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一点,关于龙的眼睛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
韩国有的电影真的很好看,这一部也算。
宋康昊演的小人物真的很活灵活现。
把那种随波逐流,在大环境下的被动,不自主以及生活的平凡,老实,没有过多的奢望。
即使给儿子起名字也只是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即使是平凡地活得长一点,也不要做个短命的总统。
生活中有很多讽刺的情景。
例如安乐出生后,豆腐抱着他看到街上行驶而过的巨大的坦克,人与机械的形体的巨大反差,使抱着孩子的宋汉厚显得极其渺小。
这一点隐喻了平民百姓在强权的政治下,是在一个被统治的地位,勿论民主。
在总统没有上台之前,他们做假民主的选票,支持总统,但当成为总统的理发师后,他每天活得兢兢战战。
他也有风光的时候,随总统到了美国,沾光收到众多美国人民的欢迎。
没有预料的风光。
韩国现在的形象很多是在韩剧中树立起来的。
他显现的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长幼有序,文明文雅的民族。
但是现代韩国史就是一部暴力流血的政治斗争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前,这个国家的人民为民主进行了不少斗争。
他们的榜样是美国。
对于美国他们既向往,又有抵触。
在电影,那个在汉厚家中打工的男孩,喜欢猫王,喜欢美国文化,想到美国去,参加越战,想与美国人交流却被无情拒绝和歧视。
回来后,本来的开朗活泼变成了沉默寡言,在剃头时还喜欢带上手套。
不知道是否在暗示战争中双手沾血的不用回首的过往。
宋汉厚这个小人物总是小心翼翼的活着,即使自己吃亏也不要得罪别人,因为对欺负老朋友的孩子怀有歉意而买下了很多的多余的煤,然后说一句很尼采的话,夏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
这样生活的人,更别说在总统家中,宁可多打儿子而不想惹是生非,可还是挨揍被骂。
即使这样,对于儿子仍然是抱歉的。
心理和生理双重受伤下,仍然背着儿子回家了。
对于宋汉厚来说孩子终于一切。
为了避免更多的灾难他把儿子送进了警察局,因为不断的电刑,儿子站不起来了。
心力交萃的他,用头撞破门,拿着理发的剪子,在马路上哭喊,第一次愤怒的爆发,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一次反抗下,他仍然是弱者,他说自己是总统的理发师,于是开始剪自己的头发,他反抗的立足点是儿子的受伤,孩子的未来变得茫然。
这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政治是不公平的。
可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即使作为总统的理发师。
他的剪子是唯一的武器也是唯一的生存手段,他的剪子即是锋利的,有时弱小的,他只能伤害自己,连一个可以发泄的人都没有。
这个仅有的几分钟的爆发,在一辆青瓦街的汽车开过后就瘫倒了。
在汽车的喇叭声中,他只能为他让路。
作为个人,他阻挡不了历史,阻挡不了机械文明。
在工业化,政治的面前,人是渺小的。
我个人觉得,有点像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的感觉,那种要表达的人在大环境下逼不得已又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
关注的是人,在政治格局的变化发展下的人。
但《孝子洞理发师》更侧重于对于政治的反讽,《悲情城市》侧重对于人生存状态的理解。
《孝子洞理发师》在宋康昊的领衔演绎下非常优秀。
无意中又扫到了宋大叔粗糙的脸,静心看完全片,一如既往的被演技折服,被题材折服。
好多年,从来就觉得韩国影片比国内大胆多了,他们没有什么不敢拍的。
表面扯上了政治的味道,其实更多感觉到的是平凡一家人的生活曲折。
从孩子眼里家长里短的亲情讲起,到父亲对孩子的爱,到政治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我倒是看到了元首对理发师宋汉墨那一种特殊的交情。
贴身服务十二年,因为诚恳低调从不惹事,让元首对他有那种事外人的信任,肯定经常有的倾述交流,但好像又有很多的欲言又止,毕竟身份差距太大。
即使和元首有过交情,也一样逃不过时代的洪流。
汉墨救儿子始终也没敢和元首开口。
当汉墨为了儿子,偷偷去挖元首遗像的眼睛做药引时,表现出的躲闪不像是盗窃那种紧张害怕,倒像是他对这位服务了十二年的特殊顾客的不舍和纠结。
但是为了儿子,他没有办法。
影片最后,元首的灵车走到汉墨家的理发店时,突然故障停了下来,又像是他对这位特殊交情老友的留恋,直到药引顺利取出,灵车才又重新启动,也算是铁血总统在冥冥中体现出的一丝温情了。
对于韩国的影视文化,许多观影者都会打上“伦理剧”“三角恋”“矫情”的标签。
但是,随着的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好莱坞式的电影创制模式,也在韩国影业之中蔚然成风。
无论是视觉视效、演员阵容、还是故事叙述角度,韩国影业的大鳄们,也在不断地模仿与实践之中,诠释着自己的市场野心。
但是,与这些好莱坞式大片相比,《孝子洞理发师》(又名:总统的理发师)并没有略显浮夸的故事背景,也没有华丽到匪夷所思的视觉设计,但却隐藏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吸引力,就像它的海报:昏黄又浑浊的色调、华丽而清冷的墙壁装饰、精致的座椅、这本是一种拥有仪式感的场景,却与主人公宋康昊的一脸惶恐而格格不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等待着“客人”在决定自己的命运。
也许是《黄海》《杀人回忆》《追击者》的惊艳,使我不敢轻视这位其貌不扬,却蕴含着一股内力的实力派演员。
这部作品取材于韩国第五届总统朴正熙遇刺事件,全篇由主人公的儿子进行回忆式的讲述,以他的父亲-一位平凡理发师为线索,主人公翰墨是一位“阿甘”式的人物,他拥有盲目的政治热情,被人蛊惑着参与了现任总统的投票舞弊行为,后来被中情局利用,成为了举报间谍的“英雄”,殊不知这是中情局与总统警卫室在斗争中上演的一场闹剧,他被总统赞许为“国民的典范”,也因此被举荐为总统的理发师。
但这原本影响他一生的荣誉,却把他吓得卧床不起。
他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进入到国家的政治心脏-总统府,他身陷于中央情报局与总统警卫室的明争暗斗,也看到了靠“政变”而上台的总统的独裁统治,以及对于朝鲜间谍的过激行为。
在这一场场权利的角逐之中,他看在眼里,却不敢言语声色。
就连他9岁的儿子(故事讲述者)也因为一场痢疾,被有关部门因“朝鲜间谍入境时患有痢疾”为由扣押,并对他施加电刑,使他残废了双腿。
这一场场看似荒谬的设计与细节,似乎预示着在那个“韩国国民不配拥有民主”的时代,民众们深深的惶恐与隐痛。
和许多百姓一样,影片的主人公翰墨,似乎也是韩国民众在特殊时期的缩影,那些民众们拥有的一切情绪,都在他身上得以展现,张扬。
他盲信着国家的统治者,可以糊里糊涂给儿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却始终念叨着儿子的诞生与总统获胜的“额外五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胆怯的,虽然成为了离总统最近的人,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阶级”,一言一行,都在试探着、谄媚着那些可以随便改变国家命运的人们;他是无力的,面对国家对于他儿子的暴行,他愤怒的冲上街道,对着总统府高喊着:“你这个婊子,你这个婊子。
”但当官车在他身后粗鲁的肆意鸣笛时,他也只能乖乖的闭上嘴,不言一声的避让。
唯一宣泄的方式,也只是疯狂剪着自己的头发,剪到自己手流血,这种渺小的反抗看似荒谬,却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是,也许是影片创制团队一种共鸣式的怜悯,故事并没有让这个小人物痛苦下去,而朴正熙总统的遇刺,似乎也让主人公的生命得到了救赎:他鼓起勇气,趁夜闯进总统府,按照世外高人的指点,刮掉总统遗像眼睛的颜料,把它做成汤药为儿子服下,这荒谬的行为却让儿子的双腿康复。
在新一任总统让他继续做御用理发师的时候,他居然能对这新总统的“地中海”而说一句:“等您头发长出来后,再来找我吧。
”虽然接踵而来是总统恼羞成怒的拳打脚踢,但也在这一刻,他的尊严也和他儿子的双腿一样:站起来了。
个人认为全篇的最大亮点,是主人公儿子接受电刑的桥段:影片的创制者并没有让我们看到一个9岁孩子的痛苦,而是用了一种超写实的表现方法:当电流顺着孩子的指缝穿窜他弱小的身体时,他非但没有痛苦,甚至还让他找到了游戏般的乐趣,电流让他可以可以轻松“吹亮”嘴里的灯泡,甚至将自己作为了一串串霓虹灯的供电来源,就连审讯员也在霓虹灯的渲染下,一改平时的残酷,随着旋律跳起舞来。
当我们疑惑着捉摸这段内容,并怀疑这个桥段的真伪时,小儿子被五花大绑的送回来,脸上淤青,双腿也残疾了。
而我们的美梦和幻想,也随着他的命运而破裂。
这或许是创制者不愿回首痛苦往事的自我欺骗,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又何必去深究它的真伪?
另外,除了故事层面意外,全篇的摄影风格,也是创制团队独具匠心的亮点之一,为了塑造回忆的视觉氛围,全篇通篇采用昏黄的暖色调。
但是这看似能给人温暖的视觉基调,却因部光的设计而显得格外清冷,以几场人物对话戏举例:在昏黄的环境之中,每个人都因侧光(或侧逆光)而被勾勒出深棕色的阴影,他们的表情僵硬的有些不自然,政客依旧冷酷,主人公依旧惶恐,而我们,也从视觉上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清冷”。
其实,和许多电影相似,《孝子洞理发师》虽然是一部类似于中国的“伤痕文学”,政治味道浓郁的风格化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创制者,也让亲情的温暖,在这个荒谬的故事中有了栖息之地,而故事,也在全家人经历大是大非的痛苦后,归于平静、幸福。
这是创制者想要讲述的道理,或许也是韩国电影约定俗成的文化默契,韩国创作者们十分善于挖掘“家庭”题材,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细小细节,都可以成为创制者进行审美构思的策源点,他们善于发现,领悟、并挖掘出平凡生活里的闪光点,不会太出彩,但很有味道。
或许生活本该如此,褪去我们曾经的热情、惶恐、盲目、荒谬与愤怒,一切总需归于平淡,在岁月面前,没有权贵与庶民的区别,一切答案,就交给时间去说吧。
最近在微信阅读上买了《朴槿惠传》,完全是因为看了这部关于她爸的电影。
其实我是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但是最近看的韩国电影让我觉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还挺曲折有趣的,当然是抱着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
今天讲的影片叫《孝子洞理发师》或《总统的理发师》,又是宋康昊主演的,讲述韩国总统御用理发师的生平小故事。
影片中描述的总统,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宋康昊饰演的理发师,叫孙韩茂(翻译问题,名字有很多版本)。
韩茂性格单纯温顺,从不惹事,相信政府,是个老实守本分的理发师。
在青瓦台附近的孝子洞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看上了学徒,与她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南安。
因帮政府抓住了“间谍”,孙韩茂受到了朴正熙的接见,发生了人生的转折。
自那以后,孙韩茂成为了朴正熙总统的御用理发师。
第一次给总统理发,孙韩茂紧张到划伤了总统的脸。
伴君如伴虎,这份职业看上去很荣耀,但是韩茂心里忐忑得寝食难安。
总统办家宴,邀请孙韩茂一家参加。
韩茂的儿子南安与总统儿子起了口角动了手,孙韩茂牵连被揍,南安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
总统出访美国,邻居们在电视上看到了韩茂陪同出席,由此深受邻里爱戴,理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朝鲜间谍携带的马克萨斯疾病在南韩蔓延,政府怀疑感染的人群接触过朝鲜间谍,于是下令逮捕所有疑似感染人员。
南安因痢疾拉肚子被怀疑得了马克萨斯病而抓,受到了电刑拷问,虽然最终安全回家,但双脚瘫痪无法行走。
韩茂一生胆小,不惹事,看到儿子瘫痪,他崩溃地拿着剪刀在街上大骂,哭着剪自己的头发,这段超级虐心,泪崩从那以后,韩茂背着儿子访遍名医,在荒山野岭处寻一隐居的大神,他可以治好南安的身体,但是他告诉韩茂,南安的精神需要韩茂来治愈。
大神指点韩茂:南安的命运如此痛苦,是因为河对岸的毒蛇变成了一条龙,过几年龙死去的时候,它会在葬礼上乘着菊花车离去,你要把它的眼睛挖出来,就着菊花用水烧开,喂给南安喝,就能好。
这时的韩茂,还没有明白这条龙是谁。
直到朴正熙总统因两个心腹下属长期不和而被其中一下属枪杀身亡,孙韩茂在总统的悼念会上明白了菊花车就是总统的灵车,那条龙就是指朴正熙。
于是孙韩茂冒着生死溜进青瓦台,用理发刀刮下灵车上肖像的眼睛部位。
朴正熙出殡那天,灵车在理发店前熄火很久。
孙韩茂按照大神的指点,让南安服下了偏方。
结束了18年统治的朴正熙时代后,全斗焕夺权上台,新总统要求孙韩茂为他理发。
一向顺从胆小的韩茂,面对地中海发型的全斗焕,说出了最大胆的话:总统先生,等你头发长出来,我再给你来理发。
就这样,韩茂被揍了一顿后回到了家。
已经成年的南安,终于在某一天可以离开拐杖直立行走了,渐渐地南安已经可以和韩茂一起骑自行车了,告别青瓦台的韩茂开心地享受着父子情深……这就是总统理发师的故事,平凡悲伤又温情质朴。
虽然网上说是韩国版《阿甘正传》,但让我联想到的却是任达华和吴君如演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
也是通过小孩的视角,描述那个年代香港小市民家庭的悲欢与沉浮,与《孝子洞理发师》一样,《岁月神偷》也很值得一看。
我又被韩国电影惊了一小下。
也许正因为韩国电影也可以把总统被杀当作幽默写在剧本里,所以即便中国电影票房动辄上亿在韩国电影面前怕是还要甘拜下风。
晕,一开始就扯的有点远。
想说最后儿子康复的原因,也许跟父亲冒死刮下来塞进嘴里又屙出来的那点儿灰关系不大——理发师无慧根,未免对老神仙的话断章取义了。
真正的药是他终于敢对那个强大的力量说不;而“说不”背后的,是那个权威终于在心中走下神坛——政治终究丑陋,不仅丑陋,且幼稚无聊。
这是一个屁民觉醒的全过程,时间有点长,代价有点大,但终究还是醒了。
故事一气呵成,完全不见韩国电影中常犯的拖沓,细节的处理也很出彩,不是说笑中带泪那么“恶心”,起码也可以叫幽默而深刻吧。
这么牛的片子到目前为止观看人数还木有过千,还真是小可惜啊。
迄今最喜欢的韩国剧情片,看完久久难平。
(个人见解,说的不全,不喜请友好交流) 韩国电影的尺度再一次使我震惊 全片以理发师儿子的自白为主线,诉说了父亲与青瓦台,与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三代政府之间的故事。
儿子口述中的父亲,一直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淳朴小人物形象,宋康昊不愧是影帝,他演的父亲就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代入感很强 他不懂政治,但是他却不能远离政治,开篇父亲就受到崔的教唆,参与了李承晚的投票舞弊事件,因为他“总是相信政府的用意是好的。
”(原片台词) 全片的讽刺还不止于此。
真志向往美国,苦于去不了美国,为了认识美国人,去越南参加美军,受尽冷眼,最后失去手指,认清现实后回国,真可谓是对部分韩国人的崇美心理的高级黑。
一段时间爆发马库斯热,因为马库斯热是朝鲜的传染病,症状就是拉肚子,拉肚子就会被中情局认定为通朝带走,接受残酷的审问,顿时所有人都陷入的拉肚子的恐惧之中,着实也是黑了韩国情报部门一把。
当然,普通民众也不会被导演放过,邻居之间也会互相举报,举报邻居拉肚子,邻居被抓后,反向举报举报人,最后双双被抓,惨死狱中,也是大闹剧下的一出悲惨的滑稽戏,事件的最后,韩国政府又谎称抓捕的3人为20人,真是黑的体无完肤。
除了政治讽刺,全片也不可谓不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小人物的父亲形象,父亲因为在店里悬挂朴正熙画像,而被选为总统御用理发师,享受邻居的羡慕,但是却深陷恐惧之中,第一次理发就因为紧张将朴割破,虽经补救后未被发现,但晚上还是被绑在柱子上枪毙的噩梦惊醒,(这里宋康昊的演技惊艳),在中情局长官面前的唯唯诺诺,怕孩子在总统面前说错话而焦急的斥责孩子,,在儿子拉肚子被发现而被迫送孩子去警局,一个标准的面对强权的无力的小人物。
父亲的无力充斥全片,他总是弓着背,伸着脖子。
但同时,他也是伟大的,父亲在别的小孩欺负孩子后急忙去撑腰,在儿子失踪后想尽办法寻找孩子,在孩子脚无法站立时,背着孩子走遍全国,寻医问药,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孩子未出生时就到处给孩子取名,不求孩子有多大抱负,只希望孩子平安幸福长寿。
这是每个父亲的都会去做的事,因为都去做,所以更具感染力。
片尾,朴被刺杀后,墙上的照片也换成了新的领导人,新的政府找到父亲,让父亲依旧去做御用理发师,在经历政治的黑暗后,父亲第一次的选择了抗争,他第一次拒绝,但依旧是无力的,第二天镜头依旧时父亲拿着剪刀 弓着背的站在总统身后,这可能是全片最大的讽刺了,在强权面前,小人物的拒绝算什么呢?
可是父亲是下决心抗争了,从他见到儿子因为被中情局迫害而站不起来时就决定了,他对秃头总统所说的那句“等你头发长长了,我再来”,将全部的压抑都倾泻了出来,他是个勇士,受尽殴打后的笑容,宣告着小人物抗争的精神胜利,带来一丝光明。
总体来说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基调的历史温情片。
用轻松的方式说了一段沉重的故事。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只说一点,关于龙的眼睛 总统身边理发师的孩子都能成为这场荒诞政治迫害的牺牲品,身边为你服务的人都不当人来对待,要眼睛有什么用?
没了眼睛是什么?
是昏暗啊,暗无天日啊。
拉痢疾都要遭到迫害,那当然把你的眼睛和菊花泡在一起了,最后还要用菊花给你拉出来!
......
朴正熙(简称朴):戴将军,久仰久仰。
戴高乐(简称戴):朴总统,欢迎欢迎。
朴:戴大哥家教开明严谨,为人师表啊。
戴:朴老弟虽贫农出生,但志比天高啊。
朴:大哥的“6.18宣言”,犹然在耳。
戴:老弟的“烽火军演”,开天辟地。
朴:过奖过奖,“戴高乐主义”才是气吞山河啊。
戴:客气客气,“汉江奇迹”更是惊天动地。
朴:惭愧啊,遭人枪杀,不得善终。
戴:无奈啊,黯然离场,告老还乡。
朴:传说死后挖去了我的眼睛,瘸子吃了能走路。
早知道早挖给他了,反正年纪大了,已经看不清了。
戴:传说我辞职后不但没引发混乱,人民的生活反倒越过越好。
早知道就早点下台,留点时间安享晚年。
历史到底是骨相清奇的剑锋,还是犹疑停转在红牙板上的晓风残月,终究是不得而知。
三星半,通过居住在青瓦台隔壁街道的一位御用理发师,来描述韩国许多年来政治上的跌宕和民主的艰难进程,将政治,独裁对于民主的迫害写在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力又不乏温情。可以说是微笑之中看苦难到来,随意之间品专制流毒。故事的模式很好,属于韩国小市民的诙谐幽默很有意思。
今年第一部韩国好片。宋康昊的表演妙到毫巅,能用理发师来勾勒政治变迁这种事情应该也只有韩国电影能做得出来吧。
历史的小人物,却可以看到那些经历的历史和回忆
这片子完全可以拍的更好,只是很多地方假了。除了宋康昊,其他人的演技显得差了。还有喜剧的方式拍摄并不是太好,会消磨掉影片的力量与气息。故事倒是不错,结尾还有些玄幻色彩。
《理发店》从1960年朴在熙政变后的18年,虽然是用喜剧效果呈现,内里确实心酸的。通过《国际市场》知道朴在熙执政期间创造了“汉江奇迹”,但从这部影片,小人物的个人时间,却暴露了当时国内民权的缺失和独断专政的问题。儿子出生那年李承晚换届选举中作弊,学生游行死伤无数,四舍五入却内有深意的玩笑。军事政变朴在熙的上台。1970年理发店助手参军越战,残着一只手回来。国内就行马克思病,上面视而不见,电影呈现10岁的小儿子也被怀疑为马克思病,经受电刑严刑逼供,屈打成招。
1.跟阿甘正传的美国梦重述不同,尽管两片讲的同样都是历史中的小人物,这里主要是对独裁历史的反思,小人物呈现出一种受侮辱受迫害的状态,让人笑中带泪,突出了时代的荒诞。2.调度极佳,中韩差距啊。
不懂拒绝的毛病是因为时代,还是我们自己。不喊出那句傻逼,怎么能过的牛逼。宋康昊的表演棒极了,笨拙却生猛的父爱真可爱~
宋大叔演的棒极了!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赶脚。
韩国还有比宋康昊演戏更好的大叔了吗?
小人物的人生,一个国家的历史
影片中并没有什么大牌明星。但是,能够看明白这部电影的人,应该能隐约的看出一个善的电影审查制度能对一个国家反省自己历史的作用之重要。不过最后儿子站起来那一段略显刻意。当然,如果要有所隐喻的话,我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也能像那样子……………………★★★★
总统先生,等您的头发长够了,我再来吧
不输商业片的小成本+各种政治嘲讽+宋康昊的演技=韩国电影的蓬勃与成熟。另外那场便秘的戏真是感人啊。
大便隱喻很白痴,兒子電擊越電越開心,但回來卻站不起來,這個「人民被虐傾向」的設計也不錯,但其他部分就是《美麗人生》加《阿甘正傳》嘛,但比起相似佳作又非常普通......
这个题材竟然可以用如此喜剧方式表达但方方面面又都照顾得到。第一次主动看韩国片,感觉还不错!
面对历史,面对强权,屁民可以做什么?笑着活下去。如果说《活着》是以严肃的态度审慎对待历史,那么《孝》则是以戏谑、荒唐的方式给小人物一个在大时代生活下去的理由。前40分钟流水账式的游行、学生运动,有些冗长,不过确实把时代背景交代地非常清楚。后面的篇幅中,剧本给到的发挥空间都浮于表面,可以说是宋康昊的演技撑起了这部戏。在塑造父亲这一角色时,人物变化、过渡缺乏递进性,缺乏深度。从以为总统理发而骄傲,到无法融入权力阶层(饭局)、再到孩子被抓、孩子被放,着眼于个人的笔墨很少。
这片可以看,简单,小阳光。
快进的看完了
天朝的素材比这个更能一黑到底,干嘛那么圆满?
男主演活了