因:看日剧《绝叫》时,我是按照第1,2,4,3的顺序看的,是偶然导致的,但对剧情没有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看完日剧觉得挺不错,偶然看到豆瓣上原著党对日剧的差评,引起我读原著的兴趣。
阅读完原著后:原著比电视剧精彩得多,电视剧呈现的只是这个案件,而一系列案件的前因后果、旁枝末节,电视剧都是能舍则舍,这些正是本书被归类为社会推理小说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我认为的小说最精彩的地方。
只有4集的电视剧能将这个案子清晰呈现出来,已实属不易,但仍令人遗憾。
以下便是日剧未呈现的部分以及两者差异之处。
阳子的第一任丈夫山崎:山崎是阳子上学时的暗恋对象,中途转学,在阳子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搬去舅舅家时又与阳子重逢并与之恋爱结婚,阳子也随山崎搬去了东京。
后来山崎漫画事业每况愈下,阳子两年未有所出,山崎婚内出轨,小三怀孕,山崎便提出离婚而后和小三结婚。
阳子只得了两百万的赡养费,并且一次性付清。
值得一提的是,绫乃查案时找过山崎,从山崎的回答与前文的描述中,读者是可以知道山崎口中的阳子是有被他有意丑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美化自己。
同时他也极力掩饰自己是婚内出轨。
阳子弟弟自杀的前因后果:在书中,阳子弟弟极有可能是患了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学校和同学格格不入的他遭到了排挤和霸凌,这才导致了他的自杀。
他自杀后的部分在书中是极为精彩的。
母亲不知道他遭到了霸凌,也不愿意相信他是自杀。
排挤和霸凌他的同学及其同学的家长在他死后转而摆出一副很惋惜的模样,并且言辞尽是对他的赞赏,在葬礼上他们更是哀恸大哭。
母亲听到他人口中对儿子的赞美,看到葬礼为他的死而哭泣的人,一脸欣慰,觉得自己教育出了个好儿子,并选择性忽略她的儿子有可能是自杀。
绫乃的过去:电视剧中可以看出绫乃对阳子的案子的莫名关心,电视剧完全没有对绫乃过去的介绍,使得观众觉得绫乃的关心可能是出于她和阳子一样,同为单身大龄女性。
绫乃在结婚前就已在警局供职,初入职场的她出于对已婚前辈的崇敬,无法拒绝前辈的攻势而当了前辈的地下情人,后来和前辈分手遇上前夫并与他结婚,并辞职生了一个女儿。
但因为和丈夫的观念差异很大导致争吵不断,且她被自己制造的养育压力压垮,丈夫的理解反而加大这个压力,最后她意识到这个压力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了丈夫和女儿,便和丈夫离婚,自己独自离开了。
绫乃和丈夫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两种价值观,从小生活在法国的丈夫接受的是平等自由的思想,绫乃则是日本较为传统的思想,如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等,再加上养育子女的观念也不同,才导致两人婚姻的破裂。
绫乃的前夫其实是书中着墨较多的男性中,极少的正面角色。
离婚后绫乃因为需要工作才又回到了警局,她其实并不喜欢警局的工作。
从这些可以看出,绫乃对阳子案子的上心,实质是因为同为女性的她,在走大多数日本女性走的道路时却处处碰壁,最后不得不放弃,她的迷茫与失落在阳子的案子上找到了共鸣。
令人欣慰的是,在查案后期她和前辈因为案子见面了,她本来是想告诉前辈这个案子存在尸体并不是阳子的可能,但前辈一门心思想与她再续前缘,使得绫乃对他失望透顶,在发泄了不满后便离开了。
这个案子最后才盖棺论定,阳子成功逍遥法外。
冥冥中,两个女人都挣脱了某种束缚。
陪伴阳子化身为金鱼的弟弟:在书中,阳子孤独或者遭遇挫折时,化身为金鱼的弟弟都会陪伴在阳子身边,这个金鱼化身的弟弟其实是阳子想象出来安慰自己的,在小纯的葬礼之后出现。
小纯和阳子的关系其实并不亲密,母亲偏爱小纯,阳子也不喜欢小纯的性格。
阳子虽然猜到小纯遭到排挤和霸凌,但她选择了忽视,在小纯自杀后,看到周围人的虚伪,让她反而同情起小纯。
阳子是孤独的,小纯也是,小纯不被同学接纳,母亲偏爱的小纯也只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小纯,而不是真正的小纯,小纯也是孤独的,对小纯的理解和同情让她幻想出了一个金鱼小纯,陪伴自己。
金鱼的隐喻:卖鱼的六指大叔在阳子小时候送给她一条金鱼,在家里被忽视的她把感情寄托在金鱼上,因为母亲说金鱼像她,她这个时候还是很在意母亲的话。
但在金鱼死后,母亲一脸嫌恶地要把金鱼扔进垃圾桶。
书中母亲对阳子的伤害没有电视剧表现的那么直接。
母亲不批评、也不打骂阳子。
她只是无视阳子,有声的无视,不带着对阳子的任何期待和在意,顶多带着无奈的冷笑和嘲笑。
在金鱼要被扔进垃圾桶的那一刻,她仿佛才明白母亲对她没有恶,也没有爱。
她执意要把金鱼安葬,结果被突然蹿出来的黑猫叼走。
故事的结尾,在社会意义上死亡的阳子,也是因为被十一只猫吃得面目全非,才得以成功“死亡”。
但不同的是,她由此获得了新生。
这种前后的呼应,在形式结构上,令人赞叹。
阳子的自我说服式独白:在阳子每一次走向堕落的独白中,这种催眠式的自我说服(包括金鱼小纯对阳子的劝说),能不断引起读者共鸣。
如果读者知道阳子这种自我说服的结果是进一步堕落,更多的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如果读者面临的同样也是未知呢?
可能对阳子的自我说服会更感同身受。
以及在她的自我说服中,我们可以看出伦理和逻辑是可以不共存的。
她的自我说服可以非常有说服力,即使与伦理道德不符。
或者可以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即使我们都能看出牛郎怜司不可信任。
当然,这种自我说服也能凸显阳子的很多性格。
轻易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急于证明自我、短视等。
最后希望我在自己无意识的自我说服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阳子掐死母亲部分以及结局:这两部分电视剧都有改动,书中阳子掐死妈妈比剧中要狠厉得多。
剧中阳子下不了手,妈妈是失足从悬崖上摔了下去,虽然可以更好解释阳子因为内疚最后自爆式被动自首,但我更喜欢书中的结局。
经历了前面种种打击,曾经可以被人轻易玩弄的阳子长成可以精密设计反杀神代的阳子,甚至不惜抹杀自我,她是不会放弃来之不易的自由。
如果结局改成警察利用高超的侦查手段查出真相并找出阳子,都要合理得多。
还有Miss Violet的伏笔,电视剧要比书里明显得多,电视剧里,看到绫乃询问店员,店员表示要和老板确认时我就猜到了老板可能是阳子。
而在书里,直接是改头换面的阳子接待了绫乃,如果不是先被电视剧剧透,我大概是意识不到的。
保险公司的佐田小姐:电视剧只提及佐田小姐出卖色相销售保险,并不以为耻。
但书中远不止这些。
佐田小姐是有策略地出卖色相。
她选择的对象是有身份地位的男性。
反观阳子(电视剧没有体现这种反差),阳子急于和佐田比较,即使自己完成了任务,但为了超过佐田,只要是愿意买保险的男性她都能接受,甚至不惜自己买了几份保险,结果在最后关头,佐田傍上了个大款,一口气销售出了48笔,并且还和这个老板结了婚。
不知是否命运捉弄,阳子身边的女性总有非常幸运地找到金龟婿的。
比如她后来沦落到成为应召女郎,同为应召女郎的琉华,在阳子看来蠢笨的她虽然意外怀孕,但却嫁给了家产丰厚的孩子爸爸,令阳子非常嫉妒(电视剧中也没有提及)。
小说中浓厚的时代色彩:相信阅读完本书的读者都会对故事中的时代背景印象深刻。
那是日本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
日本经济腾飞,东京成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人们也因此提高收入,消费能力增强,经济上更加自由也带来了思想上的改变,尤其是女性的思想。
这时候电视媒体都极力宣传新时代女性的形象。
新时代女性是经济自由、恋爱自由、能掌控自己人生的。
虽然这种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女性消费,但不可否认确实给传统女性的思想带来了冲击。
只是这种繁荣非常短暂,女性思想开始改变时,它变走向衰落。
颓靡的经济无法支持女性活出新时代女性的样子,而阳子只有经历了重重挫折后,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的成长或多或少被东京迷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影响,但在她不得不独立时,却稀里糊涂被忽悠进保险行业,消耗人脉资源换取的高额佣金,给了她她已成为新时达女性一员的幻觉。
于是她为自己购置新时代女性匹配得上的服饰包包,从前的阳子认为金钱只是工具,但恍惚中她相信金钱能塑造和改变自己。
同时这种幻觉也让她甘愿成为已婚上司芳贺的情人,因为新时代女性的恋爱是自由的。
在她耗尽人脉资源,芳贺撕下伪装面具后,她才赤裸裸地发现,从头到尾,她以为的自由,不过是他人利用来剥削自己的工具。
最后,在书里有表明,以“你”来称呼阳子的都是改头换面后的阳子。
电视剧我没记错的话是没有说明的。
在阳子杀死橘堇后透露。
以及最可怕的是阳子从一个可以说是中产家庭出来的女生,走向流浪弃民的命运是多么容易啊。
(有剧透)很拧巴的一部迷你剧。
在类型剧和现实剧之间反复横跳,在我看来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是两个方向都差强人意。
悬疑层面来看,很多悬念基本上一眼看得到结局,高度腐败的尸体大概率是为了掩盖真实的死者身份,好像这就是全局最大的一个悬念和反转了,此外就更平平无奇了。
从现实剧的层面来看,如果主题是体现整个社会结构对底层“弃民”的剥削和不公,以及底层弃民绝望的呼喊求助,整部剧看下来有种隔靴搔痒的无力感,主题的表现形式露骨且流于表面。
小职员的挣扎求生,PUA,大都市里里的独居,斗室中毫厘必争地算着每个月的收支状况,这些很现实,但却很平庸,平庸到缺乏反思的必要。
等到了成为黑帮大佬的女人,开始骗保谋杀之后,就更脱离群众了,情节开始变得极具戏剧化,类型剧了起来。
所以整部剧看下来,感觉悬疑和现实都靠一点,但是两边都做的很平平。
女主整个人的人设也很非常拧巴,虎不虎,羊不羊,最后的黑化也不太令人信服。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整部剧最大的亮点却是女主的塑造,相比于失败的悬念设置和现实反思而言,女主还是相对有血有肉的立体。
我是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看到推《绝叫》这本书的,在豆瓣上搜,搜到这本书,也搜到了这部电视剧。
四集,将其匆匆看完了,很压抑的感觉,很适合“绝叫”这名字。
我记得鲁迅先生在《呐喊》这部小说集的自序中,说过一个铁屋子的故事,无窗户万难破坏,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可是,有一天,有几个人突然醒过来,大惊大喊着,吵醒了其他人,于是,所有人都感受到铁屋子的存在,以及自身存在的苦楚。
醒来的人与被惊醒的人,有希望从内部破坏这铁屋子吗?
鲁迅先生并没有答案。
这间铁屋子内的人,只有在拼命的呐喊,怨恨那个叫醒他们的人,甚至会杀了这些人。
我想,铁屋子的结尾,本应是这样的。
可是,这样一来,似乎太过黑暗,也让人感觉到绝望与凄凉。
无论如何,铁屋子都没有破坏,而那几个首先醒过来的人,不仅没有看到希望,反而会受到生命的威胁,最终死去。
希望,似乎向来是一种非常飘渺的东西,抓不到,闻不到,没有任何的实体,人对希望,又怎么能够感知呢?
这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
可是,绝望呢?
绝望不也是没有实体吗,可是,人为什么又能感知到绝望呢?
绝望,到底是什么东西?
突如其来,亦或者一步一步被引诱,亦或者命中已注定呢?
如果是命中注定,老天未免也太不公平,命中有时终有,命中无时始终无,这未免让人感到太过的悲观。
可是,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否早已注定。
如果知道早已注定,既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改变命运,不如躺平,等待命运直接的到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不是吗?
不如说,命运这东西就像希望一样,太过飘渺,人无法躺平,因为会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推动着往前走,前方能到达天堂的路很窄很少,地狱则是满地都是。
人是会抗争的,希望能够有那么一次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始终被无情的往前推着走。
最初的希望,是存在的,这是对生活的希望。
可是,铃木阳子从未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反而是生活不断在打击着她。
她无法知晓自己的命运,也曾试图改变过自己,可是,她终究在一件一件事的摧毁下,步入了地狱。
希望,飘渺无依,可生活如果能够善待一个人,人也能善待自己,绝望始终离人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反之,绝望始终都在,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半步,二十句不断在引诱一个人走近它,最终,人发出绝叫,却已无任何的作用,只能被迫的走向绝望。
所谓之光,所谓之热,不过是面对绝望时发出的最后一声绝叫而已。
铃木阳子的生活就是这样。
说到这里,我无法不将其与坂田银时相对比。
坂田银时经历过很多的绝望,但是,他比铃木阳子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登势婆婆,遇到了新八、神乐。
他能够再次拾起生活所赋予他的重担,即使不为了自己,为了身边这些更重要的人,为了一个诺言,也要撑下去。
绝望,希望,在坂田银时身上或许都没有了,有的是,他身边的人,他想护住。
而铃木阳子没有这样的幸运。
她身边的人都想利用她,都想欺负她,没有人关心她,她始终只有一个人。
这样说,也许不对,她不是在做应召女时有一个还算是朋友的人吗?
然而,生活的无常以及命运的对比,她们不可能成为朋友,没有谁能够救赎对方。
铃木阳子只能杀死这人。
因为,杀死了她,她才能够在这绝望与孤独当中继续绝望与孤独。
铃木阳子,养了金鱼,金鱼永远是一条,就像她自己一样,永远是一个人。
金鱼被困在狭小的鱼缸中,她一样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
金鱼没有希望获得再生,如同她一般无法获得再生。
孤独者对孤独者的陪伴,绝望者对绝望者的陪伴。
笑容变得奢侈,生活亦变得奢侈。
一个人,如何才能逃脱这样一种悲惨的命运呢?
马克思教导我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并非是作为“我”的此在者,而是作为此在到他在的存在者。
这是一种过渡,对自身命运和社会关系的过渡。
可就怕,一个人连这样的过渡都没有时,将如何生存呢?
鲁迅先生一辈子即使在绝望中呐喊,好歹也有许广平,有儿子,有朋友。
银桑绝望,但他也有朋友,有他的牵绊。
没有牵绊的人,如何能体验这活着的意义呢?
福贵也有他自身的牵绊。
铃木阳子一点牵绊都没有,这才是她真正的绝望所在。
她被当作这个社会的弃民,没有牵绊,被他人切断了牵绊,被社会切断了牵绊,被自己用双手切断了牵绊。
所有的种种,压倒了铃木阳子。
影片的结尾,阳光映射着鱼缸,鱼缸中的鱼变得多了起来,也有了绿色,铃木阳子最后一眼,应该没有看向那警官,而是看向了陪伴她孤独的金鱼。
那一刻,她的眼神没有以往的那样的充满绝望,而是带有着一丝光和更多的得到解脱之后的放松。
也许,自从她变化了身份,改变了一切,在她小时候家的位置那里开了一家小店之后,铃木阳子一直想着解脱。
她似乎想要回归家,回归一种牵绊。
可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
还是解脱罢。
最后,她得到了解脱。
然而,更多的弃民并未得到解脱。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弃民。
我们无法选择对抗命运,也许无法改变我们的现状,乃至面对未来,我们亦是无从知晓的。
但是,人呐,总能去选择一种牵绊吧。
在落日之前,最后的光辉,是如此的耀眼,让人无法直视,却又向往。
看完了,真的拍的很好,很久没有觉得逻辑和故事闭环的这么完整,同时叙事和拍摄也都不错的片子了。
不理解豆瓣为什么均分才8.2---以下涉及剧透---首先整部片的隐喻,孤独的金鱼,贯穿始终,无论是拍摄上片尾的金鱼,还是故事上童年到伴其一生的金鱼,无时无刻不在隐喻主人公阳子是一个孤独的社会弃民,在鱼缸底部艰难的挣扎,努力的生活,但是社会,或者说整个浴缸环境还是那么的孤独结尾处理将整个故事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升华了故事内涵。
从一个鱼缸里的形影孤单的一只金鱼,到一群在大鱼缸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游着的金鱼,象征着阳子的生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已经从过去的弃民解脱,她找到了新的生活,得到了新生,她的世界里的鱼变得多而鲜活,犹如面前这面鱼缸故事和逻辑也拍的很好,从开篇一具死尸疑案,牵出整个故事,带出了阳子悲剧的一生,带出了神代和其他弃民同样无助而为生活不择手段的故事,也带出了整个畸形扭曲的社会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不同人性和价值观伏笔埋得很好,解开也很有节奏,最后实现自我逻辑和故事线闭环如果就停留在阳子驾车离去,那也是很好的,实际拍出的结尾,有一点点宿命感,不是很喜欢,不过更饱满的补充了阳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其实很好音乐、人物刻画、叙事节奏也都不错,就先不展开写了。
想先mark。
短短4集能拍的有条有理,不简单,最后,这样优秀的作品,我有时间一定要读一下原著。
反观我们的影视制度下现在的影视作品,一声叹息
反正我在失眠,那不如写点观后感。
剧早就看完了,看的扎心,看的深思,一连串的情绪堆积在心里。
可能受我看的日剧数量和题材的限制,我总觉得日剧总是走在两个极端:现实阴暗,励志温暖。
而绝叫,是现实阴暗的那一个。
绝叫,绝望的叫声。
女主是如何坠入绝叫的?
因为她的家庭,更准确的说是她的母亲。
而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遇人不淑又推了她一把,她从普通人变成一个可怜人,最后变成一个对无辜人下手的恶人。
整部剧,就看着女主从一个深渊掉进另一个深渊。
在福利机构找到阳子,劝说阳子照顾母亲的那一刻,道德绑架的丑恶让人恶心:外人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又为什么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教育他人?
阳子决定帮助母亲的原因和一念无明中黄世东照顾母亲的原因如出一辙。
只不过黄世东照顾母亲还出自一点义务和责任,而阳子不是,阳子是出于报复,她其实在告诉母亲:你看,现在帮助你照顾你的是从小就不被你爱护和看好的女儿,而被你整天挂在嘴边的去世已经的儿子什么也帮不了你。
但其实她也是想证明,你看,我不是你口中的那么一无是处。
可惜这什么也没有改变,反而让阳子的生活恶化了。
神代的出现算是拯救她了吗?
可能只有一瞬。
阳子只是想摆脱渣男,却不想谋害其他无辜。
从小生活在母亲的言语暴力之下,长大后又因为生活的压力和遇人不淑过上不堪的生活,神代的出现曾经是一个希望,但希望的火苗立马变成地狱的火焰缠绕着自己。
纵观阳子这一生,她唯一开心的时刻,是接过小金鱼的那一刻?
摆脱了神代,没有了母亲言语暴力的阴影,现实的噩梦终于结束了。
可直到女警官找到阳子的那一刻,阳子才仿佛真的摆脱了一切。
噩梦永远都在,只不过它会换一种方式出现在梦里。
绝叫
1.神代是真的爱阳子他察觉到阳子在找保险柜,从他上楼的时候拿了一下那个坐垫就能看出来,那个坐垫也许就是神代放置保险柜的提示信物(就像女孩子防止男朋友玩游戏把游戏锁起来,然后在锁的地方放一根头发,这样就可以知道男朋友到底有没有找到游戏了)神代那么聪明的人,在临死之前吃饭的时候就察觉到司机的不对劲,不然不会提出来司机的行为很奇怪,从剧中可以看出来神代的势力很广(比如阳子想要逃跑,他隐晦的提醒阳子他知道阳子的底细,并且告诉阳子他有很多认识的“朋友”)所以一个弃民怎么可能有了恋爱消息他本人却不知道。
最后神代死的那天晚上,他说了牛的故事,我觉得他不是在说阳子是那头可怜无助的牛,他在说他自己是那头牛,他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他不挣扎也不叫。
他比谁都了解阳子,阳子可以说是他一手教出来的,所以最后的话他也没有想要动摇阳子,他只是把心里最真实的话跟阳子说了而已。
最后那些话证明他早就认出来阳子就是当年拿了金鱼的小女孩,毕竟他们所谓的“家”中一直有一条金鱼,他不可能察觉不到。
2.阳子母亲最后的表现阳子母亲最后叫的那一声阳子可以说是我全剧除了神代的死,唯一一个泪崩的点。
阳子本来想杀了她的母亲,但是最后停手因为她会想起她母亲在她儿时对她的爱。
阳子母亲对阳子可能是有一点感情的,要知道橘堇在吃了安眠药喝了酒的情况下还是想用手去把脖子上的绳子拽下来,但是阳子母亲在要被阳子掐死的时候却没有挣扎甚至没有任何反应。
所以在阳子停手时,阳子的母亲选择自己跳下悬崖,是因为她听懂了阳子对她说的那些话。
她是唯一一个可以证明阳子是阳子的人,只有她死了,这个世界上才会没有可以证明阳子身份的东西。
她把仅剩的那一点对阳子的爱,换成了死亡去成全阳子的新生。
3.阳子本人阳子本人一直在为了爱而去迎合别人。
学生时代为了母亲的爱去努力的讨好母亲,卖保险为了支部长的肯定用不正当的手段成交订单,做妓女时为了感情去忍受无能男人的家暴。
童年爱的缺失使她没有分辨浮木和实木的能力,她抓住了一块木板以为是可以解救她的途径,但她忘了她自己是一条金鱼,她身处的海洋环境使她抱住的只有浮木,最终,她还是会带着那块浮木掉进无尽的深渊里。
4.最后尾野的每一部剧作品都能演出那种特别无助的绝望感,如杀人鬼藤子中的藤子如绝叫的阳子,她们都是因为童年缺失了爱,而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人。
我觉得这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反击版(但是路走歪了,是极端的反击);其实松子和这部都很好的说明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性格、思想、心里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大到也许用自己后来所学的知识、经历也不能扭转的内在潜伏阴影,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敢肯定不管是松子还是这部作品的阳子,换个家庭和父母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原生家庭真的太重要;再者关于剧情有的人吐槽说为什么阳子就不能走正道、为什么堕落,这是她自己懦弱无能导致的;我只能说讲这种话的人没有经历同样体验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用自己理想中的上帝视角来指指点点;这就是那些骂被暴力的孩子自杀是蠢、是没用一个道理,本身最大的错根本不是她们本身,而是让他们变成这样的暴力、以及家庭和父母,这点本质都搞不清楚的还夸夸其谈,真是笑死人;最后女主和男主演技真尼玛好爆,牛x
先看完原著了,破解就没那么惊喜,但是一部能看的日剧!最近来说很珍贵了!
这个可以入选我近年最佳日剧,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或者说是一种合理的取舍,这个剧本的情节之所以能成顺利推进,在于没有一个鉴证调查能力强大的CIA式警方,而最后的结局也可能是编剧给这种犯罪行为作一种心理层面上的结案,母亲的自愿跳崖另阳子成为彻底的弃民,意味着世间最后一个爱与憎恨的对象也消失了,这点抓住了茧居和孤独死问题的特征
结局实在是🐷
比小說差很多!一定要先看小說啊,敘事結構和人稱很有意思
啥啊 破烂不堪
2.5//尾野真千子从样貌到气质 几乎完全抓住了铃木阳子的灵魂 太像从书里走出来的了//即便知道一本极好的小说很难改成同样好看的影视剧 但这个呈现也是真的失望 除了自我放弃的无望氛围和蛛丝般祈求认可的自我意识 其他看起来既不如小说绝望也不如小说狠戾//虽然阳子并不是什么讨喜的角色 但她那一点点挣脱躯壳的求生意志 也着实让人心生敬意//人大概就是这样成为了万物的尺度
看了原著以后紧接着来看的倍速看的 在几位主角选角、演技都很棒的前提下只能给两星因为,和原著小说差距太大了!
被厌恶的阳子的一生,反转的点还是很容易就猜到了。这一切的犯罪能成立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没有全国统一、具有法律意义的个人身份证件。
不是剧本不好,而是这拍摄手法消磨了精彩程度,还加上旁白也无力推动剧情;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犯罪版,对比隔壁的苏明玉,简直致郁
原作还没看。尾野和安田演得很好,剧方面嗯,说实在我不太喜欢这种将一切成因都归在原生家庭上面,现在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己的选择,最后的反抗也感觉有点来得太晚。怎么说,还是等看书吧
又是WOWOW出品的一部佳作。很有松子的感觉,但是更有剖析社会的野心。围绕贫困女子、专门以赚穷人的钱为盈利目的的貧困ビジネス、骗保集团展开的故事。上学的时候因为上过相关的社会学研究课,实际看到这样的故事还是很心寒。好喜欢看这样的社会派推理,冷峻却有人文关怀。
还是看小说吧
一宗“孤独死”案件的调查,引出女主铃木阳子被嫌弃的一生,黑暗成长野兽之道,丰满的内心OS让剧集从头到尾充满压抑感;看着她狠狠地摔倒,艰难地爬起,深深地沉思,决断地行刑,直到:从致郁绝望中寻找突破,活成那个讨厌的自我。
结局的改编扣一星,阳子这么悲剧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像书中一样有个自由的结局?
……这个剧集结局简直就是败笔。原著阳子在 Ms.Violet 迎来了新生活,结尾都是上扬的愉快,但这个剧集居然变为了阳子在等待伏法……原著女警读懂了阳子,将真相隐瞒住了。并且原著中阳子的核心思想“人是自然现象”居然没有体现……加入这点,不就能制造更多无可奈何的选择的印证吗。这个结局真的很减分。
只给两星 我不能理解女主的三观 前面不管如何渲染这个人很惨 我还是不能理解 说到底还是能力不够 杀掉那个给她鱼的男人 我都替她感到可悲 后面又因为嫉妒杀掉一个无辜的人 恕我无法理解这个脑回路 三观不正的剧看了挺多了 这个真的不能理解
今年第一部致郁向。结尾太可惜了,从回归第一人称开始即本作最大败笔。警方推理的辅线真生硬啊,不知道是小说的锅还是编剧的锅。为尾野真千子和麻生祐未打尻。
难道日剧也要和谐结尾才能共创生命的大和谐吗?四集还是太短,好多细节都没有演,更喜欢小说的结局,向死而生!
改动太大,已经丧失原著真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